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浙江省余姚三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理科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四年前的 5月 12日,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灾害降临四川汶川,造成房屋倒塌、数十万群众被埋。在这第一时间,党和国家领导人出现在抗灾现场。社会各界也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救灾物资(如:帐篷等)源源不断发往灾区。那么用于救灾的帐篷 A是商品,因为它有使用价值 B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用于交换 C是商品,因为它有价值 D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使用价值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商品的含义。要想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是劳动产品,二是必须用于交换。二者缺一不可。题中用于救灾的帐篷虽是劳动产品
2、,但是社会各界无偿支援的,是不用于交换的。所以不是商品。所以本题选 B。 考点:本题考查商品的含义知识点。 点评: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商品的含义。难度适中。准确理解基本概念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商品的含义是考试经常考查的内容要全面复习。 如果一年里全社会销售商品总量为 8000亿件,平均价格水平为 9元,这一年里货币平均周转 6次。那么这一年里货币发行量应该为 亿元。如果这一 年里货币平均周转 6次。那么这一年里货币发行量应为 亿元。如果这一年实际发行了 24000亿元纸币,这时的一元相当于过去的 元,这就有可能引起 。 A 12000 0 5通货膨胀 B 12000 1通货紧缩 C 24000
3、 2 通货膨胀 D 240001通货紧缩 答案: A 试题分析: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 /货币流通次数 =W 价格水平 待售 W 数量 /G 流通速度。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800096=12000亿元。这一年实际发行了纸币 24000亿元,这时的 1元钱相当于 0.5元。引起纸币贬值。纸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数量,是通货膨胀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故本题选 A项。 考点:本题考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公式和通货膨胀知识点。 点评:经济学计算题经常考察,要熟记几个公式,是做好计算题的关键。本题难度适中。课本基本知识的掌握是作对本题的
4、关键。 四年前,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央行已建成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从而实现了支票在全国范围的互通使用。在支票没有全国通用前,可用于外埠结算使用的信用工具是 A黄金 B金属铸币 C汇票 D Q 币 答案: C 试题分析:信用工具有信用卡和支票,在支票没有全国通用前,可用于外埠结算使用的信用工具是汇票。黄金、金属铸币、 Q 币不是信用工具。故 ABD项错误。本题选 C项。 考点:本题考查信用工具知识点。 点评:本题搞清什么是信用工具很关键,本题难易适中。实际基本概念很关键。 2012年 9月 20日,某中学的一位校长到北京出差,通过网上查询发现自己信用卡里的余额不多,在这种情况下,他还是在某大型超
5、市购买了一些必需品,然后打电话让家人向他的信用卡里打了 3000元现金。这一过程涉及信用卡功能的有 查询 消费 转账 存款 贷款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信用卡作为转账结算的一种信用工具,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减少了现金的使用及不便,简化了收款手续,节省了交易费用,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为持卡人带来极大便利。(简捷、安全、方便等优点)。本题中涉及信用卡功能的有查询、消费、存款、贷款。故本题选 A项。 考点:本题考查信用卡功能知识点。 点评:本题以校长出差为背景,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题目比较简单。解题的关键在于认真读懂题意,注意关键词信用
6、卡。 外汇的作用是 A同城结算的支付手段 B大宗海外贸易的结算手段 C国际间结算的手段 D用于计算机系统完成的结算手段 答案: C 试题分析: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故本题选 C项。ABD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外汇的含义知识点。 点评: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搞清外汇的含义,然后逐项分析进行排除。本题难易适中。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我国人民币升值会使 A出口商品的获利增加 B同样数量人民币将进口更多的商品 C到国外留学费用更多 D同样数量人民币可兑换的美元更少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人民币升值问题。人民币升值说明美元贬值,美元汇率降低。有利于进口不
7、利于出口。出口商品的获利减少。到国外留学费用更少。同样数量人民币可兑换的美元更多。同样数量人民币将进口更多的商品。故本题选 B项。 考点:本题考查人民币升值知识点。 点评:本题关于汇率问题。可利用这一公式:外币汇率升高 本国货币贬值 有利于本国商 品出口(不利于本国进口商品) 不利于本国(对内对外)投资 增加本国就业 增加本国国民收入。其他说法都可以转换成上面公式在进行推导,这样就可以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下列有关汇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外币汇率升高,外币币值贬值,本国货币币值升值 B外币汇率跌落,外币币值升值,本国货币币值贬值 C一国货币升值,有利于该国的商品出口,但不利于进口外国产品 D一国
8、货币升值,会带来该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下降 答案: D 试题分析:外币汇率升高,外币币值升值,本国货币币值贬值。故 A项错误。外币汇率跌落,外币币值贬值,本国货币币值升值。故 B项错误。一国货币升值,不利于该国的商品出口,但有利于进口外国产品。故 C项错误。一国货币升值,会带来该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下降。故本题选 D项。 考点:本题考查汇率知识点。 点评:本题关于汇率问题。可利用这一公式:外币汇率升高 本国货币贬值 有利于本国商品出口(不利于本国进口商品) 不利于本国(对内对外)投资 增加本国就业 增加本国国民收入。其他说法都可以转换成上面公式在进行推导,这样就可以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在广东省的
