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吉林省汪清六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九国公约的下列哪项规定最能反映这次会议上列强侵略中国的本质意图 ( ) A维护中国之主权与独立、领土与行政之完整 B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权,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 C给予中国完全无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巩固之政府 D施用各种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答案: D 试题分析:九国公约规定 “维护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 ”, “中国之门户开放 ”的 “原则 ”。公约打击了日本独占中国的计划,从而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
2、同支配的局面。故选 D。 考点:九国公约 点评:九国公约,全称九国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1922年 2月 6日,美、英、法、意、日、荷、比、葡、中 9国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公约的核心是肯定美国提出的在华实行 “门户开放,机会均等 ”的原则,并赋予它以国际协定的性质,使日本独占中国的野心遭到挫折。实质上是 在美国占优势的基础上,帝国主义列强建立的对中国的联合统治,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 1936年,当埃塞俄比亚呼吁国联贷款给埃塞俄比亚买武器时,国联却以 23票反对, 25票弃权予以否决,只有埃塞俄比亚一国投赞成票。这一事实 ( ) 表明法西斯国家在国联中其重要作用 反映了国联
3、的本质特点 表明了英法美的绥靖意图 反映了国际形势不利于埃塞俄比亚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于国联领导权操纵在英法手中,美国没有参加国际联盟,德国、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后都退出了国联,所以排除含 的 A、 B、 C 三项。英法操纵国联,推行 “绥靖 ”政策,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气焰。故选 D。 考点:国际联盟的成立 点评:国际联盟是世界上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政治性的国际组织,是英法操纵下的重新瓜分世界、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德、意、日的勾结是出于共同的利益需要,这种需要主要是指 ( ) A反共反苏 B摆脱凡尔塞 -华盛顿体系的束缚 C信仰法西斯主义 D挽回一战的损失 答案: B
4、试题分析: 1936年德、意、日三国建立了轴心国同盟。三国勾结是为了摆脱凡尔塞 -华盛顿体系的束缚,共同对抗英法美,争夺世界霸权,抢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故选。 考点: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点评: 1936年 10月,德意签订柏林协定,德国承认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柏林 罗马轴心正式形成。 1936年 11月德日两国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欧亚两个法西斯在反共旗号下勾结在一起。在德意共同干涉西班牙内战的过程中,意大利也加入了反共产国际协定,结成了 “柏林 罗马 东京 ”轴心。 威尔逊十四点和平建议中,真正体现了美国外交战 略意图的是 ( ) 不论平时和战时,在领海以外,海洋上的航行有绝对自由 尽
5、快取消一切经济保障和确立贸易条件的平等 塞尔维亚应得到自由和安全的通往海洋之路 应保证现在土耳其统治下的其他民族有无可置疑的生命安全和自主发展的绝对机会 A B C D 答案: 试题分析:美国在一战中大发战争财财,经济实力已超过英、法等国,位居世界第一。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了十四点和平原则,企图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攫取战后世界的领导权。 体现了这一意图,故选。 考点:威尔逊十四点和平建议 点评: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其中明确提出建立一个国际组织。但由于美国国会因美国没有操纵国联而拒绝批准参加,国际联盟被英法操纵,美国争霸世界的威尔逊外交失败。 英美两国在巴黎和会上支持日本享有德国在山东的权
6、利,而在华盛顿会议上却转而支持中国的要求,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中国人民的斗争直接打击了英美在华的统治 B为了遏制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势力 C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日渐提高 D日本已没有再被继续利用的价值 答案: 试题分析:一战期间,日本趁机扩充了其在亚太地区的实力,对英美构成威胁;巴黎和会后,限制日本扩张,成为英美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故选。 考点:华盛顿会议 点评: 1922年,参加华盛顿会议的九国代表签署了九国公约。公约宣称尊重中国主权和独立及领土和行政的完整;中国保证各国在华 “机会均等 ”,对外“门户开放 ”。公约打击了日本独占中国的计划,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 2
