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2.4.1传统文化的继承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postpastor181 文档编号:336435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2.4.1传统文化的继承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2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2.4.1传统文化的继承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2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2.4.1传统文化的继承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2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2.4.1传统文化的继承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2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2.4.1传统文化的继承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 2.4.1传统文化的继承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温家宝总理曾经以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诗句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告诫官员,要时时惦记百姓疾苦。温总理 “以诗言志 ”表明( ) A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主要源头 B传统文化仍有现实意义 C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 D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 答案: B 试题分析 :该题考查传统文化, A观点错误,现代思想的主要源头是实践,温家宝总理曾经以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诗句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告诫官员,要时时惦记百姓疾苦 ,故说明传统文化对今天现实意义,故 B答案:符合题意, C观点讲的是传统

2、文化的形成,与题意无关, D观点错误,传统文化不是民族生存的基础,故答案:应选 B。 考点:传统文化 点评:该题引入诗句进行考查,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题目难易程度适中。 甲同学说,如果没有传统文化,我们的生活将失去精神家园,我们必须全盘继承传统文化。乙同学说,传统文化是包袱,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应 该全都摈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乙同学说得对,新时代要有新内容 B甲同学说得对,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C甲乙同学说得都对,我们无法去评判 D甲乙同学的观点都不对,对待传统文化要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考

3、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其正确态度是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故 D答案:正确, A观点错误,乙同学说,传统文化应该全都摈弃不对, B观点也错误,甲说全盘继承不对, C观点错误,因为甲乙观点都没有辩证来看,故答案:应选 D。 考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点评:该题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其正确态度是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题目难易程度适中。 传统无处不在,我们都生活在传统之中。今日中国的发展,就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回答下题。 【小题 1】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传统文化具有

4、 _等特点。 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 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 不仅存在于历史,而且存在于现实之中 渗透 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钳制着人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 A B C D 【小题 2】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每逢中秋佳节,海峡两岸都会庆祝这一传统节日。这体现了 中华民族有共同的传统习俗 海峡两岸同根同种,血脉相通 海峡两岸人民对祖国统一大业的认同 海峡两岸社会制度相同 A B C D 【小题 3】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忧患意识的民族。易传中说: “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业。 ”近年来, “忧患意识 ”一词频繁出现在党和政府的文件及领导人的讲话中。这

5、表明,中国传统思想 A即将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影响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中国的发展道路 C是当代中国人的精神财富,应当毫无保留地继承 D是最优秀的传统文化,应当成为全世界的主流思想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小题 3】 B 【小题 1】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故 符合题意, 观点错误,传统文化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但不是钳制着人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而是影响,故答案:应选 A。 考点:传统文化 点评:该题考查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影响作用,题目

6、难易程度适中。 【小题 2】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传统文化的民族性,题干中提到每逢中秋佳节,海峡两岸都会庆祝这一传统节日,说明中华民族有共同的传统习俗,海峡两岸同根同种,血脉相通, 海 峡两岸人民对祖国统一大业的认同,故 符合题意, 观点错误,大陆是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是资本主义制度,故答案:应选 C。 考点:传统文化的民族性 点评:该题考查传统文化的民族性,考生要注意理解,题目难易程度适中。 【小题 3】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传统思想, A观点错误,传统文化本来就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即将是,题干中说 “忧患意识 ”一词频繁出现在党和政府的文件及领导人的讲话中说明传统思想对我们的今天的影响,

7、 B观点符合题意, C观点错误,不是毫无保留地继承,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D观点错误,各民族文化一律平 等原则,没有最优秀之说,也不是全世界的主流思想,故答案:应选 B。 考点:传统思想 点评:该题考查传统思想,考生注意排除错误答案:,正确答案:便容易得出,题目难易程度适中。 文化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经济全球化虽对民族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但不可能消除文化的多样性。回答下题。 【小题 1】报载,当中国年轻人热衷过 “洋节 ”的时候,韩国要与中国联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 “端午节 ”为文化遗产。因此有关专家强烈呼吁不要冷落中国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对其理解正确的

8、有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 的长期积淀 从不同民族的节日中,能够感受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唯一表现 A B C D 【小题 2】长期以来,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发达的文化传播手段,大肆鼓吹其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传统文化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世界正在走向一体化,文化间的冲突必然会导致民族文化的消失 既要开展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更要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传统文化 对外开放的同时,还要坚决抵御国外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文化侵略 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必须遵循各国

9、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小题 1】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从不同民族的节日中,能够感受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故 入选, 观点错误,不是唯一表现,故答案:应选 A。 考点:传统节日 点评:该题考查传统节日,注意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题目难易程度适中。 【小题 2】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态度, 观点错误,文化间的冲突不一定会导致民族文化的消失,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待外来文化我们要尊重

