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山东德州市乐陵一中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sumcourage256 文档编号:336592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年山东德州市乐陵一中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3-2014年山东德州市乐陵一中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3-2014年山东德州市乐陵一中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3-2014年山东德州市乐陵一中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3-2014年山东德州市乐陵一中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年山东德州市乐陵一中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鼎(右图)是中国礼仪文化的重要内容。依据西周的礼制,天子殉葬用九鼎,诸侯七个,在春秋时期诸侯墓中出现九个鼎的现象,这说明( ) A贵族生活更加腐化 B当时人们更迷信 C等级秩序遭到破坏 D青铜铸造业发达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鼎是一种权力的象征,材料中 “春秋时期诸侯墓中出现九个鼎的现象 ”说明诸侯与天子享有同样的待遇,当时等级秩序遭到破坏,故本题选择 C。其它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西周时期政治制度 分封制(等级制度破坏)。 1701年,英国国会通过

2、王位继承法,杜绝了斯图亚特王朝占有英国王位的野心,也排除了天主教徒继承英国王位的可能性。此时的英国( ) A责任内阁制尚未形成 B国王的行政权得到扩大 C首相已经能够决定国家的重要政策 D王位世袭制已废除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 “1701年,英国国会通过王位继承法 ”说明对王权进一步限制,促使议会的权力进一步扩大,但此时责任内阁制尚未形成,责任内阁制是在 18 世纪中期以后,故选择 A 项。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责任内阁制确立。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指出: “人民主权则成了法律的法律,而且并没有像在其他国家那样被虚捧

3、而架空。 ”下列选项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联邦政府的组成 B行政、立法、司法的分权制衡 C联邦法律至上 D总统、议员由选举产生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 力。材料中 “人民主权 ”“没有像在其他国家那样被虚捧而架空 ”体现了人民主权的特点,而总统和议员选举则说明这种情况,故本题选择 D。其它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联邦宪法。 资政新篇载: “倘邦中人不自爱惜,自暴自弃,则鹬蚌相持,转为渔人之利,那时始吾兄弟不和外人欺,国人不和外邦欺,悔之晚矣! ”洪仁 这句话是鉴于( ) A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教训 B

4、不发展资本主义的教训 C天京变乱的教训 D不接受天朝田亩制度的教训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鹬蚌相持 ”“始吾兄弟不和外人欺,国人不和外邦欺 ”说明是统治阶级内部的纷争导致外国人得利,这是天京变乱的教训,故本题选择 C。其它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太平天国运动 天京变乱。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 “ 后的几年中,西方大规模的、似乎不可 抗拒的入侵使中国的生存似乎都受到威胁,结果,愈来愈多的中国领导人被迫得出这样的结 论:重大的变革是生存所必不可少的,而且这种变革不能仅局限于军事和经济方面。 ”文中 省略掉的 “” 应是

5、(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 “重大的变革是生存所必不可少的,而且这种变革不能仅局限于军事和经济方面 ”说明是政治制度的变革,而这种变革开始于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引起的戊戌变法,故本题选择 C。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甲午中日战争 学者王铁群说: “ 至 1913年底仅政治类的党团就达 312个。人们熟知的毛泽东等在长沙发起组织的 新民学会、周恩来等在天津发起组织的觉悟社,都发生在这一时期。 ”材料表明当时( ) A国民享有一定的结社

6、自由 B政党政治规范有序 C马克思主义已经广泛传播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是题干时间 1913年以及材料中 “政治类的党团 ”“ 毛泽东等在长沙发起组织的新民学会、周恩来等在天津发起组织的觉悟社,都发生在这一时期。 ”说明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允许国民有一定的结社组团自由,故本题选择 A。其它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成立。 义和团运动中出现了许多家喻户晓的顺口溜,如 “七天不梳头,砍下洋人头;七天不洗脸,能把洋人赶;七天不裹脚,天下洋人杀尽了 ”。这些顺口溜反映了义和团( ) A具有科学理论

