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西省赣县中学北校区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花仙子 文档编号:335354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7.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江西省赣县中学北校区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江西省赣县中学北校区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江西省赣县中学北校区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江西省赣县中学北校区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江西省赣县中学北校区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江西省赣县中学北校区高二 5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 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 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宗法制在春秋战国时崩溃,但其影响深远,故排除; B项察举制主要在汉朝实施,时间不符; C项三省六部制是中央官制与官爵、门第没有必然联系。 D项隋唐以前国家的选官用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选官标准注重门第,到了隋唐科举制产生,选官标准注重读书考试,因此打破了门第对国家选官用官的决定权,该现象逐步消失。 考点:从汉至元的政治制度的演变 选

2、官制度 1971年 7月,尼克松总统在堪萨斯城发表演讲,指出: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 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对抗 ” 美国政府将这一外交思想付诸实施的行动包括( ) 组建上海合作组织 结束 1961年开始的越南战争 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发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项美国未参加,排除; 项是 “对抗 ”而非 “谈判 ”,与题干 “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对抗 ”不符排除。因此选 B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政策 开创外交新局面 20世纪 80年代末,邓小平提出了 “韬光养晦 ”的外交战略,强调在国际事物中 “决不当头 ”, “

3、有所作为 ”。这一战略提出的主要国际背景是( ) A苏联已经解体 B两极格局濒于瓦解 C中美关系好转 D世界多极化正在形成 答案: B 1949年后,中国积极主动的融入世界。将下列重大外交事件按时间排列 ,正确的是 ( ) 重返联合国 中美关系正常化 参加万隆会议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重返联合国在 1971年。 中美关系正常化在 1972年。 参加万隆会议在 1955年。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 2001年。因此应选 A 考点:新中国的对外政策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 30万份。传单写道: “难道我们没

4、有父母 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 生 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 死 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 ”这一潮流促成了 ( ) A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 B “九二共识 ”的达成 C “和平统一 ”口号的提出 D海峡两岸 “三通 ”的开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 “1987年 ”,是年,台湾当局被迫允许台湾居民回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方面进行交流,两岸长期隔绝状态被打破。 B 和 C、D 历史事件的时间分别是 1992 年、 1979 年、 2008 年,都与 1987 年不符,答案:为 A 考点:祖国统一大业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

5、下部分条款: “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 ”由此可以看出( ) A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B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C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D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排除。 B项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是在 1949年,与题干 1954年不符,排除。 C项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参政议政的机构,不是执政机构,排除。 D项, 1954年政协的职能有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能转变为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因此选 D 考点:

6、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邓小平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中指出: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的构想是我们根据中国自己的情况提出来的,而现在已经成为国际上注意的问题了。 ”对此理解最正确的是( ) A国际社会想干扰中国收回香港 B.国际社会一致认可 “一国两制 ” C “一国两制 ”方案在联合国得以通过 D “一国两制 ”对解决国际争端有 借鉴作用 答案: D 试题分析:世界上一系列争端都面临着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还是用非和平方式来解决的问题。 “一国两制 ”方案的付诸实施,这个事例可能为国际 “许多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A项,题干中看不出国际社会想干涉中国收回香港。 B项国

7、际社会一致认可 “一国两制 ”,与史实不符,排除。 C项 “一国两制 ”方案在联合国得以通过,与史实不符,排除。因此选 D 考点:祖国统一大业 一国两制 某同学构思撰写以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为主题的小论文,下列拟定的标题没有史实错误的是( ) A共同纲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 型的宪法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C “一国两制 ”:深圳经济特区的政策保证 D和平统一: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1954年宪法,排除。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排除。 C项,一国两制适用于港澳台,不包括深圳,排除。 D项,

8、 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因此选 D 考点:祖国统一大业 一国两制 继希腊人之后,罗马人登上了地中海的历史舞台,他们征服了希腊化的东西,建立起地跨欧、亚、非洲的大帝国。然而,古罗马学者贺拉斯说,被征服的希腊人最终俘虏了罗马人。贺拉斯所说的 “俘虏 ”是指( ) A商业征服 B文化同化 C宗教皈依 D财富侵蚀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商业征服说不上,罗马的商业没有被希腊人垄断。 C项,宗教罗马人最后皈依基督教,而基督教不来源于希腊。 D 项,财富侵蚀也说不上,在君士坦丁迁都前意大利本土还是很富的。 B项,罗马人在一定程度上很认可希腊人的文化,在前期,拉丁文是日

