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山东济宁市梁山一中高二3月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wealthynice100 文档编号:336598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0.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年山东济宁市梁山一中高二3月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3-2014年山东济宁市梁山一中高二3月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3-2014年山东济宁市梁山一中高二3月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3-2014年山东济宁市梁山一中高二3月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3-2014年山东济宁市梁山一中高二3月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年山东济宁市梁山一中高二 3月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齐人 ”“鲁人 ”“楚人 ”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三省六部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西周时实行分封制,分封了齐国、楚国、鲁国等。但是到秦始皇灭六国完成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分封制被彻底打破,郡县逐渐代替了诸侯王国,也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因此选 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 有人认为,如同牛顿发现了自然界的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也在人类社会同样发现了 “三大定律 ”:第一,

2、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建立了承认和尊重个人利益的哲学观念;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人类社会的第三大定律指的是 ( ) A三权分立 B社会契约论 C天赋人权 D人民主权 答案: B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信息 “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 ”,社会契约论认为,人们根据契约成立政府,当成立的政府违背人们的意愿时, 人们就有权利推翻它,由此可见政府的职能就是代表人民并保护人民的利益。因此选 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 从西周的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到战国商鞅 “废井田,开

3、阡陌 ”直接反映了( ) A封建王权的强化 B土地数量的减少 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上层建筑的变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西周的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到战国商鞅 “废井田,开阡陌 ”直接反映了井田制的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建立,这是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B项不正确, A、 D两项是上层建筑,是间接体现。因此选 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 商鞅变法规定,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其目的除了改革旧的社会习俗外,还有( ) A增加政府收入 B提高军队战斗力 C严格控制人民 D打击贵族势力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

4、室 ”意在刺激小农户数的增加及生产的积极性,进而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 B、 D两项和题干没有联系, C 项 “严格控制人民 ”的措施主要是严密的户藉制度和连坐法。故选 A。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商鞅变法。 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大臣用乱箭 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处以车裂之刑。这些史实反映的问题是( ) A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 B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 C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的规律 D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的斗争激烈 答案: D 试题分析:吴起、商鞅变法涉及新旧政治制度的转变 ,必然触及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导致争夺权力的斗争异常激烈。他们

5、的遇害也说明改革虽然顺应时代潮流,但是道路是艰难曲折的,因此选 D。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商鞅变法。 南朝谢灵运曾说: “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倍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所求不获,则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 ”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 A汉族对鲜卑族的沉重剥削,导致民族矛盾激 B鲜卑族对汉族的压迫,导致民族矛盾激化 C导致了阶级矛盾的激化 D迫使北魏统治者实行宗主督护制来缓和矛盾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材料中的 “北境自染逆虏 ”不难看出是鲜卑族入主中原; “征调赋敛,糜有止已 ”可见鲜卑族对汉族实行了残酷的剥削,由此看汉族与鲜卑族矛盾十分尖锐

6、。 因此选 B。 考 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北魏孝文帝改革。 小李在图书馆翻阅有关孝文帝改革的古籍时,看到一句话: ”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 ”小李觉得这应该是改革前的北魏社会状况。请问,孝文帝改革中改变了这一状况的措施有( ) 均田制 迁都洛阳 整顿吏治 改穿汉服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之前农民由于失去土地而被迫迁移成为流民严重社会问题,为了改变此种现状北魏政权经济上实行均田制,确保了农民有地可耕,政治上整顿吏治以利于社会的安定,因此选 B。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北魏孝

7、文帝改革。 1927年中国一部中学历史教科书写道: “假使中国是一个民治之国,而又适有一个有才干有计谋的政界人物,在民国四年的夏间,来把反抗日本作为他的主要政策,一般的人民,还有不欢迎他为元首的吗?在同样情形之下,伯里克利此时乃做了雅典的领袖。 ”这里的 “同样情形 ”不包括( ) A雅典公民普遍好战 B伯里克利才能杰出 C雅典实行民主政治 D雅典面临外邦威胁 答案: A 试题分析: “假使中国是一个民治之国,而又适有一个有才干有计谋的政界人物, ,来把反抗日本作为他的主要政策 ”分析,正好反映了 B、 C、 D三项内容,说明 BCD都可以排除,因此选 A。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希腊、罗

