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安徽省宿州十三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文科政治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李朗 文档编号:333318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安徽省宿州十三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文科政治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1-2012学年安徽省宿州十三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文科政治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1-2012学年安徽省宿州十三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文科政治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1-2012学年安徽省宿州十三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文科政治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1-2012学年安徽省宿州十三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文科政治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2012学年安徽省宿州十三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文科政治卷(带解析) 单选题 2011 年 4 月 16 日,全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在宿州召开。市委书记在总结大会上指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不断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说明( ) A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B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 C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D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答案: B 今年清明节,献花、植树、朗诵、折纸船、网上祭奠等文明祭奠形式开始取代放鞭炮、烧纸钱等旧习俗,成为很多地方人们

2、寄托哀思的方式。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文化的发展必须否定传统 B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前提 C文化的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 D传统文化随着社会的变迁被现代文明所取代 答案: C 据调查,在孩子们喜爱的优秀读物中,许多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如哈利 波特等。许多家长希望能够让孩子多读些有 “中国味 ”的优秀图书。这说明( ) A应借鉴外来文化,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B引进的图书是不适合中国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应予以查封 C应抵制外来文化,不要让它影响我们中国的孩子 D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答案: A 下列关于文化继承、文化发展、和文化创新三者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

3、于文化创新 B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D文化自身的继承和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 答案: D 受天气寒冷的影响,东北人养成了 “大碗喝酒,大口吃肉 ”的习惯,他们讲义气、重友情,做生意以诚相待。经商的传统使广东人性格开放,容易接受新事物,商品意识浓厚, “要发财,忙起来 ”是广东人的口头禅。上述现象告诉我们( )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不同地域的文化各有特色,没有共性 对各地文化不能轻率地加以否定 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A B C D 答案: C 2011年 7月 25日,意大利中国文化年框架下的 “茉莉飘香 江苏文化周 ”开

4、幕式举行。以传统文化艺术展览和昆剧经典 折子戏展演为主要内容的开幕活动将中国江苏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无遗。这一活动有利于( ) 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 增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征 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 A B C D 答案: A 俗语说: “沧海不遗点滴,始能成其大;泰岱不弃拳石,始能成其高。 ”中华文化绵延不绝,主要是因为中华文化具有( ) A超前性 B长远性 C包容性 D灵活性 答案: C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泗州戏 ”是中国的乡村音乐, 19世纪产生于皖东北大地上。在当地民间小调拉魂腔的基础上,吸收梆子戏、柳琴戏等地方戏的艺术精华,形成自己的艺术特色并

5、发展繁荣。当前,泗州戏本身也在酝酿改革创新。这体现了( ) 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文化 泗州戏具有很大的包容性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文化创新的实质是文化发展 A B C D 答案: B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下列说法能够见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特征的是( ) 中华文化虽然历尽沧桑但至今犹存 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 汉代的史记流传后世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A B C D 答案: A 中华民族具有爱好和平的民族品格,下列能够反映这一民族品格的是( )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积极推进以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伊朗核问题和朝鲜半岛的争端 援

6、助海地政府 派出维和部队参加维和行动 A B C D 答案: B 从这两幅艺术化的中国汉字成语,我们能够领略到汉字的独特魅力。通过图片可以看出 ( ) A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B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巨大作用 C汉字文化的内涵丰富 D汉字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见证 答案: C 在清华大学建校 100周年之际,胡锦涛总书记到清华大学考察并做了重要讲话,对清华大学师生提出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等殷切期望。这是因为爱国主义( )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 在当代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A B C D 答案: D “

7、传统文盲 ”与 “现代文盲 ”相对应:不懂电脑、不会英语是后者的标志;不读书(特别是不读传统经典)、少写字(至少不会正确规范地写作)则是前者的表现。就年轻一代而言, “现代文盲 ”越来越少, “传统文盲 ”却越来越多。出现这种现象是很令人痛心的。这是因为( )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我们必须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任何外来文化 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否则,民族就会失去根基 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就必须坚持 “守旧主义 ”,反对 “历史虚无主义 ” A B C D 答案: B 根据现存实证,广东开平碉楼在明代后期已经产生,到 19世纪末 20世纪初发展

8、成为表现中国华侨历史、社会形态与文化传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群体建筑形象,这说明( )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并且存在于现实中 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传统文化都是过时的、落后的文化 传统文化都是优秀的文化,都是民族文化的精粹 A B C D 答案: B 当今国际竞争,各国越来越重视对文化资源的争夺。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作品花木兰被美国和印度翻拍成动画片,中国的传统节日 “端午 节 ”被韩国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现象表明 ( ) A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B文化软实力能够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 C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D

9、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答案: C 高尔基曾说过: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心灵和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由此可见,多读书,尤其是读好书,可以( ) 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方式。 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对人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 B C D 答案: A “国而忘家,公而忘私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居安思危,处治思乱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这些名言警句让人感到一种崇高之美,读后感到一股浩然正气充盈体内,心胸开阔,境界提升。材料主要表明( ) A优秀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的全面

