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河南淇县一中高二下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twoload295 文档编号:335428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78.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河南淇县一中高二下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2-2013学年河南淇县一中高二下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2-2013学年河南淇县一中高二下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12-2013学年河南淇县一中高二下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12-2013学年河南淇县一中高二下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河南淇县一中高二下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带解析) 选择题 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 “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 ” 这里, “必须走出去 ”的战略意义在于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 答案: D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进行分析,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说法错误,此时中苏关系未全面破裂;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说法错误,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是在 1971年,日内瓦会议时间相差太远;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说法错误,恢中美关系正常化在 1972年,日内瓦会议时间相

2、差太远 .故此题应选 D项。 考点:新中国的外交 点评:此题为分析评价型选择题。此题型加强对历史概念、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等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不着眼于 “是什么 ”,而着眼于 “为什么 ”,而且题干所展观的内容多是中学教材未出现的结论,往往以全新的结论(或表述)出现,而选项则多是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回答这类选择题时,主要的不是凭借历史知识,而是依靠正确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较高的史学理论水平。主要搞清结论和史实的关系 ,要根据题干的结论,分析与史实的内在联系,进行综合辨析,同时结合史论结合的方法进行判断。 英国卫报 1979年 9月 24日文章建国三十周年,新的长征开始了中说: “中国一定要在本世纪

3、末成为一个工业和军事大国。但是,首先要解决若干比较紧迫的问题。 ”当时中国影响经济发展的紧迫问题是 A人口基数过大 B经济模式单一 C社会思想保守 D阶级斗争尚存 答案: B 试题分析:结合题干当中的限定条件 “当时中国影响经济发展的紧迫问题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前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企业的活力受到限制,所以当务之急是打破单一的经济模式,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故此题应选B项 考点:改革开放 点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原因: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没有活力和竞争力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 1992年十四大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英王查理一世在受议会审判时说: “你们

4、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 ”法官说: “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 一个契约协定,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 ”这两段话体现了 A英王与法官的恩怨 B国王至尊与法律至上的较量 C国王与议会的矛盾 D君权神授与人民主权的对立 答案: D 试题分析: “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 ”反映出的思想是君权神授; “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 ”反映的是人民主权,所以体现出的是君权神授与人民主权的对立,故此题应选 D项 考点: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点评:此题为材料型选择题。此类题目是材料题的客观答法。多在题干

5、中提一则或数则 材料,要求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历史真实,按照题干的指向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解答材料型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知识;第二,抓住关键词,读懂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读懂材料是解答本题型的关键。 “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 ”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相比,突 出强调了 A批判神权统治 B鼓吹人性解放 C倡导思想自由 D构建民权

6、政府 答案: D 试题分析: “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 ”从这段话中显示出的是,要构建一个保护公民人身权利和财产权的政府,他显示了人们对未来政府的构想。故此题应选 D项。 考点:启蒙运动 点评:启蒙思想与文艺复兴的关系: 两场世界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启蒙运动发展了资产阶级的思想理论,扩大了文艺复兴运动的社会作用。 ( 1)相同点: 根本原因都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人类获得自身的自由;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斗争;都注重了人的价值,其脉络和核心思想都是 “人文主义 ”;为资产阶级取得政治、经济上的统治地位作了

7、思想准备;他们追求的所谓人类利益都是资产阶级的利益。 ( 2)不同点: 背景不同。文艺复兴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主要是反对教会对人的束缚;启蒙运动是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结果,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 内容不同。文艺复兴提倡 “人性 ”,旨在摆脱天主教神学的束缚,强调追求现世的幸福;启蒙运动则进一步高举 “理性 ”的旗帜,旨在反对专制主 义、教权主义和封建特权,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方式不同。文艺复兴时的思想家借助古典文化来表达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启蒙运动更直接、更全面、更系统地反封建,已提出无神论思想,公开向宗教神学挑战。 影响不同。文艺复兴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引发了欧洲范

8、围内的宗教改革浪潮。启蒙运动是在科学事业发展的前提下出现的,它打击了封建主义的世俗统治,引发了欧洲及世界范围内资产阶级革命浪潮。 总之,启蒙运动是对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启蒙运动思想家的反封建主张比人文主义者的思想更系统更全面。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 史: 16002000 ,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 “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 ”这表明 A革命比建国更重要 B相对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 C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 D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

