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江西省南昌二中高二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刘泽华先生说: “就实而论,荀子思想中的法家气味是相当浓厚的。可以说在中国的思想史上,他是最早把儒法结合起来的思想家之一。 ”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A兼爱非攻 B人性本恶 C天行有常 D民水君舟 答案: B 试题分析:荀子的思想主张主要有 “唯物思想 ”“性恶论 ”“治国以礼为主,礼法并施 ”,联系法家的思想主张,法家认为人性是恶的,君主要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统治,法术势要结合使用,法家强调变法革新,反对儒家的是古非今,主张历史是向前发展的。故此题应选 B项。 考点:百家争鸣 点评:此题为比较型选择题。此类题是把
2、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或把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放在一起,通过分析、归纳、比较,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根据题干提供的条件,找出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组合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判断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 治得失中说: “汉代从昭宣以下的历任宰相,几乎全是读书人 完全是因其是一读书知识分子而获入仕途。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官僚政治体系的确立 考试为主的选官制度实行 儒学地位的明显提高 文官做相便于限制其权力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汉代从昭宣以下的历任宰相,几乎全是读书人 完全是因其是一读书知识分子而获入仕途。 ” 官僚政治体系的确立,是其原因之一,因为秦代已经确
3、立官僚体系不再考血缘做官; 考试为主的选官制度实行说法错误,因为隋唐时期才开始; 儒学地位的明显 提高,说法法正确,汉武帝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文官做相便于限制其权力,虽然没错,但是当时并非为削弱其权利,当时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直到唐末的藩镇割据才史后代认识到这一点。故此题应选 C项。 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点评:此题为组合选择题。此类选择题的每个备选项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知识点组成,要求选出其中正确的一组,实际上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形。将同类选项按一定关系进行组合,通常在题干中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历史知识,并冠之以数字序号,然后分解组成备选答案:作为选项。也可以构成否定形式,可据
4、题意从选项中 选出符合题干的应该否定的一个组合选项。解答时可采用选基法或列式法。首先,选定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答案:为基点,然后顺藤摸瓜,选出答案:。列式法是将所有选项的数字列坚式,四个选项都有的可确定,其他排除,从而缩小思考范围,在此基础上进行判断。 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然而封建之治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论者认为 A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B分封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C分封制有利于加强王权 D郡县制能够消除内乱 答案: A 试题分析: “然而封建之治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说明作者认识到了在维护中央集权这一点上,郡县制要比分封制
5、更为优越。B分封制有利于国家统一和 C分封制有利于加强王权,与题干恰好相反;D郡县制能够消除内乱,夸大了郡县制的作用。故此题应选 A项。 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点评: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行省制 比较点 分封制 郡县制 行省制 不 同 盛行的时代 奴隶时期 (西周 ) 几乎整个封建 社会 元朝 和中央的关系 诸侯国相对独立,权力地位世袭 中央政府下属行政机构,郡守县令由皇帝任免 是中央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行政长官直接对中书省负责 作用和 影响 一定时期产生过积极作用;但长期以来其残余势力破坏国家的统一和社会安定 在当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经过了后世的调整和补充,其积极作用愈益明显 相同
6、 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 明史记载: “(明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 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治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迥乎异矣。 ”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殿阁大学士实际上并未设置 B殿阁大学士仅供顾问而无实权 C内阁实际地位等同于六部 D殿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A殿阁大学士实际上并未设置,说法与题干 “置殿阁大学士 ”不符; B殿阁大学士仅供顾问而无实权,说法正确;C内阁实际地位等同于六部,与题干中 “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 ”不符;D殿
