1、2010年 4月奉贤区高三历史调研测试试卷与答案 其他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指出: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 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 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文中的 “这场战争 ”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 A “宗教神秘主义的面纱和覆盖真相的无知之幕被理性之手掀开一角,传统的权威受到撼动,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 ”。材料评价的历史事件当是 A新航路开辟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答案: B 杜
2、威在访问中国时写给他女儿的信中说: “要使我们国家 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像的。这真是 一个了不起的国家 ” 。杜威评价的是中国的 A百日维新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答案: C 20世纪 40年代,美国外交家乔治 凯南认为: “我们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地坚信,它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地妥协办法。如何对付这个力量的问题 是我们有能力解决,不必通过一场全面的军事冲突来解决 ”。文中的“政治力量 ”指的是 A英国 B苏联 C日本 D德国 答案: B “英国的革命实际上是议会的变革,革命前是国王
3、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 ”。文中 “议会的国王 ”对应的政治制度是 A封建等级制 B等级君主制 C君主专制制 D君主立宪制 答案: D “我们全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根源皆在希腊 ”。在这里,英国诗人雪莱强调的是 A英国人是古希腊人的后裔 B西方法律、文学 与宗教间的联系 C英国传统文化缺乏原创性 D古希腊文明对欧洲文明影响深远 答案: D 某次国际会议结束后,一位美国记者评价道: “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该会议是 A 1950年中苏会谈 B 1954年日内瓦会议 C 1955年万隆会议 D 1971年联合
4、国大会 答案: B 由 “原则民主 ”(即自由、平等原则 )向 “程序民主 ”(即三权分立体制构架)演进,是近代美国民主政治制度的突出特点。为美国 “原则民主 ”奠定思想基础的文件是 A人权宣言 B权利法案 C独立宣言 D合众国宪法 答案: A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 10分) 材料一: “怒发冲冠,只缘二帝蒙尘(注:指两位皇帝被掳走),壮志欲餐胡虏肉;精忠报国,而竟千秋遗恨,英雄未复旧河山。 ” 材料二: “迄今井邑犹荒凉,居民生资惟榷场。马军步军自来往,南客北客相经商。 ” ( 1)材料一中 “二帝蒙尘 ”是指哪一历史事件?之后的中国出 现了怎样的政治格局?( 4分) ( 2)简释材
5、料二中 “榷场 ”的概念?如何理解材料二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6 分) 答案:( 1)靖康之变;南宋与金、西夏少数民族政权并存。( 4 分) ( 2)宋、辽、西夏、金并立对峙时期,各政权在边境地区设置的由官府管理的互市贸易的市场。( 3分)榷场的设置出于各并存政权控制边境贸易以挟制对方的意图,但榷场的互市贸易有利于维持各族百姓生计,客观上促进了边境地区的商品交流。( 3分) 选择题 梁启超认为: “不知政治之本原 而仅摭拾泰西(欧洲)皮毛,汲流忘源,遂及自足,更挟小智小术。 李鸿章 晚年着着失败,皆由于是 ”。梁启超这样说的实质是 A批判李鸿章卖国投降可耻行径 B要求资产阶级维新派掌握政权 C
6、要求光绪帝罢免李鸿章的官职 D宣传资产阶级维新派变法主张 答案: D “一人称帝,天下骚然,志士仁人汗喘相告,而吾同志愈益奋大励,冒死以进。滇黔独立,文意豁然 ”。直接发动 “滇黔独立 ”的是 A袁世凯 B宋教仁 C蔡锷 D张勋 答案: C 中国在 19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中把西方人称 “夷 ”,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 “洋 ”。这一变化的实质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答案: A “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砸烂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
7、激烈。然而正是他最深切地相信,美国这座建筑物从整个来说是相当美好的 ”。材料评价的 “他 ”是 A乔 治 华 盛 顿 B亚伯拉罕 林肯 C富兰克林 罗斯福 D贝拉克 奥巴马 答案: C 右图照片中,兴高采烈的伦敦人手中拿着报道德国投降消息的报纸庆祝胜利的场景。据此,该照片当摄于 A 1943年 9月 B 1945年 4月 C 1945年 5月 D 1945年 9月 答案: C 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 “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 ”。苏联 “回击 ”的措施是 A实施马歇尔计划 B实施莫
8、洛托夫计划 C建立 “北约 ”组织 D建立华沙条约组织 答案: B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潮流,下列国际组织中,反映经济全球化的是 A B C D 答案: D 在中西文化交融的大背景下,上海人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也加入了西方的元素。下列最能反映这种特色是 A上海的方言 B官场的称谓 C亲缘的关系 D石库门建筑 答案: D 著名历史学者李慎之在 “封建 ”一词不可滥用中认为: “历览前史,中国的封建时代恰恰是人性之花开得最盛最美的时代,是中国人的个性最为高扬的时代 ”。文中的 “封建时代 ”指的是中国的 A先秦时期 B唐宋时期 C明清时期 D秦汉时期 答案: A 略 洋务