7、的指导 B以农民为运动主力 C把反帝作为主要目标 D具有盲目排外特点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砍下洋人头;能把洋人赶;天下洋人杀尽了 ”信息显示是义和团把对付洋人作为活动主要目标,故本题选择 C。其它选项不符合材料反映的主旨。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 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义和团运动。 “19世纪后半期中国所经受的屈辱和灾难使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中国进行了痛苦的自我反省、重新评价和重新组织, 看看中国人是怎样慢慢地试图在军事领域,其次在经济领域,最后在政治领域仿效西方模式的。 ”其中首先“仿效 ”“军事领域 ”的

8、表现是 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 C编练新军 D辛亥革命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依据题干 19世纪后半期以及材料中 “军事领域,其次在经济领域,最后在政治领域仿效西方模式的 ”说明的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经历一个由器物、制度在到思想的过程,材料中“军事 ”就是洋务运动的器物阶段,故本题选择 A。 考点:晚晴中国经济结构变动 新式企业出现 洋务运动。 20世纪初的立宪派,是当时中国政治风云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对其历史作用表述准确的是( ) 主张暴力革命,废除君主专制政体 追求政治民主,与革命派殊途同归 颁布宪法大纲,规定臣民自由权利 策动多省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

9、解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清政府 “预备立宪 ”骗局暴露后,一部分立宪派倾向革命,有利于革命形势的发展;武昌起义后,立宪派策动南方各省独立,使清朝统治土崩瓦解。武昌起义后,立宪派掌握了多数省的政权,立宪派促使湖北军政府参加南北和谈,推进了国内统一;故 符合题意,故本题选择 D。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立宪派 立宪派主张。 1919年 8月青岛潮描述火烧赵家楼的情景: “时正酉正,电灯已燃。未几,火起,众大愤,始知曹将烧死学子,以为泄怨计。 ”而亲历者杨振声在回忆五四中说: “(学生)搜索到下房,有人发现半桶煤油,就起了 烧这些杂种 的念头。

10、 ”这说明( ) A报刊报道比回忆录真实可靠 B该报意在淡化学生的责任 C两位作者政治立场截然相反 D回忆录加入个人猜测因素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火起,众大愤,始知曹将烧死学子,以为泄怨计 ”信息与当事人回忆录明显不符,说明当时的报纸有意在淡化学生的 责任,故本题选择 B。其它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评价。 “泰西诸大国,自俄罗斯而外,无不有议院。 议院者,所以通君民之情者也。凡议政事,以协民心为本。大约下议院之权,与上议院相维制,上下议院之权与君权、相权相维制。 ”这个观点的倡导者应是( ) A鸦片战争中

11、新思想的代表人物 B辛亥革命时代资产阶级革命派 C甲午战争前后资产阶级维新派 D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知识分子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无不有议院,议院者,所以通君民之情者也。凡议政事,以协民心为本。大约下议院之权,与上议院相维制,上下议院之权与君权、相权相维制。 ”说明作者主要论及的主要是君主立宪,故本题选择 C。其它选项不符合材料意思。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维新派主张 君主立宪。 著名历史学家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中指出: “近代中国在20世纪初处于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国民主革命实现了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 ”促使

12、中国实现 “转折 ”的根本因素是( ) A五四运动的爆发 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 “三罢 ”斗争出现 D上海工人举行大罢工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应该从经济角度思考,材料中中国民主革命实现了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 ”是当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促使了资产积极力量提升从而促使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故本题选择 B。其它选项明显不符合材料问法。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爆发原因。 “德国虽设议院,但贤明皇帝在上,议院之权薄弱 ”,这句话说明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 ) A浓厚的军事色彩 B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C

13、民主性 D专制独裁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 “德国虽设议院,但贤明皇帝在上,议院之权薄弱 ”说明德国虽然有议院,但议会的权力受到皇帝的控制,皇帝不但拥有立法权还拥有行政权,从而说明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故本题选择 B。其它选项不符合材料内涵。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新的社会制度的建立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正因为历史的曲折与反复,近代西方历史上某国曾获得了 “各种政体的试验场 ”的称号。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个国家应是(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知识

