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江苏省徐州市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历史卷.doc

上传人:terrorscript155 文档编号:334220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77.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届江苏省徐州市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历史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1届江苏省徐州市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历史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1届江苏省徐州市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历史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1届江苏省徐州市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历史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1届江苏省徐州市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历史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届江苏省徐州市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历史卷 选择题 秦峄山刻石中说: “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攻战日作,流血于野,自秦古始。 ”秦始皇针对上述问题, “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 ”。为使 “兵不复起 ”所采取的措施是 A攻打匈奴,修长城 B实行分封制 C实行郡县制 D实行行省制 答案: C 1986年 1月 6日,有世界性影响的美国时代周刊以中国领导人邓小平为首期封面人物 (见图 )。邓小平当选可能是基于以下原因 他推行的改革开放的政策,在中国深得人心 他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 他的南方谈话改变了中国 他在改革的同时保持了政治上的稳定 A B C D 答案: D 美国一位历史学家

2、说: “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也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 ”材料中 “新的革命策略 ”是指 A开展武装起义的策略 B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 C实行党领导军队的策略 D开展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策略 答案: B 对下列几幅图片所反映的共同信息概述最准确的是 A中国积极加强与第三世界的交流与合作 B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冲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正逐步形成以中国为核心的新型区域合作 答案: C 雅典民主政治创造了古代希腊辉煌文明,为近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和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主要是因为 A公民大会是最高

3、国家权利机构 B雅典公民享有 “观剧津贴 ” C雅典草创行政、立法、司法制度 D十将军委员会由选举产生 答案: C 图是美国邮政总署 1942年发行的二枚邮票,其中采用了孙中山的照片,这透露出它追求的国家理想是 A自由民主独立 B人民民主专政 C君主立宪政体 D三权分立体制 答案: A 全球通史中写道: “l7世纪和 l8 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 ”然而, “l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 ”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自然资源丰富 B工业革命的需求 C中西交流的加强 D世界市场的形成 答案: B 有学者用三个 “G”来概括新航路开辟的

4、动机,即上帝 (God)、荣誉 (Glory)、黄金 (G0ld),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对黄金的狂热追逐 向海外传播基督教 开发土地资源 弘扬骑士精神 或因功封爵 A B C D 答案: C 霍克海默 阿道尔诺说: “在启蒙精神的发展过程中,总是不可避免的、必然的有一定的理论观点受到毁灭性的批判。 ”在启蒙运动中受到批判的理论或观点不包括 A “一个国王、一种法律、一个信仰 ” B “上帝是宇宙的主宰,君主的权力来自上帝 ” C “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 ” D “教皇是太阳,国王是月亮,国王的权力借自教皇 ” 答案: C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 “ 集体农业的痕迹,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

5、了。 ”“消失 ”的原因应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B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土地归农民所有的实现 答案: C 图反映了我国自 1、 949年到 l960年粮食产量变化情况,其中导致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一五 ”计划的实施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冲击 “左 ”倾错误的危害 中苏关系的恶化 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 A B C D 答案: B 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明确宣布: “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 (即无产阶级 )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 ”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辛亥革

6、命的失败 B工农运动的发展 C马克思主义的传人 D中国共产党的影畸 答案: C 明太祖朱元璋说: “夫元氏之有天下,固由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 ”为吸取这一教训,明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A消除地方割据 B抑制、清除权臣,加强皇权 C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D八股取士,加强思想控制 答案: B 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 “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 A B C D 答案: B

7、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 ”,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 “太简 ”。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是 A发明本心 B格物致知 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答案: A 国学大师章太炎作了一首唱词: “地狱沉沉二百年,忽遇天王洪秀全;满人逃往热河边,曾国藩来做汉奸 ” 他对洪、曾二人的历史评价不同,主要着眼于 A阶级上,洪代表农民阶级,曾代表地主阶级 B民族上,洪排满革命,曾效力满族 C性别上,洪提倡男女平等,曾主张男尊女卑 D学术上,洪破除迷信,曾尊孔扬盂 答案: B 下列 组图片反映了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寻找 “出路 ”的轨迹,以下说法正确

8、的是 A表现了工业化的必由之路 B说明了民主共和的必由之路 C探寻了近代化的发展之路 D解决了经济、政治与思想发展之路 答案: C “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赶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由国家经营管理之。 ”由此可知,新三民主义中增加 “节制资本 ”的主要目的是 A以国营经济取代私人资本 B限制外国资本的发展 C提高广大民众的社会政治地位 D防止私人资本操纵国计民生 答案: D 某人征婚广告称: “(一 )女子须不缠足者; (二)须识字者; (三 )男子不娶妾;(四 )男死后。女可再嫁; (五 )夫妇如不相和,可离婚 ”。据所学知识可判断此则广告在中国最早有可能出现在 A

