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河南灵宝第三高级中学高一上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卷(带解析) 选择题 某次在央视二套永乐汇节目中,国际巨星成龙在回答一现场观众有关其子房祖名为何姓 “房 ”却不随父姓这一问题时,解释说: 这是由于近年才知道自己的父亲原来姓 “房 ”,祖名成年后要求认祖归宗才改姓 “房 ”。这一 “改姓 ”现象的产生,可能源于古代中国的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 “这是由于近年才知道自己的父亲原来姓 “房 ”,祖名成年后要求认祖归宗才改姓 “房 ”。 ”可以看出这是体现了我国古代的宗法思想。故选 B。A项是政治隶属关系; C项在秦朝时期开始确立的地
2、方行政管理制度; D项是选官制度。因此 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宗法制 点评:宗法制是西周实行的重要的政治制度,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西周灭商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用分封制和宗法制。血缘关系确保了政治的稳定。一般来说,凡是材料中出现祖、宗、家谱、血缘等字眼的,大多与宗法制有关。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分封制、礼乐制度和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等也需要掌握。 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中写道: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启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新纪元。 ”对材料中 “新纪元 ”理解正确的是( ) A在法律上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则 B确立了国家根本政治制度 C制定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D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 答案: A 试题分析:据时间 1949年判断, B是在 1954年第一届人大上; C是 1954年;D是在改革开放后确立,故正确答案:只能是 A。 考点: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点评:新中国建立后,积极地进行民主政治建设,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1954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人大制度建立。在这次会议上,通过了我国的第一步社会主义宪法;此外,还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成为了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 新中国成立后,黄炎培欣然接受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部部长
4、,他儿子问他为什么年过七旬却做起官来,他回答说:人民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自家的政府。自家的事,需要人做时,自家人不应该不做,是做事,不是做官。这表明(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满足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积极性 C出席政治协商会议的民主人士代表居大多数 D中国共产党实行了与民主党派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方针 答案: B 试题分析:一届 “人大 ”于 1954年召开,排除 A; C项说法错误,不符合事实;1956 年提出该方针,而不是 1949年,排除 D。 B项正确,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积极性,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考点:政
5、协制度 点评: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制度的建立,调动了各个党派参政议政的热情,共同致力于现代化建设。 一个中国原则是中国政府解决港澳台问题及发展对外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则,下列表述不准确的是( ) A 1972年美国政府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B 1972年日本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一部分 C 1978年美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一部分 D 1992年中国海峡两岸就一 国两制达成共识,史称 “九二共识 ”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 70年代
6、外交。 D项史实错误, “九二共识 ”核心是承认一个中国原则,而不是对一国两制达成共识。故选 D。 1972年美国政府、日本政府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一部分,并在此基础上中日邦交正常化, 1978年中美建交。因此 ABC正确。 考点:新中国的外交 点评:新中国在 20世纪 70年代取得了一些列的外交的突破: 1971年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2年中国同美国关系正常化, 1979年建立了外交关系;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 化等。 中国逐渐是以大国的身份更加积极的参与国际事务。 1971年 11月 8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的周恩来。左上角写着: “The Chi
7、nese Are Coming。 ”美国人发出这样的感慨主要是因为 ( ) A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D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答案: B 试题分析:考查现代中国外交成就知识点,考查考生通过题干的文字或图片材料信息,依据所学考查的相关知识点的分析、运用能力。从题干中的 “The Chinese Are Coming”,即中国来了,结合美国与周恩来相关信息,可排除 ACD项,此应是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选 B。 考点:新中国的外交: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点评: 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与合法权利得到恢复,说明中国进一步融入到