7、0世纪初,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形成但又过时。 ”导致这种 “过时 ”即后起列强要求重新分割殖民地的主要原因是 ( ) A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B 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C列强力量对比的变化 D局部战争的不断变化 答案: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正确理解 “过时 ”一词的含义。它不是指不需要殖民体系而是说已形成的殖民体系不能适应帝国主义需要了。那么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使列强力量对比发生新变化,后期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故选。 考点: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点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
8、对比,必然造成它们之间的新矛盾,而矛盾的激化往 往带来战争。世界大战的发生,其根源就在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下列关于一战中同盟国集团失败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经济实力处于明显劣势 作为非正义一方,失道寡助 战略上出现重大失误 内部矛盾不断尖锐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德奥集团由于经济实力上的劣势,战略上的失误,内部各种矛盾的激化,国际力量对比的的不利,最终失败。一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交战双方都是非正义的,故排除 ,选 C。 考点:同盟国失败的原因 点评:一战中同盟国失败的原因有: (1)德奥集团在经济实力方面居于劣势:与同盟国相比,协
9、约国集团在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都占有优势。 (2)同盟国集团的军事战略失误:德国速决战的破产,被拖入了两线作战和持久战、阵地战的泥潭。 (3)同盟国各国的经济政治危机:长达数年的世界大战,加剧了交战国内部的各种矛盾,这在同盟国集团各国表现得更为明显。奥匈帝国境内出现了民族独立运动,导致了帝国的解体;德国 1918年 11月爆发了 “十一月革命 ”,推翻了帝制。 (4)国际力量的对比不利于同盟国:战争初期,日本参战,德国在亚洲太 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皆失。意大利倒戈,同盟国失去一个重要的盟国。在交战双方处于僵持阶段,美国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给协约国增加了一个极为重要的砝码。 在华盛顿会议上英国以
10、体面的方式结束了英日同盟,参加了四国同盟,其主要原因是 ( ) A一战后推出了在亚洲争霸的角逐 B英国在东亚地区的争霸对手发生了改变 C一战结束后英的矛盾居次要地位 D英国势力减退外交上跟随美国 答案: B 试题分析:英国与日本结盟的主要目的是利用日本抗衡德国和俄国,从而争夺亚太地区的霸权;一战后,日本的大肆扩张,影响了英国在亚太地区的权益,因此华盛顿会议以四国同盟的方式埋葬了英日同盟。故选 B。 考点:四国条约 点评: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四国条约规定:相互尊重各自在太平洋地区属地和领地的权利,英日同盟解散。拆散英日同盟,扫除了美国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争霸的障碍。 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的相同点包
11、括 ( ) 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战胜国对战败国的严厉制裁 涉及中国问题,侵犯中国主权 少数大国操纵,暂时调整了列强之间的矛盾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一战后召开的华盛顿会议和巴黎和会都是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会议;会议都由少数大国操纵,充满矛盾;会议都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两次会议都涉及中国问题,侵犯中国主权。凡尔赛体系主要是惩治战败国和进行分赃,华盛顿体系主要是解决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故排除含 的选项,选 C。 考点: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 点评: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为什么不能持久? ( 1)体系的掠夺性,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 间的矛盾,如对德国的制裁