7、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与题干中 “治理无闻,何关政本 ”不符。故此题应选 B项。 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 点评:对内阁与军机处的认识。( 1)内阁 制是明代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的产物,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确立。明代的内阁既无法定的相权与职责,也不可能像宰相那样真正起到制约皇权的作用。虽然在某些时候阁臣权势膨胀,但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既不统辖六部,也不能直接干政。 ( 2)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但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秉承旨意,不能 “稍有赞画于其间 ”,决策权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所以军机处只是一个行政机构,不是决策机构。军机处的设立,使军政大权进
8、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中国古代若有民告官,在秦朝、 汉朝、两宋应分别由谁先来授理 A太尉、刺史、转运使 B御史大夫、刺史、通判 C丞相、三司使、军机处 D御史大夫、州牧、节度使 答案: B 试题分析:中国古代若有民告官,受理机构应是负责对百官进行监察的机构,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秦代负责监察百官的是御史大夫、汉代在地方负责监察官员的是刺史;两宋时期对地方进行监察的是通判,所以符合题意的应是御史大夫、刺史、通判。故此题应选 B项。 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点评: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及认识。 ( 1)演变: 秦朝设置御史大夫兼理全国监察事务。 汉武帝后期,把全
9、国分为 13个州,作为监察区,设刺史代表中央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 东汉时期,刺史逐步增添了地方行政权和军权。 唐朝时期,唐太宗将全国分为 10个道,作为监察区。 明朝在地方设置按察司,掌管地方的监察事务。 ( 2)认识:纵观中国古代社会,检察官在打击贪官污吏、澄清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古代监察官是为皇权服务的。当一个王朝出现统治危机时,监察官就难以发挥作用,甚至会催生吏治的腐败。 朱子语类云: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 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对此理
10、解正确的是 A削弱皇权加强相权 B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 C提高行政效率 D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中介绍了中书、门下、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起草诏令)、审议和执行;三省六部既有分工,也有合作,减少了决策失误,提高了工作效率。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独尊,大大加强了皇权专制。由此可见 AD两项不对;三权分立的原则是近代西方政体体现出的原则。 故此题应选 C项。 考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三省六部制与近代西方的三权分立的比较。三省六部制与近代西方的三权分立形式上相似,都体现了分权的特点,但是反映的本质却不同。三省六部制的目的在强化皇权,是君主专制的产物;西方三权分
11、立目的是防止专制,是近现代资产阶级民主的产物。 古雅典历史记载:在雅典 “公民 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 相反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 ”梭伦时期,曾制定一项特别法令,规定任何公民 “当发生内争之时,不加入任何一方者,将失去公民权利。 ”这表明 A雅典民主政治是全体雅典人的民主 B雅典的法律鼓励公民直接参与城邦政治活动 C雅典民主政治中存在着派别之争 D雅典民主政治中存在着利用公务徇私的现象 答案: B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 A雅典民主政治是全体雅典人的民主,说法错误,仅仅公民才享有这一权利; B雅典的法律鼓励公民直接参与城邦政治活动,符合题干的描述; C雅典民主政治中存
12、在着派别之争、 D雅典民主政治中存在着利用公务徇私的现象,这不是题干中材料表达的核心意思;故此题应选 B项。 考点:雅典的民主制度 点评:三项标准推敲四个备选项。一辨:是否符合历史史实; (是否正确 )二辨:是否与题干内容相关; (是否有关系 )三辨:是否与题干要求有密切的联系。 (关系是否密切 ) 在辨析中排除;过了一辨看二辨,过了二辨用三辨。 古罗马民法大全: “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都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 ”材料体现的原则是 A公正合理 B人人平等 C保护弱者 D注重证据 答案: A 试题分析: “每一方的
13、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任何一方都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 ”这表明,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是为他人的行为负责,体现出的是一种公正合理的特点,与人人平等 保护弱者、注重证据,均无关系。故此题应选 A项。 考点:罗马法 点评:罗马法的现实意义。 ( 1)政治上:为国家权力提供法律依据,稳定社会秩序,保护统治阶级的政治与经济利益;( 2)经济上: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这有利于调整社会和经济纠纷,缓解社会矛盾。特别在罗马帝国时期,罗马法律制度渗透到国家各个角落,稳 固了帝国的统治 有人说: “英国革命前后,在传承中创新是英国人的政治智慧之一。 ”下列史实能够说明
