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周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terrorscript155 文档编号:335505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27.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周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周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周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周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2-2013学年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周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周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左传隐公十一年载: “礼,务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也 ”,而礼记 礼运中记载 “坏国丧家亡人必失去其礼 ”。这里所说的 “礼 ”主要指 A礼仪 B风俗 C社会秩序和社会制度 D贡赋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 “礼,务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也 ”可以看出礼的职责是稳定社会秩序,为国家服务,因此实质上已经成为维护统治的工具。故选 C。 ABD三项均是从礼的表面现象进行分析的,故错误。 考点:礼乐制度 点评: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是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工具,它详细的规定了不同的等级行不同的礼,奏

2、不同的乐。西周时期除了礼乐制度外,最容易考的还是分封制和宗法制,需要在这个地方多多关注。 “华莱士是个彻头彻尾的妥协分子。他想让我们解散武装部队,把我们的原子弹秘密给苏联人,盲目信任克里姆林宫政治局一帮冒险分子。 赤色分子、冒牌货和空谈的亲共人物似乎勾结起来,成了国家的危害。 ”这则写于 20世纪 40年代中期的日记的背景可能是 A美苏两国由战时盟友变成战后对手 B美国国内亲共势力强大 C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 势 D美苏双方势均力敌 答案: A 试题分析:据题干中时间 20世纪 40年代中期和材料信息 “原子弹秘密送给苏联人 ”、“ 赤色分子、冒牌货和空谈的亲共人物 ”等,可以判断为二战后美

3、苏关系的破裂,故A项符合题意。 B项明显不符合材料; C、 D两项材料未体现。 考点:战后美苏关系的破裂 点评:战后,美苏失去了共同的敌人,关系逐渐的恶化。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越来越突出,逐渐走向了对抗,发展成了冷战。冷战是美苏两大阵营之间的对抗。以杜鲁门主义的出台为标志。冷战期间,美苏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的对抗。冷战 对国际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冷战的背景、具体内容等都需要掌握。 二战时,罗斯福表示: “我不想让美国在战后承担重建法国、意大利和巴尔干各国的重任。 这应该是英国的责任,因为英国在其中的利益远比我们要大。 ”他的意思是 A美国将放弃在欧洲的利益

4、 B法意等国应自主完成重建 C欧洲各国应共同维护和平 D国家利益应与责任相联系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这应该是英国的责任,因为英国在其中的利益远比我们要大 ”。可以判断出答案:为 D。 A项明显错误; BC项材料未体现。 考点:国家利益 点评:从材料中很容易看出这是强调英国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在一战中,英国和法国获得了大量的利益,在二战中,法国等国被德国占领,美国并不愿意为法国的战后重建承担过多的责任,但是随着战争的进行,美国国力的提升和欧洲的整体的破坏衰落,美国的霸权野心越来越膨胀。 现代与传统指出: “19世纪 70年代以后的一些岭南人,成了无愧于时代的文化巨子 在鸦片战争结束半

5、个世纪以后,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 一颗颗启明星在岭南的地平线上接连升起。 ”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岭南地区 A洋务运动的兴起 B教育文化事业的突飞猛 进 C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较早 D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的传播 答案: C 试题分析: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分别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此两派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故选 C。 A项错误,材料中的代表人物是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而洋务派代表的是封建地主阶级; B项错误,与当时中国的国情不符; D项不是从根本上进行的分析,根本原因要从经济上分析。 考点:民族工业的产生 点评:民族工业是考试的重点内容。包括民族工业的产生、民族工业的初步

6、发展、黄金时期和衰落萎缩时期等都是重点。每个阶段出现的原因、特点和 影响等都需要掌握。 孟德斯鸠说: “自由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下列观点中与材料一致的是 A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 ” B “上帝是宇宙的主宰,君主的权力来自上帝 ” C “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 ” D “自然法是正当的理性准则 ”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体现的是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B项是体现的君权神授的思想; C项强调法律的作用。 D项是法的精神上来分析的,与材料不符。 考点:启蒙运动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主张。启蒙运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宣扬自 由平等,

