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河北省藁城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doc

上传人:livefirmly316 文档编号:334647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8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河北省藁城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1年河北省藁城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1年河北省藁城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1年河北省藁城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1年河北省藁城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年河北省藁城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选择题 1919年京报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做了专门报道,这一报道最能体现出报纸具有的功能是 A图文并茂、声像俱备地传播重大事件 B传播时事新闻,以助人们快捷了解重大事件 C舆论监督,以助人们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 D通达民情,以助人们更便利地上书言政 答案: B 1961年 5、 6月间,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工作会议,决定在三年时间内减少2000万城镇人口。其主要目的是( ) A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B加快城市化的进程 C支援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 D缓解国家的经济困难 答案: D 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 “过去 15年中有些

2、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 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 ”针对 20世纪 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 “缺点和错误 ”,中国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C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D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答案: D 1956年 1月 2日下午,上海 50万人冒雨集会,一位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 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 ”他之所以如此激动,主要是因为上海顺利完成了 A土地改革 B农业改造 C “一五 ”计划 D工商业改造 答案: D 下图是一本连环画

3、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 ”指的是 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 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 答案: A 关于国民政府 “币制改革 ”的表述,正确的是 在中国货币史上有重要地位 有利于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 促进了物价回升 刺激了生产的复苏 A B C D 答案: D 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 “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近代工业主要

4、分布在东南沿海 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 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区域差别 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A B C D 答案: B 19、中国近代民族经济发展史一书记载: “1912年日本输华商品总值只有 9000多万两白银, 1919年增至 2、 4亿两;美国从 1913年的 3500多万两,增至 1919年的 1、 1亿两。日本由原来在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中占第六位上升到与首位的英国势均力敌;美国也大大超过了法国,在华的地位举足轻重。 ”以下对这段材料反映的情况理解错误的是 ( ) A日本、美国乘一战之机扩大了对华侵略 B美、日有效地遏制了英、法的经济侵略 C欧洲列强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有所减少 D列强在华的侵

5、略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 答案: B 1935年以后,中国工业各行业普遍出现较好的发展局面,其原因是( ) 国民政府开展的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的促进 中国人民开展的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创造的机遇 帝国主义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币制改革 ”对生产的刺激 A B C D 答案: C 下图反映的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在不同历史阶段发展状况的曲线图,请判断一下由 G 到 I一段曲线反映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哪一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 ) A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B辛亥革命后及一战期间 ,民族工业短暂春天 C抗战前夕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 D国民政府统治后期民族工业的困境 答案: B 2007年 6月,

6、广东 “开平碉楼与村落 ”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开平碉楼主要由近代旅美、旅加华侨兴建。据统计, 1921年至 1931年开平共建碉楼 940座,占总数的 51、 2,而 1932至 1942年,开平只建碉楼 114座,占总数的 6。 1932至 1942年碉楼兴建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日本对华侵略的不断加深 欧美国家对中国进行经济封锁 西方国家经济萧条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衰退 A B C D 答案: B 1957年陈云作了题为建设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的讲话。他说: “建设规模大小必须和国家财力物力相适应。适应和不适应,这是经济稳定或不稳定的界限 当然如果保守了,妨碍了建设应有的速度也不好,

7、但是,纠正保守比纠正冒进要容易些。 ”围绕这一观点,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体现中中共八大会议精神 B反映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总结了 “一五计划 ”的经验 D在以后的实践中得到很好的贯彻 答案: D 20世纪 50年代 “农民申请加入合作社 ”和七八十年代 “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 ”的相同之处是 A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变革 B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平均主义 C目的是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 D中共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建设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答案: D 1959年 10月 1日,中国举行建国 10周年阅兵。参加国庆游行的群众抬着各种炼钢高炉模型,手捧公

