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辽宁丹东宽甸二中高二下期学期初摸底测试历史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confusegate185 文档编号:335679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9.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辽宁丹东宽甸二中高二下期学期初摸底测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辽宁丹东宽甸二中高二下期学期初摸底测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辽宁丹东宽甸二中高二下期学期初摸底测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辽宁丹东宽甸二中高二下期学期初摸底测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辽宁丹东宽甸二中高二下期学期初摸底测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辽宁丹东宽甸二中高二下期学期初摸底测试历史卷(带解析) 选择题 某博物馆藏有一块砖,此砖长 30.8厘米、宽 26.7厘米,厚 4厘米。正面以凸线划分为 12个方格,每格内有一阳文秦篆,被推测为秦代遗物。砖文为 “海内皆臣,岁登成熟 ,道毋饥人。 ”这一遗物印证了秦朝 A是大一统的王朝 B没有自然灾害 C人民生活富裕 D社会安定团结 答案: A 试题分析: B表述绝对化, CD与事实不符,秦朝建立后施行暴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尖锐; “海内皆臣 ”与秦实现统一相符,因此选 A。 考点:秦朝 点评:公元前 221年,秦王嬴政结束了春秋战国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第一个统

2、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秦朝 梁启超曾自述道: “黎洲有一部怪书,名曰明夷待访录 -这部书是他的政治理想。从今天青年眼光看去,虽像平平无奇,但三百年前 卢梭民约论出世前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 -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 ”明夷待访录与民约论的相同之处在于 A具有民主思想,推动了反专制斗争 B具有民主和君主立宪意识 C用法律限制君权,实行君主立宪 D主张以民为 本,实行共和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明夷待访录为明清之际思想家黄宗羲的著作 ,批判君主专制 ,带有早期民主色彩 ,BCD 都不符,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为近代维新派、革命派的主张,因此选 A。 考点:明清之际活

3、跃的儒家思想 点评:中国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和欧洲的启蒙思想之比较 ( 1)二者都是对封建君主专制进行了批判,但在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内容、影响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2)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政治条件:中国封建制度虽然衰落,封建专制却空前强化,封建统治仍十分稳固,还未形成资产阶级力量;而西欧已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封建统治风雨飘摇,资产阶级力量空前壮大。 经济条件: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而欧洲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迅速发展。 文化条件: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仍占绝对统治地位;欧洲的文艺复兴使资产阶级文化迅速传播,为启蒙运动奠定基础。 ( 3)内容差异:中国的思想家抨击君

4、主专制,提倡注重实际,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但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 整的理论体系;启蒙运动批判封建制度,并为之设立了一套整治方案,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4)影响: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对后来的辛亥革命只起了一定的影响;启蒙运动则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极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对亚洲运动也起了作用。 “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是故教化立而奸邪止者,其堤防完也;教化废而奸邪并出,刑罚不能胜者,其堤防坏也。 ”这段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 A儒家 B法家 C 道家

5、 D墨家 答案: A 试题分析: ”是故教化立而奸邪止者,其堤防完也;教化废而奸邪并出,刑罚不能胜者,其堤防坏也。 ”说明作者主张教化百姓而非严刑峻法 ,这是儒家的主张 ,因此选 A 考点:儒家思想 点评:材料型选择题要注意细节:有时材料太长,观点隐藏在后半部分,需要完整阅读;有时设问为否定式,需要标记设问关键词;常见的名词在材料中有特定含义;注意材料中时空限制和材料出处。 韩非子主张实行君主专制,而黄宗羲则抨击君主专制。两人的思想在当时都产生一定的影响。以下相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A前者阻碍了社会发展 B都不 利于时代的进步 C后者推动了社会进步 D在一定程度上都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答案: D 试

6、题分析:韩非子主张实行君主专制是在春期战国时期适应了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需要,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是在明清时期适应了封建社会走向衰落,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形势,因此选 D. 考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 点评:评价分析历史人物或事件,要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客观、辩证的分析,而不能带有感情色彩。 有学者将春秋战国时期的几种思想流派分别描述为: “全面归附自然的隐士派 ”、 “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 “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据此分析,这些流派依次分别是 A儒、道、法 B道、法、儒、 C儒、法、道 D道、儒、法 答案: B 试题分析: “全面归附自然的隐士派 ”是指

