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鱼台一中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outsidejudge265 文档编号:335859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1.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鱼台一中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鱼台一中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鱼台一中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鱼台一中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2-201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鱼台一中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鱼台一中高一 3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荀子 儒效篇记载: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五十三。 ”该则材料表明西周分封制的主体是( ) A同姓亲族 B异姓诸侯 C殷商降族 D先代贵族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材料 “立七十一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五十三 ”可以看出在分封中,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利用血缘纽带跟分封制度相结合,团结同姓贵族。因此 A正确,故选 A。 BCD三项根据材料明显可以看出不是主体。 考点:分封制 点评:西周灭商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用分封制。把自己的同姓亲族、姻亲、功臣等分封到各地为诸侯,

2、从而打破了当地的血缘关系,扩大了周天子的统治区域,也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局面。但是,西周的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易于形成诸侯混战的局面。 “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再能满足需要。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 ”为此罗马形成了( ) A习惯法体系 B公民法体系 C万民法体系 D自然法体系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看原先的法律不能满足需要,这里的需要指的是罗马帝国疆域扩大后,非罗马公民的人口越来越多,原先的罗马公民法不能适用于非罗马公民,故要求新的万民法体建立,选择 C项。 A项在共和制时期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了,制定了第一

3、部成文法; B项是调节的公民内部的关系,而不适应不断扩大了的疆域的需要; D项是从法的类型角度来说的,通常是指宇宙秩序本身中作为一切指定法制基础的关于正义的基本和终极的原则的集合。 考点:罗马法 点评:罗马法最初是习惯法,共和国时期制定十二铜表法作为成文法的开端,其目的是维护贵族的私 有财产权的,后来随着疆域的不断扩大,发展到万民法阶段;到了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进入完备阶段,罗马法在维护罗马的统治方面发挥了积极地作用,同时对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罗马法的影响如罗陪审制度、律师制度等对现在影响深远。 英国君主立宪制从根本上避免了独裁统治,主要是因为( ) A国王的权力受到了法律的约束 B国王不再

4、享有任何权力 C国王全部权力由首相代为行使 D国王 “临朝不理政 ” 答案: A 试题分析:君主立宪制之所以不能形成独裁统治,主要的原因在于国王的权力受到法律的约束,权利法案保障了法律高于王权的地位。故选 A。 B项错误,国王是国家元首,但是无实权; C项错误,并非首相代行国王权力,而是国王无实权; D项说法错误,并非从根本上保障君主立宪制不能造成独裁的原因。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英国在 1689年确立君主立宪制,后来国王退出内阁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在君主立宪制下,代议制是其基础,首相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议会掌握国家主权,关系到宣战与媾和

5、 等重要的事项均有议会决定。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美国、法国等国的政体也需要掌握。 19世纪,一些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试图探寻公正的理想王国。这些代表人物主要来自 ( ) 法国 美国 英国 德国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可以看出这是考查的空想社会主义相关问题。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主要是由圣西门,傅里叶和欧文等。其中圣西门和傅里叶是法国人,欧文是英国人。故选 C。 考点:空想社会主义 点评: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也日益显现,社会不公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一些思想家纷纷提出改造社会的方案,一些并未找到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方法,而是寄托在富人和国王的身上,注定要失败。因此被

6、称为空想社会主义。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科学社会主义等也需要掌握。 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导致社会灾难的根源是 ( ) A私有制、竞争 B社会的不公 C贫富分化 D剥削制度 答案: A 试题分析:空想社会主义者认识到了私有制、竞争是导致社会不公的原因,但是并未提出要消灭私有制度和剥削制度,幻想着利用富人和国王的施舍来解决社会的不公状态,因此 A正确 D错误。 BC项都是私有制和竞争带来的消极后果。 考点:空想社会主义 点评: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也日益显现,社会不公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一些思想家纷纷提出改造社会的方案,一些并未找到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方法,而是寄托在富人和国王的身上,注定要

7、失败。因此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科学社会主义等也需要掌握。 从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 训中,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必须( ) A尽快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B建立、巩固和发展革命统一战线 C将革命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D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答案: D 试题分析:大革命带给我们最大的教训是两个,一个是未掌握革命的领导权,犯下了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另一个是没有建立自己的革命武装,当反动派拿起武器屠杀革命群众的时候,无法反抗。故选 D。 AC项都是大革命失败后在革命的摸索当中找出的关于革命的道路问题; B 项在大革命失败前已经得出结论。 考点:国民大革命 点评:

