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河北省存瑞中学高一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lawfemale396 文档编号:335379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98.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河北省存瑞中学高一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2-2013学年河北省存瑞中学高一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2-2013学年河北省存瑞中学高一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2-2013学年河北省存瑞中学高一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2-2013学年河北省存瑞中学高一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河北省存瑞中学高一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有人说:孟姜女的传说反映了政治压迫,白蛇传的故事反映了宗教冲突。小王认为牛郎织女的传说典型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特点,这主要是指 A农民深受以王母娘娘为代表的统治者的剥削 B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经营方式 C纺织业是最主要的生产部门 D自给自足的田庄经济占主导地位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牛郎织女的名称和爱情故事的内容典型地反映了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生产特点:即男耕女织的生产形式和自给自足的生产特点, B项符合题意要求, A C两项与题意不符,田庄经济从属于西欧封建经济

2、形态,与中国传统小农经济发展模式不同, D项也不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点评: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以个体小农经济为主体,其耕作模式中最突出特点的是精耕细作,具体表现在多个方面,如耕作方法,耕作模式,土地的使用方式,耕作制度,农具的革新和水利工程的兴修等方面。本题体现 的是合理安排农时的特点。 下列美国的对外政策,实施的先后顺序是 ( ) 孤立主义 门罗主义 泛美主义 “门户开放 ”政策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 华盛顿在总统卸任时倡导美国实行孤立主义主义外交, 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发表国情咨文,主张欧洲不能在直接

3、干预殖民美洲事务,此即为门罗主义, “泛美主义 ”一词最早出现在 1889年 9月 7日的美国纽约时报上,后来被广泛加以使用, 1899 年,美国为染指中国势力范围特向西方列强提出 “门户开放 ”政策,以时间先后为序应该是 ,答案:选 A。 考点:美国近代外交主张 点评:识记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层次中的最低端,历史事件、时间、事件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件内容方面的记忆。 按照因果关系排列下列各选项,正确的顺序是 ( ) 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帝国主义形成 垄断组织出现 A B C D 答

4、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使生产和资本出现高度集中的现象,即垄断组织开始大量出现,促使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故正确顺序为 ,答案:选 C项。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点评:本题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的角度出发对历史现象中存在的因果关系进行考查,因果关系的分析能力是历史学习必备能力,与此同时还应加强对比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尤其是材料概括能力的训练,这是新课标高考对能力考核的关键所在。 1929年 1933 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假如你是当时纽约的一位市民,下列哪

5、项最符合你的心态( ) A “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 B “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 C “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 D “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929年 1933 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大量工人失业,物价下跌,社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整个西方世界陷入恐慌之中,各国为摆脱危机实行了以邻为壑的贸易保护政策,竞争激烈,所以 A C D 三项表述不符合这次经济危机的实情, B 项符合题意和史实。 考点: 1929年 1933 年经济危机 点评: 20世纪 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这

6、次危机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带来空前的灾难,但与此同时也将资本主义社会引向了另个一更高的发展阶段。高考对其的考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爆发的社会背景及其表现; 20世纪 30年代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 传统 “自由放任 ”政策失败的原因及影响。 下图是美国 20世纪 30年代初公开销毁牛奶的现象。这种现象说明( ) A美国经济高 度繁荣,产品过剩 B资本主义生产与市场之间的矛盾尖锐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D美国正处在经济大危机的前奏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图片描述的是美国在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爆发时不

7、得以直接销毁产品的现实,产品销毁的原因不是生产的绝对过剩,而是由于市场萎缩使商品价格大幅度下跌所致,说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时生产和市场之间存在尖锐的矛盾,答案:选 B 项,A C D三项不符合史实。 考点: 1929年 1933 年经济危机的表现 点评:经济危机爆发时的主要表现是: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骤降,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锐减。而引发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则是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人占有与社会化大生产直接的矛盾,而不是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主要矛盾: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矛盾。只要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存在,经济