7、天赋人权等,反对君主专制,等级制度。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自然科学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启蒙思想家宣传的思想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的准备。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等也需要掌握。 在上海世博会的意大利馆内展出了著名画家米开朗琪罗的两幅杰作水果篮和捧果篮的男孩,这位画家曾宣称 “画一个苹果和画一位圣母具有同等的价值 ”。这些画与传统绘画的本质区别在于 A不再是以宗教人物作为题材 B体现生命的真实而非神 C反映资产阶级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D借以对黑暗社会的批判 答案: 有学者说: “我们可以把 20世纪看成对现代社会结构弊病的反思以及对其价值系统的怀疑。 ”下列事件属于 “反思

8、和怀疑 ”的有 俄国十月革命 罗斯福新政 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材料 “20世纪 ”和 “对现代社会结构弊病的反思以及对其价值系统的怀疑 ”可判断 正确,故选 A。十月革命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的反思;罗斯福新政是对自由放任政策的反思;现代主义的出现是由于二战以及经济大危机对人们的精神上的冲击,对资本主义 制度信仰的缺失。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因此排除 。 考点: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反思 点评:十月革命是对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政治制度的反思,对社会制度进行的根本的变革;罗斯福新政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

9、关系的局部的调整,有效的缓解了经济危机带来的破坏;现代主义是适应了人们的精神的颓废状况,反映了资本主义信仰的缺失。 1831年, 22岁的达尔文以博物学者的身份登上了 “贝格尔 ”号,随船进行为期 5年的科学考察,并于 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结合图示,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达尔文的行动是文艺复兴关注 “人 ”的直接产物 B “贝格尔 ”号所走的路线与麦哲伦环球航行相同 C “贝格尔 ”号以内燃机为驱动进行远洋航行 D自然选择构成了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基础 答案: D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文艺复兴发生于 14 17世纪,与达尔文生活的时代不符,故 A项错误;观察图中路线可知

10、B项错误,麦哲伦是环球航行;内燃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所以 C项错误; D项正确,自然选择是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基础。 考点:近代科学 点评:近代科学是在近代人的精神的解放的基础 上产生的,以达尔文的进化论为主要的代表,它的产生有打击了神创学说,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除了进化论外,牛顿的经典力学也有力的冲击了教会的统治,冲击了神创世界的学说。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近代科学的其它成就也需要掌握。 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到建国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观察下图 1927 1937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判断, 1934年党员人数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党发达政变,大肆屠杀党员 B日本侵占东北,

11、中共撤出东三省 C党内左倾 错误,红军遭受重大损失 D共产国际解散,中共失去外援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根据时间 “1934年 ”可以判断是红军长征时间。党内左倾错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事变,被迫长征。故选 C。 A项是在 1927年; B项是在 1931年; D项是在 1935年。 考点:长征 点评:由于王明、李德等错倾错误的影响,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战略大转移,总的行程两万五千里,是历史上最大的转移。在长征中,虽然红军人数受到极大的损失,但是革命的精干力量得到保存,同时在沿线宣传了革命的思想,扩大了红军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某重大事件发生之后,希特勒感到很欣

12、喜 “现在我们不可能失败了:现在我们有了一个在三千年中从未失败过的盟国。 ”丘吉尔也表达了一种解脱的感觉,他对战争形势作出评价 “胜利终究属于我们。 ”蒋介石则突然有了一种放松的感觉,破天荒地对副官说 “今天晚上去看戏 ”。此处 “某重大事件 ”应该是: A苏德战争爆发 B太平洋战争爆发 C反共产国际协定的签订 D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提供的二战中和有中国蒋介石可以判断跟远东战场有关,应该是日美参战,所以正确选项是 B。 A项和中国 无关,且英国并未增加新的伙伴; C项是法西斯国家签订的同盟条约; D项是成立联合国的条约。 考点:太平洋战争 点评: 1941年 12月

