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届山东省苍山县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测政治试卷与答案 单选题 读图,选择正确的描述 A AB 段,石油供过于求 B AB 段,石油严重短缺 C BC 段,石油需求没有增加 D CD 段,石油供不应求 答案: B 2004年以来,全国文化产业年均增长速度在 15%以上,比同期 GDP增速高6个百分点。 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 1万亿元,占 GDP比重由 2004年 2.1%增加到 2.5%以上;北京、广东等许多省市,文化产业增长速度年均超过 20%,占 GDP的比重均达到 5%以上,成为当地新的支柱柱产业。这说明 文化逐步对经济起决定作用 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物质基础 文化产业对国民经
2、济增长的贡献不断上升 文化产业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A B C D 答案: B 近来,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一些网络游戏企业受利益驱动,不惜牺牲社会效益,突破道德和法律的底线,在各类网站投放含有低俗、色情内容的广告,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对此,文化部要求各地重拳出击,严肃查处。可见,发展网络文化应该 A尊重人们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差异性,满足人们各种需求 B尊重多种文化并存的客观事实,放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C坚持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 D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 答案: D 从 2011年 8月开始,我国新闻战线广泛开展 “走基
3、层、转作风、改文风 ”活动,取得了明显成就,产生了良好社会反响。据此回答 1718 题。 【小题 1】我国开展这一活动的文化生活依据是 文化创新来自于创作者的灵感 文化创新主要靠创作者的聪明才智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 体 A B C D 【小题 2】真正有价值的新闻是记者用脚在基层走来的。不到基层去,总隔着玻璃窗,眼睛就看不清楚;不到基层去,从材料到材料,思考就不够深入;不到基层,通篇干巴话,表达就不够到位;不到基层去,冷暖不相知,感情就不够投入。这主要说明 A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B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错误反映 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D
4、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答案:【小题 1】 D 【小题 2】 C 长期以来,尽管西方消费者通过印有 “中国制造 ”标签的商品而不断地接触中国,但是中国的文化形象在他们眼中始终模糊不清。绝大多数西方人通过媒体感知的中国形象与事实之间的距离可谓天差地别。这启示我们要大力推进 A文化交流与传播 B文化继承与发展 C文化传承与创新 D文化借鉴与融合 答案: A 目前,我国同世界上 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着良好的文化交流关系,与145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和近 8000个年度文化交流执行计划。 “欢乐春节 ”、 “中国文化年 ”、 “中国文化节 ”、 “相约北京 ”、 “中非文化聚焦 ”等大型品牌
5、文化活动成功举办,影响广泛。这些文化交流活动的举办 有利于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有利于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 有利于文化 “走出去 ”战略的实施 能够展示我国改革开放的崭新形象和我国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A B C D 答案: D 莎士比亚说: “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长。 ”心理学家威廉姆 杰尔士说过: “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 人的赞赏。 ”这两句名言共同说明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C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D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答案: D 下列看法能体现右边漫画寓意的是 A意识是
6、人脑的机能和主观映象 B意识活动对物质活动具有决定作用 C人们对客观事物本质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D人的主观精神有时具有决定作用 答案: A 本题考查了意识的相关知识。 意识在心理学中定义为人所特有的一种对客观现实的高级心理反映形式。意识是具体事物的组成部分,是人脑把世界万物分成生物和非生物两大类后,从这两大类具体事物中思维抽象出来的绝对抽象事物或元本体,是具体事物的存在、运动和行为表现出来的普遍性规定和本质,是每个具体事物普遍具有的自主、自新、自律的主体性质和能力。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漫画寓意的是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主观映象,故选 A。 行为党有这样一个公式:重要 +重要 +重要 + 重要 =
7、0。下列古语与这个公式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 ) A因人而异,对症下药 B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C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D因材施教,量体裁衣 答案: C 孙子兵法日: “投入亡地然后存,陷入死地而后生 ”。韩信据此背水一战,大败赵军;马谡据此屯兵山下,痛失街亭。同是根据兵法但却造成两种不同结果,这主要说明( ) A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B矛盾具有普遍性,两者没有共性 C兵法本身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答案: D 市场经济条件下,当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缺乏起码的公平时,社会心理就很难积淀起劳动光荣的观念。这说明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具有独立性
8、C创造价值和享受价值同等重要 D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 答案: A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坚持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积极开展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取得显著成效。我国的这些做法 有利于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举措 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A B C D 答案: A 冷战结束后,美国的战略重心在欧洲,东亚从美国的外交重点中逐渐渐出。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亚太地区成为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于是美国提出要重返亚洲。中国周边环境出现新变化,形势日益严峻。这表明 A我国对外没有独立
9、的主权 B我国应改变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竞争是国际关系的唯一形式 D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答案: D 2011年 7月 6日,国务院通过了西藏自治区 “十二五 ”经济社会发展建设项目规划方案,初步拟定西藏兴边宫民行动 “十二五 ”规划总投资为 8个亿。根据规划,西藏将在未来五年深入实施 “兴边富民 ”工程,引导社会各类资金参与边境地区建设。实施 “兴边富民 ”工程 A有利于实现各民族的同步富裕 B可以消除各民族之间的各种差异 C有利于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 D是实现民族平等、团结的前提条件 答案: C “三八二十三,人人说我憨,我的卖完了,你在往回担。 ”这首打油诗说的是一个精