8、危机就无法避免和消除。 1933年初,美国已经有半数银行倒闭,完全失业人数达到 1500万 1700万人。还有许多人处于半失业状态,这表明 30年代大危机( ) A 波及范围广 B持续时间特别长 C破坏性特别大 D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经济危机爆发后,银行倒闭,工人大量失业,综合说明经济危机的破坏性极大,答案:选 C项, A B D三项也符合这次经济危机的特征,但材料中并未体现。 考点: 1929年 1933 年经济危机的特点 点评: 20世纪 30年代经济危机爆发具有三个突出的特点即:影响大、破坏性强、波及范围广。三者的含义是这次

9、经济危机几乎涉及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波及范围广),产生的破坏性极大(破坏性强),震 惊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同时也促使资本主义作出必要的大调整(影响大)。 一位俄国学者指出: “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 ”20世纪 30年代初,美国 “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 ”的举措是( )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C大力拓展世界市场 D积极发展知识经济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强调美国会随着时代发展而创新出与之适应的改革新举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20世纪 30年代初美国面

10、 对经济危机的严重威胁,总统罗斯福采用了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的新政措施,答案:选 A, B C D三项与题中时间特征不符。 考点: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点评: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中 20世纪 30年代经济危机是最为直接的因素,这场经济危机出现使美国面临社会生产遭遇极大破坏之外,还引发了美国严重的社会危机,例如法西斯势力的兴起而总统胡佛反危机措施的失败则这场危机的后果更为严重,此种背景之下罗斯福新政应运而生。 罗斯福新政被称为是 “3r”改革:即 “recovery、 relief、 reform”,其中反映“recovery”方面的 内容是 A推出了多项社会保障 B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 C大力的调整农业

11、政策 D大规模兴办公共工程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recovery、relief、 reform”三词的含义分别是:复兴,救济和改革,对应 “recovery”复兴采取的举措是恢复银行信用和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答案:选 B, A D两项是救济措施, C是改革举措。 考点:罗斯福新政的措施 点评: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金融:命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恢复银行信用;实行美元贬值;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管制证券业。 工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 农业:成立农业调整署;为减耕减产农民提供补

12、贴,以调整农产品结构,稳定农产品价格。 社会福利: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加强社会保障措施;推行 “以工代赈 ”,兴办公共工程。 社会立法: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成立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这些内容必须牢记。 下图反映了罗斯福新政中,有利 于稳定社会秩序的一项措施,这一措施是( ) A整顿财政金融 B兴办公共工程, “以工代赈 ” C通过工业复兴法 D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图片信息反映的是罗斯福新政时期修建的田纳西水利工程,这一工程的修建是为了推行新政的改革举措:兴办公共工程,推行 “以工代赈 ”有效地实现了救济措施的创新,答

13、案:选 B, A C D三项也是罗斯福新政重要改革措施但与题中举措不符。 考点:罗斯福新政的措施 点评:创设新情境,挖掘新史料重新认识和解读历史是当下高考命题方式的主流方向和趋势,而图片和图表信息的解读即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在解读图片和图表信息时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准确识别图中的信息,其二注意图中材料的来源或出处,最后就是要仔细观察图中是否有时间线索,只要有时间提示就为解题提供了较多的历史背景知识,因此一定要对此多加留意。 1933 1936年,美国政府给一些企业悬挂右图所示的标志,其目的是( ) A调整农业 B整顿银行金融业 C复兴工业 D实施社会保障与救济 答案: C 试 题分析

1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图片信息反映的是罗斯福新政时期为了刺激经济而采取蓝鹰计划,即每件商品生产出来之后只有被政府贴上蓝鹰标志的才可以进入市场,其目的是为了复兴美国工业,答案:选C, A B D三项改革举措与题意信息不符。 考点:罗斯福新政的措施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中对工业改革采取的措施,工业的复兴对罗斯福新政的成败而言具有关键性的影响,因为工业革命以来所取代的巨大成就令所有人都感叹工业文明对人类生活的巨大改变,复兴工业影响到人民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信心和资本主义的态度。 小 明同学收集到一张 20世纪 30年代罗斯福与农民交谈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交谈双方涉

