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吴艺期 文档编号:335053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87.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2-201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2-201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2-201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2-201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礼记中这段材料反映的是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哪种形态 A工场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官营手工业 D私营手工业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西周手工业性质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礼记 曲礼和所学史实反映的是西周的手工业的发展情况,根据所学西周采取“工商食官 ”的政策,所以依据此可以判断出其手工业形态应该是官营手工业。故此题应选 C项 考点:中国古代的手工业 点评: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 经营形态 官营手工业 民营手工业 家庭手工

2、业 管理方式 政府经营、集 中大作坊生产 民间私人 自主经营, 农户的副业 产品用途 一军用和统治 者奢侈享受 民间消费 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 1929 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时,凯恩斯把那些上街购物的家庭妇女称作爱国者。他说: “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 多制造一些商品 ”。从经济学来看,凯恩斯的 “消费爱国论 ”是 A看到了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 B表明生产与消费之间不存在矛盾 C表明扩大消费是对付经济危机的一种手段 D提倡超前消费,反对勤俭节约,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解答本题时,既要注意题干中 “经济学 ”的限定,又要结合背景去分析,凯恩斯

3、当时倡导消费爱国,是为了发展生产,摆脱危机,凯恩斯认为刺激消费、扩大需求是对付经济危机的有效办法。 C.表明扩大消费是对付经济危机的一种手段,这一说法最切合题意。故此题应选 C项 考点:凯恩斯主义 点评:凯恩斯主义基本主张 国家应当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评价: 积极作用:取代了过去 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成为西方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局限性:它并不能够消除经济危机,在 20世纪 70年代以后,西方经济逐渐陷入 “滞胀 ”状态。 “1933年,在西部和西南部共毁掉 1000万英亩的棉田,屠宰了二十万头大猪和六百多万头小猪。 ”对罗斯福新政中这一做法理解错误的是

4、A通过人为的限产和毁坏来实现农产品供需的平衡 B能有效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 C对生产力和社会财富造成极大的浪费 D有利于农产品价格回升 答案: B 试题分析: “毁掉 1000万英亩的棉田,屠宰了二十万头大猪和六百多万头小猪 ”这一措施,能起到以下作用 A通过人为的限产和毁坏来实现农产品供需的平衡, C对生产力和社会财富造成极大的浪费, D有利于农产品价格回升。但是 B能有效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这一说法是错误的,他解决的不是消费不足,而是生产过剩的问题。故此题应选 B项 考点:罗斯福新政 点评: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及评价: 直接影响:取得显著成效,社会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 间接影响:缓和了

5、社会矛盾,巩固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 历史影响: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并被其它 资本主义国家借鉴,标志着资本主义进入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时代 香港凤凰卫视这样描述北欧福利国家: “最穷的和最富有的,在交税前,可以相差 17倍,但是纳完税后,它可以小到 3倍,就是说我这个富人,比你就多3倍的钱。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福利制度可消除贫富差距 B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好处 C福利制度可缓和社会矛盾 D这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结果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社会福利制度的理解问题。社会福利制度虽然能够通过社会资本的再分配缓和社会矛盾,因此, B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好

6、处、C福利制度可缓和社会矛盾、 D这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结果,这些说法是正确的;但是福利制度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贫富不均,所以 A 表述错误。故此题应选 A项。 考点:福利国家的出现 点评:有关 “福利国家 ”这一考点要重点关注其目的与评价。 (1)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 (2)评价: 积极:扩大了国内消费,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政局 消极:国家财政不堪重负,降低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 下表中 20世纪 90年代以来美国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因素是 时期 劳动力生产率增长( %) 翻番所 需的时间(年) 1953-1973 2.6 27.0 1973-1995 1.4 49.9 19

7、95-2000 2.5 28.1 2000-2005 3.1 22.7 A. 企业重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推行 B. 推行福利国家政策,传统产业复兴 C. 新兴产业出现,生产专业化水平提高 D. 企业制度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答案: D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 A. 企业重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推行,这是表格中1953-1973时期经济发展原因; B. 推行福利国家政策,传统产业复兴,这也是二战后初期实行的经济政策; C. 新兴产业出现,生产专业化水平提高;这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D. 企业制度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符合题目的要求,因为 20世纪 90年代美国 “新经济 ”出现,故此题应选

