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安徽省宿州市泗县二中高二第二次月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bowdiet140 文档编号:335068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4.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安徽省宿州市泗县二中高二第二次月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安徽省宿州市泗县二中高二第二次月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安徽省宿州市泗县二中高二第二次月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安徽省宿州市泗县二中高二第二次月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安徽省宿州市泗县二中高二第二次月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安徽省宿州市泗县二中高二第二次月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人的文化素养是多方面的,其中具有方向性作用、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社会科学素养 B自然科学素养 C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D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题人的文化素养,人的文化素养是多方面的,其中具有方向性作用、处于核心地位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故 C观点符合题意, A、 B、D观点均不是具有方向性作用、处于核心地位的,故答案:应选 C。 考点:人的文化素养 点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

2、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难度一般。 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A先进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会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C文化影响人是需要文化主体对客体主动感悟 D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文化对社会的作用,从漫画来看,低碳出行更健康,说明先进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会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故 A观点符合题意, B、 C、D观点漫画中均没有体现,故答案:应选 A。 考点:文化对社会的作用 点评:本题为漫画理解型选择题,可以采用释理法解题,就是依据漫画,对接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题干与题肢之间体现的事理相一致的就选。要特别注意挖掘材料中隐含的意思

3、,对漫画进行完整、准确的理解。本题难度适中。 由于缺乏传承,我国灿烂瑰丽的文化宝库的 “库存 ”正日益减少。据广西文化部门有关资料,新中国成立初期,广西有地方剧种 18个,到上世纪末,除桂剧、壮剧、彩调剧、粤剧外,其他剧种已难得一见。回答题。 【小题 1】以前,我国存在许许多多的剧种表明 A中华文 化源远流长 B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C中华文化过于繁杂 D中华文化有包容性 【小题 2】不同地方,剧种不同,这表明 A文化的区域特征 B不同地方的民族不同 C文化的求同存异 D文化的实用性特征 【小题 3】针对材料中的问题,我们应该 A彻底抛弃传统文化 B对传统文化全盘继承 C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创新

4、D以外来文化代替传统文化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A 【小题 3】 C 【小题 1】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我国存在许许多多的剧种表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故 B观点符合题意, A、 D观点均没有体现, C观点错误,说中华文化过于繁杂错误,故答案:应选 B。 考点:中华文化的特征 点评:考生注意理解博大精深的特征,难度适中。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又一个重要特征。表现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明显的区域性、独特的民族性等方面。所以博大精深是从丰富内涵的角度阐明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小题 2】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区域性,题干说不同地方,剧种不同,这表明文化的区域特征,

5、故 A 观点符合题意, C、 D 观点均不符合题意, B 观点错误,不同地方的民族不一定不同,故答案:应选 A。 考点:中 华文化的区域性 点评:本题的关键在于对题干的理解,题干说广西有地方剧种 18个,到上世纪末,除桂剧、壮剧、彩调剧、粤剧外,不同地方,剧种不同,很明显体现的是文化的区域性,难度适中。 【小题 3】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A观点错误,不是彻底抛弃传统文化,是批判继承,故 B观点也错误,对传统文化也不是全盘继承, C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创新, D观点错误,以外来文化代替传统文化是民族虚无主义的观点,是我们应该反对的,故答案:应选 C。 考点

6、: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点评: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 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 ”,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难度适中。 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的文化消费量存在 3 000亿元到 4 000亿元的结构性缺口。专家分析,文化产业在强有力需求的带动下,有望迅速成长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成为扩大内需的新亮点。回答题。 【小题 1】大力发 展文化产业 有利于扩大内

7、需 有利于提高国民整体素质 有利于改善居民的消费结构 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A B C D 【小题 2】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国民收人稳步提高,城乡居民用于娱乐、休闲等方面的文化消费越来越大。这表明 A生产决定消费 B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 C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D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A 【小题 1】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扩大内需,有利于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有利于改善居民的消费结构,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故 均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 D。 考点: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 点评:本题为理解型选择题,