15、及的主要话题应该是( ) A提高农业产量途径 B扩大农业种植面积 C压缩农业种植面积 D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罗斯福新政举措中涉及农业改革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是缩减农业种植面积,减少农产品数量以提高农村品价格,所以 C项符合罗斯福与农民交谈的内容信息, A B两项与新政举措相反, D项不会成为此时新政的举措。 考点:罗斯福新政的措施 点评:罗斯福新政的措施考查形式多样,对此内容的考查还可以从如下形式进行: 富兰克林 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利用 “炉边谈话 ”向人民阐释其施政方针的总统。在 “新政 ”期间,罗斯福 “炉边谈话 ”的内容

16、最有可能的是 ( C ) A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 B阐释福利国家所带来的弊端 C解读全国劳工关系法 D展望 “新经济 ”时代的奇迹 罗斯福新政期间组建民间资源保护队。它的建立 为众多失业青年提供了就业机会 是 “以工代赈 ”的重要举措 导致大批森林遭受砍伐,破坏了生态资源 既保护了森林资源,又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民间资源保护队 ”的宗旨应该是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不被破坏, 项显然与此宗旨不符, 符合该组织的宗旨和实际所发挥的作用,故答案:选 A。 考点:罗斯福新政的措施 点评:从生态史观的角度考查罗斯福新政

17、的举措是近年来的新增形式,新政中与此相关的具体内容主要表现:减少农业种植面积、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等措施保护了美国的生态环境,保证了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增加有效需求,以防止新的危机发生。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主张最为贴近的是( ) A凡尔赛体系 B罗斯福新政 C法西斯体制 D斯大林模式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罗斯福新政积极实践了凯恩斯提倡的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生活的理论,取得了较好效果,使美国较快摆脱了经济危机的窘境,答案:选 B, A C D三项显然与此无关。 考点: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主义的关系 点评:罗

18、斯福新政是对凯恩斯主义进行的大规模实践。凯恩斯主张抛弃西方传统经济理论,改用货币调节的手段来维持经济稳定,同时用政府行政干预的方式来影响经济发展,解决失业问题。罗斯福新政因采用凯恩斯主义而取得巨大成功,而凯恩斯主义因罗斯福新政的成功成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发展经济的基本模式,二者相得益彰。 关于下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发达国家的福利政策消除了社会矛盾,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B发达国家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C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己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 D图示国家 被称为 “福利国家 ”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从图片信息中不难发现发达国

19、家的社会福利支出在国家财政支出中占据较高的比重,这一方面会给发达国家带来沉重负担,另一方面过高的福利待遇不利于人们工作积极性的提高,更无法消除经济危机和社会矛盾, A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实际, B C D三项表述正确,答案:选 A。 考点: “福利国家 ”的发展 点评:二战结束后,有人把 “福利国家 ”看做是 “社会主义 ”的同义语。这种看法是片面的。福利制度是垄断资本家为缓和国内矛盾、维护资本主义制度而不得不支付的一种代价,并不能改变资本主义国家 “按资分配 ”的制度,也不能彻底消灭贫困和两极分化,所以不能同社会主义相提并论。 下图反映了美国二战后经济发展的轨迹。对其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反映

20、了二战后美国经济呈增长的总趋势 B 70年代出现严重的 “滞胀 ”问题,发展缓慢 C反映了二战后美国经济艰难曲折发展历程 D国家干预经济是发展的重要因素 答案: C 试题分 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图中曲线走势说明二战后美国经济快速增长,尽管经历了 1970年代的滞胀,但经济总体增长形势明显,并未出现过高和过低的曲折发展情形, C项说法错误, A B D三项表述正确符合史实。 考点: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点评: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二战后由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到 “混合经济 ”的演变; ; “福利国家 ”发展的背景、表现及其利弊; 第三产业兴起的背景

