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高二3月月考文科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sumcourage256 文档编号:333585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高二3月月考文科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1-2012学年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高二3月月考文科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1-2012学年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高二3月月考文科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1-2012学年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高二3月月考文科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1-2012学年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高二3月月考文科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2012学年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高二 3月月考文科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名言古语蕴含的哲理与漫画的哲学启示一致的是 A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 B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C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D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答案: B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实现了 ( ) 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A B C D 答案: A 单选题 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是

2、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A B C D 答案: B 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慧能进曰: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慧能的这一观点 A离开了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B离开了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C离开了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观点 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观点 答案: A “嫦娥二号 ”卫星在发射之前,科学家就发射时间、设备安装、运行轨迹凳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与论证,为其成功发射奠定了基础。这表明 A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有规律的 B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C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规律 D

3、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 答案: B 2011年 3月 11日日本发生 9级大地震。截至 26日 15时 ,日本大地震及海啸已造成 10418人死亡 ,另有 17072人失踪,给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这说明 ( ) A自然界的物质性 B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可知性 D自然界是不可认识的 答案: A 2010年 6月 16日,南非世界杯小组赛上,朝鲜队虽 1: 2负于巴西,但其在球场上表现出来的永不言败的拼搏精神令人赞叹,让全世界球迷竖起大拇指 !这表明 ( )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促人奋进 人可以无限发挥主观能动性 人能够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特殊群体的主观

4、能动性能够突破规律的制约 A B C D 答案: C 随着现代天文学的发展,天体位置历表的精度不断提高,只要能算出太阳、月球和地球这三者在某时刻的相对位置,就能准确预报日、月食。这说明 ( ) A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B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解开自然之谜 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造规律 D在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中,意识起着促进作用 答案: A 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说: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 “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而辍广。 ”这些话说明( ) A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可以由人的主观意识决定 B自然规律具有客观性,社会规律不具有客观性

5、C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具有客观性 D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答案: C 针对当前我国粮油、猪肉等食品类价格上涨过快的情况,我国有关部门及时采取了增加储备粮的市场供应、给母猪实行保险、严厉打击不法商贩哄抬物价等措施。这体现的哲学依据有 ( ) 措施与实际情况要达到具体的统一 客观要符合主观 客观要与主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主观要符合客观 A B C D 答案: D 荷兰等欧盟国家从 17日起,在受冰岛火山灰影响的欧洲领空进行多次试验性飞行,以测试和评估火山灰对飞机引擎等部件的损害程度。蕴含的哲理是 ( ) 实践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 认识是在变

6、革对象的实践中发展的 实践是人的能动性的活动 A B C D 答案: D 从 “发展才是硬道理 ”到 “科学发展观 ”的提出,从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都要关注社会公平 ”。党的十七大对发展观和公平观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说明 ( ) 真理都是具体的 认识都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 认识到的真理总是认识发展中不断被否定 人类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A B C, D 答案: B 2011年 2月 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同时提高针对性、灵活性,保持经济

7、平稳较快发展。这体现了( ) A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B运动属性与物质载体的统一 C意识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 D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统一 答案: A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主要说明 ( ) 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B运动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C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D运动离不开物质 答案: C 之所以要深入实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是因为 ( ) A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B哲学能够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具体方案 C哲学能够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D哲学决定着社会的发展方向和进程 答案: C 下列关于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三者之间关系的表述,正

8、确的是 ( ) A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 C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都相同 D科学的世界观决定科学的方法论,两者构成哲学 答案: A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B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 C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D无神论和有神论的关系问题 答案: C 恩格斯说: “推动哲学家前进的,绝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 ”这一论断旨在强调 ( ) A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9、 C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D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总结和反思 答案: C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是指 ( ) A具体的物质形态 B无法被人感知的客观存在 C人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D在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 答案: D 孔子认为: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孟子主张: “万物皆备于我。 ”以上两种观点的主要区别在于 ( ) A前者强调客观条件,后者强调主观条件 B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 C前者属于唯物主义,后者属于唯心主义 D前者是封建迷信,后者强调意识反映物质 答案: B 人在高兴时,觉得太阳在微笑,花儿在点头 ;人在悲伤时,觉得雨如泪,风如烟。在审美中,这种现

