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江西省吉安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卷.doc

上传人:registerpick115 文档编号:334880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4.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江西省吉安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1年江西省吉安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1年江西省吉安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1年江西省吉安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1年江西省吉安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年江西省吉安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卷 选择题 教皇英诺森三世说: “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着太阳借来的 ”。这句话反映了 A封建君主的权力是从教皇的权力中分化出来的 B天主教迫使各国统治者听命于教皇,取得政治上的神权统治 C罗马教会统治一切,影响世俗社会的每一个方面 D人们既是国家的臣民,也是教会的子民 答案: B 一个俄国官员在 “二一九法令 ”颁布后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 “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该评价 A客观的反映出废除农奴制对农民的影响 B是一种完全否定客观事实的溢美之词 C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奴制

2、改革的社会影响 D站在封建主阶级的立场上诋毁改革 答案: C 日本历史上的 “维新三杰 ”不包括 A木户孝允 B西乡隆盛 C大久保利通 D伊藤博文 答案: D 倒幕武装迅速打败幕府军队的原因是 幕府统治不得人心,遭到广泛痛恨 更多大名与幕府决裂,参与倒幕战争 人民群众痛恨幕府,支持政府军作战 政府军作战目标明确,士气旺盛 A B C D 答案: A 19世纪末,日本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是为了 A实现其 “征韩侵华 ”的大陆政策 B加入帝国主义侵华的行列中 C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 D解决其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 答案: D 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主导因素是 A天皇权力至高无上,

3、支持革新力量进行改革 B倒幕派掌握政权,力行革新,顺应了时代潮流 C废藩置县,建立近代统一国家,形成统一市场 D引进西方科学技术,推行 “文明开化 ”政策 答案: B 俄日两国以改革的方式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其最主要的共同原因是 A封建统治基础牢固,没有发生社会危机 B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开明皇帝相互妥协 C人民的反抗斗争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水平较低 答案: D 郑观应主张 “初则学商战于外人,继则与外人商战 ”的根本目 的是 A在中国发展资本主 义 B维护清朝统治 C学习西方的经济制度 D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答案: D 下列观点中属于资产 阶级维新派的是 A

4、夫不可变者,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工商器械、工艺也 B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易就,二者行斯强也 C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顺者昌,逆者亡 D当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答案: B 晚清有御史上奏称: “近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之说日益猖獗。若准各省纷纷立会,恐会匪闻风而 起,其患不可胜言。 ”这个奏折针对的是 A太平军 B洋务派 C维新派 D义和团 答案: C 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康有为主张 “我朝变法,但采鉴日本 ”,是指要在政治上实行 A君主专制 B联邦制 C共和制 D君主立宪制 答案: D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一败一成是诸多因素造成的,就

5、中日两国进行社会变革的内部条件而言,主要是由于 中国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对社会变革的阻力比日本大 中国未 能如日本那样从旧的统治营垒中分化出一支革新力量 中国的维新变法缺乏人民群众反封建斗争的配合 中国的维新变法是依托旧政权而进行的,未发生权力重心的转移 A B C D 答案: C 1649年,俄国颁布了法律大全,规定: “封建主在法庭上对自己的农民负全责,在领地内有权对农民进行判决、鞭笞、拷问和给他们戴上镣铐、锁链。除对沙皇的叛逆行为外,农民不得告发自己的主人;地主破产时,其债务要由农民偿还;地主有权干涉农民的财产、婚姻等家庭事务。 ”这表明在农奴制度下 A封建主要服从沙皇的命令 B农

6、奴在人身、财产和司法上绝对受地主支配 C农民的债务负担十分沉重 D封建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剥夺农民的自由 答案: B 列宁曾指出,经过 1861年改革, “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的一干二净。 ”下列能够说明 这一点的是 A农奴在法律上成为 “自由人 ” B农民可以通过赎买的方式获得土地 C农民获得 “解放 ”时可得到一块份地 D农民仍然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管理 答案: B “谁若杀害了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或其他任何一个亲属,只要交纳 5 7枚金币,便可洗净罪恶了。 ”材料集中体现了 A天主教会政治势力强大 B天主教会凭借权力搜刮钱财 C天主教会垄断了文化教育 D天主教会征收 “什一税

