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广东佛山中大附中三水实验中学高二上期中考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以下现象中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A 11月 8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大胜利召开 B 11月 3日我国北方多地遭暴雪低温袭击 C 10月 15日至 11月 4日 12年秋季广交会开幕 D某校开展 “世界之窗 ”研究性学习活动 答案: D 试题分析: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关、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故 A是政治现象。 B是自然现象。C是经济现象。
2、 D项是文化现象。本题选 D项。 考点:文化的含义。 点评:此类考题,要求学生掌握文化的含义,并需根据所给四个题肢判断出哪一个是文化现象。这是高考命题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方式,由于紧贴实际生活,学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本题难度适中。 当前,我们有的媒体,时不时地搞一些打擦边球的东西,内容低俗、格调不高 。宣传报道上,为了 “炒作 ”而不顾事实,为了 “卖点 ”而不顾品位,为了 “轰动效应 ”而不顾社会效益。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经济利益的驱动 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 这是现实的客观需要 作为文化产业,应该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 A B C D
3、 答案: C 试题分析:为了 “炒作 ”而不顾事实,为了 “卖点 ”而不顾品位,为了 “轰动效应 ”而不顾社会效益。是错误的做法。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经济利益的驱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不是现实的客观需要。故 项错误。本题选 C项。作为文化产业,不应该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错误文化现象的产生的原因。 点评:解答这类选择题明确提供的材料,提出问题,正确答案:隐藏在各个选项中,要求学生充分理解材料和各选项的基础上进行选择。要求学生对各选项中的解释是否符合材料 提供的信息相一致。本题难度适中。 当前,文化市场在满足人民
4、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的同时,也出现了 “娱乐化 ”“低俗化 ”的倾向。针对这种现象,在文化消费时我们应当 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 选择个性新潮的文化价值取向 发展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品位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文化消费时我们应当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品位。故本题选 D项。 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如何对待 “娱乐化 ”“低俗化 ” 点评:对于不能一下确定 正确答案:的选择题,最好使用排除法来做,最经常使用的排除原则有:本身说法错误;和题意无关;说法过于绝对;主体不一致,本题中的 都是和材料不一致。 长期以来,尽管西方消
5、费者通过印有 “中国制造 ”标签的商品而不断接触中国,但是中国的文化形象在他们眼中始终模糊不清。绝大多数西方人通过媒体感知的中国形象与事实之间的距离可谓天差地别。这启示我们要进行 A文化创新 B文化继承与发展 C文化交流与传播 D文化要与经济相交融 答案: C 试题分析:绝大多数西方人通过媒体感知的中国形象与事实之间的距离可谓天差地别说明我们应进行文化交流与传播。故本题选 C项。 AB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文化交流与传播 点评:弄清材料中的主题,明晰设问中的这在材料中的指代性,搞清材料是强调文化交流与传播还是强调其他,对正确选择至关重要。 三字经的英译本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
6、 “儿童道德丛书 ”加以推广。这表明: 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已普及全世界 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中国文化具有一定的世界影响 文化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三字经的英译本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 “儿童道德丛书 ”加以推广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中国文化具有一定的世界影响。本题选 A项。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已普及全世界这种说法不符合现实。故 项错误。 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点评:本题是设问中带 “这 ”的选择题。这种题型在高考中经常考查,故需重视。解题的关键在于一定要搞清设问中的 “这 ”在材料中的 “指代性
7、”,否则极有可能误选。本题难度适中。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由于历史、地理的原因而形成了许多方言区,但从古至今,使用汉语的各方言区都使用汉字。关于汉字的看法正确的是 A汉字是我国各民族传统文化的记载工具 B汉字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见证 C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D汉字是人类文明的首要记载文字 答案: C 试题分析: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本题选 C项。 B项错误。汉字是我国汉族传统文化的记载工具。汉字并不是人类文明的首要记载文字。故AD项错误。 考点:汉字的知识点。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汉字和文字的区 别。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汉字是我国汉族传统文
8、化的记载工具。学生也容易相互混淆,此类知识一直在高考中以不同形式出现,需要牢记两者的区别。 国家 “十一五 ”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把文化创新作为 “十一五 ”时期文化发展的重点。国家之所以重视文化创新,是因为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创新可以取代传统文化 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繁荣 文化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文化创新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但不可以取代它。故 项错误。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本题选 B项。 考点:文化创新的意义。 点评:正确选择本题
9、可尝试用排除法,三项组合只要有一项是错的就可进行排除,最后确定正确答案:。本题难度适中。 胡锦涛在十八大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文化建设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 A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B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C坚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D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文化建设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故本题选 A项。 BC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文化建设的要求。 点评:本题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内容比较
