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年天津市天津一中高三第五次月考(理综)化学部分 选择题 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苯酚有一定毒性,不能作消毒剂和防腐剂 B凡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对人体健康均有害,不可食用 C油脂皂化生成的高级脂肪酸钠是肥皂的有效成分 D用食醋去除水壶中的水垢时所发生的是水解反应 答案: C 有 4种混合溶液,分别由等体积 0 1 mol L的 2种溶液混合而成: CH3COONa与 HCl; CH3COONa与 NaOH; CH3COONa与 NaCl; CH3COONa与 NaHCO3。 下列各项排序正确的是( ) A pH B c(CH3COO ) C溶液中 C(H+) D
2、 c(CH3COOH) 答案: B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0.1 mol/LC6H5ONa溶液中: c(Na+) c(C6H5O ) c(H+) c(OH ) B Na2CO3溶液加水稀释后,恢复至原温度, pH和 Kw均减小 C pH=5的 CH3COOH溶液和 pH=5的 NH4Cl溶液中, c(H+)不相等 D在 Na2S溶液中加入 AgCl固体,溶液中 c(S2-)下降 答案: D 已知: H2(g)+I2(g) 2HI(g); H 0 有相同容积的定容密闭容器甲和乙,甲中加入 H2和 I2各 0.1 mol,乙中加入 HI 0.2 mol,相同温度下分别达到平衡。欲使甲中 HI的平衡
3、浓度大于乙中 HI的平衡浓度,应采取的措施是( ) A甲、乙提高相同温度 B甲中加入 0.1 mol He,乙不变 C甲降低温度,乙不变 D甲增加 0.1 mol H2,乙增加 0.1 mol I2 答案: C 已知: 2CO(g)+O2(g)=2CO2(g) H= 566 kJ/mol ; Na2O2(s)+CO2(g)=Na2CO3(s)+ 1/2 O2(g) H= 226 kJ/mol 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O的燃烧热为 283 kJ B右图可表示由 CO生成 CO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 C 2Na2O2(s)+2CO2(s)=2Na2CO3(s)+O2(g)
4、H 452 kJ/mol D CO(g)与 Na2O2(s)反应放出 509 kJ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 6.021023 答案: C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将 CO2通入 BaCl2溶液中至饱和,无沉淀产生;再通人 SO2,产生沉淀 B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 Cu(NO3)2固体,铜粉仍不溶解 C向 AlCl3溶液中滴加氨水,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 NaHSO4溶液,沉淀消失 D纯锌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较慢;再加入少量 CuSO4固体,速率不改变 答案: C 实验题 (17分 )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夹持仪器已略去 )。实验
5、表明浓硝酸能将 NO氧化成 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浓硝酸的氧化 性强于稀硝酸。 可选药品:浓硝酸、 3 mol L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及二氧化碳 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不与 NO反应,能与 NO2反应。 2NO2+2NaOH=NaNO3+NaNO2+H2O ( 1)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 、 、 中盛放的药品依次是_。 ( 2)滴加浓硝酸之前的操作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打开弹簧夹后_。 ( 3)装置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 ( 4)装置 的作用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 ( 5)该小组得出的结论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_。
6、( 6)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装置 中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而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同学们分别设计了以下 4个实验来判断两种看法是否正确。这些方案中可行的是 (选填序号字母 ) _。 a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b加水稀释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c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 d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人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 气体,观察颜色变化 答案: ( 1) 3 mol/L稀硝酸、浓硝酸、氢氧化钠溶液 3分 ( 2)通 CO2一段时间,关闭弹簧夹,将装置 导管末端伸入倒置的烧瓶内 3分 ( 3) Cu+4HNO3(浓
