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河南省淇县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registerpick115 文档编号:335450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3.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河南省淇县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河南省淇县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河南省淇县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河南省淇县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河南省淇县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河南省淇县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的趋势是 A刀耕火种 石器锄耕 铁犁牛耕 B石器锄耕 刀耕火种 铁犁牛耕 C铁犁牛耕 刀耕火种 石器锄耕 D石器锄耕 铁犁牛耕 刀耕火种 答案: A 试题分析: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使农业生产力提高;商周时期,人们已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绿肥和治虫灭害等技术;西周时期,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人们也由经常迁徙走向定居生活。春秋战国时期是开始使用和逐渐推广阶段(铁农具和牛耕)。因此选 A。 考点:中国古代农业 点评:本专题是古代中国经济史的主干知识

2、,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从题型看,以选择题为主,但非选择题也逐渐增多。从考查内容看,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特点和成果,土地赋税制度、资本主义萌芽等内容均是高考命题点。 至 20世纪初, “外货风行,土布渐归淘汰 ”,洋布战胜土布,主要原因是 A洋布外观漂亮 B洋布广告充斥 C洋布引领时尚 D洋布物美价廉 答案: D 试题分析:注意该题的时间要素。 20世纪初,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都完成了两次工业革命,大规模采用了机器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质优价廉。所以应选 D项。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 点评:本专题主要讲述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与曲折发展、社会生活的变迁等内容

3、。学习本专题对于理解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的条件不包括 A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壮大 B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客观结果 C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D洋务运动的促进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否定式选择题,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资本主义萌芽遭到破坏 ,因此,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主要因素是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带来的影响。因此选 C。 考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 点评:本专题主要包括两条线索:一是自然经济的解体,外国资本的入侵,官僚资本的产生,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原因、表现及特征;二是近代列强侵略引 发的中国社会衣食住行和社会习

4、俗方面的变化等。 据统计, 1921年中国的绵纺织业中,全国纱锭的 41%集中在上海, 10%集中在武汉, 11%集中在天津,而接近棉花产地和销售地的广大内地,纱厂很少。这反映当时 A民族工业的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B民族工业中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落后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已十分强大 D自然经济并末受到冲击 答案: A 试题分析: “全国纱锭的 41%集中在上海, 10%集中在武汉, 11%集中在天津,而接近棉花产地和销售地的广大内地,纱厂很少 ”反映了民族工业的地区分布极不平衡,即集中于沿海沿江地区,内地极少, BCD都无从体现 ,因此选 A。 考点:近代民族工业 点评:列举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

5、史发展进程中的特点。 从企业产生看,中国的近代民族工业不是由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生产的,而是伴随着西方入侵,直接引进西方的技术和设备兴办起来。 从部门结构看,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在轻工业,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表现出工业结构的不平衡。 从工业分布看,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和通商口岸 ,广大西部和内陆地区极少,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从经营实力看,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与封建经济相比,封建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 从发展过程看,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既矛盾又依赖,发展艰难曲折。 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做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A 19

6、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 “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 B 20世纪初有人指出 “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 C 1853年 的顺德县志载: “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 D 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 “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可直接读取材料信息,洋布的涌入使 “女工几停其半 ”,直接打击家庭手工业,促使 “男耕女织 ”紧密结合的自然经济走向瓦解。故选 C符合题意。A没有体现自然经济瓦解, B没有体现, D说明自然经济对外

7、国商品仍有抵制作用。 考点:中国近代经济 点评:自然经济的解体及影响;洋务运动出现的背景、表现及影响;民族资本主 义的产生、发展历程及原因是本专题复习的重点。 1914 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减少。导致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A五四运动 B中国民众的抵制日货运动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中国政府的措施 答案: C 试题分析: 1914 1918年为时期,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工业的外部压力减轻,同时战争时期对工业品的需求也刺激了民族工业产品的出口,因此选 C。 考点:近代民族工业 点评:从内容上看,命题主

8、要考查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原因、表现及特点;从题型上看,选择题与材料题都有考查,估计高考仍可能会从经济变动的角度,理解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认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等。 中国读书人历来 “耻于言商,耻于言利 ”,而清末 “状元实业家 ”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观念意识是( ) 、实业救国 B、工商皆本 C、重利轻义 D、重商轻农 答案: A 试题分析:张謇是晚清著名实业家,其兴办工业主是要爱国心的驱使,是要实现实业救国的理想。因此选 A。 考点 :近代民族工业 点评:本题可参照 2012 年高考真题: 1895 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