9、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 ”作者强调的是辛亥革命以后的社会状况,虽然旧政权被推翻,但是 ,却出现了失序与混乱。由此可以看出,辛亥革命虽然赶走了皇帝,但是并未立即重建新的社会秩序。由此也可以看出,建立新制比推翻旧制更难。故此题应选项 考点:辛亥革命 点评: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

10、说里谈到国家与政府的关系: “国家如一公司,朝廷则公司之事务所 朝廷由正式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爱朝廷即所以爱国家也。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正朝廷乃所以爱国家也。 ”这段话 A宣传了实业救国思想 B抨击了民主革命言论 C反映了社会契约精神 D提出了救亡图存要求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中 “国家与政府的关系: “国家如一公司,朝廷则公司之事务所 ”这里区分了国家和政府两个概念, “朝廷由正式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 ”“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 ”对待不同的政府要采取不同的态度,这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一致。故此题应选项 考点:社会契约论 点评:卢梭的

11、思想主张: 宣扬 “天赋人权 ”思想,宣称人生而自由的。 提出 “社会契约论 ”,重视公共意志。他认为社会有一个公共意志,为了维护这个公共意志,任何人都应遵守一定的社会契约,人人都可以追求自由平等。 提出 “人民主权 ”学说,反对君权神授。认为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他同人民签订的契约,如果他违反了民意人民就有权推翻他。 伯利克里说: “在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和宽恕的。但在公家事务中,我们遵守法 律。这是因为这种精神深使我们信服。 ”这段话表明古希腊 A保护希腊人合法权利 B尊重希腊公民个人意志 C遵循法律至上原则 D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答案: C 试题分析: “但在公家事务中,

12、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精神深使我们信服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伯利克里强调了法律在雅典政治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故此题应选项。 考点:古希腊的民主 点评:古希腊的民主原则。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之上、公民意识、权力制约等 下图反映的是从西周至新中国建立初期黄土高原森林覆盖率的变化。将它移植到史学领域,反映黄土高原 地区 A因农业比重下降,工业化建设侵吞了大量的林地 B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大量的林地被开垦为耕地 C因道路、房屋宫室的大规模建设而致使森林减少 D因人口的增长及对木材消耗的扩大导致森林减少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题可用排除法来做, A因农业比重下降,工业化建设侵吞了大量的林地,这

13、一说法是错误的,此时工业化尚未开始; B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大量的林地被开垦为耕地,这一说法符合实际; C因道路、房屋宫室的大规模建设而致使森林减少,人口增长主要带来的是耕地面积的增加,而非房屋道路的增加; D因人口的增长及对木材消耗的扩大导致森林减少,人口增长对木材消耗数量并不足以达到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的局面。故此题应选项 考点: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 点评:此题为图表型选择题。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图表形式出现,较直观的从不同角度折射出历史的本质。解题时,先分析图表信息,将其转化为文字,然后再回归课本,寻求正确答案:。该题型通常采用排除法 读中国进出口总额发展变化图(下图),影响新时期中国进出口

14、总额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B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C经济区域化的结果 D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史实可知, B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这一说法是错误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还在建立之中,并未建立起来。 A经济全球化的推动、C经济区域化的结果、 D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上都对贸易有一定影响,但是相比较而言,最重要的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故此题应选项 考点:中国的改革开放 点评:数据型材料的解读。注意围绕数据而展开的描述性的语言;注意时间变化与数据变化的关系;注意分析数据变化的特征;注意分析数据变化的原因。具体操作是:曲线数据图 “边边角角看拐点 ”

15、,柱状数据图 “上下左右看趋势 ”,表格数据图 “纵横驰骋看变化 ”,饼状数据图 “阴晴圆缺看大小 ”。 某历史小组在讨论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结题报告,他们提到 “欧共体的成立 ”“不结盟运动兴起 ”“日本经济实力增强 ”等关键词。据此判断,他们的研究课题应该是 A美国资本主义霸主地位的动摇 B世界两极格局的结束 C世界 “一超多强 ”局面的形成 D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答案: D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可知,在 20世纪 60-70年代,在两极格局之下出现了新的变化 “欧共体的成立 ”“不结盟运动兴起 ”“日本经济实力增强 ”等 这些新的因素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标志着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出现。

16、故此题应选D项。 考点:多极化的出现 点评: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1)从战后雅尔塔体系确立到 20世纪 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形成,世界形势转向 “冷战 ”,主要表现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峙。 ( 2)从 20世纪 50年代中期到 60年代末:世界局势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 战后两大阵营对峙局面被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所代替。 第三世界崛起并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 ( 3)从 20世纪 70年代初到 80年代中期:世界 政治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美苏争霸激烈。 ( 4)从 20世纪 80年代中期

