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历史卷.doc

上传人:postpastor181 文档编号:334716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1.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历史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1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历史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1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历史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1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历史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1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历史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年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历史卷 选择题 下列措施中不仅是移风易俗,还带有反清革命色彩的是( ) A断发易服 B废止缠足 C婚姻自由 D改用西方葬礼 答案: A 19世纪 70年代前后,中国出现的近代一批优秀的民族工业包括( ) 上海发昌机器厂 广东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江南制造总局 A B C D 答案: A 1864年,包世臣记载: “今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江)太(仓)布市消减大半,去年棉花大都折本。 ”上述史料反映的情况是( ) A家庭手工业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破产 B松太地区的棉纺织业水平迅速下降 C棉纺

2、织品在当时的需求量下降 D民族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 答案: A 诺贝尔奖获得者道格拉斯 诺斯写道: “假设一位古希腊人被奇迹般地送到1650年的英 国,他或她会发现许多熟悉的事物。不过,如果希腊人再晚两个世纪被送来,就会发现,自己宛如置身于一个 幻想 的世界,什么都不认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 ”作者提出后一种假设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 A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 B人口爆炸性增长 C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 D各国间交往密切 答案: A 1851年的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出现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陈列的展品中可能包括 ( ) A铁路设备、柴油内燃机 B电灯泡,蒸汽织布机 C蒸汽锤、铁路设备 D电话机、水力纺

3、纱机 答案: C 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 ) A市场扩大的需要 B工艺技术的提高 C自然科学的重大进展 D电力的广泛应用 答案: C 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 “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 (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 ”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曼彻斯特( ) A钟表工业非常发达 B工厂纪律严格 C工人消费水平较高 D贫富差距缩小 答案: B 下列哪些是英国殖民扩张的特点 ( ) 海盗式的抢劫 贩卖黑人奴隶的交易 同一般的商业结合起来 无力同西班牙抗衡,采取

4、与西班牙联手对外殖民扩张 A B C D 答案: A 新航路的开辟之所以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进步,最主要是由于( ) A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B人类开始由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C证明了地园学说 D近代商品和证券交易所开始出现 答案: B 曾国藩曾经说过: “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从中能看出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 A发展资本主义 B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C抵抗 外国侵略 D维护清朝统治 答案: D 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打出了 “求富 ”的旗号,创办

5、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 企业带有浓厚的封建性 代表性企业有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和福州船政局 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 主义的发展 A B C D 答案: C 抗日战争期间,官僚资本急剧膨胀的原因是( ) A西方列强对官僚资本的支持 B国家权力强制实行经济垄断 C战争需要强化经济高度集中 D民族工业在战争中损失巨大 答案: B 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 “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这主要是因为 ( ) A工业结构不合理 B地区分布不平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军阀割据混战 答案: C 19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社会并存的经济成分有( )

6、自然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洋务企业 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A B C D 答案: A 19041907 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 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 ”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 ) A与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相联系,带有爱国的性质 B直接推动力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欧洲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 D是民国政府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 答案: A 鸦片战争后, “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 ”, “闽产之土布土棉 不能出口 ”。这种状况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东南沿海的

7、商品经济日益萧条 B外国的洋纱洋布质量优于中国的土纱土布 C中国的棉纺织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D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答案: D 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密切尔惊异地说: “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家开放贸易保护 10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占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也不及我们那人口稀少的北美或澳大利亚殖民地的一半,赶不 上法国或巴西,赶不上我们自己,不在印度之上 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 ”造成这种 “奇怪结局 ”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商品价格昂贵 B中外消费观念不同 C中国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D中国市场没有开放 答案: C 中国

8、近代资本主义 ( ) A是由封建社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的 B与明清手工业在行业分布上基本相同 C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刺激下产生的 D从根本上破坏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答案: C 有人说洋务运动是 “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表明洋务运动( ) A增强了封建统治力量 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引进了近代科学技术 D抑制了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 答案: B 下列航海家的远航活动,按其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达 .伽马到达印度 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哥伦布首航美洲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A B C D 答案: B 清初地主商人对财富 “以末敛之,以本守之 ”,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是( ) A导致农民贫

9、穷 B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C手工工场规模受到严格限制 D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答案: B 在汉语中, “鼎 ”可作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其形成至少应追溯到 ( ) A商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答案: A 下列材料中,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是 ( ) A “江南 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 B “扬一益二 ”。 C “苏湖熟,天下足。 ” D “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 ” 答案: C 明朝中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 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里,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上是因为( ) A太湖流域是农业中心 B统治者 “不抑兼并 ” C明朝中后期政