7、道家,道家主张 “无为 ”, “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是指法家,法家主张迎合了各国改革变法的需要; “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是指儒家,儒家强调道德和教化。因此选 B. 考点:诸子百家 点评: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 学派 人物 时代 地位 著作、作品 主要观点或主张 道 老 春秋 道家学派创始 道德经 主张 “无为 ”;主张一切事物都有对立家 子 人 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老子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 庄子 战国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庄子 鄙视富贵利禄,痛恨不公平的社会现象, 儒家 孔子 春秋 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教育家 论语 提出 “仁 ”的学说,主张 “爱人 ”、 “为政以

8、德 ”;主张 “礼 ”,即贵贱有序;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注意 “因材施教 ”;他要求学生按时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 “温故而知新 ”;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 孟子 战国 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孟子 认为 “民贵君轻 ”,主张实行 “仁政 ”,反对苛政刑杀,主张 “政在得民 ”,宽刑薄赋; 荀子 战国 相关试题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深峰路 3号启航商务大厦 5楼 邮编: 518000 2004-2016 21世纪教育网 粤ICP备09188801号 粤教信息 (2013)2号 工作时间 : AM9:00-PM6:00 服务电话 : 4006379991

9、 黄宗羲认为: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 ”促使黄宗羲形成这一认识的 主要社会根源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传统道德的强化 C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西学东渐的影响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其背景是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走向衰落,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理学日益僵化,因此选 A. 考点:黄宗羲 点评:明清之际产生反对君主专制、具有民主色彩的思想的原因: 政治上,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 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但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 阶级关系

10、上,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他们要求反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 思想上,程朱理学依然是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自身僵化阻碍社会进步; 外部条件,西方近代科学开始传入,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为思想界注入新的生机。 康有为在与朱一新论学书(即答复当时讲学广雅书院的独尊宋 学的朱一新诘难他新学的陈述)中说: “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以考之则不然。东西律例,以法为宗。今按法国律例 -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 ”康有为作此论断的主要意图是 A阐明中西伦理的共通性 B论证变法的合理性 C强调儒家道德的重要性 D说明启蒙思想的普世性 答案:

11、 B 试题分析: “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以考之则不然。 ”说明康有为是借东西方文化有相通之处,从而证明维新变法的合理性,因此选 B. 考点:维新变法 点评:历史事件的目的一般分为 根本目的、主要目的和直接目的: 1、根本目的:如果事件或政策、措施是统治者所为,那么其根本目的一般是为了维护或巩固其统治(如 *王朝的统治、 *阶级的统治等),在做选择题时,如果需要区别根本目的和直接目的的话,关键要看选项中哪一项和其统治利益最接近。 2、主要目的:根本目的其实就是最主要目的,其他主要目的是指当事者除根本目的外想要达到或希望实现的各种结果中占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目的。一般来说,长远目的比眼前目的主要

12、,全局目的比局部目的主要,集体目的比个体目的主要,深层次目的比表面目的主要。 3、直接目的:顾 名思义,就是当事者想要达到的表面的、浅层次的目的。有时直接目的表现为统治者的声明、宣称等口头表示。 “感动中国 ”委员会对一位当选的老人有这样的评价: “大千宇宙,浩瀚长空,全纳入赤子心胸。惊世两弹,冲霄一星,尽凝铸中华豪情,双鬓不坠青云志。 ”符合这个评价的是 A李四光 B钱学森 C袁隆平 D谢晋 答案: B 试题分析:李四光是著名的地质学家,钱学森是 “两弹一星 ”的科学家, 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谢晋是著名的电影导演,因此选 B.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技发明 点评:钱学森( 1911年 12月 1

13、1日 2009年 10月 31日),浙江省杭州市人,中国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 “今日良知见在如此,只随今日所知扩充到底,明日良知又有开悟,便从明日良知扩充到底。 ”这句话应出自 A董仲舒 B朱熹 C陆九渊 D王阳明 答案: D 试题分析:王阳明提出 “心即理 ”、 “致良知 ”、 “知行合一 ”,强调道德的自觉和主宰性,因此选 D。 考点:宋明理学 点评:王阳明的 “心学 ”主张:( 1)宣扬 “心外无物 ”、 “心外无理 ”的命题。( 2)提出 “致良知 ”和 “知行合一 ”的学说。 有人认为