14、这一观点的是 A通过革命处死了国王 B议会制度逐步完善 C共和制度建立起来 D不断进行殖民扩张 答案: B 试题分析:要抓住题干当中的要求 “传承中创新 ” A. 通过革命处死了国王,不符合要求; B. 议会制度逐步完善符合题干的要求; C. 共和制度建立起来说法错误,建立起来的是君主立宪制; D. 不断进行殖民扩张不属于政治智慧。故此题应选B项。 考点:英国政体 点评: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一二三:一条主线:议会的发展 演变(即代议制的确立、发展、完善)。两个趋势:国王权力逐渐削弱,议会权力不断增强。三个转移: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政治权利由贵族民主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
15、,并下移到公民民主。 美国 1787年联邦宪法规定,参议院的议员名额每州不论大小,均为两名。众议院议员名额则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 5个黑人折合 3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上述规定体现了 A权益平衡思想 B民主共和思想 C民族平等思想 D主权在民思想 答案: A 试题分析:参议院的议员名额每州不论大小,均为两名。众议院议员 名额则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这是为了平衡大州和小州的利益而采取的一项折中措施,因此它体现的是大州和小州权益的平等; B民主共和思想, D主权在民思想单从这则材料中看不出来; C民族平等思想,与题干中 “5 个黑人折合 3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 ”不符。故此题应选 A
16、项。 考点:美国政体 点评: 1787 年宪法体现的原则。( 1)分权制衡原则:美国政府由立法、行政、司法三个平等独立的部门组成,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2)民主(主权在民)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管理国家,以代议制为基础;总统和国会议员都由民选产生,实行任期制; 1789年增加 10条修正案,规定人民的基本权利。三权分立也体现了民主精神。( 3)联邦制原则:美国国家结构实行联邦制中央集权原则。联邦政府权力是各州赋予的,但联邦的地位高于州的地位,同时各州也有处理本州范围内部事务的权力。( 4)共和制原则:宪法废除贵族头衔和世袭职务,规定所有的公职向人民开放,总统和国会议员都是民选的;国家和政府应该
17、为公共利益服务,不为个人谋利益。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 “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在会议的闭会时期,如果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 ”这说明: A总统控制议会 B总统权大,议会权小 C总统的权力受议会限制 D行政权与立法权相制约 答案: D 试题分析:结合材料当中 “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 ”,可以看出行政权对行政权的制约; “在会议的闭会时期,如果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 ”可以看出,立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综合上述材料体现出的是,行政权与立法权相制约。故此题应选 D项 考点:法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点评:法国共和制的特点:( 1)立法权由参、
18、众两院行使,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同创制法律。( 2)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共同掌握,内阁部长由总统任命,总统和内阁共同对议会负责。( 3)总统由两院联席会议选出,权力受到议会和内阁的制约,是议会制共和政体。 国歌记录了一个国家的历史和追求。以下歌词中,出自德意志国歌的应该是 A这就是星条旗,愿它永远飘扬;在这自由国家,勇士的家乡 B愿她保护法律,使民心齐归向,一致衷心歌唱,神佑女王 C统一、权力和自由,是我们千秋万代的誓言 D公民们,投入战斗!前进,前进,万众一心,把敌人消灭净 答案: C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可知, A这就是星条旗,愿它永远飘扬;在这自由国家,勇士的家乡,是美国的国歌
19、; B愿她保护法律,使民心齐归向,一致衷心歌唱,神佑女王,是英国的; C统一、权力和自由,是我们千秋万代的誓言,是德意志的; D公民们,投入战斗!前进,前进,万众一心,把敌人消灭净,是巴黎公社的。故此题应选 C项 考点: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点评: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皇帝和首相真正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但皇权至高无上,具有浓厚的封建专制色彩。( 2)行政权和立法权没有真正分离,而且行政权制约立法权,任何法案必须经过皇帝批准才能生效。联邦议会 (上议院)权力大,帝国议会(下议院)权力小。( 3)名义上实行联邦制,实质上普鲁士具有霸主地位。 ( 2012年 3月南通市一模 20题)下图是塞尚
20、的名作樱桃和桃子,在强烈的黑与白、冷与暖的色彩反差中,画家表现出所画物品的冷漠、凝重与僵硬。下列作品中与此作品艺术风格相似的是 A米勒的播种者 B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 C毕加索格尔尼卡 D凡高的向日葵 答案: D 试题分析: “塞尚的名作樱桃和桃子,在强烈的黑与白、冷与暖的色彩反差,画家表现出所画物品的冷漠、凝重与僵硬 ”由此可 以判断出此画注重对色彩的描绘,很类似于印象派画法。联系所学知识可知, A米勒的播种者,为现实主义风格; B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为浪漫主义作品; C毕加索格尔尼卡为现代主义作品; D凡高的向日葵与题干中描绘的很相似。故此题应选 D项。 考点: 19世纪以来的世界
21、文艺 点评:印象派绘画的价值。( 1)把光和色彩视为认识对象的核心因素,大胆使用色彩,真正体现出光与色的无穷魅力;( 2)强调绘画的审美功能,主张追随色彩效果,使绘画变得更丰富、自由;( 3)追求强烈的个人感受,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来表现微妙 的色彩变化。 邓小平指出: “如果 60 年代以来 ,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 ,没有发射卫星 ,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对邓小平的这段话理解准确的有 说明尖端科技的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关系中影响巨大 当代社会激烈的经济竞争和军事政治角逐 ,实际是科技力量的竞争 “两弹一星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扩大了国际影
