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浙江省余姚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orderah291 文档编号:333898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59.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浙江省余姚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1-2012学年浙江省余姚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1-2012学年浙江省余姚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1-2012学年浙江省余姚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1-2012学年浙江省余姚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2012学年浙江省余姚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感:吃猪肉但很少吃牛肉,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很多以牛为题材,民间有 “牛郎织女 ”、 “太上老君骑牛入函谷关 ”等传说 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佛教的广泛传播 C封建统治者实行愚民政策 D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答案: D 英国人麦考利 1830 年说: “如今我们国家比 1790 年还穷吗?我们坚决相信,尽管统治者有种种管理不当之处,但英国一直在变得越来越富。有时略有停顿,有时暂时倒退,但总的趋势是不容置疑的。 ”这一说法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A国际局势平稳

2、发展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工业革命成效显著 D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确立 答案: C 19291933 年的经济大萧条中,罗斯福在亚特兰大市的演说中表示单纯的施舍对具有正当自尊心的美国人而言,将会伤害要求保持个人独立的一切本能,而这种工作正是防止他们精神上颓废的屏障。基于这种理念,罗斯福采取的措施是 A提高救济金,增加政府救济的力量 B增设心理咨询机构,帮助人们愈合心理创伤 C以工代赈,增加就业机会 D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誉 答案: C 工业革命开始后,亚当 斯密提出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在以后的一百多年里,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二战后,凯恩斯主义盛行,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20世纪

3、 70年代后,面对经济 “滞涨 ”,资本主义国家又减少对经济的干预,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A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摇摆不定 B随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应调整 C没有哪种经济政策可保资本主义经济持 续繁荣 D资本主义国家尝试建立计划加市场的混合经济 答案: B 据报道到 2000年 12月时,美国经济连续增长了 112个月,超过了美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增长期。特别是 1996 年起,年实际增长率达到 4%,而且与此同时,美国经济保持着较低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 1999年这两项指标分别为 4 2%和 1 9%。引发这一现象的因素有 20世纪 80年代, “新经济 ”的出现 充分利用 “冷战 ”

4、结束后的国际形势,力求获取最大量 “和平红利 ” 采取了开发和应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科技政策 政府强化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A B C D 答案: C 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 “历史现象 ”与 “历史结论 ”的区别问题。 “历史结论 ”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在 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罗斯福在人民群众的拥护中当选 B卢梭的 “社会契约论 ”是法国大革命的理论依据 C克林顿上台后实施了 “宏观调控、微观自主 ”的经济政策 D为实现工业化,苏联人民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国家建设当中 答案: B 1922 年,在庆祝苏联成立的活动中,一个农民兴

5、高采烈地对身边的伙伴说,今年的粮食丰收了,他在交纳了粮食税后还剩下不少的余粮。按照当时规定,这些余粮 A全部上缴国家 B必须限量交易 C农民可以自由支配 D只能政府收购 答案: C 在所有制问题上,列宁提出俄国存在五种经济成分: ( 1)宗法式的,即在很大程度上是自然的农民经济 ( 2)小商品生产(包括大多数出卖粮食的农民) ( 3)私人资本主义 ( 4)国家资本主义 ( 5)社会主义。 这种经济思想表明 A俄共 (布 )认为无需过渡即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B当时俄国大 资本主义关系占据绝对优势 C把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 D俄国国民经济恢复并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 答案: C 有学

6、者认为: “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 ”体现赫鲁晓夫是 “蛮干家 ”的是 A在苏共 “二十大 ”上批判斯大林 B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C强行推广大面积种植玉米的运动 D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权力 答案: C 如图,据表和图,导致下表苏俄(苏联)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产量提高和下图中苏 1980年以后粮食产量差距扩大的政策因素分别是 1921年 1923年 1925年 粮食作物耕种面积 (万公顷 ) 6620 7860 8730 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 ) 22.13 34.55 44.24

7、A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 B苏俄新经济政策 中国人民公社化运动 C苏俄新经济政策 中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苏联农业集体化方针 中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 C 20世纪 20 30年代,面对困境,美俄两国分别实行 “新政 ”,进行了重大制度的创新,二者的相似之处不包括 A均是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 B都强调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C都符合了本国当时的实际需要 D都开创了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答案: B 1947年,苏联在参加马歇尔计划的讨论时,指责该计划使 “欧洲各国必将处于被监督国家的地位 ”,因而拒绝接受。 1991年,苏联领导人却公开呼吁西方对苏联实施 “新的马歇尔计划

8、 ”,甚至连国内的经济改革和发展计划也邀请西方国家帮助制定。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美国已放弃遏制苏联的政策 B苏联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急剧恶化 C苏共已放弃社会主义的道路 D苏联实行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变革 答案: A 法国总统萨科齐曾提出 “相对大国时代 ”新观念:世界财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 “重新平衡 ”过程,多边政治和经济结构改革势在必行,在未来三四十年,我们将进入 “相对大国时代 ”。对 “相对大国时代 ”准确解读是 质疑美国 “一超独霸 ”地位 倡导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 欧洲是多极化中最有活力的一极 认可正在崛起的新兴经济发展国家 A B C D 答案: D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