8、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When in Rome, do as Romans do ”是古代西方的一句俗语,中文一般翻译为 “入乡随俗 ”。从这一俗语的最初来源来看,语境中的 “do”最有可能是指( ) A信奉天主教 B尊重各国风俗 C为荣誉而战 D遵守法律制度 答案: D 试题分析: “When in Rome, do as Romans do ”联系罗马法。罗马人创立了较为完备的法律制度,有力地规范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对罗马帝国的统治起到了有力的维系作用,乃至推动世界政治文明进程。因此选 D。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十二铜表法第五表规定:凡以遗嘱处

9、分 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第七表规定: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荫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以上材料最能说明( ) A罗马法对贵族利益的维护 B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C罗马法规定了人际关系的方方面面 D平民的利益得到一定程度维护 答案: B 试题分析: “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 ”“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荫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 ”这些都是为了保护私有财产,因此选 B。 考点:古代希腊、罗

10、马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的利益,因为它( ) A明确规定限制贵族特权 B是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 C使案件的审理有法可依 D是由平民代表制定的法律 答案: C 试题分析:罗马共和国建立后,公民内部平民和贵族的界限严格,等级森严,贵族与平民的矛盾非常尖锐。贵族垄断立法和司法大权,当时只有习惯法,法律与习惯之间没有明显界限,因此,法律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贵族为保护自己的利益随心所欲解释法律,损害平民利益。在这种背景下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开展起来,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十二铜表法的制定,使审判、量刑有法可依,这是共和国内部

11、平民与贵族斗争胜利的成果,平民的利益得到了保护。因此选 C。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 法。 2012年央视大型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解说词中这样写到: “用法律保护个人权利,明确所有权归属,这些正是自由交易和市场形成的前提,也许正基于此,很多学者才把发明公司的荣耀归于罗马人。真正公司时代的到来,还要在人被进一步解放之后。 ”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罗马法原则是公司产生的前提 B罗马法影响后世公司组织诞生 C罗马法保障个人权利与所有权 D罗马法直接推动公司组织诞生 答案: C 试题分析: “用法律保护个人权利,明确所有权归属,这些正是自由交易和市场形成的前提,也许

12、正基于此,很多学者 才把发明公司的荣耀归于罗马人。可以看出材料认为罗马法保障个人权利与所有权,因此选 C。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对启蒙运动的最大贡献是( ) A提出思想自由 B强调人为中心 C倡导理性至上 D批判专制主义 答案: A 试题分析:方伦理史上,康德第一个系统地阐述了自律概念,并把它确立为伦理学的基础。自由是康德道德哲学的拱心石。康德的自律概念正是以自由意志为前提的。在康德看来,人作为理性存在物,其意志应当是自由的,自由是人的一种天赋权利,是每个人由于他的人性而具有的独一无二的、原生的、与生

13、俱来的权利。一个人只有作为纯粹的意志存在物而不是作为一个自然的存在物,他才是自我决定的,才能 “自己为自己立法 ”,才能在立法时不服从异己意志。(注:参见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6年版,第 86页。)由此,康德把意志自由看成是阐 明道德自律性的关键,从而高扬了道德的主体性,在伦理学上实现了所谓的 “哥白尼式的革命 ”。因此选 A。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 有学者认为: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早期启蒙思想,欧洲 17、 18世纪也产生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后者被看成是 “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主要是因为( ) A促成了英国

14、光荣革命的爆发 B使广大人民通过宗教改革接受了思想启蒙 C规划了资本主义的政治蓝图 D直接促发了法国大革命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以明清时期早期启蒙思想与欧洲 17、 18世纪启蒙思想的比较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对比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明清时期早期启蒙思想未对未来社会提出设想,只是对封建社会的反思;而欧洲 17、 18世纪启蒙思想不仅批判封建专制制度还规划了资本主义的政治蓝图,故被看成 “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因此选 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 周礼 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

15、为市。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 A中央 集权 B中正有序 C君权神授 D敬天法祖 答案: B 试题分析:这段文字的出处是周礼,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是在秦朝, 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 “敬天法祖 ”的思想,排除 C项;君权神授是汉代董仲舒的思想, D项错误;从材料信息看,王城的建设 “九里见方 ”“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 ”,宫城四周的布局也比较固定有序。综合上述信息可知,周代城市的建设体现了中正有序的特点,因此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城市的发展。 战国以前, “百姓 ”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 “百姓 ”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分封制的加强 B井田

