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江苏省姜堰市二中高三上学期学情调查(三)历史卷.doc

上传人:brainfellow396 文档编号:334218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7.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届江苏省姜堰市二中高三上学期学情调查(三)历史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1届江苏省姜堰市二中高三上学期学情调查(三)历史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1届江苏省姜堰市二中高三上学期学情调查(三)历史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1届江苏省姜堰市二中高三上学期学情调查(三)历史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1届江苏省姜堰市二中高三上学期学情调查(三)历史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 届江苏省姜堰市二中高三上学期学情调查(三)历史卷 选择题 我国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各个区域联系起来,说某地是某某星宿的分野,这就是所谓分野的观念。星宿的分野,一般按列国来分配,如表一;后来又按各州来分配,如表二。从表一到表二的变化主要反映了 ( ) 表一 表二 A “天人感应 ”的思想 B中国古代早期的天文学成就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 “君权神授 ”的思想 答案: C 罗斯福总统去世后 ,中国共产党主办的新华日报发表评论文章说 :罗斯福以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 度过危机 ,安定了国民生活 ,根据史实判断中共报刊评论的 安定国民生活 的措施是以下哪一项 ( ) A整顿银行金融系统 B

2、缩减农村耕地面积 C推行企业信用评级 D大举建设公共工程 答案: D 194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大英银行国有化法案,建立了英国史上第一个国家银行; 1946年政府将 800家公司收归国有; 1947年政府在电力、航空、电讯、航运等企业部门推行国有化。这表明 ( ) A英国开始走上了计划经济的道路 B英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滞胀 C英国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D社会主义在西方建立起来 答案: C 欧共体委员会主席雅克 德洛尔说 “欧共体不单单是 冷战 的产物,因而它肯定不会随着冷战的结束而消亡。 ”由此判断,欧洲走向联合的出发点是( ) A密切欧洲各国的联系,维护欧洲的安全 B保证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

3、位,加快经济发展 C与美国、苏联抗衡,保障自身的安全 D制止欧洲发生战争,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答案: B 余秋雨说: “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 ”。图汉字字体的正确排列顺序是 ( ) A楷书 草书 行书 隶书 B隶书 草书 行书 楷书 C隶书 行书 草书 楷书 D楷书 行书 草书 隶书 答案: B 赫 乔 韦尔斯认为 “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 ”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 )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D反封建的政治斗

4、争 答案: D 民国时期有人撰文说: “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 ”上文中 “洒水清道 ”的人应该是( ) A严复 B康有为 C粱启超 D陈独秀 答案: D 2008年 9月 27日 16:43,翟志刚成功实现了中国人首次太空出舱,标志着中国的航天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进入航天时代的重大标志是 ( ) A “东方红 ”1号卫星发射成功 B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C “神舟五号 ”载人飞船发射并成功返回 D “嫦娥一号 ”探月卫星发射成功 答案: A “东方红 ”1号卫星发射成功,中国开

5、始进入航天时代,故选 A。本题学生易错选C或 D项。原因是教材中讲了 “神州 ”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中国的航天科技步入发达国家行列,便认为 C项是中国进入航天时代的标志。 D项的发生距现在时间较短,很多学生印象深刻,便选择了此答案:。 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住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飘渺的梦境等 “非凡 ”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等。据此判断,这些文 学作品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经济危机导致社会问题更加突出 B工业革命后,各国阶级矛盾更加尖锐 C知识分子对 “理性王国 ”大为失望 D西方社会精神危机

6、在文学层面的反映 答案: C 有人把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概括为 “分田在家单干 ”、 “离土不离乡 ”和 “离土又离乡 ”等三个阶段。其中 “离土不离乡 ”为农民致富和国家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它是指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C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D进城务工 答案: C 据 19世纪晚期出版的瀛儒杂志记载 “近来风俗日趋华靡,衣服潜移,上下无别,而沪上尤甚。洋泾浜负贩之子,猝有厚获,即御狐貉,炫耀过市,真所谓 彼其之子,不称其服 也。 ”这些社会现象出现的原因包括 ( ) 平等思想的传播 通商口岸的开设 民主政权的建立 商品经济的发展 A B C D 答

