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山东省茌平二中周练四高考模拟历史试卷与答案.doc

上传人:twoload295 文档编号:336149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山东省茌平二中周练四高考模拟历史试卷与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2届山东省茌平二中周练四高考模拟历史试卷与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2届山东省茌平二中周练四高考模拟历史试卷与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2届山东省茌平二中周练四高考模拟历史试卷与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2届山东省茌平二中周练四高考模拟历史试卷与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届山东省茌平二中周练四高考模拟历史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 “想要富,男子耕田女织布 ”的传统观念,形成了 “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 ”“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 ”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 (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专制制度的衰落 C西方文明的影响 D抑商政策的松动 答案: A 陈独秀说: “孔子之道,施于今日之社会为不适于生存,任诸自然之淘汰,其势力迟早必归于消灭。 ”陈独秀批判孔子思想所运用的思想武器是 ( ) A马克思主义 B三权分立学说 C社会进化论 D “师夷制夷 ”主张 答案: C 2008年 9月 15日英国国教发表声明: “查尔斯 达尔文,在将迎

2、来你 200周年诞辰之际,英国国教就误解你并之后鼓励他人也误解你,而欠你一个道歉。我们希望换回 信念寻觅理解 的旧时美德,并愿此举能对以往作出补偿。 ”这一道歉声明表明了 ( ) A英国国教承认了达尔文进化论的正确性 B英国国教放弃了神学创世说 C科学在同宗教的斗争中取得了最终胜利 D宗教和科学由对立走向了统一 答案: A 该图为 “中国对外开放空间扩展示意图 ”,对此图的理解正确的有 ( ) 率先从东 南沿海四个经济特区起步 逐步开放到东部沿海地带 进一步开放沿江、沿边和内陆省会城市 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A B C D 答案: D 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 舒尔茨认为: “小农的经济行为,绝

3、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 ”按照其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 ( ) 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B 1953 1956年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D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 D 某年,清政府户部奏议说: “就中国目前财力而论,实属万不能堪。然而和议既成,赔款已定,无论如何窘急,必须竭力支持。 ”同时, “很多汉人目睹了满族政权毫无希望的领导能力后,转向了革命。 ”据此,与奏议中 “和议 ”“赔款 ”相关的是 (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4、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 D 主权是近代国家观念的核心,它包括对外捍卫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对内实现主权在民。以下口号体现了近代中国人国家观念日渐觉醒的是 ( )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 “打倒列强,除军阀 ”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 “团结抗战,共赴国难 ” A B C D 答案: D 孙中山曾说: “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 为四万万人效忠,比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 ”对这段话中的 “忠 ”字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 B应该保持忠君爱国思想 C强调国家的民族意识 D要具有无私奉献精神 答案: C “大陆

5、昏沉三百秋,不作人民作马牛!英雄一恸气将绝,何时剑溅匈奴血。 ”(洪秀全 )诗中的 “匈奴 ”是指 ( ) A外国侵略者 B匈奴族 C清王朝 D汉族地主 答案: C 有学者认为: “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 ”这次发生在 “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 ”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 表现在 ( ) A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C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促进了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答案: B 两宋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

6、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 ( ) A尊道礼佛之风盛行 B心学广泛传播 C以 “理 ”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形成 D出现了批判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 答案: C 宋史专家邓光铭在论宋学的博大精深中说: “在宋太祖、太宗相继统治时期内, 在中央政府的各个部门之间,宰相与副相之间,州郡政府的长贰之间,充分利用其相互的牵制作用。 ”下列能说明州郡政府的长贰之间相互牵制的史实是 ( ) A知州 “三岁一易 ” B另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C将禁军的统领权一分为三 D公文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 答案: D 综合题 (1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如果过去 20年的趋势不变,照此下去,世界政治的格局看起来将大

7、体是这样一种情形:首先,在世界总产量和军费总开支中的比重方面,将从以五大力量中心为主向更多的国家转移。但是,这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且没有一个国家可能在最近的将来加入今天由美国、苏联、中国、日本和欧洲经济共同体所组成的 “五强政治 ”中来。 美国著名学者保罗 肯尼迪 (1)据材料,保罗 肯尼迪所说的 “趋势 ”指的是什么?这种趋势对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8分 ) (2)保罗 肯尼迪的预见是否正确?为什么? (7分 ) 答案: (1)趋势: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2分 ) 影响: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