16、制的推行 C宗法制的衰落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答案: C 试题分析:宗法制就是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封地传于子孙且终身任职,子孙受封乃该封地内部事务,且天子没有干涉的权利。也就是 “家天下 ”。但是秦朝之后推行郡县制,也就是由上级任命官员,终止了宗法制。所以 “百姓 ”一词才变为民众的通称。因此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曾有史书记载项羽火烧阿房宫,但有学者认为历史上根本不存在阿房宫。某同学为探究此课题,准备前往实地考察,他应去( ) A陕西省 B山西省 C河南省 D河北省 答案: A 试题分析:阿房宫,是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于渭河以南修建的豪华宫殿。据史书

17、记载,始建于公元前 212年,遗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郊 15千米的阿房村一带。因此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皇帝制度。 中国古代史中指出:在西周分封制度下,同姓集团授予封土,赐之以氏。当时,姓、氏是统治阶级的特权, “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到战国以后,姓氏的分野逐渐消失,平民逐渐获得姓氏。下列各项与 “平民得姓 ”关系最直接的是( ) A郡县制度的 发展 B小农经济产生 C儒家思想的发展 D宗法制度的影响 答案: A 试题分析:依材料可知:有无姓氏是西周重视血缘分封原则选拔人才时代的区分贵族和平民的标志之一,随着战国时期选才标准逐渐转向以军功爵、才能为主

18、的郡县制,平民也可以此来提高自身的政治地位,姓氏也不再成为区分等级高低的标志了,所以战国时,平民也可以有姓氏,故和战国时平民逐渐可以获得姓氏这一历史现象关系最直接的应是受当时的选官,选才制度和标准变化的影响。因此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 元代中庵集卷十五中记载 :“天子理万物 ,不能独为 ,责之中书。中书 ,所以行天子之令 ,而制裁天下者也 ,其事权不可不专。 ”这反映了元朝( ) A皇权被削弱 B相权得到加强 C中书省独揽大权 D中书省职能专一 答案: B 试题分析: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演变呈现出 “相权削弱、皇权加强 ”的趋势,但是,个

19、别朝代并不符合这个规律,元朝因为改三省制为一省制,相权集中,根据材料信息 “中书 ,所以行天子之令 ,而制裁天下者也 ,其事权不可不专 ”也可以得出这一结论,因此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 的演变 行省制度。 在古代雅典司法制度中,为防止法官个人意志左右重大的司法判决而导致社会不公情形出现,雅典实行了随机从公民中抽取数十人乃至数百人组成陪审团对案件独立表决的制度。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 A防止官员滥用司法权力 B公民享有广泛政治权利 C法律注重保护私有产权 D司法人员缺乏法律素质 答案: A 试题分析: ”为防止法官个人意志左右重大的司法判决而导致社会不公情形出现 ”,

20、可见是强调防止官员滥用司法权力, BCD在材料中无从体现,因此选 A。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元史 百官志三载: “至元二十五年(公元 1288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於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置院使二员,同知二员,副使二员,经历二员,都事四员,管勾一员,照磨一员 ”。 “掌释教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隶治之 ”。以下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A宣政院得名于元朝招见吐蕃使节的地点 B宣政院机构简单、精干,办事效率很高 C宣政院是管理与唐朝政府来往的吐蕃政权机构 D宣政院是管理西藏宗教和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 答案: D 试题分析:元朝时期在中央大都设立宣政院,专

21、门管理藏族地区的事务,标志着西藏成为我国的行政区,根据 “掌释教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隶治之 ”也可以看出这点,因此选 D 。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行省制度。 亚里士多德认为雅典平民政治的本质特征是 “平民群众必须具有最高权力;政事裁决于大多数人的意志;大多数人的意志就是正义 ”。该特征可概括为( ) A主权在民 B人人平等 C自由主义 D分权制衡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从材料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认为平民群众必须具有最高权力 ,政治代表大多数人的意志,因此选 A。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 1852年 1月法国议会

22、通过了新宪法,把全部行政权与立法权都授与任期 10年的共和国总统路易 拿破仑 波拿巴。在 12月就是否同意建立帝国进行全民表决中,波拿巴根据 740万票赞成 64万票反对的投票结果宣布称帝。称帝后法国的政体是( ) A君主专制 B君主立宪制 C共和制 D人民民主专政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 “法国议会通过了新宪法,把全部行政权与立法权都授与任期 10年的共和国总统路易 ”“拿破仑 波拿巴波拿巴根据 740万票赞成 64万票反对的投票结果宣布称帝 ”,可见称帝后法国的政体是君主立宪制,因此选B。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