13、,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抗日战争的战线上多了一个盟友,所以蒋介石宽心很多;希特勒也减轻了西方作战的压力;英国也多了一个同盟国美国,因此才有了材料中的战争双方的领袖的表现。 在古代雅典统计整个城邦的人口时,官方文件的表述是: “雅典人及其妻子和孩子 ”。这种现象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A妻子和孩子不属于城邦 B女子和孩子没有公民权 C城邦的小国寡民特征 D城邦政治的民 主化特点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古代雅典公民权的理解。题干中 “雅典人及其妻子和孩子 ”体现了一种从属关系, B项正确。 A项是对材料的错误的理解,属于偷换概念;C项材料并未体现; D项说法错误,妇女没有

14、民主权利无法体现雅典的民主性。 考点:雅典民主制 点评:雅典民主制是直接民主,是建立在小国寡民的基础上,与现代民主有很大的不同,现代民主通常是代议制为核心的。直接民主弊端非常明显,即使在直接民主下,也是少数人的民主,妇女、外邦人和奴隶等都没有民主权力。但是,在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制发展到鼎盛时期, 表现有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等。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雅典民主制的形成过程、特点、影响等需要掌握。 有人认为: “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适其俗,修其理,施化易也。守宰(地方 官)者,苟其心,思迁其秩而已,何能理乎? ”下列引自柳宗元封建论中的言论,能驳斥该观点的是: 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

15、而促。 (秦)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 (汉)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 (唐)尽制郡邑,连置守宰,其不可变也固矣。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材料 “封 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适其俗,修其理,施化易也。守宰(地方 官)者,苟其心,思迁其秩而已,何能理乎 ”可以看出,柳宗元认为分封制容易管理地方。 项说分封制能够长久的维护统治,与材料的意思相同; 项说的是郡县制有利于暴政,也是与材料的意思相同。 项说的是西汉初年诸侯国叛乱,但是郡县并未叛乱,与材料的意思相反; 项说郡县制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因此 与材料的观点相反。故选 D。 考点:古代地方行政体制 点评:此知识点为重

16、点。我国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中央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统一;在秦代,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 强了对地方的控制,这一体制在汉代以后逐步的加强,除了材料中考查的地方体制的演变外,相权的演变也是重点,需要掌握。 宋史中记载: “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 中书、密院既称 二府 ,每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殿。 ”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 A枢密院把持国家军事决策权 B中央权力机构发生重大变化 C通过分散相权扩大统治基础 D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得到解决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枢密院设置后,主管军事,中书则只管行政,达到了分割相权、加强皇权的目 的,故 B

17、项说法符合材料信息。 A项错误,枢密院掌握发兵权; C项错误,通过分割相权扩大皇权; D项错误,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斗争到明朝朱元璋废除丞相告终。 考点:宋代加强皇权的措施 点评:宋代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在中央设置枢密院和三司削弱相权。枢密使为宋朝设置的枢密院的官职,握有发兵之权,从而分割了宰相的军权;参知政事为副丞相,掌握行政权。与此相关的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也需要掌握。 “(它)是共和主义与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它虽然承认了共和制,但君主制的阴影处处可见 这样一部不伦不类、伸缩性很大 的宪法既能适应君主制也能适应共和制。 ”“它 ”是指: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 1787年宪

18、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材料, “它 ”反映了共和派与君主派的相互妥协,这符合法国 1875年宪法的特点, 1875年宪法是在共和派与君主派激烈较量的过程中建立的。 A项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 B项实行的是共和制,但是没有君主制的阴影;德意志帝国虽然保留着君主制,但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故也排除 D项。 考点:近代西方的政治体制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法国的政治体制。近代以 来,西方国家根据本国的国情,确立了近代的政体。英国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美国确立的是总统制共和制;法国确立的是议会制共和制;德国也是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但是和英国的有很大的不同。近代