21、、特点及其影响; “新经济 ”的出现及其特点。 1971 年,为扭转外贸逆差,尼克松政府宣布了 “新经济政 策 ”,决定征收 10%的进口附加税和暂停用美元兑换黄金。立即遭到日本和西欧共同市场的强烈反对,在联合抗美的形势下,美国被迫同意美元贬值和取消进口附加税。 西欧共同市场国家还采取了种种反对美资控制的措施。上述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 A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摩擦 B西欧、日本经济崛起,抵制美国的经济控制 C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 D日本、西欧、美国的市场竞争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可以得出1970年代,日本和西欧国家对美国采取了严厉的经济抵制

22、措施和政策,这能反映出美,日,欧三方势力经济竞争异常激烈,答案:选 D, A是现象而非本质问题, B项表述错误, C项材料中无法体现。 考点:二战后资本主义的经济体系的建立 点评:二战后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现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尤其是三大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但美元充当了国际货币,美国主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航向,随着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以及日本经济的崛起,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遭遇极大挑战 ,这一问题在 20世纪 70年代得以明显展现。 下列经济措施中,西欧与日本相比并不相同的是( ) A大规模国有化 B发展市场经

23、济 C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完善社会福利制度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者战后,西欧主要国家纷纷效仿罗斯福新政的举措,加强了政府对经济发展的直接干预,与此同时加强市场的指导作用;而日本在战后形成了政府主导型经济,其突出特征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的调节,这是日本与其他国家的不同之处,故答案:选 B, A C D三项是其共同点。 考点:二战后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 点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府通过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不断调整财政、税收、金融政策;在一些基础工业和公用事业中推行国有化政策;推行比较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以保障社会的安定。只有准

24、确的理解了国家垄断资本的内涵和实质的前提下才能对其作出准确评价和认识,也才能认清其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 ) 主要发生在基础工业和重工业领域 科技含量大为提高 推动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确立了资本主义在世界的统治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对比分析能力,材料强调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点, 说法正确符合史实,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使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确立了资本主义在世界的统治,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使资本主义发展由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说法错误,答案:选 A项。 考点: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25、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对于历史的比较分析能力的考查一直是高考关注的重点,就比较问题本身而言,关键是比较项的选取问题,这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题目中已 经确立了比较项,其二是自己寻找比较项,前者难度较低,后者难度较大,多出现在材料题中。 下列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发展进程为一国到多国 B推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C促进了重工业部门的大发展 D科学家和工程师起主导作用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先在英国发生,然后扩展到其他国家,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是英、美、法、德等国同时并举,所以 A项说

26、法不够准确, B C D三项均符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史实,答案:选 A项。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点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表现在多个方面,可以从对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变革和生态环境等四个方面加以全面概括。与此同时还应该关注其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 A政治: 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民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斗争(义和团、 辛亥革命、戊戌变法); B 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C 思想:西方先进思想传入中国,促进了维新思想与革命思想的产生。 “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禾苗待我灌醉。 ”唐朝诗

27、人的这首调笑令反映的工具是 A戽斗 B翻车 C耧车 D筒车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描述的是唐代农业灌溉工具的工作特点,由此可以推断出备选项中的筒车为正确答案:,从图中可以看出 A C 两项是翻土工具, B翻车出现在东汉末年。 考点:唐代农业的发展 点评:农业生产工具进步是推动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最为最重要的因素,生产工具本身即是生产力中的核心因素,所以生产工具的革新尤其是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要知识点,就农业生产工 具的种类应关注以下几种:耒耜,耧车、犁壁、耦犁,曲辕犁,翻车和筒车。 南越王国是秦末汉初时,赵佗在岭南地区建立的一个独立王国