14、,理性是 “人类认识真理的能力 ”, “人类的精神不靠信仰的光亮的帮助而能够自然达到一系列真理 ”。这种观点应该出现在 A古希腊 B文艺复兴时期 C宗教改革时期 D启蒙运动时期 答案: D 试题分析:启蒙运动时期核心思潮是理性主义 , 启蒙思想家把理性主义变成了一面反封建的旗帜 ,主张把理性作为衡量一切现存事物的唯一标准。凡是违背理性的,都应予以打倒。因此选 D. 考点:启蒙运动 点评:理性主义,一般指看待社会与自然现象的一种科学态度,即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它强调凡事要以人的思维去判断,而不依赖天意或神的旨意,其目的都是为了保障人的自然权利。启蒙思想家们不满

15、足于对人性的尊重,要求获得人本身的解放,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他们否定一切外在权威,认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只有人自己的 “理性 ”。这里涉及了一个思考什么(人的权利)、怎样思考(科学的方法)的问题。说到底是资产阶级要求民主、自由、平等。 在启蒙运动时期, “自然神论者喜欢将上帝比喻成一个钟表匠,无需不 断干涉被造物的世界,因为这个世界可以按照上帝创造的理性与自然法则自行运转。 ”这段材料反映出启蒙运动时期 基督教受到冲击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已被发现 理性受到人们的崇拜 启蒙思想受到自然科学的启示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已被发现的标志是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

16、提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因此 排除,答案:选 B. 考点:启蒙运动 点评:组合型选择题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形,考查角度有两种,一是将同一历史时期或同一历史事件影响下的知识进行 归类组合,此类题的跨度不大,但分析的深,角度多,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和发散性思维的能力。二是将不同历史时期的同类知识进行归类,此类题分析程度不深,但时间、空间跨度大,主要考查同学们的归纳和比较能力。 孙中山认为: “循进化之理,由天演而至人为,社会主义实为之关键。 ”孙中山这里所说的 “社会主义 ”指的是 A消灭私有制的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 B平均地权和土地国有的民生主义 C用暴力推翻满洲贵族统治的民族主义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民

17、权主义 答案: B 试题分析:孙中山认为,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其首要问题在于平均地权;同时,孙中山不赞成进行激进的社会革命,而是主张通过改良来实现社会主义,因此选 B. 考点:孙中山 点评:纵观孙中山一贯的思想,他从来都认为自己是一个社会主义者,认为他的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不过实行社会主义的办法,与马克思主张的办法不同,与苏联所实行的办法不同。例如,他不同意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而主张阶级合作;他提出要防止资本主义的弊病,却不主张消灭私有制,而是主张节制资本;对于平均地权的方法,也仅仅限于用抽地价税的方法来实现土地利益归 公;他虽然欣赏苏联十月革命后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贫苦农民从而实现耕

18、者有其田的方法,但又不赞成在中国马上这样做。所以尽管孙中山本人从来认为他是一个社会主义者,他的目标是在中国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人们仍认为他是一个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 伏尔泰曾说 “当庶民都思考时,那一切都完了。 ”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伏尔泰 A对宗教蒙昧进行了深刻揭露 B其理论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最重要理论武器 C宣扬天赋人权精神 D具有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 “当庶民都思考时,那一切都完了。 ”表明伏尔泰担心普通民众的普遍觉醒,反映了其作为资产阶级思想家与人民对立的一面,因此选 D。 考点:启蒙运动 点评:材料型选择题此类题目是材料题的客观答法。多在题干中提供一则或数则材

19、料,要求考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历史真实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 元代堪称中国戏曲黄金时代,后人评价元曲 “文而不晦 ”“俗而不俚 ”“明白如话 ”这主要肯定元曲的艺术风格是( ) A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 B以文人雅士抒情写志为主流 C体现凝重与沉郁的特征 D体现浪漫主义风格 答案: A 试题分析: “文而不晦 ”“俗而不俚 ”说明元曲通俗易懂,面向大众,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要,因此选 A。 考点:古代中国文学艺术 点评: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宋词、冤屈、明清小说日益呈现出平民化的趋势。 新文化运动提出科学的口号,认为 “其效将使人间之思想行为,一尊理性,而迷信斩