8、 D项 考点:战后世界经济 点评:此题为知识型选择题。题干与备选项基本上是重复教材的文字表述,但备选项的迷惑性、干扰性较大,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可能会被干扰所迷惑而选错。解答此类选择题的关键是扎扎实实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 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到苏联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而 1934年他第二次到这里时,对斯大林说: “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的精神。 ”维尔斯这么说的主要着眼点是 A苏联是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主要力量 B从苏联建设中看到了计划经济的力量 C西方世界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 D苏联与西方国家暂时处于和平共处状态 答案: C 试题分析:联系必修二所学的知识可知, 1934

9、年和所学史实 1929年至 193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时,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救命稻草,罗斯福新政中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就是借鉴社会主义苏联的经验,故此题应选 C项 考点:斯大林模式 点评:从横向上注意将斯大林模式与苏联以外其他经济模式进行比较。 斯大林模式 英国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所有制 生产资料公有制 生产资料私有制 以公有制为主导,多所有制成分并存 工业化道路 优先发展重工业 先轻工业后重工业 农、轻、重协调发展 农业制度 全盘集体化 资本主义农场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体制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政治制度 苏维

10、埃体制 君主立宪制、内 阁 相关试题 2012-201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卷(带)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深峰路 3号启航商务大厦 5楼 邮编: 518000 2004-2016 21世纪教育网 粤 ICP备 09188801号 粤教信息 (2013)2号 工作时间 : AM9:00-PM6:00 服务电话 : 4006379991 历史上的某一时期,苏联流传着一段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 “建设的伟大成就 ”,并且得意地说: “到了下 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 ”美国人惊讶的问: “他们

11、要飞机干什么呢? ”苏联官员说: “当然有用啊 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上队。 ”这一笑话主要反映了 A苏联人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 B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浮夸风 C当时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材料当中的 “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 ”可以看出当时苏联的重工业发达;从材料当中的 “当然有用啊 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上队。 ”可以看出苏联的轻工业落后。故此题应选 D项 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点评:要正确的评价斯大林模式 积极方

12、面:集中全国力量,在短时间内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开辟了一条新的工业化道路;提高了国家的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消极方面:超越了生产力 水平,体制逐渐僵化: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经济比例失调;节约消费为工业积累资金导致人民生活不高、农民付出太多;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导致地方企业缺乏活力。 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报道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 “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 ”“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 ”“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 ”。由此判断,该时期是 A赫鲁晓夫时期 B勃列日涅夫时期 C戈尔巴乔夫时期 D普京时期

13、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苏联的改革。从材料看,这主要反映了苏联向俄罗斯转变的时期,也就是在苏联解体过程中, C戈尔巴乔夫时期符合题意;A赫鲁晓夫时期和 B勃列日涅夫时期,都处于苏联时期不合题意; D项处于苏联解体后,也不合题意,故答案:为 C项。 考点:苏联的改革 点评: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与结果。内容:对经济体制进行了根本性变革: 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允许个体经济存在;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 结果: 缺乏宏观决策和配套措施,改革效果不佳,经济继续滑坡; 戈尔巴乔夫随之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体制改革,逐渐背离社会主义改革道路,

14、导致国内局势失控, 1991年苏联解体。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总裁卡恩 2010年 11月 5日宣布, IMF执行董事会当天通过了份额改革方案。中国的份额将从现在的 3 72%提高到 6 39%,投票权将超过德国、法国和英国,位列美国和日本之后。这说明 A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话语权扩大 B发展中国家控制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经济开始走向衰弱 D会员国缴纳股金的份额与投票权脱钩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材料当中, “中国的份额将从现在的 3 72%提高到 6 39%,投票权将超过德国、法国和英国,位列美国和日本之后 ”中国在 IMF中的份额和投票权的上升只能说明中国在