10、明的小商贩在街上卖韭菜,一斤八毛,二斤一块六,三斤二块三。就这一分的让利,使他的生意每天都特别好。小商贩的精明做法给我们做生意的启示是 要懂得价格变动影响需求量的道理 要不断降低商品的价格 要善于运用经营策略 要千方百计地提高产品质量 A B C D 答案: C 一家企业如果要在市场上总是占据主导地位,就必须第一个淘汰自己的产品,第一个开发出新一代产品。这一经济学中的 “达维多定律 ”对企业经营的启示是 A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B必须诚信经营 C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 D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答案: D 2011年 11月 9日,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表示正对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涉嫌宽带接入领域的垄断进
11、行调查。 12月 2日,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发出声明称,已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提交中止反垄断调查的申请,并承认企业在互联互通及价格上存在不合理行为,同时承诺整改提速降费。我国对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反垄断调查 是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的具体体现 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有利于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 有利于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A B C D 答案: C 做大分好社会财富这个 “蛋糕 ”始终是我国政府面临的重大任务。做大 “蛋糕 ”是政府的责任,分好 “蛋糕 ”是政府的良知。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 系,分好社会财富这个 “蛋糕 ”是 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 为了使人民共
12、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解决当前收入分配领域突出问题的需要 A B C D 答案: D 时至今日,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依然蔓延在欧元区国家的上空,从希腊到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随后意大利、法国、德国也被席卷其间。欧债危机正影响到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美国和引领最近十年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兴经济体。这一事件告诉我们 要高度重视国家经济安全 经济全球化不利于经济发展 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弊大于利 A B C D 答案: C 我国入世十年来,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长 40%以上,居世界第五位。每年平均进口 7500亿美元的商品,为贸易伙伴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和投资机会。在华外商投资企
13、业累计汇出利润 2617亿美元,年均增长 30%。累计对外提供各类援款 1700多亿元人民币,免除 50个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近 300亿元人民币到期债务,承诺对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 97%的税目的产品给予零关税待遇,为 173个发展中国家和 13个地区性国际组织培训各类人员 6万多名,增强了受援国自主发展能力。如果为上述材料拟定一个标题,你认为合适的是 A中国入世惠及中国及世界各国人民 B中国人世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决定者 C中国入世牺牲自我推动世界经济发展 D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共同挑战 答案: A 2011年被称为中国微博年。微博在发挥正面作用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信息
14、的随便发布,群体的话语暴力,不负责任的非理性表达,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可见,作为网民我们应该坚持 A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评等原则 B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C始终把个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D始终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答案: B 2011年 11月 8日是北京市区县、乡镇两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投票日。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分别在各自选区参加投票或委托他人投票,选举所在地的区级人大代表。这表明 A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广大人民群众没有选举权 C各级人大代表都是直接选举产生的 D选举与我无关,选谁都可以 答案: A 九年来,全国新建改建了 272万公里的农村公路,解决了 3.26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15、,改造农村危房 460多万户。我国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体现的政府职能是 A保障人民民主 B组织经济建设 C组织文化建设 D提供社会公共服务 答案: D 重大政策在决策之前需经济治协商已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制度。 2011年 8月 17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当面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对中央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决定稿的意见和建议。大家各抒已见,踊跃发言,为文化改革发展献计献策。这一做法表明 人民政协拥有重大政策的决定权 政治协商是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之一 政治协商 是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 政治协商的方式就是政协提出批评建议 A B C
16、D 答案: B 综合题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的目的。惠民生,就是把保障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集中解决紧迫性问题,切实办成一些让人民群众看得见、得实惠的好事好实。 下面是某同学上网搜集到的 2011年有关 “惠民生 ”的部分资料。 城镇新增就业在 9月底达到 994万人,提前完成全年 900万人的目标。专家预测,全年城镇新增就业有望突破 1200万人。 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 2300元( 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比 2009年 1196元的标准提高了 92%,对应的扶贫对象规模将扩至约1.28亿人。 2011 年医疗改革取得成效;基本药物价格平均下降 30%左右;全国
17、70%的地区拥有达标的县、乡镇、社区医疗卫生机构;村卫生室纳入基本药物制度、新农合实施范畴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初步建立。 截至 10月底,保障房开工 1000万套目标已经实现。 依据材料说明,党和政府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 8分) 答案:( 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党和政府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尊重和保障人权,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 2)我国政府行使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国家出台一系列措施促进就业、医疗、住房等民生问题的逐步解决,提供了社会公共服务;同时民生得到改善,也有利于国家发挥组织经济建设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
