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历史试卷与答案.doc

上传人:postpastor181 文档编号:333432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历史试卷与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1-2012学年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历史试卷与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1-2012学年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历史试卷与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1-2012学年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历史试卷与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1-2012学年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历史试卷与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2012学年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历史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关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一次自上而下实行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B亚历山大二世顺应了历史潮流,在改革中所做的努力应予肯定 C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改革很不彻底,存在局限性 答案: A 柳宗元封建论载: “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 A秦朝 B西汉 C南北朝 D唐朝 答案: B 秦统一后, “废封建,立郡县 ”,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 “分王子弟,以为屏藩 ”,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

2、存在说明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答案: C 钱穆在 中对古代某一地方制度作出了如下评价: “(它 )就是一个 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 ”这一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 答案: D 唐朝杜牧在上宣州高大夫书说: “自去岁前五年执事者上言,云科第之选,宜与寒士,凡为子弟议不可进。熟于上耳固于上心。上持下执,坚如金石,为子弟者,鱼潜鼠遁,无入仕路。 ”材料反映了当时的选官制度 答案: D 明史记载 “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

3、为主。虽万里外, Ww w.k s 5u.co m来源 :学。科。网 Z。 X。 X。 K来源 :学科网 ZXXK 答案: A 故宫养心殿有一对漆红圆柱,上面镌刻着雍正帝手书的一幅楹联 “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 ”。结合当时的 历史背景对这幅楹联理解正确的是: 体现了统治者励精图治的思想 反映了统治者对集权的极端渴望 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传统的民本思想 完全是统治者自欺欺人的真实写照 A B C D 答案: B 恩格斯指出:国家是一种 “特殊的公共权力,构成这种权力的,不仅有武装的人,而且还有物质的附属物,如监狱和各种强制机关 ”。中国古代社会的 “特殊公共权力 ”的特征是 A外儒内法 B

4、皇权加强、相权削弱 C对地方的监督不断加强 D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答案: D 法国史学家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所著史学原论一书指出: “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 (碑碣及制造品 ),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 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 ”作者的意思是 A任何文字史实都带有主观因素 B实迹和文字史料都真实反映历史 C历史是 “心理的状态 ”的反映 D只有实迹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 答案: A 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使 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B君主专制造成的决策失误有所减少 C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

5、弱化 D民主观念开始渗入到政治体制 答案: B 有学者认为: “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 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 ”科举制度 “具有永久的生命力 ”的理念是 A公平竞争 B以文治国 C分科考试 D学而优则仕 答案: A 19世纪 70年代有个日本人对来访的德国友人说: “我们的历史自今日始! ”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一时期的日本 A正开始建设现代国家 B刚准备抵制西方文化 C才决定学习儒家经典 D已成为世界重要强国 答案: A 在 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 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

6、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这主要反映了日本 A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 B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 C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 D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 答案: D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之处是 A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 B优先进行经济改革 C改变了旧的政治体制 D开始发展资本主义 答案: A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一败一成,就中日两国进行社会变革的内部条件而言,是由于 中国的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对社会变革的阻力比日本大 中国未能如日本那样从旧的统治营垒中分化出一支革新力量 中国的维新变法缺乏人民群众反封建斗争的配合 中国的变法是依托旧政权进行的,未发生权力中心的转移 A B

7、 C D 答案: D “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 ”其中所说的 “九鼎 ”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答案: D 礼记 表记说: “夏道尊命,殷人尊神,周人尊礼。 ”对周人 “尊礼 ”理解正确的是 A否定天命神权,重视伦理道德 B以人为本,创立完整的礼仪制度 C以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分封制度 D反对暴政,以儒家思想治理天下 答案: C 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 “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 ” 。这反映出贾母

8、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答案: C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调整与变革,下列措施反映强化中央集权的是 A “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东就国 ” B “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 ” C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 D “ 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宜慰司以达之。 ” 答案: D 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 早在战争开始之前,

9、朕难以忘怀的先皇便曾向我国所有忠实臣民以及世界各强国庄严地发表过声明,消除对我们东方教友的迫害和保卫他们的权利是他唯一的目的和愿望。 俄罗斯人 !你们的劳动及牺牲不是白费的。伟大的事业已经实现了,虽然这是通过另外一种不能预见的道路来实现的,现在朕可以问心无愧地结束流血牺牲,将宝贵的和平归还朕可爱的祖国。 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宣言( 1856年 3月 19日) 材料二 然而到了 19世纪 60年代,它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振衰起敝的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暴露疾病的症状。 英 艾瑞克 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10、请回答: ( 1)就战争目的、结果和影响批驳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的观点。( 5分) ( 2)为克服材料二中的 “关键弱点 ”,俄国统治者采取了哪一重大举措 它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 并指出这一举措的局限性。( 5分) 答案:( 1)目的:争夺地区霸权;摆脱统治危机。( 2分) 结果:战败。( 1分) 影响:进一步激 化了国内矛盾;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 2分) ( 2)举措:推行农奴制改革。( 1分) 积极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农奴获得了一定的自由,生活有所改善。( 2分) 局限 性:改革措施缺乏 全面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2分) ( 10分) 材料一 日本有 “心灵紧闭 ”但 “眼观