10、简单,只需学生回忆书本知识,无需经过复杂的思考,在高考中不是重点。 党的十八大会议上,胡锦涛强调,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我国公民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是 A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C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 D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诚信为重点 答案: B 试题分析:我国公民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故本题选 B项。 AC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我国公民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 点评
11、:此类试题,由于仅仅涉及书本的基础知识,只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在高考中不是重点。本题难度较小。 2010年,在广州举办的 “中国第九届艺术节 ”以 “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 ”为宗旨,努力打造一场文化惠民的 “文化盛宴 ”,取得空前的成功。这启示我们发展文化必须 A大力发展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大众文化 B满足人民大众的所有文化需求 C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 D尊重文化多样性 答案: A 试题分析:中国第九届艺术节以 “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 ”为宗旨, 努力打造一场文化惠民的 “文化盛宴 ”说明我们发展文化必须大力发展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大众文化。故本题选 A 项。 B
12、CD 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怎样发展文化 点评:本题需要学生用文化建设的知识来回答问题,还要求学生学会通过材料的分析得出结论,这也是高考出题的一个惯例。本题难度适中。 2010年 6月 24日,中国反垃圾邮件状况 调查报告显示情况如图。针对右图中反映的问题,下列看法正确的是: A国家有关部门要加强互联网的管理和引导 B网络文化都具有自发性和商业性 C现代媒体不利于我国先进文化的发展 D大众媒体是传播腐朽文化和落后文化的主要途径 答案: A 试题分析: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和大众传媒的商业性使网络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令人忧虑的现象。由图中圆饼图的比例划分说明国家有关部门要加强互联网的管理和
13、引导。故本题选 A项。 BCD项错误。 考点: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和大众传媒的商业性对文化的影响。 点评:本题主要是考生对图示的解读和获取信息,以及调动运用知识分析图示。试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一是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把握二是对图表信息的准确解读。注意以上两点则不宜失分。 下表是最近几 届世博会的主题, 我们从中即可以看出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既继承了关注自然这个主题,又鲜明表现了生活更美好这个新的创意。这体现了: 2000 德国 汉诺威 人类 自然 科技 发展 2005 日本 爱知县 超越发展:大自然智慧的再发现 2008 西班牙 萨拉戈萨 水与可持续发展 2010 中国 上海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社会实
14、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中外文化交流和借鉴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文化创新是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的过程 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故 项错误。本题未涉及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既继承了关注自然这个主题,又鲜明表现了生活更美好这个新的创意。说明文化创新是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的过程。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本题选 C项。 考点:怎样进行文化创新 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题目,涉及到了多个知识点,需要考生有一定的分析归纳能力,考生要利用逻辑思维,一点一点的进行分析判断,需要对知识的进行整合。这样
15、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本题难度适中。 “十一五 ”规划强调,构建和谐社会,要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因为 社会发展过程和人的发展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 社会发展水平是长期的,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有限性 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亦步亦趋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社会发展过程和人的发展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社会发展水平是长期的,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无限性。 经济发展决定文化发展但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不是亦步亦趋。故 项错误。本
16、题选 B项。 考点:社会发展过程和人的发展过程的关系。 点评:本题以 “十一五 ”规划为背景,强调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现实问题。题目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社会发展过程和人的发展过程的关系。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优秀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巨大促进作用。故 项错误。题中党的十八大中指出的三点说明实践是文化的来源,文化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文化具有历史性,一定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创新。实践是文化发展 的动力,广大人民是文化创新的主体。本题选 A项。 考点:文化的产生,广大人民是文化创新的主体,文化具有历史性。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有效信息的把握能力,考生要