9、界史 现代史编中写道: 1987年欧洲一体化文件正式生效后,美国明确表示这对美国构成了威胁,认为这将 “是一座拒美国商品于国门之外的欧洲堡垒 ”。这表明 A欧共体各国认识到政治联合才是出路 B欧共体成为可以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实体 C这可能加剧美欧之间的贸易摩擦 D欧美从此走上了贸易竞争的道路 答案: C 有史学家指出: “在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趋势的当代世界,发展中国家虽然取得了政治独立,但不可能按自己的主观愿望去选择一个世界。 ”该史学家实际是强调了 A全球化进程中发达 国家居优势 B全球化进程只有利于发达国家 C发达国家仍控制着发展中国家 D发展中国家不可能实现现代化 答案: A 如图,该

10、图是一幅 “中医 ”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下全球经济 “号脉 ”漫画,这幅漫画反映出 A经济全球化引发了金融危机 B中国是世界金融风暴中的受益国 C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影响力增强 D中国扭转了国际金融危机 答案: C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这样写道: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这段话说明工业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扩展 B蒸汽机的发明 C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 D分工的发展和劳动工具的专门化 答案: C 如图,从经济近代化的角度看,以下四幅图片使人类由传统经济活动过渡到近代经济活动的

11、A牛耕 B蒸汽机 C内燃机 D互联网 答案: B 如图,有人就新航路的开辟问题画了以下四幅漫画,下列对漫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图 反映了奥斯曼帝国控制传统商路,促使欧洲人寻找新航路 B图 反映了西、葡两国掠夺大量财富,加速了本国的资本原始积累 C图 反映了英国利用其有利的位置开展海外掠夺和贸易,迅速发展起来 D图 反映了意大利失去有利位置,逐渐衰落 答案: B 如图,该图反映的我国古代的手工业技术是 A汉代纺织技术 B商周青铜冶炼技术 C东汉冶铁技术 D宋朝制瓷技术 答案: C 清初曾规定: “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愈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 ”其反映的实质是 A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 B清政

12、府鼓励发展小机户 C封建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D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 答案: C 马关条约中规定: “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 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 ”从中可以看出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一个因素是 A外资工业在中国的兴起 B民族工业没有技术优势 C民族工业没有资本优势 D外资工业享有免税特权 答案: D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教授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 “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 这主要是因为 A工业结构不合理 B地区分布不平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军阀统治 答案: C 有人为简化教材内容,利用公式

13、表示概念间的基本关系,下列表述基本正确的是 小农经济 =农业 + 家庭手工业 资本主义 = 商品经济 +雇佣关系 发昌机器厂 = 地主阶级 + 近代企业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 国家干预 + 垄断资本主义 A B C D 答案: D 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呈现出 “一流价格,二流设备,三流产品 ”的不正常现象,其中的主要原因是 A缺少必要的资金 B缺乏先进的投资方式 C劳动力素质较低 D设备和技术受制于外国 答案: D 如图,该图为刘少奇、邓小平、杨尚昆视察沈阳飞机制造厂时拍摄的相片。该厂建成应在 A建国初期恢复发展经济时期 B “一五 ”计划时期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D “文革 ”十年间 答案

14、: B 国际舆论曾评价新中国某一 “开放行动 ”是 35年来所 “采取的最大胆行动 ”。这一 “行动 ”是指 A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D开放沿海 14个港口城市 答案: D 如图,在建国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城乡居民都要凭票购买棉布(见图)。 1983年 12月 1日,商业部通告全国:敞开供应棉布,取消布票。从此,曾长期使用的布票成为历史文物。上述政策的变化表明 中国的经济状况发生了很大改变 政府不再单纯以行政手段调配资源 中国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A B C D 答案: B 千龙网上从大脚到多变 :中华民国年

15、 间女人美丽标准的变迁的文章,介绍了中国女人美丽标准的变化轨迹。 1900 1919年女人美丽标准出现的原因是 时间 美丽标准 1900 1909年 会说洋话的大脚女人 1900 1919年 敢于婚姻自由的女人 西方文化传入 资产阶级政治运动影响 新文化运动引起社会观念的变化 留学教育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和融合 妇女社会地位提高,成为国家的主人 A B C D 答案: B 1958年月 1日,新华社在首都向全世界宣布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已于当晚19: 05分开始试播,它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这座电视台是 A北京电视台 B上海电视台 C江苏电视台 D哈尔滨电视台 答案: A 阅读下列近代西方科技在

16、上海、重庆出现的时间表,从中能得到的结论有 技术门类 西方发明 上海 重庆 铁路 1825年 1876年 1934年 天气预报 1856年 1873年 1939年 电话 1876年 1882年 1912年 电灯 1881年 1882年 1906年 汽车 1883年 1901年 1928年 无线电 1896年 1909年 1928年 中国科技近代化具有不平衡性 中国主动吸收了两次工业革命成果 中国侧重引进西方的实用技术 中国民族工业主导了两地的近代化 A B C D 答案: A 1909 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 “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 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