9、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所承之 “上 ”指的是 A近代民用工业 B “师夷长技 ”思想 C近代海军建立 D新式学堂的创建 答案: B 右图是 1858年英国著名的幽默杂志笨拙周刊刊登的反映泰晤士河的一幅漫画 “沉默的强盗 ”。画面为象征死亡的骷髅在泰晤士河上游荡。该图作者的立意是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后 A不断对外扩张掠夺殖民地,成 为海上强盗 B社会秩序混乱,泰 晤士河上强盗频繁出没 C泰晤士河的航运业存在着重大的安全隐患 D环境污染严重,藉以引起对环境问题重视 答案: D 下列对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最具史料价值的是 A吉尔伽美什 B汉穆拉比法典 C摩诃婆罗多 D经藏律藏论藏 答案
10、: B 英文单词 “paper”是从 “papyrus”(纸草)演变而来。纸草曾被历史上某早期文明地区的居民制作成为书写材料,该地区位于右图中的 A B C D 答案: B 希罗多德在历史中写道: “任何人都可以相信这些埃及人的故事,如果他是轻信的人的话。至于我本人,在这部书中保持那个总的规则,就是把各国的传统按照我听到的样子原封不动地记录下来 ”。希罗多德撰写历史遵循的原则是 A坚持观察判断调查 B展现各 国传统风貌 C保存人类历史功绩 D保持历史原始信息 答案: D 左传 哀公二年记载:公元前 493年,晋国赵鞅与郑军作战。战前,鉴于郑军人多势众,为鼓舞士气,赵鞅临阵誓师, “克敌者,上大
11、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遂:参政),人臣隶圉免(奴隶免除身份) ”。材料直接反映了当时 A战争目的为攻城略地 B争霸战争日趋频繁 C奖励军功已渐成风气 D士阶层社会地位高 答案: C 有历史学者在论及某王朝统治政策时写道: “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 斑马式 的省级组织 ”。这里的 “斑马式 的省级组织 ”是指 A郡国并行制 B分封制 C内 外朝制度 D郡县制 答案: A 汉书 古今人表中列有 1931人:按 “上上至下下区分为三等九则 ”。其中 “上上圣人 ”者十四人,包括三皇五帝,而以周公、孔子殿后;孟子、颜渊等同属
12、“上中 ”;老子与商鞅、墨翟、韩非都属 “中上 ”;秦始皇则为 “中下 ”。据此推断,作者评价历史人物 A以时代先后为顺序 B以社 会贡献为根据 C以儒家标准为准绳 D以个人善恶为尺度 答案: C 从右边地图的信息中可以判断,图中的 “宋 ”是指中国古代的 A北宋王朝 B南宋王朝 C北朝宋政权 D南朝宋政权 答案: D 右图人物为中国古代一位著名史学家,而两则引言说明了他写史目的与宗旨。据此推断,该著作当是 A春秋时期出现的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B西汉时期司马迁所编写纪传体通史巨著史记 C东汉时班固写的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书汉书 D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答案: D 下列四幅
13、图片反映的重大事件对人类历史发展均具有重大意义。其共同的作用是 A促进世界资本主义发展 B发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作用 C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D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答案: C 18世纪末,法国当局把一部丛书和参与编撰的学者称之为 “魔鬼的新巴比伦塔 ”和 “异教徒以及神和国王与教会敌人的大集合 ”。这些学者中应该包括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狄德罗 D卢梭 答案: C 王觉非在英国近代史中指出: “从西至东,从北至南, 机械装置遍及四方,世界获得了一种新的动力,一个时代的风气如新世界的大河汹涌奔腾,不可阻挡 ”。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运输技术的重大改革 B瓦特研制的 “万能蒸
14、汽机 ” C煤炭钢铁的大量生产 D阿克莱特建立水力纺纱工厂 答案: B 简答题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26分) 材料一: 17世纪中叶清王朝定鼎北京以后,在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的励精图治下,国家统一、人丁兴旺、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中国进入了长达百余年的 “康乾盛世 ”。 上海教育出版社高三拓展型课程教材历史 材料二:雍正二年全国耕地已达 8.9亿余亩,已远远超过明末崇祯时全国耕地总数 6.7亿亩。乾隆三十五年( 1770年)增至 9.5亿亩,至乾隆末年,已超过10亿亩。人口发展也快,康熙六十一年( 1722年)已突破 1亿大关,雍正十二年则为 1.4亿,至乾隆五十五年( 1790年)
15、,又突破了 3亿大关,人均占地 3.5亩。粮食产量约计 2040亿斤,人均口粮约 680斤,如扣除饲料、酿酒、制酱等用途,人均口粮仍达 600斤。 摘自清 实录 材料三:康雍乾三朝开疆拓土,中国疆域再次扩大,远迈汉唐,亦超越元代。清朝盛世时疆域辽阔,形成了空前 “大一统 ”的多民族国家。 摘自罗文兴被误读的中国历史 材料四: 1793年,英国的马嘎尔尼使团访问清朝,虽然 “乾隆可汗 ”曾指示: “俟该贡使到时,必须整列队伍,以肃观瞻。 ”但马戛尔尼还是发现清国的武装部队如同一群叫化子,不堪一击。马戛尔尼发现社会 上普遍的贫穷和不安定 因为沿途他看见太多的乞丐和太多的破陋而荒芜了的建筑,以及大多
