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年河北正定中学高三第四次考试文综历史卷 选择题 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方块状字,经历了约 7000 年的发展,至今仍充满活力。今年是农历虎年,下图以 “虎 ”为例,分别展现了 “汉字七体 ”的风采,其中小篆是 ( ) 答案: A 有人说: “单边世界容易产生霸权,两极世界容易形成对峙,只有三极或者多极世界才是稳定的格局。 ”下列表述能支撑以上观点的有 18世纪英国打败法国成为世界殖民霸主 二战以后逐步形成美苏两分天下的格局 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表明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 苏联解体后形成多个力量中心使世界相对稳定 A B C D 答案: C 2010年 5月 1日,全球的目光将聚焦上海,通过世博会
2、分享世界文明的新成果。就 1851年第一届世博会在英国举行的原因,某班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提出了以下四种意见,比较契合实际的是 A当时的英国是 “日不落帝国 ” B当时的英国拥有最发达的工业文明 C当时的英国社会环境较安定 D当时的英国拥有最先进的政治文明 答案: B 在 1787年的费城制宪会议上,富兰克林(美国宪法起草者之一),一直在琢磨刻在华盛顿座椅上的太阳是日出还是日落。当他含着激动的眼泪在宪法文本上签字后,他说: “现在,我最高兴地知道,那是日出,而不是日落。 ”对 “日出 ”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宪法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B宪法规定华盛顿只能做第一届联邦总统 C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
3、的法律基础 D宪法赋予政府强有力的权力,有利于巩固国家政权 答案: B “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 个体导向 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 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 ”对此理解正确的 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答案: A 外电曾在中共 “十四大 ”召开后评论道: “这是一次加速和外国接轨的会议。中国必然会进一步影响世界。 ”此评论的依据是 A形成了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 B会上对邓小平的重大贡献做出了高度评价 C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
4、改革目标 D阐明 20世纪 90年代中国外交方针和政策 答案: C 对联,是一面折射生活的多棱镜,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下列对联按反映史实发生的先 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幸福不忘共产党,翻身感谢毛主席 ”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 “食堂巧做千家饭,公社保暖万人心 ” “大锅饭年年亏款,承包后岁岁余钱 ” A B C D 答案: C 孙中山在评价近代中国的某运动时说: “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 ”他所评价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答案: B 右图为 1
5、863年拍摄的清代醇郡王奕 的照片。该影像拍摄于奕 管理神机营时的北京南苑军营,这是迄今保存奕 年轻时唯一的一张照片。 “奕 身挂大腰刀,神采奕奕,年轻潇洒,风度翩翩,是典型的清代武官派头 ”;也是清宫廷秘藏最早的照片。这幅照片可以作为历史见证直接用于研究 A清朝艺术文化史 B中国近代冶金史 C中国近代军事史 D清代政治制度史 答案: C 中国近代思想家郑观应在其易言公法一文中说: “夫地球圆体,既无东西,何有中边。同居覆载之中,奚 必强分夷夏。 ”这段言论反映了郑观应: A主张学习西方 B以自我为中心的文明优越感 C具有全球意识 D主张抵御外国侵略 答案: C 我国用十二生肖纪年的开始至少可
6、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因其通俗、方便又具有趣味性,所以一直沿用至今。清代赵翼在陔余丛书中指出: “盖北俗初无所谓子丑寅卯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免之类分纪岁时,浸寻流传于中国,遂相沿不废耳。 ”这种说法认为十二生肖纪年法的形成是 A我国古代各民族间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交流和民族融合的结果 B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传统风俗 C我国古代天干地支纪年法的一种表现形式 D古代中外文化和社会生活交流的结果 答案: A 陆游杂赋诗写道: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从这句诗中,我们能获得的最有效的信息是 A作为乡村集市的草市出现于宋代 B宋代的草市已具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C宋代的草市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督
7、 D陆游所说的草市位于东京汴河两岸 答案: B 综合题 ( 3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汉三国时期,西部的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都是社会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先后被称为 “天府 ”。关中地区曾是秦代和西汉时期的政治中心,故史记称“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 ”。今陕西和内蒙古鄂尔多斯交界的毛乌素沙漠地区,当时水草丰美,有较多重要的城镇。从关中以西,汉代的丝绸之路十分通达,有 “胡商贩客,时见于塞下 ”的描写;丝路两旁农牧兼营,河西、西域地区屯田众多;丝路上城镇繁荣,如楼兰、精绝、且未、鄯善等十分知名。汉代成都平原由于有都江堰工程而 “水早从人,不知饥馑 蜀于是盛,
