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福建省福州三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卷.doc

上传人:赵齐羽 文档编号:332610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9.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福建省福州三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0年福建省福州三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0年福建省福州三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0年福建省福州三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0年福建省福州三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年福建省福州三中 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选择题 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你判断,在西周的封国 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A周王 B鲁国国君 C卿大夫 D士 答案: B 某地边疆危机,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待兵部尽速调兵迎敌,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速调度粮草,备部队急用。幕僚根据皇帝之意,写成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兵部、户部等单执行。这可能是哪个时期的制度?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答案: D 励志中学学生开展 “中国古代政治 ”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下列论文题目,其中有明显错误的是 A浅谈秦始皇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B试论西汉刺

2、史对郡国的监察 C三省六部制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 D简析清代皇权与相权的关系 答案: D “自雍,乾后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政府矣。 ”对 “隐然执政 ”的准确理解是 A草拟政令 B发布政令 C传达圣旨 D监察百官 答案: C 学习明清史以后,有四位同学分别以明清政治为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下列主题中最具历史洞察力的是 A攀登权力高峰 B首开特务统治 C巩固天朝帝国 D走向衰亡之路 答案: D 明清之交,中国社会发展的步伐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的根本原因是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B军机处的设立 C官僚机构的膨胀 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答案: A 18401

3、860 年英国连续两次发动侵华战争的动力来自于 A资本主义制度 B资产阶级的本质 C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答案: C 2009年 2月 26日,圆明园流失文物鼠首、免首分别以 1400万欧元的价格在法国佳士德拍卖会上被拍卖。这两个精美的艺术珍品是在什么事件中流失海外的?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 B 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 “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这场战争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4、战争 答案: C 图 1为西方明信片,描绘中国北洋舰队与日本舰队一场大战的场面。这场激烈的海战发生 A黄海大东沟附近 B山东威海卫附近 C朝鲜丰岛附近 D辽宁旅顺附近 答案: A 在保卫台湾的斗争中,率黑旗军进行抗日斗争的将领是 A徐骧 B刘永福 C邓世昌 D邱逢甲 答案: B “ 神出洞,仙下山,扶助大清 来练拳。不用兵,只用团,要杀鬼子不费难。烧铁道,拔电杆,海中去翻火轮船。大法国,必胆寒,英美俄德哭连连。一概鬼子都杀尽,我大清一统太平年。 ”义和团揭帖说明了 义和团盲目排外 义和团具有迷信色彩 义和团扶清灭洋 义和团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 A B C D 答案: B 某一本历史著作有这样

5、的叙述: “在万历的祖父嘉靖皇帝以前,大学士为三至六人,皇帝可能对春中的一人咨询较为频繁,但从名义上说,他和另外的几位大学士仍处于平等的地位。这以后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张居正名为首辅或称元辅,其它大学士的任命则出于他的推荐, ” 文中所指的制度是 A三省制 B行省制 C内阁制 D军机处 答案: C 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 系: “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 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 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6、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答案: C 先秦经典尚书多次提到 “民主 ”; “天惟时求 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 ”,意即 “上天为民求主,天降大任于成汤,使为民主。 ”对材料中 “民主 ”的正确理解 A “民主 ”是指最高统治者 B中国的民主政治早于西方 C成汤是 主的领导者 D商朝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答案: A 图 1是汉代画像石周公辅佐成王图。几个同学就这幅图的历史内涵进行推测 甲:图 1中诸侯四方来朝,反映了成王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 乙:图 1中成王地位至尊,说明成王已经实现了权利的高度集中。 丙:图 1中成王厉行分封,诸侯对周王的义务得到

7、了严格履行。 丁:图 1中成王勤政爱民,统治者的品行成为政治权利之间的主要纽带。 以上推论与历史事实基本吻合的 应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C 史学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 “有极关重要者四事 ”: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业术思想之奠定。这应是指哪一时期 A商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 答案: C 图 2是秦阳陵虎符,铜铸,中分为二,左右各有十二字铭文 “甲兵之符,右在 ,左在阳陵。 ”发 兵必须左、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上文 “右在 ”后空缺部分应是 A皇帝 B太尉 C御史大夫 D丞相 答案: A 史记中 “法令

8、出一 ”, “别黑白而定一尊 ”、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形容的是什么制度的特点 A三公九卿制 B皇帝制度 C分封制 D郡县制 答案: B 一次考古发掘出古代刻石一方,上有纪文曰: “追念乱世,分土建邦 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 ”据此判断,这块刻石应出自 A元代 B秦代 C西周 D汉代 答案: B 秦始皇一生的作为对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下对秦始皇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完成了统一,使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繁荣 B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C统一度量衡、文字、货币,有利于全国经济文化的交流 D南征北战,开疆拓土,进一步拓展了华

9、夏中国的疆域 答案: A 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封建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指 A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 B全国有通行的统一文字 C以皇权至高无上为最基本的原则 D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 答案: D 公元前 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 4县,郡所 设在番禺(今广州)。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 D他像以前的诸侯一样拥有封地 答案: D 汉书载

10、: “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 ”汉武帝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加强君权 C提高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D加强对中央官员的监督 答案: B 唐高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定唐律疏议三十卷解释律令条文,通行天下,这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较完速的法典。决定法典能否在全国颁布的审批权在于 尚书省 中书省 门下省 皇帝 A B C D 答案: A 综合题 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下面三幅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9分) ( 1)图 A1 、 A2 、 A3 分别反映了我国