16、数清国人过着低水准的生活。马戛尔尼认为,这个 “半野蛮 ”的帝国 “声誉扫地 ”,清国人生活 “在最为卑鄙的暴政之下,生活在怕挨竹板的恐惧之中 ”,所以人们 “胆怯、肮脏并且残酷 ”。 摘自爱丁堡评论文章 材料五:当代著名作家魏明伦说,康熙时期当然有其繁荣的一面,但远没有唐朝的思想开明,清朝最突出的是思想禁锢,其对知识分子的残酷迫害是空前的,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负面影响是前所未有的。康乾时代对统治者而言可能是盛世,而对人民则是非常 残酷的灾难岁月。中国真正的腐败和衰落就是在清代。一个思想空前禁锢的时代,怎么能叫盛世呢? ( 1)指出材料中对 “康乾盛世 ”表述的矛盾之处。( 6分) ( 2)
17、你如何看待 “康乾盛世 ”?( 20分) 答案:( 1)经济繁荣与国人的贫困;人均口粮充足与抢垃圾吃;文化昌盛与思想禁锢(文字狱)等。( 6分) ( 2)本题采用分层评分法,按以下五个递进的层次评分: 第一层:只有结论而没有用材料加以论述,或回答与材料无关。( 0-2分) 第二层:从一个角度用材料来进行论述。如单从康乾时期强盛或衰弱来论述。( 3-6分) 第三层:从一个角 度用多个材料来进行论述。如从康乾时期强盛或衰弱多方面论述。( 7-11分) 第四层:利用材料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述。如从康乾时期强盛与衰弱多方面来论述。( 12-18分) 第五层:利用材料综合不同角度进行充分论述。如对从比较历史
18、学的角度出发,即盛与衰共存,强与弱同行;如清朝的强表现在成功进行了反分裂与反侵略斗争,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弱的表现主要是由于封建制度的衰落所带来的一些政治和经济上的问题而导致落后于世界。( 19-20分) 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共 12分) 材料一: “民主 ”一词在中国古代文献中 最早出现于尚书: “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 ”。意思是说: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 材料二: “我们(雅典)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
19、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 ” 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 1)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有史料和史料解释。材料一中哪些属于史料?哪些属于史料解释? ( 2分) ( 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 “民主 ”认识有何不同?( 2分) ( 3)材料二中 “任何人 ”具体指何种人?( 2分) ( 4)根据材料二,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并谈谈对雅典民主的认识。( 6分) 答案:( 1)史料: “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 ” ( 1 分)史料解释:“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 ”。( 1 分) ( 2)材料一中的
20、“民主 ”指为民作主的、有德行的君主;( 1分)材料二中的 “民主 ”人民主权。( 1分) ( 3)雅典的成年男性公民 (奴隶、妇女、未成年人、外邦人除外 )。( 2分) ( 4)特征: 政权掌握在多数人手中、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人唯贤;( 3分)认识: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以全体公民的直接参与为核心,是希腊城邦社会中最先进政治制度,有利于调动城邦公民的积极性和创作性,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进步,然而它只是城邦公民内部的民主。( 3 分) 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共 12分) 材料一:梭伦颁布的第一条法令就是 “解负令 ”。根据这个法令,平民所欠的各种债务一律废除;禁止在放债时以债户的人身
21、作抵押,废除债务奴隶制;由国家赎回因负债而被卖到外邦为奴的人。 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 材料二:沙皇亚历 山 大二世曾说过: “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 苏联史 材料三: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在于是否勉励人民之工业。所以,归根结底是依靠政府官吏的诱导奖励之力。 大久保利通 (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梭伦和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分别要解决什么社会矛盾 ( 4分) ( 2)归纳材料三的主要观点。这一观点在日本明治维新中是如何体现的 ( 4分
22、 ) ( 3)概述三次改革的作用,并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4分) 答案: (1)梭伦改革要解决贵族和平民的矛盾;亚历山大二世要解决贵族地主和农奴的矛盾 (4分 )。 ( 2)观点:政府应当鼓励工业发展。 (2分 )。措施:政府鼓励工商,嘉奖贸易;引进欧美科技等措施。 (2分 ) (3)结果:梭伦改革为雅民主政治奠定基础;明治维新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使日俄两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2分 )。认识:改革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或:改革具有多样性、复杂性(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分 )。 阅读某同学学习鸦片战争后所写的一篇历史小论文(节选),回答问题。(共 14分) 1740年的中国正值清朝光绪帝统治时