8、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通过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国共合作实现,进行了大革命运动,当革命顺利前进的时候国民党右派叛变了革命。革命最终失败。这个我们留下了两个血的教训: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和发展自己的武装。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中共三大的功绩、北伐战争等都需要了解。 “二战 ”后,美国确立的对外战略目标是( ) A控制欧洲 B称霸世界 C称霸亚洲 D遏制苏联 答案: B 试题分析:二战后,美国想着凭借自己的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称霸世界。故选 B。 ACD项都是美国称霸世界的手段或者组成部分。 考点:战后国际格局 点评:二战后传统的势力范围欧洲衰落,美国的实力经过战争急

9、剧发展,控制了世界四分之三 的黄金储备,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军事力量,美国想着利用自己的实力称霸世界,苏联即成了称霸的障碍。为此美国在政治上出台了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出台了马歇尔计划、在军事上组建了北约,发动了冷战。 柏林墙于 1964年建成。柏林墙全长 169.5公里,墙高约 3.6米。对于柏林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柏林墙的修建是为了更好的保证柏林人民的安全 B柏林墙出现反映了世界的两极格 局 C柏林墙的修建主要是由于经济原因 D柏林墙的出现的根本原因是防止外国间谍人员潜入 答案: B 试题分析:柏林墙是 20世纪 60年代由民主德国修建的阻挡东西柏林联系的城墙,反映了两极格局之下的激烈对

10、抗的国际关系,故选 B。 A项错误,柏林墙主要是反对民主德国居民叛逃到联邦德国; C项错误,应该为意识形态和制度原因; D项错误,此项并非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应该还是意识形态的对抗。 考点:冷战 点评:冷战是美苏在战后因为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不同进行的激烈的较量。柏林墙的出现是冷战的高潮之一,实质上是反映了美苏之间的冷战。除此之外,政治上出台了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出台了马歇尔计划、在军事上组建了北约。苏联则成立了共情局、经互会和华约与之对抗。 “二战 ”后初期,西欧不得不依附于美国,主要原因是( ) A对抗苏联的需要 B美国成为世界霸主 C国力衰退,国际地位下降 D恢复经济的需要 答案: C 试

11、题分析:战后欧洲国际地位下降,国力衰退,不得不依附美国发展经济,同时抵抗来自苏联的威胁。故选 C。 AD项是欧洲国力衰退带来的结果。 B项并非主要原因。 考点:战后国际关系 点评:二战后传统的势力范围欧洲衰落,面对强大的苏联无力自保,同时发展经济需要大量的资金。美国的实力经过战争急剧发展,控制了世界四分之三 的黄金储备,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军事力量,美国也想着拉拢欧洲增强对抗苏联的力量。相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和利益需要使得美欧走在了一起。 毛泽东的诗词是记载中国革命伟大历程的史诗。他的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泛指江西)一带不停留,便向潇湘(泛指湖南)直进 ”描述的是( ) A北伐军

12、进军湖南 B湘 赣边秋收起义 C第五次反 “围剿 ” D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新民主主义革命。根据题干信息:工农革命、匡庐、湖南,分析,主要发生的地点在这两地,因此是 B项秋收起义。北伐战争中称国民革命军而不是工农革命军,材料中描述的是胜利的情景而第五次 “围剿 ”是失利,中国的工农红军长征都不是胜利的进军,均与题干不符。 考点:秋收起义 点评:秋收起义是在大革命失败后,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屠杀,举行的革命暴动。进攻的目标是大城市长沙,由于敌强我弱,受到很大的挫折。转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湘赣边界的井冈山地区,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下列对遵义会议

13、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国革命的策略从此发生转变 B标志着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C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D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实现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错误,中国革命策略的转变是在 1927年秋收起义以后,由攻打大城市转向农村; B项正确,遵义会议是第一次在没有共产国际知指导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实际做出的,是我党由幼稚到成熟的标志; C项错误,革命统一战线是在 1924年国民党一大中建立的; D项错误,是在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 考点:遵义会议 点评:遵义会议是在 1935年 1月召开的长征途中的最重要的一次会议,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纠正了王明

14、、李德等人的左倾错误,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是我党军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的典范,标志着我党由幼年发展到成熟阶段。 标志中国全面抗战 开始的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皖南事变 答案: C 试题分析: 1937年 7月 7日的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是我国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日军此时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故选 C。 A项是在 1931年,侵犯的是东北; B项是指的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囚禁蒋介石逼蒋抗日的事件,奠定了全面抗战的基础; D项是抗战过程中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共摩擦。 考点:七七事变 点评: 1937年 7月 7日夜,宛平

