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辽宁省抚顺二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doc

上传人:eveningprove235 文档编号:336259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9.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辽宁省抚顺二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2届辽宁省抚顺二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2届辽宁省抚顺二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2届辽宁省抚顺二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2届辽宁省抚顺二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届辽宁省抚顺二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选择题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指出: “我们必须抛弃自己的幻觉,即某个特定的国家、文明和宗教,因恰好属于我们自身,便把它当成中心并以为它比其他文明要优越。 ”对这一观点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历史研究要尊重人类不同文明成果 B历史研究没有固定的中心 C历史研究要有世界视野 D世界上没有优越的文明 答案: A 下表是小张同学在学习了 “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之后的一个小结。从中可以提取的正确信息是 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 B始终以民主自由思想为指导 C世界之交出现了救亡图存的高潮 D经历了由反侵力量到求民主的转变 答案: C

2、亚当 斯密在道德情操论( 1759年)中主张: “政府应公平分配财富,以达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然而资本主义发展的事实却与之背道而驰。 ”这实现这一目标,率先在政治方面进行实践的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的建立 C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 D中国共产党成立 答案: B 下列各项,在二战后 “成为扶助欧洲成长的夹板 ”的应是 A欧洲共同体 B杜鲁门主义 C美苏冷战 D马歇尔计划 答案: D “凡百司奏抄,待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凡制救宣行,大事则称扬德泽,褒美功业、覆奏而请施行,小事则署而颁之。 ”该材料所述的中国古代机构是 A唐朝门下省 B宋朝中书门下 C无朝中书省 D明朝内阁 答

3、案: A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强制日本拆迁工业设备、赔偿战胜国。但到 1948的后,美国开始帮助日本恢复经济。美国在免除日本对美国的战争赔款的同时,还向日本提供恢复生产急需的资金和物资。造成美国对日本政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冷战 ”的加剧 B日本开始采取亲美政策 C朝鲜战争的 爆发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答案: A 在某次战役中,中共中央军委会给前线指挥部的电报是: “本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百韬兵团,完成中间突破, 占领新安镇、台儿庄、临沂等地 从北面威胁徐州。 ”据此判断这一战役是 A平津战役 B孟良围战役 C淮海战役 D辽沈战役 答案: C 下列中国革命的圣地与取得的

4、重大成就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 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B 中共找到了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 C 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妥善地解决了党内问题 D 提出了 “两个务必 ”的要求 答案: D 我国著名外交家吴建民在回顾 1979 年以来的外交成就时,用了三句话概括:“形势大变化,政策大调整,外交大发展。 ”其中 “政策大调整 ”主要指 提出了 “不同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结盟 ”的新战略 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 做出了对外开放的调整 积极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 A B C D 答案: B 卢梭在民约论中说: “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大脑使各个部分运动起来。大脑可能陷于麻

5、痹,而人依然活着。一个人可以麻木不仁地活动;但是一旦心脏停止了它的机能,则任何动物马上就会死掉。 ”这一观点突出强调的是 A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 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 D议会至上,以法治国 答案: D 明朝海瑞说: “欲天下治安,必行井田,不得已而限田。 ”丘浚说: “井田既废之后,田不在官而在民。是以贫富不均。 ”限田之义,均田之制,虽各有所取,然不免拂人情而不宜于士俗,可以暂而不可以常 也,终莫若听民自便为之德得。 ”下列对这些材料理解、判断错误的是( ) 海瑞正确的分析了明朝的土地问题,提出了科学的解决办法 丘浚客观的分析了我国封建土地制度中的一些问题 他们都看到了土地

6、不均这一封建社会的现象 他们都定限田、均田是稳定统治秩序,消除贫富不均现象的基本良策 A B C D 答案: D 2010 年,北京国贸中心举办的亚洲艺术博览会上, 30 余把浙江龙泉剑亮相。其中 “康熙战刀 ”、乾隆御用宝力 “天字一号大阅刀 ”(原品藏故宫)等均首次在京亮相。其中 “天字一号 ”这种说法出自 A商铺 B科举 C皇帝 D占卜 答案: B 全球通史载: “ 后的几年中,西方大规模的、似乎不可抗拒的入侵使中国的生存似乎都受到威胁,结果,愈来愈多的中国领导人被迫得出这样的结论:重大的变革是生存所必不可少的,而且这种变革不能仅局限于军事和经济方面 ”材料中的 “ ”应是( ) A鸦片