9、19世纪中期 B 20世纪初期 C 20世纪中期 D 21世纪初期 答案: B “在卢梭民约论前约数十年,有此议论,不能不视为人类文化史最高出品。专著故自负, (顾 ) 亭林亦复推重。乾隆间,此书列入禁书;光绪之季,吾曾私自传印,以为播送民主思想之工具。 ”对梁启超描述的这本书理解错误的是 A此书是指顾炎武的日知录 B其议论的核心在于限制君权 C其观点与西方启蒙思想有些相似 D其对近代民主思潮的兴起有一定影响 答案: A 综合题 (1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董仲舒春

10、秋繁露 顺命 【材料二】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必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 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原君 【材料四】夫治天卞犹曳大木焉,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原臣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 ”“天子批红,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 ” -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置相 “天子

11、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学校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董仲舒怎样的思想 其实质是什么 (2分 ) (2)材料二又反映了董仲舒怎样的思想 与 材料相比有何进步性 (2分 ) (3)据材料三概括黄宗羲的基本政治观点。这一主张有何迸步性 (2分 ) (4)据材料四概括黄宗羲提出的限制君权的具体办法。 (3分 ) (5)材料三、四与材料一相比,政治思想有何变化 导致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3分 ) 答案:( 1)君权神授( 1分)实质:为皇权披上神圣外衣,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1分)( 2)君权天制(天人感应)。( 1分)进步

12、性:警戒皇帝,限制君权。( 1分)( 3) “天下为主君为客 ”,或:君主专制是 “天下之大害 ”。( 1分)进步性: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对后世反专制斗争起了积 极作用。( 1 分)( 4)君臣平等共治;置相,用相权牵制、分割君权;以 “学校 ”作为舆论监督的民主场所。( 3分)( 5)由君主专权到限制君权,君臣之间由主奴关系到君臣平等。( 1分)原因:明代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腐朽性进一步暴露;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民主思想萌生。( 2分) ( l2 分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不同的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

13、料一】 【材料二】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民国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 敢有帝制自为者, 天下共击之 !” 中国同盟会宣言 【材料三】美国创建之初,华盛顿们并没有照抄当时英国的民主模式,而是经过费城制宪奠定了美国的新体制。 【材料四】西方的民主就是三寂分立,多党竞选等等。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两院制。 邓小平 【材料五】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片反映了古代雅典的哪一项具体制度 它体现了什么原则 (2分 )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民国初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改造中国政治制度方面的主要 举措。 (2分 ) (3)结合材料三、四,指出中美两

14、国选择和设计民主模式的根本依据。与西方的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相比,中国大陆的民主政治是怎样体现其自身特色的 (4 分 ) (4)据材料五概括指出我国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3分 ) (5)从西方与中国政治体制的变化中,我们能得到什么认识 (1分 ) 答案:( 1)陶片放逐法( 1 分)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1 分)( 2)举措:颁布临时约法,确立三权分立政体。( 2 分)( 3)国情( 1 分)实行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分)( 4)平反冤假错案;加强法制建设;加强基层民主选举。( 3分)( 5)认识:随着社会发

15、展与进步,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的范围越来越广泛,民主化程度越来越高;民主具有多元化。(任一点 1分,言之有理即可) (14分 )中国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和九年,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 所授之田率倍之 (男夫 80亩、妇人 40亩,亦称倍田 )。三易之田再倍之 (三易之田,耕种一年,休耕两年的贫瘠土地,再倍之,男夫 120亩、妇人60亩 )以供耕作 十年,给事中 李冲上言: “其民调,一夫一妻,帛一匹,粟二石 ” 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 食贷志 【材料二】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

16、则寡分,杂以九等 天下皆天父皇上帝一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保暖矣。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三】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 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 富者极少,贫者极多 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 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 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不必管他 兄弟所 最信的是定地价法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 【材料四】 2007年 5月 13日上午,在湘潭县泉塘子镇 “湖南超级杂交稻种三产田年产工程示范基地 ”的稻田旁,棋盘村农民陈德云这样对记者说: “我们农民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 ” 光明日报 2007年 5月

17、 23日报道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实行的是什么土地制度 有何特点 (2分 ) (2)材料二体现了天朝田亩制度的什么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并没有真正实行的 主要原因。 (3分 )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孙中山最信的 “定地价法 ”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如何评价这一 “定地价之法 ” (4分 ) (4)材料四中所提及的两位人物对我国农业发展的贡献具体是什么 概括指出促进我国新时 期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4分 ) (5)如果将上述材料作为研究资料,请你设计 个恰当的课题。 (1分 ) 答案:( 1)均田制。( 1分)特点: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赋役。( 1分)( 2)

18、绝对平均主义。( 1分)原因: 制度自身的局限性。 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 2分)( 3)含义: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涨价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2分)评价: “平均地权 ”是 资产阶级的土地纲领,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与要求;但它是一个改良主义的措施,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封建地主对土地的权益,是一个不彻底的土地纲领。( 2分)(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杂交水稻。( 2分)政策和科技( 2分)( 5)农民与土地( 1分,言之有理即可) (10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l949年 12月美国政府宣布 “运用一切努力防止中国共产党人从非苏联的来源获