17、准确的把握材料信息,就要准确的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本题又是四选三的题型,只要排除了一项,答案:就已经出来了。 “民族虚无主义 ”和 “历史虚无主义 ”之所以错误,这是因为 A任何文化创新,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B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C文化创新的过程是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合的过程 D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答案: A 试题分析: “民族虚无主义 ”和 “历史虚无主义 ”都否认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所以是错误的,这是因为任何文化创新,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故本题选 A项。 BC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 “民族虚无主义 ”和 “历史虚无主义 ”观点。
18、 点评:此类试题,由于仅仅涉及书本的基础知识,只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在高考中不是重点。本题难度较小。 要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必须克服 “守旧主义 ”和 “封闭主义 ”以及 “民族虚无主义 ”和 “历史虚无主义 ”的错误倾向。 “守旧主义 ”和 “封闭主义 ”的共同点在于 A前者拒绝创新,后者拒绝交流 B前者拒绝交流,后者拒绝创新 C尊重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但不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D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 “守旧主义 ”和 “封闭主义 ”的共同点在于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 AB是 “
19、守旧主义 ”和 “封闭主义 ”的区别故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C项错误。本题选 D项。 考点: “守旧主义 ”和 “封闭主义 ”的共同点 点评:本题是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难度较小。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书本知识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 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 A吸收外来优秀文化 B尊重并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C做到 “百花齐放春满园 ” D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答案: B 试题分析: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并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是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故本题选 B项。 AC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20、应排除。 考点: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要求。 点评:本题是学生运用教材基础知识解答问题,只需回忆书本知识,是课本基础知识的再现。比较简单,可用直选法,直接选出正确答案:。熟记基础知识很关键。本题难度较小。 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以下说法中与之相一致的是 A优秀文化在实践中产生,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B优秀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得到运用 C优秀文化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生活的精神纽带 D优秀文化具有多样性,异彩纷呈、各具特色。 答案: C 试题分析: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指出文化的作用。也就是优秀文化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生活的精神纽带。本题未涉及文化
21、的产生、发展、多样性等问题。故本题选 C项。 AB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文化的作用。 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看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在突出优秀文化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生活的精神纽带,而不是优秀文化的产生。本题难度适中。 有关专家指出,没有一个城市能够像南京那样清晰地展现了近现代中国历史的轮廓和 框架。南京是一本最好的历史教科书,阅读这个城市,就是在回忆中国的历 史。南京的每一处古迹,均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这说明 A文化的产生依赖于实践而又离不开人脑 B一切物质现象都是文化的表现形式 C人们的文化素养不是生来就有的 D精神产品要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来体 答案: D
22、试题分析: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精神产品要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来体现。题中南京的每一处古迹,均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说明了这一点。故本题选 D项。 ABC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信息的把握能力,选项必须和材料密切相关,和材料无关的选项不能选 ,如本题的 ABC,尽管本身说法很正确,但是也不能选,因为材料没有反映。与材料主旨不符。 胡锦涛在十八大上指出,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样做的原因是 A优秀文化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开展实践活动 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强制性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C优秀文
23、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具有个体差异的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答案: A 试题分析:优秀文化的作用是优秀文化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开展实践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优秀文化。题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说明优秀文化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开展实践活动。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和深远持久的特点,不是强制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故 BD项错误。本题选 A项。 C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优秀文化的作用。 点评:本题题目难度适中。解答好此类试题关键有两点:一是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要准确,二是要用知识解释做到以上两点