15、城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便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称有一名日军士 兵于演习时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遂炮轰宛平城,中国拉开了抗战的序幕。 1946年 10月 10日,梁漱溟(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去上海见周恩来。次日坐夜车回南京,下车翻开报纸,发现 “国军已拿下张家口 ”。不禁惊叹地对记者说 “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 ”“和平死了 ”是因为( ) A国民党坚持独裁专政 B国民党拒绝参加政治协商会议 C国民党破坏政协决议发动内战 D国民党不承认解放区政权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解放战争的相关知识的理解, 19

16、46年国军已攻下张家口,表明国民党破坏政治协商会议,发动内战的准备已经完成,战争爆发。因此作者说 “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 ”故选 C。 A 项并不能说明 “和平死了 ”,不能看出战争已经爆发; B项错误,国民党参加了政协会议,但是并未遵守政协决议的内容; D项材料未体现。 考点:重庆谈判 点评:抗战胜利后,建立一个怎样的政府,中国走向何方成为全体中国人关注的焦点。 1945年 8月以后,国共两党会谈,签订了双十协定,规定建立一个民主的联合政府,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但是,国民党很快的撕毁了政协决议,发动了内战。国共合作彻底破裂。 从 1948年 9月至 1949年 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了三

17、大战役的胜利,三大战役中发生在华北地区的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渡江战役 D平津战役 答案: D 试题分析:三大战役在华北地区的是平津战役,是解放北平和天津等地区的战役。故选 D。 A项是在东北; B项是在华中; C项不是三大战役的内容。 考点:三大战役 点评:三大战役是在解放战争后期国共两党之间的战略决战。三大战役基本上歼灭了国民党的精锐力量,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进程。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渡江战役等需要了解。 黑格尔说: “中国人除了皇帝一人外都不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古希腊人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 ”。在古希腊知道自己自由的这 “一部分人 ”是指( ) A妇女

18、 B外邦人 C奴隶 D全体公民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古希腊民主制主体范围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古希腊民主政治主体是祖籍在本邦,拥有一定财产的所有成年男性公民。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D。 ABC项在雅典都没有公民权,因而都是 “不自由的 ”。 考点:雅典民主制 点评:雅典民主是实行的公民内部集体参政,参加政权的公民是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和奴隶没有民主权力,不能参政。这是雅典民主的最大的弊端。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包括雅典民主制形成过程、雅典民主制的特点、体现、影响等都需要掌握。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突出特点,实行这一外交政策的前提是( ) A有民族和国

19、家的独立作保障 B有苏联的外交支持 C有强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有正确的外交方针 答案: A 试题分析: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突出特点,实行这一外交政策的前提是有民族和国家的独立作保障,只有民族独立,也能做到外交自主。故选 A。 B项错误,独立自主的外交不能寄托在外国的支持上; CD项不是中国能够实行独立自主外交的前提,而是重要原因。 考点:新中国的外交 点评:建国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国际中发生的事件的本身的是非曲直做出自己的判断,并积极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自己的影响。在 50年代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了日内瓦国际会议和万隆会议等,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开始发挥着积极

20、地作用。在 70年 代开创了外交的新局面,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等中国开始作为一极在国际中发挥作用。中国根据国际形势和自身的状况不断地发展自己的外交政策,但是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是一以贯之的。 五四运动中,北京爱国学生喊出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的口号,引发这一事件的导火线是 ( ) A袁世凯接受 “二十一条 ”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C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 D北平学生抗议美军暴行 答案: B 试题分析: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故选 B。 A项错误,袁世凯在 1915年 接受了二十一条,而五四运动是在 1919年; C项错误,九一八事变是在

21、 1931年; D项是在 1946年。因此 ACD三项均错误。 考点:五四运动 点评:此题考查的五四运动的基本内容。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的群众运动。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爱国精神是贯穿运动的始终。此外,还有民主与科学的精神、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等。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五四运动的背景等也需要掌握。 阅读下列表格,有资格继承周天子王位的是( ) 妻(正配) 三哥( 20岁) 六哥( 16岁) 妾(侧室) 大哥( 25岁) 二哥( 22岁) A. 大哥 B. 二哥 C. 三哥 D. 六哥 答案: C 试题分析: 西周为了确保分封制的统治秩序正常运行

