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广东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周芸 文档编号:336618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50.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年广东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3-2014年广东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3-2014年广东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3-2014年广东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3-2014年广东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年广东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禅让制 分封制 世官制 宗法制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依据所学,禅让制是指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后被禹的儿子启所破坏,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故周代不可能实行禅让制,所以 不合题意, 均符合题意。所以应选 D。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西周的政治制度 下表是中国近代不同年份的对外贸易状况表。它主要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经济 1895年 1913年 增长 货物性质 中国进口 1.7亿 5

2、.7亿 3.3亿 生活消费品展 85,生产资料展 15 中国出口 0.28亿 1.66亿 5.9亿 农产品、手工业品展 96,工业品占4 A是外向型发展模式 B半殖民地经济特征明显 C能够充分利用外资 D发展水平较高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的特点。从题干表格的内容可知,近代中国出库噢的主要是初级产品,工业品机户没有,而进口的主要是生活消费品和生产资料,说明近代中国已沦为资本主义列强的市场和原料供应地,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经济的特点。所以应选 B。 考点: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 近代中国经济的特点 1912年 10月,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正式通

3、过了服制法,规定礼服礼帽“料用本国纺织品 ”。该规定主要反映了 A中国民族工业生产水平的落后 B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C政府极力保 护民族工业的发展 D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因素。从材料 “料用本国纺织品 ”表明政府规定礼服礼帽必须用本国的纺织品,这体现的是政府对本国民族工业的保护政策。 A 项与题干材料无关; B 项材料不能体现; D 项错误,材料只表明政府对经济发展的措施,并未体现政策的结果。所以应选 C。 考点: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政府对民族工业的政策 根据下表分析, 195

4、31957 年,我国土地所有制和经营方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代大致范围 所有制 土地经营 1949年以前 地主土地所有制 租佃个体经营 19501952 农民土地所有制 自耕农个体经营 19531954 农民土地所有制 个体经营,集体互助 19531954 农民土地股份制 初级社,集体经营 19551957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 高级社,集体经营 A土地改革 B对农业进行改造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发生严重自然灾害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过渡时期我国土地制度的变化。解答此题要抓住题干提示的时间 “1953 1957年 ”。这一时期正是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时期,即工业化的同时还进行了

5、 “三大改造 ”,使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所有制和经营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材料反映的是对农业的改造。所以应选 B。 考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对农业的改造 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金融中心转移的顺序是 A佛罗伦萨 阿姆斯特丹 伦敦 纽约 B阿姆斯特丹 佛罗伦萨 伦敦 纽约 C佛罗伦萨 伦敦 阿姆斯特丹 纽约 D阿姆斯特丹 佛罗伦萨 纽约 伦敦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的认识与理解。依据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前,地中海沿岸是世界贸易的中心,当时的佛罗伦萨应是金融中心;后来,荷兰掌握世界殖民霸权,

6、其首都阿姆斯特丹也就成为金融中心;后来英国取而代之,伦敦成为金融中心;两次大战后,欧洲严重削弱,美国崛起,纽约成为金融中心。所以应选 A。 考点: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图 6是 19501989 年美 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对图中 时段解读正确的是 A美国经济出现 “滞胀 ”现象 B “新经济 ”得以快速发展 C美国经济处于 “黄金时期 ” D国家干预经济得到强化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变化。依据所学可知,新经济是在 90 年代以后,故排除 B;二战

7、后五六十年代资本主义经济进入 “黄金时期,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是重要因素,故排除 C、 D。 20世纪 70年代,由于经济危机的打击,资本主义经济普遍进入 “滞胀 ”时期。所以应选 A。 考点: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资本主义经济的 “滞胀 ” “金砖国家 ”是指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四个新兴经济体国家以及后加入的南非共五个国家,通过金砖会议商讨合作、协调发展。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金砖国家合作有利于对抗超级大国 美国 B金砖国家出现反映了世界经济全球化以及国际政治多极化的趋势 C金砖国家合作有利于五国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 D中国是金砖国家中的盟主,在协调一致立场和行

8、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依据所学 可知,金砖国家是为了加强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并不是对抗美国,故 A项错误 金砖国家主要是是经济领域的合作,不能说是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故 C项错误;金砖国家遇事相互合作,协商解决,不存在谁主导、谁盟主的问题,故 D应排除。 金砖国家的区域合作恰恰从反映了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区域集团化和国际政治多极化的趋势。所以应选 B。 考点: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金砖国家的建立 “压迫与反压迫、剥削与反剥削、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以及革命、起义、暴动等等事件与过程,常常被列为重点。实事求是地讲

