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黑龙江哈四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sofeeling205 文档编号:335694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2.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黑龙江哈四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黑龙江哈四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黑龙江哈四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黑龙江哈四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2-2013学年黑龙江哈四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黑龙江哈四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卷(带解析) 单选题 在宁夏的贺兰山区,分布着大量的岩画,这些岩画题材广泛,大小不一,充分反映了古代游牧民族的图腾崇拜。贺兰山是宁夏平原西部屏障,自古以来,匈奴、突厥、党项、吐蕃、蒙古等古代少数民族先后在这里游牧、狩猎。这些岩画虽然线条简单,但细腻真实,将人文之初的追求和追求创造的人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实为一个罕见的艺术宝库。这生动说明 ( ) A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之为文化 B生产和劳动实践是文化的源泉 C文化先进与否跟生产力水平没有关系 D人类文化的内容和主题具有普遍的共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先进与否跟生产力水平

2、有直接关系。故 C项错误。题中岩画将人文之初的追求和追求创造的人性发挥得淋漓尽致。说明了文化来源于生产和劳动。生产和劳动实践是文化的源泉。本题选 B项。 A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生产和劳动实践是文化的源泉。 点评:本题为理解型选择题,可以采用释理法解题,就是依据材料提供的事例,对接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题干与题肢之间体现的事理相一致的就选。要特别注意挖掘材料中隐含的意思,对材料进行完整、准确的理解。本 题难度适中。 关于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继承是发展的必然要求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

3、析: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故 项错误。本题选 B项。 考点: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的关系。 点评:本题是一道基础性试题,答好题目的关键在于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启示我们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要在落实上下工夫,且不可好高骛远。 在 2006年 1月全国少儿畅销书排行榜上,哈里 波特系列的 6部作品分别占据前三甲及第五、七、八的位置。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多年来中国图书进出口贸易的比例为 10 1,即引进 10本,输出 1本。输出图书集中在武术、中医和古典文学等传统文化及汉语学习、普及性读物上。下列关于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继承传统文化 要运用现代

4、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因此文化的民族性等同于文化的世界性 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不仅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还要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 争的重要因素,必须大力增强中华文化传播能力,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但文化的民族性并不等同于文化的世界性。故 项错误。题中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不仅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还要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必须大力增强中华文化

5、传播能力,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本题选 B项。 考点:关于文化的说法。 点 评:此题属于判断正误型选择题,此类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把握和理解,相对来说,考查面较窄,但一般立足于易混知识的考查。 “短信弹指间,沟通零距离 ”。如今,每天有无数信息在 “漫天飞舞 ”。手机短信被称之为电视、报纸、广播、网络四大媒体之外的 “第五媒体 ”,在文化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回答题。 【小题 1】近年 “两会 ”期间,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启动了手机用户的 “两会 ”服务,对每一位用户发送 “两会 ”讯息。同时接受手机用户的 “两会 ”热议、 “两会 ”留言。这被称为 “手机短信提案 ”。将手机短信运用

6、到人大和政协 “两会 ”,这意 味着手机短信作为一种大众传媒 A已经尽善尽美 B能够成为全社会的主流传媒 C即将取代一切旧的传媒 D逐步 “渗透 ”到我们的政治生活中 【小题 2】如今,依托电子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这是因为,大众传媒能够 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限制,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 确保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较大程度地实现文化传递、沟通和共享 消除各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差别与冲突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1】试题分析:手机短信作为一种大众传媒还未尽善尽美。也不是全社会的主流传媒。新的传媒的出现不会

7、取代旧的传媒,所以手机短信不会取代一切旧的传媒。故 ABC项错误。将手机短信运用到人大和政协 “两会 ”,这意味着手机短信作为一种大众传媒逐步 “渗透 ”到我们的政治生活中。本题选 D项。 【小题 2】试题分析: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限制,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较大程度的实现文化传递、沟通和共享。大众传媒和文化的多样性没有直接联系。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差别与冲突不会消除。故 项错误。本题选 B项。 考点:大众传媒 点评:本题 是一材多用型选择题。这种选择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从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分析说明评价同一事物和现象的能力。这种题型对知识综合性考查的要求很强,对考生发散