9、许多地方,逢年过节人们喜欢购买鲜花 装饰家里或赠送亲朋好友。到这个时候,鲜花的价格就比平时高出很多。在上述材料中,影响鲜花价格上涨的因素有 A地域,通过改变鲜花的需求来影响鲜花价格 B时间,通过改变鲜花的需求来影响鲜花价格 C习俗,通过改变鲜花的需求来影响鲜花价格 D地点,通过改变鲜花的供给来影响鲜花价格 答案: C 试题分析:广东省的许多地方,逢年过节人们喜欢购买鲜花装饰家里或赠送亲朋好友这是通过习俗改变鲜花的需求来影响鲜花价格。故本题选 C项。 ABD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知识点。 点评:影响价格 变动的因素和决定价格变动的因素是易混点要区分清楚。另外这一知
10、识点是高考考查频率比较高的考点,要注意从多角度,全面把握。本题难易适中。 需求法则是指商品需求量随其价格上升而下降,随其价格下降而上升的一般规律。但生活中有时候有的东西越贵越有人买,如天降大雨,小贩趁机提价推销雨伞,雨伞却卖得很不错。这表明此时 A需求法则不起作用 B雨伞的价值上升 C处于买方市场 D处于卖方市场 答案: D 试题分析:卖方市场: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题中雨伞的卖的情况说明处于卖方市场。故本题选 D项。 考点:本题考查卖方市场知识点。 点评: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搞清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区
11、别,然后逐项分析进行排除。本题难度适中。牢记二者的不同就可做好本题。 为了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60 周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金银纪念币一套,该套纪念币共 5 枚,其中金币 3 枚,银币 2 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据此回答 【小题 1】金银作为货 币,其本质是 A一般等价物 B纸币 C铸币 D商品 【小题 2】材料中纪念币的价值 A是由国家规定的,因为它是由国家发行的 B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因为它对人们有用 C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因为它是商品 D是由其职能决定的,因为它有收藏价值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1】 C 【小题 1】试题分析: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故 B
12、CD项错误。本题选 A项。 考点:本题考查货币的本质知识点。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小。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 【小题 1】试题分析:纪念币是商品有价值,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二者成正比。故 ABD项错误。本题选 C项。 考点:本题考查价值的决定因素知识点。 点评: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搞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然后逐项分析进行排除。本题难度适中。牢记影响因素和决定因素不同。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因此 在一定时期内发行多少纸币是由国家规定的 纸币的面值( 1元、 10元、 50元、 100元)是由国家规定的
13、每种面值纸币各发行多少是国家规定的 每种面值纸币的购买力是国家规定的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但在一定时期内发行多少纸币是由国家规定的。纸币的面值( 1元、 10元、 50元、 100元)是由国家规定的。每种面值纸币各发行多少是国家规定的。每种面值纸币的购买力国家无权规定。故 项错误。本题选 C项。 考点:本题考查纸币知识点。 点评:本题出题意图在于考查学生对于纸币的知识的理解。难度适中。记住关于纸币的 “三有一无 ”原则很关键。 下列各项属于商品的选项是 A农民种的蔬菜送给亲戚朋友 B废品收购站收购的废品 C同学们正在用的书本和笔
14、D长江、淮河的水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商品的含义。要想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是劳动产品,二是必须用于交换。二者缺一不可。题中 A农民种的蔬菜虽是劳动产品,但送给亲戚朋友,是不用于交换的。所以不是商品。 B废品收购站收购的废品既是劳动产品,又用于交换,所以是商品。 C同学们正在用的书本和笔虽是劳动产品,正在用是不用于交换的。所以不是商品 D长江、淮河的水既不是劳动产品,也不是不用于交换的。所以不是商品。所以本题选 B。 考点:本题考查商品 的含义知识点。 点评: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商品的含义。牢牢把握商品的两个条件。难度适中。准确理解基本概念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商品的含义
15、是考试经常考查的内容要全面复习。 下列哪种物品属于商品 A小明在一次探险中发现的一颗宝石 B含有三聚氰胺的问题牛奶 C农民自家小院内种的用于自己吃的小菜 D商场中摆设的电视机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商品的含义。要想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是劳动产品,二是必须用于交换。二者缺一不可。题中 A小明在一次探险中发现的一颗宝石。既不是劳动产品,也不是不用于交换的。所以不是商品。 B含有三聚氰胺的问题牛奶。不具有使用价值。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C农民自家小院内种的用于自己吃的小菜。虽是劳动产品,用于自己吃,是不用于交换的。所以不是商品。 D商场中摆设的电视机。是劳动产品,也用于
16、交换的。所以是商品。所以本题选 D。 考点:本题考查商品的含义和基本属性知识点。 点评: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商品的含义。牢牢把握商品的两个条件和商品的基本属性。难度适中。准确理解基本概念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商品的含义是考试经常考 查的内容要全面复习。 在国际市场上,易货贸易是指根据买卖双方的协议,以物换物形式的贸易方式。如果中国以易货贸易的方式,用 8亿条裤子换回法国的一架飞机。这两种商品之所以能进行交换是因为 A二者都有使用价值 B二者都有价值 C二者使用价值不同 D二者都是劳动产品 答案: B 试题分析:使用价值的含义: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使用价值是物与物之所以要交
