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广东省中山市杨仙逸中学高三上学期联考历史卷.doc

上传人:dealItalian200 文档编号:334155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4.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届广东省中山市杨仙逸中学高三上学期联考历史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1届广东省中山市杨仙逸中学高三上学期联考历史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1届广东省中山市杨仙逸中学高三上学期联考历史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1届广东省中山市杨仙逸中学高三上学期联考历史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1届广东省中山市杨仙逸中学高三上学期联考历史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届广东省中山市杨仙逸中学高三上学期联考历史卷 选择题 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在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温故知新 D当仁不让于师 答案: B 鲁滨孙飘流记是 18世纪上半叶欧洲颇受欢迎的小说之一,小说描述了鲁滨孙和野人 “星期五 ”在无人荒岛上享受没有教会、没有国王的生活。小说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反映了: A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 B冒险家们开辟新航路的愿望 C反对专制和愚昧的启蒙思想 D工业资产阶

2、级开拓市场的要求 答案: C 下列宪法中,首次规定司法权与行政权、立法权分离的是 A英国权利法案 B德意志帝国宪法 C美国 1787年宪法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答案: C “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已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 ”这主要说明牛顿的发现 A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 B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 C使人类彻底摆脱了神学的影响 D使人类开始关注现实世界 答案: B 丹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 “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里辛勤工作地,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可以说已经开始了 ”。这里所说的

3、 “科学时代 ”是指: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的开辟 C第一次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答案: D 下图为英国历史上申请专利数的变化状况。导致此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君主立宪制确立 B工业革命的发展 C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答案: B 大话西游由月光宝盒和仙履奇缘两部组成,尽管作为喜剧它获得空前的成功,但是如果剔除电影中滑稽搞笑的部分,那么剩下的其实就是一段跨越时空的爱情故事。为这部电影艺术表现手法提供科学依据的是: A基因改造工程 B相对论 C空间控制理论 D量子理论 答案: B 图是历史上某个时期的柏林市区图,柏林市被一道柏林墙分割成东柏林和西柏林。造成这种

4、现象的国际背景是: A二战期间,苏联和美英法分区占领了柏林 B美苏冷战东德为了阻止人民西逃而修建 C东德和西德关系紧张不得已采取的措施 D美国为了防止苏联渗透采取的防范措施 答案: B “二战 ”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一些新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福利国家得到发展,阶级矛盾逐渐消除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并促进农业、工业的发展 “新经济 ”出现,但受一些因素的制约。 A B C D 答案: C 一些历史学家认为: “以 一半是失败了,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 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来看,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之后,才能得到我们的充分的理

5、解和尊敬 ”。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 ) A彻底冲破了苏联原有模式的束缚 B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有观念的束缚 C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的模式 D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苏联的军事力量 答案: B “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使现代人从贫困境地中得到振奋。 ” 这是 1969年诺贝尔文学奖对某一获奖作品的评语。这一作品是: A恰尔德 哈罗尔德游记 B西风颂 C等待戈多 D人间喜剧 答案: C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下列因素对这一趋势有重要影响的是: 欧共体的成立 日本经济实力的壮大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苏联军事力量的削弱 A B C D 答案: A 成语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下

6、列能体现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成语有: A随心所欲无拘无束张扬个性思想开放 B禁欲苦行以人为本言论自由追求享乐 C张扬个性麻木顺从神权至上追求享乐 D压抑人性麻木顺从愚昧迷信神权至上 答案: A 直接民主是古希腊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与这一特色的形成有关的是: A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 B雅典人擅长会议辩论 C斯巴达的民主传统 D苏格拉底的民主思想 答案: A 明清之际许多思想家对儒家思想进行反思和批判,出现了 “经世致用 ”的思想。这一思想出现的背景是 社会危机严重 八股取士制度日趋腐朽 民主思想产生 思想界因循守旧 A B C D 答案: C 唐代李肇在国史补中对某书法家有段非常神奇的

7、描述: “ 饮酒辄草书,挥笔而大叫 天下呼为张颠。醒后自视,以为神异,不可复得。 ”则这位书法家的作品应是 答案: D 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 “黄袍加身 ”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 A采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 B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 C降低将帅之地位疏远将兵关系 D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 答案: B 下列是 18 世纪法国贵族肖恩公爵 “最重要的中国藏品 ”目录,从中可以推测: A当时的清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B中国已陷入了落后挨打的状况 C其收藏受到中国文化热的影响 D其藏品都是从中

8、国掠夺而来 答案: C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 “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若从洋务派所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来分析,这里 “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的本质含义是: A有利于西学在中国的迅速传播 B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C瓦解自然经济,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答案: C 2009年 5月 4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纪念 “五四运动 ”90周年大会,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下面有四副关于五四运动的对联,请问其中哪一副对联反映了五四运动取得了一定胜利( )

9、 A “学生含冤,属地三年不雨;同胞受辱,可兆六月风雪。 ” B “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 ” C “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 ” D “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 答案: D 新式交通与通讯工具的引入和发展,对我国最深刻的影响是: A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B方便了人们去旅游 C加强了世界之间的联系 D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答案: D 电视剧亮剑成功塑造了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晋绥军某部团长楚云飞的形象。下图是剧中李云龙和楚云飞共同抗日的情景,你认为出现该情景的原因是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国共两党的阶级属性相同