28、。上世纪 80年代,在广州出土的南越王墓是南越国第二代国君的坟墓,里面出土了大量文物,广州市政府在其基础上,建成南越王博物馆,参观南越王博物馆你可能 A看到有粉彩瓷器 B了解到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 C只看到少量的青铜器,而看不到铁器 D听讲解员讲述当时南越国人采用曲辕犁耕田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南越王国是秦汉之交的边际小国,生产力发展较为落后,铁制农具尚未出现, C项符合当时史实,明清时期才出现彩瓷, A项不合题意,宋代海上丝绸之路才比较繁盛,广州应在此时成为重要港口, B不合题意,曲辕犁在唐代北方地区出现, D项也与题中给出的时间特征不符

29、,答案:选 C项。 考点: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点评:中国古代的手工业部门众多,手工业产品精美,技术精湛,深受世界各个国家的欢迎,成为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象征,尤其是丝绸,瓷器,青铜器等最具世界影响力。高考对其的考查 主要涉及纺织,制瓷和金属铸造技术等手工业部门,考查形式多以选择题为主,准确识记是解答此类题型的关键。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十分缓慢,历经几百年不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主要是由于 A传统的儒家重义轻利对人们的束缚 B统治阶级对外政策摇摆不定 C封建制度的腐朽和统治阶级经济政策的束缚 D中国自然经济发达且高度稳定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

30、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在于封建专制制度的压制和统治阶级经济政策的严格限制,答案:选 C项, A B D三项是重 要原因而非主要原因。 考点: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 点评:根本原因或主要原因类选择题是高考历史中的常见题型,如何快速找到某一历史事件或现象的根本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政治现象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关系上入手; 经济现象的根本原因从当时的生产力入手; 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原因从当时的社会生产方式入手; 历史事件的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内因入手;总之,可以充分结合哲学原理中的原因分析方法来根本原因问题。 鸦片战争后,在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冲击下,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

31、一些破产的手工业者由棉布的生产者变为棉布 的消费者,这不能说明的是 A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侵入是破坏中国自然经济的主要因素 C资本主义因素在中国沿海地区的城乡普遍发展起来 D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侵入刺激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说明鸦片战争之后东南沿海的传统手工业者由生产者转变为消费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致使手工业者破产,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此时资本主义因素并未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普遍发展起来,反而是中国原有的资本主义萌芽在冲击中覆灭, C项说法错误, A B D三项

32、表述正确。 考点:中国近代手工业的发展 点评:长期以来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的发展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私营手工业一直发展缓慢,直至明代中期,中国私营手工业才最终超越官营手工业部门,并在江南商品经济的发达 地区率先出现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但资本主义萌芽的力量是脆弱的,在鸦片战争之后遭到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排挤和打压而破产。 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本质特征是( ) A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B社会分工的扩大 C雇佣关系的形成 D社会经济的发展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本质特征是雇佣关系的形成,封建生产关系的本质是租佃关系,答案:选 C, A B D

33、三项不是生产关系的本质表现。 考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点评:生产关系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也就是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归谁所有,归谁支配; 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由以上两方面决定的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在这三方面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生产关系的其他方面。由此可以得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是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而通过雇佣劳动的形式对工人进行剥削。 下列关于 “价格革命 ”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它是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B它阻碍了西欧资本主义的成长 C加速了社会的分化 D使封建地主势力衰

34、落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从美洲掠夺大量金银,引发了西欧国家的 “价格革命 ”,即物品价格上涨而金银价格下跌,它是它是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B 项说法错误, A C D 三项表述正确符合史实,答案:选 B。 考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点评:本题的考查新航路开辟的间接影响即引起欧洲的价格革命。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理大发现:荷、英、法等国纷纷加入海外探险的行列,这一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 (2)世界市场:新航路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