8、可以采用释理法解题,就是依据材料,题干考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只要符合或者相一致的就选。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扩大内需,有利于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有利于改善居民的消费结构,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本题难度适中。 【小题 2】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生产与 消费的关系,题干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国民收人稳步提高,城乡居民用于娱乐、休闲等方面的文化消费越来越大,这表明生产决定消费,故 A观点符合题意, BCD观点均没有体现,故答案:应选A。 考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四个选项的本身说法都没有问题,就要看谁符合材料,谁和材料不符合或者和题目的要

9、求无关,排除无关的,剩下的就是正确答案:。本题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国民收人稳步提高,城乡居民用于娱乐、休闲等方面的文化消费越来越大,所以强调的是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难度适 中。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歌曲红遍大江南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网络音乐这一新鲜事物,许多网民更是亲自参与其中。网络音乐节的举行,使中国成千上万的网迷有了自己的节日。这表明 A现代人的文化生活离不开网络 B借助现代生产和传播手段,一种文化产品能迅速被人们认同和接受 C网络文化是人们所需要的大众文化 D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文化产品的消费跨越了地域的界限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大众传媒, A观点错误,夸大了网络的作

10、用,题干说网络音乐节的举行,使中国成千上万的网迷有了自己的节日,这表明借助现代生产和传播手段,一种文化产品能迅速被人们认同和接受,故 B观点符合题意, C观点错误,网络文化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故不一定是我们倡导的大众文化,D观点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 B。 考点:大众传媒 点评: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难度适中。 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报道,在很多亚洲国家 、欧洲国家以及美国,汉语已经逐渐成为一门新兴的 “必须掌握的语言 ”。从文化的角度看,这是 A中华博大精深的

11、文化魅力所致 B中国和平发展和崛起的结果 C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缘故 D全世界正处于 “全球化 ”的热浪之中,日趋频繁的国际交往的需要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的是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题干说在很多亚洲国家、欧洲国家以及美国,汉语已经逐渐成为一门新兴的 “必须掌握的语言 ”,要求从文化角度选择原因,故 A观点符合题意,是文化角度, B、 C、 D观点均是经济原因,不是文化角度,故答案:应选 A。 考点:中华 文化的博大精深 点评:本题的关键在于审题,题干说在很多亚洲国家、欧洲国家以及美国,汉语已经逐渐成为一门新兴的 “必须掌握的语言 ”,要求选择的是文化的角度,这样答案:便可以得出,难度适中

12、。 在我国,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具有一致性,例如,我国宪法规定:“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 ”下列对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都是用说明力和感召力来规范社会成员行为的 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都是由社会主义国家倡导、制定或认可的 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都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关系, 观点错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用说明力和

13、感召力来规范社会成员行为的,但是社会主义法律规范是法律法规来约束的, 观点均是正确的,故答案:应选 C。 考点: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关系 点评:本题是四选三组合选择题,考生只要能排除错 误选项或者无关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本题便是排除错误选项, 观点错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用说明力和感召力来规范社会成员行为的,但是社会主义法律规范是法律法规来约束的,本题难度适中。 “红歌 ”是群众对主流价值文化的一种需求和渴望,适合群众口味, “红歌 ”自然风靡大江南北。 “红歌 ”启示我们,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的冲击,我们必须高举民族精神的火炬,这是( ) ( 1)、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必然要求 (

14、2)、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 3)、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 4)、坚持挽救中华文化的的唯一出路 A( 1)( 2)( 3) B( 2)( 3)( 4) C( 1) (3) (4) D (1) (2) (3) (4)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弘扬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4)观点错误,弘扬民族精神并不是坚持挽救中华文化的的唯一出路,弘扬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必然要求,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必然要求,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故( 1)( 2)( 3)均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 A。 考点:弘扬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点评:本题考查的教材的基础知识,难度适中。意义: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

15、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要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一位美国前总统说: “我们和他国的政治和经济联系由于美国文化对全世界的吸引力而得到补充。这是我们可以利用的软力量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美国企图利用文化渗透,在全球推行霸权主义 B美国的政治,经 济,文化相互依存 C美国的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D政治与经济的联系必须通过文化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题干说 “我们和他国的政治和

