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届福建省厦门六中高三 11月月考历史卷 选择题 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也体现了中国古代的 A分封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答案: C 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 “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 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 ”由此可以看出 Ww w.k s 5u.co m A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B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C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 D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
2、关 答案: C 下面的两幅图片反映的两种政治制度最主要的区别是 A社会制度不同 B实施群体不同 C主要作用不同 D享受权利不同 答案: A 深圳、厦门等地是我国的第一批经济特区,其特殊性表现在 A突破了计划经济的限制 B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对外关系可以独立自主 D具有特别的行政权力 答案: A 原广州市政协主席陈开枝在回忆邓小平的文章中写道: “ 等于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当看着船的方向摇摆不定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扭曲的方向摆正了。 ”材料中 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南方谈话 C “文革 ”时期全面整顿 D中共十五大 答案: B 图是当时美国工人为联合国赶制中华人
3、民共和国国旗的情景,它反映出 A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 B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C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打破外交僵局 D中国开始对外开放 答案: A 图可以看出新时期中国的外交特点 A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 B奉行真正不结盟政策 C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案: C “报纸支持这种狂热;政府许可这种狂热;人民不惜为它而解囊。 ”这是 19世纪初英国媒体对铁路兴起的报道。以下历史现象中,同时得到舆论、政府、民间几方面支持的是 A西欧的新航路开辟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C中国的新文化运动 D 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答案: A 1851年的伦敦博览会是英
4、国展出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下列四组工业成果哪一组可用于这一届博览会的展出 A汽船、柴油内燃机 B电灯泡、蒸汽织布机 C蒸汽机、蒸汽机车 D电话机、水力纺纱机 答案: C 1992年,意大利热那亚举办了世界博览会,下图是这次世博会的会徽。 根据会徽传递的信息,这次世博会的主题应该是 A船舶与海洋 B启蒙与民主 C科技与进步 D民族与世界 答案: A 图是 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现象是 A世界市场初具雏形 B经济全球化趋势 C世界市场形成 D英国的工业革命 答案: C “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使大型的工厂能够方便廉价的获得持续有效的动力供应,进
5、而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并为之后的经济垄断奠定 了基础。 ”这则材料能够反映 Ww w.k s 5u.co m A蒸汽机的发明促进了经济垄断 B重工业的出现取决于新能源的应用 C新能源的应用改变了工业结构 D新能源的应用直接导致了经济垄断 答案: C 1912年 1月 11日,民立报提出 “天下兴亡,匹妇有责 ”,一字之差,表明中华民国 提倡女权 主张男女平等 倡导女子关心国事 消灭了性别歧视 A B C D 答案: A “1840年以后西洋文化侵袭着中国本土文化,许多沿海大城市,尤其是上海这样的大都会,因华洋杂居,得西方风气之先,服饰也开始发生潜在的变革。 ”这种变化体现 A西服的出现
6、 B中山装的出现 C旗袍的改进 D列宁装的流行 答案: A 历史学家钱穆说: “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 政府 于 王室 之下,真不免为独裁夫专制之黑暗所笼罩者,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 ”对其理解不正确的是 A明朝废宰相造成政治黑暗 B明朝以前政府不完全直接统属于王室 C明朝以前的中国采取集体决策方式 D明清两代是极端专制集权的社会 答案: C 下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示意图,最适合作为其标题的是 A多样性的政治文明 B典型的民主政治制度 C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答案: A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
7、 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 ”。这个时代是指 A春秋战国 B秦代 C汉代 D唐宋时期 答案: B 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以 “会馆的发展变迁 ”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正确的是 清代苏州的 “全晋会馆 ” 江苏盐城盐商会馆 会馆是管理商业贸易的政府机构 会馆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会馆的出现与明代商帮密切相关 会馆是孕育资本主义萌芽的场所 A B C D 答案: C “布衣 ”是中国古代对劳动人民的称呼,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曾以 “布衣 ”自称。在诸葛亮生活的时代里, “布 ”的主要材料是 A丝 B棉 C毛 D麻
8、 答案: D 据研究, 16世纪中期到 17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以中国的丝绸为主角,被西方学者概括为 “丝 银 ”对流。中国通过 “丝 银 ”贸易,获得了占世界产量 1/4到 1/3的白银。与这一现象相关联的有 新航路开辟,东西方贸易联系加强 中国的对外贸易处于顺差 中国成为西方列强的商品销售市场 中国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抵制 A B C D 答案: B 19041907 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 “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票,引起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 ”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 A直接推动力是清政府放
9、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与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相联系,具有爱国性质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 D是民国政府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 答案: B 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华资企业增长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时 间 厂数(家) 创业资本数(元) 工人人数(人) 1913年 698 330,824,000 270,717 1920年 1759 500,620,000 557,622 A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B近代企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C民族资产阶级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 D为近代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的发展阶段奠定了基础 答案: D 相关试题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深峰路3号启航商务大厦 5楼 邮编: 518000 2004-2016 21世纪教育网 粤 ICP备09188801号 粤教信息 (2013)2号 工作时间 : AM9:00-PM6:00 服务电话 : 4006379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