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河南临颍二高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doc

上传人:diecharacter305 文档编号:332374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7.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河南临颍二高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0年河南临颍二高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0年河南临颍二高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0年河南临颍二高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0年河南临颍二高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年河南临颍二高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选择题 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 “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予乱。 ”他批评的是 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 答案: C 列宁在十九世纪末俄国的土地问题一文中说: “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经济。 ”并认为, “只要仍然有交换,那谈什么主义是可笑的。 ”下面哪一政策体现了列宁的以上主张 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土地法令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答案: B 图一与图二对内在联系上指列宁直接领导了( ) A武装起义并取得了十月革命对胜利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斗争 C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D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答案:

2、 A 下图是 20世纪 30年代美国开始兴建的田纳西河流域水利工程,它吸纳了众多的失业人口就业。这一工程与罗斯福新政的哪项内容有关 A整顿银行与金融业 B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C调整农业结构 D兴办 (社会 )救济与公共工程 答案: D 罗斯福新政体现的经济学家的思想是 A亚当 斯密; “发展经济的最佳办法就是自由放任、听之任之、不加干涉 ” B萨伊: “政府直接插手干预私营企业的自由经营是最可怕的事情。 ” C凯恩斯: “要达到充分就业,其唯一办法,乃是把投资这件事情由社会来统揽。 ” D马尔萨斯: “政府颁布济贫法只会使穷人的境况更趋恶化 答案: C 19世纪晚期英国逐渐丧失世界工业垄断地位

3、的最主要原因是 A美国、德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B英国资本家不愿更新技术和设备 C英国资本家可从殖民地获取巨额利润 D英国的垄断程度相对较低 答案: C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这句名言出自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 费里德曼之口,他从上世纪 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 “货币主义 ”理论,大力主张 “自由市场经济 ”,批评政府干预市场,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 1976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费里德曼理论被普遍认可的背景包括 20世纪 5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20世纪 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状态 美国经济受到来自西欧、日本的挑战 一些国家减少政府干预经济取得了 定效果

4、 A B C D 答案: C “众议院议员人数及直接税额应按合众国所辖各州人口之多寡,分配于各州,此项人口数目包括所有公民及五分 之三非公民 ”(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 条第二项 )在宪法中规定这 条的目的是 A为了增大南方奴隶的权利 B为了增加南方各州在众议院中的代表名额 C为了增加南方各州在参议院中的代表名额 D为将来黑人奴隶扩大权利奠定基础 答案: B 关于美国联邦法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大法官 旦当任将终身任职 B在没有国会的批准下,总统可以直接任命大法官 C美国联邦法院可以监督和解释宪法,对与违背宪法原则和内容的法律予以废除 D以上选项均不正确 答案: C 当资产阶级改革浪潮

5、兴起时,美国却于 1861年爆发了内战,其根本原因在于 A美国人民具有革命传统精神 B美国资产阶级革命性强 C奴隶制比封建制更顽固不化 D南北经济制度的矛盾不可调和 答案: D 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能够逐步形成世界体系的根本原因是 A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B封建势力的衰落 C工业革命发展了生产力 D工人运动的兴起 答案: C 二战后 “柏林墙 ”的出现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A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的对抗 B两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抗 C德意志民族的分裂 D古巴导弹危机的产物 答案: A 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一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 40对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消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减少税收

6、,提高利率。这是为了( ) 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对发展 B克服 20世纪 30年代的经济危机 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 D缓解 20世纪 70年的对经济膨胀 答案: D 二战后,构成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上( ) 世界银行 布雷顿森林体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关税贸易总协定 A B C D 答案: C 在巴黎和会上,美、英支持日本取得原来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而在华盛顿会议上,它们又表示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要求。美、英转变态度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人民反日斗争的高涨 B中国是国际联盟的参加国 C英日同盟的宣告失效 D力图遏制日本势力的扩张 答案: D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曾在一

7、次演讲中说: “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 ”,他指的国家是 A苏联和东欧各国 B日本和西欧大国 C中国 D英国 答案: B 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表述正确的是 A贸易保护主义的弊端已被革除 B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繁荣局面 C美国的经济实力受到严重削弱 D英美苏中等大国间的合作仍在维持 答案: D 某思想家说: “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 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 他所反对的是 A民主共和制 B中央集权制 C专制主义制度 D君主立宪制 答案: C 齐国管仲说: “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之巧。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事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

8、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 ” 某研究者据此得出 “中国精耕农业的产生与专制国家农业政策密切相关 ”的结论。该判断:此资料来自中 A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沦合理 B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C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答案: C 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 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 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答案: D 京剧的京指的是下列哪个朝代的京城 A汉 B唐 C宋 D清 答案: D 据记载, 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

9、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C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 答案: B 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 “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 ,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 ”她所说的 “统一 ”指的是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C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答案: C 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

10、文章写道: “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 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 !”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虽已开放,但人 们思想还比较保守 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 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答案: A 修筑京九铁路是中华民族的一个 “世纪梦 ”。上世纪 90年代,这个 “梦 ”,仅用了 3年时间就变成现实。其主要原因是 A国家财政已能提供充裕的资金 B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 C国家已具备自主设计施工的能力 D国家加快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答案: B “月亮既不会掉下来,也不会离去,那是因为它的运动正好抵消了地球的引力。 ”说这句