16、经济联系由于美国文化对全世界的吸引力而得到补充。这是我们可以利用的软力量 ”,说明美国企图利用文化渗透,在全球推行霸权主义,故 A观点符合题意, B观点不符合题意, C观点错误,各民族文化是一律平等的, D观点错误,不是必须,故答案:应选 A。 考点: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题干中这句话的意思,难度适中。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表现在:从国内看,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需要文化;从国际看,文化关系到国家安全,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为了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上海市政府做了大量实事 ,今年又决定投资 1.6亿元新建和改造了 10所

17、专业博物馆。发展博物馆等文化事业 属于发展第三产业 有助于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是以德治国的基本要求 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发展文化事业,发展博物馆等文化事业属于发展第三产业,有助于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故 均符合题意, 观点不符合题意,没有体现德治,故答案:应选 C。 考点:发展文化事业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四个选项的本身说法都没有问题,就要看谁符合材料,谁和材料不符合或者和题目的要求无关,排除无关的,剩下的就是正确答案:,难度适中。 我国有许多抒发爱国情怀的诗词格言 ,下列不能体现这一风格的

18、是 A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 B “天道酬勤 ” C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 D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爱国主义, A、 C、 D观点均是爱国主义情怀, B观点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故答案:应选 B。 考点:爱国主义 点评: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考生注意这种结合古诗词语句进行考查,难度适中。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是因为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相辅相成 ,相互支撑 民族精神注入以改革 创新

19、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 ,具有生机和活力 民族精神具有传统性 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是因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相辅相成 ,相互支撑,民族精神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 ,具有生机和活力,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故 符合题意, 观点与题意不符,题干问的是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的原因,故答案:应选 C。 考点:

20、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点评:考生注意排除错误选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是因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相辅相成 ,相互支撑,民族精神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 ,具有生机和活力,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难度适中。 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又影响每一个人。文化对人 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文化的影响是多种多样的,从人的发展看 A一定的文化给予经济和政治重大的影响和作用 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 C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21、D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题干问的是从人的发展看,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故 B观点符合题意, A、 C、 D均是讲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不是对人的影响,故排除,故答案:应选 B。 考点:文化对人的影响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四个选项的本身说法都没有问题,就要看谁符合材料,谁和材料不符合或者和题目的要求无关,排除无关的,剩下的就是正确答案:。本题考生注意是从人的发展看,难度适中。 阅读文学作品、欣赏艺术表演、外出旅游观光、参加体育活动等,或得到思想的启示、精神的享受,或产生思想的困惑、精神的失落。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22、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文化对人的影响总是通过一定的文化形式来实现 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文化消极地影响人的思想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 观点错误,优秀文化促进作用,落后文化、腐朽文化消极地影响人的思想,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总是通过一定的文化形式来实现,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故 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 A。 考点:文化对人的影响 点评:本题是四选三组合选择题,考生只要能排除错误选项或者无关选项即可得出正

23、确答案:,本题便是排除错误选项, 观 点错误,优秀文化促进作用,落后文化、腐朽文化消极地影响人的思想,本题难度适中。 今天我们必须重视发展先进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这是因为优秀文化 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决定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优秀文化的影响,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故 符合题意, 观点错误,文化是影响而不是决定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故答案:应选 B。 考点:优秀 文化的影响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教材的基础知识,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能够增强人的

24、精神力量,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考生还要注意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难度适中。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随着物质生活需要逐步得到满足,人们更加注重精神生活需要的满足,对文化活动表现出日益浓厚的兴趣,文化消费在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表明 社会发展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实现了社会发展 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 人越全面发展,就越能创造出更多的物质文化财富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文化的作用, 观点错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一定社会就发展了,题干说人们更加注重精神生活需要的满足,对文化活动表现出日益浓厚的兴趣,文化消费在消费

25、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说明社会发展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故 符合题意, 与题意不符,故答案:应选 C。 考点:文化的作用 点评: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一方面,人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促进人的发展,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越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难度适中。 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广东人民创作了赛龙夺锦、旱天雷、步步高、雨打芭蕉等一大批富有岭南特色的经典音乐,享誉中外。这说明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文