12、,为法西斯煽动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情绪及发动二战留下了借口。( 2)分赃不均加深了战胜国内部的矛盾,如在远东对日本的限制,使美日矛盾加剧,最终使日本成为二战的亚洲策源地。( 3) “委任统治 ”加深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体系建立之初就爆发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4)维持这一体系的国际联盟缺乏有效的调节机制。( 5)依据实力划分的体系,随着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因出现新的不平衡而瓦解。 希特勒说 :“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他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 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渡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重新武装的惟一办法。 ”以下各项,体现了希特勒这
13、一意图的是 ( ) A发动对苏联的战争 B进入莱茵非军事区 C建立德、意、日三国轴心 D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反映了希特勒希望打着反对共产主义的幌子,壮大经济军事实力,摆脱凡尔赛和约。 1936年 11月德日两国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随后意大利也加入了反共产国际协定,德、意、日三国建立了轴心国同盟。 考点: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点评: 1936年 10月,德意签订柏林协定,德国承认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柏林 罗马轴心正式形成。 1936年 11月德日两国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欧亚两个法西斯在反共旗号下勾结在一起。在德意共同干涉西班牙内战
14、的过程中,意大利也加入了反共产国际协定,结成了 “柏林 罗马 东京 ”轴心。 凡尔赛和约的内容最能反映巴黎和会性质的是 ( ) ( 1)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给日本 ( 2)对德国的军备严格限制 ( 3)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军队占领 15年 ( 4)以 “委任统治 ”的形式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 A( 1)( 2) B( 2)( 3) C( 3)( 4) D( 1)( 4)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巴黎和会性质的正确理解和透过条约内容分析其性质的能力。巴黎和会是一次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凡尔赛和约从领土、军事、殖民地和经济等方面作出了规定,其中殖民地问题最能反映巴黎和会是一次分赃
15、会议。故选( 1)( 4)。 考点:凡尔赛和约 点评:凡尔赛和约签订以后,协约国又相继同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奥斯曼帝国签订了和约。这些和约构成了对战败国领土及其殖民地再分割的体系。由于凡尔赛和约是其中的主要条约,因此由这些条约共同 构成的体系被冠之以凡尔赛体系。凡尔赛体系在英法占主导地位,惩治德国为首的战败国,宰割弱小民族的基础上,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中东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 张伯伦在评论国际形势时说: “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 ”与上述
16、评论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 ) A纳粹党在德国上台执政 B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C美国经济危机波及世界 D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形成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 1929年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为缓和经济危机对本国经济的破坏, “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 ”,各国加紧在国际市场上争夺,使得国家之间矛盾和摩擦尖锐化。故选 C。 考点: 1929-1933年经济危机 点评:由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很快席卷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整个 30年代,资本主义各国为了转嫁经济危机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经济战。 1930年美国首先宣布提高关