22、响 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如果 60 年代以来 ,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 ,没有发射卫星 ,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说明了 “两弹一星 ”为代表的现代科技发展对我国的重要影响,联系课本所学 “两弹一星 ”的重大意义可知 说法都正确。故此题应选 A项。 考点:新中国的科技 点评:此题为材料型选择题。此类题目是材料题的客观答法。多在题干中提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历史真实,按照题干的指向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解答材料型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
23、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知识 ;第二,抓住关键词,读懂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读懂材料是解答本题型的关键。 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 6世纪至公元前 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 “轴心时代 ”( Axial Age), “人类意识 ”首次觉醒,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在此之前人类对自然世界缺乏了解 B东西方都开始了对人和人类社会的研究 C中国用大一统方式推进了思想的发展 D苏格拉底特别强调人自身的价值和作用 答案: B 试题分析: “人类意识 ”首次觉醒指的是人文思想的产生,古希腊在公元前 6世纪至公
24、元前 3世纪在古希腊出现了智者运动,和以苏格拉底为代表希腊先哲,他们强调人的价值重视人的作用,构成了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此时的中国在发生了百家争鸣,儒家等学派纷纷开始重视研究人与社会。故此题应选 B项。 考点:智者运动与百家争鸣 点评:古希腊和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 “诸子百家 ”有何异同点。相同点: 都处于思想活跃期,出现不同思想流派; 都开始将 “人以及社会 ”作为主要研究课题。不同点: 内容方面: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作用价值,人是观察社会人生、世 界的主体;苏格拉底提出 “美德即知识 ”。总之,提倡人文思想。中国既有儒家的 “仁政 ”;墨家的 “兼爱 ”、 “非攻 ”、 “尚贤 ”;道家的 “道
25、法自然 ”,人与自然的和谐;法家的君主专制。 关注问题的角度:前者关注人的发展、作用、价值,具有哲学理性;后者关注社会问题的解决,具有实用性。 “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与这 佛家偈语提倡的修炼方式类同的是 A无为寡欲 B格物致知 C内心反省 D经世致用 答案: C 试题分析: “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这一佛家偈语提倡的修炼方式是强调内心的修炼,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陆王心学主张的的是发明本心进行内心的反省,强调内心的修炼,故此题应选 C项。 考点:宋明理学 点评:宋明理学是特点:第一,儒学进一步思辨化。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
26、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第二,儒学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家的伦理道德学说。就其内容而言,与汉代董氏的儒学相比,其 重点不在政治哲学上,而在伦理道德上;与先秦的儒学相比,其对伦理道德的阐述,更侧重于哲学的表达。第三,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 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梁启超说 :“他的政治理想,从近日青年眼光看去,虽平平无奇,但三百年前 卢骚民约论(即卢梭社会契约论)出世前之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 ”他评价的是 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B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 C李贽的焚书
27、D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答案: D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从明亡的历史看到了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天下为主,君为客 ”的民主思想,主张以 “天下之法 ”取代皇帝的 “一家之法 ”,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这符合梁启超所处时代人们的思想特点,也与卢梭社会契约论的思想相契合。故此题应选 D项 考点: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 点评:明清时期的早期民主思想未能推动社会转型的原因 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脆弱,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坚实的物质基础; 政治,君主专制的高度强化压抑了早期民主 思想的发展,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缺乏政治基
28、础; 思想文化,文化专制政策阻碍了早期民主思想的传播,导致缺乏相应的思想文化基础; 国人风貌,人们深受纲常礼教毒害,难以接受新思想,缺乏群众基础。 1517年,马丁 路德进行宗教改革,教皇要求他 “撤回错误观点 ”,否则将被教会开除。但路德认为圣经中的话比教皇更重要,这主要是因为他主张 A人人都有阅读圣经和解释圣经的权力 B对基督徒来说自由是上帝最神圣的福音 C简化宗教仪式,铲除教士与俗人之间的隔阂 D国家权力高于教会,教会从属于国家 答案: A 试题分析:联系马丁路德的主张 “圣经中的话比教皇更重要 ”。他坚持圣经高于教皇和教会,主张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而不是盲目听从教皇