26、化就是人类的精神产品 人民群众需要健康有益的文化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文化的发展, 观点错误, “文化 ”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不仅包括人类的精神产品还包括精神活动, 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 C。 考点:文化的发展 点评:本题是四选三组合选择题,考生只要能排除错误选项或者无关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本题便是排除错误选项, 观点错误, “文化 ”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不仅包括人类的精神产品还包括精神活动,本题难度适中。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 七大报告中指出: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在时代的高起

27、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回答题。 【小题 1】失去了创新能力的文化,意味着丧失了新陈代谢的机能,也意味着生命的衰竭,是没有发展前途的。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 A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B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C文化继承 D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小题 2】国家 “十一五 ”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把文化创新作为 “十一五 ”时期文化发展的重点。国家之所以重视文化创新,是因为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创新可以取代传统文化 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繁荣 文化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A B C D

28、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1】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故 D观点符合题意, A、 B观点不全面,都只讲到了其中的一部 分, C观点不是根本目的,故答案:应选 D。 考点: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点评: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是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为社会实践服务。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小题 2】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文化创新, 观点错误,文化创新不可以取代传统文化,文化创新

29、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的,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故 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 B。 考点:文化创新 点评:本题是四选三组合选择题,考生只要能排除错误选项或者无关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本题便是排除错误选项, 观点错误,文化创新不可以取代传统文化,文化创新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的,本题难度适中。 改革开放 30年来,约有数万条新词产生,如外资企业、知识经济、经济特区、电子邮件、多媒体、软件、信用卡、再就业、北京奥运会、构建和谐社会、文化软实力等。这一事实说明 A人类文化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人类文化来自于人类的实践活

30、动 C人类文化是人脑主观自生的 D人类文化先于人类实践活动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文化的产生, A 观点错误,优秀文化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落后腐朽文化起阻碍作用, C观点错误,人类文化来自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不是主观自生的, D观点错误,没有人类的实践活动就不会产生文化,所以文化不是先于社会实践的,故答案:应选 B。 考点:文化的产生 点评: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重要特征。纯粹 “自然 ”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难度适中。 在 2010 年清华大学上海自主招生面试中,有一道 “老子和孔子有一天打架,你会帮助谁 ”的

31、题目出现在此次招生的个人面试试题中。若是你认为老子和孔子不会打架,则你的论据是( ) A中华文化百家争鸣,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B孔子主张仁者爱人,不会和老子产生冲突 C老子主张清静无为,不会和孔子一般见识 D因为百家争鸣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针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中华文化,题干问的是老子和孔子不会打架的原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在于中华文化百家争鸣,具有极大的包容性,故A观点符合题意, B观点错误,也会产生冲突, C、 D观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 A。 考点:中华文化 点评:考生注意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难度适中。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 “求同存异

32、 ”,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所谓 “兼收并蓄 ”,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核心价值体系的首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因为马克思主义是 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根本指针 判明各种文化真理性的主要标准 推动各种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引领社会思潮的 旗帜、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武器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根本指针,引领社会思潮的旗帜、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武器,故 符合题意, 观点错误,社会实践是判明各种文化真理性的主要标准,推动各种文化创新

33、的动力和源泉也是社会实践,故答案:应选 C。 考点:马克思主义 点评:本题是二二组合选择题,考生只要能将二个错误选项排除,答案:便可得出,难度适中。 观点错误,社会实践是判明各种文化真理性的主要标准,推动各种文化创新的 动力和源泉也是社会实践。 综合题 2010年 8月 7日夜 22点左右,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面对灾难, “舟曲挺住 ”的声音时常听见。全国人民众志成城,风雨同舟, “挺起不屈的脊梁 ”,展开了一场气壮山河的生死大救援。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我们该如何理解 “挺起不屈的脊梁 ”,我们怎样 “挺起不屈的脊梁 ”。( 15分) 答案:( 1) “不屈的脊梁 “体现的是