17、税,引起 40个国家的报复行动,国际关税战愈演愈烈。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 美国拆散英日同盟的根本目的是 ( ) A削弱英日在亚太地区的势力,便于美国资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 B向英、日显示美国在经济上的雄厚实力 C反对日本利用战争时机独霸中国 D勾结英、日共同对付苏联 答案: A 试题分析: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四国条约规定:相互尊重各自在太平洋地区属地和领地的权利,英日同盟解散。拆散英日同盟,扫除了美国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争霸的障碍。 B、 C、 D不符合史实,故选 A。 考点:四国条约 点评: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通过四国条约、限制海 军军备条约和九国公约等一系列条约,建
18、立起帝国主义国家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即华盛顿体系。 华盛顿会议与巴黎和会的共同之处是 ( ) 是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会议 侵犯了中国主权,损坏了中华民族的利益 由少数大国操纵会议 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一战后召开的华盛顿会议和巴黎和会都是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会议;会议都由少数大国操纵,充满矛盾;会议都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两次会议都涉及中国问题,侵犯中国主权。 全部正确,故选 D。 考点:华盛顿会议与巴黎和会 点评: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 “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 ”,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
19、欧洲、西亚、非洲、东亚以及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1919年 6月 28日,凡尔赛和约在巴黎签订。法国元帅福煦听到和约签字的消息后 说: “这不是和平,这是 20年休战。 ”福煦此话的含义主要是指巴黎和会上 ( ) A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存在着尖锐矛盾 B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宰割埋下了复仇的种子 C美国与英、法争夺国联领导权势不两立 D美日为争夺中国产生了深刻的矛盾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福煦的话表明凡尔赛和约只是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但它建立的是一个不稳定的世界秩序,隐含着各种矛盾。巴黎和会中对德国的削弱,为战争埋下复
20、仇的种子,导致 20年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故选 B。 考点:凡尔赛体系 点评:凡尔赛体系知只是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的关系,隐含着各种矛盾:如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围绕着复仇问题产生的矛盾;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随着各国实力的变化和矛盾的激化,最终必将走向崩溃。 洛迦诺公约的签订 ( ) 暂时解决了欧洲安全问题 改善了法德关系 有利于当时国际关系的稳定 限制了德国军国主义的复活 提高了德国的政治地位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1925年 12月 1日,洛迦诺公约正式在伦敦签字, 1926年 9月 14日生效。公约包括:洛迦诺会议最后议定书,德、比、法、英、意相互保证条约 (又称
21、莱茵保安公约 ),德国同比、法、波、捷 4国分别签订的仲裁条约,以及法国同波、捷两国分别签订的相互保证条约。洛迦诺会议暂时调整了西欧各国的关系,恢复了德国在欧洲的大国地位,削弱了法国的领导地位。排除 选 D。 考点:洛迦诺公约 点评: 1924年以后,由于道威斯计划的援助,德国实力日增。法国要求维持凡尔赛和约规定的领土和边界现状。德国亦试图调整对法关系,争取恢复大国地位。英、法、德等七国在美国支持下举行洛迦诺会议,签订洛迦诺公约 。 凡尔赛体系与华盛顿体系 ( ) A都是战胜国处置战败国的结果 B都是帝国主义宰割殖民地的结果 C帝国主义之间相互妥协的结果 D都扶持建立了一些新兴民族国家 答案:
22、 C 试题分析:一战后,帝国主义通过召开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相互争吵和妥协,达成一系列协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以及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其中巴黎和会是战胜国处置德国等战败国的会议而华盛顿会议不是, A、 B错误; D项仅符合凡尔赛体系;故选 C。 考点: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 点评: “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 ”这一战后国际关系新秩序,为 20年化经济发展创造了相对稳定和平的局面。但是由于隐含着各种矛盾,这一体系必然不能持久,随着实力的变化,矛盾的激化,最终将走向崩溃,走向新的战争。 列宁曾指出: “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下列各项能够证