9、常通用语言,而希 腊文则是学者钟爱的语言。后期,希腊文化几乎把整个东罗马地区全控制下来了。因此选 B 考点: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罗马法的影响 法国学者费奈隆( 16511715 )对雅典民主制度进行评价时说: “民众支配雅典,演说支配民众。 ”对此观点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全体雅典居民对国家大事都享有决策权 B民主制的需求促进了雅典雄辩术的发展 C公民在演说诱导下做出的判断未必正确 D雅典的民主政治促进了智者学派的兴起 答案: A 试题分析: B和 D项,智者是指教授雄辩术和修辞学的教师,出现于公元前 5世纪中叶,符合雅典民主制度出现的时间和表现雅典居民中有奴隶,排除。 C项,体现在材料中

10、“演说支配民众 ”一句,演说可以起到宣传的作用使得知识水平低的公民作出错误判断,排除。 A项,奴隶不能参加国家决策权。因此选 A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假如你是中国秦朝的丞相,当你与同时代罗马元老院成员相遇,在治国原则上最大的分歧是 A “秦法 ”与 “十二铜表法 ” B “郡县制 ”与 “元首制 ” C “皇权至上 ”与 “政事共商 ” D “三公九卿 ”与 “公民大会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察古代中国与 古代罗马政治制度的本质特征。 A项,古代中国本质上一个人治社会,秦律是维护人治的手段,十二铜表法体现了罗马是一个法治社会,排除。 B项,郡县制是秦

11、朝地方政治制度,元首制是罗马帝国时期出现的,与题干罗马共和国时间不符,排除。 D项,三公九卿制皇权至上的表现,公民大会是罗马最高权力机关,两者权力不同,排除。 C项,从整体上看,中国是君主制国家,皇帝掌握大权,皇权至上,古罗马是贵族制,贵族通过元老院实现集体统治,政事共商,因此选 C。 考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罗马政治制度的 特点 有人评价说: “罗马人在法律方面的建树之所以彪炳世界,是与他们在三个不同阶段的法制探索分不开的。 ”这里提到的 “三个不同阶段的法制探索 ”指的是罗马人先后形成了( ) 十二铜表法 公民法 万民法 自然法 A B C

12、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十二铜表法形成于公元前 5世纪中期。 公民法,适用于罗马共和国时期( BC509-BC27)。 万民法形成于 3世纪。 自然法是贯串罗马法发展史中的一种法制精神,不是某种具体的法律。因此排除 ,选 A 考点: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罗马法的发展历程 1949年,前美国驻北平总领事柯乐柏曾以 “总领事 ”身份写信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信件被原封不动的退回。这表明( ) A美国承认新中国为合法政府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不需要美国承认 C新中国不承认美国与国民党政府建立的外交关系 D新中国要清除帝国主义的残余势力 答案: C 试题分析:解题时要注意时间定位 “1949

13、年 ”,当时, 国民党政权已被推翻、新中国已经成立。材料中的信息是 “国民党政府时代的美国驻华总领事的信件被新中国外交部退回 ”,这从本质上表明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外交关系,故选 C项。 A项 1949年,美国没有承认新中国为合法政府,排除。 B项,与题干无关。 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新中国要清除帝国主义的残余势力。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政策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937 年 11 月 13 日国民政府发表自上海撤退之声明: “各地战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阵地化为灰烬,军心仍坚如铁石,陷阵之勇,死事之烈 ,实足以昭示民族独立之精神,奠定中华复兴之基