8、性思维的要求较高。解答这种题型要求对材料认真分析,找出材料所反映的显性和隐性信息,领会其实质。认真分析备选项,然后对材料的信息加以对比,鉴别淘汰,选择题肢,找出正确选项。解答选择题的所有方法都可以用。 孔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党的十六大把 “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重要目标。回答题。 【小题 1】学习型社会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建立学习型社会 是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和结果 意味着文化传承方式的新变革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能够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A B C D 【小题 2】学习型社会为

9、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与传统社会中人们主要通过学校获得知识不同的是,学习型社会的学习已贯穿于人生的全过程。这将意味着 A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将逐步被取代 B终身学习将成为人生的目的 C学习将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D学习是全社会工作的中心任务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小题 1】试题分析:建立学习型社会是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和要求。意味着文化传承方式的新变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能够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故本题选 D项。 【小题 2】试题分析:由 “学习型社会的学习已贯穿于人生的全过程。 ”说明了学习将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不会

10、被取代。终身学习将成为人生的习惯。经济建设是全社会工作的中心任务。故 ABD项错误。本题选 C项。 考点:关于建立学习型社 会的知识。 点评:对于一材多用式选择题,在解答时既要不忽视大背景材料,更要重视各小题的题干指向,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不管是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还是海外华人,每到清明都会祭祖扫墓,端午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赏月,重阳登高,除夕吃年夜饭。这说明传统文化 A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B是一种惰性的力量和保守的因素 C是钳制人们思想道德情感和价值取向的精神包袱 D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答案: A 试题分析:不管是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还是海外华人都保持着相同的习

11、俗说明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 发展的精神纽带。故 BC 项错误。本题选 A 项。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点评:掌握丰富、准确的基础知识,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要因素。在这里要求学生理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本题难度适中。 “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意游于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 ”这说明 A要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C文化活动使人高雅 D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诗中 “渐息、潜消 ”两词可看出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不

12、是所有的文化活动都使人高雅。故 CD项错误。本题选 B项。 A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点评:引导学生总结潜移默化的影响一般强调空间的影响,文化在无形中不知不觉的影响着人们的而思想和行为。侧重于影响的过程,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 受传统文化影响,中国的父母们一方面节衣缩食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一方面对孩子 “四体不勤 ”给予最大宽容。这说明 A文化会影响人们目标的确定和 行为选择 B文化影响人们交往的方式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强制的,深远持久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答案: A 试题分析: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不是强制的,是深远持久的

13、。故 C项错误。受传统文化影响,中国的父母们把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作为自己的目标,同时宽容孩子的 “四体不勤 ”说明了化会影响人们目标的确定和行为选择。本题选 A项。 B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文化会影响人们目标的确定和行为选择 点评:文化对人的影响知识点虽为小知识点,但在高考中却是个易考点,复习备考时应引起重视 。本题难度适中。 2010年在南非举行的世界杯足球赛有 32支队伍,代表了 32种风格,如巴西队桑巴舞般的飘逸,西班牙队斗牛士般的华丽,德国队战车办的严谨,这反映了 A文化的继承性和发展性 B文化的多样性和民族性 C文化的传承性和创新行 D文化的稳定性和时代性 答

14、案: B 试题分析:由 “巴西队桑巴舞般的飘逸,西班牙队斗牛士般的华丽,德国队战车办的严谨 ”可看出各国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说明文化的多样性和民族性。故ACD项错误。本题选 B项。 考点:文化的多样性和民族性 点评:本题是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判断,然后结合课本基础知识解答本题。题目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在于对课本知识的准确界定,和对材料的解读,在解题过程中也可运用排除法等解题技巧。 两百多年前周易被传到欧洲。欧洲哲学家和科学家从周易卦象中得到启示,提出二进制数学,后来二进制数学成为电子计算机的理论基础之一。这一现象说明 A中华文化是西方文化的母体 B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C文化的交流、借鉴是