10、各民族文化多样性,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故 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 B。 考点: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态度 点评:该题考查该题考查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 为今用,对待外来文化我们要尊重各民族文化多样性,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题目难易程度适中。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于荀子提出 “制天命而用之 ”思想(意为人如果掌握自然规律,就能够使天地万物为人服务),不正确的态度和做法是 A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B有所淘汰,有所发扬 C批判继承,与时俱进 D兼收并蓄,统统拿来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对待传统

11、文化的态度,根据教材可知其正确态度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故 不选, 观点错误,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是全盘照收,故 D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D。 考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点评:该题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其正确态度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题目难易程度适中。 孟子的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的大丈夫气概,曾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安身立命 ,修身齐家立国平天下。而孟子的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的民本思想对我们 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富有启迪。这说明 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先进的现代文化与优秀的传

12、统文化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弘扬传统文化就能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我们要善于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传统文化的作用, 观点错误,传统文化不全部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有糟粕, 观点正确,符合题意, 错误,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正确,入选,故答案:应选 B。 故答案:应选。 考点: 传统文化的作用 点评:该题考查传统文化的作用,考生要注意传统文化的双重性,题目难易程度适中。 下列选项中属于传统文化的是: 传统习俗 北京故宫长城 张家界自然风景区 论语 达 .芬奇最后的晚餐 延安宝塔 A B C D 答

13、案: A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传统文化的形式,传统文化包括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 符合题意, 是传统建筑业入选, 是传统文艺入选, 张家界自然风景区是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的范畴,不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 A。 考点:传统文化的形式 点评:该题考查传统文化的形式,传统文化包括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题目难易程度适中。 古代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今有夏明翰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这说明( ) A为了追求共产主义,文天祥和夏明翰把生死置之度外 B文化具有继承性,但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因时而变 C文天祥和夏明翰的共同之

14、处是从根本上为人民的利益而献身 D文化具有多样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古代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今有夏明翰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故 B观点符合题意, A观点错误,文天祥不是追求共产主义, C观点也错误,文天祥并不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的, D观点没有体现,故答案:应选 B。 考点: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点评:该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考生要注意抓住题干的关键词,题目难易程度适中。 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多产生于农耕时代,随着社会的变迁,其赖以生息延续的文化土壤发生了很大的变

15、化,很多习俗已经不适应这个时代,也无法吸引现代人的关注。这表明传统文化( ) 其相应内容应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当前已没有传播、继承的必要 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对其中落后、腐朽的东西,必须自觉加以改造和剔除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题干中讲到很多习俗已经不适应这个时代,也无法吸引现代人的关注,故说明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取其精华,去其 糟粕,故 符合题意, 观点错误,对待传统文化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故答案:应选 C。 考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点评:该题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其正确态度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题目难易程

16、度适中。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于荀子提出的“制天命而用之 ”思想(意为人如果掌握自然规律,就能使天地万物为人服务),正确的态度和做法是( )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有所淘汰,有所发扬 批判继承,与时俱进 兼收并蓄,为我所用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根据教材可知其正确态度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故 符合题意, 观点不是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而是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故不选,故答案:应选 A。 考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点评:该题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其正确态度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题目

17、难易程度适中。 孟子的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的大丈夫气概,曾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的仁人志士安身立命,修身齐家立国平天下。而孟子的 “民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 ”的民本思想对我们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富有启迪。这说明( ) 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先进的现代文化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弘扬传统文化就能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我们要善于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传统文化的作用, 观点错误,传统文化不全部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有糟粕, 观点正确,符合题意, 错误,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促进社会

18、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正确,入选,故答案:应选 B。 考点:传统文化的作用 点评:该题考查传统文化的作用,考生要注意传统文化的双重性,题目难易程度适中。 在台湾城乡,祭祀孔子的文庙随处可见。许多台胞到山东参观访问时,都要去曲阜 “三孔 ”圣地。这说明( )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传统文化的内涵因时而变 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 D传统文化对社会起推动作用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传统文化的民族性 ,题干中讲到台湾同胞去山东曲阜 “三孔 ”圣地,说明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故 C观点符合题意,A、 B观点体现的是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不符合题意, D观点错误,传

19、统文化有正确错误之分,故答案:应选 C。 考点:传统文化的民族性 点评:该题考查传统文化的民族性 ,考生要注意传统文化的双重性,并能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与鲜明的民族性区别开来,题目难易程度适中。 今天,全国上下都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观念与传统文化中的 “贵和 ”思想可以说是一脉相承。这表明( ) 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 B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是不变的 C传统文化一直在发挥积极作用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题干中讲到今天的和谐社会这一观念与传统文化中的 “贵和 ”思想可以说是一脉相承,故体现的是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故 D答案:

20、正确, A观点材料没有体现, B观点是错误的,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是变化的, C观点错误,传统文化有正确错误之分,故答案:应选 D。 考点: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点评:该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考生要注意传统文化的双重性,优秀文化起促进作用,落后文化起阻碍作用,题目难易程度适中。 在传统文化中,能被称为民族精神火炬的是( ) A传统习俗 B传统建筑 C传统文艺 D传统思想 答案: C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继承,传统文化有几种形式:传统习俗、传统文艺、传统建筑、传统思想,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故 A不选,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故 B不符合题意,传统文艺被称为民族精神火炬,故

21、 C符合题意,传统思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故 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 :应选。 考点:传统文化的继承 点评:该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继承,传统文化有几种形式:传统习俗、传统文艺、传统建筑、传统思想,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题目难易程度适中。 建筑专家称北京菊儿胡同 “是东方的,并且是中国的 ”, “有地方色彩,但又是崭新的 ”。说明菊儿胡同建筑文化( ) 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继承性 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是传统学术思想道德观念的历史积淀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继承,传统建筑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继承性,是中国优秀

22、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故 符合题意, 观点错误,传统思想是传统学术思想道德观念的历史积淀,不是传统建筑,故答案:应选 D。 考点:传统文化的继承 点评:该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继承,考生注意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考生注意区别,该题题目难易程度适中。 综合题 周易中说: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 ,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 ”。 论语中说: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 “三年无改于父道,可谓孝矣 ”, “父母在,不

23、远游,游必有方。 ” 孟子中说: “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 ( 1)我国古代的 “忠孝 ”思想在历史上对国家、社会和家庭,有什么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 2)今天,我们应当如何正确对待传统道德思想? 答案:( 1)在历史上,我国古代的 “忠孝 ”思想对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家庭和谐等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一味强调 “忠孝 ”,使人们往往屈从于独断的权威或传统的家庭礼教,失去了独立的人格,形成了国家生活或家庭关系中的不平等,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 2)对待传统道德思想的正确态度是: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古为今

24、用。对于传统道德思想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相反,则要自觉地加以改造和剔除 试题分析:本题以古代文学著作中的 “忠孝 ”思想为背景,考查传统文化的作用以及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第一问:该问考查传统文化的作用即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考生要注意辩证来看,看到二面性,即对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家庭和谐等发挥了积极作用,也要看到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第二问: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考生结合教材知识即可答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考点:传统文化 点评:该题以古代文学著作中的 “忠孝 ”思想为背景,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作用和我

25、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考生要注意传统文化具有双重性,一定要辩证来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题需要学生对 教材有一定的把握,题目难易程度适中。 镜头一: 2005年 4月 28日晚,来大陆访问的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一行数十人到北京老舍茶馆品茶、听戏。茶馆红灯高挂,黑褐色八仙桌上摆放着黄白花纹的细瓷盖碗,身着长袍马褂和旗袍的服务员穿梭往来。服务员首先为连战等客人斟上了千元一斤的大佛龙井茶,后来又换上了浓香扑鼻的茉莉花茶。更吸引客人的是一组充满京腔京韵的演出,包括京剧、单弦、清宫礼仪、含灯大鼓、顶技、五音联弹等。整个晚上,两岸同胞共同沉浸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愫里。表演快结束时,连战主席欣然挥笔写下 “振

26、兴茶文化,祥和两岸情。 ” 镜头二: 2005年 5月 9日上午,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一行赴老家湘潭县射埠镇巨鱼村祭祖。按照当地的习俗,此次祭祖仪式分为行祭祖礼;鸣炮;主祭人就位;向先祖三鞠躬;行上香礼;行祭祖礼,三祭酒、酌酒;主祭,主祭人向先祖三鞠躬;鸣炮及礼成等 9道步骤。每到一处,宋楚瑜及家人均严格按照家乡风俗,任何一项程序也不敢怠慢。 ( 1)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在推动祖国统一大业中,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请结合传统文化的特点,说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推动祖国统一大业中的作用。 ( 2)对待传统文 化,历来有两种错误的态度:全盘接受或全盘否定。请

27、结合以上两组镜头说明我们应当如何正确对待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答案:( 1)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等特征。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的积淀,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海峡两岸同宗同族,对民族文化的认同能够体现和强化两岸人民对祖国统一的认同,推动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2)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品茶、听戏、祭祖等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已经深深地融入中国人的生活之中。对待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 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做到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其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

28、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其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要自觉地加以改造和剔除。在对待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问题上,要坚决反对全盘接受或全盘否定的错误做法。 试题分析:该题以台湾人士回家后的行为作为背景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与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第一问:要求考生结合传统文化的特点来说明传统文化的作用,这一问既要求学生掌握其特点,又要把它与作用结合在一起,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相 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等特征,传统文化对祖国统一的、民族团结的作用等等。第二问: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 即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考点:传统文化 点评:该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与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只要考生对教材知识把握准确,比较容易得出正确答案:,题目难易程度适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