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浙江省台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练试题历史卷.doc

上传人:towelfact221 文档编号:336213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6.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浙江省台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练试题历史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2届浙江省台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练试题历史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2届浙江省台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练试题历史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2届浙江省台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练试题历史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2届浙江省台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练试题历史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届浙江省台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练试题历史卷 选择题 与宗法制行用于贵族社会相对应,普通民众仅有名而无姓氏。春秋以前,史料中提到 “百姓 ”,通常是指 A贵族 B平民 C官僚 D诸侯 答案: A 下列关于美国 1787年宪法确立的联邦体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明确了联邦政府和各州的上下级关系 B联邦政府权力大大加强,有利于巩固政权 C各州在行政上仍有一定的独立性 D恰到好处地协调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答案: A “1947年 4月法国雷诺汽车厂工人掀起罢工浪潮,随即波及全国。英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工人运动也此起彼伏。 ”针对这种情况 A英国丘吉尔发表了铁幕演说 B美国政府制定了马歇尔计

2、划 C美国政府提出了杜鲁门主义 D法国联合欧洲六国成立了欧洲煤钢联营 答案: B 漫画求援,讲的是 2009年 9月 2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第 64届联合国大会上发表演说,请求各国一起承担责任解决全球性问题。据此,下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试图建立 “单极世界 ”的美国已经明显力不从心 B全球性问题是美国造成的,必须由美国来承担 C充分表明世界格局正朝着多极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D联合国可以在解决全球性问题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答案: B 纵观整个中国历史,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下列有关该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农用动力和农业耕作方式发生变化 小农经济开始出现 土地所有制发生

3、根本变化 “工商食官 ” 铁制工具开始在农业上使用 A B C D 答案: B 谚语是民众智慧和经验的总结。下列谚语能够反映我国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特点的是 A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B黄牛过河各顾各 C苗儿出得齐,丰收不用提 D小满芝麻芒种谷 答案: B 孟子一书记载黄河洪水多次泛滥殃及多个诸侯国。从当时历史发展趋势分析,解决的根本之道在于 A委托东周政府专力治黄 B各诸侯国通力合作,统一治黄 C统一中原,由中央政府治理 D诸侯国各自为政,加强治理 答案: C 如果你穿越时光隧道,回到距今 1150年前的唐朝旅游,你可能 看到农民正在用曲辕犁耕田 看到街道两边店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 买到长沙铜官

4、窑烧制的粉彩瓷器 坐 “俞大娘航船 ”在江西至淮南之间观 赏沿海风光 A B C D 答案: A 图是元代王祯所著农书中的水力冶铁鼓风工具,该工具最早发明使用于 A西汉 B东汉 C北宋 D元朝 答案: B 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之一。下图是宋代部分名窑分布示意图,符合钧窑、定窑、景德镇窑、耀州窑排列顺序的是 A B C D 答案: D 读图,从中可获得的信息不包括 A黄河中下游分布着许多城市 B河运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 C城市大都是某一区域的重要中心 D有的城市出现称作 “市井 ”的商业区 答案: D “因 丝绸之利日扩 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

5、塞港,街道肩摩。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对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反映了汉代 “市 ”的出现与规范 B反映了唐代 “草市 ”的兴盛与发展 C反映了宋代 “市 ”的发展突破了时空的限制 D反映了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的繁荣景象 答案: D 孙立群在怎样走好人生路中谈到: “在一个重农抑商的社会,商人社会地位低下,经商只富不贵,从政才能既富又贵。 ”下列言论中均体现重农抑商思想的是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 “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 “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 A B C D 答

6、案: B 明朝海瑞说: “欲天下治安,必行井田,不得已而限田。 ”丘浚说: “井田既废之后,田不在官而在民,是以贫富不均。 ”“限田之义,均田之制虽各有所取,然不免拂人情而不宜于土俗,可以暂而不可以常也,终莫若听民自便为之德得。 ”下列对这些材料,理解、判断错误的是 海瑞正确分析了明朝的土地问题,提出了科学的解决办法。 丘浚客观分析了我国封建土地制中的一些问题。 他们都看到了土地不均这一封建社会的现象。 他们都认定限田、均田是稳定统治秩序、消除贫富不均现象的基本良策。 A B C D 答案: D 有位学者把 17世纪 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