15、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D先进民族文化必然不断取代落后民族文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不能说中华文 化是西方文化的母体。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各国文化一律平等,不存在先进民族文化和落后民族文化之分。故 ABD项错误。欧洲哲学家和科学家从周易卦象中得到启示,提出二进制数学说明了文化的交流、借鉴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本题选 C项。 考点:文化的交流、借鉴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点评: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发展本民族文化和繁荣世界文化的客观要求。本题难度适中。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

16、襟。 ”该句诗可以体现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 文化具有继承性 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文化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故 项错误。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表明的是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具有继承性。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本题选 C项。 考点: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及文化具有继承性。文化影响人。 点评:文化题经常考查名言警句、谚语、古诗等包含的道理。也是高考经常考查的题型。做此类题,一是要理解材料的寓意。二是要找准对应点也就是找准材料对应的哲学道理。本题难度适中。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呕心沥血的代表作,被誉为传世国宝。该画于明末清初

17、被烧成两部分,其中八分之一 “剩山图 ”由浙江博物馆收藏,八分之七 “无用师卷 ”由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决定将于 2011年 6月举行 “山水合璧 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 ”,这引起了全球华人的强烈反响,这表明 A、传统文艺对今天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具有深刻影响 B、 传统文化有相对的稳定性,被人们世代沿袭 C传统文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D传统文化有鲜明民族性,被本民族普遍认同 答案: D 试题分析:抓住题干中 “山水合璧 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 ”,引起了全球华人的强烈反响。可看出传统文化有鲜明民族性,被本民族普遍认同。富春山居图是传统艺术不是传统文艺。故 A项错误。本题

18、选 D项。 BC 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传统文化有鲜明民族性,被本民族普遍认同。 点评:本题以 “山水合璧 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 ”为背景,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现实问题。题目难度适中 。解题的关键在于认真读懂题意,理解题意并抓住关键词是作对本题的关键。 歌剧木兰诗篇是我国艺术家创作的一部优秀作品,该剧吸纳欧洲歌剧艺术的表现手段,融入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讴歌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国内外获得高度评价,这表明 A不同民族文化的竞争促进了文化融合 B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有利于文化发展 C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关键 D东西方艺术都应当保持各自的民族特色 答案: B 试题分析:

19、木兰诗篇该剧吸纳欧洲歌剧艺术的表现手段,融入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获得好评,说明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有利于文化发展。是融合不是竞争。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不是文化发展的关键。故 AC 项错误。本题选 B项。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有利于文化发展。 点评:本题是学生运用教材的相关知识,分析理解材料观点。题目难度适中。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准确理解材料的观点。 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由此可见 知识可以提高人 的素养 看书学习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知识是前人经验的传承 能力的提高仅来自于书本知识 A B

20、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培根的话突出了学习文化的重要性,知识可以提高人的素养。看书学习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知识不仅是前人经验的传承。能力的提高不仅来自于书本知识。故 项错误。本题选 A项。 考点:知识的重要性。 点评:本题是引文类试题,此类试题往往以谚语、成语、诗词歌赋、名人名言、书刊社论、讲话指令、方针政策等作为背景材料,解答这类试题关键在于把引文放在合适的语境中加以理解和 把握。再者理解引文的意思 周易 贲卦 彖传有言: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天下成其礼俗,乃圣人用贲之道也 ”。意思是说:圣人通过观察天象,来了解时序的变化,通过观察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可以用教

21、育感化的手段来治理天下。这表明 ( ) A人类的文化素养是通过接受知识文化教育逐步形成和培养的 B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是中华文化的两大主流 C中国古代文化充满了神学的神秘主义色彩 D中国古代文化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 答案: A 试题分析:周易 贲卦 彖传认为可以用教育感化的手段来治理天下。表明了人类的文化素养是通过接受知识文化教育逐步形成和培养的。故本题选 A项。 BC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人类的文化素养是通过接受知识文化教育逐步形成和培养的 点评:本题为理解型选择题,此类题目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科学、合理地判断、推理、归纳、预测、分析、说明原因、解决问题等方面的应用能力和