17、一样 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得多么? ”材料中使人们 “开眼界 ”的是 A电影 B报纸 C电视 D广播 答案: A 如图,从左图到右图的变化说明新时期中国经济改革过程的特点是 1978年安徽小岗生产队的承包合同书 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肯定 “双包 ”制 从群众自发到政府推动 逐步推进、不断深化 由农村到城市 由试点到推广 A B C D 答案: C 如图,观察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图,其中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是因为实行了 A社会主义工业改造 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答案: D 综合题 中国古代经济是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自然经济,长期领先世界,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历史悠久

18、的中华农业文明。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 1)生产工具变化导致生产方式的改变,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根据上面材料一分析,小农经济的产生有哪些条件?( 4分) 材料二:如图 (2)依据材料二,指出近代经济结构有何特点。其形成原因是什么 ( 5分)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 (金额单位:亿元 ) 年份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农业总产值 461 510 535 575 610 (3)据材料三分析 1952 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 (1分 )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展的什么运动有关 (2分 ) 材料四:如图是张德

19、元、潘林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 -基于安徽省 16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的部分结果: (4)从材料四图一看安徽省农民对农村土地承包制的评价,有 58的人认为:总体来看是好的。结合你的理解,说明这一评价的理由。( 2分) (5)在传统的农村社区,农民们比较重视亲缘、地缘关系,看重生活快乐、平安是福几乎是大家的共识。然而,此次调查结果表明,农民的传统价值观似乎已经被颠覆。从材料四图二中可以看出,安徽农民价值观念最突出的变化体现在哪里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变化的原因。( 4分) 答案: 铁犁牛耕的推广(或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2分)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分) (2)特点:小农经济逐渐解体,近代工

20、业出现,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3分) 原因:工业文明冲击。( 2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 (3)农业不断发展;( 1分)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分) (4)理由: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提高了生活水平。( 2分) (5)变化:农民认为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是金钱。( 2分) 原因: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市场经济意识增强。( 2分) 在世界经济现代化历程中,钢铁发挥了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40年英国的生铁产量为 1.7万吨, 1860年增至 380万吨,产量超过了法、德、美三国总和的一倍。 ( 1) 17401860 年英国生铁产量为何增长如此迅猛?( 2分)

21、材料二 18601913 年,美国生铁产量由 84万吨增至 3140万吨,钢产量由 1.2万吨增至 3180万吨,成为世界上钢铁产量最大的国家。 ( 2) 18601913 年美国钢铁产量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美国钢铁产量的急剧增加反映出什么问题?( 4分) 材料三 1949年,我国钢产量仅为 15.8万吨, 1957年增至 535万吨, 1958年达到 1108万吨,但其中合格的仅有 800万吨。 ( 3) 19491957 年,我国钢产量迅猛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19571958 年,我国钢产量为什么差不多翻了一番? 1949年以来我国钢产量的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6分) ( 4) 1

22、9491958 年我国钢产量的急剧增加反映出当时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建设的模式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模式?( 4分) 答案:( 1)机器的普及、火车和汽船的发明。( 2分) ( 2)内燃机的发明及应用。美国工业实力超过 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重工业比例加大。( 4分) ( 3)民族独立、社会安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2分)大跃进运动,全民大炼钢铁。( 2分)为我国工业化建立了初步基础; 1958年的全民大炼钢铁浪费了不少资源、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2分) ( 4)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2分)党和政府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经验不足;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

23、优先发展重工业是保障国防安全的必要措施。( 2分) 尽管各国根据自己的国情制定相应的经济发展模式,但融入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我们正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形式而战;既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 罗斯福( 1936年) ( 1)材料一中罗斯福所说的 “伟大而成功的战争 ”是指什么?( 1分)这场 “伟大而成功的战争 ”对 “我们自己 ”和 “全世界 ”有何影响?( 3分) 材料二 我们必须做前辈从未做过的事情 让我们决心把政府变

24、成如同富兰克林 罗斯福所说的一个 大胆、持久试验 的场所,一个为我们的明天,而不是我们 的昨天服务的政府。 1993 年 1月克林顿总统就职演说 ( 2)克林顿执政期间,在经济政策上做了大胆的 “试验 ”,具体指什么经济政策?( 1分)在此期间,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2分) 材料三 在现有条件下,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在这个意义上,国家的主动性就是而且应该是无可辩驳的。但是进而想把企业家弄成官府意志的奴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那就必须毁灭一切人格价值并剥夺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 (德国)路德维希 艾哈德 ( 3)材料反映三战后联邦德国的经济发展模

25、式是什么 ?( 1 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 4分) 材料四:如图 ( 4)请将材料四图片加以分类,并填在下表中( 3分) 类别 图序号 反映经济全球化组织 反映经济区域化组织 答案:( 1)罗斯福新政。( 1分)罗斯福政府用国家干预手段使美国成功地摆脱了经济危机,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对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3分) ( 2) “宏观调控、微观自主 ”的经济政策。( 1分)经济持续增长,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都较低(或者是:打破了经济增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联动的关系),美国进入 “新经济 ”时代。( 2分) ( 3)模式: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1分)特征:让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同时,政府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 4分) ( 4) 、 (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