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山东济宁金乡一中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doc

上传人:confusegate185 文档编号:336117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2.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山东济宁金乡一中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2届山东济宁金乡一中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2届山东济宁金乡一中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2届山东济宁金乡一中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2届山东济宁金乡一中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届山东济宁金乡一中高三 12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洋务运动 “使洋商垄断收入锐减 ,中国少外流白银当在数千万两之巨 ,中国之航权 ,唯贵局是赖 ”。引文中的 “贵局 ”应该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轮船招商局 C铁路矿务局 D福州船政局 答案: B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共产党人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主要是由于 面临成为执政党的新形势 面临国民党残余势力的顽抗 面临美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 面临资产阶级 “糖衣炮弹 ”的进攻 A B C D 答案: D 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这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答案: D 以下统计表反映的是新中国建

2、立前夕官僚资本在中国工业中所占的比重。依据表中的统计数据分析,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没收官僚资本转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所造成的影响是 工业资本 工矿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 钢铁产量 发电量 石油产量 66% 80% 90% 67% 100% A人民政府基本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 B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C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D初步确立了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体系 答案: A 中共依据下列土地法规在不同历史时期实施的土地政策的共同点是 A都改变了土地的私有制性质 B都促进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C都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 D都为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答案: C 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

3、纲领不同,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B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C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 D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 答案: D 某学校历史探究小组在图书馆搜寻资料中找到了以下一组图片,该小组成员为它们确定的主题中,最恰当的是 A民族工业的发展推动了政治民主化 B “实业救国 ”道路在近代中国行不 通 C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D民族工业在近代经济结构中占主要地位 答案: C 春秋战国时期,下列水利工程修建于淮水流域的是 A芍陂 B都江堰 C灵渠 D郑国渠 答案: A 提出 “政在得民 ”、 “民贵君轻 ”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商鞅 答案:

4、B 汉书 游侠传记载: “魏有信陵,赵有平原,齐有孟尝,楚有春申,皆借王公之势,竟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汉代王国问题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B新兴地主阶级重视搜罗各种人才为己所用 C没落奴隶主贵族亲小人,远贤臣,生活腐朽 D魏赵齐楚四国是战国时期恐怖黑恶势力的策源地 答案: B 春秋时期,促使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产生的主要条件是 A统治阶级的提倡 B国家分裂的影响 C社会人口的增加 D铁器牛耕的出现 答案: D 商鞅变法的各项措施中,最直接触犯旧贵族政治利益的是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耕织 C建立县制 D禁止弃农经商 答案: C 公元前 338年,秦惠文王听信

5、谗言下令逮捕商鞅。商鞅在逃亡途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店主说: “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 ”无处可去的商鞅最后被逮捕处死。这个 “作法自毙 ”的故事,说明秦国 A变法深入人心 B法治代替人治 C变法违背民意 D变法最终失败 答案: A 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 “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答案: A 在某次战役中,中共中央军委发给前线指挥部的电报是: “本

6、战役第一阶段的重 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百韬兵团,完成中间突破。占领新安镇 台儿庄、临沂等地 从北面威胁徐州。 ”据此判断这一战役是 A台儿庄战役 B孟良崮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 C 国共两党经过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内容主要涉及和平建国问题,其要点有 改组国民政府,召开国民大会 国民党迅速结束 “训政 ” 保障人民享有民主和自由的权力 认可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 A B C D 答案: B 在近代中国英勇悲壮的反侵略战争中,涌现出的少数民族英雄有 左宝贵 吉鸿昌 周保中 马本斋 A B C D 答案: C 百日维新时期,法令叠出,所颁诏令未曾提及 A设立铁路、矿务总局 B在京师设立

7、大学堂 C添造兵船,增强海军实力 D推行君主立宪制度 答案: D 1901年 1月,清廷发布上谕: “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 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 ”这里的 “改弦 ”指的是 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 C清末新政 D预备立宪 答案: C “日人在 山东及津沪等地,增设的工厂甚多,青岛德人之工厂全为日人所占。单就青岛及山东之日人工厂而论,为数已 139家,资本皆极雄厚 ”这段材料说明 A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取得在华设厂的特权 B日本在一战期间形成暂时独占中国的局面 C日本趁西方国家忙于一战而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D日本在全面侵华战争期间进