22、综合认识及评价问题的能力,常用 “这表明 (说明 )”“这意味着 ”“这就是说 ”等词语联结题干和题肢。 不同的文化资源也会形成不同的市场。往往使资本的积累方式有很大的差别。西方培养孩子的方式是培养他们成年以后的冒险精神,这是企业家必备的素质;儒家思想注重长远规划,这可能是一些亚洲国家储蓄率较高的原因之一;非洲部落的血缘关系提供了一张关系网,商人可以通过它获得培训和启动资金。这些例子说明 ( ) A市场的形成是自发的 B不同的文化对经济产生不同的影响 C东西方文化各具有不同的内在气质 D西方文化更适合于发展现代市场经济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题中西方、中国、非洲不同文化的影响,对经济发展的方

23、式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说明了不同的文化对经济产生不同的影响。故本题选 B项。AC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文化影响经济。 点评: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是高考经常考查的内容,要引起学生的重视。因此分析此类此类时要联系文化的作用。 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 “君子和而不同 ”的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这一思想对今天我们的生活、工作、交往、处世乃至内政、外交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们现在所说的和以处众、政通 人和、和谐社会、内和外顺等都是这一思想的延伸。这说明 A文化是一成不变的 B传统文化完全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不一致 C中国的现代化只能从传统文化中

24、吸取合理内核 D文化传统深刻地影响一个国家的实践活动和行为方式 答案: D 试题分析:孔子提出了 “君子和而不同 ”的思想对今天我们的生活、工作、交往、处世乃至内政、外交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说明了文化传统深刻地影响一个国家的实践活动和行为方式。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发展的。引导传统文化适应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国的现代化不只是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合理内核。 故 ABC项错误。本题选 D项。 考点:文化的影响。 点评:本题是设问中带 “这 ”的选择题。这种题型在高考中经常考查,故需重视。解题的关键在于一定要搞清设问中的 “这 ”在材料中的 “指代性 ”,否则极有可能误选。本题难度适中。 某些发

25、达国家借助跨国公司,通过向世界各国输出产品、以产品为载体的文化和附加条件的科技等手段,在全球推行 “软征服 ”,以达到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国民价值观的目的。该材料告诉我们 文化与经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 世界多极化发展充满了矛盾斗争 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 跨国公司促进了资源在全 球范围内流动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文化与经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某些发达国家在全球推行 “软征服 ” 是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必须警惕。本题是文化与世界多极化发展充满了矛盾斗争。跨国公司促进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无关。故本题选 B项。 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文化与经济、政治

26、是相互交融。 点评:本题是二二制组合式单选题,最简洁的解法,就是排除错误或与题干无关的选项。本题就是排除无关选项。本题难度适中。 朝鲜半岛地势狭长,偶有风吹草动马上波及全国,因此,韩国人危机感、不安感、焦虑感要比很多国家的人严重得多。这表现在他们思想和行为上就是“急性子 ”,这种心理使他们在国家民族危亡关头往往表现出 “甘洒热血写春秋 ”的个人英雄主义气概。这说明 A民族文化深刻影响一个民族的日常生活和思维方式 B文化内涵由地理环境决定的 C群体文化影响个体的文化素质 D “半岛文化 ”具有悲剧的气质 答案: A 试题分析:文化内涵受地理环境影响的。故 B项错误。韩国人受本身文化的影响形成了

27、“急性子 ”,这种心理使他们在国家民族危亡关头往 往表现出 “甘洒热血写春秋 ”的个人英雄主义气概。说明了民族文化深刻影响一个民族的日常生活和思维方式。本题选 A项。 C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民族文化深刻影响一个民族的日常生活和思维方式。 点评:弄清材料中的主题,明晰设问中的 “这 ”在材料中的指代性,搞清材料强调的什么,对正确选择至关重要。 尽管已经在国外定居了几十年,闽籍华裔陈先生一家还是喜欢喝乌龙茶,吃饭习惯用筷子,见到家乡人仍讲地道的家乡话。这说明 中华文化具有保守、独立的特点 文化是维系民族认同的重要纽带 文化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文化习俗具有相对稳定性 A B