8、共食堂做的食品,高呼 “为用十年左右时间主要工业产品赶上英国而奋斗 ”、 “人民公社万岁 ”等口号。产生这种 “狂热 ”的主要原因是 A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B “抗美援朝 ”胜利 C “左 ”倾错误影响 D三大改造完成 答案: C 假如你生活在 1900年的上海,你不可能做到的是 A骑自行车上班 B乘坐有轨电车 C坐轮船出远洋 D发送有线电报 答案: B 1877 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设立电报局,并建立了自旗后(即今高雄)至府城(即今台南)全线长 95华里的电报线。它的影响是 ( ) A近代中国的第一个电话局,第一部市内电话开通 B这是中国人自己主持架设、修建、掌管的第一条电报线 C启动了中

9、国近代化的进程的第一步 D很快,民间老百姓也用上了电报、电话 答案: B 标志着中国新式水运业诞生的事件是 ( ) A轮船招商局成立 B福州船政局成立 C江南造船厂成立 D安庆内军事总局 答案: A 近代以来,在买办、商人等群体中逐渐形成以汉字注音为特点的洋泾浜英语,下表为近代上海人社会心态( 18601910 年)一书中收录的一些示例。对这一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A适应了中外贸易交往的需要 B显示出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 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 D西学东渐已涉及文化生活领域 答案: B 中国社科院提出 “台州模式 ”成为浙江省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典型代表。以本土的民营经济为主,创造并充分应用

10、了股份合作制 , 这一形式适应台州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要素组合社会化的趋势,使得民营经济形成了全市国民经济 “十分天下有其九 ”的经济格局 . 台州模式的成功,说明 符合 “三个有利于 ”标准的所有制形式可以而且应当用来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服务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营经济有利于解放发展生产力 民营经济在浙江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 A B C D 答案: A 上海宝山钢铁集团公司是国家投入巨资建设的一个特大型企业,该企业建立了公司体制,发展了一大批子公司和参股公司,从单一的钢铁生产企业转变为以钢铁生产为主,金融、贸易、机械、运输、服务业等产业并举的综合性企业集团。该企业的这一

11、重大发展变化与城市国有企业改 革的内容相关的是 A管理体制改革,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 B改革所有制形式,建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C分配方面改革,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D产权制度改革,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答案: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十四大的相同点有( ) 都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都贯彻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都影响了改革开放的进程 都体现了思想解放的成果 A B C D 答案: C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出台了允许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家庭经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

12、现代农业的发展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失去了存在的必要 C我国土地所有制性质即将改变 D农民将失去土地承包权 答案: A 1983年 12月 1日,商业部通告全国:敞开供应棉布,取消布票。从此:自1954年 9月 9日开始使用的布票成为了历史文物,这说明( ) 中国已经全面迈向小康社会 政府逐渐改变了以行政手段调配资源的做法 中国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中国的棉布生产已经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 A B C D 答案: B 下列关于建国初期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都是解决土地所有权的问题 B都只是解决农民生产经营和分配自主权问题 C前者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后者使

13、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自主权 D前者经济生产经营方式问题,后者解决分配方式问题 答案: C 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促使 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其最重要的影响是 -( ) A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舞台 B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C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出现 D标志着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答案: B 1892年张弼士在烟台创办 “张裕葡萄酿酒公司 ”获得了巨大成功。在他总结的 “张裕 ”创业史中写道: “备历艰阻 ”、 “掷无数之金钱,耗无量之时日,乃能不负初志。 ”张弼士的 “初志 ”应是( ) A推翻满清政府 B支持革命事业 C打造中华第一品牌 D实业救国 答案: D 中国

14、古代贾思勰所编著农书齐民要术中说: “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这说明贾思勰编著这本农书的目的是( ) A反驳 “贤者 ”的错误理论 B发展手工业 C鼓励商人的经营活动 D发展农业 答案: D 都城,往往是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的城市 “市 ”“坊 ”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这实际上反映了( ) 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B统治阶级重视都城建设 C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 D重农抑商的政策 答案: A 宋徽宗时期,宋朝政府下令征收 “侵街房廊钱 ”,表明宋政府对城市街道两旁的居民不 断地扩大商业用地、