7、案: D 辛亥革命后兴起了 “国货运动 ”。当时民族工商业者创国货品牌,在广告上推销自己的商品,如 “大国耻,用人民的血来洗,小国耻,用五洲固本皂来洗 ”。“国货运动 ”在当时号称 “文明排外 ”,产生的主要影 响是 ( ) A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盲目排外,影响了学习外国 C引起了外国武力干涉 D强化了民众的极端民族主义 答案: A 英国 “1855年 1870 年文官制度改革中,最大胆的举措是借鉴地采用了中国科举制度,对英国文官录用制度做出了革命性的变革 ”,孙中山因此认为 “中国的考试制度,就是世界最好的制度 ”。持此观点的理由是中国的科举制度 ( ) A以儒家经典为考试内容,光大了儒

8、学 B是中国传统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的根本保证 C统一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便于巩固中央集权 D公开考试,择优录取,体现了公平竞争原则 答案: D 十二铜表法规定: “出卖的物品纵使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 ”该规定反映了( ) A罗马法对贵族利益的维护 B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C古罗马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 D古罗马对商品交换活动的严格限制 答案: B 史料记载,清光绪二十一年,杭州开为日本商埠,拱宸桥辟为日租界,主权沦丧,民族蒙耻。由此推断清光绪二十一年应该是 ( ) A 1842年 B 1860年 C 1895年 D 1901年 答案: C 革命

9、党人陈天华说: “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 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 ”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 ) A天赋人权 B主权在民 C君民共主 D民贵君轻 答案: B 1943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中写道: “这些国耻(二十一条)违背我国民的希望,有损我国民的自信,激起我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五四运动就是这种要求的最鲜明的表现。在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之下,军阀官僚的政治,只有没落的一途 ”上述材料( ) A肯定了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 B全面揭示了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原因 C准确分析了抗日战争后中国的政

10、局形势 D体现了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的政治愿望 答案: A 在遭到中国军队打击之后,侵华日军某部在一份报告中称: “其上级干部多为经验丰富干练之士,其统率才能十分高超,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动,必须瞩目。 ”上述评论所指的战役最有可能是( ) A太原会战 B平型关战役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 答案: C 2010年 1月 19日,运送八位中国维和英烈灵柩的灵车经过天安门前时,民众打出 “沉痛悼念海地地震遇难的中国维和警察 ”横幅。中国参与海地维和行动说明当前我国( ) A一贯坚持无论大国、小国一律平等原则 B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坚持对外开放,加强与周边国家

11、睦邻友好 D积极参与制定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规则 答案: B 据载,明代嘉靖以后, “徽俗十三(岁)在邑,十七(岁)在天下 ”。康熙、乾隆年间,沿长江地域流传着 “无徽不成镇 ”的谚语。根据该史料我们可以推断 ( ) A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 B明代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基本情况 C明代徽州地区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程度 D明朝地方政府对社会风俗变化所持态度 答案: A 综合题 ( 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下列材料是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分析: 【材料一】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这两者的结合使学习和参考外国的任何改革都变得更加困难。 雷 颐 【材料二】变法

12、者由于缺乏对改革制约条件和困难客观冷静的认识和分析,未能形成成熟的改革心理,缺少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实际的活动能力,没有采取灵活多变的变法战略。 萧功秦 【材料三】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李喜所 【材料四】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 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 “要义 ”。 成败得失 戊戌维新与明治 维新的比较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二、三,指出三位历史学家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不同视角。( 3分) (