23、明这一点的是 其主要条约导致战败国强烈的复仇主义情绪 它在处理领土问题上根本未履行民族自决的原则 它无视被压迫民族的利益,导致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美国在该体系中并未谋得利益 ( )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的能力。列宁的话指出了凡尔赛体系的不稳定性,这主要是由于凡尔赛和约的不合理规定造成的。而 正是这些不合理规定导致的后果。 的表述不符合史实, 的表述和凡尔赛体系的不稳定性没有必然联系。故 能够证明列宁的观点。 考点:巴黎和会 点评:对巴黎和会有关史实的分析,既要看到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又要看到巴黎和会所体现的民族原则是历史的进步,它反映了欧洲
24、民族主义的发展。 在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及建立以后,世界上主要国家对这一新的国际秩序感受各不相同。有人概括了这么几种不同的状况: 先悲后喜的获胜者; 得胜得利不得势的衰败者; 得胜得利的寝食难安者; 被排斥的孤独者。下列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 ) A 是美国, 是德国 B 是法国, 是苏俄(联) C 是德国, 是英国 D 是苏俄(联), 是美国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建立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过程中,帝国主义国家最初以消灭苏俄为目的,这一体系变成了反苏反共的工具,所以苏俄是 “被排斥的孤独者 ”;法国虽然获胜宰 割德国,但却担心德国东山再起复仇而寝食难安,故 是法国。B项正确。 考点:
25、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 点评: “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 ”建立在战胜国帝国主义剥夺战败国和利益再分配的基础上,有暂时缓和帝国主义列强矛盾的作用。其实质是列强重要瓜分世界的产物。事实证明,由此建立的和平并不长久。 全球通史中对一个条约描述如下: “ 而且放弃了芬兰、乌克兰和高加索部分地区,这些它不仅放弃了波兰和波罗的海沿岸诸省割让包括 6200万人口和 125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使新生政权获得宝贵的喘息机会 ” 该条约是( ) A 1907 英俄协约 B 1918布列斯特和约 C 1919年对德和约 D 1938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信息的能力和对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26、由题干信息可知该条约放弃了部分领土和主权,最重要的是 “使新生政权 ”得到喘息机会,联系俄国十月革命后的史实可知,符合 1918 年苏俄与同盟国签订的布列斯特和约。故选 B。 考点:布列斯特和约 点评: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由于原来俄国属于协约国一方而与同盟国处于交战状态,为了退出战争,新成立不久的苏俄政府在提出的和平建议被协约国拒绝后,便与同盟国的德国进行和平谈判并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它充分地利用了国际间的矛盾,使新生的苏俄政府有了巩固政权的时间,为此后维护政权创造了有利条件。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巴黎和会上,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坚持要求萨尔盆地归并。对此,英国首相劳合
27、乔治说: “你可以把德国的殖民地剥夺,把它的军队减到仅够警察的力量,把它的海军减到五等国家的地位,但结果还是平等的 为了 (防止德国报复 )这些理由,所以我们坚决反对超出必要的范围把德国人民从德国的统治之下割给别国。 ” 摘自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巴黎和会上,法国要求向德国索取的赔款总额,比整个德国的财产还要多得多。美国坚决反对这种无限勒索、杀鸡取卵的做法,主张既要维持德国经济于一定水平之上,又要索取适量的赔款。 摘自历史教学 1980年第 2期 材料三:当威尔逊将其 “十四点 ”计划带到巴黎兜售时,劳合 乔治讽刺他说:“这位充满理想主义的总统真把自己当作一个传教士,他的任务是拯救欧洲苦难的异教
28、徒。 ”克 里孟梭说: “威尔逊谈起话来像个基督耶稣,做起事来,却像个劳合 乔治 ” 摘自世界史 请回答: (1)材料一种劳合 乔治对克里孟梭的要求表示反对的实质是什么 结果怎样 ( 6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美国反对法国的赔款要求的原因有哪些 ( 4分) (3)你如何理解材料三克利孟梭的话 试结合材料一 .二加以说明。( 4分) (4)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巴黎和会期间英、法、美三国矛盾斗争的特征。( 6分) 答案: (1)实质:不愿意过分削弱德国和法国过于强大,这是英国传统的大陆均势政策。( 4分) 结果:双方最后妥协 ,法国取得萨尔煤矿开采权,萨尔煤矿区由国联代管 。( 2分) (2
29、)经济崩溃的德国无力偿还美国的战债和投资;同时法国强大不利于美国的世界霸权计划。( 4分) (3)美国总统威尔逊打着和平的旗号,实质 上和劳合 乔治 样想竭力控制欧洲。英国和美国都不愿意过分削弱德国使法国强大。( 3分) (4)英美联合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妄图称霸欧洲大陆计划;英法联合反对美国插手欧洲的事物。( 4分) 试题分析: ( 1)要从英国在欧洲推行的传统政策(让法国和德国互相牵制,维持大陆均衡)入手分析,并得出法国的要 求不符合英国一贯政策的结论;双方斗争的 “结果 ”,结合教材回答即可。 ( 2)要明确帝国主义对外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就是为了维护本国利益。让德国支付巨额的赔款一方面会让