34、中华民族团结统一、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挺起不屈的脊梁 ”就是要我们继承和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战胜困难,去争取胜利。( 5分) ( 2)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 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5分) ( 3)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中,我们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弘扬时代精神,在面对各种困难时,要有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勇气。( 5分)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的是中华民族精神,考生可以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意义以及措施等角度进行分析,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

35、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要大力弘扬和培 育民族精神,弘扬时代精神。 考点:中华民族精神 点评:本考点是文化生活中最重要的考点之一,考生注意加强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全面理解,包括其基本内涵、弘扬民族精神的原因和措施,难度适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应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即 “主心骨 ”的作用;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我们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材料一: 2010年国庆节,世

36、博园内出现 了一道独特的风景:清晨, 56个民族、 56名志愿者,作为一个特别的方队参与在园区举行的国庆升旗仪式,为祖国祝福,为世博喝彩。之后,他们来到世博轴的平台上为游客提供参观问询服务, 56名代表身着各自的民族服装,佩戴统一的标识,服务热情、专业,获得了游客的一致好评。值此新中国成立 61周年之际, 56个民族代表同心同力,弘扬志愿者精神,为社会主义祖国的生日送上了最真挚的礼物。 材料二: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悬崖边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李桂林、陆建芬 19年撑起悬崖小学。 19年的清贫、坚守和操劳,沉淀为 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发芽。 材料三:感动中国感动了所有的中国人

37、,它给人以力量,给人以鼓舞,弘扬了主旋律。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1)、以上材料中所体现的时代主旋律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文化?( 3分)它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6分) ( 2)、青年人肩负着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使命。请你就怎样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结合实际提出几点措施建议。( 8分) 答案:( 1)、这是一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2 分)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9分) (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

38、主义服务的方向和 “双百 ”方针,坚持 “三贴近 ”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第一,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面对西方文化,我们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要身体力行奏响主旋律等等。(只要符合总体要求,言之有理,紧扣主题,可得分。)( 6分)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及其措施,第一问: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考生只要结合教材知识即可答出,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39、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 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第二问:考查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考生可以从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奏响主旋律等角度进行作答。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及其措施 点评: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2)立足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继承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形式上不断创新; (3)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作中的主体作用,调动人民群众文

40、化创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5)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6)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7)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难度适中。 材料一 中国传统道德十分重视荣辱观念,有不少思想

41、家都有过关于荣辱的论述。如强调 “好荣恶辱 乃君子、小人所不同也 ”, “不知荣辱乃不成人 ”,“宁可毁人,不可毁誉 ”,认为荣辱问题事关人格问题。古代荣辱观强调以 “仁 ”、“义 ”为界限, “仁则荣,不仁则辱 ”, “由义为荣,背义为辱 ”。 材料二 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的需要, 2006年 3月 4日,胡锦涛同志提出了 “八荣八耻 ”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 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42、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它成为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必将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的发展。 阅读以上两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1)社会主义荣辱观与中国古代荣辱观是什么关系?( 8分) ( 2)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体现了文化创新的哪些道理?( 10分) 答案:( 1)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国古代荣辱观的继承与发展。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二者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4分) 社会主义荣辱观既继承和发扬了中华传统荣辱观的优秀成分,又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43、( 4分) ( 2)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产生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荣辱观也将不断得到丰富与发展。( 4分)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必然过程,文化创新既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又要体现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善结合体现了这一点。( 4分)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必将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的发展。同时它也发展了中华传统文化,使中华民族文化更加丰富和繁荣。( 2分)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继承

44、与发展的关系、文化创新等知识点,第一问:考查社会主义荣辱观与中国古代荣辱观的关系,考生可以从继承与 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二者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第二问:考查文化创新,考生可以从根本途径、基本途径、文化的作用等角度分析。 考点: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文化创新 点评:进行文化创新: 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基本途径:一是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二是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吸收外来的优秀文化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从文化创造的主体上看,要激发人民群众的 创造活力,文化工作者要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克服 “守旧主义 ”和 “封闭主义 ”, “民族虚无主义 ”和 “历史虚无主义 ”。难度适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