11、古代哪一朝代的何种地方行政制度?( 3分) ( 2)图 A1 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在西周和春秋时期各产生了什么影响?其历史影响为什么会前后不同?( 6分) ( 3)图 A2 与图 A1 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的主要差别是什么?( 3分) ( 4)简述图 A3 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的内容,分析其作用和影响。( 7分) 答案: ( 1)图 A1 :西周分封制;图 A2 :秦朝郡县制;图 A3 :元朝行省制度。( 3分) ( 2)影响:西周时期,分封制巩固周朝统治,扩大周朝疆域,推动奴隶社会走向强盛。春秋时期,分封制的影响则表现为诸侯国不再尊重周王,出现了诸侯间相互间争夺和混战。( 2 分)影响不同的原因:

12、西周时 期,分封制刚刚实施,周王有较大权威,各地诸侯多数与周王有密切的血缘关系,故分封制能够起到保卫王室的作用。西周后期,周王室势力下降,各地诸侯则势力增强,诸侯与周王 间的血缘关系已经疏远,周王失去对诸侯的约束作用,故分封制直接导致了诸侯争霸割据的混战局面。( 4分) ( 3)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一是宣政院管辖的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行省成为最高地方行政区的名称,行使权力时受中央节制。( 3分)作用和影响: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 的管理,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上得到了保证。这是

13、我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项重大变革,对后世有巨大的影响。明清沿用并改造了行省制度,一直发展到今天。( 4分) ( 13分)朝议,是指古代中国皇帝召集重要官员在朝堂开会,讨论国家军国要务,大臣畅所欲言,最后仍由皇帝决断的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一、议定皇帝名号: (公元前 221年),秦灭掉了关东六国中最后的齐国, “一统天下 ”。赢政召开了由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动、廷尉李斯等重要公卿参加的朝廷会议。会议商讨的主题: “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 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 二、 “封建 ”还是 “郡县 ”? 三、再兴 “封建 ”

14、论,却发 “焚书 ”难 材料二:太宗曰: “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 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 材料三: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宰相胡惟庸谋反伏诛,于是废宰相。 相权与君权合而为一,明朝早期皇帝大权独揽。但由于 国家事务繁多,皇帝无法处理,洪武十五年九月罢四辅官,仿宋殿阁制设内阁。内阁只为皇帝的顾问,奏章的批答为皇帝的专责。内阁大学业士一职多以硕德宿儒或朝中大臣担任,只照皇帝意旨写出,称 “传旨 当笔 ”。权力及地位尚不 如过去的宰

15、相。宣宗时期, 批准内阁在奏章上以条旨陈述己见。称为 “票拟 ”制度,又授予宦官机构司礼监 “批朱 ”。票拟之法补救可君主不愿面见阁臣之弊。 百度百科 (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秦朝前两次朝议 “定乾坤 ”是指什么?( 2分) ( 2)材料二中唐太宗认为 “委百司商量 ”国事的主要理由。他如何 “委百司商 量 ”国事?( 4分) (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朝内阁主要职责,据此概述明朝政治的特点。( 3分) ( 4)综上材料,分析朝议制度的利弊。( 4分) 答案: ( 13分)( 1)确定了 “皇帝 ”名号;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2分) ( 2)理由:地广人众,事杂多变;一人独断,易出错,可能

16、会导致国亡。( 2分)过程:在门下省下设政事堂。由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宰相及大臣在此共议军国大事,最后由皇帝裁决。( 2分) ( 3)充当皇帝的顾问, “传旨当笔 ”;后有 “票拟 ”之权,但受司礼监制约。 ( 2分)特点:群主专制强化。( 1分) ( 4)利:大臣 们议政,可以集思广益,不失为在君主专制制度之下,减少决策失误的有效途径。( 2分)弊:朝议仅仅是作为皇帝裁决的依据,国 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人的意志;在群主专制强化的明清时期,容易使君臣悬隔,朝廷大臣难以参与议政。( 2分) ( 1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有学者在谈到这次战争之后

17、中外交往的历史时曾说: “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 材料二: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 2100万银元;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 口岸;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频同英国商定。 材料三: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岛屿、彭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 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材料四: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 “使馆界 ”,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

18、地;惩办义和团运 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 “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以上材料无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请回答: ( 1)材料一中 “我们 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 ”指的是什么? 19世纪中国受到哪些方面的 “不平等待遇 ”的?( 5分) ( 2)材料二、三、四分别出自哪个不平等条件?( 3分) ( 3)结合三个条约的主要不同之处,说明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怎样逐步形成的。( 10分) 答案: ( 1) “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 ”指清朝前期盲目自大,实 行闭关锁国政策。( 2 分)中国受到 “

19、不平等待遇 ” ;包括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制造掺案,屠杀中国人民、掠夺财富、经济 侵略、文化侵略等方面( 3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 2)材料二南京条约;材料三马关条约;材料四辛丑条约。( 3分) ( 3)材料一规定关税协定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商品输出的要求,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分)材料二允许日本开设工厂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要求。说明外国 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衔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3分)材料三规定在北京设立 “使馆界 ”、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改设外交部、清政府严禁中国人民成立,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帝国主义的控制之 下,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了。(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