13、2)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例结合史实说明上述某个观点。( 2分) ( 3)材料四分析的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明治维新成功的真正 “要义 ”主要是什么?( 2分) ( 4)据材料,你认为上述观点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1分) 答案:( 1)材料一:传统文化的影响。材料二:变法者的心智和变法策略(或者变法者主观方面的局限性)。材料三:整体的社会环 境。( 3分) ( 2)(任意回答一例史实,即可, 2分) 材料一:守旧势力强烈抵制和反对新政措施。材料二:百日之内颁布大量改革上谕(或光绪帝大幅度调整礼部官员,激烈反击)材料

14、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薄弱。(其他史实,言之成理,即可。) ( 3) 原因:中国在向西方学习时没有科学地把握中国国情,只是照搬日本经验。( 1分) 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 1 分) “要义 ”:推翻旧的幕府统治,建立新的天皇政权;大刀阔斧地推行切实可行的变法措 施。( 2分) ( 4)改革的成功是社会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必须多方面的积极地为改革的成功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答出一点即可,如果学生从某一观点概括其现实意义,言之成理即可。)( 1分) 本题考查的相关知识点是: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明治

15、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与变法的历史意义: 从时代背景分析,变法运动是在中华民族遭遇空前危机的情况下开始的,尤其在甲午战争失败于邻国日本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瓜分豆剖,亡国灭种绝非耸言危听。马关条约签订时出现的“公车上书 ”成为变法的开始。所以变法 图强救亡图存是变法的直接目的。从这个意义上看,变法是爱国的,是进步的。 从变法的内容看,政治上要求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经济上要求发展资本主义,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看,从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看,推行资本主义是中国的出路,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 从变法运动的过程看,上书、演讲、办团体,宣传变祖宗之法,兴民权,学西学,这样必然要和封

16、建思想和文化进行斗争,维新派和顽固派的论战就是这种现象的反映。所以说,变法是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其许多遗产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 第 1 问的 “视角 ”问题是对历史研究方 法的考查,从材料中即可发现其研究角度。分析材料一、二、三,三位历史学家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不同视角分别是:传统文化的影响;变法者主观局限性;整体社会环境。 第 2问根据所学任选一例说明三则材料第 1问中的观点,材料一:守旧势力强烈抵制和反对新政措施。材料二:百日之内颁布大量改革上谕。材料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薄弱。 第 3问分析材料四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

17、在向西方学习时没有科学地把握中国国情,只是照搬日本经验。根据所学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的民族资本主 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明治维新成功的真正 “要义 ”是推翻旧的幕府统治,建立新的天皇政权;大刀阔斧地推行切实可行的变法措施。 第 4问 “现实意义 ”,要导向改革成败因素对今天的借鉴意义。根据上述内容,改革的成功取决于社会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改革的成功需要有利的社会条件。 (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董仲舒春秋繁露 顺命 【材料二】

18、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 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必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 ,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原君 【材料四】 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焉,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原臣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 ”“天子批红,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 ” -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置相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

19、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学校 请回答: ( 1)材料一反映了董仲舒怎样的思想 其实质是什么 ( 2分) ( 2)据材料三概括黄宗羲的基本政治观点。这一主张有何进步意义 ( 2分) ( 3)据材料四概括黄宗羲提出的限制君权的具体办法。( 3分) ( 4)材料三、四与材料一相比,政治思想有何变化 导致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 3分) 答案:( 1)君权神授( 1分)实质:为皇权披上神圣外衣,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1分) ( 2) “天下为主君为客 ”,或:君主专制是 “天下之大害 ”。( 1分)进步性: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对后世反专制斗争起了

20、积极作用。( 1分) ( 3)君臣平等共治;置相,用相权牵制、分割君权;以 “学校 ”作为舆论监督的民主场所。( 3分) ( 4)由君主专权到限制君权,君臣之间由主奴关系到君臣平等。( 1分) 原因:明代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腐朽性进一步暴露;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民主思想萌生。( 2分) ( 10分)中国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 天下皆天父皇上帝一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保暖矣。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