24、,就不难选出正确答案 :。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该诗句可以体现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 文化具有继承性 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并不都是由文人创造的。故 项错误。由题中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可看出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具有继承性。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本题选 C项。 考点:文化的产生、文化的继承性、文化影响人。 点评:学生灵活调动和运用教材的有关知识分析理解古诗词是做好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适
25、中。解答本题的关键:一是能正确理解诗句的内涵和意境,二是能准确掌握教材相关知识。本题难度适中。 温家宝总理在与网民的交流中说: “我非常希望提倡全民读书。我愿意看到人们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因为我一直认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 ”总理这段话蕴含的道理是 优秀文化能够塑造人生 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文化能够推进社会发展 现代文化主要通过书籍传播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优秀文化能够推进社会发展。现代文化主要通过大众传媒传播的。故 项错误。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说明优秀文化能够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本题选 A项。
26、考点:优秀文化塑造人。 点评:文化的反作用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积极的和消极的。因此不能说文化一定起积极作用。这在选择题中一定要注意,特别是题干中强调先进文化的作用时,更要注意。 木槿花是韩国国花,象征着大韩民族历尽磨难而矢志弥坚的民族性格。美国人认为玫瑰是爱情、和平、友 谊、勇气和献身精神的化身,因而定为国花。俄罗斯选向日葵为国花,表达了俄罗斯人民向往光明,厌恶黑暗的情感。这反映了 A文化的继承性和发展性 B文化的多样性和民族性 C文化的传承性和创新性 D文化的稳定性与时代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中各国的国花各不相同,其中各自的寓意又是各有深意,有其自己的民族特色。说明文化的多样性和民族性。
27、故本题选 B项。 AC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文化的多样性和民族性 点评:本题为理解型选择题,可以采用释理法解题,就是依据材料提供的事例,对接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题干与题肢之间体现的事理相一致的就选。要特别注意挖掘材料中隐含的意思,对材料进行完整、准确的理解。本题难度适中。 佛山剪纸、木板年画、龙舟说唱、佛山祖庙北帝诞、 “佛山秋色 ”等先后入选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对文化遗产的认识正确的是 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 各国的文化遗产都能成为世界遗产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民族节日
28、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各国的文化遗产不一定都能成为世界遗产。故 项错误。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本题选 C项。 考点:文化遗产的知识点。 点评:此类试题,由于仅仅涉及书本的基础知识,只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在高考中不是重点。本题难度较小。 传播媒介,简称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网络等发展阶段。以下关于传媒说法表述正确的是 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印刷媒体的推广是传媒真正面向大众传递信息的标志 大众传媒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是
29、有关传媒的知识点。商业贸易和人口迁徙不是传媒,是文化交流的途径。故本题选 B项。 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有关传媒的知识点。 点评:本题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内容比较简单,只需学生回忆书本知识,无需经过复杂的思考,在高考中不是重点。 教育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影响主要表现在 教育本身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内在功能 教育方式的 不断变革,对文化传承有重要影响 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唯一标志 教育往往催生社会变革,推动社会文化发展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教育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教育本身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内在功能。教育方式的不断
30、变革,对文化传承有重要影响。教育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唯一标志。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推动社会文化发展。故 项错误。本题选 A项。 考点:教育的功能。 点评:教育的功能知识点虽为小知识点,但它贯穿文化生活的始终,地位重要。在高考中也是个易考点,复习备考时应引起重视。本题难度适中。 当前,在大力弘扬中华文化过程中,广东省重点打造 “岭南文化、活力商都、黄金海岸、美食天堂 ”四大品牌。这表明 A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 B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 C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 D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 答案: A 试题分析: “岭南文化、活力商都、黄金海岸、美食天堂 ”说
31、明广东省文化特色。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任何文化都不是独立的,所以地域文化 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地域文化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中华文化与全国地域文化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故 BCD项错误。本题选 A项。 考点: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 点评:本题为理解型选择题,可以采用释理法解题,就是依据材料提供的事例,对接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题干与题肢之间体现的事理相一致的就选。要特别注意挖掘材料中隐含的意思,对材料进行完整、准确的理解。本题难度适中。 胡锦涛在十八大上指出:要 “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 A社会主义荣辱观 B中国特