20、焉,而无知妄作之风息焉。 ”据此可知其核心作用是 A反对封建迷信 B维护民主共和 C思想启蒙 D宣传社会主义 答案: C 试题分析: “其效将使人间之思想行为,一尊理性,而迷信斩焉,而无知妄作之风息焉 ”说明科学的口号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和进步, A是内容, BD无从体现,因此选 C。 考点:新文化运动 点评: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王韬认为: “唯君民同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递 -如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 ”与王韬这一认识相一致的是 A康有为 B倭仁 C严复 D孙中山 答案: A 试题分析: “君民同治,上下

21、相通 ”体现了早期维新派的主张,与后 来康梁维新派的主张一致,倭仁为顽固派的代表,孙中山为革命派的代表,严复虽然属于维新派,但没有康有为地位显著,因此选 A。 考点:维新思想 点评:王韬、郑观应等是具有早期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思想主张:( 1)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2)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3)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 戊戌变法后,清廷命各省学政广为刊印张之洞劝学篇一书,理由是该书 “卫人心大有裨益。 ”清廷此举的目的是 A宣传中体西用 B为洋务运动张目 C改良科举制度 D抵制维新变法 答案: D 试题分析:张之洞为洋务派的代表,劝

22、学篇的主旨是以中学为内学,以西学为外学,以中学治身心,以西学应世事,以中学为体,以西学为用,简称中体西用。本质上还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抵制维新变法思想,因此选D。 ,因此选 D。 考点:洋务运动 点评: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师夷长技以自强 ”的内涵:内涵: “中学 ”是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 “中学为体 ”强调以中国的封建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社会命运的根本。 “西学 ”是指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 “西学为用 ”是指主张采 用西方资本主义的近代科学技术。 “师夷长技以自强 ”指的是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科技来求得自身强大。 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

23、陈代谢中指出: “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文中的他们是 A洋务派 B顽固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答案: A 试题分析: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本意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但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因此选 A. 考点:洋务运动 点评:评价洋务运动( 1)洋务运动的破产,说明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洋务派想以此达到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2)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第一批近代企业在中国出现了;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 3)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刺激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4

24、)民用工业的兴办,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龙应台说 “革新制度、提升文化,抽丝剥茧地理清问题所在,看准了问题下手,需要的却是极度、极度的冷静,深刻的思变能力,长程的眼光,宽大的器识,锲而不舍的精神 ”以下各项中,最适合给这 句话作注解的史实是 A林则徐根据对西方的了解提出 “向西方学习 ”的主张 B资产阶级维新派遍查世界,认为中国应该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C孙中山主张 “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D中共二大依据国情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张 答案: D 试题分析: ABC都没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找到正确的出路,中共二大依据国情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张,

25、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因此选D。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点评:对于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应突出一个主线,就是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的渐进过程。抓住三大特征:一是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相联、启蒙和救亡相联,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二是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 “器物 ”到 “制度 ”再到 “思想文化 ”不断深化的历程;三是中国人民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如新思想的萌发、洋务运动)到主动选择(如辛亥革命)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 武器。关注四

26、个阶段: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地主阶级学 “器物 ”;从戊戌变法到 20世纪初,资产阶级学 “制度 ”;19151919 年,资产阶级学 “思想文化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 “走俄国的路 ”到 “走自己的路 ”。抓住五个重点:就是鸦片战争后的开眼看世界、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的洋务思潮、维新变法思想、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下列各项中,最能说明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体现了 “人文主义 ”思想的是 A绘画技法符合人体解剖学原理 B构图和表达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C蒙娜丽莎的微笑体现了 精确和含蓄的辩证关系 D绘画成功塑造了佛罗伦萨一位商人妻子的形象 答案: D 试题

27、分析: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就是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要求以 “人 ”为中心而非以 “神 ”为中心,以此出发,答案:选 D。 考点:西方人文主义 点评:在西文中, “人文精神 ”一词应该是 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狭义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思想为: 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 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 主张灵肉和谐、立足于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反对神学的灵肉 对立、用天国生活否定尘世生活。 广义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