7、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这位学者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 A政权发生更替 B社会形态转变 C国力对比变化 D文化途径迥异 答案: B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出: “罗马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 ”这主要是指罗马法 A摒弃了罗马的风俗与习惯 B使罗马人都享有平等的权利 C以自然法则为理想和指导 D服务于罗马奴隶主的统治 答案: C 伯利克里执政时代,下列机构成员的产生方式能够体现轮番为治原则的是 十将军委员会 公民大会 五百人会议 陪审法庭 A B C D 答案: B 某博物馆藏有一块砖,此砖长 30 8厘米、宽 2

8、6 7厘米、厚 4厘米,正面以凸线划为 12方格,每格内有一阳文秦篆,被推测为秦代遗物。砖文为 “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 ”这一遗物印证了秦朝 A是大一统的王朝 B没有自然灾害 C人民生活的富裕 D社会安定团结 答案: A 宋朝大臣文彦博劝说当朝皇帝: “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 ”这一观点可以反映出古代中国政治的实质是 A独裁政治 B官僚政治 C分权政治 D贵族政治 答案: B 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 “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 ”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 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 B仅从追求功

9、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 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 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 答案: C 某研究者查阅到光绪二十七年一份吏部档案 ,残缺不全,原文有: “上年 月间, 入都,本署即被占据,迨洋兵撤退,检查署内所存档案则例等件,全行遗失。 ”与这份档案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答案: D 我国史学界普遍认为武汉、广州失守之后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之前为战略防御阶段。下列战役发生于战略防御阶段的是 太原会战 百团大战 徐州会战 枣宜会战 A B C D 答案: B 历史学家余英时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过程中提出了

10、“转石效应 ” 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经发动,便如危崖转石,非达于平地不止。依据上述观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引发 “转石效应 ”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洋务运动 D新文化运动 答案: A 电影建党伟业讲述从 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你将从这部电影中看到哪些场景 1916年,袁世凯在复辟帝制失败后抑郁而终 1918年,胡适在课堂上向学生讲授白话文的优点 1919年 5月 4日,北京的青年 学生上街游行 1921年,中共一大制定了第一个彻底的民主革命的纲领 A B C D 答案: C 当得知国民政府将要进行北伐时,莫斯科的联共

11、(布)和共产国际表示了强烈的反对, 1926年 6月上旬,共产国际远东局主席魏经斯基到达上海,劝说陈独秀及中共中央放弃对北伐的支持态度。苏联方面反对北伐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认为国民党和共产党当时没有在工农群众中立住脚跟,开展北伐必遭失败 B不希望看到资产阶级性质的国民党最终统一中国 C害怕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引来帝国主义的联合干涉进而危及自身 D认为北伐只是一种讨伐军阀的行动,不具有民族革命的全部意义 答案: C “ (中国)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这里所说的 “相

12、反的道路 ” 是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为战略的保障 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的产物 是自 1927年至 1945年的 中国共产党的一直坚持的革命斗争方式 使广大人民在政治上获得解放,经济上翻了身,使中国革命由 “星星之火 ”形成 “燎原之势 ”。 A B C D 答案: A 互联网上发布着这样一首诗: “迷雾云遮难敞亮,宇寰久夜盼骄阳。柏宅楼上龙聚首,湘水岸边船启航。初战娄山标魄力,四夺赤水过长江。行程二万通华北, 挽国邦。 ”根据上下文的意思, 处应该填写 A遵义会议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土地革命 答案: A

13、 2009年是人民政协诞生 60周年,人民政协诞生的历史背景是 A反对内战的舆论不断高涨 B共同纲领被各民主党派广泛接受 C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已被推翻 D中华人民共和国已成立 答案: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解释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时说 “毛泽东指出,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时期内,也不应急于去解决。因为虽然我们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帝国主义是绝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态度对待我们的 ”,根据以上材料判断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的含义是 新中国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 不急于同帝国主义建交 指与外国(主要指帝

14、国主义)建立外交关系需要合适的时机和条件 不愿意同帝国主义国家建交 A B C D 答案: D 读下列 “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支持中国票数增长示意图 ”,对这一增长结果解读错误的是 A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大势所趋 B中国正式成为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C亚非拉国家逐渐成为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力量 D中国逐渐打破帝国主义国家的外交孤立政策 答案: B 综合题 海疆,即是主权国家的领海,沿海国家的海洋国境,近代以来,中国海疆和海防历史的兴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衰败与复兴。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16分) 材料一 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