15、 IMF中的话语权扩大。联系史实可知,当今美国认交的资金最多是拥有投票权最多的国家,故 B发展中国家控制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 C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经济开始走向衰弱, D会员国缴纳股金的份额与投票权脱钩,说法错误。故此题应选 A项。 考点:布雷顿森林体系 点评:此题为材料型选择题。此类题目是材料题的客观答法。多在题干中提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 现其背后的历史真实,按照题干的指向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解答材料型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知识;第二,抓住关键词,读懂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

16、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读懂材料是解答本题型的关键。 1997年韩国爆发金融危机,韩国政府一方面实施改革防止经济下滑,一方面从国际社会得到 195亿美元的巨额贷款。贷款来自于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欧盟 C世界银行 D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 A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945年 12月 27日在华盛顿成立。总部设在华盛顿。和世界银行的区别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为发达国家提供短期贷款,以解决其短期的资金短缺。而世界银行则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长期的贷款,以帮助其发展经济。故此题应选 A项 考点:布雷顿森林体系 点评:把握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影响,这是常

17、考点。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使美元在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美国由此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和 国际资本的流动,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后,由于短期内关税的大幅度减免,使得美、加产品大量涌入墨西哥,造成墨西哥国内一些企业陷入困境甚至倒闭,民族经济受到冲击 ”。据此可得出 A区域经济合作要求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接近 B区域经济合作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C发达国家在区域合作下应尊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 D发展中国家在区域合作下应加强民族产业的自主创新 答案: D 试

18、题分析:分析材料, “使得美、加产品大量涌入墨西哥,造成墨西哥国内一些企业陷入困境甚至倒闭,民族 经济受到冲击 ”由此可见,发展中国家在应对经济全球化时应在区域合作下应加强民族产业的自主创新,提高民族品牌。 A区域经济合作要求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接近和 B区域经济合作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说法错误; C发达国家在区域合作下应尊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故此题应选 D项。 考点:经济全球化 点评:发展中国家的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措施。 吸引外资,利用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参与国际经济 “游戏规则 ”的制定,争取最大限度的利益。 积极推行科教兴国战略,推进核心技术的开发和创新人才

19、的培养 保护 环境,节约资源。经济、社会、自然三者协调发展的可持续战略 坚持独立自主发展经济,增强经济实力,维护经济安全 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积极参与世界市场竞争,保护知识产权,修改世界经济贸易规则中不适应的法规条例等 七国集团 2011年 3月 18日联手干预外汇市场,以遏制日本大地震后日元对美元急剧升值势头。分析人士指出,欧美应日本要求,一改对干预外汇市场惯常持有的谨慎姿态,宣布联手干预汇市,主要是出于担心日元进一步升值给日本经济及全球经济带来负面影响。这主要是由于 A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加深 B日本大地震对日本经济造成了重创 C外汇市场的稳定关系到各国经济稳定

20、D各国自觉、主动地帮助日本抗震救灾 答案: A 试题分析:分析材料提取材料当中的关键信息,材料关键是 “出于担心日元进一步升值给日本经济及全球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说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加深, B日本大地震对日本经济造成了重创、 C外汇市场的稳定关系到各国经济稳定、 D各国自觉、主动地帮助日本抗震救灾,与材料的关联较小,故此题应选 A项。 考点:经济全球化 点评:对于经济全球化这一 考点要认识到: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趋势无法改变,从长远来看有利于世界和各国经济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资本扩张; 只要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

21、经济的新秩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就能够实现世界的共同繁荣。 经济全球化要求我们要有全球意识,许多全球性问题只有共同协商才能解决,要把全球化与多样化协调统一。 有一家父母得知其小孩在外偷了东西,如果他们相信荀子的理论,可能对小孩采取的态度是 A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 B认为孩子 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错误是一时糊涂 C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厉地惩罚他,使他害怕,以防再犯 D认为孩子犯错并非本性造成,而是环境不好,应择善而居 答案: A 试题分析:联系必修三所学的知识,可知荀子认为性本恶,但是经过后天的教育能够由恶变善。选项中,能够符合荀子的观点,应该是 A认为孩