28、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并不保守。故 项错误。华裔在国外定居了几十年仍保留传统习俗说明文化是维系民族认同的重要纽带。文化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文化习俗具有相对稳定性。本题选 D项。 考点:文化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及文化习俗具有相对稳定性。 点评:本题需区分文化对人影响的两个特点。潜移默化强调空间的影响,文化在无形中不知不觉的影响着人们的而思想和行为。侧重于影响的过程,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深远持久强调时间的影响,经年累月所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侧重于影响的效果,如乡音难改。 “穿着牛仔裤,嚼着口香糖,喝着可口可乐,看着好莱坞电影 ”。二次世界大战后

29、许多国家的青少年都是在这样一种美式生活方式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据此回答题。 【小题 1】美国的消费商品的在全球的流行,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态度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下面对这 一影响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促使美国特征的文化在全球范围的传播 B提高了美国在全球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C丰富了世界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内涵 D有利于巩固美国的全球霸权 【小题 2】这种流行,不仅以商业的方式进行,而且不遗余力地以国家政策的方式大力推行。这说明美国充分认识到 A军事实力在未来的竞争中将不再重要 B政治体制不能有效巩固美国的霸主地位 C文化的流行和传播是一个主动进行的过程 D文化影响力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

30、重要的软竞争力 【小题 3】美国国家政策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将 “文化 ”和 “新经济 ”、 “高科技 ”并列,极力使以美国文化为中心的 “西方文化 ”,成为当今世界的 “主流文化 ”,用西方的价值观支配世界。并在外交活动中极力鼓吹和散播美国的文化政策。这充分说明 A国际文化交流中充满了霸权主义色彩 B文化是政治的反映,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C美国的外交政策越来越具有攻击性 D未来的国际冲突将是美国文化与其他弱势文化的对抗 【小题 4】面对这样一种趋势,各个国家的正确态度是 A从外交上解决反击美国的文化入侵 B弘扬民族文化,积极引导文化交流 C让市场需求来决定民族文化的命运 D主动接受先进文化,大胆

31、革除传统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B 【小题 4】 B 【小题 1】试题分析:本题注意审题,是选不正确的。本题是说美国文化在全球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会促使美国特征的文化在全球范围的传播。有利于巩固美国的全球霸权。不是丰富了世界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内涵。故 C项错误。本题选 C项。 【小题 2】试题分析:美国文化不仅以商业的方式进行,而且不遗余力地以国家政策的方式大力推行。说明文化影响力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重要的软竞争力。故 ABC 项错误。本题选 D项。 【小题 3】试题分析:美国在外交活动中极力鼓吹和散播美国的文化政策。说明了文化是政治的反映,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不

32、是所有的国际文化交流中充满了霸权主义色彩。故 ACD项错误。本题选 B项。 【小题 4】试题分析:面对美国利用文化渗透的方式推行文化霸权主义的现实,各个国家的正确态度是弘扬自己的民族文化,积极引导文化交流。故 ACD项错误。本题选 B项。 考点:文化影响力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重要的软竞争力。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点评:一材多用是高考选择题的主要命题形式,即对同一则材料从多个角度出多个选择 题,又叫拓展延伸式选择题。解答这类选择题一般可分为以下三步:第一步,在审题时我们必须重视命题的大背景,它具有导向性,对其认真思考和仔细分析才能领会命题者的恶意图;第二步:解题时必须从导语出发,明确各小题题干与题

