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广东省高州市分界中学高三11月月考文综历史卷.doc

上传人:roleaisle130 文档编号:334194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届广东省高州市分界中学高三11月月考文综历史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1届广东省高州市分界中学高三11月月考文综历史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1届广东省高州市分界中学高三11月月考文综历史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1届广东省高州市分界中学高三11月月考文综历史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1届广东省高州市分界中学高三11月月考文综历史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1届广东省高州市分界中学高三 11月月考文综历史卷 选择题 “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文士也。 ”文中的“今世 ”当指(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答案: C 对图的漫画所反映的历史观最有力的驳斥的证据是 A日本曾经遭到原子弹轰炸 B日本解放了亚洲各国人民 C日军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D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 答案: C 中共 “二大 ”在宣言中指出 “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生活程

2、度的增高等原因,以至日趋穷困和痛苦。 ”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以发动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B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C提出了由国民革命转向土地革命的方针 D决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答案: B 下列文物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相同之处是 ( ) A采用暴力手段推翻清政府 B革命道路脱离中国国情 C全力调动农民革命积极性 D把反封建作为革命的目标 答案: D 蒋廷黻先生说过这样的话: “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下列对鸦片战争前后中外态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 前者是为了 “尊严 ”,后者是为了利益 前者是愚昧的表现,

3、后者是霸权的表现 前者是后者的原因 态度的变化反映了中外交往中双方态势的变化 A B C D 答案: A “他们之间有遍布全球的冲突点 北大西洋的渔业、东方的商战、美洲的殖民地以及非洲和西印度群岛的奴隶贸易。这些争端直接促成 1652至 1674年的接连三次的战争。 ”这里的 “他们 ”指的是下列哪两个国家( ) A葡萄牙与西班牙 B英国与荷兰 C英国与西班牙 D英国与法国 答案: B 自建国以来,美国国旗的图案已修改过二十多次。下图是美国的第一面和第二面国旗,其中的变化反映了 1776年的国旗 1777年 6月开始使用的国旗 A十三个州开始联合进行北美独立战争 B北美反抗英国要求独立的斗争更

4、加激烈 C美国确立了不同于英国的新型民主共和制 D美国人民的斗争目的发生根本改变 答案: B 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有段议论: “我们人类是天生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的标准,那发挥大才大德的人才当得起一个 贵 字,否则就只能算是贱 ”。这段议论( ) A否定教会的作用,肯定知识的作用 B宣扬了等级制度 C反对君主专制统治 D矛头直指封建等级制度 答案: D 古罗马民法大全: “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都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 ”材料所体现罗马法的主要原则是 ( ) A保护弱者 B人人平等 C公正合理 D注重证据 答案:

5、 C 达 芬奇的蒙娜丽莎和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都体现了当时艺术内容世俗化的倾向,其共同原因在于 ( ) A城市经济的发展 B社会思潮的变化 C社会上层的倡导 D传统文化的影响 答案: A 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规模和数量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这段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A官府力图控制民窑生产 B生产技术提高,商品经济发展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答案: B 史学家张岱称: “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 ”良知之说的突出意义在于 A强调了伦理道德的重要性 B强调了天理的重要性 C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6、D强调了自我的主动作用 答案: D 综合题 ( 20分)在中西文化交流、碰撞的过程中,古代中国在世界文明历程中遥遥领先,曾以 “中学西传 ”著称于世;但是由于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渐趋落后,近代以来中国在与西方文明的交汇过程中又出现了 “西学东渐 ”的趋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造纸术外传示意图 材料二:徐光启于 1606年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合译了克拉维斯注释的欧几里得几何原本一至六卷平面几何部分。他又编译了大测,把平面三角介绍进来。他还和利玛窦合译了测量法义一卷, 并写了测量同义与勾股义两书。徐光启热心于农业的科学研究与试验,编著了农政全书 ,这是他最大的贡献。他又与意大利传教士熊三拔合作编