28、价值。 毛泽东曾对一个外国来访者说 “1927年,老蒋够厉害了!它把我们像鸡蛋一样摔在地上。可他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化出小鸡来! ”以下各项是对 “孵出小鸡 ”的理解,其中比较准确的是 A开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 B开始走上 “工农武装割据 ”道路 C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D开始酝酿毛泽东思想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中毛泽东谈到的 “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 ”指的是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而 “孵出小鸡 ”则是指中国共产党挽救革命并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井冈山道路。 A、 C、 D都不是对 “孵出小鸡 ”的解释。因此选 B. 考点:毛泽东思想 点评:国共十年

29、对峙时期毛泽东先后发表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创造性地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的革命道路,以及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等理论,为中国革命指明了 方向(指导开辟了一条新的革命道路)。 “昔彼得为欧洲所摈,易装游法,变政而遂霸大地。日本为俄、美所迫,步武泰西,改弦而雄视东方。 ”这段材料的作者应该是 A林则徐 B李鸿章 C孙中山 D康有为 答案: D 试题分析:这段材料出自康有为,主张效法俄国、日本,进行改革变法,尤其仿效日本实行君主立宪, AB没有强调向日本学习, C强调向美国、法国学习,建立民

30、主共和,因此选 D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点评: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思想界逐渐出现西学热,主张向西方学习。以 “师夷长技以制夷 ”、 “师夷长技以自强 ”、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为标志,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研究思想解放,探求强国之路。向西方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历程。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中,先学习西方实用科技,后学习社会政治学说。甲午战争以前主要学习西方科技,之后主要学习西方政治学说。五四运动后,向苏俄学习,走 “十月革命 ”的道路,终于找到一条自己的路。中国人民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紧密相 连,注意分析每一历史阶段中

31、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认识 “学习 ”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其后到来的变法维新和民主革命做了哪些准备 一定的物质条件 思想基础 阶级力量 指导方针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从经济上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条件 ,从阶级力量上促进了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壮大 ,从思想文化上促进了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 , 不对 ,这属于主观因素 ,因此选 D。 考点:民族资本主义 点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 1)经济上:民族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它的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2)政治上: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

32、族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共的诞生准备了阶级条件;( 3)文化上: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资产阶级文化思想的传入,不断冲击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最终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没有什么是真实的存在,即使有,也是不可知的;即使有人知道,也无法向别人说明。 ”持这种思想的是 A苏格拉底 B智者学派 C柏拉图 D亚里 士多德 答案: B 试题分析:智者学派认为世间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和永恒的真理,开始主张用人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用人的主观感觉作为评判世间万物的客观标准。因此选B. 考点:西方人文主义 点评:智者学派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标准,肯定人的价值,树

33、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体现了西方人文主义的本质。但是否定了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过分强调个人的感觉,忽视了公共道德,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 道教曾被国外一些学者称誉为 “世界上唯一不强烈反对科学的神秘主义 ”。以下能够佐证外国学者这一观点的是 A活 字印刷术的发明 B纸的发明 C火药的发明 D指南针的发明 答案: C 试题分析:火药的发明与道教炼丹家炼制丹药有关, ABD都与道教无关,因此选 C。 考点: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 点评:古代炼丹家发明了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宋朝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某文献中有这样的描述: “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据此判断,

34、该描述最可能出自 A论语 B墨子 C韩非子 D庄子 答案: D 试题分析: “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意思是有手艺的人就会很苦劳,人人会央求你做,有智慧的人就会感到多忧愁,而什么都不懂的人却很悠哉悠哉的,体现了道家 “逍遥 ”, “无为 ”的观点。 A是儒家, B是墨家, C是法家,因此选 D。 考点:诸子百家 点评:战国时期的庄子思想主张: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 相对 的。他认为放弃一切大小、生死、贵贱、荣辱等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史记记载: “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景公曰: 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 ”这反