19、政体的确立都极大地推动了相关国家的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与此相关的近代西方国家确立政体的宪法也需要掌握。 1919年毛泽东在长沙创办的湘江评论上曾说: “用强权打倒强权,结果仍然得到强权。不但自相矛盾,而且毫无效力 ”。 8年后,他又说: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 ”,造成毛 泽东思想发生剧烈变化的原因是: A北伐战争的进行 B蒋介石的反革命政变 C国民党五次围剿 D共产国际的指导 答案: B 试题分析: 1919年毛泽东并不主张革命暴力行为,但是到了 1927年,其思想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主要原因是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

20、屠杀革命群众,需要用强权对抗强权。故选 B。 A项错误,北伐战争进展顺利,不至于激起毛泽东思想的转变; C项与材料 1927年时间不符; D项与毛泽东思想转变无关。 考点:毛泽东革命思想的确立 点评:毛泽东思想的转变是和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分不开 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蒋介石大肆屠杀革命群众,中国的革命力量受到极大的削弱,在腥风血雨面前,毛泽东的思想瞬间警醒。革命的思想确立。 毛泽东于 1937年写的矛盾论中对俄国十月革命做出了如此评价: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 从人类文明进程的角度看,材料中第二个 “新纪元 ”是指: A革命结束

21、了俄国封建专制统治 B开创了现代化建设的新模式 C人类由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D世界局势发展由战争走向和平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题干的要求 “从人类文明进 程的角度看 ”这体现的是开创了一个现代化建设的新模式。故选 B。 A项说法错误,二月革命结束了俄国的封建统治; C项错误,是从社会性质的转变角度分析的,与材料不符; D项是从国际形式的角度分析的,而且分析错误。 考点:十月革命 点评:十月革命是第一次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社会主义由理想转变为现实,人类从此进入到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期,是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十月革命的背景和过程都需要掌握 综合题 (20分 )千年的政治文明

22、史,就是从专制走向民主的过程,与经济文化密切相关。通过科学的评价和解释重大政治制度 、事件,进一步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材料一 宋代著名清官包拯、元代高官耶律楚材和杨朵儿只,明代清官况钟、海瑞,也都有类似的境遇,在皇帝支持时,成绩斐然;而一旦失去皇帝支持,就遭到排斥,甚至被罢官坐狱。 清官考辩 (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指出造成这一现象的历史根源。 (4分 ) 材料二 1912年初的一天,有位 80多岁的萧姓盐商,来南京求见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欲行三跪九叩大礼。孙笑着拉住他并和他握手,说: “现在已是民国,不再行这一套了。 ”并亲切地和他交谈: “总统是国民的公仆,是为全体国民服务

23、的 。 ”老先生问:“总统若是离职呢 ”孙说: “总统离职后,就和百姓无异了。 ”临走时,老先生高兴地说: “今天我总算见到民主了 !” 摘编自吴剑杰中国近代思潮及其演进 ( 2)萧姓盐商说 “今天总算见到民主了 ”,请依据材料二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4分 ) 材料三 1954年新中国颁布的 “人大选举法 ”规定人大代表的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上,直辖市和工业城市每 10万人选代表 1人,一般省份每 80万人选 1人 人大代表实际实行等额选举 1979年, “选举法 ”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 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

24、市人口数的比例为 8: l,这一比例在 2010年春修改为 1: 1。 摘自张永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材料四 在估计历史上每一种社会制度、每一个社会运动的时候, 应当从产生这种制度、这个社会运动的条件和同它们有联系的条件出发。 斯大林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 3)依据材料三,归纳新世纪前后我国人大代表选举办法的主要变化。 (6分 ) ( 4)运用材料四的方法,分析材料三中的现象。 (6分 ) 答案: (1)现象:皇帝是否支持成为清官政治上沉浮的关键 。根源:君主专制制度。 (4分 ) (2)含义:中国政治制度发生变革 (或从君主专制发展为民主共和制 );民主共和观念正在日益深入人心 (或