22、子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 B认为孩子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错误是一时糊涂、 C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厉地惩罚他,使他害怕,以防再犯、 D认为孩子犯错并非本性造成,而是环境不好,应择善而居,故此题应该选择 A项。 考点:百家争鸣 点评:荀子的主张和对其思想的评价。 主张: “明天人之分 ”、 “制天命而用之 ”的唯物思想; “性恶论 ”;礼法并施、王霸兼用治国思想;民水君舟的民本思想。 评价:综合了儒家与道家思想,是战国思想集大成者;在很长时期被视为儒家异端;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影响。 明太祖曾经想把孟子的牌位搬出孔庙。判断下列孟子一书中的哪一句话最可能触恼了明太祖 A

23、“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 B “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 ” C “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 ” D “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 ”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项 “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大意是:如果君主把臣下视作粪土、草芥,那么大臣会把君主当作仇敌; B项 “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 ”大意是说助长君主的恶行,他的罪名小;迎合昏庸的君主,引他去干坏事,罪名就大了项 “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 ” 。 C项大意是:与他的理想不相合的国君绝不事奉,不是他喜欢的百姓,就不使用,天下有道,就出来做官,为国家人民服务;天下

24、混乱无道,就辞 官隐居,这是伯夷的作风。 D项 “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大意是:大王,您为什么一定要说到利呢?只有仁义就够了。 “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这一言论最可能导致朱元璋的不满。故此题应选 A项 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 点评:明清皇权的不断加强的措施及反映出的趋势。 第一,朱元璋废除丞相,皇帝自掌六部 皇权专制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第二,明成祖设立内阁 第三,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作用: 简化政务手续,提高了行政效率; 专制皇权达到了顶峰。 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中国自仿西法以来,不仅邮政机器之啧有烦言,若轮舟,若铁路,其兴办之始,士民皆心惊目骇

25、而指为不祥,臣工且笔秃唇焦而言其不便。今轮舟,铁路明效彰彰矣。 ”此段材料不能说明 A轮船与铁路开始出现时许多中国人不能接受 B洋务运动遇到极大的阻力 C轮船与铁路的优越性逐渐改变了国人的态度 D近代机器工业不适合中国国情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 “若轮舟,若铁路,其兴办之始,士民皆心惊目骇而指为不祥 ”可知, A轮船与铁路开始出现时许多中国人不能接受和 B洋务运动遇到极大的阻力,说法正确。从材料中 “今轮舟,铁路明效彰彰矣 ”可知, C轮船与铁路的优越性逐渐改变了国人的态度,这一说法正确。故此题应选 D项。 考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点评:近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影响:积极方面:有利

26、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总之,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消极方面:有利于外国的政治、经济侵略,便利了他们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 申报于 1872年在上海创刊,历时 78年,是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申报以 “无偏无 党 ”、 “独立之精神 ”为办报宗旨,其所倡导的舆论 “独立 ”对中国近现代报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阅读 20世纪申报的部分记事,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1909年 开始用白报纸两面印刷,初具现代报纸的形式。买办席裕福以七万五千元购进申报,主权移归国人所有。 1918年 安装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每小时可印报三万

27、余份。其他设备也相继更新。 1932年 连续发表题为剿匪和造匪的社论,公开反对国民党的围剿。改进副刊自由谈的内容,使其大众化。创办申报流通图书馆,普及教育。 1937年 申报正式改为股份有限公司。因拒绝日寇新闻检查,宣布停刊。 1938年 申报香港版出刊。 A近代科技的进步,为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B申报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 C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直接摧残中国新闻事业 D申报对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 “安装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每小时可印报三万余份。其他设备也相继更新 ”可知, A近代科技的进步,为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说法正确;从材料中 “申报