9、,这些事件中 的大部分,多半是属于为争取文明进步而付出的代价。这一切当然是必须讲的。但是如果只讲代价部分,不讲或少讲文明进步本身,不论述文明成果对社会发展的意义,这能算是完整的历史吗? ”上述观点所强调的史观是 A阶级斗争史观 B文明史观 C近代化史观 D全球史观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观。从材料表述可知,作者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单单是 “压迫与反压迫、剥削与反剥削、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 ”还包括 “文明进步本身 ”。前者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是为了后者而付出的代价。这体现的站在文明进步的角度分析研究历史,故属于文明史观的范畴。所以应选 B。 考点:历史研究 历史观 文明史观 “大

10、器晚成 ”、 “大象无形 ”、 “质真若渝 ”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最早都源自同一本先秦典籍,它是 A春秋 B道德经 C论语 D韩非子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 思想。依据所学可知, “大器晚成 ”出自道德经四十一章: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 ”,指能担当重任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较晚。 大象无形 一语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一章: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意思是: 最白的东西好象是污浊的,宏大的方正(形象)一般看不出棱角,宏大的(人)材(物)器一般成熟较晚,宏大的音律听上去往往声响稀薄,宏大的气势景象似乎没有一定之形 。 “质真若渝 ”语

11、出自老子道德经四十一章: “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 ”,意思是质朴而纯真好像混浊未 开。所以应选 B。 考点: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 道家的思想 礼记 内则曰: “子能食食,教以右手。 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 ”对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古人重视家庭教育 B日常行为注重伦理道德 C古人重视生活技能教育 D以思想统一促政治统一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早期的教育。依据所学,从材料的内容可知古代的教育非常重视家庭教育、伦理道德、生活技能的教育。 D项说法材料没有体现。所以应选 D。 考点: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春秋战国时期的

12、思想 教育思想 恒山悬空寺三教殿里,正中供奉的是释迦牟尼,左边是孔子,右边是老子。据此判断,悬空寺最早可能建于 A汉朝 B魏晋南北朝 C隋唐 D宋朝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教合流。依据所学, “三教 ”即指儒教、道教、佛教。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儒学也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这说明这一时期思想家出现了 “三教合流 ”的趋势。隋朝时候,儒学家明确提出 “三教合归儒 ”,即 “三教合一 ”。唐朝时候,采取三教并行的政策,尊 儒道、礼佛、崇儒。山西省著名的悬空寺有 “三教殿 ”主殿的塑像,体现了上述特点。所以应选 B。 考点: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13、诸子思想的发展 三教合流 阿萨 勃里格斯在英国社会史中写到: “在这里,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而文明人则几乎又变成野蛮人。从这条污浊的排水管中,排出人类工业的最大一股潮流去滋润全世界:从这条肮脏的下水道中,排出纯金的潮流。在这里,人类的发展成就既是最完备的,又是最野蛮的。 ”以下各项对这段话的理解认识,正确的是 工业革命改变了全球的贫困面貌 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 工业革命带来了环境污染的问题 工业革命加深了西方的殖民掠夺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解答此题可以用排除法。材料主要是反映了工业革命一方面创造了巨大财富,另一方面也给世界带来污染,给落后

14、地区带来灾难。很明显 表述有误,工业革命使落后地区更加贫困,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东西方差距进一步扩大。故含有 项的均应排除。所以应选 D。 考点: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 “英国的社会结构不像欧洲大陆那样僵硬不变,没有因袭的社会风尚去阻挠拥有土地的士绅经营工商业或做买卖;没有法律上的障碍会阻止一个工匠的社会地位上升 ”。此段材料表明工业革命最早从英国开始是因为 A圈地运动改造了英国的传统农业 B海外扩张奴隶贸易完成了资本积累 C完成社会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D工场手工业时期技术和经验的积累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通过资产

15、阶级革命,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权。资产阶级政权强调人的平等和自由发展。这说明英国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为英国 工业革命提供了首要的政治前提条件。 ABD都是条件,但与题意不符,所以应选 C。 考点: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 “图说历史 ”是解读历史的一种方式。图 5地图中白色区域的不断扩大,反映了 A天主教的传播 B西方人眼中的世界 C罗马帝国的扩张 D “日不落帝国 ”形成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图 5的内容可知,白色区域主要以地中海沿岸地区为中心,向外逐渐扩大,这体现了欧洲中心论的观点,是站在西方人的立场来看世界的发展变化的。天主教