9、称自己投身实业是 “捐弃所恃,舍身喂虎 ”。这反映出张謇 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 B决心投 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 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 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 【考点定位】必修 2 重农抑商政策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联系历史背景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注意时间信息 “1895年 ”,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而清政府对民族工业仍然采取限制政策,因 此张謇才说自己投身实业是 “捐弃所恃,舍身喂虎 ”,这既体现其 “实业救国 ”的爱国精神,也是对传统观念的反抗,故 A符合题意。张謇投身实业其目的不是和本国 “民族工商业竞争 ”

10、,也不是完全为了 “追求利润 ”,故、 D两项排除。 19世纪末,清政府暂时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说“预见 ”“前景暗淡 ”不和史实 “嗣后所有公共机关日用消耗各品,除特种无国货可代用者外,务请专购国货以示提倡。 ”该文告发布的时间最可能是在 戊戌变法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民国初年 D新中国成立初期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可以提取有效信息 “公 共机关 ”、 “专购国货 ”,由此可判断文告反映了政府提倡使用国货的意图。戊戌变法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都没有这方面的要求,排除 A、 D两项;辛亥革命时期政权尚不稳固,主要任务是反封建,颁布此文告的可 能性不大,排除 B项;民国建立,民族资

11、产阶级社会政治地位提高,政府实行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中华民国政府提倡使用国货的可能性最大。答案:为 C。 考点:近代民族工业 点评:复习本专题注意立足于中国近代社会环境,从 19世纪末、一战期间、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五个阶段进行梳理,概括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 特征及成因。 24集电视连续剧大染坊叙述了近代陈寿亭从一个叫花子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主的创业及失败历程。该片的主题歌写道: “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 ”造成剧中主人公 “荣华富贵好心酸 ”的主要原因是 A出身贫贱低微,社会地位低下 B个人情感历经曲折和磨难 C深受中

12、外反动势力的欺凌 D商场上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刺激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易误选 D,解的原因是学生只是看到了材料的表面现象和故事情节,不能准确把握材料的主旨和实质,材料主要说明资本主义的发展的曲折历程。易误选 D。民族工业在近代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环境里发展艰难,因此选 C 考点:近代民族工业 点评:本题以电视剧为背景,实质是考查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原因,即中外反动势力的压迫使民族工业在夹缝中生存。 假如你是一位国民党统治后期的民族资本家,你可能会经历到 难以获得足够的外汇购买原料 受到官僚资本的压迫 只交商品出厂税无其他税收 半开工状态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国民党统

13、治后期民族工业受到国民党官僚资本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多重压制 ,陷入了困境 , 表述正确 , 不对 ,当时苛捐杂税沉重 ,因此选 D。 考点:近代民族工业 点评:本专题命题余地较大,既可以考查考生对于民族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萎缩、毁灭性打击、调整、改造这一系列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又可以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与几乎同一时期出现的外国资本主义萌芽相比,分析外国资本主义能够 “发芽 ”而且茁壮成长,而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却被扼杀的原因,深刻理解中国资本主义具有 “先天不足, 后天畸形 ”的特点,中国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中国现在的工业与西方发达国家仍有很大的差距等。既考查了考生将中国古代史

14、、近代史、现代史与世界史相联系的能力,又考查了考生的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之 “近代 ”的含义,最主要的是由于它们 A产生和发展于中国近代历史时期。 B受外商的刺激 C不是工场手工业而是机器生产 D由私人投资兴办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之 “近代 ”的理解能力。本题所考查 “近代 ”的含义,不单是政治上的含义,要从经济范畴(主要从生产力发展水平)上考虑,选项 A、 B只说明了其产生的时间和原因,选项 D说明了其来源,都不是 “近代 ”的本质含义。或者,联系世纪史上关于工业革命的定义,可得出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之 “近代 ”的含

15、义。选 C。 考点:近代民族工业 点评: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史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热点部分,从题型看,选择、材料、问答三种题型均出现过;从考查的能力要求看,主要考查了考生对经济形式的识记理解、对经济现象 的分析评价、对经济规律的总结概括等项能力,特别是对经济现象的分析评价构成了近年来经济史考查的重点内容。 南京条约签定以后,中国的茶叶、生丝等农产品出口量大量增加,这说明 A中国茶、丝的质量提高 B中国茶、丝生产迅速发展 C中国经济开始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D中国的自然经济完全崩溃 答案: C 试题分析:茶叶、生丝等农产品的出口,实际上是原料的出口,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源应是 C,中国经济开始被卷入世界