28、正式改为股份有限公司。因拒绝日寇新闻检查,宣布停刊。 ”可知, C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直接摧残中国新闻事业正确;更具材料中 “申报于 1872年在上海创刊,历时 78年,是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 ”可知, D申报对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正确。 B申报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从材料中看不出来。故此题应选 B项 考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点评:此题为历史研究性学习类型的题目。研究性学习相关能力,不能离开历史学科的 基本方法。这些方法概括起来是 “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历史由证据而来,证据既可以是文献资料,也可以是实物资料(如遗迹、遗物、遗址);既

29、可以是文字资料,也可以是音像、图片资料。近年的高考试题中图表材料比例加大。至于根据史实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则要 “论从史出 ”、 “史论结合 ”、 “证史一致 ”,解读历史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做到 “有一份材料说一份话 ”。这类题目,要从提出问题、材料解读、信息处理、结论比较、解决问题等方面加强训练。只有平时学习中这样做过,才不会惧怕这样的题目。 在 20世纪 80年代初的试点改革 中,一些国营企业从过去的 “等米下锅 ”发展到主动派人出去 “找米下锅 ”,从而由原来的 “吃不饱 ”变成了 “吃不了 ”。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A企业融入大量外资 B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企业自主权逐步

30、扩大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当中的描述, “一些国营企业从过去的 “等米下锅 ”发展到主动派人出去 “找米下锅 ”这一转变主要是突出了,企业原来是被动的,现在主动性增强了,所以导致结果也发生了变化,从而由原来的 “吃不饱 ”变成了 “吃不了 ”,由此可见其原因是主动性的增强,故此题应选 C项 考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点评: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与意义。过程: 第一阶段从 1985年开始,中心环节是 “增强企业活力 ”; 第二阶段从 1992年开始,以产权制度改革和股份制改革为主要内容,改革目标是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2、意义: 增强了企业竞争力,形成了一批有

31、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 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国有资产大副增长,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唐诗田家中写道: “倚杖看妇织,登垅课儿锄。 ”这反映了 A农村商品经济的发达 B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C家庭手工业规模扩大 D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答案: B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倚杖看妇织,登垅课儿锄。 ”反映出的是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男耕女织的特点。 A农村商品经济的发达、 C家庭手工业规模扩大、 D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三项与题干中的描述没有关系,故此题应选 B项 考点:小农经济 点评: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耕作方式: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农耕技术没有革命性的进步。 土地制度:以封

32、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 经济形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经营方式:以家庭为单位 “男耕女织 ”式的小农经营为主。 地位影响:中国古代文明的基础。封建社会后期日益阻碍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喻世明言中有这样一句谚语: “一品官,二品贾。 ”这则材料反映的是 A政府推行 “工商皆本 ”政策 B宋朝商品经济发达 C商人有当官的超前 理念 D商人的地位不断提高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 “一品官,二品贾 ”的意思可知,官员地位处于一品,而商人的地位处于二品,联系所学的知识可知,在中国古代实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商人的地位比较低下,而到了明代商人的地位仅次于

33、官员,这说明商人的地位提高了,故此题应选 D项。 考点:中国古代的商业 点评:中国古代的商业在明清时期出现新特点: 众多以经济职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和港口城市兴起; 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农产品的商业化程度提高; 大批区域性商人群体崛起 1602年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联合股份公司。通过向全社会融资,东印度公司将社会分散的财富,变成自己对外扩张的资本。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B是资本主义商业组织形式的创新 C是资本输出的主要方式 D是欧洲 “商业革命 ”的开端 答案: B 试题分析:通过材料中 “通过向全社会融资,东印度公司将社会分散的

34、财富,变成自己对外扩张的资本 ”这种方式进行资金的募集,这是以往没有的,所以这是资本主义商业组织形式的创新。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C是资本输出的主要方式和 D是欧洲 “商业革命 ”的开端,以上三项与材料无直接关系,故此题应选 B项 考点:早期殖民扩张 点评:荷兰的殖民特点: 海外转运贸易发达: 17世纪上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被称海上马车夫;阿姆斯特丹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和国际贸易金融中心; 与贸易相关的行业发达:造船航运业发达;出现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的大型商业股份公司;银行信贷业发达; 参与殖民战争、贩卖黑奴等活动; 缺乏强大的工业和军事基础,霸权昙花一现。 大本钟是伦敦市的