16、主要在欧洲;罗马帝国主要在地中海沿岸; “日不落帝国 ”形成与图的变化不符。所以应选 B。 考点:历史研究 历史观 欧洲中心史观 “尽管罗马法律在妇女继承财产上做了严格限制,但一些聪明人往往能找到法律的漏洞 随着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妇女们也开始占有大宗财产。 许多妇女管理着家庭的财政事务和大地产。 ”这段话表明 A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 B罗马法关于财产关系的规 范不够严密 C妇女的财产继承权富有自然法的精神 D妇女的财产占有体现公民法的灵活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罗马法的认识与理解。从材料 “尽管罗马法律在妇女继承财产上做了严格限制,但一些聪明人往往能找到法

17、律的漏洞 ”可知,罗马法关于财产关系的规范不够严密,所以出现 “妇女们也开始占有大宗财产。 许多妇女管理着家庭的财政事务和大地产 ”的现象。分析选项, B项符合题意; A、 C、 D三项材料中不能体现,所以应选 B。 考点: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的政治制度 古罗马的政治与法律 罗马法 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 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 “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 ”。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 A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 B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 C地方各州自治权力不断增强 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美国联邦制的认识与理解

18、。依据所学, “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 ”指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与稳定, “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 ”指地方分权,有利于调动地方的积极性,而美国的联邦制是两者的有机结合。分析选项, A项只是说了 “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 ”; B项与题意无关; C项表述错误,各州的权力依法律规定而享有,并不是 “不断增强 ”。所以应选 D。 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 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 联邦制 据汪之成的上海俄侨史统计:从 1904年到 1917年,上海公共租界的俄侨人数大体稳定在 360人左右。自 1918年起,大批俄国人蜂拥抵沪,至1930年,上海俄侨总数已近 2万人。促成俄国人大量流入上海的主要

19、原因是 A支持中国国民革命 B上海有俄国租界 C躲避国内不稳定局势 D受到法西斯威胁 答案: C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俄国的革命。解答此题要注意题干材料所提示的关键时间 “1918年 ”。依据所学可知,在这一时间前后,俄国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二月革命、七月流血事件、十月革命等,社会政局动荡不安。故出现材料所描述的现象。所以应选 C。 考点: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俄国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的影响 武昌起义后全国有 15 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 13人,革命党 5人,咨议局议长 3人,巡抚 3人,布政使 1人,提督 1人

20、,督练公所总参议 1人。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A 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B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C具有明显的妥协性 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特点与局限的认识与理解。从题干的描述中可知, 15个省都督中,既有旧官僚、旧军官,也有革命派,且旧官僚、旧军官比例较大,说明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与妥协性。故 A不合题意; B项材料并未体现; C项符合题意; D项表述错误,辛亥革命是自下而上的革命。所以应选 C。 考点: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特点与局限 下图是 1945年 7月 7日颁发的纪念章。作为史料,可以用来佐证 全面抗战爆发的时间 新四军的发展

21、壮大 抗日根据地的斗争 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从题干时间 “1945年 7月 7日 ”和图中的文字说明 “抗战八年纪念 ”可以确定全面抗战爆发的时间: 1937年 7月 7日,故 正确。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是八路军创建的,所以 正确,图不能体现 。 是解放战争的转折点,不合题意。所以应选 B。 考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 党 抗日战争 2007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60周年。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在给内蒙古自治区的贺电中说: “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2、同我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一个伟大创举。 ”这里的 “伟大创举 ”是指 A率先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B率先赢得了民族独立 C政府组成人员全部来自少数民族 D率先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度。从题干的内容可知,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 1947年。这说明早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就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付诸实践。分析选项, A项不合史实; B项表述错误,民族自治区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C项表述不准确; D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 D。 考点: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72年 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说: “

23、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 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 ”据此判断 A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 B中美两国仍然互相敌视 C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 D中美两国成为战略同盟 答案: C 在德国入侵苏联之后,丘吉尔曾说 “俄国的困难就是英国的困难 ”,表示将尽全力援助苏联;但二战结束后,他又公开发表 “铁幕 ”演说,鼓吹对苏联的冷战。这些说明他 A出尔反尔,典型的政客 B骨子里一直仇视苏联 C根据自身利益调整政策 D唯美国马首是瞻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国家外交政策调整的依据。根据所学,二战时德国法西斯是最主要的敌人,援助苏联战胜法西斯德国符合英国的利益;二战后,共同敌人的消