10、 中日民族矛盾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国共两党的方针政策基本一致 A B C D 答案: D 1949年 10月 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这句话的含义之一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 B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 C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答案: C 建国后我国农村政策归纳起来有三个步骤:给农民土地 给农民经营权 给农民补贴。这体现了我党农村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是: 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作为调整农村政策的出发点 改革和调整农村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依据国家经济的发展逐步减轻农民的负担、增加农民的收入 农业是我国社会主义

11、建设的基础 A B C D 答案: A “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材料中的 “转折点 ”是: A中日邦交正常化 B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答案: C 综合题 在历史上由于种种原因,出现过多次的大规模人口迁移,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1)中国古代历史上人口的迁移主要是北民南迁。请列举中国古代有哪几次人口南迁高潮,( 3分)并概括分析人口南迁所产生的影响。( 3分) (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开始流向欧美,试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12、3分) ( 3) 1618 世纪欧洲殖民者把非洲黑人贩运到美洲,你是如何看待这一历史现象的?(要求至少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评价)( 2分) ( 4)现任总统奥巴马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请简述美国黑人社会地位是如何逐渐改善的?( 3分) 答案:( 1)两晋之际、唐中叶后、两宋之际( 3分) 影响:为南方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补充 劳动力,推动南方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促使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促成了民族有融合。( 3分) ( 2)原因: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准许华工出国 ”;洋务运动时期向欧美派遣留学生学习先进技术;欧美先进文明的吸引。( 3分)( 4)美国内战爆发后,林肯政府颁布解放宣

13、言,宣布废除奴隶制;内战结束后,国会先后通过 3 个宪法修正案,从法律上废除奴隶制和保障黑人公民权;二战后,掀起黑人民权运动,迫使国会通过全面的民权法令,黑人在法律上获得了各种平等权利。( 3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曾经百年梦,今朝复兴路。中华民族走向 复兴,有几个代表性事件: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位置,这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标志。 2002年,中国加入WTO,这是我们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经济的标志。 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 2010年上海世博会,这是中国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的文化标志、经济标志、科技标志。 请回答: ( 1)简述中国得以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 4分) ( 2)中国加

14、入 WTO,既给中国带来机遇,又使中国面临挑战。面临严峻挑战,中国应如何应对?( 4分) ( 3)上海世博会广东馆,既向世界展示了丰富多彩岭南文化,也向世界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的社会发展 。简述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与 “与世界接轨 ”的表现。( 4分) 答案:( 1)一方面是中国长期斗争的结果,是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提高的结果;另一方面是由于世界形势的变化,第三世界的崛起;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逐渐破产。( 4分)(答出一点给 1分;言之有理的其它答案:也可给 1分,但本小问满分不超过 4分) ( 2)中国政府部门对经济管理从观念上、体制上都需要做必要的调整;各产业部门对自己管理方法、经营机制也需

15、要做相应的转变。( 4分)(答出一点给 1分;言之有理的其它答案:也可给 1分,但本小问满分不超过 4分) ( 3 ) 1980年深 圳、珠海、汕头被开辟为通商口岸, 1984年广州、湛江成为 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实行对外开放;随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被辟为沿海经济开发区; 2010年成功举办第 16届亚洲运动会。( 4分)(答出三点即给满分) 大国崛起是世界历史舞台上令人瞩目的现象。在近代历史上,英国、德国、俄国( 1917年前)都经历了崛起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 1)英国崛起的诸多因素中,关键因素在于它率先完成了政治制度的创新与经济领域的变革,请指出其表现形式及实现途径。( 4分) (

16、 2)普法战争后,德国走上崛起之路。指出德国崛起的重要前提及其实 现方式,并概括推动德国崛起的主要内外因素。( 4分) ( 3) 19世纪 60年代起,日本也开始崛起。请问崛起过程中日本在内外政策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 ( 3分) 答案:( 1)政治: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光荣革命(或权利法案)实现。经济: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通过工业革命实现。( 4分)(每答出一点即给 1分) ( 2)德意志统一,通过三次战争实现。( 2分) 主要内因:推行工业革命,发展资本主义。主要外因:推行殖民扩张政策。( 2分)(每答出一点即给 1分) ( 3)对内举措: 1868年明治维新,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17、。对外 举措:推行殖民扩张政策。( 3分)(答出 “对内举措 ”得 2分,答出 “对外举措 ”得 1分) 人类历史上,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产生了重要影响。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材料二 19531973 年的世界工业总产量相当于 1800年以来一个世纪的工业总产量的总和 其中科技进步的因素由 20世纪的 5%左右上升到 20世纪末的70%80% 。 材料三 “二次大战以后,电视机、收录机、 VCD、 DCD 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洗衣机、电冰箱 ,提高了人 类的生活质量 ,网络的出现和发展 极大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

18、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 ” 回答下列问题: ( 1)据材料一回答,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 (2 分 )为什么会有这一特点?( 2分) ( 2)材料二、材料三反映了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这次科技革命主要在哪些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请至少举出二例)( 2分)人类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各是什么?( 3分) ( 3)这次科技革命有产生了哪些影响?( 3分)这次科技革命的影响证明了什么道理?( 1分) 答案:( 1)分布在与农业生产有 关的科技领域(或主要分布在数学、天文学、地学、农学等领域)。( 2分) 原因:中国古代以农耕经济为主导;历代统治者重视农业,因而与农业有关的科技 得到发展。( 2分) ( 2)第三次科技革命;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 2 分)第一次: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第二次:电力的广泛应用;第三次: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 3分) ( 3)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如计算机的应用);( 1分)引起社会经济格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的兴起;( 1分)推动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南北差距拉大)( 1分 )(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