8、国际社会,反映了美国等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除此之外新中国在 20世纪 70年代取得取得的其它的外交的突破 1972年中国同美国关系正常化,1979年建立了外交关系;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等也需要掌握。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的第一幅浮雕就是虎门销烟,铭刻这一历史事件的最大功效在于( ) A销烟这件事我们不会忘记 B林则徐领导的反英斗争永载史册 C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精神世代相传 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作者 答案: C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能力。纪念碑本身的意义就是要后人继承先辈的革命精神,振兴中华。故选 C。 AB项并非主要的目的,牢记历史是为了为现实服务; D项与材料关系并不明显
9、。 考点:虎门销烟 点评:虎门销烟是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销毁了缴获的鸦片 100多万斤,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反映了中华民族反侵略的精神。与此相关的有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的原因、影响等,需要掌握 。 徜徉在中国电影群星璀璨的艺术长廊里,战争题材的电影总是带给观者深刻的印象,战争题材电影在我国电影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下列战争电影所反映的史实,其先后顺序排列是( ) 长征 八月一日 战略决战 渡江战役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长征是从 1934年到 1936年;八月一日说的是 1927年 8月 1日南昌起义的事情;战略决战是在 1948年到 1949年间的三大战役;渡江战役是在
10、1949年 4月进行的,因此从时间排序上应该是 ,故选 A。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事件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以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新民主主义革命可以分为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几个阶段,材料中的各个选项都是在这一阶段的重要的历史事件,每一个阶段要特别注意共产党的政策及这些政策所产生的影响。 列宁指出:俄国革命的国际环境、军事形势、无产阶级政党在苏维埃中获得多数,再加上农民起义和人民转而信任布尔什维克党,这一切把武装起义提到日程上来了 。 “把武装起义提到日程来了 ”的 “国际环境 ”主要是指( ) A俄国军队
11、前线出击失败 B国际工人运动风起云涌 C资本主义爆发经济危机 D帝国主义国家忙于 “一战 ”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属于容易题。注意关键词 “国际环境 ”,1917年十月革命前夕,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战争引起了革命,一战为十月革命的爆发创造了条件。故选 D。 A项并非国际环境; B项说法错误,此时工人运动处于低潮; C项错误,资本主义爆发的主要的经济危机是在 1929年开始的。 考点:十月革命的背景 点评:十月革命是第一次 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其爆发的有利的国际环境是帝国主义的一战,一方面一战激化了国内矛盾,另一个方面,一战也牵制了帝国主义的势力。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
12、着社会主义由理想转变为现实,人类从此进入到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期,是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对国际工人阶级运动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都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十月革命的背景和过程都需要掌握。 2008年 12月 23日,大陆同胞 2005年选出赠送台湾同胞的大熊猫 “团团 ”、“圆圆 ”搭乘 “熊猫专机 ”从成都飞抵台北。同机运往台湾的还有大陆同胞赠送台湾同胞的 17 棵珙桐树苗。 “团团 ”、 “圆圆 ”赴台,受到两岸各界和媒体高度关注,台湾岛内掀起 “熊猫热 ”。这一事件主要说明了( ) A和平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 B祖国统一是人心所向 C不同民族有相同的心理素质 D相同民族有不同的民族文化 答案
13、: B 试题分析:大陆熊猫赠送给台湾,并在掀起了一股熊猫热,这本身反映了两岸血浓于水的亲情和高度的文化认同感,也表明了祖国统一是人心所向。故选 B。A项说的是和平问题,材料并未体现; C项说法错误, 材料并未涉及到不同民族的问题,两岸同属于中华民族; D项材料未体现。 考点: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点评:祖国统一是历史的潮流,在国家强盛的基础上,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下,成功的收回了对香港、澳门的主权,台湾海峡两岸的关系也在迅速的发展。大陆熊猫赴台本身就体现了两岸共同的认同感。加强两岸的交流与合作,对于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2011年 7月 22日,欧盟领导人召开紧急峰会 ,讨论对
14、希腊的第二轮救助方案。峰会公布的最新草案显示 ,各国已就新的希腊救助达成一致 ,这进一步消除了市场对欧元区的担忧情绪。以下对欧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各国的联合初衷是为了加强成员国间的防务合作 B其前身是 1958年成立的欧洲共同体 C对当今国际事务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是冲击美国单极企图的重要力量 D 2001年欧元的正式启用使欧洲的联合再次迈出关键步伐 答案: C 试题分析:选依据所学知识,二战导致西欧经济的衰落,寻求经济的联合是最初的目标,欧盟的前身是 1967年成立的欧洲共同体,欧元正式问世是在 1999 年,因此 A、 B、 D 三项均不正确,欧盟作为当今世界中重要的一极,极大冲