35、映孔子 A恪守中庸之道治理朝政 B重视教化使人向善 C强调礼制稳定社会秩序 D推行 “仁政 ”缓和社会矛盾 答案: C 试题分析:齐景公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说: “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 ”齐景公说: “讲得好呀!如果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虽然有粮食,我能吃得上吗? ”,反映了孔子强调克己复礼 ,主张维护等级秩序 ,因此选C。 考点:儒家思想 点评:材料型选择题一般采用信息推断法:读懂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结合教材知识迁移分析。对四个选项进行分析比较,排除与材料明显不符的选项或结论正确

36、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的选项。 狄德罗在呈给叶卡特琳娜二世的报告中这样写到: “在一片叫嚷声中,大家都认购这套书(百科全书),他们都想要这套书,而把作者毁掉。 ”狄德罗所说的 “大家 ”是 A封建势力 B资产阶级 C巴黎市民 D法国王室 答案: A 试题分析:狄德罗是启蒙运动中百科全书派的代表,他们代表的是资产阶级,对立的就是封建势力,因此选 A. 考点:启蒙运动 点评:选择题的方法显得十分重要。而在这些选择题中,有一类是逆向思维的,逆向思维是指与一般思维方向相反的思维方式 .也称反向思维 ,有人称 “倒过来想 ”. “一些思想家仍是传统的基督徒,而有些人渐渐成为无神论者。 ”这一现象发生在 A古

37、代希腊 B文艺复兴时期 C宗教改革时期 D启蒙运动时期 答案: D 试题分析: ABC三个时期的思想家都没有摆脱神的影响,启蒙运动时期核心思潮是理性主义,公开反对专制主义、教权主义,一些思想家成为无神论者,因此选 D. 考点:启蒙运动 点评:启蒙思想家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美好时代;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 梁启超认为,近代中国人 “国民自觉 ”包括 “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 ”和 “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 ”。下列历史事件中,最能体现以上第二点的是 A太平天国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五四运动

38、 答案: D 试题分析: “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 ”和 “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 ”反映了中国人民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联系五四运动中 群众自发的组织起来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因此选 D . 考点:五四运动 点评: “五四精神 ”的内涵: “五四精神 ”主要是指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其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1)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爱国主义精神贯穿运动的始终,是 “五四精神 ”的主旋律。( 2)五四运动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的精神。( 3)五四运动又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

39、进步精神。 综合题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韩非子在有度篇中说: “威不两错,制不二门。 ”这是 韩非子借用管子明法中的话,即 “威势独在于主,则群众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臣共。 ”故曰: “威不两错。 ”又曰: “法政独出于主,则天下服德;法政出于臣,则民不听。故明主之治天下服也,法政独制于主,而不从臣出。 ”故曰: “制不二门。 ” 材料二: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他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人民,因此全国人民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这叫做 “大一统 ”。 材料三: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 “凡天下无

40、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是以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 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请回答: ( 1)扼要指出材料一、二、三的核心思想。( 3分) ( 2)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三观点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 8分) ( 3)试从时代背景和客观作用两方面简要评析上述材料中的思想观点。( 6 分) 答案:( 1)材料一的核心思想是实行君主专制,即把国家大权集中在君主手中;材料二的核心思想 是宣扬君权神授。材料三的核心观点是君主专制是天

41、下大害。或者说反对君主专制( 3分) ( 2)材料一中韩非子认为君主专制有利于国家的统治和安定;材料三种黄宗羲则认为在君主专制下,天下没有任何地方可以安宁,君主专制是天下的大害。( 4分) 差异的原因: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韩非子处于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时期,君主专制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黄宗羲处于封建社会的衰落期,君主专制成为限制社会进步的枷锁。( 4分) ( 3) 韩非子的观点在中国封建社会形成时期适应了地主阶级反对贵族特权、地方分权和建立统一国家的需要,具有进步意义,成为秦统一后采取的政治措施的理论基础。 董仲舒的观点在中国封建社会初步发

42、展时期,适应了地主阶级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和发展封建经济的需要,推动了统一封建国家的巩固,西汉进入强盛时期。 黄宗羲的观点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衰落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对封建制度的质疑和挑战,具有进步意义,对后来的反封建斗争有着积极的影响。( 6分) 试题分析: ( 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主张实行君主专制;材料二中董仲舒改造儒学,提出 ”君权神授 ”等主张,迎合了汉武帝的需要;材料三中黄宗羲是明清之际的著名思想家,主张批判君主专制。 ( 2)首先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三观点的差异,前者赞成君主专制,后者批判君主专制。再结合两者所处时代背景的不同回答,韩非子处