35、标志和英国的象征,于 1859年被安装在伦敦西敏寺北端议会大厦 98米高的钟塔内,它著名之处在于它 的准确和那重达 13吨的巨大的用于报时的铜钟。大本钟的出现传递了一种崭新的时间观念 标准时。这说明 A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B科学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C时钟的发明引发了技术创新的连锁反应 D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答案: D 试题分析:联系材料当中的信息 “于 1859年被安装在伦敦西敏寺北端议会大厦 ”可知,它的安装恰恰处于英国刚刚完成工业革命之时,再从材料中的描述 “大本钟的出现传递了一种崭新的时间观念 标准时 ”这说明在工业革命以后人们时间观念的增强,故此题应选

36、D项 考点:工业革命 点评:工业革命影响。 经济: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工厂代替工场,英国等先后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经济组织基本以中小企业为主,经营权与所有权一体; 政治: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建立起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对立的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阵营形成; 文化: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思潮兴起;促进了教育和科技发展; 社会:工厂和人口地理分布的变化促进了近代工业化城市兴起,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世界:西方列强掀起殖民高潮,东方从属于西方,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为主导 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局限:环境污染、殖民扩张、人情冷漠、住房紧张等。 全球通史中说: “铁

37、路和汽船有效的将大批大批的人运过海洋和大陆 19 世纪 20年代中,总共才有 14.5万人离开欧洲, 19世纪 50年代中,有大约 260万人离开欧洲,而在 1900年间,移民人数高达 900万,也就是每年有近 100万移民。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危机的发生 B早期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 D铁路和汽船的出现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当中的叙述 “铁路和汽船有效的将大批大批的人运过海洋和大陆 19 世纪 20年代中,总共才有 14.5万人离开欧洲 ”可知,工业革命中的发明为移民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从 “19世纪 50年代中,有大约 260万人离开欧洲,而在 1900年间,移民人

38、数高达 900万, ”可知,移民潮时发生于工业革命以后,故此题应选 C项 考点:工业革命 点评:此题为因果型选择题。通常将历史现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再根据题干的指向列出相应的原因、目的或结果等。考查的角度有两方面:第一种形式,由结果推断出原因,其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第二种形式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其结构是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常用根本原因、直接 原因、主要原因等表示。首先要正确理解常用概念的含义及其区别与联系,从性质、作用、方向层次等方面来把握和理解这些概念,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题干与备选项之间谁是因,谁是果,并与教材知识进行联系,同时注意区别根本原因、直接原因、

39、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外因的不同之外。其次要根据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齐如山回忆录中载, “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 招学生太费事,于是由八旗官学中挑选,虽然是奉官调学生,但有人情可托的学生谁也不会去,所挑选者,大多数都是没有人情,或笨而不用功的学生。 这些学生入同文馆之后, 许多人便同他们断绝了亲戚关系。 ”材料说明京师同文馆招生困难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观念的落后 B顽固势力的反对 C洋文学科的增设 D大家子弟的谨慎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 “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 招学生太费事,于是由八旗官学中挑选,虽然是奉官调学生,但有人情可托的学生谁也不会去,所挑选者,大多

40、数都是没有人情 ”可知,问题的关键在于 “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 ”这一落后的社会观念。故此题应选 A项。 考点:洋务运动 点评:洋务运动的影响是常考点:促进了中国早期的现代化 引进了技术,培养了人才,客观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自然经济的瓦解。 设想你是一位 19世纪 70年代的投资企业家,从投资少、见效快的角度考虑,最好投资于哪一领域 A重工业 B军事工业 C轻工业 D农业 答案: C 试题分析:联系现实,根据材料当中的要求 “从投资少、见效快的角度考虑,最好投资于哪一领域 ”, A重工业和 B军事工业均需要大量的投资,故不符合要求; D农业方面的投