21、福 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 富者极少,贫者极多 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 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 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不必管他 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法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 【材料三】 2007年 5月 13日上午,在湘潭县泉塘子镇 “湖南超级杂交稻种三产田年产工程示范基地 ”的稻田旁,棋盘村农民陈德云这样对记者说: “我们农民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 ” 光明日报 2007年 5月 23日报道 请回答: ( 1)材料一体现了天朝田亩制度的什么特点 ( 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并没有真正实行的主要原因。( 1分) (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孙

22、中山最信的 “定地价法 ”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 2分)如何评价这一 “定地价之法 ” ( 2分) ( 3)材料三中所提及的两位人物对我国农业发展的贡献具体是什 么 ( 2分)并概括指出促进我国新时期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分) ( 4)如果将上述材料作为研究资料,请你设计 个恰当的课题。( 1分) 答案:( 1)绝对平均主义。( 1分) 原因: 制度自身的局限性。( 1分) ( 2)含义: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涨价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2分) 评价: “平均地权 ”是资产阶级的土地纲领,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与要求;但它是一个改良主义的措施,一定程度上承

23、认了封建地主对土地的权益,是一个不彻底的土地纲领。( 2分) ( 3)邓小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袁隆平:杂交水稻。( 2分)主要因素:政策和科技( 1分) ( 4)课题:农民与土地( 1分,言之有理即可) (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l949年 12月美国政府宣布 “运用一切努力防止中国共产党人从非苏联的来源获得直接用于军事目的的物资与装备 ”。 1950年 12月美国政府要求 “所有希望向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出口任何商品的个人和公司必须申请出口许可证 ”。 1951年 10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巴特尔法,规定违反禁运条例向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出口的国家,美国将停止向其提供援

24、助。 中美关系史 l949-1972) 【材料二】 1971年 9月 22日,美国同日本国一起向联合国大会提出了关于中国代表权问 题的题提案,既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权,又确认 “中华民国 ”继续拥有代表权的 “双重代 表权 ”提案。 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 【材料三】 1978年邓小平就中关关系正常化提出三条:美国从台湾撤军,跟台湾废除共同防御条约,与台湾断交。美国又反过来提出三条:一是卡特政府说必须得到国会参议院讨论,在美中建交的那一天,告诉台湾终止美台共同防御条约,一年后失效,这一点中方表示了理解。第二条是美国要求中方要发表一个放 弃对台湾使用武力的声明,中方一直不做承诺。最严重的争议是

25、美国坚持在两国关系正常化后还要向台湾出售武器。邓小平提出,建交以后,美台共同防御条约也废除了,美国就不能再向台湾卖武器。卡特政府承诺,1979年起不再向台湾出售新的武器。 陶文钊美国需要中国吗 【材料四】 美国政府 2010年 1月 29日向国会通报了新的对台出售武器计划,包括 “黑鹰 ”直升机、 “爱国者 3” 反导系统、 “鱼鹰 ”级扫雷艇等总额近 64亿美元的武器装备。中方 1月 30日、 31日两天内密集作出强烈回应,采取四项强硬措施,要求美方停止对台军售。 引自新浪网 2010年 2月 1日外媒:美对台军售中国反应 “史无前例 ” 【材料五】 尽管实际情况的发展不会像我们希望的那样迅

26、速,但是中美关系的发展趋势是令人乐观的,多方面的成功是已经被事实证明了的。 布鲁金斯学会中国问题专家贝特斯 基尔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二,概括美国对华政策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分) ( 2)据材料三,中美建交过程中,双方围绕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从中美谈判可以看出中国坚持的根本原则是什么 美国坚持对台军售体现出其对亚洲怎样的战略意图 ( 3分) ( 3)据材料四,指 出中国对美国采取强硬态度和立场的主要原因。( 1分) ( 4)据材料五,贝特斯 基尔的观点正确吗 请说明理由。并概括指出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分) 答案:( 1)表现:对中国封锁、禁运;阴谋