11、话的科学家是 A牛顿 D波义耳 C拉瓦锡 D哥白尼 答案: A 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相比,其特点是 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君主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 国王统而不治 首相对君主负责 A B C D 答案: C 巴黎公社是对整个 19世纪上半期国际工人运动的一次总结,它体现了这一时期国际工人运动的 自发性和偶然性特点 政治斗争和暴力斗争特点 广泛的群众性特点 无产阶级政党领导革命的特点 A B C D 答案: A 二战后,德国和朝鲜形成分裂局面的相同原因是 A国内民族矛盾的激化 B美国和苏联的相互对抗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演变 D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答案: B 1949年美国发起成立北大

12、西洋公约组织,其目的是 A拉拢东欧国家 B压制殖民地独立运动 C军事上遏制苏联 D与华沙条约组织对抗 答案: C 综合题 (14分 )近代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许多国家出现了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并影响着这些国家的社会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在圈地运动开始的最初时期,失地进城农民被简单地看成流浪汉和 “懒汉 ”,英国统治阶级通过 “血腥立法 ”,加以严惩。 1601 年,英国通过了著名的伊丽莎白法,即 “旧济贫法 ”,为失地农民创造了多种就业的方式。 1834年,英国颁布了新济贫法 李世安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二战以后,为安置转移出来的农

13、村劳动力,日本政府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大力发展非 农产业,以吸纳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的富余劳动力。 2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合作事业,拉长产业链,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 3 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培养非农产业人才。 日本政府从 20世纪 60年代后期就开始采取措施 促进非农产业向农村地区扩散;鼓励劳动力由农业 向农村非农产业就地转移。 马克继日本经验与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途径 材料三 自上世纪 80年代以来,由于珠三角地区率先开放和建立经济特区,吸引了大批民工。广东省成为四川第一劳务输出大省,最高峰时曾达到 500万,占到四川民工省外输出的 80以上。 同时,四川省内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及四

14、川省内城镇化进程加快,也吸收了一大批农村劳动力和农村人口。据统计,四川城乡第三产业 从业人员 已由 1990年的 12 3上升到 2003年的 28 6,其中大部分就业岗位即由农民进城人员取得。 郭正模近期四川向珠三角地区劳务输出的趋势、问题与对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图 1指出英国政府对失地进城农民政策的变化。( 2分) (2)据材料一、二,比较英、日两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不同特点。 (4分 ) (3)结合相关知识,指出上述政策分别对英、日经济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 (3分 ) (4)据材料归纳四川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原因,并分析当前我国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的影响。 (5分 ) 答案

15、: (1)从惩罚无业者到提供就业机会并加以救济。 (2)英国主要通过暴力和强制方式,日本采取温和的政策引导;英国农村劳动力主要流向城市,日本则注重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 (3)促进英国农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使日本战后经济迅速恢复发展。并在 20世纪 60年代末跃居世界第二位。 (4)原因:沿海地区的改革开放;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西部大开发;第三产业的发展。 (答出其中 3点即可 ) 影响:推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缓解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带来的社会压力;有利于农民致富和缩小城乡差别;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等;(答出其中 2点即可 )大量农民工进城或返乡,

16、也给交通和社会治安带来压力。 (1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9 11:事件发生后,恐怖主义危害人类,破坏和平的罪行激起了国际社会的公愤和反对。然而,历史并非如此。当德意日法西斯势力横行肆虐,战火蔓延,成为世界公敌的时候,人们却屡屡坐失良机,终于酿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灾难。江泽民主席在 1995 年的一次讲话中指出: “痛苦的 回忆,胜利的喜悦,深沉的思考,使人们更加清醒。 历史表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相同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的挑战。 ” (1)199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周年。 (1分 ) (2)举例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主要大国怎样 “屡

17、屡坐失良机 ”,自食其果 (6分 ) (3)历史如何表明了江泽民主席总结的这一重要论断 (5分 ) 答案: (1)50 (2)坐失良机:英法在德国吞并奥地利问题上的不干涉政策; 慕尼黑阴谋;美国的孤立主义和中立政策;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九一八事变后国际联盟未对日 本侵华实施制裁;美英策划远东慕尼黑阴谋等。 自食其果:法国溃败;不列颠大空袭;德国突袭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 (3)联盟形成:英美声明援助苏联;苏联同意大西洋宪章基本原则,苏美英三国协定;联合国家宣言等。 联合反击:德黑兰会议、开罗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诺曼底登陆和第二战场的开辟;中国战场大反攻;苏联对日作战等。 (14分

18、 )资本主义的发展对近代以来的世界与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读上图,从 16世纪开始,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了北大西洋东岸; 20世纪初,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重心逐渐转移到了北大西洋西岸。分别说明上述两次 “转移 ”的原因和影响。 (5分 ) (2)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生产关系的调整时有发生。 20世纪 30年代的美国和 50年代的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实施了社会改革。试说明上述改革在历史背景、措施手段上的主要共同点。美国的改革对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有何影响 (5分 ) (3)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强行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后,于 19世纪末 2

19、0世纪初获得初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又迎来了 “短暂的春天 ”。试归纳上述两个阶段中国民族资本 主义发展的共同原因。 (4分 ) 答案: (1)原因:新航路的开辟,英国等大西洋沿岸国家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 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经济迅速崛起,工业跃居世界第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列强开始衰落,美国开始争夺世界霸权。 (2)历史背景:经济严重受损。美国遇到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二战后西欧各国经济亟待恢复。 措施手段: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 影响:为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 (3)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不断入侵,小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民族资产阶级倡导商战的实业救国。 群众性反帝爱国 斗争的推动。 政府对兴办实业的政策发生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