33、肢之间的关系;第三步:结合背景的关键词,抓住题干的关键词,把握各小题所考查的知识,再用排除或直选的方法选出答案:。 随着人类物质生活的逐步提高,解决了温饱问题以后,人们就会想到提高精神生活的享受。外出旅游就是最好的方式。但游山玩水绝非闲暇无聊之举,乃是高度文明的表现。游山玩水不仅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而且对于陶冶性情,开阔心胸,培养自己乐观向上的个性也大有裨益,令人不知不觉间得到思想的启示或精神的享受。这说明 文化氛围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人们应该自觉主动地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 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达到高度发达的程度 文化消费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 A B C D

34、 答案: B 试题分析: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达到高度发达的程度与我们的社会现实不符合。故 项错误。游山玩水不仅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而且对于陶冶性情,开阔心胸,培养自己乐观向上的个性也大有裨益,令人不知不觉间得到思想的启示或精神的享受。说明文化氛围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人们应该自觉主动地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文化消费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本题选 B项。 考点:文化氛围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有效信息的把握能力,考生要准确的把握材料信息,就要准确的抓住材料中的关键 词句,本题又是四选三的题型,只要排除了一项,答案:就已经出来了。 世界

35、文化的魅力在于 A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B民族文化的融合性 C发展水平的层次性 D文化内容的独立性 答案: A 试题分析:正是有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才有了世界文化的五彩缤纷。所以世界文化的魅力在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民族文化的融合性。发展水平的层次性及文化内容的独立性都不体现世界文化的魅力。故 BCD项错误。本题选 A项。 考点: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的意义。 点评:本题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识记内容,很简单,是送分题,不可出现失误。熟记课本基础知识很关键。 文化传播的高度和深度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各国的文化涌入中国,大大开阔了国人的眼界。对待文化传播的正确态度应该是 A欢

36、迎世界一切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B防止外域文化冲击中华文化的传统 C文化传播有其自身规律,不用加以干涉 D主动学习先进文化 ,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答案: D 试题分析:我们欢迎的是世界文化中的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而不是一切文化。现在是开放的世界不可能防止外域文化 冲击中华文化的传统。文化传播也需要管理。故 ABC 项错误。对待文化传播的正确态度应该是主动学习先进文化 ,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本题选 D项。 考点:对待文化传播的正确态度。 点评:积累并熟练掌握大量的基础知识,提高从材料中解读信息的能力是做好本题的关键。本题难度适中。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友谊 -2010”中巴反恐联合训练 某

37、校举办艺术节 就学校周边的环境问题向环保局提出建议 国民党主席连战在北京大学演讲 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长城、 故宫 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西安祭拜黄帝陵,在南京祭拜中山 陵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关、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 “友谊 -2010”中巴反恐联合训练和就学校周边的环境问题向环保局提出建议是政治现象。敦煌莫高窟是自然现象。故 项错误。本题选 D项。 考点

38、:文化的含义。 点评:解答概念理解型的题目,必须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其含义阐释中的关键词句做出拓展性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全面的理解该概念。该题对文化含义的解释的题肢中,抓住文化是 “相对于 ”“人类 ”“精神生活及其产品 ”等关键词。 综合题 2011你那 5月 13日,第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在深圳隆重开幕。本届文博会全面展现了我国 “十一五 ”期间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辉煌成果,全面展示 “十二五 ”期间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和理念。中国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等一批国内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 “国字号 ”企业、品牌产品项目成为最吸引人瞩目的文化产业亮点。作为目前我国唯一的

39、国家级、国际性、综合性文化博览交易盛会,这对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综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文化常识知识,分析我国当前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原因。 答案: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3分博览会上展示的 “十二五 ”期间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与理念必将有力地推进我国的 “十二五 ”进程。 2分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2分一定的文化对经济有重要的反作用,文化生产力在经济发展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分本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对我国经济发展必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1分 文化在当前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重

40、要。 2 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2分 试题分析:本题以第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材料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审读设问实质是考查文化对社会的作用。回答本问时,从文化的实质、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分析,注意联系材料分析。 考点:文化对社会的作用。 点评:解答原因类材料题:一、把握设问指向,从知识指向、主体指向来明确回答角度。二、依据设问指向,抽取主干信息,对应知识范围。三、围绕核心问题,整合答案:,注意知识的先后与条理,注意答案:的序号化和段落化。 今年暑假期间,北京市新华书店经过认真筹备,推出以 “欢乐假

