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山东省济南一中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doc

上传人:eastlab115 文档编号:333987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山东省济南一中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1—2012学年山东省济南一中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1—2012学年山东省济南一中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1—2012学年山东省济南一中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1—2012学年山东省济南一中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2012 学年山东省济南一中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从孔子到孟子到荀子,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 A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B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C人皆有 “恻隐之心 ”“羞恶之心 ”“恭敬之心 ”“是非之心 ” D通过学习,可以使小人变为君子,普通人成为圣人 答案: A “凡文之不关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 ”表达了 A “经世致用 ”的思想 B “工商皆本 ”的思想 C “独尊儒术 ”的思想 D “物质第一 ”的思想 答案: A 瓦特和改良蒸汽机对英国政治发展带来的影响是 A国王的权利受到限制,确立君主立宪政体 B英国内阁制形成

2、C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取得更多席位 D英国两党制形成 答案: C 高二的小明已将戏剧等待戈多看了三次仍是一头雾水,其主要原因是 A小明的文化素质太低 B作品集中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危机,令人颓废 C作品描写了社会历史的演变,时间空间跨度太大 D现代主义文学的表现手法所决定 答案: D “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 ”这说明牛顿的发现 A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 B使人类彻底摆脱了神学的影响 C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 D使人类开始关注现实世界 答案: C “西洋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年,流了多少血,德

3、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 ”那么西洋人在思想领域里拥护德赛两先生的重大事件是指 A文艺复兴运动 B宗教改革运动 C启蒙运动 D新文化运动 答案: C 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 “世间惟下下人最多 ”的现实,强调 “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 ”。这说明李贽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答案: C 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答案: C “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

4、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执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此言论说明荀子 A重视礼义教化 B强调严刑峻法 C主张王霸并用 D提倡上善若水 答案: C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著述各异,但都是反映社会变迁,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主张国家应 “节用 ”,不要浪费。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经界。商鞅主张制定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以下说明何者较为适当? A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 B三者立论相同,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 C三者立论互异,但同样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D三者立论互异,且不是根据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答

5、案: C 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针对教师提出的 “对比宋明理学和文艺复兴不同之处 ”某小组得出下列四个结论 前者以儒家道德压制个人欲求,后者提倡思想自由 前者以农耕经济为基础,后者以工业经济为基础 前者服务于官僚政治,后者服务于新兴的资产阶级 前者受统治者重视,后者遭到封建专制王权压制 上述观点正确的是 A B C D 答 案: B “当沉浸于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索中时,人们能够回想起探索与发现的诸种辉煌成就 看起来仿佛是在每一个方面,人类行动的疆界都变得更为广阔。 ”能反映此观点的是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马丁 路德倡导宗教改革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拜伦的唐璜 A B C D 答案: A 关于 1

6、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 “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 了。 ”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 B否定信仰上帝 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D挑战教会权威 答案: D “这是一个多彩多姿而变化万千的时代,和中国的战国时代最可比拟。在这个时期的形形色色中有不少仍是中世纪的,有不少显然已是近代的,但也有不少为这个时期所特有。这个时期上承中世,下启近代,同时也自成一个时代,充满了强烈的政治、社会和思想的活动。 ”这段话描述的历史时代与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直接相关? A梭伦改革 B文艺复兴 C启蒙运动 D工业

7、革命 答案: B 有人说: “西欧封建社会末期是 人 和 世界 被发现的时代。 ”这里的 “人 ”和“世界 ”的被发现指的是 A资产阶级的兴起和新航路的开辟 B殖民掠夺和新航路的开辟 C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D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 答案: D 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与宋明理学家在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等精神上一脉相承,但彼此意义有巨大差异。其中,最大的差别是前者 A认为儒家学者掌握 “道 ” B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主张 C彻底抨击宗教思想体系 D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 答案: D 明清时期的思想家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8、l8 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提出了一整套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造成两者差别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缺乏西方的民主法治传统 B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 C中国文化专制政策的压制 D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处于萌芽状态 答案: D 如果开设中国古代文艺展,下列文艺形式中最能体现文人审美价值、独特个性的是 A隋唐的草书 B宋代的风俗画 C元代的杂剧 D明清的小说 答案: A 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相,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主要是 A “我无欲,而民自朴;我无事,而民自富。 ” B “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

9、,以吏为师。 ” C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 D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 答案: C 电影墨攻讲述了由香港影星刘德华饰演的墨家智者革离孤身拯救遭十万赵国大军围攻梁城的故事,据说拍戏前刘德华苦读相关剧本资料,下列介绍故事背景的资料违背史实的是 A思想界出现了 “百家争鸣 ”的局面 B原先地位低下的 “士 ”崛起 C墨家成员会使用铁梨牛耕 D “学在官府 ”导致墨家不能办私学 答案: D 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 6 公元前 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 “轴心时代 ”, “人类意识 ”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为

10、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经世致用思潮出现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人文主义的萌芽 答案: A 当读到:条件一: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不断探究成为时尚。条件二:学堂上老师领读: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由此判断得出正确答案:是 A “百家争鸣 ”时儒学广泛传播 B西汉对儒学加以推广,并成为文化的主旋律 C宋明理学对儒学发展 D明末清初思想活跃的局面出现 答案: C 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 “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 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此处