29、和教会的说教,并把圣经翻译成德文。反映了资产阶级要求自由平等的愿望,客观上具有反封建的作用。故此题应选 A项 考点:宗教改革 点评:要注意比较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异同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1、相同点( 1)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都处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时期。( 2)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 3)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营养,人文主义者借助的是古典文化,宗教改革借助了圣经中的原始教义( 4)两个运动在与统治者的关系上也是相似的,人文主义者需要教皇、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宗教改革与统治者的关系更是紧密 2、不同点( 1)在人的问题上,人
30、文主义者与宗教改革者有根本不同的认识,前者认为人是伟大的,而后者却强调神的伟大、人的渺小,一切以神为中心( 2)在信仰与宗教宽容的问题上,文艺复兴是一个信仰与思想自由运动,一开始就容忍了异族文化,而宗教改革中,各种形式的新教派几乎都以另一个权威来取代教皇的权威( 3)文艺复 兴主要表现在思想领域和社会的上层,而宗教改革更多地表现为一场政治运动,群众基础也更为广泛 ( 2011年 9月南京市高三调研 2题)中国画是历史悠久的民族艺术。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图一是东晋顾恺之作品,体现了 “以形写神 ”的风格 B图二体现唐代阎立本兼收井蓄,吸取外来美术的风格 C图三描绘了北宋商品经济繁荣的景象,具有写
31、实风格 D图四表现了元代画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的艺术特征 答案: B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可知, A图一是东晋顾恺之作品,体现了“以形写神 ”的风格、 C图三描绘了北宋商品经济繁荣的景象,具有写实风格、D图四表现了元代画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的艺术特征,以上说法均正确送子天王图是吴道子的作品,故此题应选 B项。 考点:中国古代的绘画 点评:此题为逆向选择题(否定型选择题)。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事实不符的选项。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 “不是 ”、 “无 ”、 “没有 ”、“不正确 ”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目要求不相
32、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 明清时期,像年画、剪纸画等大量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东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且更具生活上的实用性,这主要是因为: A白话文开始兴起 B理学兴盛 C市民阶层逐渐壮大 D思想控制空前严密 答案: C 试题分析:联系题干当中的叙述, “明清时期,像年画、剪纸画等大量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东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且更具生活上的实用性 ”强调的是实用性,以及是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这是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在文学了艺术领域的的反应。故此题应选 C项 考点:中国古代的艺术 点评: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特点。在中国古代绘画 艺术发展过程中
33、,体现了怎样的特点( 1)从演变背景看,中国画的演变深刻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如隋唐时期绘画艺术的发展是隋唐盛世的缩影;宋代的绘画艺术则明显地反映了商业发达、城市繁荣的时代特征。( 2)从画家角度看,文人画家增多,画家的素养越来越高。如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 3)从绘画风格看,由于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绘画不断融入外来风格。如隋唐时期的绘画艺术就吸收了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4)从绘画的功能看,绘画逐渐由纯粹的艺术品向商品发展。到宋代,绘画成为商品 。 达尔文进化论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康有为把进化论与中国的传统思想相结合;严复在翻译
34、进化论著作天演论时突出 “优胜劣败 ”、 “适者生存 ”等危机思想;陈独秀用进化论研究伦理道德和文学艺术。这反映了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进化论的态度是 A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B “与时俱进,发展创新 ” C “西学中源,合理利用 ” D “取明深义,取便发挥 ” 答案: B 试题分析:康有为把进化论与中国的传统思想相结合;严复在翻译进化论著作天演论时突出 “优胜劣败 ”、 “适者生存 ”等危机思想;陈独秀用进化论研究伦理道德和文学艺术,说明这三个人为代表的知识分子都根据时代的不同需要对进化论思想加以应用,体现出了与时俱进的特点。故此题应选 B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点评:达尔文