14、础。 ”这可以说明当时( ) 国民政府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国人民族意识空前增强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中国军队殊死抗击日军进攻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国民政府实行片面抗战路线,排除。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是在1938年 10月以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因此选 C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 抗日战争 北京孔庙始建于元朝,院内碑林中现存 3块元代进士题名碑。这些信息可以佐证元朝时期( ) A科举制度开始形成 B殿试成为科举定制 C科举开始采用八股文体 D统治者继承了中原文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 “元朝 ”、 “进士 ”等有效信息限定词。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15、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全国的政权。 “进士 ”是科举制内容之一。 A项所述开始于隋朝,排除。 B项内容符合北宋史实,排除。 C项是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排除。故正确选项为 D。 考点:从汉至元的政治制度的演变 选官制度 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 A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 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 D明初废除宰相,清初 “军国政事 ”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答案: D 试题分析:君主专制是指皇权至高无上,一切军国大事由皇帝专断,

16、从秦到清,君主专制不断强化,这事常态。所谓 “特殊情况 ”是指君主专制受到限制或制衡。A项战国时期,与题干从秦到清时间不符,排除。 B、 C两项,汉武帝时期实行的内外朝制度、隋唐的三省制六部制和宋朝二府三司制都是加强君主专制的表现,与题干君主专制受到限制不符,排除。 D 项清代议政王大臣会议集体决策,对皇权形成极大限制。故 D项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特点 中央和地方关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下列措施中属于通过经济手段防止地方割据的是( ) A颁布附益之法 B设置转运使 C推行募兵制度 D实施行省制度 答案: B 试题分析:解题关键是正确分析每项措施的作

17、用: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除留一部分供给地方,把剩 余的财政收入转运到中央,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A是从政治上削弱地方势力; C是造成地方割据的因素之一; D是加强辽阔疆域的管理;故 B正确。 考点:从汉至元的政治制度的演变 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下图是一副古代北京地区的行政区示意图。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于( ) 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唐朝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行政区划沿革。解答时需要看清地图、抓住有效信息。读图可知,信息有 “涿郡 ”、 “广阳国 ”、 “上谷郡 ”等,便可知道 “郡国并存 ”,继而判断应为汉朝。 A西周实行分封,诸国并立; B秦朝实行郡县制;

18、D唐朝前期是道 府(州) 县,后期是道 节度使 府(州) 县制。本题选 C。 考点:从汉至元的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初的政治制度 下列关于列强在中国获取下列特权的先后顺序是( ) 领事裁判权 公使驻京权 协定关税权 设厂权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领事裁判权, 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 公使驻京权,1856年天津条约。 协定关税权,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 设厂权,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因此 选 B。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 列强侵华史实 莫里循是澳大利亚人,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他居住北京 20余年 (18871920 年 ),亲历了近代中

19、国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段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这些资料里,你认为那些不可能是他亲身经历留下的 ( ) 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 八国联军侵华的照片 大总统誓词的照片 南京大屠杀的有关报道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发生在 1860 年。 八国联军侵华的照片,发生在 1900年。 大总统誓词的照片,发生在 1912年。 南京大屠杀的有关报道,发生在 1937年。因此发生在他生活在 1887-1920年间的是 B项。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 列强侵华史实 近代以来,在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出现了许多震撼人心的爱国口

20、号。如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保卫华北,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 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还我山东,还我青岛。这些口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发生在 1950年。 保卫华北,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发生在 1895年。 还我山东,还我青岛,发生在 1919年的五四运动。因此,按时间顺序是 。选 D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 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共产党领导的边区政府在工作报告中说,国民党肤施县党部在延安公开出版几种壁报,张贴通衢。共产党的印刷厂替国民党印刷传单,已是尽人皆知。这反

21、映出当时( ) A国民党已在军事上占领延安 B边区政府由国民党直接管辖 C正处于 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 D共产党允许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是解放战争时期胡宗南部占领延安,中共撤离了延安,国共合作破裂不可能发生题中的事。 B是自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长征到延安,并在此后的十四年间作为中共中央所在地,在一定程度上是独立的。 D答案:是国民党一大后的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的事,中共还在城市中活还没到延安。 C因为国共二次合作是在 1937年到 1946年间,所以有可能。因此选 C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 抗日战争 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