17、至 90年代初:美苏矛盾缓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华约 ”解散,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终结。 ( 5)自 20世纪 9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逐渐加强,世界格局呈现出 “一超多强 ”的局面 “如果民族特性的和政治自由的观念,在几乎所有欧洲国家的领土划分和国内秩序中获得稳固结构,并且在法律和风俗中得到体现,那么从自由主义运动开始起,被推导或被预见的自由原则的另一结果却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发生 准备实现 欧 罗巴合众国 ”。在此后半个世纪终于演绎成 “欧盟 ”。这主要因为 A经济联系日趋增强 B民主制度广泛建立 C国际局势趋向和平 D民族特性逐渐消失 答案: A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

18、欧洲联合最根本的原因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西欧经济发展的联系日益密切,这最终导致了欧盟的建立。故此题应选 A项 考点:经济区域集团化 点评:欧洲联合的原因: 思想渊源:文艺复兴以来西欧国家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 历史因素:近代欧洲各国的冲突和战争不断,激起人们对欧洲统一的强烈愿望; 现实因素:二战后欧洲国家普遍衰落,特别是面对美苏两极格局,欧洲人认识到国家联合的重要性; 关键因素:欧洲宿敌法国和德国的和解,为欧洲联合奠定了基础; 根本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西欧经济发展的联系日益密切。 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称: “全球化是客观现实,它显示了在这个大家居住的星球上我们都是同一条船

19、上的乘客。一小撮乘客居住在豪华的客舱, 85%的乘客拥挤在不卫生的船舱里。很显然,这艘船上不公正的事太多了,它很难浮在水面上。它的航程是如此不合理和荒唐,以致它不可能抵达安全的港口。 ”这段材料无法揭示出 A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休戚相关 B全球化造成利益分配不均 C缺乏公正性的全球化难以为继 D全球化的潮流应该被抵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 “它显示了在这个大家居住的星球上我们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乘客 ”可知,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休戚相关; “一小撮乘客居住在豪华的客舱,85%的乘客拥挤在不卫生的船舱里。很显然,这艘船上不公正的事太多了 ”可知,全球化造成利益分配不均; “它的航程是如此不合理

20、和荒唐,以致它不可能抵达安全的港口 ”可知,缺乏公正性的全球化难以为继。故此题应选 D项。 考点:经济全球化 点评:经济全球 化的利与弊。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绝对优势,成为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处于劣势和被动的地位。从长远来看,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世界和各国经济的发展。 1980年,意大利记者提出 “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是否要永远保留下去? ”时,邓小平明快、干脆地回答: “永远保留下去。 ”这体现了 毛泽东思想是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之一

21、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对毛泽东功过的 客观评价 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为邓小平理论奠定基础 邓小平的政治智慧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抓住材料中的关键时间 “1980年 ”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于 1981年,故 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对毛泽东功过的客观评价不能选; 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为邓小平理论奠定基础,这一说法不符合史实,故不能选。故此题应选 B项。 考点:二十世纪的重要理论成果 点评:比较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异同。 ( 1)共同特点: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 2)不同特点: 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不同。

22、 a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问题和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问题; b邓小平理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c“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建设什么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三者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所起的作用不同。 a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成功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 b邓小平理论,指引中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并取得重大成就,中国国力得到极大增强。 C“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加强和改进了党的建设,在推进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新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方面起来重要作

23、用。 有西方学者指出: “毛泽东的继承者发起了 现代化,运动,不仅采取了以前被视为 修正主义者,的措施,而且还沿着这条修正主义的道路走得更远。 ”这些 “措施 ”包括 部分恢复个体经营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努力改善外交环境 积极发展高新科技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 知识可知,被视为 修正主义者,的措施应该是指改革开放以前被视为资本主义国家才有的事物, 努力改善外交环境 积极发展高新科技在马泽东时代已经做出了重要的实践,故不和题目要求; 部分恢复个体经营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改革开放前被认为是资本主义事物。故此题应选 A项 考点:邓小平理论 点评:邓小平理论的地位 1在社会

24、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经验和教训,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2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3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指导,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经济民族主义指通过政府政策的形式对进口商品建立贸易壁垒 ,并施加各种各样的保护主义政策以保护其国内产业。它深切关注民族国家整体在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中的地位,特别是由民族经济竞争力决定的民族的长期发展趋势,