23、法。 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得斯的德行诗: “有个故事说,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由纯洁女神们掩护凡人眼睛看不见除非从心底流出血汗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 ”下列人物的思想与诗句最为契合的是( ) A苏格拉底 B普罗泰戈拉 C但丁 D彼特拉克 答案: A 试题分析:理解题干诗歌的主要含义,从 德行、求知、智慧、向善、人性之巅等可以判断强调品德、智慧、善的灵魂,这与苏格拉底的 美德即知识 相符,因此选 A。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苏格拉底的思想。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著名的思想解放运动,下列搭配错误的是( ) A薄伽丘 讴歌人性 B卢梭 倡导 “人民主权说 ” C

24、但丁 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D狄德罗 宣扬科学与民主 答案: C 试题分析: ABD都搭配正确, C搭配错误,但丁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神曲,而提出三权分立学说的是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 孟德斯鸠,因此选 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 综合题 ( 1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启蒙思想家把欧洲的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材料二 难到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腿上带着马刺吗 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三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

25、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多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 请回答: ( 1)材料一中启蒙思想家为什么把封建制度比作 “漫长的黑夜 ” “理性的阳光 ”指什么 (4分 ) ( 2)材料二体现了什么思想 如何评价 (2分 ) ( 3)归纳材料三所体现的思想,并指出这一思想的历史影响。 (4分 ) ( 4)在自由这个问题上,材料二与材料三各侧重于什么 (4分 ) ( 5)综合以上材料

26、,归纳启蒙运动的历史意义。 (4分 ) 答案: (1)因为欧洲的封建社会是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封建专制统治,没有民主和自由,压制了人们的思想。 “理性的阳光 ”是指人文主义精神和启蒙思想。( 4分) (2)体现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的思想。对反对封建专制起了进步作用。( 2分) (3)体现权力 “制约与平衡 ”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确立了一套政治构想,对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起了积极作用( 4分)。 (4)材料二侧重于要求自由平等,天赋人权;材料三侧重于保护自由与人权。( 4分) (5)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的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

27、度,建立资产阶级 “理性王国 ”,按照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的高度,从而比文艺复兴更为彻底,更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不仅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而且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4分) 试题分析: (1)结合所学知识,欧洲的封建社会时期,统治者实行 “君主专制 ”“君权神授 ”,没有民主和自由,压制了人们 的思想。 “理性的阳光 ”是指人文主义精神和启蒙思想,是指人们的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 ( 2)根据材料信息 “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 ”“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 体现自由平等,天赋人权、法律至上的思想。对反对封建专制起了进步作用。 (

28、3)根据材料信息 “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 ,再根据作者是孟德斯鸠,归纳材料三所体现的思想,这为资本主义确立了一套政治构想,对资产阶级的立法 规范起了积极作用。 ( 4)根据材料二信息 “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材料三信息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多数人 ”进行比较分析。 ( 5)结合所学知识,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的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对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精神堡

29、垒 天主教会展开猛烈抨击,对未来的资产主义社会蓝图进行展望和描绘,开启了民智,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这场运动传播到世界成为强大社会思潮,为民族解放 斗争做了贡献等。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 (14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谏官是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春秋初年齐桓公设大谏,为谏官设置之始。晋国的中大夫、赵国的左右司过、楚国的左徒,都属于谏官性质。谏官不仅弹勃不法,同时也对守法官吏施以保护,使官吏免遭不当罪的处罚。 维护官吏的相应权益,也是维护国家法纪的严肃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唐代之前的谏官隶属于宰相

30、,多讽谏皇帝。北宋时期谏官的任免权收到皇帝手里,并赋予谏官根据道听途说来参奏大臣的权力 。谏官由监督皇帝,变成了皇帝约束大臣的工具。 一整理自中国古代监察史 材料二清代前期,所有三品以上的官员可以根据 “风闻 ”有密折奏事权力,这样皇帝对台谏官员在政治信息上的依赖性大大降低了。雍正帝时期京师廷臣的折奏数量大大降低,占折奏数量最大的是地方督抚,达到 70%以上。这说明皇帝依靠奏折所获取政治信息的重点地方各省,而在以往能够把地方情形上报中央的重要方式之一是中央和地方的台谏官员。维新变法时期,光绪帝发布诏令,广开言路,允许 “官民上书言事 ”,评论时政。戊戌变法失败后有关此规定的诏令被废除。 一整理