22、,实行了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包括两点内容:嫡出、长子。因此只有 C项符合题意。 考点:嫡长子继承制 点评:宗法制是西周时期的重要政治制度。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要牢牢把握继承大位的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嫡出,妾的孩子不行;长子,女孩不行,如长子身故,由次长子继承,以此类推。除宗法制外分封制、礼乐制度也是掌握的重点。 自以为功过三皇,德兼五帝,创立皇帝称号的是( ) A大禹 B成汤 C周武王 D秦王嬴政 答案: D 试题分析: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感觉以前的称号 “王 ”不能与自己的功绩相匹配,自称朕,命令称诏,为皇帝专称,任何人不得使用,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故选 D。 A项说的是原始社会

23、的部落首领; BC两项是商周时期的统治者,当时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考点:皇帝制度 点评: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为历代王朝所沿用。其内容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等。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西周分封制、行省制等也需要掌 握。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包括( ) 建立中朝 设置枢密院 设置刺史 实行推恩令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主要有建立中朝,排斥以丞相为首的三公的权力;设置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监督;实行推恩令,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地方再也没有力量对抗中央。因此 正确,故选 C。 错误,是宋太祖时期实行的措施。 考点: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

24、措施 点评: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建立中朝制度和实行刺史制度,同时以推恩令的实行削弱王国的力量。 中朝是以皇帝身边的尚书令等小官组成决策的机构,以丞相为代表的三公九卿组成外朝,负责执行。中朝制度的实行加强了皇权。 孟德斯鸠说: “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下列最能佐证引文中 “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的史实是( ) A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B元朝行省制度的建立 C宋代设枢密院掌管军事 D清朝设置军机处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材料 “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 ”并结合孟德斯鸠

25、的生活时代,材料中 “今天的情况正好相反 ”是指专制的空前强化。清朝设置军机处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故选 D。 ABC项均不是孟德斯鸠生活的年代,孟德斯鸠生活在 18世纪,因此很容易排除。 考点:军机处 点评:军机处的设立是清朝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标志,军机大臣上传下达,跪奏笔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古代的政治体制,除了要掌握清代的军机处外,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 “二府三司 ”制、元代的一省制、明代废丞相设内阁等内容都要求掌握,也 是考试的重点。 古罗马的民法大全规定 “宁可漏网一千,不可枉屈一人 ”,这反映了罗马法( ) A调解所有人的矛盾以维护统治 B包含理性、证据、自由等自

26、然法的精神 C塑造了西方的宽容精神 D主张重罪轻罚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不可枉屈一人 ”体现了罗马法中不得因为怀疑惩罚罪犯,而是注重证据的自然法精神。故选 B。 A项材料并未体现; C项说法错误, “宁可漏网一千,不可枉屈一人 ”并非强调宽容,而是重视证据; D项说法错误,罪过应该与刑法对应。 考点:罗马法 点评:罗马法是历次考试的重点内容。罗马法的一些基本的精神如重视证据、陪审制度、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被保护人制度等到现在依然采用。罗马法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以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作为完备阶段,罗马法在维护罗马的统治方面发挥了积极地作用,同时对后世留下了宝贵的

27、精神财富。 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议会以 271票对 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B英王形式 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C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 D议会主权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的决议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议会不对英王负责,故 C项错误。在英国君主立宪制下英王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但 “统而不治 ”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国家权力中心在议会。因此 ABD正确。 考点: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点评: 1688年光荣革命使得英国实

28、现了国家主权的转移, 1689年通过的权利法案使得英国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君主的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英国从此由人治转向法治,率先进入了近代社会。 美国 1787年宪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 “总统有权缔订条约,但须争取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 ;他有权提名,并于取得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后,任命大使、公使及领事、最高法院的法官。 ”这主要体现了这部宪法的( ) A自由原则 B制衡原则 C分权原则 D平等原则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美国 1787年宪法中体现的制衡原则,属于容易题。解题关键是分析材料信息 “总统须争取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他有权提名并于取得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 ”材料反映了总统和议会权力

29、的制衡关系。选 B。 A 项材料未体现;C项说的是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部分,材料也未体现; D项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材料也未体现。 考点: 1787年宪法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美国 1787年宪法的内容。 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是联邦制共和制的政体。美国实行联邦制原则、三权分立的原则和民主的原则。在各机构之间、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和两党之间实行相互的制衡。这体现了孟德斯鸠的分权争衡的理念。是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规定将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为了维护自己在远东的 利益, “干涉还辽 “的三个国家除俄国外,还有 ( ) A法、德 B德、英 C英、美 D法、美