25、而不是世界的共存共荣。在罗斯福新政的下列措施中,明显带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 是 A美元贬值 B计划指导 C减耕减产 D以工代赈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经济民族主义的含义 “经济民族主义指通过政府政策的形式对进口商品建立贸易壁垒 ,并施加各种各样的保护主义政策以保护其国内产业 ”可知,关键信息 “贸易壁垒 ”; B计划指导 C减耕减产 D以工代赈都为涉及到贸易壁垒。故此题应选 A项 考点:罗斯福新政 点评:此题为概念选择题。这种题型是在题干中提出一个基本概念,选项多是对这一概念的阐释或解释,它注意对历史概念的有机渗透和运用,备选项的设计立足于历史基本知识的内在规律或本质的挖掘与 提高。

26、每一历史概念都有客观存在的特定的历史时间、特定的历史空间、特定的历史内涵(本质属性)和特定的历史外延(结果、作用、影响、意义等)。因此解答概念选择题要注意对历史概念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时间、空间位置、适用范围等量度上的界定,即分析 “该概念在什么时空区间内存在,在什么范围内适用 ”;定性分析,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性质、本质等在属性上的界定,即分析 “该概念是什么 ”。同时,在平时要加强历史概念的学习,准确地理解历史概念。 “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因此,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但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应对滥用此项自由负担责任。 ”该观点体现的

27、主要精神是 A自由主义 B人文主义 C人道主义 D理性主义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中 “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因此,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但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应对滥用此项自由负担责任。 ”强调的是言论自由,这是人的权利之一,这一思想是启蒙运动时期提出的,故此题应选 D项 考点:启蒙运动 点评: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之比较 相同点: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产物,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力量的强大是两种思潮产生的根源;都是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同为资产阶级性质的文化思潮,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 不同点:人文主义又称人道主义,作为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

28、其核心是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理性主义作为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它崇尚理性,肯定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提倡科学,重视知识,反对愚昧,向往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承认人的价值,追求个人的自由和解放。 马克思认为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 ,土著居民的被剿灭、 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的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这段话主要强调的是殖民掠夺 A给亚非拉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B有利于落后地区旧制度的瓦解 C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D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 “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

29、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可以看出,马克思强调的是,殖民掠夺与扩张对于资本主义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故此题应选 C项 考点:殖民掠夺与扩张 点评:殖民扩张的影响: ( 1)对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拓展,越来越多的国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促进了世界的一体化。 ( 2)对殖民国:殖民扩张和掠夺,为西欧带来丰厚的利润和广阔的海外市场,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 3)对殖民地: 殖民主义者对殖民地野蛮的屠杀、掠夺、奴役,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长期落后; 殖民主义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的发展和进步。 “古先

30、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於农。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 则边境安,主位尊。 ”材料体现出 重视农业生产 关注农民利益 抑制商业发展 力求社会稳定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 “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於农 ”可知,中国古代重视农业生产; “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 ”可见,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统治者的统治。 关注农民利益 抑制商业发展,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故此题应选 B项 考点: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点评:此题为组合选择题。此类选择题的每个备选项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知识点组成,要求选出其中正确的一组,实际上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形

31、。将同类选项按一定关系进行组合,通常在题干中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历史知识,并冠之以数字序号,然后分解组成备选答案:作为选项。也可以构成否定形式,可据题意从选项中选出符合题干的应该否定的一个组合选项。解答时可采用选基法或列式法。首先,选定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答案:为基点,然后顺藤摸瓜,选出答案:。列式法是将所有选项的数字列坚式,四个选项都有的可确定,其他排除,从而缩小思考范围,在 此基础上进行判断。 “ 发迹的阶梯是对任何人都开放的,无论其家庭、出身和宗教信仰如何。事实上,在不同社会集团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流动性:权势之家或名门望族可能会因子孙不肖而败落,出身低微者则会通过这种制度可发达。 ”

32、这种制度是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均田制 D科举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科举制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选贤任能的公平竞争;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 ,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故此题应选 D项 考点:科举制 点评:如何理解科举制加强中央集权? 自唐代完善的科举制度,起到了加强和巩固中央集权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以几个方面: 一是用人权由地方世家大族手中集中到中央政府手中,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二是选官的范围比过去广泛了一些。不仅为庶族地主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扩大