16、资本主义市场,沦为外国的食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AB所述史实错误, D说法也不对,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 渐解体,但在农村地区仍占主导地位,正确答案:应是 C。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 点评: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这一专题,是历年高考考查重点之一,从 2007、 2008 年新课程地区考试来看,也是新高考的重要考点,从这两年高考命题来看,命题以选择题居多,考查了中国经济结构变动、近代民族工业兴起和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等相关知识点。 “中国内江外流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无事可以运官粮客货,有事可以载援兵军火,解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 ” 以上言论应

17、出自: A洋务派 B 资产阶级维新派 C民族资本家 D资产阶级革命派 答案: A 试题分析:首先 “内江外流被占 ”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其次,洋务派是利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并且是用来自强(前期),求富(后期),而材料几个关键词:轮船、运官粮客货、载援兵军火、作自强之气。因此选 A 考点:洋务运动 点评:洋务运动的内容在高考中多次涉及,一直是高考命题的重点,所以它也一直是中学教学的重点。复习本目时应着重从洋务运动背景、内容、影响三个方面去掌握 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现代化的起步,得出这一历史结论主要是由于洋务派 A兴办机器生产的近代工业 B筹建近代海军和海防 C创办近代教育,派留学

18、生出国学习 D提出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答案: A 试题分析:洋务运动,在实业方面,创办了第一批近代军用工业和民用企业,首开兴办近代工业风气;军事方面,创办了新式陆军和海军,增强了国防力量;教育方面,创立了同文馆,水师学堂和武备学堂,派遣留学生,翻译外国书报等,培育了一批对西学有认识的人才;外交方面,创立外交机构,促进了与外国的交往。因此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现代化的起步。但是近代化主要表现为经济方面 ,因此选 A。 考点:洋务运动 点 评:本题属于程度型选择题。解答此类题型要掌握好选择最佳选项的方法。由于程度型选择题的结构特点是几个备选项与题干之间都有不同程度的内在联系,要按题目的要求对几

19、个备选项进行分析比较,比较时要鉴别谁主谁次、谁轻谁重、谁大谁小,只有区分好它们之间的程度关系,才能排除干扰项,得出正确答案:。 明清实行闭关政策的共同点比较,不正确的是 A其主观目的都是维护封建统治 B都是自然经济的产物 C都禁止中外交往 D都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答案: C 试题分析: C表述绝对化,如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只开广州一处通商,规定由政府特许的贸易机构广州 “十三行 ”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因此闭关政策是指严格限制而非禁止中外交往,因此选 C 考点:闭关政策 点评:明清两朝都实行 “海禁 ”政策,但其内涵并不相同。明初实行海禁,只是禁止民间私人的海外贸易,并不禁止外国来华贸易。相反

20、,明政府积极鼓励外国来华与明政府进行官方贸易。如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 明清时期,苏州、杭州和景德镇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共同标志是 A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的 “机房 ”出现 B行业分工和生产过程的分工非常细密 C官营手工业占据优势,迅速发展 D以盈利为目的的商品生产过程中劳资双方雇佣关系的确立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目问的是 “明清时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共同标志 ”,首先排除 C;A描述的是苏州、杭州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描述的是景德镇瓷器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萌芽以 “自由雇佣劳动为特征 ”,所以答案:为 D。 考点:资本主义萌芽 点评:注意解读历史概念,资本主义萌芽的含义

21、:是指以雇佣关系为基础和本质特征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关于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促进了历朝经济的发展 B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的统治目的 C在封建社会前期发挥过积极作用 D阻碍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政权;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封建社会后期,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严重地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因此 A表述绝对化,符合题意。 考点:重农抑商政策 点评:从能力考查角度分析,古代各种经济政策出台的背景,这种政策在当时所产生的正面和负面影响,以及从长时期看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哪些植根