32、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团结统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D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答案: A 试题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社会主义荣辱观。故本题选 A项。BC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点评:注意区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的各自的地位是作对本题的关键。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就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网络电视、手机报、电子书等新媒体日
33、益深入人们的生活,催生了数字出版等新的文化产业。这说明,技术是 文化创新的不确定因素 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文化多样性产生的根源 推动大众传媒发展的基础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新媒体日益深入人们的生活,催生了数字出版等新的文化产业说明科技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推动大众传媒发展的基础。社会实践是文化多样性产生的根源。故 项错误。本题选 C项。 考点:科技的知识点。 点评:本题需要学生用科技的知识来回答问题,还要求学生学会通过材料的分析得出结论,这也是高考出题的一个惯例。本题难度适中。 中国古代建筑强调群体结构,小至四合院,大至皇宫,形成一种封闭自足、不待外求、自成一统的意蕴。
34、中国建筑的特点是使人不出户,不出园,就可以和自然交流,体四时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又是外向开放的。上述材料表明,我国传统建筑文化 A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B体现了封建主义落后的思想 C只有在继承中才能不断发展 D是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答案: D 试题分析:中国建筑的特点是使人不出户,不出园,就可以和自然交流,体四时变化。体现了传统文化。说明我国传统建筑文化是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并不体现封建主义 落后的思想。传统文化并不只有在继承中才能不断发展。故 BC 项错误。本题选 D项。 A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传统建筑文化的知识点。 点评:此类考题,首先考查学生对于材料的阅
35、读分析能力,这是高考的一个趋势,不直接告诉考生一个信息。其次材料中的关键词 “中国建筑的特点是使人不出户,不出园,就可以和自然交流,体四时变化 ”是我们解题的钥匙,说明我国传统建筑文化是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把握以上两点,学生就能正确解题了。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11年 9月以来,我校 ”海量阅读 “拉开 帷幕。老师和同学踊跃捐助,好书从此流动起来!学校希望以海量阅读为契机,引导同学们 “与好书为伍,与伟人对话 ”,养成 “好读书,读好书 ”的好习惯,同时也希望通过读书活动,建构有特色的校园文化,营造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 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谈谈对海量阅读
36、活动的认识。 答案: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文化活动。通过海量阅读活动,有利于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一种良好的文化环境。( 2分)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人们总要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生活,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 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通过开展海量阅读活动,有利于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发挥其潜移默化的影响。( 3分) 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优秀的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通过开展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促
37、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分) 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建设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是为了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但同时也需要学生自觉学习、主 动接受健康文化的熏陶,并积极参与到健康生动的校园的建设中来。( 2分) 试题分析:本题以学校开展 “海量阅读 ” 建构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材料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仔细审读材料实质是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知识回答。可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特点、表现、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等几方面组织答案:。 考点:文化对人的影响知识点 点评:材料分析题历来是高考的重头戏,所占分值
38、较大,题目新颖,设问灵活,能力要求较高。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紧扣实际生活,道理在书本之中。解答此类题,我们应注意:一仔细阅读材料,抓住关键语句,认真审题,弄清题意,明确设问方向和范围。二抓住要点,运用课本知识结合社会生活,联系学生实际,做到内容清楚、言简意赅。三要利用题中有效信息,紧扣知识点多角度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西方的 “情人节 ”、 “圣诞节 ”等越来越受到我国一些年轻人的欢迎,一些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也占据了部分人的头脑。 请运用所学的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对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为了抵制外来腐朽思
39、想文化的影响。 ”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10分) 答案:( 1)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目的之一。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面对西方敌对势力的挑战,要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3分) (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在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中,高昂奋进的民族精神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3分) ( 3)弘扬和培育中华 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民族精神作为中华