35、的生物进化论产生的影响: 欧洲思想界: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地位的看法,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 欧洲学术界:把发展变化思想引入生物界,开创了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 代,达尔文被称为 “生物学领域的牛顿 ”; 社会变革: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特权的思想武器,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也产生巨大震动。中国近代严复译述了赫胥黎的部分著作,名曰天演论,以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的观点号召人们救亡图存, “与天争胜 ”,对当时思想界有很大影响。他们还把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当作改造社会的利器,掀起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
36、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 识。 “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 ”是指 A明末清初的 “工商皆本 ”意识 B魏源的 “师夷长技以制夷 ”思想 C洋务运动的 “中体西用 ”主张 D新文化运动的 “民主与科学 ”思想 答案: D 试题分析:萧功秦认为,由于民族危机而激发了 “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 ”。明末清初的 “工商皆本 ”意识与题目中的民族危机无关,故排除 A项。 B、 C、 D三项都与民族危机有关,魏源的 “师夷长技以制夷 ”思想出现于鸦片战争时期,洋务运动的 “中体西用 ”主张出现在 19世纪 60年代
37、,新文化运动的 “民主与科学 ”思想出现在 1915年以后, B项符合 “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 ”,故此题应选 B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点评:正确评价林则徐、魏源等人的 “开眼看世界 ”。( 1)进步性: 开创了向西方学习的先河; 为中国早期的近代化提供了可贵的思想准备。这促使人们开阔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了解世界,对近代维新变法思想有一定的影响;从此,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而探究、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2)局限性: 局限于著书立说,尚未付诸实践; 停留在军事技术层面上,未涉及到变革封建制度。 中国近代仁学一书引用的法国大革命时期传诵的 名言: “誓
38、杀天下君主,使流血满地球,以泄万民之恨。 ”可见 A该书作者系 “开眼看世界 ”之人 B该书思想与维新思想相对立 C该书发出了当时中国社会变革的最强音 D该书代表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 答案: C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仁学为谭嗣同的著作。 A. 该书作者系 “开眼看世界 ”之人,说的是林则徐; B. 该书思想与维新思想相对立,说法错误谭嗣同属于维新派; C. 该书发出了当时中国社会变革的最强音,说法正确; D. 该书代表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说法错误,谭嗣同为维新派非激进派。故此题应选 C项 考点:近代 中国的思想解放 点评: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三大特征、四个阶段:( 1)三大特征 近代中国人学
39、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相联系,启蒙和救亡相联系,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 “器物 ”到 “制度 ”再到 “思想文化 ”不断深入的过程。 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2)四个阶段 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 “器物 ”。 从甲午战争到辛亥 革命,资产阶级学 “制度 ”。 19151919年即新文化运动时期,资产阶级学 “思想文化 ”。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 “走俄国的路 ”到 “走
40、自己的路 ” 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明确宣布: “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无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 ”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辛亥革命的失败 B工农运动的发展 C马克思主义的传入 D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答案: C 试题分析:联系题干的提示 “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明确宣布 ”A辛亥革命的失败,说法错误,因为辛亥革命距题干中时间较长; B工农运动的发展,说法错误,因为此时第一次工运高潮尚未到来; C马克思主义的传入,说法正确; D中国共产党的影响,说法错误,因为此时中共尚未建立。故此题应选 C项。 考点:马克思
41、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点评:此题为因果型选择题。通常将历史现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再根据题干的指向列出相应的原因、目的或结果等。考查的角度有两方面:第一种形式,由结果推断出原因,其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第二种形式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其结构是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常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等表示。首先要正确理解常用概念的含义及其区别与联系,从性质、作用、方向层次等方面来把握和理解这些概念,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题干与备选项之间谁是因,谁是果,并与教材知识进行联系,同时注意区别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 原因、客观原因、内外因的不同之外。