22、于我国社会中的传统经济观 念还在影响着我们的现实生活,对这些观念,我们应该持怎样的态度等等,都将是高考命题可能涉及的重要话题。 颜氏家训说中国古代能够 “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 ”,这说明 A一般农家的男耕女织可以满足正常日用 B家庭成员众多各行各业都有,一切生产生活所需都可自己解决 C足不出户闭门,等商贩上门 D农民的要求极低 答案: A 试题分析:古代小农经济表现为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能够自给自足,因此选 A。 考点:古代小农经济 点评:古代经济命题预测:考查形式上,将继续以选择题为主,材料题也会有所涉及。考查内容上:小农经济、精耕细作、商帮、 “重农抑商 ”、 “闭关锁国 ”和

23、资本主义萌芽等将是考查的重点。 唐代诗人姚合诗曰: “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此诗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 A社会动荡,田野荒芜 B区域性商人集团形成 C重商抑农政策的推行 D商业的繁荣发展 答案: D 试题分析: “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材料反映了商业发展,农业劳动力减少; AC 无从体现; B是在明清时期,因此选 D。 考点:中国古代商业 点评:古代商业部分要关注: 商业发展的表现; 市的演变; 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历代统治者采取重农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缓和农民与地主阶级间的矛盾 B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C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 D减轻农民负担 答案: C 试题分

24、析:中国封建社会采取这种政策,归根到底是由其经济基础决定的。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种经济的主要部门是农业。农业是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提供给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为此,历代统治者都把农业当作根本性的大事来抓,采取一系列督促、鼓励、组织农业生产的措施,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 考点:重农政策 点评:古代中国经济考查热点包括:( 1)中国是农业大国, “三农 ”问题成为社会民生中的重要问题,在高考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古代农业发展的特点及成果是备考的重点。( 2)民生问题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古代统治者对待农业、手工业的相关政策及对社会民生

25、产生的影响,将会成为命题的切入点。 从西周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到战国商鞅 “废井田,开阡陌 ”直接反映了 A分封制的瓦解 B封建王权的强化 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上层建筑的变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西周的土地所有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战国商鞅 “废井田,开阡陌 ”反映了土地国有制被土地私有制取代, ABD属于政治领域的变化,与题干无关,因此选 C 考点:中国古代土地制度 点评:区分井田和 “私田 ” 井田制(公田) 春秋战国时期私田大量出现 分配方式 奴隶集体劳动,产品完全归奴隶主所有。诸侯向周王交纳一定贡赋。 私田主人控制私田产品,不交纳给国君。 剥削方式 奴隶交出全部产品 私田

26、主人改变了对耕田者的剥削方式,劳动者交出大部分产品作为地租,保留一部分产品 阶级关系 奴隶主与 奴隶的关系 耕种的人转变为封建农民,私田主人成为封建地主,农民向地主交纳地租 土地所有制 土地国有(公田):周王把土地分封给臣下世代享用,不得转让和买卖 一些贵族把公田转化为私田 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最主要的特点是: A粗放耕作 B精耕细作 C家庭生产 D小农经济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耕作方式看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以铁犁牛耕为主,注重精耕细作。 A表述错误, C属于生产单位, D属于经济形态,因此选 B 考点:中国古代农业 点评:从高考命题的趋势来看,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来说,本课作为古代

27、中国政治、文化的基础,具有非常突出的地位,历来是命题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备考策略是准确了解记忆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从而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以下不属于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突出成就的是 A开发圩田 B间作、套种和复种 C较早使用耒耜 D科学育种与掌握农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否定型选择题 ,古代精耕细作农业以铁犁牛耕为主,注重精耕细作 ;耒耜属于原始农具 ,因此与 ”精耕细作 ”不符 ,答案:为 C. 考点:中国古代农业 点评: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农业的核心内容,属课标、考纲的重点内容;主要考查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影响、局限性,尤其注意分析对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

28、进程的影响;以山东、广东再现率最高,山东、广东、天津出现非选择题 中国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大多来自 A家庭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私营手工业 D官营手工业 答案: D 试题分析:官营手工业由官府垄断生产,生产规模大;生产不计成本,产品精美,工艺技术水平最高,因此选 D。 考点:中国古代手工业 点评:古代中国手工业部分要关注:古代手工业生产的组织形式;手工业的典型成就;古代手工业长期领先世界的原因;古代手工业的特点。 原始瓷器的出现是在 A新石器时代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答案: C 试题分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商朝时已烧制出了原始瓷器。因此选 C。 考点:中国古代手工业 点评:古