8、6分 ) (2)正确。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加强,但依旧是美国、俄罗斯、中国、日本和欧盟五个力量中心。 (7分 ) 不正确。两极格局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世界格局明显呈现 “一超多强 ”的特征。 (7分 ) (1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从今以后,任凭他那一种异族,野蛮咧,文明咧,日本咧,欧美咧,独占咧,共管咧,若再要来打那统治中国的坏主意,可断断乎做不到了。任凭什么人,尧舜咧, 桀纣咧,刘邦、李世民、朱元璋咧,王莽、朱温、袁世凯咧,若再要想做中国皇帝,可是海枯石烂不会有这回事了。这回革命,就像经过商周之间的革命,不会退回到部落酋长的世界,就像经过秦汉之间的革命,

9、不会退回到贵族阶级的世界,所以从历史上看来,是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和那红脸打倒黑脸的把戏,性质完全不同。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1)梁启超这篇文章写于哪一年?据材料概括辛亥革命 “空前绝后的大意义 ”。 (8分 ) (2)“红脸打倒黑脸的把戏 ”和辛亥革命在性质上有何不同?简要分析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 “不会退 回 ”的主要原因。 (7分 ) 答案: (1)年份: 1921年。 (2分,若答 “民国十年 ”给 1分。 ) 意义:粉碎列强统治中国的企图;结束君主专制制度;激发民族民主意识,推动社会进步。 (6分 ) (2)“红脸打倒黑脸的把戏 ”:争权夺利的斗争 (改朝换代 )

10、; (2分 ) 辛亥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分 ) 原因: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分 ) (1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欲伸民权,必广民智,欲启民智,必先革除恶风陋习对人民的禁锢。 早在百日维新期间康有为上书请禁妇女裹足折和请断发 易服改元折,请求放足、断发、易服以便 “与欧美同俗 ”,又说: “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 ” 服饰变迁 非文本的社会思想史 材料二 “百日维新 ”虽然失败了,但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1)据材料一

11、提炼康有为的主张,并分析其目的。 (7分 ) (2)材料二是基于怎样的视角对戊戌变法进行评价的?按照这一视角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8分 ) 答案: (1)主张:放足、断发、 易服。 (3分 ) 目的:革除陋习以开民智、兴民权,为变法做准备。 (4分 ) (2)视角:现代化史观。 (2分 ) 影响:变法倡导的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兴办近代工业,有力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6分 ) (1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道光年间,山东人口突破了 3000万。人口的增加使人均耕地只有 3.68亩,同时,在清代的 268年中,山东曾出现旱灾 233年次,涝灾 245年次

12、,各种自然灾害之严重超过全国其他各省。 咸丰年间, “鲁捻 ”、幅军、长枪会军、文贤教军等起义烈火烧得山东 “大半糜烂 ”,山东人的生存面临严 峻的形势,到关东当 “流民 ”就不足为奇了。 材料二 1937年七七事变后,出于扩大侵略战争的需要,殖民当局从山东等地诱骗和捕捉当地农民到东北的矿山等充当劳工,到 1940年达到 130余万人;1942年至 1944年每年也有百万以上的华北劳工到东北。 材料三 建国初期,政府号召关内的人们主动到关外进行 “垦荒建设 ”。据资料记载, 1956年,仅山东省就组织了 10余万青年开赴黑龙江。到 60年代初期,山东农村又出现了一次自发的规模巨大的闯关东潮。

13、材料四 (山东移民的到来使关外 )土宜稼穑,收获之多既倍于他省,粮价之贱亦丰于 内地 山东人励精克己,商人互通缓急,恰如一大公司,其各商店则似支店,互相补给商品,以资流通。而在金钱上尤能融通自在,故虽有起而与之争者,终不足以制之也。满洲人及俄国商人固无论矣,亦退避三舍,不能与山东人抗衡。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三,分别概括晚清和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山东人移民关东的原因。 (4分 )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两个时期山东人移民关东的性质有何不同? (4分 ) (3)依据材料并结合历史知识,分析山东人移民关东的影响。 (4分 ) 答案: (1)晚清:人多地少、自然灾害严重、长期战乱。 (2分