30、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割占辽东半岛严重损害了俄国、法国、德国的在华侵略权益和计划,于是三国联合起来出面干涉还辽。故选 A。根据以上分析, BCD三项错误。 考点:三国干涉还辽 点评:马关条约签订后,俄国担心自己在辽东的利益受损,于是联合法德进行了三国联合干涉还辽,日本迫于压力,被迫把辽东半岛退还给中国,却要了 3000万的赎辽费。从这我们也可看出帝国主义的利益分赃关系。 甲午年状元张謇被甲午战争的败局震 惊,毅然挂冠从商此举表明他( ) 把救亡图存作为时代的使命 视创办实业为救国之要途 用实际行动来批判科举制度 认为经济是政治改革的基础

31、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中日甲午战争后,作为科举考试的佼佼者,他抱着满腔的爱国热情从封建的营垒中走了出来,投身于近代实业。希望通过兴办实业来挽救走向衰落的清朝统治。因此 是正确的选择。故选 A。 项错误,张骞的做法并非为了批判科举制; 项错误,材料并未交代张骞 对经济与政治关系的认识。 考点:实业救国 点评:近代民族危机严重,实业家们通过兴办实业报效国家,挽救民族危亡。但是在中国的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下,兴办现代实业受到重重地阻力。本题即体现了实业家以国家民生为己任,为民族的独立和富强奋斗的精神。 马关条约

32、签定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主要体现在( ) A列强强迫清政府承担巨额赔款 B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 C列强从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D割占大片领土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这场战争发生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此时帝国主义侵略要求是资本输出、瓜分世界。故选 C。 ABD项无法体现新的侵略要求,原来侵略战争中也有赔款、通商和领土割占的内容。 考点:马关条约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马关条约所反映的时代特点。马关条约中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的内容体现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转变 ,马关条约反映了西方

33、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日本获取了大量的侵略权益,刺激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它们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中国在该条约签订后的一系列救亡图存的运动需要掌握。 1912年 2月,哪个皇帝下诏退位,清王朝统治结束( ) A咸丰 B同治 C光绪 D宣统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基本历史知识。咸丰 1851年 1861年在位;同治 1862年 1874年在位;光绪 1875年 1908年在位;宣统 1909年 1912年在位,故选 D。 考点:清帝退位 点评: 1912年清帝退位,标志着统治中国 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推翻清朝的君主专制统治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的成果,中国的政治进程

34、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清帝退位,并未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辛亥革命从这个角度上看并未成功。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 ( ) A资产阶级 B农民阶级 C地主阶级 D国民全体 答案: D 试题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人民主权的思想。 ABC都是其中的一个阶级,因此错误。 考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点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 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1912年制定。规定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享有居住、言论等自由;效仿美国成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希望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在袁世凯当选大总统后,一步步的破坏了临时约法。 20世纪初期帝国主

35、义图谋灭亡中国的条约是 (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 “二十一条 ” 答案: D 试题分析: 20世纪初期帝国主义图谋灭亡中国的条约是 “二十一条 ”,故选 D。1915年,袁世凯为了称帝换取日本的支持,答应了日本提出的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AB项是在 19世纪; C项也 体现不出灭亡中国的计划,虽然也是不平等的条约。 考点: “二十一条 ” 点评: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在欧洲忙于厮杀,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日本趁机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 1915年提出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出现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与此相关的重要历史事件是五四运动等需要掌握。 综合题 ( 20分)阅读下

36、列材料: 材料一 武王克商,先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 左传 昭公二十八年 材料二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国,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适于掌握之内,此其为得也。 史记 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中统、至元间 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统之。 元史 百官志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诸侯的主要对象及其特点。( 6分) ( 2)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哪些政治制度?( 6分)这些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共同影响?( 4分) (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演变

37、的特点( 4分) 答案:( 1)对象:王族;特点: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 (或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 ( 2)制度:郡县制度、行省制度。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为后世沿用 (或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 ( 3)特点: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 (或从血缘世袭到皇帝任免 );地方管理制度不断创新发展,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越来越强。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的是一些历史基本知识( 1)西周分封诸侯的主要对象是以同姓亲族 为主,此外还有姻亲功臣等。西周分封制的特点是血缘关系与政治隶属关系相结合。( 2)( 3)根据材料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 ”可知材料三反