22、是( ) 李鸿章: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 郑观应: “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章太炎: “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梁启超: “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 A推动中国近代化,挽救民族危机 B向西方学习,实行民主政治 C实现中国工业化,自强求富 D启蒙与救亡并重 答案: A 试题分析: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主张学习西方科技,维护清朝统治;郑观应是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主张同外国商战;章太炎是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家 ,主张用暴力推翻清朝统治;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维新变法。 B项仅是章太炎的思想, C

23、项仅反映李鸿章、郑观应的观点, D项不符合四人主张。近代化包括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和社会思想理性化, A项全面反映了表中不同人物的共同思想倾向。故选 A。 考点: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中共八七会议告全体党员书指出: “我们的党公开承认并纠正错误,不含混不隐瞒,这并不是示弱,而正是证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力量。 ”这里谈到的错误,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 ) A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B 采取了 “左 ”倾冒险主义方针 C放弃了民族革命战线的领导权 D排斥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答案: A 试题分析: 1927年中共八七会议上纠正了陈独秀的 “右倾 ”投降主义错误,

24、即在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之时共产党人没有组织武装进行有效抵抗,致使革命力量受到巨大的损失,所以 A项符合题意, B 项采取了 “左 ”倾冒险主义方针是在土地革命时期。 C项,民族革命统一战线是 1937-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二次国共合作,时间不符,排除。 D项是在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反围剿之时,时间不符,排除。答案:选 A项。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 国共十年对峙 1918年底到 1919年 4月,中国人普遍对协约国胜利持高度肯定态度;但1919年 4月后,列宁批判帝国主义的理论却迅速流行开来。舆论的这种变化反映出( ) A国人一度对借巴黎和会获得世界强国地位充满信心 B巴

25、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官的退让引发了国人情绪变化 C马列主义思想给国人带来了重组世界新秩序的希望 D马列主义成为了国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指导思想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巴黎和会上中国追求的是民族独立,而不是 “获得世界强国地位 ”与史实不符,排除。 B项,巴黎和会上引起国人情绪变化的是外交的失败,而不是外交官的退让,与史实不符,排除。 D项马列主义成为了国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指导思想,应是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排除。 C项,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地位,而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鼓舞了中国的人民争取民族革命胜利的信心。因

26、此选 C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综合题 ( 20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乾隆皇帝颁布上谕 ,宣称: “各处藩封到天朝进贡观光者,不特陪臣俱行三跪九叩之礼,即国王亲至,亦同此礼;今尔国王遣尔(指马戛尔尼)前来祝嘏(福),自应遵天朝法度,免失尔国王祝厘纳贡之诚。 ”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 1844年 11月奏称: “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 有加以款接方可

27、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 ”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 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截至 2008年底,中国与 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共参加了 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近 20000项双边条约,参加了 300多个多边条约,参加了 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官兵 11063人次。 摘编自中国外交部编中国外交( 2009年版)、 2009年 10月世界知识画报 ( 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清朝统治者的对外态度及其在对外关系方面的影响。( 5分) ( 2)材料二反映出这时某些清朝官员的对外态度

28、有了怎样的变化? 为何会发生这种变化?( 6分) ( 3)概括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不同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9分 ) 答案:( 1)以天朝上国自居、不愿与他国平等交往。限制中外交往,堵塞与世界沟通的渠道,使中国继续处于封闭状态( 5分) ( 2)畏惧西方列强,对外态度软弱,不敢为维护民族利益而抗争。 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在外交上处于不利地位;某些清朝官员已感到中国的实力不如西方国家,不惜放弃民族利益以维护清王朝统治( 6分) ( 3)朝贡外交、屈辱外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中国曾长期在世界文明中居于领先地位,封建统治者养成了盲目自大心理;中国不断遭受列强侵略,逐步沦

29、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获得独立,民族自信心增强,综合国力不断上升。 (9分 ) 试题分析:试题分析:( 1)根据题干 “各处藩封到天朝进贡观光者 ”“自应遵天朝法度,免失尔国王祝厘纳贡之诚。 ”可知乾隆把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看作传统的朝贡关系,结合所学,鸦片战争之前,统治者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以天朝上国自居,缺乏近代外交理念。 ( 2)根据题干信息 “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 不平等条约后 ” “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 ”,结合时间 “1844年 11月 ”可知此时的中国已经经历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某些清朝官员已感到中国的实