10、治腐败 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答案: D 从西周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到战国商鞅 “废井田,开阡陌 ”直接反映了 ( ) A分封制的瓦解 B封建王权的强化 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世卿世禄制的废除 答案: C 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重视保护和扶植小农经济,主要是因为 ( ) A受儒家 “仁政 ”学说的影响 B自耕农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C皇帝是农民利益的代表 D小农经济的特点是自给自足 答案: B 甲骨文中, “黍 ”字出现 300多次, “稷 ”字出现 40次;诗经中提到的谷物最多的也是黍和稷,分别达到 28次和 10次。上述材料不能直接说明( ) A甲骨文是研究古代农业的重要资料 B诗经

11、中有大量反映农事的作品 C黍和稷是商周时期重要粮食作物 D古代中国是世界上农业起源最早的地区 答案: D 春秋时期,促使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产生的主要条件是( ) A铁器的使用 B社会人口的增加 C国家分裂的影响 D统治阶级的提倡 答案: A 史书记载: “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 以溉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 ”材料描述的工具是 ( ) A翻车 B筒车 C耜 D耧车 答案: B 2007年,宋代沉船 “南海一号 ”的打捞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考古工作者在船上发现了大量文物。以下文物不可能在该船上发现的是( )答案: D 明朝中后期,在苏州地区出现了不少专门进行丝织业生产手工

12、业部门,工场主被称为 “机户 ”,工人被称为 “机工 ”,他们之间的关系是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这表明( ) A手工业已超过农业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苏州市明朝 主要税源 D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答案: B 隋唐时期有利于商业发展的条件有哪些 ( ) 政治统一 大运河开通 白银普遍流通 纸币的广泛流通 A B C D 答案: A 明代张居正说: “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 ”这种言论 ( ) 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 C表明政府十分重视商业 D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 答案: A 清朝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

13、产生的影响是 ( )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 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解体 A B C D 答案: D 明清实行禁海政策,长期闭关锁国的根本原因是 ( ) A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 ”,不需要与外国交流 B是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产物 C清政府害怕外国人支持汉人进行反清斗争 D造船技术落后,不适应远洋航海 答案: B 中国历代王朝一向把外国视为夷狄,而以天朝上国自居,认为 “荒服之外,无非藩属,悉我从仆 ”,造成这种心态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是当时世界文明的中心,周边民族尚未开化 B周边民族是游牧文明, 中国农业文明优于其他文明 C封闭的地理

14、环境以及由此形成的小农经济造成自大心态 D这是客观现实的、直接的、真实的反映 答案: C 明朝中后期,松江有 “暑袜店有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业,从店中给酬取值 ”。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松江大多数劳动者成为雇佣工人 B卖袜店商人直接支配生产,变成包买主 C松江棉纺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表明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答案: D 下列明清时期经济现象中,最符合当时世界历史潮流的是( ) A玉米、甘薯等农作物传入我国并得以推广 B制瓷等手工业技术均有很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 “小户 ”“听大户呼织 ”, “计日受值 ” D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答案: C 刘邦即位之初曾下令: “贾

15、人不得衣丝乘车。 ”其夫人吕后当政时强调: “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为官仕吏。 ”这说明西汉初年实行 ( ) A休养生息的政策 B限制商人的政策 C禁止经商的政策 D反腐倡廉的政策 答案: B 与唐朝前期的都城长安相比,北宋东京城最大的特点是 ( ) A商业活动更加频繁 B城市布局整齐、环境优美 C商业活动不局限在 “市 ”里 D依傍河流两岸而建 答案: C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0分)。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芬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纷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

16、料二 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穿毡袜者甚众。(明)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方争来购之,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 材料三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 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 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 。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西汉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四 顺治元年 (1644),清政府颁布 “迁海令 ”,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里,并且 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嘹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记卷

17、十二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6分 ) 据材料二,指出明朝中业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 “暑袜店 ”店主与制袜 “合郡男妇 ”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分)结合材料三、四,指出这种 “关系 ”发展缓慢的政策原因。 (2分 ) 答案:( 1)基本特点: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男耕女织 ”的经营方式;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或差异性)。( 6分) ( 2) 明朝中期在江南等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首先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暑袜店 ”店主与制袜 “合郡男妇 ”之间是新型的雇佣劳动关系。 发展缓慢的政策原因主要有闭关锁国和重农抑