7、 ) =Cu(NO3)2 + 2NO2+2H2O 2分 ( 4)将 NO2转化为 NO 2分 3NO2+H2O =2HNO3 +NO 2分 ( 5)装置 液面上方气体仍为无色,装置 液面上方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2分 ( 6) a c d 3分 填空题 ( 15分)下图是中学化学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某些反应条件及部分产物已略去), A、 G为 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金属。 B、 C、 E、 I、 J为气体,其中 C为黄绿色气体, M为红褐色胶体。 ( 1)已知 A为第 26号元素,请写出 A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_。 ( 2) D与 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 3)反应 离子方程式 _。 ( 4)
8、 FM的操作方法 _。 ( 5)现将一试管 J气体倒立于水槽中一段时间后,水面上升但不充满;若使水充满整个试管,应向试管中通入一定量 _(填气体的化学式),此时试管中溶液的浓度为 _mol/L(气体体积按标准状况计算)(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6) X、 Y均为短周期元素, X最外层电子数比 C气体所含元素最外层电子少 1个且不同周期, Y与 X同主族,下列关于 X、 Y、 C三元素说法正确的是_。 A原子半径 X Y C B离子半径 X C Y C非金属性 X Y C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 C X Y E氢化物沸点 X Y C 请写出 X的氢化物中原子个数比为 1: 1的化合物的电
9、子式 _。 ( 7) D与 G反应生成 A的同时,还有另一种产物,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 Al2O3、 、 SiO2、 Fe2O3)提取其的工艺流程如下: 结合反应 II,判断下列微粒结合质子( H+)的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_(填字母序号)。 A AlO2 B OH C SiO32 答案: ( 1)第四周期 第 VIII族 1分 ( 2) 8Ai + 3Fe3O4 =高温 = 4Al2O3 + 9Fe 2分 ( 3) 3Fe + 8H+ + 2NO3 = 3Fe2+ + 2NO+ 4H2O 2分 ( 4)在铝热剂表面放一层氯酸钾,插一根镁条,点燃镁条 2分 ( 5) O2 1分 0.04
10、5 2分 ( 6) B 1分 2分 ( 7) BAC 2分 ( 18分) I某天然有机化合物 A仅含 C、 H、 O元素,与 A相关的反应框图如下: ( 1)写出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 BD 、 DE第 步反应 。 ( 2) B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 。 ( 3)写出 P、 E的结构简式 P 、 E 。 ( 4)写出在催化剂存在并加热条件下, F与乙二醇缩聚反应生成高分子的化学方程式 _。 ( 5)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 D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 _。 与 D具有相同官能团 核磁共振氢谱有 2个吸收峰,峰面积比为 1: 1 下面是某研制人员为合成药物苯氟布洛芬所设计的线路 已知: ( 1)苯氟布洛芬的分子式
11、为 _( 2)物质 B的结构简式为_。 ( 3)反应 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_(填反应代号)。 ( 4)写出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 _。 答案: I( 1)加成反应 消去反应 各 1分 ( 2)碳碳双键羧基 各 1分 ( 3) P: E: HOOCC=CCOOH 各 2分 ( 4) 2分 ( 5) HOOCCBr(CH 2Br)COOH 2 分 ( 1) C15H13FO2 1分 ( 2) 1分 ( 3) 2分 ( 4) 2分 (14分 ) ( 1)最早使用的化学电池是锌锰电池,即大家熟悉的干电池。这种电池在使用过程中,锌外壳会逐渐变薄,最后内部糊状的电解质会泄漏出来,使电器腐蚀。后来人们采用了什么
12、方法将其改造成了防漏电池。请列举一种方法即可_。 这种电池还有一个缺点:即使不用,放置过久,也会失效,请说明失效的原因_。 ( 2)为提高电池寿命和提高其性能,人们将电池内的电解质 NH4Cl换成湿的KOH,并在构造上做了改进,制成了碱性锌锰电池。其总反应为: Zn + 2MnO2 + 2H2O = 2MnOOH + Zn(OH)2 写出该电池正极反应式 _。电池工作时,电子流向 (填 “正 ”或 “负 ”)极。 ( 3)二氧化锰是制造锌锰干电池的基本材料。 MnO2的生产方法之一是以石墨为电极,电解酸化的 MnSO4溶液。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若电解电路中通过2mol电子, MnO2的理论产
13、量为 。 ( 4)生产 MnO2另一种方法:以软锰矿为原料,利用硫酸亚铁制备高纯二氧化锰。流程如下: 某软锰矿的主要成分为 MnO2,还含有 Si( 16.72%)、 Fe( 5.86%)、 Al( 3.42%)、 Zn( 2.68%)和 Cu( 0.86%)等元素的化合物。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或硫化物的形式完全沉淀时溶液的 pH见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沉淀物 Al(OH)3 Fe(OH)3 Fe(OH)2 Mn(OH)2 Cu(OH)2 Zn(OH)2 CuS ZnS MnS FeS pH 5.2 3.2 9.7 10.4 6.7 8.0 0.42 2.5 7 7 硫酸亚铁在酸性条件下将 MnO2还原为 MnSO4,酸浸时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 加入 MnS的目的是除去 杂质。 答案: ( 1)在外壳套上防腐金属筒或塑料筒 1分 作为电解质的 NH4Cl的水溶液会水解使溶液显酸性 2分 ( 2) MnO2 H2O e- MnOOH OH- 2分 正极 1分 ( 3) 2H+2e-=H22分 87g 2分 ( 4) MnO2 2FeSO4 2H2SO4 MnSO4 Fe2( SO4) 3 2H2O 2分 Cu2 Zn2 各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