10、象称为 “移情现象 ”。这种 “移情 ”说法 ( )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因为它强调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B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因为它认为物质是由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的 C是唯物主义的观点,因为它说明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D是不可知论,因为它表明人脑总是不断如实地反映外界事物 答案: B 下列成语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是 A掩耳盗铃 B望梅止渴 C画饼充饥 D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答案: D 自有人类以来,思想领域内的斗争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而哲学上的斗争是最高形式的斗争。这里说的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的是 ( ) A物质和意识的斗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11、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答案: C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 “时代精神的精华 ”、 “文明的活的灵魂 ”。这是因为,真正的哲学 ( ) 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 正确地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都是站在人民的利益立场上的经验总结 A B C D 答案: A 简答题 据报道,为使困难群众摆脱贫困,某地不断创新思路,把扶贫与扶志有机结合起来,因户制宜确定扶贫措施,确保扶贫工作实效。运用辩证的唯物论有关知识,回答: ( 1)为什么要 “因户制宜确定扶贫措施 ”?( 4分) ( 2)为什么要 “把扶贫与扶志有机结合起来 ”?( 6分) 答案:(

12、1)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必须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在扶贫工作中,只有因户制宜确定扶贫措施,找出贫困的根源,才能使扶贫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们 在正确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只有把扶贫与扶志有机结合起来,克服人们安贫守旧的消极意识,改变人们坐等救济的苦熬心理,使人们精神振奋,观念更新,才能使扶贫工作取得预期的效果。( 2分) 综合题 材料一 :尚书 洪范认为: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原,这是我们的祖先在治理水土等生产活动中萌发的唯物主义思想。 材料二 :王守

13、仁认为, “心是天地万物之主 ”, “心即理,心外无理,心外无物 ”,以为 “良知 ”即天理, “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 ”。 材料三 :朱熹说 “理生万物 ”, “理 主动静 ”; “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 “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了哲学的什么派别 ( 6分) (2)简要评述材料一反映的观点 .( 4分) (3)比较材料二、材料三反映观点的异同 .( 6分) 答案:( 1)材料一反映的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材料二反映的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材料三反映的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 2)合理性在于:否认了

14、世界是神创造的 , 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 本质上是正确的,对于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确立奠定了客观基础。 但是,这 种物质观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他们对世界本原的认识只是一种可贵的猜 测,由于当时科学发展的限制,不可能被科学证实 . 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如水 ,火气土等 ,这就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朴素唯物主义具有自发性、直观性、猜测性。 ( 3)材料二反映的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材料三反映的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两者的共性为:他们都属于唯心主义的派别,都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不同点为: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

15、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材料一:由于几十年来大规模开发北大荒,致使黑龙江平原生态环境恶化,87亿吨地表水随之流失,湿地面积由于上世纪 50年代的 34000平方公里,减少到目前 4490平方公里。 材料二: 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 2011年 9月 29日 21时 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 “三步走 ”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按照计划,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将在两年内 依次与天

16、宫一号完成无人或有人交会对接任务,并建立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 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 ( 12分) 答案: (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 ,必须遵循规律 ,按客观规律办事 ,而不能违背规律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 ,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材料一中由于大规模开发北大荒 ,致使黑龙江平原生态环境恶化就体现了这一点 . (2)在客观规律面前 ,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 ,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 ,改造客观世界 ,造福于人类 .(材料二中天宫一号的成 功发射、建立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都体现了这一点 . 材料一:中共

17、第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着力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由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材料二:在现代化建设中,我党一直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一起抓。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针对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 “生态文明 ”,要 “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这是我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 ( 1)请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

18、关系原理分析材料一。( 6分) ( 2)材料二是如何体现认识论的有关原理的?( 8分) 答案:( 1)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党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体现了这一点。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这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它有助于我国实 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 2)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这要求我们立足实践,树立实践第一的观念。我党正是在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形成并升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和上升性,这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党对于如何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认识不断发展。 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这要求我们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 的统一。党根据我国国情和建设的实际,在实践中丰富和完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