17、换的原因。价值的含义: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不同的商品所以能进行交换,就是因为它有价值,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本题选 B项。 考点:本题考查价值知识点。 点评:区分物与物之所以要交换和之所以能交换的原因是作对本题的关键,本题难易适中,理解基础知识很关键。 关于货币产生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B货币是价值符号 C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D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答案: C 试题分析: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故 A 项错误。纸币是价值符号。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故 BD项错误。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本题
18、选 C项。 考点:本题考查货币产生知识点。 点评:本题审题很关键,是选货币产生的说法。 AD 不是说的产生,所以不选。本题难易适中。 如果你对大人们说: “我看到一幢用玫瑰色的砖盖成的漂亮的房子,它的窗户上有天竺葵,屋顶上还有鸽子 ” 他们怎么也想象不出这种房子有多么好。必须对他们说: “我看见了一幢标价十万法郎的房子。 ”那么他们就惊叫道: “多么漂亮的房子啊! ”材料中提到的 “十万法郎 ”是 房子的价格 房子的价值 房子的交换价值 在执行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价值尺度职能指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价值尺度职能关键词标价,售价等,起
19、衡量作用。材料中提到的 “十万法郎 ”是房子的标价也就是房子的价格,是房子的价值的货币表现。不是房子的价值。故本题选 B项。 考点:本题考查价值尺度职能知识点。 点评:货币的基本职能是高考考查频率比较高的考点,要注意从含义、原因、执行方式、后果及影响等多角度,全面把握货币的基本职能。本题难度适中。 长期以来,黄金能作为一种防范通货膨胀的手段,是因为黄金具有 A价值尺度的职能 B流通手段的职能 C贮藏手段的职能 D世界货币的职能 答案: C 试题分析:足值的金银条块具有贮藏手段的职能。黄金能作为一种防范通货膨胀的手段,是因为黄金具有贮藏手段的职能。故本题选 C项。 ABD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考
20、点:本题考查贮藏手段的职能知识点。 点评: 对 “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 ”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同货币在买主和卖主之间转手的次数成反比 B与价格水平成正比 C同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D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 答案: C 试题分析: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 /货币流通次数 =W 价格水平 待售 W 数量 /G 流通速度。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故 C项错误。本题选 C项。 考点:本题考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公式知识点。 点评:经济学计算题经常考察,要熟记几个公式,是做好计算题的关键。本题难度适中。课本基本知识的掌握是作对本题的关键。 自从货
21、币产生之后,货币的形式不断发展变化。在货币的各种形式中,更容易发生通货膨胀的是 A铸币 B货币 C纸币 D金银 答案: C 试题分析:通货膨胀指 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的、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纸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数量,是其主要原因之一。故本题选 C 项。ABD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通货膨胀的原因知识点。 点评:本题是基本概念的考查,比较基础,识记课本基本概念很关键。本题难度较小。 综合题 ( 20分)依据 1袋米 2只羊这一交换等式回答下列问题: ( 1)这是什么形式的商品交换?( 2分) ( 2)米和羊为什么要交换?( 4分) ( 3)为什么 1袋米只能换 2只羊
22、?( 4分) ( 4)如果生产大米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一倍,而生产羊的社会必要劳动 时间缩短了一半,这时 1袋米能换多少只羊?( 8分) ( 5)这一交换等式的实质是什么?( 2分) 答案: (1) 物物交换。( 2分) (2) 使用价值不同。( 2分) (3) 价值量相等。( 2分) (4) 2只羊。( 4分) (5) 这一交换的实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劳动交换的关系。( 2分) 试题分析:本题是经济生活第一课最基本的基础知识的考查,结合课本知识通过分析很明显得知 1袋米 2只羊是物与物之间的交换。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所以米和羊之所以要交换是因为米和羊能够满足人们的不同
23、需要,也就是使用价值不同。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不同的商品所以能进行交换,就是因为它有价值,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 1袋米只能换 2只羊是因为价值量相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二者成正比。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所以生产大米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一倍,而生产羊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了一半,这时1袋米能换 2只羊。通过价值的含义可知交换的实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 劳动交换的关系。 考点:本题考查物物交换、使用价值的含义、交换的实质知识点。 点评:本题出题意图在于考查学生对于物物交换、价值、使用价值的知识的理解。难度适中。得分关键在于理解等式的基本内涵和实质。
24、( 20分) 图一: 商品供过于求 价格下跌 无利可图 缩小生产 扩大生产 有利可图 价格上涨 商品供不于求 图二: 价格 价值 ( 1)两图表明商品生产和交换受什么规律支配? (4分 ) ( 2)简述这一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16分) 答案: (1)价值规律。( 2分) (2) 基本内容是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4分) 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4分) 试题分析:本题是价值规律这一基本课本知识的考查,结合所学内容和课本知识不难得出答案:。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使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考点:本题考查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知识点。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