7、 ” 答案: B 罗马城内有架 “圣梯 ”,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一天,有人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说: “只要心中有信仰,就能赎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礼仪。 ”这个人是 A马丁 路德 B克伦威尔 C亨利八世 D加尔文 答案: A 马丁 路德认为:人的 “原罪 ”使得人的本性败坏,只有内心信仰虔诚,才能与上帝直接沟通,去恶向善,获得上帝的拯救,外在的一切苦修与事功都达不到这个目的。马丁 路德的这一主张其意义在于 A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及其神学权威 B确立了 “教随国定 ”的原则 C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 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 答案: A “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

8、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 财富本身决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以谴责。这样做就是亵读神明。 ”材料所体现的是 A加尔文的先定论思想 B加尔文宗教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 C符合教俗封建主的利益 D彻底否定了天主教的作用 答案: A 拿破仑在日记中写道: “这个小小的欧洲是不能给我提供足够的荣誉的,我必须到东方去寻求,所有不朽的盛名都是来自东方 ”材料集中体现了 A拿破仑向东方扩张,建立庞大帝国的野心 B拿破仑想到东方去巡游 C拿破仑嫌欧洲地区太小 D拿破仑想到东方发财致富 答案: A 18世纪末 19世纪初,埃及社会的主要矛盾有 外国资本主义与埃及民族的矛盾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9、农民阶级与封建统治集团的矛盾 A B C D 答案: C 穆罕默德 阿里在改革中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经验的根本目的是 A推动埃及的近代化 B抵御外来侵略 C巩固统治 ,建立庞大帝国 D改善国内的文化教育 答案: C “ 穆罕默德 阿里是唯一的能在一崩溃的奥斯曼帝国的土地建立起有生命力的国家的一个人。 ”对上述材料认识不准确的是 A奥斯曼帝国已经腐朽没落分崩离 B阿里开创了埃及革故鼎新国力大增的崭新的局面 C阿里对外抗衡宗主国和 西方列强是帝国内充满生机活力的一部分 D阿里政权统治时间较长 答案: D 英国外交大臣麦斯顿说: “英国宁愿在通往印度的路上与土耳其打交道 ,决不同一个积极有为的阿拉伯君主

10、发生关系。 ” 麦斯顿这样说的原因有 阿里政权的强大和扩张不符合英国的殖民利益 腐朽没落的奥斯曼帝国比阿里政权更符合英国的利益 土耳其与英国有着共同的利益 穆罕默德 阿里才艺过高 A B C D 答案: D 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改革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农奴制激起了农奴的反抗 B农奴制已严重阻碍俄国工业发展 C反对农奴制的思潮涌动 D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 答案: B 下列说法不符合俄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是 A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B自治机构由选举产生,所有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自治机构在卫生、教育以及经济领域发挥作用 D地方和城市的实际权力掌握行政官僚手里 答案: B 综合题 阅读下列

11、材料:( 12分) 材料一 罗马天主教会鼓吹 “因行称义 ”的修道信条。所谓因行称义,是指一个基督徒靠其行事修为而成为符合上帝意愿的义人,灵魂得以升入天堂。因此,必须绝色弃欲、积功行善,诸如持斋、守贞、安贫、乞食、忍让、施舍,服从教会、遵守教规、购买赎罪券等,而入修道院修道是最佳途径。 材料二 马丁 路德提出 “因信称义 ”说。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材料三 加尔文主张 “信仰得救 ”。他认为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善行;而且得救与否取