其次要根据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42、“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赶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由国家经营管理之。 ”由此可知,新三民主义中增加 “节制资本 ”的主要目的是 A以国营经济取代私人资本 B限制外国资本的发展 C提高广大民众的社会政治地位 D防止私人资本操纵国计民生 答案: D 试题分析: “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赶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由国家经营管理之。 ”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为了防止出现 “独占 ”即垄断,所以才主张 “节制资本 ”,由此可见孙中山的出发点是防止私人资本操纵国计民生。故此题应选 D项 考点:三民主义 点评:正确的评价三民主义( 1)进步性:新三民主义和中国共
43、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统治),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的旗帜,推动了国民大革命在全国展开。( 2)局限性:新三民主义在内容上仍然没有超出资产 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 综合题 ( 14分)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这一思想体系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孟子 滕文公 齐宣王问曰: “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 ”孟子对曰: “于传有之。 ”曰: “臣 s其君,可乎? ”曰: “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
44、闻 s君也。 ” 孟子 梁惠王 材料二 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 地事 天也,尤下之事上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新哲学的创立者必须建立一套包含宇宙论、伦理学和知识论的体系,以宇宙论解释宇宙的诞生,以伦理学讨论整个人类问题以及确立人生行事的价值,以知识论确定实然和应然知识的基础。这个新哲学叫做理学。 张君励新儒家思想史 材料四 大一统的封建帝国需要这样一种宗教:用统一的神权来神化君权,用祖先崇拜来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用 “天定 ”的禁欲主义的清规戒律来束缚民众,用教主崇拜来管制思想。 帝王选中儒家,经历上千年的时间,经历两次改造,儒家变为儒教,孔子抬高
45、为被崇拜的 偶像。 任继愈儒家与儒教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归纳孟子对于 “忠君 ”的看法。( 3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思想有何变化?这种变化是为了适应何种政治需要?( 2分) (3)根据所学知识,列举材料三中所述理学在 “宇宙论 ”、 “伦理学 ”和 “知识论 ”上的理论分别是什么?( 3分) (4)根据材料四,列举史实说明从儒家到儒教的两次改造。试分析这种改造的历史影响。( 6分) 答案: (1)臣子有忠诚于君主的义务,君主有仁慈爱民的义务,人民有权反抗独夫民贼。( 3分) (2)神化君权,强化忠君思 想;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要求。( 2分) (3)宇
46、宙论:理是宇宙的本原;伦理学:三纲五常;知识论:格物致知,知行合一。( 3分) ( 4)改造:西汉时,董仲舒以 “天人感应 ”神化君权,以 “三纲五常 ”来巩固等级制度;( 2分)宋朝时,朱熹等理学家提出 “存天理,灭人欲 ”,并将孔子神话为被崇拜的偶像。( 2分) 影响:巩固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国家,铸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使孔孟思想成为中国的正统思想。(答出两点可得 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 试题分析:第( 1)问,从材料一中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可见,孟子主张尊 君,“闻诛一夫纣矣,未闻 s君也。 ”可见,孟子认为人民有权反抗独夫民贼;第( 2)问,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
47、于天子 ”, “ 地事天也,尤下之事上 ”可见董仲舒神化君权,强化忠君思想;联系史实可知这种思想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第( 3)问,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理学在 “宇宙论 ”上认为万物皆源于理、 “伦理学 ”主张三纲五常和 “知识论 ”上主张格物致知;第( 4)问,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儒学分别经过董仲舒和理学家进行改造。西汉时,董仲舒以 “天人感应 ”神化君权,以 “三纲五常 ”来巩固等级制度;宋朝时,朱熹等理学家提出 “存天理 ,灭人欲 ”,并将孔子神话为被崇拜的偶像。 考点: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点评:高考命题预测。 1从考查方式看,高考仍将会以选择题为主,但从近几年高考题型看,材料题、开放探究型题目的考查力度有可能加大。 2从内容上看,儒家思想的一些合理成分,如教育理论的有教无类、学思结合、启发诱导、因材施教 (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 );伦理道德中的诚信 (社会主义荣辱观 );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仁、德、民本思想 (以德治国 );维护国家统一的大一统思想(祖国统一等 ),易于和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以德治国、以人为本等一些热点问题相结合,来考查学生对 儒家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