15、导致城市街道越来越狭窄的现实无可奈何。据材料可以看出 ( ) 宋政府巧立名目,征收苛捐杂税 宋代的城市规划已经出现失控的苗头 唐代以前的 “市坊 ”制度已经被彻底打破 “侵街 ”的现象在宋代就已大量存在 A B C D 答案: C 张籍的贾客乐: “金陵向西贾客多,船中生长乐风波。 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 ”姚合庄居野行: “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向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唐人的这些诗句,主要反映了( ) A唐朝出现盛世局面 B唐朝的商业繁荣与发展 C政府鼓励商业的发展 D金钱至上的社会道德风尚 答案: B 中国的棉花种植和棉纺织业技术推广到闽粤江南地区是在( ) A汉代 B唐代

16、 C宋代 D明清 答案: C 某地发现一座古墓,考古人发掘出的随葬文物有以下物品,请判断此古墓的大致年代 丝织品 景德年间瓷罐 唐三彩 哥窑瓷瓶 珐琅彩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清朝 答案: D 史书记载:明万历年间,福建泉洲府 “佃农所获,朝登垅亩,夕贸市廛 ”。上述材料反映了( ) 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 佃农与商品经济发生了关系 农副产品投入市场 佃农的生产自主权扩大 A B C D 答案: C 吕氏春秋载: “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文中的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 ) A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 B私田的数量日益增多 C封建生产方式具有优越性 D周天子承

17、认了土地私有 答案: C 中国古代农民创造了一种 “井渠 ”,这种水渠至今仍流行于( ) A江南水乡 B云南少数民族地区 C东北黑土地 D新疆吐鲁番一带 答案: D 假设古代最高统治者为表示重视农业生产而示范犁地,下图中扶犁的应是( ) A齐桓公 B汉武帝 C北魏孝文帝 D唐玄宗 答案: D 2009中国己丑 (牛 )年金银纪念币牛年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这套纪念共13枚,包括金币七枚、银币六枚,均为我国法定货币。背面图案分别为民间传统装饰造型衬以吉祥花卉图案、水牛嬉戏造型配以牛头装饰背景。其中,牛成为我国十二生肖之一,这源于( ) A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B中国原始的自然崇拜 C中国原始的图腾

18、D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 答案: D 下列古代中国的手工业部门自汉武帝时被政府垄断的有 煮盐 冶铁 铸钱 陶瓷 丝织业 A B C D 答案: D 下图为被誉为 “山西紫禁城 ”和 “华夏第一宅 ”的晋中王家大院,包含三大建筑群,共有大小院落 123座,房屋 1118间,面积共 45000平方米。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 “以商贾兴,以官宦显 ”,在晋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 A留下了丰富的晋商文化 B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 C使手工业缺乏市场 D不利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答案: B 电视剧大染坊叙述了周村人陈寿亭从一个一无所有的乞丐到一个资产雄厚企

19、业家的创业历程。该剧的主题歌写道: “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 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 ”造成剧中主人公 “荣华富贵好心酸 ”的主要原因是 A陈寿亭出身低贱地位低下 B个人情感历经曲折和磨难 C尔虞我诈的商场游戏规则 D深受中外反动势力的欺凌 答案: D 张謇就任农商总长后说: “謇意自今为始,凡隶属本部 (农商部 )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招商承办。惟择一、二大宗实业 为一私人或一公司所不能举办, 规划经营,以引起人民之兴趣,余悉听之民办。 ”这段材料表明张謇主张 A停办官营工商企业 B加强对民营企业控制 C鼓励发展民营工商业 D制定经济发展计划 答案: C 中国近代民族企业