14、运用知识的能力。法国政体确立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有共和制、君主制以及帝国等形式,可谓是材料中 “各种政体的试验场 ”,故本题选择 B。其它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过程。 有学者指出,(中国政制)达臻 “文明 ”一途,实应归 功于西周的创制。 “创制 ”的含义是( ) A推行王位世袭制 B实行宗法分封制 C确立世卿世禄制 D实施中央集权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 “创制 ”是指西周时期创立的政治制度,西周时期主要实行宗法制,与之配套的时分封制,故本题选择 B。 A在夏朝出现; C早于西周出现;

15、 D在秦朝开始实行。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西周时期政治制度 宗法制与分封制。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不断有幼童、白痴、昏庸之徒登上皇位, “在君主所拥有的制度化权力与实际的政治能力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或不对称问题 ”。究其渊源,这一现象的出现源自于(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 “幼童、白痴、昏庸之徒登上皇位 ”“ 君主所拥有的制度化权力与实际的政治能力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或不对称问题 ”说明君主的选拔不是出于才干和能力,而是通过血缘关系继承,故与宗法制有关,故本题选择 B。其它选项不符合材料意思。 考

16、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西周时期政治制度 宗法制。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写道: “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 与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宗族组织相配合,是统治阶级维护政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这说明宗法制( ) A有效维系了西周统治秩序的稳定 B按照宗族组织原则组建地方政权 C体现了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的结合 D实现了国家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 ”“ 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宗族组织相配合,是统治阶级维护政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说明中国古代政治与血缘关系的紧密结合,故本题选择 C。其它选项不

17、符合材料主旨。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西周时期政治制度 宗法制。 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 “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这种 “社会政治大转型 ”主要是指( ) A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 B从分封制到郡县制 C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 D从奴隶制到封建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 的能力。材料中 “政治大转型 ”“ 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说明是郡县制的实行,商鞅变法推行郡县制,秦朝统一后全国推行,汉武帝进一步实施,故本题选择 B。 A不属于政治方面; C属于思想方面; D不符合题意。 考点:

18、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 钱穆在评价科举制度时说: “必有大批应举人,远从全国各地,一度集向中央,全国各地人才,都得有一次之大集合。不仅政府与社会常得声气相通,即全国各区域,东北至西南,皆得有一种相接触相融洽之机会,不仅于政治上增添其向心力,更于文化上增添其调协力。 ”钱穆意在 强调科举制度( ) A维护了社会公平 B有利于专制统治 C促进了文化融合 D加强了民族团结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全国各区域,东北至西南,皆得有一种相接触相融洽之机会,不仅于政治上增添其向心力,更于文化上增添其调协力 ”说明作者强调的是文化上的融合

19、,故本题选择 C。其它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 科举制度。 如果要研究明代设立内阁制的情况,以下哪些古籍应在查阅之列 ( ) 东京梦华录 明史 职官志 明史 太祖本纪 明成祖实录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历史;内阁是明成祖在位时设立的,故 不符合题意;本题选择 D项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明朝内阁制。 嘉庆帝亲政之初,认为 “凡事必专责之军机大臣,则其权过重 ”,与 “乾纲独断 ”的家法不符,强调军机大臣不过 “承旨书谕 ”而已,皇帝并非 “将臣工

20、翊赞之职尽责此数人 ”。这表明嘉庆帝认识到( ) A必须责罚军机大臣 B军机处有利于皇帝高度集权 C军机处应予以撤销 D军机处会对皇权造成危害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其权过重 ”“ “将臣工翊赞之职尽责此数人 ”说明嘉庆帝认识到军机大臣的权位较高危及到了皇权,故本题选择 D。其它选项不符合材料所反映的内涵。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清朝军机处。 习近平强调, “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在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最早体现 “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 ”的是( ) A通判 B御史大夫 C刺史 D监察御

21、史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A出现在北宋;出现在秦朝;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时期;出现在唐朝;依据时间顺序排列,选择项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三公九卿(御史大夫)。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 ”与材料主张一致的是( ) A “丞相者,朕之股肱,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 B “以天下之广,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 C “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设相之患 ” D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22、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 ”说明材料对丞相设立颇有微词,赞成丞相设立;说明丞相重要性;对秦朝灭亡归结于丞相的设立,与题干意思相一致,本题选择项;直接废除丞相,与题干意思不符。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明朝废除丞相。 伯里克利在论雅典之所以伟大的演讲中说: “这是雅典人与众不同的优点,行动时我们勇气百倍,行动前却要就各项措施的利弊展开辩论。 ”文中的“雅典人 ”是指( ) A除贵族外的雅典所有公民 B除外邦人以外的全体雅典人 C除第四等级