7、译了泰西水法六卷,在中国原有水利灌溉方法和工具的基础上,选择对当时具有实用价值的先进方法,经过制器和试验,编译入书。并在天津开辟水田,试用新法,大获成功。 材料三: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有几位里程碑式的人物,他 们分别是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 1)结合材料一,请举出宋元时期 “中学西传 ”的具体史实。( 3分) ( 2)结合材料二,分析明朝晚期出现的 “西学东渐 ”的原因。( 4分)为何在明朝晚期的 “西学东渐 ”没有能使中国从传统科技真正走向近代科技?请结合时代背景分析。( 6分) ( 3)根据材料三的提示简要概括近代以来 “西学东渐 ”特征。( 4分) ( 4)试分析 “中学西传 ”转

8、向 “西学东渐 ”过程中所蕴含的中国社会的变迁。( 3分) 答案:( 1) 12世纪造纸术传到欧洲; 13世纪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和欧洲;13世纪中期,火药传到阿拉伯,之后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3分) ( 2)出现西学东渐的原因:新航路的开辟,促使东西方的交 流更加畅通。西方传教士的活动和中国杰出人士的努力。( 4分) 未能转型的原因:明清时期,专制皇权达到顶峰;实行八股取士等文化专制政策;小农经济仍旧占据主 导地 位;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等。( 6分) ( 3)特征:学习西方从技术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逐步深入;经历了向欧美的西方学习到学习马克思主义和俄国的转变。( 4分) (

9、 4)变迁:由先进转为落后,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言之成理即可得分,主要体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答出社会存在的变化即可。)( 3分) ( 32分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事实上, 17世纪在英国进行着两种革命。第一种是小贵族和资产阶级的政治革命;小贵族和资产阶级感兴趣的 是赢得在社会上有地位所必需的公民自由和宗教自由。第二种是下中层阶级和佃农的社会革命;下中层阶级和佃农要求完全的宗教平等和政治平等、要求给穷人以丰富的食品,具有小财产所有人阶层的眼光。 17世纪英国的社会革命失败了,就象后来 18世纪法国的社会革命失败一

10、样。 他们的时机到 19世纪后期才来临 【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500 年以后的世界 请回答: ( 1)为什么 17世纪英国爆发了 “两种革命 ”? “小贵族和资产阶级的政治革命 ”在 “公民自由 ”上取得怎样的重大成果?( 4分) ( 2) “18世 纪法国的 社会革命 ”反映在政治和经济上有何表现?( 6分) ( 3)请联系 19世纪的时代背景谈谈你对 “他们的时机到 19世纪后期才来临 ”的理解。( 6分) ( 4)近代中国,孙中山先生试图将 “政治革命 ”和 “社会革命 ”一次完成,他进行了哪些斗争?其失败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20世纪 40年代后期,中国 共产党人为实现中国的

11、 “政治革命 ”和 “社会革命 ”进行了哪些斗争,取得的什么重大成果?( 14分) ( 5)结合以上问题,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发展的认识。( 2分) 答案:( 1)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阶级矛盾尖锐。( 2分 ) 成果: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英国从人治进入到 法治时期。( 2分) ( 2)表现:政治上,三次巴黎人民武装起义、人权宣言的发表、废除特权等级的特权等;经济上,雅各宾派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把土地分给农民等。( 6分) ( 3)背景:经济上,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实力增强;政治上,工业无产阶级的力量壮大,并进行一系列的斗争;思想上,马克思主义诞生,推动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因此说,社会中下层改变自身的经济和政治地位的时机到 19世纪后期才来临。( 6分) ( 4)实践: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颁布临时约法,建立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国民革命运动。( 6分)经济根源: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2分)中共斗争:重庆会谈、重庆政协会议;解放战争;满足农民土地需求。( 4 分)成果: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确立人民政治协商制度。( 2分) ( 5)认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完善;民主政治有一个发展和完善的过程等等。(围绕题目所涉及的角度谈启示即可)(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