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届山西省临汾一中高三第二次四校联考文综历史卷 选择题 通典记载: “(汉)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遗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 ”新唐书 -百官志记载:左右丞 “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 ”,金史记载: “己卯,制纠弹之官知有犯法而不举者,减犯人罪一等科之,关亲者许回避。 ”上述材料说明 A弹劾是中国古代监察的一项重要权力 B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 C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权力来自皇权 D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逐步走向完善与成熟 答案: D 美国亨廷顿教授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指出: “1965年希望减少美国移民的人只占美国人口的 33%, 1977
2、年占 42%, 1986年占 49%,在1990年和 1993年占 61%。 90年代的民意测验持续表明 60%或以上的美国公众赞同减少移民人数。 ”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在这一时期美国人口增长过快,财政负担加重 B大量移民与美国公众在文化和生活上的冲突扩大 C移民增多导致美国社会贫富差距扩大 , D美国政府推行的歧视性移民政策的影响 答案: B 2004年 7月 4日美国国庆日,布什总统向中国网民发表谈话。他说: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
3、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 美国实现 “驯服 ”的手段是 A自由、民主的精神 B实行民主选举总统 C权力制衡 D道德的制约 答案: C “他们把颜料倒在画布上,然后用抹布将颜料擦去,最后出售他们的杰作 抹布。 ”这段话描述的画家风格应该属于哪一种 美术流派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画派 D现代主义 答案: D 1978年底,法国服装设计师皮尔 卡丹来到北京。他回忆说: “我刚来中国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是穿灰的衣服、黑的衣服,或者绿的衣服, 我感觉就像被一座灰的墙给包围住了一样。 ”1989年底,一位波兰记者访华后撰文写道:“如今穿着入时、欧式打扮的姑娘
4、,使北京的街道有一种令人应接不暇的特殊美感。 ”促成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城市经济生活空前活跃 与西欧国家建交 思想解放运动的出现 A B C D 答案: C 1943年蒋介石出版了中国之命运。该书认为,近百年来中国人 “因为学西洋的文化而在不知不觉中做了外国文学的奴隶 ”, “中国国民对于西洋的文化由拒绝而屈服,对于固有文化,由自大而自卑。屈服转为笃信,信其所至,自认为某一外国学说的忠实信徒;自卑转为自艾,极其所至,忍心侮蔑我们中国的固有文化遗产 ”。这说明蒋介石出版该书目的之一在于 A以自由主义反对民族主义 B以民族主义反对共产主义 C以共产主义反对自由主义 D以自由主义反对
5、帝国主义 答案: B 1778年,一位德国学者写到: “我们怎么能相信,在欧洲的导师希腊人学会阅读以前,东方诸野蛮民族已产生编年史和诗歌,并拥有完整的宗教和伦理呢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该学者热衷于儒家文化 该学者醉心于古希腊文化 该学者的观点带有 “欧洲中心论 ”色彩 该学者的认识比较客观 A B C D 答案: B 小明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找到这样一段材料: “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也?不觉的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破曹的樯橹一时绝,鏖兵的江水犹然热,好教我情惨切!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 ”这段文字最有可能 出自哪一本书 A元曲赏析 B诗经 C全汉赋 D全唐诗 答案: A 读清代中期农
6、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的信息包括 农业税相对稳定 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并超过农业税 商品经济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 A B C D 答案: B 宋濂在元史 百官志中说 “世祖即位,登用老成(登用老儒),大新制作(大规模修改典章制度) 在外者,则有行省 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官有常职,位有常员,其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贰焉。 ”这充分说明 A元代职官与宋代相比没有变化 B反映了当时民族的团结和融合 C行省、路、府、州、县长官为蒙古人与汉人且掌握实权 D元朝在地方设行省,行省之下则有路、府、州、县 答案: D 阅读下列不同时代生产发展速度的数据表,它深刻的揭