11、八方 ”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卑谦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 “创造神话 ”。 陈冰作坊里的日本 材料二 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 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的国情不同,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等许多特点,而是机械地照搬日本的经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真正 “要义 ”。 成败得失 戊戌维新与明治维新的比较 ( 1)指出材料一中明治维新时期日本 “心灵紧闭 ”而保留的民族传统是什么?这一时期日本 “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 ”了什么而超越了别国?据此指出日本 “眼观八方

12、”的特点。( 7分) ( 2)材料二康有为认为 “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 ”,你认为当时中国与日本所处的国际环境最大不同是什么?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真正 “要义 ”是什么?( 3分) 答案: (1) 传统:天皇制度(专制主义)、武士道精神。( 2分) 消化: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文明开化,提倡资本主义文明;仿照欧美国家建立常备 军,建立新军队。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 4分) 特点:学习西方不是照搬照抄,而是结合日本国情,有选择地、有侧重地学习、借鉴。 (2)不同: 19世纪中期,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西方处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 19世纪末,中国维新变法时期,西方处于帝国主义阶段,正加

13、紧侵略中国,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更为险恶。( 1分) 要义:推翻旧的幕府统治,建立新的天 皇政权;向西方学习,大刀阔斧地推行切实可行的变法措施。( 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 (康有为 )说一个国家只要能立宪,皇帝有无是无关紧要的。当时英国有皇帝,德 国、日本、意大利也都有皇帝,我们不必定要革命废皇帝,我们尽可一意推行宪法,让满洲人仍做皇帝也要得。 康有为实在没有看清楚,他以为只要光绪皇帝听他话,变法就变得成,这是他的大错误。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百日维新 ”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

14、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 重温历史 材料三 救亡、革新与革命是近代中国三大急迫而突出的课题,救亡与革新曾激扬起历史的波涛,而启蒙之激发理性,启迪民智,反对迷信,反对愚昧,改造几千年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是一切变革与革命的前提。 马洪林戊戌维新的历史思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康有为的政治主张及其提出的历史背景。钱穆认为康有为的认识不足之处是什么 (5分 ) (2)材料二是基于 怎样的视角对戊戌变法进行评价的 按照这一视角戊戌变法对中国 近代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分 ) (

15、3)从材料三的观点出发,说明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2分 ) 答案: (1) 君主立宪( 1分)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2)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没有认识到封建势力的强大。( 2分) ( 2)现代化史观。( 2分)触动传统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影响其后历次革命运动;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1分,任意两点 1分) ( 3)促成民族觉醒,起到思想启蒙作用。( 2分) 阅读下列材料( 10分) 材料一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

16、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实录 材料二 当代史学家对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 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 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 材料三 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曾这样评

17、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 “中国政府只有在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中国的专制主义, 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 ”“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 ” 回答 : ( 1)材料一中明太祖对自 秦至宋的丞相的相关评述是否正确?并阐述理由。明太祖 “罢相 ”的实质是什么 ( 4分) (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太祖、成祖清雍正时期中枢机构的重要调整过程。( 2分) ( 3)材料三中孟德斯鸠的观点是否正确?请阐述理由。从经济和文化思想的角度说明当时中国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4分) 答案:、不正确

18、。( 1分)理由: ( 1)秦朝设置丞相等三公官职,建立起以皇权为中心的较为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 ( 2)秦亡于暴政,而非中央集权制度。 ( 3)汉唐宋的丞相制度对于巩固中央集权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 发挥了积极作用。(任意两点 2分)实质是君主专制制度的进一步强化。( 1分) 2、概述:明朝废除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事,并形成内阁制,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1分) 清代增设军机处,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1分) 3、正确;( 1分)理由:明清时期,我国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走向腐朽和衰落;( 1分) 影响:经济上:严重束缚社会生产力发展,阻碍新兴资本主义萌芽;( 1分) 思想文化上:导致思想禁锢和文化专制,扼杀了社会创造力;(任意一点 1 分) 阻碍了科技进步和发展,是 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