18、能,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 ( 3)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的责任。政府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国家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系列措施都体现了政府的宗旨和工作原则。 ( 4)中国共产党坚持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一系列惠民生的措施,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理念。( 8分)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 2011年 10月 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
19、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 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请从文化生活角度阐述中国共产党为弘扬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所作的重要贡献。( 10分) 答案:( 1)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密切相关。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2分) ( 2)弘扬中华文化就是在中华民族
20、共有的精神家园耕耘。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2分) ( 3)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在当前,中国共产党人
21、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中华民族精神必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4分) ( 4)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于我们弘扬民族精神,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分) 材料一:我国历史上曾经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孔子说过 “和为贵 ”、墨子提出了 “兼相爱 ”、 “爱无差 ”等的理想社会方案,孟子描绘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细以及人之幼 ”的社会状态。 ( 1)请运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辨证关系原理分析我国历史上有关社会和谐思想的合理
22、性。( 6分) 材料二:我国传统文化中的 “贵和 ”思想,今天仍显现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努力中,同时获得了社会主义的新内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在新的形势下弘扬中华民族 “贵和 ”思想,对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2)请指出材料体现的我国传统文化特点,并依据材料阐述我国应怎样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7分) 答案:( 1) 矛盾即对立统一。矛
23、盾的对立属性就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就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必须用对立统一的观 点看问题。我国历史上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着重强调矛盾双方的和谐统一,百姓安居乐业,这对促进社会安定和国家统一具有积极意义。( 6分) ( 2)我国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点。 要有正确的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
24、,古为今用。 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内容,必须 “移风易俗 ”,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要不断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 神,使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 7分) 注:目前物价还是在高位运行,物价上涨的压力仍然比较大。 材料一: 2011年前三季度,由于高耗能行业增长较快,能源消费量大幅上升,工业领域并未完成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耗目标。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只下降 2.56%,与全年下孤 4%的
25、目标差距还很大。主要依靠大量物资投入、资金投放、不顾生态环境目益恶劣、依赖低廉劳动力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确实已难以为燃。 ( 1)图 1、图 2和材料各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 3分) 2)针对上述经济信息, 从经济学角度说明我国应怎样促进经济平稳较快运行?( 8分) 材料二: 2011年 12月 12日至 14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热衷于劝明年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稳,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四个保持 ”)。进,就是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
26、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三个 “新 ”)。这是党中央全面分析国内外形势作出的重要决策,对于保持经济社会发展 的良好势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3)试分析 “稳中求进 ”的工作总基调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8分) 答案:( 1)图 1表明,前三季度我国 GDP增长 9.4%,但 GDP增速逐季下滑,经济增长下行压力较大。图 2表明, 2011年以来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从1月到 7月不断上涨,并在 7月达到最高点,随后逐月下降,我国稳定物价的努力取得实效。但物价上涨压力仍然较大。图 1、图 2表明我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材料一表明我国节能减排形势严峻
27、,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 3分) ( 2) 加强和改善宏观 调控,处理好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的关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发挥财政作用,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强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8分) (3)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确定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是中央根据国际国内 形势变化作出的实事求是的科学决策。 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我国经济要 “稳 ”,要做到 “四个保持 ”,体现了事物的相对静止;我国经济要 “进 ”,要实现三个 “新 ”,体现了事物的绝对运动。 事物是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稳 ”是前进的基础, “进 ”是发展的方向。 “稳 ”不是目的,目的是要稳中求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要用对立统一(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矛盾双方既对立有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稳中求进,就是既要 “稳 ”,也要 “进 ”。不稳无法进,不进难以稳。两者互为条件,相辅相成。( 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