18、商等等。( 4分) 世界博览会(简称世博会)被誉为 “经济、科技与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 ”。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这将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更加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一项实质性措施,也是继申办奥运会成功以后再次向世人展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成果的崭新机会。 材料一 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办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性博览会,有 10个国家参加,为期 161天, 630万观众参与。此后,世博会逐步成 为与奥运会几乎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和全球规模的盛会。 1904年 4月 30日,美国总统西奥多 罗斯福宣布圣路易斯世界博览会开幕。这届博览会历时七个月,与会人员达

19、 1900多万人次。 ( 1)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这两届世博会分别能展出当时世界上哪些最先进的科技成果?( 4分) 材料二 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中国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中国展区设有农业馆、矿业馆、交通馆、美术馆等,展 品较有代表性的有绣像、景泰蓝和字画。刺绣作品耶稣像获一等奖,售价高达 13000美元。茅台酒和张裕酿酒公司的 “可雅白兰地 ”获奖。可雅白兰地获 4枚金质奖章,遂更名为金奖白兰地。在本届博览会上,中国展品共获得 1211项奖,在全部 31个参展国中独占鳌头,这也是中国参加历届世博会中所获成绩最优秀的一次,从而生动地展现了 中国民族工业的 “黄金成果 ”。

20、 (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只是,分析中国展品在本届博览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 5分) 材料三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示意图 ( 3)根据材料三说明民族资本主义企 业发展的特点。并概括指出阻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6分) 答案:( 1)答:第一次世博会能展出以蒸汽动力为标志的蒸汽火车、轮船等先进的交通工具;第二次能展出以电力为标志的电灯、发电机以及电报等通讯工具;内燃机成果则有汽车等。 ( 2)答:( 2)辛亥革命胜利的鼓舞;民国政府奖励实业,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政府重视国际市场,参与国 际交流;欧美列强忙于 “一战 ”,对华商品输出减少;实业救国,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

21、( 5分) ( 3)特点:曲折发展。( 2分) 主要因素:以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代表的 “三座大山 ”的压制;长期战乱的社会环境;小农经济仍占主体以及民族资本主义的先天不足等。( 4分)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15分) 材料一 到 1833年,英国开采的每一块煤,在运往市场途中总有一部分路程要依靠火车。到 1836年,已有总长超过 724千米的铁路将英国各主要工业地区连成一体。火车和铁路已经真正成为正处于工业革命中的英国的一条 “经济动脉 ”。 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 “平等化的危险 ”。民主人士拍手称赞 :

22、“我看到这列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 永远一去不返了。 ” 材料二 格致汇编 互相问答摘要 序号 提问人 籍贯 提问内容 回答要点 27 某君 广州 请问照相新法 详细介绍 43 卓君 烟台 西人饮苦酒(啤酒),言能补身,不知用何料何法制成,能否多饮? 发表专文详细介绍 83 友人 金华 西国如何治疗烧伤烫伤。 介绍具体方法 135 友人 上海 美国近有人以电线传声,数十里之远能闻知何人言语,此事甚奇而不可解,何理?中国人能造否? 传声电器,新发明不久之新法,介绍原理 材料三 图一 1905年前后,中国有人仿造了 图二 清朝末年,东洋的黄包车进入 木制自行车,这种自力更生的成果很 中国,成为

23、达官贵人的奢侈品 快就被引进的金属自行车淹没了。 材料四 早在 19世纪末,随着西方商品对民众生活模式的冲击,趋洋附西的倾向就时势的流变中推动着生活习俗的演变。 “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重楼曰洋楼,挂灯曰灯,火锅曰洋锅 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 。 ” 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晚清民国社会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概括铁路发展对英国所产生的 影响。( 4分) ( 2)材料 二、三反映了社会生活习俗变化中的哪些现象?( 6分) ( 3)材料四反映了近代中国人在对待外来文化上存在什么倾向?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以上这些 现象(或倾向)的原因。( 5分) 答案:( 1)加快了工业革命的进程;冲击了当时的社会关系。( 4分) ( 2)读报习惯日益盛行,人们开始认识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知识;( 2分)西方近代科技(或交通工具)在生活中逐渐被推广;( 2分)旧的生活陋习逐步被革除。( 2分) ( 3)倾向:时尚崇阳。( 2分) 原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中国社会自身变革的影响;先进中国 人及政府的推动。(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