15、击了美国霸权地位,故选 C 项。 考点:欧洲一体化进程 点评:本题结合时政材料,考查学生对欧盟的发展过程和影响的分析理解能力。结合欧 洲一体化的目的以及过程来回答问题。欧洲一体化是区域经济政治一体化的典型代表。发展到现在是欧洲联盟。欧洲一体化特别是经济领域的建设需要特别关注。除欧洲一体化进程外,美洲的区域集团化、亚洲的区域集团化也需要了解。 “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一方面,美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解体的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另一方面,美国越是想称霸,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它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 ”该材料表明( ) A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
16、加强 B美国放弃霸权政策奉行单边主义 C两极格局结束单极世界形成 D美国与世界各强国之间势均力敌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材料 “借助苏联解体 ”可知,应是在 90 年代之后。材料又强调了美国称霸受到限制,联系所学可知此时限制其称霸的因素是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B 项 “放弃霸权政策 ”、 C 项 “单极世界形成 ”、 D 项 “势均力敌 ”不符合史实,所以选 A 项。 考点:当今世界局势 点评: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是随着多极力量的出现,美国越来越难以在世界上为所欲为,当今世界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加速;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在冷战结束后这一主题更
17、是明显,但是世界还不太平,各种极端势力还威胁这世界的和平,总的来看,多极化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新秩序。这便是当今国际局势的特点。 “马歇尔计划远不止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 ”,因为该计划主要 A 促成美苏两大军事集团对峙 B 导致世界政局不稳定 C 稳定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D 造成了德国分裂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 查考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马歇尔计划是 “冷战 ”时期的重要内容。属难题。选项 A发生在马歇尔计划实施之后,不正确。选项 B没有看到马歇尔计划实施的背景,也不正确。选项 D与题意无关,可排除。选项 C正是马歇尔计划实施的目的之一,因此 C正确。 考点:马歇尔计划 点评:马歇尔计
18、划的目的是通过援助西欧,恢复发展西欧经济,壮大资本主义阵营同时抵消共产主义的影响;也想着通过恢复西欧经济增强资本主义阵营的力量以遏制苏联。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大规模的运用。 孔子曾提出过 “君子和而不同 ”的思想,意思是 “和谐而又不千篇一 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 ”,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 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B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 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协约同集团的成立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 “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 ”可以看出在处理关系时应该求同存异,这在 1955年万隆会议上由周恩来提出。故选 C。 A项是在 19
19、54年召开的; B项并未体现出求同存异的精神来,而是相互争霸; D项错误,只是求同,寻求安全领域里的保障。 考点:万隆会议 点评: 1955年的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 参加的国际会议。周恩来率领的中国代表团提出了 “求同存异 ”的方针,为会议的圆满成功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也是新中国建国初期重要的外交成就之一。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 1954年日内瓦会议和 1961年的不结盟运动等也需要掌握。 目前,不少欧洲人的观念从 “我是法国人 ”或 “我是德国人 ”转变为 “我是欧洲人 ”。从根本上看,这一变化反映了欧洲 A货币一体化 B国家一体化 C经济一体化 D军队一体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这
20、是关于欧洲一体化的热门问题。欧洲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观念,从根本上说是欧洲各国经济一体化发展不断加深的结果。故选 C。目前,随着欧洲各国经济的发展和彼此之间互相渗透联系,历史上传统的欧洲国家经济界限已逐步地被打破,货币统一,一体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ABD都是基于 C项而进行一体化的。 考点:欧洲一体化进程 点评:欧洲一体化是区域经济政治一体化的典型代表。在二战结束后,欧洲联合提上了议事日程。 1952年成立的欧洲煤钢共同体是一体化进程的开端。发展到现在是欧洲联盟。欧洲一体化特别是经济领域的建设需要特别关注 。除欧洲一体化进程外,美洲的区域集团化、亚洲的区域集团化也需要了解。 以 “中国革命 “为
21、主题的红色资源,是发展红色旅游的宝贵财富。其中以三大摇篮即 人民军队的摇篮; 中国革命的摇篮; 共和国的摇篮,为代表的革命 “圣地 ”,更是中国红色文化中的璀璨瑰宝。那么,下面对于这三大摇篮,表述最准确的是( ) A :这支人民军队诞生在抗日战争的炮火中 B :此地建立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C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标志着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 D :延安、 :瑞金、 :遵义 答 案: B 试题分析:分析本题根据相关知识,人民军队的摇篮、中国革命的摇篮、共和国的摇篮分别指南昌、井冈山、瑞金, D项说法错误; A项 1927 年南昌起义诞生了第一支人民军队,不是在