35、形开始出现; (3)欧洲社会发生巨大变革: 商业革命: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商业经营模式发生变化;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价格革命:黄金、白银大量注入欧洲,导致金银贬值,物价飞涨。封建地主地位下降,资产阶级实力上升。 (4)制度影响: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新航路开辟后,逐渐成为国际贸易中心的是( ) 里斯本 塞维利亚 安特卫普 伦敦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航路开辟后,国际贸易中心由先前的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而 均是大西洋沿岸的重要贸易中心城市,故而能成为国际贸易

36、中心,答案:选 A项。 考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点评:本题属组合型选择题,此类选择题试将同一类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的选择题,解答此类型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大体可以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即可;否定筛选法即是排除法。 16世纪,欧洲 “商业革命 ”不包括( ) A世界各地区、各民族扩大经济往来 B商业资本控制了手工生产 C世界各地商品在欧洲市场上出现 D欧洲同亚非之间的贸易扩大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 决问题的能力,新航路开辟后,扩大了世界各地的

37、贸易交流,引发了欧洲 “商业革命 ”,推动了欧洲工厂手工业的快速发展,但并非是商业资本控制手工业生产, B 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A C D三项符合欧洲 “商业革命 ”的史实,答案:选 B项。 考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点评:本题的考查新航路开辟的间接影响即引起欧洲的 “商业革命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理大发现:荷、英、法等国纷纷加入海外探险的行列,这一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 (2)世界市场:新航路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 始出现; (3)欧洲社会发生巨大变革: 商业革命: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商业经营模式发生变化;

38、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价格革命:黄金、白银大量注入欧洲,导致金银贬值,物价飞涨。封建地主地位下降,资产阶级实力上升。 (4)制度影响: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所带来的后果中,不包括( ) A西、葡两国扩大了资本 B意大利的商业地位削弱 C扩大了欧洲与亚洲、非洲之间的贸 D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弱 易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航路开辟后,西、葡两国对殖民地进行了疯狂的殖民掠夺,但两国并未将掠夺后来的大量金银转化为工业生产的资本,而是移作他用,尤其是西班牙将其用作军事扩充和贵族的消费, A项说

39、法不符合史实, B C D三项符合实际,答案:选 A项。 考点:西欧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 点评:西欧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以掠夺财富为主要目的,以海外贸易、海盗式掠夺、欺诈性贸易和贩卖黑人奴隶为主要方式,是一种公开的、野蛮的强盗行径。他们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丰厚的原始资本,不过这种积累过于血腥 。 在工业革命中,最先采用机器零部件标准化生产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在工业革命中,美国最先采用机器零部件标准化生产,答案:选 D项, A B C 三项与史实不符。 考点:工业革命的特点 点评:识记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层次

40、中的最低端,历史事件、时间、事件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件内容方面的记忆。 1851年的伦敦博览会上是英国展出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陈列的展 品中包括( ) A铁路设备、菜油内燃机 B、电灯泡、蒸汽织布机 C、蒸汽锤、铁路设备 D、电话机、水力纺纱机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851年第二次工业革命尚未开始,但英国已率先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所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电的应用及内燃机不可能出现在该次博览会上,利用排除法,可以确定答案:为 C项。 考点:科技革命的标志 点评:两次

41、工业革命的代表性成就明显不同,其实自工业革命开始以来共发生国三次科技革命,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各部相同,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发明 和广泛使用,这同时也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第二次科技革命以电力的发明和使用以及内燃机的出现为标志,极大地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其标志主要要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和新生物科技等,他们推动了二战后世界发生巨大变革。 英国发布航海条例的根本目的是 A打击荷兰的海上贸易活动 B与法国争夺海上霸权 C与西班牙争夺海上霸权 D维护英国资产阶级的利益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