41、日好书伴读 ”为主题的寒假学生文化活动。活动中,新华书店以开阔眼界、益智助学为基点,精心打造了以助学课堂、英语技能训练、科普知识拓展、名人面对面四大板块为核心的七大系列三十九场活动。北京市中小学学生积极参与,丰富了假期生活,提高了自身素质。 从文化对人 的影响角度,谈谈中学生积极参加有益的文化活动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性 答案:文化塑造着人(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享有者)( 2分),中小学生积极参加一些有益的文化活动,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能够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塑造健全人格,增强精神力量,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 2 分)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2分)也是深远持久的。( 2分)中小学

42、生积极参加一些有益的文化活动,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先进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形成科学世界观人生观,( 2分)从而对人的综合素质( 2分)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试题分析:本题以 “寒假学生文化活动 ”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首先审读设问,限制知识范围是文化对人的作用。联系课本知识文化对人的作用可从文化塑造着人、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深远持久的。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等方面分析。运用这些知识结合材料分析即可。 考点:文化对人的作用。 点评:做本题:第一步,审读设问,明确答题方向。依据设问,明确答题的知识范围和答题方向,可以通过设问中的关键词或者所涉及的主体进行定位。第二步,

43、审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依据设问限定,审读材料,提取有效地材料信息。第三步,依据材料信息与设问限 定,整合知识,组织答案:。 2008年,中国之骄傲,世界之惊叹。江苏省某校高三 (1)班师生以 “世界的奥运,梦想的舞台 ”为主题,成立合作学习小组,开展探究性活动。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后,第一小组成员在街头进行随机采访: 市民甲:太棒了 !一幅卷轴在 “鸟巢 ”中央徐徐打开,光影变幻中,展现出一幕幕风格各异、气势磅礴 “中国画卷 ”,向世界立体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底蕴与文化风采。 学生乙:和平、和睦、和谐,一个 “和 ”字,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外国游客丙:富于创造性的开幕式,通过现代技术,

44、将民族特色与奥林匹克精神融合在 一起,真是太神奇了 ! ( 1)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结合上述甲、乙、丙三人的观后感,你认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如何实现文化创新的 (10分 ) 第二小组成员在网络上搜索到下列资料: 奥运是运动员的盛会,也是志愿者的盛会。北京奥运会期间,有 10万场馆志愿者、 40万城市志愿者、百万社会志愿者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把志愿服务这条亮丽的风景线全面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 2)从文化角度,说一说你应从奥运志愿者那里学习些什么 (4分 ) 答案: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源泉和动力,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 分)北京奥运会 开幕式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发展中国特色社

45、会主义的伟大实践。(1分 )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 2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体现了时代精神。 (1分 )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又一重要途径。( 2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学习、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的同时,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2分 ) ( 2) 全面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分 ) 自觉接受健康文化熏陶,重在积极参加文化活动,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2分 ) 做文化交流的使者,主动把中华文化推向世界。 (2分 )(答出二点给 4分,即可) 试题分析:本

46、题为一道探究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背景材料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主要考查考生分析、综合、归纳、论证问题的能力。第()问抓住限定词 “如何实现文化创新 ”从实现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和基本途径两大方面分析即可。第( 2)问答题角度是文化角度。从全面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自觉接受健康文化熏陶,重在积极参加文化活动,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 做起。做文化交流的使者,主动把中华文化推向世界,三方面组织答案:。 考点:如何实现文化创新、文化生活角度分析。 点评:探究材料题立足于思维的开放、知识的开放、凸显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高考命题要求理论联系实际的最佳体现。探究题的思路:第一步:审读题头,通过题头明确试题围绕的核心。第二步:审读设问,明确要求和指向。第三问:审读材料,抽取主干信息,对应具体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