15、缺,并不修整。又战船率用薄板旧钉,遇击即破,并不计及夷器之凶利坚固,作何抵御?似此废驰,何以肃边威远? 摘自鸿胪寺卿黄爵滋敬陈六事疏( 1835年) 材料二 御外之道,莫切于海防;海防之要,莫重于水师。 摘自江苏巡抚吴元炳奏( 1874年) 材料三 “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 本 ”“ 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辽东半岛藩篱尽撤。 ” 摘自清史稿 材料四 2002年 9月 23日,由青岛号导弹驱逐舰和太仓号综合补给舰组成的中国海军首次环球航行访问舰艇编队,满载五大洲十国人民和军队的友谊回到青岛。至此,在世界环球航行的史册上将首次并永远地刻下 “中国 ”的名字, 506名官兵用

16、实际行动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 摘自人民网( 2002年 9月27日) ( 1)指出材料一所揭示的问题。从海权和海防的角度看,这些问题最终导致了什么严重后果?请结合有关史实说明。( 4分) ( 2)分析材 料二,吴元炳的这一奏议是否正确?对此,清政府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请结合有关史实说明。( 3分) ( 3)结合有关史实分析材料三,甲午一役,中国新式海军竟惨败于日本,其根本原因何在?对中国的海疆主权造成了哪些进一步的伤害?( 4分) ( 4)分析材料四,中国海军舰艇编队首次环球航行圆满成功说明了什么?( 2分) ( 5)综合上述四则材料,能得到什么认识?( 3分) 答案:( 1)问题:军队

17、腐败,武器落后;海防废弛。( 2分) 后果: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英侵香港岛,迫上海等五口开埠; 附件中取得军舰巡查贸易权;中国海防洞开,领海主 权遭破坏。( 2分) ( 2)奏议:正确。( 1分) 举措:创办北洋舰队等海军,修建威海卫等海军基地 ( 2分) ( 3)根本原因:清朝封建专制统治腐败。( 2分) 进一步伤害:威海卫军港遭日毁 ,渤海、黄海海防尽失,京畿门户洞开。( 2分) ( 4)说明:中国综合国力强盛发展;海军力量日益强大,有效地保卫海防安全。( 2分)(言之成理给分) ( 5)认识:清王朝专制腐败导致国家衰弱,军备落后、海防虚弱;(在封建专制制度下,中国不可能实现海军、海防近代化

18、和有效保卫海疆);新中国的成立,洗刷了近代以来 “有海无防 ”的耻辱,维护了国 家领海主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势日盛,海军舰艇编队环球航行成功是其鲜明体现 ,并体现中国海防力量日益强大。( 3分)(言之成理给分) ( 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梦里曾作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 (宋)陆游杂赋 “风雨晚潮急,鱼虾晓市腥。平生诵佳句,今见海冥冥。 ” (宋)陈知柔次海上长亭村 材料二:宋 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

19、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 “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应当是宋以后 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 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 ”“二程 之 洛学 出,复兴古学,方使 千载不传之学 重放光明 与西洋文艺复兴时代知识人的自觉不无相似之处。 ” 内藤湖南, 1909 但 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

20、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城市格局和经济功能所具特点。 (4分 ) (2)结合材料二,简述宋朝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 4分) (3)比较材料三中内藤湖南和斯塔夫里阿诺斯对宋代历史地位认识的异同。( 6分) 答案: (1)商业活动打破时间、空间限制 ,市场扩大 ;(2分 )饮食服务娱乐设施比较完备 ,城市经济职能增强。 (2分 ) (2)促 使市民阶层产生 ,出现了其独立的价值追求和社会生活方式 ;(2分 )促进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 (2分 ) (3)区别 :前者认为宋朝开始具备近代世界的特征。 (3分 ) 后者认为宋朝的商业

21、革命没有把中国引向近代社会。 (3分 ) ( 10分)材料一 读下图 材料二 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 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 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图 1、图 2之间的关系。( 4分) (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日本新领导人 ” 感兴趣的那些 “增强民族力量 ”的西方文明是什么?举例说明日本民族是怎样 “为自己去掠夺 ”的?( 6 分) 答案:关系: 1853年,美国军舰入侵日本,打开日本大门。面对民族生存危机,日本有志之士萌生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在推翻幕府统治后, 1871年派出大型使节团历访欧美,学习西方先进的资本 主义制度。( 4分) 文明: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文明开化,提倡资本主义文明( 4分) 举例: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或 20世纪 30年代侵华战争)(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