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届重庆八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卷 选择题 下面两图中的工程或工具对当 时农业发展的共同功效是( ) A粮食运输 B灌 溉 C围湖造田 D扩大耕地 答案: B 隋唐时期取得的对世界科技进步作出重大贡献的科技成就有 ( ) 首次在军事上运用火药 世界上最早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的长度 造纸术的发明 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 A B C D 答案: A “开皇十四年,人苦饥乏。是时仓库盈溢,竟不允许赈给 ”。此事发生在( ) A秦始皇统治时期 B隋文帝统治时期 C隋炀帝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时期 答案: B 对下图所示隋唐时期权力机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各部门职责分工明确、相
2、互协调 B君主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C体现了中央政府机构的分权制约 D皇帝加强对中央和地方的控制 答案: D 美国学者伊佩霞指出: “与 20世纪前中国历史上任何其他时代相比(除了20世纪),初唐和中唐时的中国人自信心最强,最愿意接受不同的新鲜事物 这个时期的中国人非常愿意向世界敞开自己,希望得到其他国家优秀的东西。 ”可印证该观点的史实包 括 ( ) 玄奘西游 鉴真东渡 “新罗坊 ”的开设 波斯织法与图案风格的采用 A B C D 答案: B 图中受中原封建文化影响较大的少数民族是( )答案: B 史学家钱穆先生说: “租庸调制的精神,不仅在于轻徭薄赋,而尤重为民制产。 ”下列对 “租庸调
3、制 ”解读正确的是( ) A “调 ”是指缴纳一定量的谷物 B “租 ”是指缴纳一定量的绢和布 C “庸 ”是指缴纳一定的银子代役 D在租庸调制下农民生产时间具有一定的保证 答案: D 下列各项中,能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生产和生活状况的有( ) 齐民要术 北方的民歌 论衡 顾恺之的绘画作品 A B C D 答案: A 两汉时期,由于土地过度开垦,中原地区环境遭到破坏。这一状况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却得到缓解,其主要原因是( ) A统治者重视兴修水利,保护环境 B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C 中原农民缩小农耕规模 D大片土地荒芜 答案: B 汉武帝时诸列侯、郡守、二千石长吏每年必须向朝廷举荐一次人才
4、,称为察举;另外还有征辟,所征之人不拘一格,凡有专长或 被皇帝看中者,皆可随时征召。这表明西汉武帝时的选官制度具有 定的( ) A公平性 B民主性 C家族性 D强制性 答案: A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认为: “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主张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D主张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答案: D 北京大学教授张传玺在一篇题为 “论秦始皇的功过是非 ”的文章中说: “秦始皇消灭了一个旧时代,开启了一个新时代。 ”秦始皇消灭的 “旧时代 ”最主要是 ( ) A分封诸侯的时
5、代 B土地国有制的时代 C分裂割据的时代 D世卿世禄制的时代 答案: C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32分) 材料一: 材料二: ( 5)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8分) 答案:( 1)材料一反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且范围逐渐扩大;用牛犁耕逐渐推广;手工业制作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9分) ( 2)两者联系: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 3分) ( 3)由畜牧业转为农耕;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6分)。 ( 4)促进通商,保证丝绸之路畅通,有利于西域各族与内地的友好交流。( 6分) ( 5)农具和农用动力的革新;统治者的政策或改革;社会环境;
6、广大人民的劳动;前朝农业的奠基等。(任意 4点得8分,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20分) 20世纪初,在今天新疆和中亚地区发现了一个深埋于流沙之下1600余年的古老王国 尼雅古国遗址。尼雅古国曾经是丝绸之路上的文明古国。目前在尼雅已发现了150多处遗址,在出土的汉文木简中有不少要求配水和对水资源严格控制的记录。出土文物中不止一见的有木制的锁钥,还发现过一只陶蚕。在挖掘出的尼雅贵族墓地,其随葬的有汉朝丝绸艺术精品锦、绫、罗等,其中锦纹是汉代统治阶级使用的典型的、带有“长乐大明光 ”等字样的图案。另外还有颇具罗马艺术风格的华丽毛织品。 回答: ( 1)两汉通过丝绸之路使中华
7、文明远播欧亚,根据所学知识,请你设计一条从长安出发到罗马的理想路线(用当时的地理名称书写)。( 6分) (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雅古国文明形成的原因。( 8分) ( 3)丝绸之路被誉为一条流动的文化运河。追述汉唐时期中国和印度加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交流的主要事实。( 6分) 答案:( 1) 长安 河西走廊 玉门关或阳关(甘肃敦煌) 可走南北两道到达疏勒(新疆喀什) 葱岭 安息(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 大秦(罗马)。( 6分) ( 2) 政治:西域都护的设置,加强了政治和军事管辖,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 经济:中原的丝织品、金属工具和铸铁技术、井渠法、养蚕纺织技术等传到西域,促进了西域经济的发展。 对外关系:与西方等国进行了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重要,居丝绸之路的要冲,逐 步形成了古国文明。( 8分) ( 3)西汉末年,佛教经丝绸之路传人中国; 唐朝:中国的十进位计数法传人印度,印度的郁金香和菩提树传人中国。(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