43、于战国时期,封建社会开始形成;黄宗羲处于明清之际,封建社会走向衰落。 ( 3)注意从时代背景和客观作用两方面,对上述三段材料中的思想观点分别展开评述,韩非子的观点在战国时期时期适应了地主阶级的需要,具有 进步意义,成为秦统一后采取的治国思想;董仲舒的观点在汉代,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和发展封建经济的需要,推动了统一封建国家的巩固;黄宗羲的观点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衰落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发展的需求,具有进步意义,对后来的反封建斗争有着积极的影响。 考点: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点评: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不但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而且对当今

44、世界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属于高考命题的重点区域。试题的命制一是侧重儒学发展的阶段性,二是各时期儒学演变的新内容及其影响 。 阅读材料: 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 “中国知识线和外国知识线相接触,晋、唐间的佛学是第一次,明末的历算学是第二次。 ”阅读下列第二次 “中国知识线和外国知识线相接触 ”的相关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利玛窦 -尽量附会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来阐释天主教的教义。 -他在广东时穿佛教僧衣,到北京后则穿儒服。 徐光启 -认为天主教 “必可以补儒易佛, ”可以帮助人心世风的好转。他更欣赏的当然还是西方人对待客观事物的分析的思想方式和科学知识。 -他的后半生大都倾注于介绍、实验

45、和应用 西法莱救助明朝的危机上面,其实际的意义却又超出于此 . 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 1)根据材料分析,当时的欧洲处于怎样的历史发展时期?( 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 “中国知识线和外国知识线相接触 ”产生的主要成果。( 2分) 材料二 为了迎合中国是世界中央的观念,利玛窦把子午线从世界地图中央向西移动 170度,使中国正好出现在坤舆万国全图的中央。目前中国出版的世界地图仍然保持中国在世界中央这种独特的样子,就是当年利玛窦发明的权宜之计,想不到沿用了几百年而不变,与其他国家的世界地图截然不同。 樊树 志国史十六讲 ( 2)樊树志先生认为,佛学传人中国对于中国文化影响之深远,已经人所

46、共知;而 “第二次 ”的影响可以与之相媲美,或许更胜一筹。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第二次 “外国知识线 ”与中国接触的主要内容、方式。( 4分) ( 3)你如何理解第二次中外 “知识线 ”接触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的 “更胜一筹 ”的影响?( 2分) 答案: 欧洲经历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两大运动;开始了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掠夺活动。( 4分)举例: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充分汲取西方农业科技思想和方法;宋应星天工开物收录了一些国外传来的技术。(答出任一个即可 2分) 内容:宗教、科学技术等( 2分)方式:采用知识传教法;适应中国习俗( 2分) 开始了早期的西学东渐,使中国在文化上融入世界,开拓了知识分子的眼界;

47、促进了中国数学、天文、地理等学科的发展。( 2分) 试题分析: ( 1)结合所学知识,欧洲经历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两大运动;开始了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掠夺活动,在这样的背景下,利玛窦等传教士来华传教,出现了“西学东渐 ”的局面。根据徐光启、宋应星的例子说明。 ( 2)注意材料信息:利玛窦 “尽量附会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来阐释天主教的教义 ”徐光启 “更欣赏的当然还是西方人对 待客观事物的分析的思想方式和科学知识 ”。 ( 3)利玛窦等传教士来华传教客观上推动了西方科学知识的传播和东西方思想文化的交流,开始了早期的西学东渐,使中国在文化上融入世界,开拓了知识分子的眼界。 考点:明清对外交流 点评:作为文言文材料,一般可分为三类:古文(文言文)、现代文、译文。()古文(文言文)。对文言文材料应结合汉语知识及课本相关内容,弄清材料意思,不应像在语文课那样字斟句酌,一字一句翻译,只要了解全文大意,能提炼出有效信息即可。()现代文。现代文材料的阅读一般文字障碍少,重要的是弄清材料的立场、 思想、观点等。()译文(欧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