27、制造两个中国。( 2分) 原因: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任意一点 1分) ( 2)核心:台湾问题( 1分)原则:一个中国的原则( 1分)美国虽然迫于形势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但仍不放弃其在亚洲的战略利益。( 1分) ( 3)主要原因:美国干涉中国内政,妨碍国家统一。( 1分) ( 4)正确,由于种种原因,中美双 方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隔阂、误解乃至摩擦,但双方可以保持冷静和理智,加强沟通,减少猜疑,求同存异,发展中美友好合作关系。( 2分) 因素:国家利益、综合国力、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历史传统等。(任答两点得 1分) ( 10分)党的十七大把民主政治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

28、度,第一次提出了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的新命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 ”。 尚书 【材料二】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长官中书令二人;门下省掌封驳审议,长官侍中二人;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 定交尚书省执行,尚书省长官尚书令一人,副长官左右仆射各一人。 中华通史 【材料三】 “民主 ”作为现代文明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是从西方输入的。西方民主的特点是强调自由平等,三权分立,多党竞选、权力制衡等等。 世界文明史 【材料四】总的来说,美国的民主之所以能够做到 “原则民主 ”与 “程序民主 ”并重,主要就是因为它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

29、性精华的综合。 世界文明史 【材料五】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 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请回答: ( 1)指出材料一中 “民主 ”的含义。( 2分) (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指出近代西方国家强调对权力的制衡与我国古代对官吏的制约有什么本质差异 ( 2分) (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美国民主 “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 ”这一论断的理解。( 2分) ( 4)根据材料五归纳

30、新时期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出现了怎样的新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制度 建设有何重大创新 ( 4分) 答案:( 1) “民主 ”指君主,最高统治者。( 2分) ( 2)我国古代政治体制,如三省六部制,最终受制于皇权,体现了君主专制统治的特点;西方的三权分立受制于宪法,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特点。( 2分) ( 3)继承了英国民主的议会制传统;实践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 2 分) ( 4)民主政治不断完善和发展;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并举;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答出两点给 2分)用法律规范政府行为;颁布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扩大基层民主。( 2分) ( 10分)【中外历

31、史人物评说】 阅读 下列材料: 【材料一】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材料二】由于最近二十五年来大工业已有很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 “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其次,很明显,对于社会主义文献所做的批判在今天看来是不完全的,因 为这一批判只包括到 1847年为止 。 1872年德文版序言 【材料三

32、】德国的法兰克福评论最近在头版破天荒地整版刊出红底色的马克思头像,其标题也很醒目 “资本主义破产了吗 ”。该报认为,全球自由市场资本主义梦想正在破灭。而卡尔 马克思对不受约束的资本主义的批判正在得到证实。 每日镜报也在 15日的报道中称, “资本主义就像一场没有裁判的足球比赛 ”,腐败足球欺骗球迷。就像马克思写的,国家需要一个代表,这样才能保证公平。该报还认为,马克思的观点对现代社会也是 “崭新的 ”。 转自环球时 报 2008年 11月 21日 ( 1)材料一中所说 “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指的是什么?马克思详细论述这一观点的著作是什么

33、?( 2分) ( 2)材料二的作者对马克思主义学说持怎样的看法?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阐述作者持这种看法的理由是什么。( 4分) ( 3)据材料三分析一个半世纪后欧洲人重新热捧马克思的原因有哪些?( 2 分) (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2分) 答案:( 1)剩余价值论;资本论。( 2分) ( 2)认为马克思主义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 1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工人阶级政党组织发展;工人阶级斗争经验的积累。( 3分) ( 3)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使人们进一步认识了这一制度的弊端;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再一次被实践所证明。( 2分) ( 4)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学说对当今世界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得分,共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