41、资见效慢故也不符合材料的要求。 C轻工 业符合投资少、见效快的要求,故此题应选 C项 考点:民族资本主义 点评:民族资本主义特点是常考点。 产生和发展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导致其 “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 分布不合理,发展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带,内陆和西部地区稀少;、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发展缓慢。 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不是自身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而是西方列强冲击的产物。 近代有竹枝词写道: “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 ”此诗赞扬的是 A铁路运输业 B水运业 C航空 业 D电报电信业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

42、材料当中的描述 “举头铁索路行空 ”“音书万里一时通 ”两句可知需要架设电线,另外还有传播信息的功能,符合题意的是电报通讯。 A铁路运输业、 B水运业、 C航空业皆与此描述没有关系,故此题应选 D项 考点: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点评:电讯业在近代的发展历程: 台湾:第一条电报线 1877年在台湾出现;1906年无线电报在军舰使用; 西方列强一直垄断中国电讯, 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收回电信主权。 1912年 10月,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正式通过了服制法,规定礼服礼帽“料用本国纺织品 ”。该规定实质上反映了 A中国民族工业生产水平的落后 B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C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D

43、政府极力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当时南京国民政府规定礼服礼帽 “料用本国纺织品 ”,可知,当时政府制定的措施其目的是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A中国民族工业生产水平的落后、 B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和 C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以上三项从材料当中看不出来,故此题应选 D项 考点:民族工业的发展 点评:此题为推理型选择题。对这类选择题可以通过推理达到解题目的。这类题目往往涉及一些规律性问题,以考查学生通过对历史规律和基本原理的掌握,来分析具有同类性质的历史现象。解答这类选择题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

44、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 从图中信息看,新中国成立后,旨在变革土地所有制的措施是 A农民加入合作社 B大跃进战鼓 C人民公社好 D领取承包合同 答案: A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 A农民加入合作社,是边缘爱的农民土地所有制为集体所有制,即变私有制为公有制、 B大跃进战鼓和 C人民公社好,这两次运动都未涉及到土地所有制的变更; D领取承包合同,这改变的是土地的生产经营方式,并未改变土地制度。故此题应选 A项 考点:新中国的经济建设 点评:三大改造的性质与评价。性质:把私有制改造为公有制,社会主义革命性质。评价: 积极:建立起生产资料的公有

45、制、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改变了国家的经济结构、阶级结构、社会主要矛盾和社会制度,为工业化发展开辟道路; 消极:改造 过程中出现冒进、过激行动,所有制形式单一,超越了生产力实际 1956年,在遭受严重水灾的情况下,农业总产值达到 582.9亿元,比上年增长 4.9%。 1957年,粮食产量达到 3901亿斤,比 5年前增长 19%;棉花总产量达到 3280万担,比 5年前增长 26%。这两年中国农业增产的主要原因是 A贯彻落实了中共八大的路线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掀起了高潮 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判断, A贯彻落实了中

46、共八大的路线,说法错误,因为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 1956年 9月 15日至 27日召开的,时间不符;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变革了生产关系,是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法正确; C人民公社化运动掀起了高潮和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时间上来说均不符合。故此题应选 B项 考点:三大改造 点评:此题为因果型选择题。通常将历史现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再根据题干的指向列出相应的原因、目的或结果等。考查的角度有两方面:第一种形式,由结果推断出原因,其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 因。首先要正确理解常用概念的含义及其区别与联系,从性质、作用、方向层次等方面来把握和理解这些概

47、念,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题干与备选项之间谁是因,谁是果,并与教材知识进行联系。 下表反映了我国 20世纪 60年代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导致表中所示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 1960年 21.8% 26.1% 52.1% 1965年 37.3% 32.3% 30.4% A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奠定 B国民经济调整的方针的制定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 答案: B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 A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奠定,是在一五计划之时,时间不符合; B国民经济调整的方针的制定,发生于 1962年,从时间上来说恰好吻合;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时间为 1956年,与材料当中的现象无必然的关系; 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说法错误,因为建设总路线是左倾错误的表现之一。故此题应选 B项 考点:八字方针 点评:此题为图表型选择题。历史事件、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