20、举步维艰,但是中国民族企业像一颗小树在夹缝中还是逐渐生长。以下两家近代企业的共同点有( ) 它们都采用机器生产 都是近代中外合资企业 都是洋务运动的直接产物 是近代民族工业的代表 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 荣氏兄弟创办的申新纺织公司 A B C D 答案: C 茅盾的小说春蚕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但他很相信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 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 ”以下对这 段描写的理解正确的是( ) 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列强对中国进行商

21、品倾销 中国的自然经济完全瓦解 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推动了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A B C D 答案: C 下图中的两地至今仍保留着近代大量的西洋式建筑,被称为 “万国建筑博物馆 ”。这种现象反映了近代中国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 B努力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C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加深 D充分享受西方物质文明成果 答案: C 一位老人回忆说,在上个世纪 40年代后半期,县城的一些店铺,只要挂起“美孚火水油(煤油)代理处 ”的招牌,各路兵勇就不敢进店勒索,此招牌有秦琼、尉迟恭的作用。此事本质反映了 A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的敲诈勒索 B为了自保,小店铺都挂起洋代办招牌 C列强势力在中国较为强大

22、D小店铺迷信贴门神 答案: C 李鸿章说: “各口岸生意,已被洋人占尽,华官领官船另树一帜,洋人势力挟重资以倾夺,则须华商自立公司, 收回洋人夺去之利。 ”这表明李鸿章主张兴办民用企业的最主要意图是 A限制民族资本 B追随外国资本主义 C保护民族资本 D与外国资本主义争夺市场 答案: D 南方之金属矿,与北方之煤矿同受欧战之影响,故湖南之锑,民国 3年不过值 200万余元至五、六年殆值千万。 所可惜者,南方金属各矿,开采均用土法,组织初无规模,成则互争,败则瓦解。故欧战既停,销路忽滞,改革无术,失败接踵,与北方之煤矿相较,然后知新旧之不能相容,土法之不易持久也。(摘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对此材

23、料认识不正确的是 A中国民族工业抬头的机遇短暂,南北方矿业开采均用土法 B土法开采金属矿,是南方金属矿业失败的主要原因 C一战后欧洲各资本主义国家的投资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再次举步维艰 D北方的煤矿,在一战后有的仍能坚持发展 答案: A 李鸿章说: “我朝处数千年未有之奇局,自应建数 千年未有之奇业。 ”又说:“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聚于中国,此三千年一大变局也。 ”李鸿章在此说的 “奇局 ”、 “大变局 ”,其实质应该是指 A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征服世界的历史潮流 B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危机 C太平天国运动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形势 D英法等国攻打中国的坚船利炮 答案: A 乾隆二十五年( 176

24、0 年),清政府向中国商人发海外渡船证明书(见下图)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中国商人经济安全 B加强外航海管理 C严格限制中外贸易往来 D打击海上走私活动 答案: C 明朝范濂的云间据目抄记载: “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穿毡袜者甚众。万历以来,用尤墩布 (一种细密、柔软的棉布 )为单暑袜,极轻美,远近争来购之。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 ”下列各项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松江成为丝织业中心 纺织业技术水平提高 松江出现了雇佣关系 官府鼓励手工业发展 A B C D 答案: B 综合题 ( 1)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样的农业耕作方式?哪种 方式更进

25、步?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5分) ( 2)图三是清明 上河图中的商运场景。在商业流通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明清时期势力最为强大的商帮有哪两个?( 2分) ( 3)图四反映的是清代北京前门商业区,这种商业形式有什么特点?( 2分) ( 4)图三四和图一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商人是古代社会交往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但其社会地位却很低,原因何在?谈谈你对商人的认识。( 4分) ( 5)比较上述几幅图,哪幅图给你印象最深,它对古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2分) 答案:( 1)图一反映的是锄耕,图二是铁犁牛耕。图二方式更进步。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是农业生