22、抗日战争时期; C项确立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标志着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的遵义会议。本题选 B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我党创立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 点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 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可以分为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几个阶 段,每一个阶段要特别注意共产党的政策及这些政策所产生的影响。 东方卫视壹周立波秀栏目在 2011年隆重推出 “七 一 ”特别节目国家大事,以其特有的形式纪念中共成立 90周年。其中的背景标语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共党史。下列标语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一
23、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打倒列强,除军阀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各标语的产生时间,第 项在解放战争;第 项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第 项是大革命时期;第 项是在建国初朝鲜战争时期。按先后排列应选 B项。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 点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 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可以分为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要特别注意共产党的政策及这些政策所产生的影响。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林旭( 18751898 )在虎丘道上写道: “愿使江涛荡寇仇,啾啾故鬼哭荒丘。 ”意指
24、敌寇的魔爪使美丽的苏州在 被迫开埠后出现了故鬼吼哭的荒丘。这种惨状是下列哪一条约签订后的直接结果?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北京条约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州被迫成为通商口岸是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中,所以答案:选 B项, A C D三项条约都没有设立苏州为商埠的内容。 考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不平等条约 点评: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危害远远超出了南京条约对中国的危害,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极大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巨额赔
25、款加重了中国财政的负担,使之不得不转借外债,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 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秦峄山刻石中说: “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攻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世无万数,陀及五帝,莫能禁止。 ”秦始皇针对上述问题采取的措 施是 A攻打匈奴,修长城 B实行分封制 C实行郡县制 D实行行省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的意思是秦朝统一前,长期的战乱不休,是因为 “分土封邦 ”,为了解决这一局面,秦统一天下后,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故选 C。 A项与材料无关,是为了抵御周边民族的侵犯; B项是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 D项是元朝
26、实行的政治制度。 考点:郡县制 点评:郡县制是秦朝实行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郡县制打破了西周时期的世卿世禄制度,官员由中央任命,可以随时替换,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地缘政治代替了血缘政治。与此相关 的知识点如秦朝实行的其他的重要的制度如三公九卿制、皇帝制度、法律制度等都需要掌握。 中国古代崇尚 “德治 ”,孝道是政府与民间最推崇的。有史料记载,郭巨 “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 ”。郭巨因此而被荐举为孝廉。这一史料反映的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察举制是汉代至隋代的一种选官制度。就是考察推举,
27、始于汉高祖刘邦,至汉武帝时成为一种制度,即由公卿、列侯和地方郡守等高级官吏通过考察把品德高尚、才干出众的人才推荐给朝廷,经过考核,然后授予官职。故选 C。 AB项是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 D项是隋唐以后实行的选官制度。 考点:古代的选官制度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的选官制度。古代的选官制度主要有西周世官制、汉代的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等,每一种制度都是把官员的品德或多或少放在很重要的地位。一些制度特别是科举制,对后世影响深远,是考试的重 点,需要掌握。 水浒传第七十七回写道,枢密院童贯率领八十万大军去梁山伯镇压宋江起义军,中了十面埋伏,只身逃回汴京。宋代枢密院的职能是掌管
28、A军政 B民政 C行政 D财政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基础知识的能力。宋代规定,军政归枢密院掌管,行政 归宰相掌管,财政归三司掌管。因此 A正确, BCD项错误,故选A。 考点:宋代加强皇权的措施 点评:宋代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在中央设置枢密院和三司削弱相权。枢密使为宋朝设置的枢密院的官职,握有发兵之权,从而分割了宰相的军权;参知政事为副丞相,掌握行政权。与此相关的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也需要掌握。 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 1160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有 3291件事。