8、行经济掠夺 答案: C 1912年以后,跪拜、作辑等被鞠躬、握手所取代, “大人 ”“老爷 ”等称谓被“先生 ”和 “君 ”所取代。带来这种礼仪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教育制度的改革 B民国政府的倡导 C领袖的个人决策 D底层民众的呼声 答案: B 在民国初年,各派政治势力围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展开了诸多冲突。下列不属于此类冲突的是 A宋教仁案 B二次革命 C清帝退位 D护国运动 答案: C 1942年 3月 30日,毛泽东在如何学习中共党史讲话中 说 : “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这一评价应主要基于陈独秀 A引领思想启蒙运动 B创办青年杂志 C发动学生运动 D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答案: A

9、20世纪前期湖南某农村春联: “和为贵,三民主义指导革命;斗则胜,一切权力收归农会。 ”此春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二次革命 C国民革命 D土地革命 答案: C 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实现了从国内战争到民族战争的转变, 体现这一转变的历史文献是 A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B论持久战 C国共合作宣言 D井冈山的斗争 答案: A 有人认为: “伟大长征的拐点在云贵川 ”。下列能为这一观点提供论据的有 突破四道封锁线 召开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渡过金沙江 A B C D 答案: D 1936 年 “双十节 ”(中华民国的国庆节 ),济南晨报发表文章,指出 “国难,国难,多难未必兴

10、邦;国庆,国庆,请问何庆之有 ”文中的 “国难 ”指 A华北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八一三事变 答案: A 19381944 年 ,我国科技人员在大后方注册的专利共 431件,比此前 20年全国的 总和增长了 157,其中机器、电器、交通工具、化学药品类居多。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科技人员的内迁 B军工企业的激增 C民营工业的发展 D战时需求的刺激 答案: D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实行全民族抗战的路线,为此做出的努力包括 召开洛川会议,开辟敌后根据地 发表八一宣言,号召一致抗日 组织百团大战,克服投降危险 按 “三三制 ”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A B C D 答案: C 蒋

11、介石在一次讲话中指出 : “我国自清季以来,到了去年正是百周年。我中华民族经历了五十年的革命流血,五年半的抗战牺牲,乃使不平等条约百周年的沉痛历史改变为不平等条约撤废的光荣记录。 ”讲话中说的 “光荣记录 ”指的是 A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B废除英美等国在华治外法权 C实现关税自主权 D日本签订无条件投降书 答案: B 综合题 ( 10分)中华文明经历了一个不断吸引世界各地文明的发展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 不同文明的相遇必然涉及到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从 15世纪的大航海时代到 19世纪中叶的鸦片战争,中外文明的交往变化起伏,中国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也随之发生变化。郑和七次下

12、西洋,沿途到过 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进 行物品和人员的交流。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用明成祖的话来说就是 “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 ”。徐光启与利玛窦合译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所著农政全书包含了一部分西方新知识,还同汤若望合作修订历法。林则徐虎门销烟,编写四洲志,购置西方大炮加强防务。 材料三 : 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摘自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摘自孙中山全集第一卷 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

13、俄革命之比较观,赞誉俄国革命为 “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和世界的新潮流 ”,并且预言 20世纪的文明将以俄国革命为契机而发生巨变。 摘自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请回答: ( 1)通过材料一,你能获得中华文明发展的哪些重要历史信息?( 2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郑和、徐光启 、林则徐对外部世界认识态度的不同。( 3分) ( 3)概括指出材料三体现的思想主张。( 3分) ( 4)根据上述材料,简要谈谈你对 “中华文明 ”与 “世界文明 ”关系的认识。( 2分) 答案:( 1)建筑、雕塑、乐舞等深受外来文明影响;( 1分)中华文明的发展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中华文明具有包容性)

14、。( 1分) ( 2)郑和:展示明朝的强大和富有;加强中国同亚非国家的联系、增进了解。 徐光启:与西方传教士交往,了解并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学习并实践西方 “长技 ”,反对外国侵略,探索救国道路。( 3分) ( 3)主 张: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革命)。( 3分) ( 4)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先进文明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吸收世界文明要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2分,任答其中 2点) ( 13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

15、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 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 .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陈勤 .李刚 .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 无法告别的革命 材料二 但无论如何,中国都能与两者(苏联人民战线与英美民主联盟)很好地协调起来。中国是一个合格的反法西斯主义国家,同时,它能被英美民主联盟接受为一名,不妨说,光荣的成员。至少在亚洲的环境中,蒋介石领导下的统一的中国表现出战时所能期望的民主。当时尽