8、有养生之 饶焉 ”。 材料二 “一五 ”期间,国家对工业部门的投资总额达 250 26亿元,占投资总额的 42 5,在工业基本建设投资额中,重工业的投资占 87。 “一五 ”期间,国家对黑色金属工业投资主要集中在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第一个五年计划头 3年,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三省黑色金属工业的投资占全国的 81 7。棉纺织业工业的投资主要在河北、陕西、河南、山西等地。与此同时,内蒙、新疆、西藏、昌都等地,投资中以交通运输和工业建设比重为大。 材料三 “一五 ”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各部门投资区域比例表 部门 沿海 内地 工业 44 7 55 3 建筑业 47 0 47 6 地质勘探 22 5 76
9、 2 交通运输 29 3 52 1 农林水利 37 7 62 3 总计 44 5 52 4 材料四 “我国工业过去集中在沿海。 我国全部轻工业和重工业,都有约百分之七十在沿海,只有百分之三十在内地。这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不合理状况。沿海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利用,但是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 ” “ 新的工业大部分应当摆在内地,使工业布局逐步平衡,并且利于备战,这是毫无疑义的。 ”“ 好好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的老底子,可以使我们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如果我们采取消极态度,就会妨碍内地工业的迅速发展。所以这也是一个对于发展内地工业是真想还是假想的问题。如果是真想,不是假想,
10、就必须更多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特别是轻工业。 ”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五 邓小平先生早在 80年代就对中国现代建设明确提出了 “两个大局 ”的战略思想: “一个大局 ”是东部沿海地区加快对外开放,率先发展起来; “另一个大局 ”是到本世纪末全国达到小康水平时,要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中国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江泽民主席高度重视西部地区大开发。他明确指出: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全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 ”,现在 “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 ” 着手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中国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一定会像前 20年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带动了全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一样,将为东部和中部
11、地区提供巨大的市场和发展前景,有力地促进全国经济的更大繁荣。 朱 基在 “新加坡讲座 ” 的演讲 ( 1)结合材料一说明,古代早期西部地区经济繁荣的原因 。( 4分) ( 2)材料二、三反映 “一五 ”期间我国在工业投资部门和投资地区布局上有何特点?并结合旧中国民族工业的不合理现象分析这些特点对新中国工业化建设所起的积极作用。( 14分) ( 3)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五,说明 80年代以来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的原因是什么?( 4分) ( 4)材料四和材料五有哪些相同观点?两者在西部开发的着重点上又有哪些不同?( 10分) 答案: ( 1)繁盛原因: 居于政治中心; 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东
12、西交通的必经之路; 水利工程的兴修。( 4分) ( 2)特点:重点发展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在 投资区域上,以内地为主,东北成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主要工业部门投资区尽量和原料产地相适应;适当照顾少数民族地区工业发展。( 8分) 原因:旧中国重工业基础薄弱,重点发展重工业,奠定了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旧中国工业部门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内地和少数民族地区几乎没有工业,加强内地工业的发展,促进了沿海和内地的协调发展。( 6分) ( 3)率先发展东部地区是中央的战略部署;东部地区原有经济基础好;自然条件优越;对外开放早。( 4分) ( 4)相同观点:都主张改变沿海和内地工业布局不合理状况,缩小东西部
13、差距;都主张利用 东部沿海地区良好的工业基础。( 4分) 不同点:前者主要着眼于工业布局的平衡和备战的需要,后者主要着眼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利用沿海经济优势发展西部内地经济,发展全国经济。( 6分) ( 60分)中部地区在我国历史和现代社会中都占有重要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洪武时期湖北地区移民的迁入迁出分布示意图 江西师范大学方志远教授认为, “江西填湖广 ”、 “湖广填四川 ”,首先 “填 ”的都是平原及丘陵区,而 “湖广填四川 ”几乎是与 “江西填湖广 ”同时发生的。 江西在元末属于陈友谅的势力范围,即使在朱元璋统一全国以后,其残余势力仍然对明政权构成威胁。因此,江