7、示出 A人类文明分成四个阶段 B社会生产力匀速上升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生产发展存在平均速度 答案: C 唐太宗在总结其治国经验时,提出 “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 ”的理念,同时又认为 “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押情损欲,克己自励耳。 ”唐太宗的治国经验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些学派的主张 A儒家、法家 B儒家、道家 C墨家、儒家 D法家、道家 答案: B 综合题 ( 3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福建人在清代广州成为全国唯一对外通商港后,便与广东商人合作,参与公行贸易,共同分享在中外贸易中所获得的巨额利润 香港开埠以后,来港经商的福建人亦逐渐增多,
8、他们多经营家乡土特产转口、售卖药材和船务,并集中于港岛中上环的文咸东、西街,永乐东、西街一带,又称南北行街。 香港开埠所产生之影响,使闽商过去依赖澳门转移到依赖香港去扮演中介角色。1871年,大北电报公司铺设香港和上海之间的电缆,翌年该公司将电缆分为两段,一段由上海到厦门,另一段由厦门到香港,从此往来港沪两地的讯息经过厦门传送,间接刺激了厦门对外贸易的发展。加上来往香港、厦门、上海交通航线逐渐发展,香港厦门的贸易额亦随之而增加,香港遂成为出口福建茶叶的重要中转地。 材料二 起源于福建金门,由陈国梁、陈世望父子在日本长崎经营的泰益号,在二十世纪初崛起,成为活跃于亚洲的专门从事国际贸易的商号。在泰
9、益号的交易网络中,绝大部分与之买卖的人都是福建商人,对自我族群的依赖性极高。从现存的资料显示,于 1920至 1930年代与香港交易的华侨商号几乎全由福建人经营,并且都是旅港福建商会的成员。 材料三 十九世纪中后期,日本为推行明治维新,实行 “殖产兴业 ”,大力发展海外贸易,香港虽被认定是发展商贸的一个重要基地,但多年来一直未能取得满意成绩,相反日本于香港开设的商号先后一一倒闭。当时日 本驻港领事铃木充美曾归纳日本未能成功拓展香港市场的原因 :第一,香港的华商团结力极强,外人无法插进 ;第二,在港日商欠缺足够的资本,容易倒闭 ;第三,香港的华商通过在日本的华侨直接与日本的制造商联系,因而不需要
10、在港的日商作中间之交涉。 材料四 福建商人 比较融入当地社会,与本土妇女结婚,维持 “多头家 ”:在移入当地社会后,与当地统治者合作,如在菲律宾的西班牙人、澳门的葡萄牙人、巴达维亚的荷兰人,福建人于海外各地甚可称得上是 “商业合作群 ” 闽商得到曾打击元朝势力的巴斯和阿拉伯商人协助,他们虽然逃亡东南亚,但在闽南 留下他们的后裔,由于能够融入当地社会,对日后福建海外商网的恢复有极大之帮助。 - 李培德香港的福建商会和福建商人网络 ( 1)福建商人 “参与公行贸易 ”反映了清政府当时推行什么政策?简要指出该政策实施的目的及其影响? (7分 ) ( 2)依据材料一、二、三,归纳福建商人发展的相关信息
11、。 (14分 ) ( 3)依据上述材料,分析促成福建商人发展的主客观因素以及福建商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12分 ) ( 4)依据上述材料,指出福建商人发展过程中蕴含的精神。( 4分) 答案: (1)政策 :闭关锁国政策。 (1分 )目的 :维护专制主义国 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2分 )影响 :严重阻碍工商业、对外贸易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4分 ) (2)主要从事国际贸易 ;清朝前期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占重要地位 ;鸦片战争后活动中心从广州转移到香港 ;活动的范围主要在亚洲地区 (或周边国家 );经营商品多为家乡土特产 ;已形成商帮 ;有自己的商业经营网络 ;自我族群的
12、依赖性极高 ;经营成果显著 (或在对外商战中战胜日商 )。 (14分 )(答出任意 7点即可) (3)客观因素 :香港开埠 (或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对外开放 );近代交通通信事业的发展 ;外人的合作与帮助。 (3分 )主观 因素 :善于把握时机 ;融入当地社会 ,具有较强的凝聚力 ;善于与外人合作 ;(3分 )作用 :促进工商业的发展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促进香港地区和所在国家经济的发展 ;抵制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6分 ) (4)能根据形势发展不断创新 ,与时俱进 ;不断进取 ,勇于开拓更好的创业与发展空间 ;强调群体的合作团结 ;不畏艰险、敢于竞争的勇气。 (4分 ) ( 15分)历史
13、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 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有所不同。 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等一切 国家大事。 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 鼓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二 设立 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 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 全国划为 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 凡从事 “本业 ”者 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 “末业 ”者 入官府为奴。 材料三 梭伦:我手持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