30、法国强大,另一方面致使德国经济崩溃,将无力偿还美国的债务和投资。 ( 3)克里孟梭说 “威尔逊谈起话来像个基督耶稣,做起事来,却像个劳合 乔治 ”。实质上就是要求比较英、美外交政策的本质相同点:都想控制欧洲,不愿意过分削弱德国使法国强大。 ( 4)巴黎和会是一次帝国主义宰割战败国的分赃会议。期间英、法、美三国既互相勾结,又为了各自的利益互相斗争。回答是要点明 三国怎样勾结又怎样进行斗争。 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对一战后初期帝国主义之间矛盾的理解和认识 点评:在巴黎和会上,战胜的五大国带着各自争霸的计划和掠夺的要求激烈争夺。各国在重新瓜分世界中矛盾重重:法德矛盾是战胜国与战败国矛盾中的主要矛盾。战胜
31、国英美之间为争霸世界,也有许多矛盾。此外,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还表现在英法争夺欧洲大陆霸权、美日争夺亚太地区的矛盾。这些矛盾不仅直接影响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而且延续至二三十年代。 材料一:主要国家工业产量占世界总额比例变化表 时间 1870年 1900年 英国 32 18 美国 23 31 德国 13 16 法国 10 7 材料二:英德殖民地情况变化表 时间 国家 殖民地面积(万平方英里) 殖民地人口(百万) 1880 英国 770 267.9 德国 1899 英国 930 309 德国 100 14.7 材料三: 19世纪 70年代,俾斯麦的野心是彻底毁灭法国,称霸欧洲。 1875年比斯麦已
32、准备侵法战争,但是由于俄国和英国的干涉,不得不暂时放弃进攻法国的企图。 斯麦特别害怕在东西两线上同时作战,俄法 “联盟的噩梦 ”经常使他忧虑。 斯麦用尽一切计谋来孤立法国,反对俄国,阻止法俄接近。 材料四: 1888年威廉二世登位, 1890年他迫使俾斯麦辞职。威廉二世公开宣扬他的对外政策的 “新路线 ”,即大力扩张殖民地,积极扩建海军。 1893 年威廉从土耳其取得建筑巴格达铁路即 “三 B 铁路 ”的租让权,企图以铁路线将柏林、伊斯坦布尔、巴格达联成一气,使整个土耳其和小亚细亚成为德国的投资场所和势力范围,同时威胁英国殖民地埃及和印度,直逼高加索。 1897年,又强占中国的胶州湾,参加对中
33、国的瓜分。 -以上材料均摘自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 请回答 : 据材料一、二, 19世纪后期至 20世纪初英国工业的世界地位和殖民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分)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俾斯麦用尽一切计谋 阻止法俄接近 ”的表现和后果。( 6分) 结合材料概括说明德国外交策略的变化及其原因。( 4分) 根据材料分析欧洲列强的基本矛盾及其实质( 6分) 答案: 变化:英国丧失 “世界工厂 ”的地位,工业地位下降,但海外殖民势力进一步扩大。( 2分) 表现: 1879年,德奥缔结 “同盟条约 ”; 1882年三国同盟正式建立。( 2分) 影响: 1892年法俄缔结军事协定,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
34、团对峙的局面。( 2分) 变化:重点由企图称霸欧洲到大力扩展殖民地。( 2分) 原因:德国工业地位上升、经济迅速发展、实力增强;领导核心的变更。( 2分) 法德矛盾,实质是在欧洲大陆争夺霸权;英德矛盾,实质是对世界霸权和殖民地的争夺。 试题分析: ( 1)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过分依赖殖民地,不重视国内的技术投入和设备改进,大量资金流向海外。材料一反映了英国工业产量占世界总额的比例不断下降,被美国和德国所赶超。但从材料二来看,英国的海外殖民地仍在不断扩大。 ( 2)材 料三 “俾斯麦用尽一切计谋 阻止法俄接近 ”,德国与奥匈帝国、意大利签订同盟条约,成立三国同盟;争夺霸权的结果,形成了两大
35、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 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和英国、法国、俄国组成的三国协约。这两大军事集团展开了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 3)材料三反映了德国的外交策略是 “彻底毁灭法国,称霸欧洲 ”;材料四威廉二世公开宣扬他的对外政策的 “新路线 ”,即大力扩张殖民地,积极扩建海军。德国统治集团从争取称霸欧洲的 “大陆政策 ”,转向夺取全球霸权的 “世界政策 ”。原因可以结合材料一 19世 纪晚期到 20世纪初德国经济的发展及材料四 “威廉二世登位,迫使俾斯麦辞职 ”分析回答。 ( 4)一战前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主要有:法德矛盾、英德矛盾和俄奥矛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三对矛盾的实质。 考点: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点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必然造成它们之间的新矛盾,而矛盾的激化往往带来战争。世界大战的发生,其根源就在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