23、外的所有雅典公民 D可参加公民大会的所有雅典人 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 “行动前却要就各项措施的利弊展开辩论 ”说明是有权力参与辩论的应该是雅典的公民,雅典公民范围仅限于本帮成年男性,奴隶、外邦人和妇女被排除在民主之外,故 A、 B、 C均不符合题意;本题选择 D。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公民范围。 公元前 445午,罗马废除贵族与平民不能通婚的旧法;公元前 367年,又以法律形式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 。罗马制定上述法律的主要目的是( ) A完善法律体系 B稳定社会秩序 C保障平民利益 D维护帝国统治 答案: B

2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法律是统治阶级维护社会统治体现,材料中废除贵族与平民不能通婚的旧法 ”“法律形式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 ”显然都是为了稳定社会秩序予以制定的,故本题选择B项。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罗马法目的。 综合题 ( 20分)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政治制度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时期统一中原的秦国, 18 世纪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国。它们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但在治国方面却有惊人的相似 材料二 古代中华文明是一种以君主官僚国家政

25、权体系为主轴, 文化上高度认同而予以强化的政治大一统文明。 材料三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 它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 世界文明史 ( 1) “秦国 ”和英国 “在治国方面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都开创了新的政治制度。请用史实加以说明。( 6分) ( 2) “秦国 ”建立的 “君主官僚国家政权体系 ” 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4分) ( 3)英国创立的 “全新的政体 ” 是如何不断发展完善的?( 3分)有什么重大影响?( 3分) ( 4) “秦国 ”和英国的治国方针代表了东西方不同时期的政治文明。指出他们的根本不同点。( 4分)

26、 答案:( 1)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地方实行郡县制。 英国: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使君主权力受到议会限制。( 6分) ( 2)特点: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上。( 4分) ( 3)发展完善: 18世纪形成责任内阁制; 19世纪形成两党制; 1832年议会改革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席位,进一步完善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3分 ) 作用:巩固了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产生了重大影响。( 3分) ( 4)秦朝:封建专制统治,实行人治;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实行法治。( 4 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 1)问解题

27、关键是抓住题干问法中 “开创了新的政治制度 ”来比较秦朝和英国政治制度创新的地方,秦朝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来分析作答,英国从君主立宪制角度组织答案:。第( 2)中主要考查学生掌握知识记忆能力,对于题干中 “君主官僚国家政权体系 ”的特点从秦朝政治制度把权力由地方集中到中央,中央 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的角度去思考作答。第( 3)问第一小问阐述英国君主立宪制发展与完善,依据所学知识从 18世纪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到两党制确立以及 19世纪 30年代工业革命推动下议会改革进行阐述;第二小问影响从政治对于英国统治需要以及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角度思考作答。第( 4)问属于比较题型,考查学生比较归纳

28、问题的能力。比较秦朝和英国政治文明可以社会性质(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统治方式(人制与法治)以及经济属性(小农经济与资本主义)角度综合分析即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君主专 制;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责任内阁制确立;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1832年议会改革。 (20分 ) 历法与节日的变化反映时代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臣(指汤若望)自大西洋八万里航行东来,阐扬天主圣教为本,前朝(明朝)故帝,令修历法。修历所用书籍,测量天象仪器,由西洋来者甚多。自天主教来华传教士汤若望上清廷奏疏宁可使中夏(中国)无好

29、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 摘编( 1644年)反对西学的顽固派杨光先弹劾汤若望之言论 材料二 辛亥鼎革后,民国纪 元,改用泰西历法(阳历),一以趋世界之大同,一以新国人之耳目,意至善也。 陈振先送旧历文( 1929年 12月 31日大公报) 材料三 而民间于祖宗忌辰、自己生日,均必不肯改易,且亦与政体无关。况蜒人于潮水,农夫之于根植,尤有绝大关系,必不敢忘也。 1930 年 1月 7日盛京时报 (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你从中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6分) ( 2)辛亥革命后,阳历成为法定历法。请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历史背景。( 6分)(提示:可从政治、经济、文化