14、势。 我制定法律。 材料四 王安石:自古驱民在诚信,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 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请回答: ( 1)据材料一、二概括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共同涉及哪些方面的问题 ( 3分) (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改革的背景。( 4分) ( 3)结合材料三、四,概括两次改革各有何特征。( 4分) ( 4)说说两次改革对本国政治体制的形成各有何影响 ( 4分) 答案:( 1)等级的划分;官吏的任免;对工商业的态度等。( 3分) ( 2)背景:梭伦改革:平民与贵族矛盾激化;商鞅变法:分封制、井田制瓦解,列国崛起称雄。( 4分) ( 3)梭伦:折中(中庸)、公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分)商鞅
15、:讲求诚信,取信 于民;令政必行,雷厉风行。( 2分) ( 4)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 2分)商鞅变法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2分) (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国王是法律的创造者,而非法律创造国王 假如臣民认为国王滥用权力,他们只能祈求上帝开导国王,把他引到正确的道路上去 正像争论上帝能做什么是无神论一样,作为一个臣民去争论国王能做什么,或国王不能做这做那,也是僭越和高度的侮辱。 英 詹姆士 斯图亚特神权 材料二 人们参加社会的理由在于保护他们的财产,他们选择一个立法机 关并赋予其权力的目的,是希望由此可以制定法律,树立准则,以保卫一切社会成
16、员的财产 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英 约翰 洛克政府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分析上述两则材料思想倾向的不同。( 5分) ( 2)结合史实说明这两种思想在其所处时代的影响。( 6分) ( 3)上述材料都提到 “上帝 ”,试分析其各自的意图。( 4分) 答案:( 1)材料一认为国王凌驾于 法律之上,人民无权议论国王的行为,国王的权力是上帝赋予的;材料二认为立法权是人民赋予的,法律应体现人民利益,保护一切社会成员的财产,如果立法者违背人民的
17、利益,人民有权反抗( 5分) ( 2)材料一的思想是力图维护君主的专制权力,结果导致资产阶级、人民群众与封建统治的矛盾激化,是引起革命的原因之一。( 3分) 材料二为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反对君主专制和建立资产阶级的政治法律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3分) ( 3)材料一:君权神授 材料二:天赋人权( 4分) ( 15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两年半以来,盟军(指德、奥、保、土军队)赢得了战争的许多胜利,显示了他们的不可摧毁的力量。他们是为了捍卫他们的生存和民族发展的自由被迫作战的。 但是,同时出于制止流血和终止战争恐怖的愿望,他们建议现在就立即开始和平谈判,他们确信他们所提出的以保证他们人
18、民的生存、荣誉和自由发展为目的的建议,是可以作为恢复持久和平的基础的。 如果尽管有了这个和平与和解的建议,而斗争竟仍要继续下去,四盟国决心将斗争进行到胜利为止。而同时在人类和历史面前将声明不负任何责任。 1916 年 12月 12日德国政府和平建议 材料 二 协约国不得不在它们的答复中首先提出,强烈抗议敌国照会中两点主要论断,这个照会企图将战争责任推在协约国身上,并且宣扬中欧国家的胜利。 倡议还希图加强德国和它的盟国的公共舆论。这些盟国已经由于它们的损失而发生严重的动摇,由于经济上被包围而疲惫不堪,并且由于强迫它们的人民作出极大的努力而分崩离析。 1916 年 12月 29日协约国政府的答复
19、请回答: ( 1)材料一中,德国是怎样自我标榜其和平建议的出发点和目的的 ( 4分) ( 2)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双方对当时大战局势的评价有何不同 哪一方面的观点较符合实际 ( 5分) ( 3)对战争的责任问题,双方是如何看待的?你是如何评价的 ( 6分) 答案:( 1)标榜: “出于制止流血终止战争恐怖的愿望 ”, “保证人民的生存、荣誉和自由发展为目的 ”。( 4分) ( 2)区别:德国认为同盟国已赢得了许多胜利,显示了不可摧毁的力量;协约国认为同盟国方面经济困难,即将 “分崩离析 ”。( 4分) 后者的观点较符合实际。( 1分) ( 3)责任:德国认为 “盟国是为了捍卫它们的生存和民族发展的自由而被迫作战的 ”, “不负任何责任 ”。( 2 分)协约国认为应由同盟国负战争责任。( 2 分)其实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 义的掠夺战争,双方都是发动战争的罪魁祸首,都是非正义的。(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