42、力,英国发布航海条例,试图打破荷兰对海上运输业的垄断地位,建立起以英国为中心的航运业,当然这一举措从根本上是要维护英国资产阶级的利益,答案:选 D项, A是英国发布航海条例所起的作用, B C两项与史实不符。 考点:英国的殖民扩张的方式 点评:相同的考查角度还可以作如下变式: 1651年英国议会通过的航海条例规定: “一切输入英国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者由实际产地的船只运到英国。 ”它遭到荷兰的强烈反对,导致英荷战争爆发。由此说明这场冲突的实质是为争夺 ( B ) A殖民霸权 B商业霸权 C海运霸权 D商品市场 , 早期西欧殖民活动的始作俑者是 A荷兰 B西班牙 C葡萄牙 D英国 答案:

43、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近代西方殖民扩展首先从非洲开始,葡萄牙和西班牙是最早进行殖民活动的国家,葡萄牙又是最早进行黑奴贸易的国家。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黑奴贸易的国家,答案:选 C, A B D三项不符合题意要求。 考点:早期西欧殖民国家 点评:识记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层次中的最低端,历史事件、时间、事件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常见题, 主要涉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件内容方面的记忆。 17世纪上半叶,英国海外扩张的三个主要方向是 在亚太地区积极拓殖 地中海和东印度的商业贸易开发 纽芬兰湾的渔业开发 和北美殖民地的农业拓殖 在非洲大

44、陆抢夺殖民地 在北爱尔兰进行拓殖活动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 是 17 世纪上半叶,英国海外扩张的三个主要方向, 英国在工业革命完成之后才积极推行对亚洲国家的殖民行为, 19世纪末至 20世纪初,西欧列强在非洲展开了疯狂的殖民地争夺,所以 两项不符合题意要求,答案:选 D。 考点:英国的殖民扩张 点评:英国的殖民扩张行为大体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海外殖民阶段( 16世纪 -18世纪),这一时期的扩张是原始积累的殖民扩张,扩张的对象是北美大陆和澳洲大陆,其特点是对无主地的殖民; 争夺欧亚大陆阶段( 18世纪 -19世纪中后期),英国工

45、业革命兴起后,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府奉行自由贸易政策,开始了工业资本掠夺殖民地的时期; 争夺非洲殖民地( 19世纪中期到 20世纪初期),非洲是帝国主义瓜分的 最后一块大陆,英国夺得其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15世纪末英国开始崛起,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其主要途径有 新航路开辟后,利用优越的地理条件,积极发展对外贸易 政府采用 “重商主义 ”政策,保护本国工商业,参与贸易竞争,占领殖民地 成立殖民贸易公司,积极进行殖民掠夺 圈地运动 进行罪恶的黑奴贸易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均是英国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方式,通过

46、血腥的资本原始积累,英国的资本主义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答案:选 B项。 考点:英国的崛起 点评: 18世纪中期英国取代荷兰成为世界殖民霸主,其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地理优势:位于大西洋沿岸,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制度保障: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物质基础:以手工业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日益繁荣,为殖民活动奠定了物质基础; 武力保障:英国政府一贯重视海外殖民扩张,为此大力发展海军力量,为殖民争夺提供武力保障。 荷兰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早的国家之一,下列表述符合当时荷兰社会发展状况的是 造船业发达,商船总吨数居当时世界首位,为许多国家转运商品 对外贸易发达,阿姆斯特丹是重要 港口,是国际贸易和金融中心 工业资本发达, 有强大的舰队 在北美洲建立了新阿姆斯特丹殖民地,成为纽约市的起源 17世纪的荷兰垄断了世界航运业,被称为 “海上马车夫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新航路开辟后荷兰获得了快速发展,成为继西班牙、葡萄牙两国之后的第三大强国,银行业(金融资本)发达,并建立了强大的海上运输商船队伍, 说法错误,与荷兰当时的实际情形不符, 说法正确,符合荷兰当时的社会发展情况,答案:选 C项。 考点:荷兰的崛起 点评:荷兰被称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