14、西地区长期遭受着明朝统治者的 “重赋 ”待遇。 材料二 过去 5000年大概有 3000年出头甚至更多,我们中国最精彩的故事在河南发生。我们已经有 22个朝代在这里建都。随着我们国家最近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我们又看到了中国部地区加快复兴的前景 回往过去 30年 我们非常清晰地看到所有的资源都在流明。 打开国门之后,资本、技术、投资、贸易机会、人才各种要素向哪里转移 中国的沿海区域,首先是珠三角、然后是环渤海。 我们今天中国沿海城市看到了和世界一流城市差不多的场景。过去五年一个非常清晰的现象是若干资源要素开始向中国内陆转移。画一路线图的话中国沿海地区,中国内陆地区 郑州市副市长薛云伟商业文明与城
15、市变迁( 2009年 12月 6日) 材料三 多年来,中部成为国家宏观战略政策支持的边缘化地区,中部地区经济在 “东部大开放 ”、 “西部大开发 ”、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的背景下面临日益困难的窘境。 2001年,全国生产总值增长速度首次出现东快、西次、中部居后的局面,中部塌陷已成为无法回避的现实。针对中部地区发展相对缓慢的状况 ,2006年 4月,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把中部建成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以及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2009年 9月 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争取到 2015年,中
16、部地区实现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的目标。 (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洪武时期中部地区人口流动的原因。( 4分) ( 2)用先秦时期的史实说明 “过去 5 000年大概有 3000年出头甚至更多 ”, “中国最精彩的故事在河南发生 ”。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 9分) ( 3) 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时,针对河南等省份的交通运输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 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河南在中部崛起时可资利用的条件。( 7分) ( 4)从地理学科角度分析洪武时期 “江西填湖广 ”、 “湖广填四川 ”的积极意义。( 8分)
17、 ( 5)九江是我国近代 “四大米市 ”和 “三大茶市 ”之一,分析其成为米市和茶市的自然条件。( 12分) ( 6)请结合材料三,从经济常识角度谈谈你对国务院采取措施促进中部崛起的认识。( 12分) ( 7)中部崛起 ,政策支持不可或缺,但发展关键还得靠自己。试说明这一观点的哲学依据。( 8分) 答案: ( 1)流动原因:战争的影响;明朝政府赋税政策的影响。( 4分) ( 2)商朝盘庚把都城迁至殷,从此稳定下来;武王伐纣,经过牧野之战,商朝灭亡;春秋时期,齐桓公在葵丘会盟,成为霸主; “楚王问鼎 ”、 “围魏救赵 ”等故事皆发生在今河南地区。( 6 分,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
18、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的多层次、有重点的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3分) ( 3) 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提出全面整顿思想, 首先整顿交通运输,郑州是整顿的重点之一;经过整顿,交通运输堵塞现象消除。( 4分)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沉;是全国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交通相对发达。( 3分,答出一点,言之有理即可。其他答案:符合事实也可给分) ( 4)促进迁入地经济发展,缓解迁出地人地矛盾;促进迁入地与迁出地的经济、文化交流等。( 8分) ( 5)临长江,提供了便利了水运条件;邻近地区(鄱阳湖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生长,是重要的水稻产区;江
19、南丘陵气候温暖湿润,酸性土壤适合茶树生长,是重要的茶叶产区。( 12分) ( 6) 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够为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发挥更有力的作用。国务院采取措施促进中部崛起是国家实施强有力的宏观调控的具体体现。( 4分) 国务院采取措施促进中部崛起有利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异。( 4分) 国务院采用措施促进中部崛起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有利于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4分) ( 7) 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4分) 促进中部地区的崛起,要运 用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则。( 2分) 中部地区应自力更生,结合自身资源、交通、技术、人才等优势,充分利用相关的政策和国家的扶持,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