25、社会生活日益平等化、文明化 )。 (4分 ) (3)变化: 由举手表决和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变为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 由等额选举变为差额选举; 代表名额由偏向大城市转向城乡平等。 (6分 ) (4)政治:文革结束,民主政治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经济:改革开放,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农村经济发展迅速;思想文化:文化教育发展,国民素质提高,国民的民主意识增强。 (6分, ) 试题分析:( 1) “现 象 ”较易归纳,材料突出了君权对官员命运的决定作用,这种现象根源于君权至上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 2)萧从姓盐商的言论不难理解出,中国自古以来未有民主制度,民国后,民主观念和制度第一次确立。第(

26、 3)问中关注 1979年后的三个变化,无记名投票、差额选举、代表名额中农村人数的增加,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主政治逐步发展。( 4)此题考查的是我国民主制度发展的背景或者说原因。可以从经济的发展、思想文化的多元以及教育的发展等多方面进行分析。 考点:古今中国民主制的发展 点评:我国自秦代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此后两 千多年相沿不衰。中国古代从未建立过民主制,近代民主观念更无从谈起。在辛亥革命后,创立了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民主观念逐渐的深入人心。随着新中国建设的不断地深入发展,教育、国民素质的不断地提高,我国的民主观念和制度建设不断的加强,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 20分)阅读下列材料,

27、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宝山县筑路时,因一寡妇担心破坏坟墓风水而阻止开路,只能拖延多日,并 “议定纡绕兜开 ”。 还有苏姓乡民认为筑铁路破坏风水,使其长眠的祖先不得安宁,联合乡民阻挠筑路,打伤铁路督工和外国雇员。 孙昌富陈蕴茜 从民众态度看吴淞铁路的兴废 材料二 苏省绅商恐路权之失 于是迅速招股,创成苏省铁路公司,筑路二:日苏嘉,日沪嘉,冀以挽回利权,用心亦良苦矣。然此二者已属支路,究不若宁沪铁路之握其总机关也。 吾省之人,急宜筹集巨款,以赎回路权,勿谓苏省已办铁路,而遂可以抵制也。 孙昌富陈蕴茜从民众态度看吴淞铁路的兴废 (1)材料二所持铁路观与材料一有何不同?分析其不同的原因。(

28、 6分) 材料三 1880年刘铭传上筹造铁路以图自强折: “铁路之利于漕务,赈商务、矿物、厘梢、行旅者,不可肆述。而于用兵尤不可缓。中国 幅员辽阔,北边绵亘万里,毗连俄界,通商各海口有与各国共之,划疆而守则防不胜防 若铁路告成,则声势联络,血脉贯通,裁兵节饷,并成劲旅。防边防海,转运枪炮,朝发夕至。 十八省舍为一气,一兵可抵十数兵之用。将来兵权、饷权俱在朝廷,内重外轻,不为疆臣所牵制矣。 ” 摘编自清史稿 交通志 内阁学士张家骧(光绪帝的师傅)上奏反对修建铁路,他列举三大弊端:一是若铁路造成,商旅辐辏,洋人觊觎,何以应之?二是铁路沿线遇到田亩、屋庐等,必至贻害民间;三是建设铁路会影响招商局(注

29、:清廷官营企业)海运收入。 摘编自姜鸣 起草修建铁路的幕后人物 (2)材料三中刘铭传主张兴建铁路的理由有哪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关于铁路兴建争论的实质。( 6分) 材料四 “十一五 ”期间,我国铁路全面加快实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铁路营业里程跃居世界第二,并昂首跨入高速时代,高速铁路里程世界第一,为发展国民经济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供了重要保障。 2003年以来,铁路建设项目批复投资总规模超过 4万亿元,已完成投资 1.5万亿元。到 2012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 11万公里以上。 摘编自人民日报( 2010年 10月 6日) (3)依据材料三并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铁路迅速发展的原因,

30、并概括中国近代、现代交通事业发展的不同特征。( 8分) 答案: 材料一认为外国人筑路破坏风水;材料二认为筑路破坏国家主权。( 4分)原因:阶级属性及立场不同。( 2分,如答 “百姓愚昧;绅商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维护国家主权 ”也可) 理由: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加强国防;有利于减少军费的开支:有利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4分)实质:近(现)代化问题上的观念冲突。( 2 分,若回答新旧观念冲突给 l 分) 原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推动了我国国 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国家重视铁路建设,制定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4分)特征:近代呈现明显的半殖民地特征,发展困难;现代