11、孟子的 “一个思想 ”具体是指 A人之初,性本善 B “民贵君轻 ”,统治者要实行 “仁政 ” C先义后利,养浩然之气 D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答案: B 季路问事鬼神,(孔)子曰: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这段材料反映了我国的早期儒家思想 A极为强调等级名分制度 B密切关注社会现实人事 C极力提倡古典民本思想 D对鬼神敬而远之 答案: B “文王 (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 世异则事异 。 ”这反映了 A孟子的 “仁政 ”学说 B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 C墨子的 “兼爱 ”思想 D庄子的 “齐物 ”观点 答案: B 汉

12、书 武帝本纪记载:元封元年春,武帝登临嵩山,随从的吏卒们都听到了山中隐隐传来了三声高呼万岁的声音。所以 “山呼 ”万岁后来就成为臣子朝见皇帝的定仪。 “山呼 ”万岁实质是宣扬 A大一统 B皇权至上 C君权神授 D强化中央集权 答案: C 走西口中田耀祖将田家大院赌输给夏三之后,淑贞将家中祖传的乾隆御赐的 “仁义礼智信 ”牌匾摘下来带走。历史上最早将 “仁义礼智信 ”作为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的是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答案: C 儒家学说在秦朝遭到沉重打击,在汉代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这种变化同它自身的与时俱进有密切关系。同先秦儒学相比,经过董仲舒改造之后的汉代儒学 A坚决排斥了阴

13、阳五行之说 B从批判时政转变为维护现实统治 C提出了 “为政以德 ”的观点 D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精华 答案: B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提出这一主张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A董仲舒 B程颢 C朱熹 D王守仁 答案: C 元代堪称中国戏曲黄金时代,后人评价元曲 “文而不晦 ”“俗而不俚 ”“明白如话 ”这主要肯定元曲的艺术风格是 A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 B以文人雅士抒情写志为主流 C体现汉族文人郁郁不得志的特征 D体现浪漫主义风格 答案: A 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 “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 ”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儿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

14、是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出明代出现 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的思想 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答案: A 右图为讲史话本新全相三国志平话(元刊本)书影,对此解读不准确的是 A书影中的字体是楷书 B采用雕版印制而成 C话本对后世小说影响很大 D反映了当时城市经济的繁荣 答案: B 综合题 ( 18分) 学者林贤治说: “真正的思想者,就其本质来说都是异端。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路德早就指明了这种愚昧暴行的徒劳性质: “异端绝对不能用物质的力量镇压或者压制下去,而只能用上帝的话进行争

15、辩。 ” 奥 斯蒡芬 茨威格异端的权利 材料二 布鲁诺认为宇宙是一个统一的物质世界,有它自己的客观规律,并不像教会所说的服从上帝的意志,这就彻底否定了教会的宇宙观。天主教会宣布他为 “异教徒 ”,开除教籍,布鲁诺被迫长期离开祖国。 1592 年,他一回到意大利,即陷入宗教裁 决所的毒手,监禁达七年之久,但他始终不放弃自己的学说。当宣布要处死他时,他说: “你们宣读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宣判更感到害怕。 ” 摘编自刘明翰主编世界通史 中世纪卷 ( 1) 路德和布鲁诺这两位思想家都被称为 “异端 ”。依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他们 “异端 ”思想的矛头所向及其原因。( 6分) ( 2) 结合 16、 1

16、7世纪欧洲社会各方面的变化,谈谈你对材料二中的布鲁诺“你们宣读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宣判更感到害怕 ”这句话的理解( 9分) ( 3) 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异端思想的认识。( 3分) 答案:( 18分) (1)矛头所向:罗马天主教会 原因:天主教会垄断西欧文化教育,束缚人们的思想;是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 2)经济:新航路开辟,欧洲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逐步壮大。 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深入发展冲破封建神学束缚,强调以人为中心认识世界的人文主义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科学:科学逐渐渐从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教会统治受到冲击,随着经典力学诞生,近代科

17、学兴起,进入了一个面向现实世界,重视科学实验的新时代。 布鲁诺坚信自己的学说是科学真理,对未来充满信心。 (3)认识 :在一 定时期内 “异端 ”思想会受到守旧势力的压制和迫害,但 “异端 ”思想作为新思想往往能起到思想解放作用。 ( 24分) 苏格拉底与孔子是同时代的思想家,他有 “西方孔子 ”之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去声,差等),尊贤之等,礼所生也。 ” 孔子 材料二; “ 知识即美德,愚昧是万恶之源 ”。 “认识你自己 ” 苏格拉底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归纳孔子关于个人修养的角度( 4分)

18、,结合政治背景分析其局限性原因。( 2分) ( 2)根据材料二归 纳出苏格拉底个人修养的途径( 2分)。结合史实分析其影响( 6分),参考材料一指出这种个人修养途径在 18世纪是如何得以完善( 2分)? ( 3)根据材料归纳出二者思想的异同。( 8分) 答案:( 24分) ( 1)方法:自律仁者爱人与周礼的他律相结合。( 4分) 原因:春秋时期在宗法分封制已经瓦解的情况下却极力维护宗法等级观念( 2分) ( 2)途径:对知识的追求是提高道德修养的重要手段( 2分) 影响:使哲学成为一门专门研究 “人 ”的学问,崇尚知识的理性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2分)文艺复兴中反对盲从盲信,启蒙运动中尊重科学 ,敬畏真实,提倡理性,都继承发展了苏格拉底的主张。( 4分) 完善:也增加了他律的观念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分) ( 3)同:都关注人以及人的道德修养 ( 4分) 异:孔子以服从统治者的需要压制了人的个性发展。苏格拉底强调人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有利于个性发展。(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