12、决于上帝预先的安排,上帝事先早已把人分为 “选民 ”和 “弃民 ”;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 请回答: ( 1)据上述材料看,马丁 路德和加尔文的基本主张的共同点是什么?与罗马天主教会的主张有何不同? 他们为什么要提出这一与天主教会不同的思想?( 6分) ( 2)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信息,比较马丁 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 主张有何异同?( 6分) 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12分) 材料一 穆罕默德 阿里率领埃及人民抵御了英法的殖民主义侵略,但是他也经受了西方工业文明的洗礼。他审时度势,认识到 “应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 ”“真正的独立需要有一支能够抵抗西方入侵的现代化

13、军队,而现代化军队需要建立起现代化工业,以提供必要的军事装备。 ” 材料二 以林则徐为代表的中国地主阶级改革派,对阿里改革评价很高。林则徐的四洲志 、魏源的海国图志,对埃及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作了全面介绍,对阿里内政和对外扩张作了评述。魏源说,阿里甚聪明, “尤灭弄权之骁骑 ”;招士通商,训练阵法与列国无异。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阿里改革性质的认识。 (4分 ) (2)材料二中魏源对阿里的评价中所说的 “尤灭弄权之骁骑 ” “招士通商,训练阵法与列国无 异 ”举例说明。 (8分 ) 答案: 阅 读下列材料:( 14分) 材料 1 (按:日本推翻幕府统治后,

14、伊腾博文上书建议 “废藩 ”。 1869年明治政府派代表劝萨摩、长州、土佐、肥前 藩主向朝廷申请 “奉还版籍 ”)今诸侯之领地,皆朝敌德川所授,并无天皇之印玺,这是滑稽的。 明治维新的再探讨 材料 2 (1869年 3月,四强藩藩主上表申请 “奉还版籍 ”)朝廷一日不可失之大体也。一日不可假者大权也 臣等所耕乃天下之土,臣等所牧乃天子之民,安得私有乎?今谨收版籍而奉上,愿朝廷善为处理,当与者与之,当夺者夺之。凡列藩封土,更宜下敕令而重定 简明日本近代史 材料 3 兹为改正地税,原有之田地贡纳办法,一律作废;并规定于地契调查完毕后,按土地价格征取其百分之三,作为地税。 明治政府 1873年颁布的

15、条例 材料 4 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 明治元勋大久保利通 材料 5 最迫急之事,在军务方面, 朝廷能在海陆军方面稍作准备,主要以朝廷兵务,开拓朝鲜釜山港。 明治元勋木户孝允 1869年初的一封信 材料 6 苟有国则有兵备,有兵备则人民不得不各就其役。 1872 年征兵告谕 请回答: (1)据材料 1和材料 2,指出 “朝廷 ”与各藩关于 “奉还 ”的真正含义。 (4分 ) (2)材料 3的含义是什么?实质是什么?材料 4的核心思想是 什么? (6分 ) (3)据材料 5、 6,明治政府进行军事改革的目的是 什么?

16、(4分 ) 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政变之总原因,盖出于光绪帝之怯懦,无权无勇,积威所施,不克自拔,慈禧以玩偶视之,一有异动,则随其喜怒而置焉 ! 帝后两党政权之争,由来已久,戊戌维新,特西后有意纵容之,以作废立之口实耳。 萧一山清代通史 (1923年商务印书馆 ) 材料二:康梁之徒,欲以最短期内铲除千余年之积弊,俾中国欲为强国。梁启超述其师 语曰: “守旧不可,必当变法;缓变不可,必当速变;小变不可,必当 大变。 ”其视事也,若 此之易,实无政治上之经验。 而康梁诸人不知环境之阻力,偏于理想,多招忌妒,终则一无所成,其人固无经验之书生也。 陈 恭禄中国近代史 (1935年商务印书馆 ) 材料三: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摘自梦蕉亭杂记 材料四:伯兄 (指康有为 )规模太广,志气太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举行太大。当此排者、忌者、挤者、谤者盈衢塞巷,而上又无权,安能有成。弟私窃深忧之。 康广仁致易 ( 何树龄 )书 请 回答: (1)材料一与材料二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有何共同特点 (4分 ) (2)材料三、四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又是什么,请概括之。 (4分 ) (3)你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分 ) 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