14、 )20世 纪 50年代,为开发东北,政府组织移民。 60年代初,是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山东人多地少,自发寻求出路。 (2分 ) (2)材料一反映的是贫苦农民自发的谋求生存的行为。材料二反映的是日本侵略者有组织有计划地强掠劳动力的行为,带有强烈的掠夺性和浓厚的殖民色彩。(4分 ) (3)减轻了山东的人口压力,缓解了生存危机;促进了东北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助于关外人口素质的提高;也促进了关内与关外的经济、文化交流。 (4分 ) (25分 )把握历史发展的整体特征,总结历史发展规律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学者杉原薰认为: “如果世界结束于 1820年

15、,一部此前 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 (主要指中国 )的奇迹,结尾简短的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海有相当少量的人口,似乎享有甚至更快的人均增长率 (尽管或许不是太快 )。如果世界结束于 1945年,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我们中的大部分人 至少是在西方 伴随着北大西洋的胜利和一个高消费、高能源利用和高劳动生产力的世界的诞生成长。 ”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你支持或反对 “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 (主要指中国 )的奇迹 ”观点的主要理由。 (4分 ) (2)写出 19世纪中期以来推动经济史主体在 “西方 ”成长的主要政治、经济与科技因素。 (6分 ) 材料二 有学者认

16、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 “沉沦 ”到 “上升 ”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 “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点是 “沉沦 ”,近代中国的后期,其基本特点是 “上升 ”。在 “沉沦 ”与 “上升 ”中间有一个过渡期,就是 “沉沦 ”的谷底、 “上升 ”的起始时期。 (3)从 “沉沦 ”的角度研究中国 近代史,涉及到 1840 1911年中国历史的哪些重大事件?从 “上升 ”的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 1911 1919年,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0分 ) 材料三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全球通史中这样写到:“(本书 )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历

17、史;关注的是整个人类,而不是局限于西方人或非西方人。本书的观点,就如一位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球体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伦敦或巴黎、北京或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截然不同。 ” (4)材料三是从什么角度看待历史的?其提法的合理性 是什么? (5分 ) 答案: (1)支持:明清时期,我国古代农耕文明高度发达,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较大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社会经济的整体水平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一时期西方国家的发展主要建立在对外财富掠夺基础上,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高。 (4分 )反对:尽管农耕经济的水平仍然较高,但商品经济的发展严重受阻,资本主义萌芽成长缓慢;而新航路开辟以后的

18、三百年,西欧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奠定了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基础。 (4分 ) (2)因素:政治上: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完善。经济上:两次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 展。科技:自然科学发展迅速,进化论、电磁学、相对论、量子理论等成果促进人类进步。 (6分 ) (3)“沉沦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分 )“上升 ”:辛亥革命;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黄金时期 ”或民族工业的 “春天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6分,答出任意 3个事件即可 ) (4)把地球作为一个整体,关注人类整体而不是局部 (或全球史观 )。 (3分

19、)有利于把握人类文明的整体特征,承认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尊重各国历史,平等对待各国历史。 (2分 )(其他说法,言之有理即可 ) (1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自始皇二十六年并天下,至二世三年而亡。凡十五年,时亦促矣。而古人之遗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甚至专制政体之流年,秦亦于此匆匆十五年间,尽演出之,诚天下之大观也。 夏曾佑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 材料二 盖嬴政称皇帝之年,实前此二千数百年之结局,亦为后此二千数百年之起点,不可谓非历史一大关键。 中国文化史 (1)材料一中,作者为什么发出 “天下之大观 ”的感慨?请结合材料和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10分 ) (2)两则材料的评价有何相似之处? (5分 ) 答案: (1)秦始皇统一中国;废除分封等旧制;创建以皇帝制为核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弊端显现;秦朝虽统治短暂,但所创制度为后世历代王朝沿用。 (10分 ) (2)都肯定秦始皇和秦朝的重要历史地位; (2分 )都从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角度进行评价 (都体现了整体史观 )。 (3分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