29、皇帝一天要处理问题 411件事,该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皇帝勤于政事 B 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C 明初政事繁多 D 无人协助皇帝处理奏 章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在明朝,军国大事都是集中到皇帝一人身上,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专制皇权的不断地加强。故选 B。 AC 项只是说的表面现象;D项说法明显错误,不是无人协助皇帝,而是明太祖废除了丞相制度。 考点:明代政治制度 点评:明代废除丞相后,军国大事落在了皇帝一人身上,为了提高处理全国政事的效率,逐渐地发展成内阁制度,用来分担皇帝政事,但是无决策权。其实明代政治制度需要掌握的重点只有两个:明太祖时期废除丞相,明成祖时期设立内阁。有关
30、废除丞相的目的和内阁的职责等也需要掌握。 十八世纪后期,在 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的根本原因是 A 英国工业品很难在中国找到市场 B 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C 中国手工业品的质量优于英国 D清政府实行闭关自守政策 答案: B 试题分析:自然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封闭的经济形态。它既使外国工业品很难在中国找到市场,又是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源,闭关政策也会使英国工业品很难占领中国市场,显然 A、 D两项根源于 B项,这又是一个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因此正确答案:为 B。 考点:近代前夜的中国经济 点评:在中国占据统治地位的经济模式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市场的需求较小, 因此在对外贸易中
31、中国一直处于出超的地位。需要注意的知识点是近代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也是由于自然经济的抵制作用,外国商品收到很大的影响。 下列条约涉及香港问题的有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通过对选项内容的分析我们知道天津条约中没有割地条款,马关条约割的是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故 均可排除,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由此得出正确答案:为B。 考点:近代涉及到香港问 题的不平等条约 点评:解答此题需要掌握近代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其中涉及到领土问题的条约主要是有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与俄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等。其中,
32、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最深。 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有四位中国人在聊天,张毅说: “我参加过公车上书。 ”李新说: “我参加过义和团运动。 ”王平说: “我家在东交民巷。 ”赵洋说:“我在京师大学堂读书。 ”他们当中谁的话不符合史实 A 张毅 B 李新 C 王平 D 赵洋 答案: C 试题分析:王平说法错误,在辛丑条约的内容中,明确规定东交民巷为使馆区,不许中国人居住。故选 C。 ABD都是可能发生的。 考点:辛丑条约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辛丑条约的内容。辛丑条约是进入新世纪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其中条约中有内容规定东交民巷为使馆区,不允许中国人居住,惩办参加义和团反帝运动的大
33、臣,并称为首祸诸臣。这体现了清政府此刻已经完全沦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抗日战争能取得完全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A 美国向日本投掷了原子弹 B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大力支援 C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D 国共合作与全民族团结抗战 答案: D 试题分析: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党在正面战场英勇抵抗日军,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在敌后袭击日军,经过八年全民族的抗战,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A、 B项为外因,不起决定作用; C项说了其中的一个方面。因此答案:为 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抗战胜利的原因 点评:抗日战争是在国共两党结成
3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上团结协作共同进行的。虽得到国际帮助,但是不起决定作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历史意义等都需要掌握 在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中,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被视为三大里程碑式的事件,这三次改革的共同方向是 A逐步提升妇女的政治地位 B从治 “公民 ”到治 “万民 ” C不断健全民主政治 D城邦政权向所有人开放 答案: C 试题分析: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制度建立奠定了基础,克里斯提尼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制度的正式建立,伯利克里时期的改革使雅典民主制度达到了顶峰。他们的努力都是在不断地完善雅典的民主制。故选 C。 A项错误,雅典妇女无民主权利; B项说的是罗马法; D项