31、交通在国家独立、国力强盛的前提下迅速发展。( 4分) 试题分析:( 1)材料一认为修建铁路会破坏风水,民众阻挠铁路的兴修。材料二认为外国修筑中国的铁路会破坏国家主权,建议自修。( 2)从材料 “铁路之利于漕务,赈商务、矿物、厘梢、行旅者,不可肆述。而于用兵尤不可缓。 ”可以分析出刘铭传主张修铁路的理由。关于兴修铁路的争论关键在于是否赞同近代化的问题。( 3)建国后我国的铁路事业发展较快,主要的原因在 于我国的改革开放是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提高,有能力兴修,国家的重视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4)从铁路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我国近代的铁路兴修总是和外国列强有关,体现了半殖民性,而现代中国则是独立自主的

32、修建。 考点:近代以来中国的铁路事业的发展 点评:近代以来,随着列强的侵略的不断地加深,中国的交通事业也得到一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铁路的兴修。修筑铁路,在中国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起初,民众封建思想严重阻挠了铁路的兴修,后来铁路的兴修权力被外国所把持。总的来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铁路事业发展缓慢。新中国成立 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铁路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并且实现了独立自主的发展。 (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6年 5月 27日,威尔逊在华盛顿的一次演说中就宣称: “世界有摆脱构成侵略的起源和不尊重各民族与国家权利的一切扰乱和平因素的权利 ”。 戴维 安德森伍德

33、罗 威尔逊 ( 1)根据材料一,试举两例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影响世界的重大战事证明此观点。( 4分) 材料二 绝大多数德国人都是修正主义者,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赔款、波兰走廊(穿过普鲁士的狭隘的出海口,据条约划归波兰)、对于武装部队的限 制以及把讲德语的地区从祖国划分出去等做法,是不会被永远忍受下去的。 (美)保罗 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三 墨索里尼认为,如果国联把经济制裁扩大到石油上去,我就不得不在一周中从埃塞俄比亚撤退。 (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和意大利侵略采取行动的共同原因。( 4分) 材料四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阿基里 艾里依认为: “ 两极体制究竟导致了全球的动

34、荡和不安,抑或发展起一种稳定的机制。毕竟世界出现了某种稳定状态 至少第三次世界大战不会爆发, 由于两大对立阵营间可能爆发战争的唯一形式是核战争, 而两个超级大国都不愿在一场核战争中毁灭自身及其盟国,因此 恐怖的平衡 就变成 长期的和平 ”。 ( 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两极格局下美苏双方为 “长期的和平 ”所作出的积极努力。( 4分) 答案:( 1)举例:二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国抗战。(任意举两例,加以证明, 4分) ( 2)原因:与英法争夺世界市场和殖民地的矛盾;对凡尔赛体系的强烈不满;经济危机的困扰;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4分,) ( 3)积极努力:签订了限制

35、军备和核武器的协议;美苏从局部战争中撤军;美苏外交缓和;欧安会的召开。( 4分) 试题分析:( 1) 20世纪 40、 50年代的战争列举并不难,可以找二战、朝鲜战争等,注意时间要求。( 2)德国和意大利的侵略是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需要重新划分利益格局所致。( 3)在冷战的格局下,国际关系呈现出了恐怖平衡的态势,为了减少战争的风险,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也在积极的努力。签订了限制军备和核武器的协议;美苏从局部战争中撤军;美苏外交缓和;欧安会的召开等,这些都可以看做是努力的表现。 考点: 20世纪后半期的战争与和平 点评: 20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大的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小 规模的战争更是不断地发生。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主流,但是世界并不和平。为了减少战争,维护世界的和平,人类也进行了积极地努力。一系列的限制军备、限制核武器发展的条约的出现,是这一努力地体现。随着多极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制止战争的因素在不断地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