31、自清 代的监察制度和维新变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谏官制度的变化。 (4分 )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代前期监察体系的特点。( 2分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古代监察发展趋势及维新变法时期的新举措。 (6分 ) 答案:( 1)唐代之前,谏官隶属于丞相,功能主要是监督皇帝。宋朝以后,谏官被皇帝控制,功能主要是监督大臣。( 4分) ( 2)特点:皇帝赋予更多官员监察权力;地方官取代专职的台谏机构为皇帝提供了最多的全国政治信息;皇帝能更严密地监察中央和地方官员。( 6分) 趋势:监察系统对皇帝的制约越来越小;皇帝 通过监察系统对政府百官的控制越来越严密。( 4分) 新举措:维新变

32、法时期,改革派允许民众上书言事,评论时政;试图扩大民众在国家事务中的影响力。( 2分)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信息 “唐代之前的谏官隶属于宰相,多讽谏皇帝。北宋时期谏官的任免权收到皇帝手里,并赋予谏官根据道听途说来参奏大臣的权力。谏官由监督皇帝,变成了皇帝约束大臣的工具。 ”概括古代谏官制度的变化。 ( 2)根据材料信息 “清代前期,所有三品以上的官员可以根据风闻有密折奏事权力 ”“皇帝对台谏官员在政治信息上的依赖性大大降低了 ” ,概括清代前期监察体系的 特点。,结合所学知识,雍正帝时期皇帝通过密折奏事制度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能更严密地监察中央和地方官员。京师廷臣的折奏数量大大降低,

33、占折奏数量最大的是地方督抚,达到 70%以上。再根据材料信息 “维新变法时期,光绪帝发布诏令,广开言路,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评论时政 ”回答维新变法时期的新举措。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监察与谏议。 ( 18分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卢商 )早孤,家窭 (j,贫寒 )困,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由校书郎佐宣歙、西川幕府。入朝,累十余迁,至大 理卿。 擢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摘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七 材料二 (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 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

34、。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摘自 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梭伦寻求善世的真理。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 摘自【加】哈罗德 伊尼斯全球通史 ( 1)材料一 反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当时社会政治有何影响?( 4分) ( 2)怎样理解材料二中 “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 ”?并分析其进步作用。( 4 分) ( 3)基于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两种政治制度变化作用的看法。 (10分 ) 答案:( 1)科举制取代了九品中正制。( 1分)打破了世家大族的特权垄断;扩大了封建

35、政权的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3分) ( 2)开始以财产取代血缘关系作为权利分配的标准。( 1分)扩大了民主权利的范围;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3分) ( 3)前者是封建政权人才选拨制度的进步;后者扩大了奴隶主任用官员的范围。前者打击了世家大族势力;后者削弱了贵族世袭特权。前者依据才学选拨官员;后者根据财产授予权利。前者未改变封建专制政体;后者促使旧氏族贵族专制走向奴隶制民主政治。( 5分) 中国人形成了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的观念;西方人逐步形成追求财富的观念。中国人崇尚 “学而优则仕 ”,文化知识主要用于维护皇权统治;西方人主张 “人是万物的尺

36、度 ”重视个性的发展。( 4分)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信息 “举进士 ”,可知与科举制有关,隋炀帝时期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再根据 “家窭 (j,贫寒 )困,能以学自奋 ” 可知科举制打破了世家大族的特权垄断;扩大了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结合起来,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 2)根据材料信息 “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可知新兴工商业者的力量壮大推动了梭伦改革,结合所学知识,梭伦改革中实行财产等级制度, 以财产取代血缘关系作为权利分配的标准,扩大了民主权利的范围;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 3)结合所学知识,对两者进行比较,科举制和财产等级制 度都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前者打击了世家大族势力;后者削弱了贵族世袭特权。但是前者依据才学选拨官员,是封建社会时期的选官制度,推动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后者根据财产授予权利,促使旧氏族贵族专制走向奴隶制民主政治。再结合东西方思想观念的不同回答。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选官制度;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