35、说法错误,妇女外邦 人和奴隶等没有民主权力。 考点:雅典民主制 点评:雅典民主制是考试的重点。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包括雅典民主制形成过程、雅典民主制的特点、体现、影响等都需要掌握。 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征集有关编纂法律的建议,以下主张不会被采纳的是 A甲主张增加调节社会矛盾的条款 B乙主张废除一切身份的不平等 C丙建议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 D丁提出增加处理经济纠纷的条款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罗马法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所以B项不会被采纳。故选 B。 ABD项都是正确的,罗马法内容主要是民法,调节的是人与人和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主要目的是为了调节社会矛盾,维护奴隶主的
36、的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考点:罗马法 点评:罗马法是历次考试的重点内容。主要内容是以民法为主,调节的是人与人、人与财产之间的关系。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以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作为完备阶段,罗马法在维护罗马的统治方面发挥了积极地作用,同时对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罗马法的影响如罗陪审制度、律师制度等对现在影响深远。 下面对英国责任制内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形成于 18世纪初期 B 内阁首相由下院多 数党领袖出任 C 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共同进退 D议会要对内阁负责 答案: D 试题分析: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形成于 18世纪初期,国王逐渐的退出了内阁,成为了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在责任内阁制下,首相由议会产生
37、,对议会负责;内阁成员在政治上与首相共进退,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因此 ABC均正确 D项错误。故选 D。 考点:责任内阁制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英国责任制内阁这一概念的掌握,目的在于要求学生理解英国责任制内阁的特点,解答本题关键在于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 18世纪,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君主立宪制进一步发展。内阁对议 会负责,议会选举中获胜的政党上台组阁,党首自然成为首相。首相由议会产生,就政府事务对议会集体负责。 1832年议会改革,英国君主立宪制进入完善状态。 最能体现 1787年美国宪法民主性特征的条文是 A 三权分立 B 总统、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 C 共和政体 D 议会内的演说、辩论
38、、议事自由 答案: B 试题分析:民主性的理解应该是人民有选举权,议会内的演说等体现的只是议会制度,因此 D错误 B正确。故选 B。 A项三权分立体现的只是权力的制衡,C项说的是政体的类型。 考点: 1787年宪法 点评:美国 1787年宪法确立了 美国总统和议员都是有选举产生,这充分体现了美国的宪法的民主的精神。除了民主制原则外,还有联邦制原则和分权制衡的原则,是美国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并且保证了权力的相互制衡。美国的政治体制对世界影响深远,中国的辛亥革命后确立的政体就是依据美国的政体类型而建立的。 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以一票的微弱优势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7年,共和派在议会选
39、举中获胜,法国共和政体运行。但当年君主派的一家报纸仍叫嚣: “我们要把共和国和共和派搞成连狗都不如的烂泥浆。 ”这从根本上反映出 A 共和制即将被君主制推翻 B 法国 共和制的确立非常艰难 C 恢复君主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D 共和制确立,不适合法国国情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 “搞成连狗都不如的烂泥浆 ”一句看出旧势力的不甘,法国 1875年宪法确立了共和制政体,但是共和之路走的异常的艰难曲折。故选 B。 AC 项说法明显错误。共和制等民主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符合法国的国情。因此 D项错误。 考点: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 点评:法国走向共和曲折艰难。从 1789年大革命开始算起,到 1875年
40、宪法的确立,法国政局经历了长时间的动荡,各种政体类型轮番在政治舞台上演,体现了法国各种政治力量的实力的此消彼长。法国 1875年宪法确立了法国的共和制,为了防止君主势力的复辟,通过了 “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 ”宪法修正条文。 综合题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 “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 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 “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 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 材料三 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41、职 位 基 本 职 权 明中叶后 内阁首辅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 清朝雍正年间以后 军机大臣 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请回答: (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8分)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2分) (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分) ( 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 6分) 答案:( 1)秦始皇不给丞相以兵权,让御史大夫牵制丞相;汉武帝设置“中朝 ”决策机构,剥夺了宰相的决策权;唐太宗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宋太祖以参知