33、了统治基础,而且大大提高了官吏的文化素质。同时科举制作为一种封建的选士任官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选贤任能的公平竞争性。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说过:当英国进行了工业革命,法国进行了政治革命的时候,德国进行的是、也只能是思想革命。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三种类型的革命极大地塑造了近代西方文明 B不同类型的革命是由不同的民族性格决定的 C革命由经济、政治再到思想领域,符合唯物史观 D马、恩的判断体现了对德国革命的失望心情 答案: A 试题分析:马克思和恩格斯叙述了英国的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和德国思想革命在欧洲同时发生,从这段话中看不出 B不同类型的革命是由不同的民族性格决定的、 C革命由经济、政治再到思想

34、领域,符合唯物史观、 D马、恩的判断体现了对德国革命的失望心情。故此题应选项 考点: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对于这类题目要注意,不要对材料进行过度的解读,选项中所涉及的迷惑选项多是对材料的不完整解读或者是不准确解读,一定要注意思维的严谨性。 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 土地收归公有 给农民土地经营权 种地给农民补贴。这种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增加农民收入 B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C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 力发展 D农业是关乎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干中 “给农民

35、土地 “指的是土地改革; “土地收归公有 ”是指三大国在中对农业的改造; “给农民土地经营权 ”指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种地给农民补贴 ”是进入世纪后的农业政策,这些政策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故此题应选项 考点:建国后土地政策的调整 点评:建国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哪几次重大变革或调整 (主要原因、核心内容及其结果) ( 1)土地改革。主要原因是封建土地制度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其核心内容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其结果是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 2)农业合作化运动。主要原因是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其核心内容是把生产资料

36、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其结果是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 3)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原因是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生产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发展;其核心内容是扩大规模和提高公有化程度;其结果是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 4)家 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原因是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经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其核心内容是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和分配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其结果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大预言: 2049的世界认为: “如果可以把 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

37、那么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 ”下面能够支持作者观点的是 A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开辟新航路 B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发动资产阶级革命 C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开始工业革命 D葡萄牙和西班牙对外贸易发达 答案: A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 B. 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发动资产阶级革命,说法错误,最早的是尼德兰革命; C. 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开始工业革命,这一说法是错误的,是从英国开始的; D. 葡萄牙和西班牙对外贸易发达,这与题干联系也不密切; A. 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开辟新航路,是世界联系起来,符合作者全球史观的角度。故此题应选项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 点评: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

38、1)对世界影响: 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新航路发现以后,世界上原来相互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这可以说是世界各地区之间联系加强的第一步,也可以说是新航路开辟的最重大影响。正是由于世界走向会合,人类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人类历史的转折点。 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 2)对欧洲的影响:引发欧洲 “商业革命 ”和 “价格革命 ”,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观察中国各历史时期天然植被破坏过程示意图,据此判断下列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 A唐宋时期,

39、经 济重心逐渐南移 B清军入关后,东北地区加快开发 C长期战乱是自然植被退化的根本原因 D我国的农耕文明从黄河流域逐渐向全国扩展 答案: C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 A唐宋时期,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B清军入关后,东北地区加快开发 D我国的农耕文明从黄河流域逐渐向全国扩展,以上说法都是正确的; C长期战乱是自然植被退化的根本原因,说法错误,导致退化的原因是过渡的开垦土地。故此题应选项 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 点评:此题为以文补图型选择题。此类试题以图像为主题情境,另以文字来补充图像内容不能反映的信息。解答此种类型的试题,关键在于从图像中提炼信息,并以文字传递的信息为补充,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筛

40、选,得出正确答案:。 “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凡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 个体导向 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 ”对此材料的理解, 正确的是 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希腊的地理环境是产生民主制度的根源 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 理环境左右 答案: A 试题分析: “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 个体导向 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 ”说明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古代希腊的民主制产生有促进作用。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希腊的地理环境是产生民主制度的根源 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

41、环境左右,说法过于绝对。故此题应选项 考点:古代希腊的民主 点评:古代希腊独特的地理环境所产生的影响。 对政治的影响:半岛上重峦叠嶂和海洋的天然阻隔,又把希腊人分割在彼此相对孤立的山谷里和海岛上,有助于政治上形成小国寡民的城邦政治。正 是这种小国寡民的城邦才有条件建立那种公民参与的民主政治,而且极不容易形成专制。 对经济的影响: 平原少、土地有限,使希腊人只有通过商业贸易才能维持生存和发展。 海岸曲折,海湾良港众多,温和的地中海式气候,为航海贸易提供了便利条件。 对价值观念的影响:商品经济必须以平等作为交换的原则,商业贸易的进行和发展要求有相对自由的环境,以及商业贸易者整体利益的政策。这一切有