40、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已成为表明综合国力强弱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3分) ( 4)由此可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不仅仅是为了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题目中的观点是片面的。( 1分) 试题分析:本题是评析题,要求学生运用辩证思维思考。对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为了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 ”进行评析,实质是回答弘扬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和培育民族精神意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可以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但除此还有其他意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最后进行总结弘扬和培育中
41、华民族精神不仅仅是为了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题目中的观点是片面的。 考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意义。 点评:评析类的材料题是高考的常考内容,它具有辨析题的思维含量,又具有材料题的内容范围。特别是最近两年迎合具体知识考查,基本概念理解类的评析材料题较为多见,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应该明确评析标准,即解答此题的核心知识点。其次立足正反两个方面进行理论阐述,最后明确正确的方向和标准。 钱学森是 “中国航天之父 ”。在钱学森心里 “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下面是钱学森的个人语录: 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在美国期间,有人好几次问我存了保
42、险金没有,我说 1块美元也不存。因为我是中国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国住一辈子。 我在美国前 3、 4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 因为我是中国人。 请从文化生活角度回答,从钱学森的一生经历和他的个人语录中,我们可以感悟到:钱老身上洋溢着中华民族精神的哪一具体内涵( 2分)?谈谈你对这种内涵的认识( 8分)? 答案:( 1)爱国主义( 2分) ( 2)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2 分)。 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 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2分)。 爱国主义不是抽
43、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祖国和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4分)。 试题分析:从钱学森的个人语录中我们和容易看出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第 (2)问谈认识的问题,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组织答案:,就本题而言可以不回答怎么办。从爱国主义的地位、意义、特点几个角度组织即可。 考点: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点评 :一、把握设问指向,从知识指向、主体指向来明确回答角度。二、依据设问指向,抽取主干信息,对应知识范围。三、围绕核心问题,整合答案:,注意知识
44、的先后与条理,注意答案:的序号化和段落化。 材料一:东汉哲学家王符说: “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说: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 材料二:但丁说: “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也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塞缪尔 约翰逊说: “有知识而不正直是可怕的。 ”爱因斯坦说:“科学虽然伟大,但它只能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至于应当 确立怎样的价值目标,却在它的视野和职能的范围之外。 ” (1)上述名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2分) (2)请你运用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的有关知识,说明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8分) 答案: (
45、1)上述名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知识与道德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必须坚持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统一。 (2) 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提高思想道德认识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操,坚定理想信念,有助于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 科学文化修养水平。 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积极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为社会造福;不注重思想道德修养,即使掌握了丰富的知识,也难以避免人格上的缺失,甚至会危害社会。 试题分析:本题第 (1)问注意审读材料不难看出上述名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必须坚持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统一。第 (2)问以名人的
46、话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首先审读设问,限制知识范围是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题目是说明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运用课本知识从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最后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积极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为社会造福;不注重思想道德修养,即使掌握了丰富的知识,也难以避免人格上的缺失,甚至会危害社会。这样的思路组织答案:。 考点: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 点评:本题是收敛性试题,这类试题的主要特点是:设问中的知识范围要求很具体,或者具体到某一个知识点,或者具体到一个知识模块。但也有个别试题,会涉及知识的迁移和借用,这就需要学活、用活知识,做到融会贯通。此类试题的解题思路:读取设问时要把握三点:知识范围 (注意答案:有时看似超出范围要 求,这里有个知识的渗透和借用问题 )、待分析的事件、答题角度。以所要求的知识范围为依据,到材料中寻找相关信息,并有理有据地组织答案:;如果所要求的原理用完后仍有重要信息没有分析,就要考虑知识的迁移和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