30、力不如西方国家,不惜对外妥协退让,委曲求全。 ( 3)根据材料里三,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不同于前清的朝贡外交,也不同于晚清的屈辱外交。再结合三个时期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可知 “朝贡 ”外交是古代中国曾长期在世界文明中居于领先地位,封建统治者养成了盲目自大心理;屈辱外交是近代中国不断遭受列强侵略,逐 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现代中国中华民族获得独立,民族自信心增强,综合国力不断上升。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近代中国的外交;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现代中国的外交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 1935年,

31、法国国民收入比 1929年减少 30%,企业倒闭 1 1万家,失业人口超过 80万。法西斯组织活动猖獗,对法国 民主制度构成严重威胁。法国社会党、激进社会党和共产党共同组成了人民阵线,参加大选。 1936年 6月,以社会党人勃 鲁姆为总理的第一届 人民阵线政府成立。法国共产党虽未入阁,但表示全力支持勃鲁姆的各项政策。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人民阵线政府成立的背景( 3分);指出勃鲁姆改革的措施与罗斯福新政的共同之处。( 8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勃鲁姆改革的作用。( 4分) 答案:( 1)背景:严重的经济危机;法西斯势力活动猖獗;左翼力量形成联合。( 6分)

32、共同之处:针对经济危机;实行国家干预政策;提高工人待遇和福利;监管银行。( 4分) ( 2)对法国经济复苏起到一定作用;遭到大资产阶级反对,未取得明显的改革成果;阻止了法西斯势 力上台。( 5分) 试题分析 :第( 1)问,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入手,抓住材料中反映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现象,并联系相关事实分析背景;材料勃鲁姆改革的措施有:提高工人工资、缩短工时等待遇和福利,国有化、监管行业等,结合罗斯福新政比较分析共同之处。 第( 2)问,需辩证的看待这一问,从材料中的 “这些改革措施对法国经济的复苏起了一定作用 ”、 “勃鲁姆宣布因财政困难,暂时停止执行人民阵线的纲领 ”说明具有一定成效,但最终

33、还是失败。 考点:历史重大改革回眸 勃鲁姆改革与罗斯福新政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 15分)阅读下列 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今试举卢梭民约之大经大法而列之:(甲)民生而自由者也,于其群为平等而皆善,处于自然,则常如此。 (乙) 公养之物,莫之能私。如土地及凡土地之所出者,非人类所同认公许者不得据之为己有也;产业者皆篡而得之者也。(丙)群之权利,以公约为之基;战胜之权利,非权利也。 1914 年 2月严复 平议 材料二 ( 20世纪初)自卢梭民约风行,社会被其影响不少,不惜喋血捐生以从其法,然实无济于治,盖其本源谬也。刻拟草民约平议一通,以药社会之迷信。 1914 年 2月严复致熊

34、 纯如书札 ( 1)材料一中严复认为卢梭的主要思想有哪些(不得摘抄原文)?( 4分) ( 2)严复认为卢梭民约的流行导致中国社会 “喋血捐生 ”而又 “无济于治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11分) 答案: (1)自由平等 ;天赋人权 ;反对财产私有 ;社会契约。 (4分 ) (2)“喋血捐生 ”是指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多次发动武装起义 ,以暴力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2分 ) “无济于治 ”的说法不确切 ,因为辛亥革命虽然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也没有完成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 ,但它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 ,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并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5、 (4分 )(如答促进了社会风气的改良也可得分 ) 试题分析:( 1)分析材料一,严复介绍卢梭的思想主张有:自由平等;天赋人权;反对财产私有;社会契约等。甲主要反映了自由平等、天赋人权;乙主要反映了反对私有财产;丙主要反映了社会契约论主张。 ( 2)本问稍难。根据所学, “喋血捐生 ”是指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多次发动武装起义,以暴力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无济于治 ”的说法不确切,因为辛亥革命虽然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也没有完成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但它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 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并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考点:启蒙运动 卢梭的人民主权论基本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