26、产力提高的显著标志,它使农产品的产量有所提高,有利于促进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5分) ( 2)晋商和徽商。( 2分) ( 3)突破原有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2分) ( 4)商业经济的繁华建立在农耕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因为古代中国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认识:商人拥有大量财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商人的活跃也形成了特殊的交通现象,如 “俞大娘航船 ”;客商也常面临人身财产的 安全风险;商人重利轻别离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 荣氏兄弟(荣宗敬、荣德生)筹办保兴面粉厂 手续很快办妥。准备动工之时,荣氏兄

27、弟收到县衙通知,通知责令工厂迁址。原来,无锡绅士联名具告保兴面粉厂 “擅将公田民地围入界内 ”,而且在古城边竖立烟筒,必将 “破坏风水,有伤文风 ”。荣氏兄弟将详情申报商务局,并转呈总督府。经过查勘,“公地在附近则有之,恐不在内 ”,但士绅又以 “烟筒竖立,破坏风水 ”为由进行阻挠。知县孙襄臣仍坚持迁址,并和常州府多次向上级部门禀告此事,而总督府的批文也先后下了七道。但无 锡士绅还是不肯罢休,直到两江总督刘坤一第八次批文,工厂才得以修建完工。 材料二 1912年,荣氏兄弟合资在上海创办福新面粉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荣氏兄弟获得厚利,把面粉厂扩大到六家, 1915年,又投资创办了申新纱厂,不久

28、扩展为两个纱厂。经过不断扩充,到 1922 年,荣氏家族拥有面粉厂 12 家,纱厂 4个,荣氏家族成为当时中国有名的民族资本家。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1922年,西方列强卷土重来。申新各厂两年中就亏损百余万元,福新厂也从盈余转为亏损。 1937 年日本法西斯大举进犯中国,各地 荣氏工厂横遭洗劫,有的化为一片焦土。八年抗战后,奄奄一息的荣氏集团劫后余生,但中国卷入全面内战之中,再加上美国产品的大量涌入,以及通货膨胀,荣氏企业终难恢复战前的辉煌。 材料四 1949年,国民党政权崩溃前夕,荣氏家族多人远走海外。荣德生和荣毅仁父子俩决定留在 大陆。上海解放后,荣氏企业面临困难,而当

29、时的党和政府对荣氏企业予以大力扶持,荣氏企业也迎来了新的生机。 1954年,荣毅仁向上海市政府率先提出将他的产业实行公私合营,这一举动为上海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工作起了积极带头作用, “红色资本家 ”的称呼由此得来。 1979年 1月,邓小平第三次点将,他让荣毅仁出来搞经济建设,这一回的点将直接促成了荣毅仁牵头成立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简称中信公司)。自此,以荣毅仁、荣智健为代表的荣氏企业再度崛起。 荣氏家族百年创业传奇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三,概括荣氏企业创立、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阻碍。( 3 分) (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市场角度分析 1914年到 1922年荣氏企业迅速发展的

30、原因。( 2分) ( 3)材料四中荣氏企业复兴、崛起的主要背景各是什么?( 4分) ( 4)从上述材料和问题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3分) 答案 :( 1)封建落后势力;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破坏。( 3分) ( 2)群众性抵制外国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一战期间,海内外市场的需要。( 2分) ( 3)建国初期,合理调整工商业; 20世纪 70年代后期开始的改革开放。( 4分) ( 4)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是前提;社会稳定是基本条件;政策扶持是关键;抓住机遇,开拓创新等。( 3分)(答出其中三点且言之有理即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3分)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的洋布洋装逐渐进入

31、城市居民生活。辛亥革命期间,青年学生率先剪掉象征清王朝的辫子,表示反对封建专制的决心,经过改制的中山装受到维新人士的欢迎。 20 世纪 20、 30 年代,服饰有了更大变化。在服装变化中,穿洋装是一大时尚,这不能简单地归于崇洋的倾向。 民主制的确立激励了人们对西方民主社会的向往,人们醉心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的思想,认为由这种思想建立的生活方式代表社会的前进方向,洋装是文明的象征,受到人们的喜爱。社会实践的结果是,洋装在中国的流行,并未取代中国服装,而是促进了中国服装的改良。 中山装的出现,就是中西合璧的产物。它以西服为模本,改大翻领为立领,四个贴口袋,五个扣。女性服装一改宽大直筒式的满装,依照西