7、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戊戌变法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 B 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里说:在 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 “这一集体亮相 ”带来的重要后果是 A打开了日本闭关锁国的大门 B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C英国实现了对印度的占领 D东方开始从属于西方 答案: B 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 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镰刀和铁耙在乡里成为日用工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 “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 B “秋七月,初税亩 ” B “宗庙之牲,变为畎亩之勤 ” D “除井田,民得买卖 ” 答案: A 英法

8、联军舰队指挥官何伯在他的回忆录中说: “在 亚罗号事件,之后,联军虽然在某些方面有些过火,但并没有侵占中国的企图。最重要的是 ,联军方面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意图。 ”下列各项中有力地驳斥了以上言论的是 英国侵占香港岛 联军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逼迫中国赔偿英法军 英国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 A B C D 答案: D 为解决下图所反映的问题,当时政府所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郡县制 B设立中朝 C颁布 “推恩令 ” D设立行省 答案: C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说: “这是孙中山最具前瞻性的思想遗产,也是当时最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张,但在百年之后却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刀这段话评论的是(

9、)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三大政策 答案: C 1789年选举产生的第一届国会着手起草了权利法案,即宪法的前十条修正案。这些修正案不断地提醒着人们,新建立的联邦政府在行使它的权力时,必须时时注意对个人自由的保护。这份权利法案 A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确立 B主要为了限制王权,保证议会权力 C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独立宣言的基本原则 D标志美国 1787年宪法存在的局限已完全解决 答案: C 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发达,民间手工业经营艰难。南京云锦集历代织造工艺之大成,位列中国古代三大名锦之首,其织造工艺中的挑花结本技术十分神奇, “七个范子,八个障子 ”就

10、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成语 “七上八下 ”就出自云锦。古代中国南京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 ) A民营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田庄手工业 D家庭手工业 答案: B 位传教士将他描述为 “一个彻头彻尾的中国人 ”。对他来说, “没有一个国家比得上中国,没有人比得上中国人,也没有宗教比得上儒家。虽然他创办了许多现代化事业,但他从不提倡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和道德教化。 ”这位传教士所描述的 “他 ”应该是 A林则徐 B洪秀全 C张之洞 D郑观应 答案: C 伯利克里认为:只靠两只手臂提供劳力的人,没有更多的时间积极参加国家事务;这些人不能算作是积极公民(希腊语 polites),而是私人(希腊语i

11、diotes)这反映了雅典民主制是( ) A建立在私有制基础 上的民主 B不存 在任何不公正的民主 C从事脑力劳动者的民主 D雅典居民的直接民主 答案: A “罗马帝国一方面吸收了清除形式主义以后的公民法规范,另一方面吸收了同罗马人发生联系的其他各民族的法规,创立了一套不同于公民法的规范。其内容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权。 ”材料表明该时期的罗马法 主要解决经济纠纷和民事纠纷 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 简洁灵活,实用有效 使境内自由民都取 得了公民地位 A B C D 答案: A 史记载, “封诸侯,班赐宗彝,作分殷之器物。 ,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大禹之后于杞。 而师尚父为首封

12、。封尚父于营丘,日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日鲁。 ”句中横线部分文字可能是 A “于是封功臣谋士 ” B “封商纣子禄父殷之馀民 ” C “武王徵九牧之君 ” D “武王追思先圣王 ” 答案: D 易经曰 “农功既毕,始牵牛车,载其所有,求其所无,远行买卖,用其所得珍异,孝养其父母 ”。此材料最能够反映出 A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 B古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C邻近地区社会分工落后 D专业商人已经出现 答案: B 综合题 ( 15分)【 20世纪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将军在给天皇的建议书中写到:英国可以得到印度和澳大利亚的原料,美国可以得到加拿

13、大和南美洲的资源。但是在日本,粮食供应和原料同人口相比在减少。如果我们只希望发展贸易,最终必将被打败 最后,我们将一无所获 最好的政策在于采取积极措施,去获取日本在满洲和蒙古的权利和特权。 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 1914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 之土地,例如 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 开罗宣言 材料三: 1950年 7月,杜鲁门命令第七舰队驻进台湾海峡,声称台湾未来的地位须经联合国决定。 战后美国史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分析指出,田中认为必须 “获取日本在满洲和蒙古的权利和特权 ”的理由和实质

14、。( 2分) (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材料二的积极意义。( 6分) (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美国政策有何变化?分析其原因及后果。( 7分) 答案: ( 15分) 近代社传授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国 1791年宪法将 人权宣言置于篇首,在正文中规定: “主权属于国民 ”; “立法权委托给由人民自由选出的暂时性的代表们所组成的国民议会 ”; “行政权委托给国王 ”; “司法权委托给由人民按时选出的审判官行使之 ”。 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 “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