29、代手工业的发展是中国古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课标、考纲的重点内容; 各时期手工业的成就是历年考查的重点,以冶铁业、陶瓷业涉及较多,手工业经营形态的基本特点也有所涉及; 主要以选择题形式呈现,天津、浙江、安徽、广东在此处命题。 下列关于小农经济条件下农民的表述,正确的有( ) 拥有一定的土地和农具等生产资料 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 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交换 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和手工制品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小农经济之下,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拥有一定的生产自主权,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极性;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地提高单

30、位面积产量,促进精耕细作的农业的发展。但是农民的生产主要是自给自足,少有交换,具有封闭性,因此 错误,排除后选 C 考点:古代小农经济 点评:从知识点角度分析,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古代中国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基本特点,是新课程知识,会成为命题的兴趣点。特别要关注 “市 ”的发展、著名的商帮。 刘邦即位之初曾下令: “贾人不得衣丝乘车 ”,其夫人吕后当政时强调: “市井之子孙不得为官仕吏 ”。这说明西汉初年实行的是 A休养生息政策 B限制商人的政策 C禁止经商的政策 D反腐倡廉的政策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汉初商人不能穿丝绸、乘车,吕后时强调商人的子孙不能当官、吏,反映了当时对商人实

31、行 “限制商人 ”的政策。 A项休养生息不属于商业政策; C表述绝对化、 D明显错误。因此选 B 考点:古代经济政策 点评:古代的经济政策要关注: 全面评价 “重农抑商 ”; “海禁 ”与 “闭关锁国 ”政策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制 约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因素。 下列有关汉代长安 “市 ”的说法,正确的是 与居住区隔开 有专门官员管理 又叫草市 开市闭市有严格时间规定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宋以前: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特点:设置在县治以上的城市;市、坊 (居住区 )严格分开;官府设市长和市令管理;有严格的时间、地点限制 ; 正确, 不对 , 草市是指农村集市贸易 ;因此

32、选 C。 考点:中国古代商业 点评:古代城市和商业经济方面的试题相对难度比较大,解题时切忌因思维定式而直接选定,要肯定法和排除法并用,综合联系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内容最大限度地提炼有效信息,做到有的放矢、万无一失。 假如你到宋朝的汴京旅游,下列情况不会出现的是: A可在夜市选购商品到三更半夜 B饿了可在客舍附近购买食品充饥 C白天可到城郊用纸币购买瓷器 D可以去会馆看望同乡友人 答案: D 试题分析:两宋时期商业繁荣,市坊严格分开的制度被打破,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交子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ABC表述正确, D表 述错误,会馆是中国明清时期都市中由同乡或同业组成的封建性团体,因

33、此选 D 考点:中国古代商业 点评:古代城市和商业的发展历来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区域,题型灵活多样,设计别出心裁。从切入点看,命题角度多集中在货币的发展、唐宋城市功能的变化以及商品经济的发展与不同时期的商品经济政策等方面。 明朝 “嘉庆末隆庆间 -,末富居多,本富益少。 ”这说明: A农业经济发达,富裕地主增多 B手工业发达,富裕者增多 C商品经济发达,富商增多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答案: C 试题分析:封建王朝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也称重本抑末,本业是指农业,末业是指工商业, “末富居多,本富益少 ”反映了商业仍然得到发展,因此选 C。 考点:中国古代商业 点评:要掌握商业的起源、 “市 ”的

34、形成与发展、主要商业都会的兴盛和变迁,其次要结合先秦时期、秦汉时期、唐宋时期和明清时期等具体时代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时代性、地域性特点,并结合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正确认识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和地位。 综合题 材料 l: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唱道: 七仙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董永:绿水青山带笑颜。 七仙女: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 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 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 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 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 2: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

35、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征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请回答: (1)董永和七仙女的生活体 现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活方式 ( 2分)你能说说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吗 ( 6分) (2)以上两则材料哪个更能反映小农的生产生活状况 ( 2分)概括该则材料的观点。( 3分 ( 3)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 “重农 ”政策,根本目的何在?( 2分) 答案:( 1) (1)生活方式: “男耕女织 ”的小农经济。( 2分)特点 : 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单位