23、期,西方诸国则在工业技术、组织管理及军事力量上的迅速发展,与 18 世纪时的欧洲已不可同日而语,这就势必引起中国与外界关系的重大变化。这场中英战争的导火索是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所致,英国在要求外交平等及商业机会等方面遭到拒绝后发动了一场 “鸦片战争 ”,所以从本质上说这是一场商业战争。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他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如果鸦片在晚清时的中国不畅销,那么 “鸦片战争 ”也就不会爆发了。这场战争最终以船坚炮利的英军获胜而告终,中国被迫与英国签订了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北京条约。 ( 1)找出文中四处史实错误,并加以改正。( 4分) ( 2)找出文中一处
24、逻辑性的错误,并说明理由。( 4分) ( 3)找出文中一处错误的观点,说明理由并加以改正。( 6分) 答案:( 1) 1740改为 1840;光绪改为道光;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改为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北京条约改为南京条约。( 4分) ( 2)错误逻辑:“如果鸦片在晚清时的中国不畅销,那么 鸦片战争 也就不会爆发了 ”;理由:鸦片贸易 跟鸦片战争爆发没有必然的联系,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要蓄意打开中国市场,林则徐禁烟只是为英国人发动战争提供了一个借口而已。( 4分) ( 3)错误观点: “英国在要求外交平等及商业机会等方面遭到拒绝后发动了这场战争,所以从本质上说这是一场商业战争 ”;理由:认为鸦
25、片战争是商业战争抹煞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侵略本质,忽视了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主权横遭破坏的史实。改正: “英国在要求外交平等及商业机会等方面遭到拒绝后发动了这场战争,所以英国发动这场战争带有维护其商业利益的企图。 ”( 4分) 阅读下列表格,回答问题。( 6分)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增长状况 20世纪 50年代 20世纪 60年代 20世纪 70年代 美国 3 4% 5 1% 3 1% 日本 16 7% 13 6% 4 6% 西德 9 5% 5 4% 2 2% 法国 5 7% 5 4% 2 9% 英国 3 3% 2 8% 1 7% 据世界经济统计简编 材料二:资本主
26、义世界黄金外汇储备比重变化表( %) 年代 1937 1950 1960 1971 1972 资本主义世界 100 100 100 100 100 美国 46.4 48.5 31.2 9.7 7.6 日本 6.1 1.3 3.2 12.4 12.3 西欧共同体各国 - - 26.5 30 29.6 据世界当代史资料所选 辑 ( 1)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增长的趋势如何?( 2分) ( 2)从黄金储备的情况看,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简析这种变化对国际格局带来的影响。( 4分) 答案: ( 1)欧美各国的经济都出现了不同程度增长,以日本和德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最快。(
27、2分) ( 2)美国所占比重越来越小,欧共体和日本所占的比重在不断上升。美国的实力相对衰落,欧盟和日本开始崛起;有利于加快世界的多极化进程。( 4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材料一: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 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王,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皈依我们神圣宗教的经验,但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 哥伦布航海日志 材料二: 16世纪西班牙版画,标题文字为 “征服者之光 ”。 材料三: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藏于矿井, 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
28、生产时代的曙光。 ” 马克思在资本论 ( 1)材料一反映了哥伦布的探险动机是什么?从材料二看,西班牙人的探险活动还有怎样的目的?( 2分) ( 2)材料三是如何评价早期的探险活动的?( 2分) ( 3)就研究新航路开辟的目的而言,上述哪则材料更具价值?说明判断理由。( 3分) ( 4)就研究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而言 ,上述哪则材料更具价值?说明判断理由。( 3分) 答案: ( 1)了解印度社会情况并传播宗教。( 1分)开拓殖民地,对被 征服地区进行掠夺。( 1分) ( 2)早期的探险活动一方面给被征服地区带来巨大的灾难;另一方面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了重要的物质条件。( 2分) ( 3)材料一更具有研究价值。因为材料一属于事件当事人留下的一手材料,内容直接反映新航路开辟的目的。( 3分) ( 4)材料二更具有研究价值。虽然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是研究新航路开辟的一手材料,但材料一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动机,而材料二则涉及到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材料三是后人的评述,属于二手材料,其研究价值低于材料二。(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