15、、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产叫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材料三:孙中 山曾明确表示:。在南京定出来的民国约法里头,只有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的那一条,是兄弟所主张的,其余都不是兄弟的意思。 ”“内阁制,纯恃国会 中国本身基础,犹甚薄弱,一旦受压迫将无由抵抗,恐蹈俄国1905年国会之覆辙。国会且然,何有内阁?今革命之势力在各省,而专制之毒在中央,此进则彼退,其势力消长,即专制与共和之倚伏。 ” 材料四:孙中山说: “因为我以为这个执行约法,只有一年半载的事情,不甚要紧,等到后

16、来再鼓吹我的五权约法,也未为晚 ”。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法国 1791年宪法和中华民 国临时约法的异同。( 6分) ( 2)结合材料三、四,分析孙中山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态度及原因。( 9分) 答案: ( 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与回眸】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教文帝改革的思想和内容是恢复礼乐,是 “迂腐的儒化 ”, “消极的汉化 ”,学来的主要汉文化的糟粕, 汉人的繁缛腐朽。 孝文帝推行的不加扬弃的全盘汉化,尤其是大定族姓,移植门阀士族制度,这使得尚无文化积淀的鲜卑拓跋贵族迅速腐化,这严惩消蚀了北魏统治者的锐气与活力,激化了社会矛盾与冲突,致使北魏统治迅速

17、由盛转衰,归于灭亡。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不适合北魏国家的国情和族情,是北魏政治危机的开端,北方的革命性完全被南方的虚腐性所取代,其教训是极其深刻的。 郝松枝全盘汉化与北魏王朝的速亡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经验与教训 材料二: 材料三:魏主下诏,认为 “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士德王,故为拓跋 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宣改姓元氏。诸功臣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 资治通鉴 材料四: “春秋,诗皆言君主,惟尧典特发民主义,自钦若昊天后,即舍嗣而巽位,或四岳共和,或师锡在下,格文祖而集明堂,辟四门以开议院, 故尧曲为孔子之微言,素王

18、之臣制,莫过于此。 ” 请回答: ( 1)依据材料一,指出作者是如何认识孝文帝改革对北魏的影响的?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10分) ( 2)根据材料三、四,概括孝文帝和康有为的共同意图,从中得到什么认识?( 5分) 答案: ( 33分)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这一革命把经济力量的中心完全转移了。 1830 年的资产阶级,同前一世纪的资产阶级是大不相同的。仍然 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于是必须同贵族进行一次新的斗争。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 材料二: 1

19、832年,英国选民从人口总数的大约 2%增加到 3 3%,但工人阶级被 排斥在外, 1836年后,工人阶级为争取选举权掀起了宪章运动。 1866年后,英国通过两次议会改革,至 1885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妇女为争取选举权展开了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已实现全民普选。 摘编自钱来旦英国通史 材料三:自 1953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对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 根据 1953-2009年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 法 材料四:第十

20、六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 摘自 2010年 3月 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选举的决定 请回答: ( 1)材料一中 “一次新的斗争 ”指什么?( 2分)依据材料一,概括这次斗争的原因。( 6分) ( 2)材料二中,英国选举权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6分)这一变化历程表现出哪些特点?( 4分) ( 3)对比材料三和材料四,指 出我国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的变化。( 3分)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促使这种

21、变化产生的时代背景。( 4分) ( 4)综上,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社会条件。( 8分) 答案: ( 15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匈奴是游牧部落,他们居无定所,往来如风。不知什么时候,就会突然聚集成一支凶狠的军队,转瞬间,又变成散落天边的牧民,匈奴人是游击战的高手,如果秦军仓促出击。匈奴骑兵会避开锋芒,绕到别处大肆抢掠,甚至凶猛攻击秦军的后方。秦军劳师远征,寻求决战而不得,旷日持久,将 无法忍受。在这种情况下,秦始皇选择了长城战略。秦军修建的长城,并不只是一堵墙而已,长城不仅用于防御,蒙恬改造过的长城是一个可以进攻的体系。 材料二:(唐太宗对大臣

22、们说) “ 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 资治通鉴卷 198 材料三:太宗曰: “夷狄亦人尔,其情与中华不殊 ”“不必猜忌异类 四夷可使如一家。 ” 贞观政要论安边 材料四:康熙帝在上谕中指出: “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 ”; “秦筑长 城以来,汉,唐、宋亦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是也。 ” 清圣祖实录 康熙帝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始皇修筑长城的战略意图。( 3分) (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的治国思想。并结合经济方面的有关史实加以说明。( 6分) ( 3)材料三反映出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是什么?( 3分) ( 4)根据材料四归纳康熙帝不修长城的理由。( 3分) 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