36、 农业与家庭手 工业相结合;(或回答封闭性、分散性、落后性、脆弱性)( 6分) (2)材料二。主要观点:农民长年劳累、生活贫困;赋税和徭役负袒沉重; 农民生产规模小,生 产资料有限,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生产、生活条件艰苦。 (5分) (3)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维护封建统治。( 2分) 试题分析:( 1)主要考查小农经济的特点。结合教材进行分析即可,特点: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具有分散性;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少有交换,具有封闭性; 注重精耕细作,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具有落后性 ( 2)要充分认识到小农经济规模小、水平

37、低,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差,具有脆弱性。 ( 3)统治者的出发点一般都是维护统治考虑。 考点 :古代小农经济 点评:通过对新课改地区近三年高考试题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经济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出现过。 2012年高考全国各地的新课标卷涉及本专题考题共有 13道选择题和 2道非选择题;大多以 “三农问题 ”为切入点,通过设置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古代农耕经济,涉及的知识点有古代农业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古代统治者对待农业、手工业的相关政策及对人民生活、生产产生的影响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

38、宗实录卷 三六一 材料 2: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蒋以化:西台漫记卷四 材料 3:永乐二年,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材料 4: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 “迁海令 ”、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十四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 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了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卷十二 材料 5:夷货非衣食

39、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 海防纂要卷七 材料 6: “农为天下之本分,而工贾皆其末也 工贾取其利,而失之义,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 雍正王朝 请回答: (1)材料 1、 2、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 2分)你认为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2分) (2)材料 4、 5、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 2分)你认为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 4分) ( 3) 材料 6反映了什么思想?( 1分)请简要评价此思想。( 4分) 答案:( 1)现象:反映了在手工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 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4

40、分) (2)现象:明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原因:经济根源是自给自足的自 然经济;政治上是为了防范外敌,维护封建统治。 (6分) (3)重农抑商思想。在封建社会前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农业发展 起到了一定作用,有利于社会稳定;但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严重阻碍了资本主 义萌芽的发展,从根本上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是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的重要 经济原因。( 5分)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信息 “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 ” “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 可知是指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的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 2)根据材

41、料信息 “永乐二年,禁民下海。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 “迁海令 ”等,可以得出是指明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这是由封建社会的 经济基础和封建统治的需要决定的。 ( 3) “农为天下之本分,而工贾皆其末也 ”“使民知本业为贵。 ”可知是指重农抑商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封建社会前期积极作用是主要 的,封建社会后期消极作用是主要的。 考点:中国古代经济 点评:本单元主要主要讲述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古代手工业经济的主要部门、发展历程及其主要特点,商业经济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特点,主要经济政策的演变及其形成原因、历史影响等。 中国民族火柴业兴起于清末,发展于民国。这期间内忧重重,外

42、患频频,民族火柴业在夹缝中脱颖而出,顽强成长。阅读下列材料( 12分) 材料一 一组民族火柴业留下的商标 火花 材料二 资产阶级黄金时代的乌托邦在现代中国经济思想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它反映了那个时代转瞬即逝的现实: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产生的,但却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摘自剑桥中华民国史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 1)观察材料一中的火花图案,思考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背景和动力是什么?( 2分) ( 2)材料二中提到的 “黄金时代 ”是指什么时间?( 1分)说明 “黄金时代 ”产生的原因。( 4分) ()那个时代 “转瞬即逝 ”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1分)为什么说它是一个 “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

43、?( 2分) 答案:( 1)背景:民族危机加深。动力: 民族资产阶级的爱国精神或实业救国思想。 (2分) (2)技洌 914 1919年(或一战期间 ) 原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 君主专 制统治,为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扫除障碍;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推动民族 资本主义的发展;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 挤潘闪硕灾泄 木 们致裕弧笆狄稻裙 思潮的影响。( 5分) (3)直接原因:二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由暂 嫁廊僮 胂籼 困境。 (1分)原因:由于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追,以及民族资产阶级的 软弱性和爱协性所致,或民族资产阶级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弱等。( 2分) 试题分析:( 1)注意提取材

44、料信息 “民主共和 ”“挽回利权 ”“还我河山 ”等,可以得出背景:民族危机加深。动力:民族资产阶级的爱国精神或实业救国思想。 ( 2)根据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产生的,但却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可以得出是指 1914 1919年(或一战期间 )民族资本主义迎来 “短暂的春天 ”,进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不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不实现民族独立,民族工业不可能独立发展。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 点评:本专题基本线索: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传统的经济结 构逐渐解体,洋务企业兴办,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曲折发展。重点问题有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难点有认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和原因、理解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社会中的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