10、进步 B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C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答案: D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全国各地群众纷纷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祈福贺新春。庆祝民族节日是( ) A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现 B历史成就的重要标志 C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D民族生存的精神纽带 答案: C 当今世界,有 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500多个民族, 6000多种语言。正是这些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这告诉我们( ) 既要认同本国文化,又要尊重他国文化 世界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世界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

11、重要源泉 不同文明虽有优劣之分,但应该加强交流 A B C D 答案: B 孔子学院在六大洲的成功创办,这即表明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世界各国的喜爱,也体现出我国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以下关于文化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A B C D 答案: D 近来,动画片 喜羊羊和灰太狼在孩子和年轻白领中迅速走红。有人喜欢聪明机智、临危不乱的喜羊羊,说做人要做喜羊羊;有人喜欢灰太狼,说要学习灰太狼屡败屡战的精神。从文化

12、生活的角度,这说明(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B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人 C文化是人创造出来的一种价值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消极被动的 答案: B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贯穿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的主线,彰显 “教育优先,育人为本 ”的理念,这是因为教育( ) 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A B C D 答案: A 中央电视台开播的星光大道、我要上春晚通过其强大的媒体优势及节目的创新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成就了许多人的明星梦,也成为商家必争的优质电视广告宣传载

13、体。这说明 ( ) 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经济发展是化发展的基础 A B C D 答案: D 正是因为不同文化的彼此交流,才使不同国度的人们知道了中国的孔子、德国的歌德、英国的莎士比亚。由此可见 ( ) 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文化交流需要理解和尊重 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A B C D 答案: B 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 “百家争鸣 ”, 20世纪之初的 “新文化运动 ”;在西欧,中世纪末的 “文艺复兴 ”, 18世纪的 “启蒙运动 ”,都是预示社会大变革的著名思想运动。

14、不同思想文化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催生着社会变革。这段文字说 明( ) A生产力推动了历史文化的发展 B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有重要影响 C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D社会实践是文化变革的决定力量 答案: C 综合题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2011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 “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 ”,为唤起大众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清醒认识和自觉行动,有关部门发布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 20112015 ),提出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道德观,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 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加强环境宣传教育的意义。 (9分 ) 答案: (

15、1)、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人们清醒地认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转变思维方式,采取积极、自觉行动。( 3分) ( 2)、文化对人能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营造全社会重视环境的文化氛围。( 3分) ( 3)、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提高人的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分) 2011年 12月 13日,安徽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振兴大会,学习贯彻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出台了关于促进文化产业振兴的意见,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安徽

16、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振兴的目标任务。意见指出: “力争用 5年左右的时间,文化产业增加值翻两番,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进一步提高,逐渐成为安徽省的支柱产业。 ” 结合材料,说明安徽省出台关于促进文化产业振兴的意见的文化生活依据( 10分) 答案:( 1)、文化和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 总体格局中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产业振兴有利于提高安徽省文化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4分) ( 2)、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支撑,振兴安徽省文化产业,有利于扩大安徽文化的影响力,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

17、展。( 3分) (3)、振兴文化产业。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忠 ”历来被看作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诸葛亮为蜀汉竭忠尽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博得后世景仰 ,万古流芳。但封建社会片面强调臣子对君父的忠,甚至变成 “愚忠 ”,成为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枷锁。今天我们所倡导的忠诚,是在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公民对国家、人民履行法律和道德的义务与责任,是现代社会关系不可缺少的行为规范。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 ( 1)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8分) ( 2)在传统道德问题上,我们应如何

18、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8分 ) 答案:( 1)( 8分) 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分) 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 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 3分)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分) ( 2)( 8分) 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对于一个民族和国

19、家来说,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 4分) 另一方面,体现时代 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社会实践的发展,带来了经济、政治、文化各个生活领域的变化,要求文化体现新的时代精神。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4分) ( 15 分)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团结奋战的光荣传统。不论多大的灾难,都压不弯她挺拔的脊梁。在长期抗击自然灾害的斗争中,中华民族表现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汶川、玉树特大地震撕裂了大地,全国人民心手相连,奋力救灾,形成了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饶,以人为本、尊重科学 ”的伟

20、大抗震救灾精神。 2010 年 8 月 7 日,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舟曲 5 公里长、500米宽区域被夷为平地。灾情发生后,各地又伸出援助之手,帮助灾区人民战胜困难,重建家园。 2011年,我国云南盈江、西藏亚东先后发生了强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踊跃捐钱捐物,支援抗震救灾。更有很多的志愿者,不远千里赶赴灾区,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 灾难考验了中华民族,也冶炼了中华民族。 “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 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说明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精神?( 5分) 你认为在当代中国应该如何弘扬和培育这种精神?( 10分) 答案:( 1)上述材料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5分) ( 2)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 “主心骨 ”的作用,即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作用;( 2分)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2分)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吸收外来文化中的有益成果,也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的分化图谋;( 2 分)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 合;( 2分)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