38、映的是郡县制,根据材料 “改为某处行中书省 ”可知材料四反应的是行省制。可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这两种制度的影响。( 3)古代行政体制发展演变的特点是一个常考的知识点,需要记住: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地方管理制度不断创新发展;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越来越强。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点评:古代的地方行政体制发展演变的过程学生需要准确把握: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遭到破坏;秦统一后,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到了元代是实行行省制。同时,对 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也不断的完善。 (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自然法之父西塞罗说: “执政官乃是会说话

39、的法律,而法律是不会说话的执政官。 ” 材料二 第五表 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第七表 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荫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 十二铜表法 材料三 诸八议者(注:八议指亲、故、贤、能、功、责、勤、宾等),犯死罪,皆条所坐及应议之状,先奏 请议,议定奏裁(注:一般死罪可降为流罪);流罪以下,减一等。 唐律疏议 材料四 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 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全集 请回答: ( 1)材料一中,西塞罗揭示了法律的什么属性?罗马法

40、对近代欧美法制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 2分) ( 2)比较材料二、三,指出十二铜表法与唐律的差异。( 4分) ( 3)材料四中孙中山法治思想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4分) 答案:( 1)属性:客观性、权威性。( 1分) 影响:罗马法是近代欧美法制的渊源。( 1分) ( 2)差异:十二铜 表法保护私有财产(或:侧重民法或经济方面);相对公平( 2分) 唐律注重刑罚(或: “以礼入法 ”);赋予贵族、官僚一定的法律特权;皇帝拥有最高裁决权。( 2分,答出其中 2点即可) ( 3)表现: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 4分) 试题分析:( 1)从材料 “

41、不会说话的执政官 ”中推断出法律的属性是客观性和权威性。罗马法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回答出,主要是对西方的影响。( 2)本题考查中西方法律的差异。根据材料信息综合归纳,找准切入点,比如两部法律的侧重点,权利的掌握着等。( 3)本题考查孙中山的思想。第一问,根据孙中山主要反封建活动归纳,主要包括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创立了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等。 考点:罗马法;中西方法治建设 点评:罗马法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以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作为完备阶段,罗马法在维护罗马的统治方面发挥了积极地作用,同时对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罗马法的影响如罗陪审制度、律师制度等对现在影响深远。西方国家制定法律的蓝本多

42、是罗马法。中国辛亥革命后颁布的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的成文宪法,规定了主权在民的原则,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 ( 10 分 )历史上,中俄两国选择了不同的革命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列宁登上历史舞台之前,俄国曾经出现过许多共产主义小组。其中,一个名叫维拉 扎苏里奇的女共产主义者给马克思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她问道:马克思提出的与大工业、工人阶级紧密联系的社会主义,是否可以在俄罗斯实现?马克思回答说,应该首先在欧洲发达国家实现。 大国崛起 材料二 根据列宁的观点,社会主义革命不仅能够在具有阶级觉悟的无产阶级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爆发;它也可以在一个不很发达国家(俄国)开始,然后

43、再影响其他国家,最终在全世界得 以传播。 (美)曼弗雷德 马伊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材料三 油画向井冈山进军 请回答: (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列宁和马克思的主张的不同( 4分) (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革命与俄国革命道路各有什么特点?( 4分) ( 3)谈谈你对中俄两国选择不同革命道路的认识。( 2分) 答案:( 1)不同: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只能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列宁主张落后国家也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4分) ( 2)特点:俄国革命以城市为中心,中国革命走 “农村包围城市 ”的道路。( 4分) ( 3)认识:马 克思主义必须与本国国情相结合,才能找到正确的

44、革命道路。( 2分) 试题分析:( 1)从材料一 “马克思回答说,应该首先在欧洲发达国家实现 ”和材料二 “它也可以在一个不很发达国家(俄国)开始,然后再影响其他国家,最终在全世界得以传播 ”可以概括出二者的观点。( 2)材料三表明中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这和俄国的革命道路不同,俄国是走的城市中心路线。( 3)不同的国情决定了不同的革命道路,只有与本国的国情相结合,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考点:中俄革命的比较 点评: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的革命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行的,在革命的初期,中国学习苏联的革命经验,进攻大城市,最终革命受挫。中国很快找到了适合自己国情的武装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是中国革命的指导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了第一次的飞跃:诞生了毛泽东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