32、方的人体曲线美加以剪裁,演变成今日的旗袍。这都是沿用西式服装的审美和价值观念,结合中国传统的某些形制而创作的新服饰,可谓西体中用最成功之作。一些先进的思想家们把个人安排生活的自由视为个体自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个人权力。个性解放的呼声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刺激了人们的生活欲望,在穿着打扮上追新求异,西装革履,长袍马褂,真正开始了服装自由穿着的时代。 选自历史必修 2教师用 书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得到逐步改善。 20世纪 50年代人们根据中山装和列宁装的特点设计出 “人民装 ”,大家都可以穿这种服装为时尚 。被称为“老三套 ”的中山装、青年装和军装占据着服装界的主流。由此,

33、我国服饰用色上的蓝、灰、黑局面也就形成了。 20世纪 60年代初,人们对服饰的要求是偏重坚实耐穿,在色彩的选择上也偏向耐脏耐洗的颜色,蓝、灰、黑三色在服饰上占有的地位更是巩固了。随着 10年文革的深入展开,由于 “破四旧 ”及 “批判小资产阶级情调 ”,原有的服饰被大量删削废止,如连衣裙、高跟鞋、夹克衫、旗袍等就几乎没有 人再穿用。在红卫兵运动影响下迅速升温的集草绿色军服军帽、宽皮带、毛泽东像章、红色语录本、草绿色帆布挎包等于一身的典型的红卫兵装扮可谓盛极一时。这期间 “老三色 ”(蓝、灰、黑)随处可见,所谓的 “不爱红装爱武装 ”就是这时期服饰特点的写照。 google 搜索 材料三: 19

34、68年内蒙古自治区布票 百度搜索 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服装也逐渐多样化,尤其是化纤工业发展以后,服装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样化。展示新颖款式的时装表演接连不断,各式时装目不暇接。现在年轻人的穿着,款式经常翻新,进而讲究艺 术的效果。男的以西服和夹克衫为主,有的还打领带。女的式样更多。牛仔服是男女青少年爱穿的服装,最为流行。服装的面料、质地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化纤到精纺的棉织品、丝绸、呢绒、皮货,都可随意购买。 中国近现代史下册 (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后人们衣着服装发生变化的原因?( 4分) (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人们衣着服装的特点?( 4分)结合所学知识

35、,简要分析呈现这些特点的原因。( 10分) ( 3)与材料二、三比较,材料四中人们的衣着服装为什么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3分) ( 4)综合上述材料,你从中能 够得到什么启示?( 2分) 答案:( 1)原因: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门户,( 1分) 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刺激了人们的生活欲望。( 1分) 戊戌变法形成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1分)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使国人进一步了解西方的物质文化。( 1分) 新文化运动弘扬了民主和科学思想,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1分) (答对四点即得

36、4分) ( 2)特点:服装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服装颜色以蓝灰黑三色为主;人们要求服装坚实耐 穿,耐脏耐洗;服装原料需凭票证购买。( 4分) 原因: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建立了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 2分) 建国初期,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发展,保障了人民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 2分)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较低,物资比较匮乏。( 2分) 勤俭节约成为当时社会风尚的主流。( 2分) 苏联的影响及中国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2分) ( 3)原因是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1分) 从农村到城市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1分) 对外开放 形成了从沿海到内地的新格局,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分) ( 4)认识: 衣着服饰能够反应一个时代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和精神风貌。( 1分) 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解放思想,实行改革开放,创造出丰富的物质文化,建设具有时代内涵的精神文明,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才会发生根本改观。( 1 分)(以上答案:仅供参考,若学生回答有理,请酌情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