30、三方面概述) ( 3)材料三对 改行阳历持何态度?( 2分)请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民间仍然使用旧历(农历)的合理性。( 6分) 答案:( 1)信息:新航路开辟;西方传教士来中国(或基督教在中国传播);传教士修订新历法;早期西学东渐(或西方近代自然科学传入中国);顽固守旧官员盲目排外;明清朝代更迭。(每点 2分,任答 3点得满分 6分。不拘泥于参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 2)背景: 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帝制,阳历取代旧历,彰显共和精神;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历法认同趋于西化。( 2分)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工业化进程加速),中 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使用阳历便于

31、与国际接轨。( 2分) 文化上:西式文化冲击近代中国(西风东渐),颁行阳历以迎合世界潮流。( 2分)(每个方面任答 1点得 2分。不拘泥于参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 3)态度:反对(或不支持)。( 2分) 合理性: 政治上:旧历迎合宗族社会的需求;政府在无关政体方面可向民间社会作适当的妥协与退让。( 2分) 经济上:旧历适合农耕经济的需要。( 2分) 思想上:民族传统与习俗在现代化进程中应予保留。( 2分)(每个方面任答 1点得 2分。不拘泥于参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 给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 1)问,对映材料一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材料

32、有效信息,依据材料一中 “臣(指汤若望)自大西洋八万里航行东来,令修历法。修历所用书籍,测量天象仪器,由西洋来者甚多,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 ”等信息并结合所学从新航路开辟、西学东渐以及明朝政府态度等视角综合分析作答。第( 2)问依据材料二中 “民国纪元,改用泰西历法(阳历),一以趋世界之大同 ”并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以及文化视角分析作答,政治视角从辛亥革命影响角度思考作答;经济视角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角度回答 ;文化从西式文明对中国冲击角度组织答案:。第( 3)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中 “而民间于祖宗忌辰、自己生日,均必不肯改易,且亦与政体无关 ”信息来归结态度;第二小问属于开放题型,回答时候

3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来印证,政治上可以从宗族关系发展需要;经济从小农经济视角分析;思想从民俗与习俗的角度思考作答。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成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 新航路开辟 影响;近代中国经济变迁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原因及表现。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0分) 材料一 尽管遭到美国和欧洲的强烈反对,但俄罗斯武装力量仍果断进驻克里米亚多处战略要地。 2014年 2月 28日以来,驻扎在塞瓦斯托波尔的俄黑海舰队率先行动,随后俄军从海空同时大举增援。正如路透社所言,与 160年前同英法冲突时色厉内荏的俄国相比,经过精心准备的俄军面对西方压力时,己表现得底气十足,

34、毫不示弱。 环球时报( 2014年 3月 3日) 材料二 被解放的农民反抗斗争更激烈了, 1861年农民骚动竟至 1176次。亚历山大成为打开潘多拉盒子的牺牲品, 1866年到 1880年,他遭到的精心策划的未遂刺杀至少有 5次。 1881年 3月 1日,他终于被主张推翻沙皇专制制度的民意党成员炸死,也成为欧洲历史上遭到刺杀最多的帝王之一。 赫尔岑俄罗斯之声 ( 1)在克里米亚问题上,相对于今天的 “底气十足 ”,为什么 160年前俄国却是“色厉内荏 ”?( 4分) ( 2)依据材料,分析亚历山大二世屡遭刺杀的原因有哪些 ( 6分) 答案:( 1)西方主要国家已经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基本完成了

35、工业革命;落后的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远远落后于西欧。( 4分) ( 2)改革是对农民的一场掠夺,农民遭受看要资本主义和封建残余的双重剥削和压迫;改 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引起了激进民主人士的不满。( 6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 1)问结合所学从俄国当时经济发展落后于西方,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后工业革命完成,而俄国农奴制则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角度来概括作答。第( 2)中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农奴制改革后国内人生对改革出现问题的反思角度分析,改革后农民一无所获,还要同时兼受双重压迫,改革后保留封建残余引起国内民主人士的不满,导致亚历山大二世屡遭刺杀。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俄国农奴制改革 原因及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