42、政事等官职分割相权。( 8分)共同点:相权受到限制和分割削弱,皇权加强。( 2分) ( 2)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的擅专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 4分) ( 3)内阁属于皇帝的顾问内侍机构,内阁首辅不是法定中央一级行政或决策机构的长官,其权限大小取决于皇帝;军机处是皇帝谕旨的传达机构,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不具有宰相的权力,不能对皇权形成制约,所以不是实质意义上的宰相。( 6分) 试题分析:通过所学知识可知,从秦朝到明清宰相的权力逐步被削弱,皇权逐步加强,直至顶峰。本题材料是新背景,但考查的内容仍以君权与相权关系为主,第( 1)问四位帝王在对待相权问题上措施不以,但实质上
43、都是削弱相权,扩大君权 回答第( 2)问要注意关键词 “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 ”,意思是宰相有权往往会危机国君的统治 第( 3)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不是宰相的原因回答 考点: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 点评:古代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的主要内容有秦朝设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隋唐时设三省六部制。宋朝的 “二府三司 ”制、元代的一省制、明代废丞相设内阁、清代的军机处等。古代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体现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个发展趋势:皇权在不断地加强,相权在不断地削弱以至于到了明代废除丞相制度。与此类似的知识点如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如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秦朝实行郡县制、汉初实行郡国
44、并行制、元代实行行省制等也是考试的重点。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材料二 “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 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 因此我走完舷梯时决心一边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 尼克松在回忆录 材料三 “第三,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我们应谈尊重各圆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 推动各国根据本国图情实现振兴和发展;应
45、谊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使人类更加和睦。 ” 摘自胡 锦涛在联合国成立 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 ( 1)上述材料反映出新中国我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 4分 ) ( 2)结合国际背景指出我国 20世纪 50年代外交政策的主要表现。 (3分 ) ( 3) “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反映了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分)对当时国际形势和国际局势分别产生什么影响? (4分 ) ( 4)请列举二个实例,说明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加强与世界各国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6分 ) 答案:( 1)保障本国
46、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 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 4分) ( 2) 50年代,当时世界出现两极格局,新中国提出了 “一边倒 ”的外交方针 以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分) 中美关系由冷战对峙开始走向正常化。有利于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7分) ( 4)中国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各项活动,并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十分重视发展与东盟的关系。 1997年为缓鳃东盟经济危机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2001年中国领导创立 “上海合作组织 ”。( 6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第 (1)问提炼材 料关
47、键信息回答,如材料一 “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 ” 等信息。第 (2)问,明确 50年代的国际背景主要表现为两极格局、两大阵营的对抗,在此基础上归纳 50年代的外交方针、政策。第 (3)问考查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其影响注意从国际形势、国际格局两个角度分析。第 (4)问结合所学知识举例,注意时间限制。 考点:新中国的外交 点评:此题考查的新中国的外交。新中国成立后,以独立自主作为基本的外交方针,积极发展外交事业,总的来看,新中国的外交经历了三个发展的阶段,一个是在新中国成立到 70年代前。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年里就有 17个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在 50年代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了日内瓦国际会议和万隆会议等,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开始发挥着积极地作用。第二个阶段在70年代开创了外交的新局面,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等中国开始作为一极在国际中发挥作用。第三个阶段是在改革开放以后,进入了全方位外交的新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