19、得直接用于军事目的的物资与装备 ”。 1950年 12月美国政府要求 “所有希望向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出口任何商品的个人和公司必须申请出口许可证 ”。 1951年 10月美国国会通过了 巴特尔法,规定违反禁运条例向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出口的国家,美国将停止向其提供援助。 中美关系史 l949-1972) 【材料二】 1971年 9月 22日,美国同日本国一起向联合国大会提出了关于中国代表权问 题的题提案,既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权,又确认 “中华民国 ”继续拥有代表权的 “双重代 表权 ”提案。 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 【材料三】 1978年邓小平就中关关系正常化提出三条:美国从台湾撤军,跟台湾

20、废除共同防御条约,与台湾断交。美国又反过来提出三条:一是卡特 政府说必须得到国会参议院讨论,在美中建交的那一天,告诉台湾终止美台共同防御条约,一年后失效,这一点中方表示了理解。第二条是美国要求中方要发表一个放弃对台湾使用武力的声明,中方一直不做承诺。最严重的争议是美国坚持在两国关系正常化后还要向台湾出售武器。邓小平提出,建交以后,美台共同防御条约 也废除了,美国就不能再向台湾卖武器。卡特政府承诺, 1979年起不再向台湾出售新的武器。 陶文钊美国需要中国吗 【材料四】美国政府 2010年 1月 29日向国会通报了新的对台出售武器计划,包括 “黑鹰 ”直升机、 “爱国者 3” 反导系统、 “鱼鹰

21、 ”级扫雷艇等总额近 64亿美元的武器装备。中方 1月 30日、 31日两天内密集作出强烈回应,采取四项强硬措施,要求美方停止对台军售。 引自新浪网 2010年 2月 1日外媒:美对台军售中国反应 “史无前例 ” 【材料五】尽管实际情况的发展不会像我们希望的那样迅速,但是中美关系的发展趋势是令人乐观的,多方面的成功是已经被事实证明了的。 布鲁金斯学会中国问题专家贝特斯 基尔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美国对华政策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分 ) (2)据材料三,中美建交过程中 ,双方围绕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从中美谈判可以看出中国坚持的根本原则是什么 美国坚持对台军售体现出其

22、对亚洲怎样的战略意图 (3分 ) (3)据材料四,指出中国对美国采取强硬态度和立场的主要原因。 (1分 ) (4)据材料五,贝特斯 、基尔的观点正确吗 请说明理由。概括指出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 (3分 ) 答案:( 1)表现:对中国封锁、禁运;阴谋制造两个中国。( 2 分)原因: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社会制度的对立。( 1分)( 2)核心:台湾问题( 1分)一个中国的原则( 1分)美国虽然迫于形势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但仍不放弃其在亚洲 的战略利益。( 1 分)( 3)干涉中国内政,妨碍国家统一。( 1 分)( 4)正确,由于种种原因,中美双方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隔阂、误解乃至摩擦,但双方可以保持

23、冷静和理智,加强沟通,减少猜疑,求同存异,发展中美友好合作关系。( 2 分)因素:国家利益、综合国力、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历史传统等。(任答两点得 1分) (12分 )哈佛大学图书馆内有副对联 “文明新旧能相宜,心理东西本自同 ”,赞叹了人类文明在时空上的传承与交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 当希 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民国成立这十年来,政治现象诚然令人呕气,但我以为不必失望。从甲午、戊戌到辛

24、亥,多少仁人志士,实在是闹得疲筋力倦,中间自然会发生一时的惰力。但我想这时代也过去了, 从新觉悟,从新奋斗,后方的战斗力,更是一天比一天加厚。在这种形势之下,当然有一番新气象出来。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材料三】世博会是人类文明成果荟萃的盛会。蒸汽机、电灯、电视、汽 车、飞机、航天器 这些重大发明正是通过世博会传遍了世界,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美国女作家海伦 凯勒曾以抚摸方式参观了 l893年芝加哥世博会,她在书中写道,如果给她三天光明,她要把最宝贵的第三天留给博物馆,对整个世界做匆匆一瞥,看人类进步的艰难曲折,看历代兴衰和沧桑之变。 温家宝在 2010年上海世博会国际论坛上的演讲 请回

25、答: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希腊人 “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 ”时的精神核心。孔子提出了哪些 “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 当时希腊和中国的哲学活动有何相通之处 (3分 ) (2)据材料 -说明 “后方战斗力一天比一天加厚 ”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当时的思想政治领域中 “一番新气象 ”的具体表现。 (5分 ) (3)据材料三指出,世博会对世界经济全球化产生了怎样的促进作用 (2分 ) (4)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促进 “人类文明在时空上的传承与交融 ”的主要因素。 (2分 ) 答案:( 1)人文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 1分)孔子提出了 “仁 ”、 “礼 ”。( 1分)以人为本,关注社会。( 1分)( 2)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民主科学等思想的传播;中国民众的进一步觉醒。(答出两点即得2分)新文 化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任答三点即得 3分)( 3)推动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传播科技与发明,改变人类生活。( 2 分)( 4)交通、通讯手段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人类交流越来越便利;多极化趋势加强,意识形态冲突减弱;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任答两点即得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