42、助于古希腊人平等观念的形成和民主政治的建立。 对民族精神的影响:小国寡民的城邦一旦由于人口的增加而无法负荷时,希腊人就到海外建立殖民地。殖民运动不仅 缓和了希腊社会矛盾,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且还与大规模的航海贸易活动相结合,炼就了古希腊民族勇于开拓进取、善于求索的民族精神。 1921年至 1 922年,苏联市场上纷纷涌现出一批私商,而且呈迅速发展之势。他们开始仅仅局限于市场和集市上的小宗交易,后来慢慢地经营范围也就扩大了。从事私商的人也是形形色色,各种各样:有工人、知识分子、退伍军人、旧商人、手工业者、农民以及大量的家庭主妇。这一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战时共产主义取消了公开的贸易 B新

43、经济政策恢复了商品货币流通 C苏联开始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D国家放弃了对贸易的全部垄断 答案: B 试题分析: “1921年至 1 922年,苏联市场上纷纷涌现出一批私商,而且呈迅速发展之势。他们开始仅仅局限于市场和集市上的小宗交易,后来慢慢地经营范围也就扩大了 ”从恢复贸易这一点即可说明苏联实行了新经济政策,故此题应选项 考点:新经济政策 点评:新经济政策特点与实质: ( 1)特点: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在以公有制经济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 2)实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的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更深层的实质是:调整

44、生产关系以解放生产力) 钱乘旦 20世纪英国政治制度的继承和变异说 “(英国)工党刚出现时,曾被当时的两大党(保守党和自由党)共同视为危险的敌人,特别是 1918年工党发表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 的正式纲领后,情况更是如此。但是工党在1924年和 19291931 年连续两次执政所取得的政绩表明,它不过是英国现存政治体制内的一支力量。这以后,工党就以两大党之一的面貌出现了,尽管其公有制 纲领从未取消,但实际上它并不打算全面执行。 ”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英国工党是资产阶级政党 B英国工党就是英国的共产党 C工党上台改变了英国政权的性质 D工党上台的原因是 30年代的大危机 答案: A 试题

45、分析:从材料中 “尽管其 公有制 纲领从未取消,但实际上它并不打算全面执行。 ”这句话可以看清英国工党的性质,他代表的并不是工人的利益,而是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故此题应选项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 点评:英国君主立宪制的 123: 一条主线:议会的发展演变(即代议制的确立、发展、完善)。 两个趋势:国王权力逐渐削弱,议会权力不断增强。 三个转移: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 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政治权利由贵族民主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下移到公民民主。 欧洲人在评价一一项发明时说: “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

46、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有助于报偿后代的劳动。 ”这项发明是 A蒸汽机 B发电机 C电动机 D计算机 答案: A 试题分析: “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 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有助于报偿后代的劳动。 ”从这段材料可以看出,这一发明主要是为人类提供了动力,联系史实可知,首次为人类提供强大动力的是蒸汽机。故此题应选项。 考点:工业革命 点评:工业革命对西方经济、社会结构等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 ( 1)深远影响: 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由农业文明迈进工业文明,工业逐渐控制经济生活,工业资本主义逐渐成为社会的主要经济组织形式。 引起了经

47、济布局的变动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工业革命使第 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不断上升,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大工厂制度的确立,创立了进行大工厂生产的组织和管理形式,为资本主义的社会化大生产提供了可能,使社会阶级关系发生了分化重组,社会日益分裂成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两大对立阶级。 引起上层建筑的变化,使社会又一次出现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高潮,工业资产阶级通过改革或革命等形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促进了思想、科学和教育的发展。工业革命使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思潮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思 想;自然科学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进入又一个迅速发展时期。 文德尔班在哲学史教程绪论中说: “希腊哲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原始的宗教意识和伦理意识便进入分崩离析的过程中:这不仅使有关人的天职和使命问题变得愈来愈有必要作科学的调查研究,而且使有关正当的生活行为的教导成为首要目标,最终成为哲学或科学的主要内容。因此,希腊化时期的哲学便获得了基于科学原则的生活艺术的实践意义 智者派和苏格拉底早已为这种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