16、管很少有人声称中国正在为民主而战,但是十分明显,中国人民正拒绝屈服于犯下像 “南京暴行 ”那样的抢劫和屠杀罪行的法西斯侵略者。整个 1938年,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赢得了美国和英国的敬佩。 (美)费正清 .费维恺编剑桥中华民国史 问题: ( 1)国共第一、二次合作各起了怎样的作用?( 4分) ( 2)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相比,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点有什么显著的差异? (3 分 )新课标主要运用了文明史观之史学范式,上述两则材料又运用何种不同的史学范式,试指出来其中一种。( 1分) ( 3)国共前两次合作破裂,分别带来什么严重后果? (2分 )从国共分合的史实中,你得到什么认识?( 3分) 答案: A(

17、 1)作用:第 一次国共合作发动了国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中国革命的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 (任答 2点即给 2分 )。 第二次国共合作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使全民族抗战得以实现,并最终打败了日本法西斯,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任答 2点即给 2分) ( 2)特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实行党外合作;没有统一的纲领(主义);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高举爱国主义,具有更广泛的群众性;取得更多的国际援助,享有更高的国际声誉。 (任答 3点即给 3分 ) 史学范式:材料一主要 运用了现代化史观,材料二主要运用了全球史观。(答

18、对任意 1点即可得此问的满分 1分) ( 3)后果: 第一次分裂导致 19271936 年国共十年对峙 ,日本乘机逐步扩大侵华 ,民族危机加深;第二次分裂导致 19451949 国共内战 ,造成海峡两岸的分治。( 1点 1分,此问共 2分。) 认识:国共两党在中国近现代史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两党合则两利 ,促进中国的进步与发展 ,斗则两伤 ,阻碍中华民族向前发展。( 3分) ( 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OECD首席经济学家安格斯 麦迪逊( Angus Maddison)曾 说: 1820年时,中国的 GDP 比西欧和其衍生国的总和还要高出将近 30%。 “在人力仍然是主要生产

19、力的时期,没有人能够否定人口的快速增长意味着经济的全面繁荣,同样意味着收入的大幅提高。 1820年,中国的 GDP 总量以 1992亿美元雄踞世界第一,占世界 GDP十个强国比重的 28.6%;而美国以 110亿美元的总量只占全球 GDP 比重的不足 5%。 ” 材料二 日本学者杉原薰 (Sugihara Kaoru)说: “如果世界结束于 1820年,一部此前 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的奇迹,结尾简短的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海 有相当少量的人口,似乎享有甚至更快的人均增长率 (尽管或许不是太快 )。如果世界结束于 1945年,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我们中的大部分人 至少是在西方

20、伴随着北大西洋的胜利和一个高消费、高能源利用和高劳动生产力的世界的诞生成长。在 2002年,历史再度发生了位移,如果我们用总量指标作判断, 1945年以来的全球经济增长的重头戏并不是发生在西方或其殖民地,而是发生在东亚 (和东南亚的部分地区 ),那里曾至少保持部分的政治独立,同时使西方的技术适应它们完全不同的社会传统和天赋资源,而不是简单地模仿西方。 ” 请回答: (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820年时,中国 GDP 雄踞世界第一的原因是什么?( 4分) ( 2)材料二中 “北大西洋的胜利 ”指的是什么?( 1分)试从政治、经济、对外关 系上分析指出自 19世纪初到 1945年 “北大西洋的胜

21、利 ”的主要原因。( 6 分) ( 3) “1945年以来的全球经济增长的重头戏并不是发生在西方或其殖民地,而是发生 在东亚 (和东南亚的部分地区 )”,试以中国为例,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 6分) 答案:( 1)明清时期,我国古代农耕文明高度发达,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较大发展,人口 增长迅速,社会经济的整体水平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一时期西欧的发展主要建立在对外财富掠夺基础上,西欧内部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高。( 4分) ( 2)西欧资本主义列强对全球统治地位的确立。( 1分) 原因:政治上: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完善。 经济上:两次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对外关系上:殖民扩张促进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6分) ( 3) 民族 独立和人民民主(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经济发展的政治前提。 从本国实际出发,坚持改革开放,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解放思想,实事求 是。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6分)(答任三点即得 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