24、失,国家利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冲突日益明显,因此英国又鼓吹冷战,遏制苏联,这同样符合英国的利益。所以应选 C。 考点:复杂多变的当代世界 两级对峙格局的形成 冷战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木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锯子、刨子、钻子等木工器械都是这一时期发明的。这些发明主要得益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井田制的瓦解 C冶铁技术的进步 D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冶铁业的发展。木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反映了手工业技术的的进步,而春秋战国时期冶铁业的发展与进步为手工技术的进步提供了有利条件,奠定了物质基础。所以应选 C。 考点: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发展历程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25、金属冶炼技术的进步 唐文宗太和六年( 832年),宰相王涯上奏: “商人乘马,前代所禁。近日得以恣其乘骑,雕鞍银镫,装饰焕烂,从以童骑,骋以康庄,此最为僭越。伏请切令禁断。 ”以下对当时商人地位的判断,错误的是 A经济地位优越 B政治地位低下 C遭受全社会的鄙视 D实 际上没有自由民的平等地位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解答此题要注意结合材料。由材料 “雕鞍银镫,装饰焕烂 ”可知, A 项正确;材料认为商人 “” 雕鞍银镫,装饰焕烂 ”是 “最为僭越,伏请切令禁断 ”,说明 B、 D正确; C 项中 “全社会 ”的说法过于绝对,不合史实。所以应选 C。 考点:

26、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发展历程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重农抑商政策 综合题 ( 16分)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利益,分则有损民族的利益。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见下侧示意图) 材料二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 “一击 ”,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

27、中国史纲 北伐战争前夕中国政治形势示意图( 1926年) 材料三 孙先生手创之中国国民党,历尽艰辛,无数先烈前 仆后继,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光辉业迹,已成定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 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发党私之论! 1982 年 7月 24日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节选) 请回答: (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当时中国所处的政治状况。为了深入地推进革命

28、,国共两党发动了哪一重 大军事斗争?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国民革命运动的结局。( 7分) ( 2)综合材料一、二,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材料二提及“民族凝聚力 ”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 “凝聚力 ”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6分) ( 3)书信往往带有浓厚的亲情、乡情,反映写信者的诚挚愿望。据材料三,指出作者的政治愿望。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有利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积极因素。( 3分) 答案: ( 1)状况:军阀割据;国民党在南方建立革命根据地。( 1 分,答到一点即可) 斗争:国共联合发动北伐战争。( 2分) 结局:动摇了(或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29、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失败(或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4分,每点 2分) ( 2)错误估计:日本认为国民革命失败导致内战纷争,忽视中国再次的凝聚团结;日本认为军事上强于中国,忽视中国人民的斗志。( 2分,每点 1分) 主要表现: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 分)军事上: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战场抗战,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战略上相互配合。( 2 分) ( 3)政治愿望:国共再度合作,实现民族的复兴。( 1分) 积极因素:两岸同胞的民族感情;国共合作的历史传统;海峡两岸 交流日趋频繁(或 “九二共识 ”等)。( 2分,每点 1分,答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0、试题分析:第( 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认识与理解。回答第一小问要依据图片中右下角的图例回答,同时要结合历史地图的具体内容。结合第一小问回答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国共合作,进行北伐。对于结局,要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认识问题。 第( 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国共合作进行抗战的认识与理解。回答第一小问要结合材料 “低估 中国民众 的力量 民族凝聚力 ”、 “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 ”作答;第二小问结合两党关系及两 党在抗战上的态度分析回答。 第( 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祖国统一的认识与理解。回答第一小问要结合材料“合则对国家有利 ”、 “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 ”及目前的现实状况解答。对

31、于第二小问要从历史和现实、政治和经济等跟方面综合分析解答。 考点: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崛起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第一次国共合作;当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崛起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国共合作抗日;祖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 16分)金融是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 称。现代金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先导力量,主导经济发展的变迁和格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87、 1920和 1936年中国金融机构的资产总额统计表(单位:亿元) 1887年 1920年 1936年 名称 总额 名称 总额 名称

32、 总额 票号 3.29 银行 9.11 银行 72.76 钱庄 2.8 钱庄 1.6 信托公司 0.22 典当 3 典当 1.5 储蓄会 1.45 保险公司 0.63 钱庄银号 5 典当 2 合计 9.09 12.21 82.06 据燕红忠近代中国金融发展水平研究 材料二 19291932 年美国进出口总额统计表(单位:亿美元) 时间 出口 进口 1929 52 41 43 99 1930 38 43 30 61 1931 24 24 20 91 1932 16 11 13 23 据 H N沙伊贝等近百年美国经济史 ( 1)材料一反映了近代中国金融发展的哪些特点?简述 1936年我国金融发展的

33、有利条件。( 6分) ( 2)根据材料二,指出 19291932 年美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的趋势。针对这一趋势,罗斯福在金融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4分) ( 3)为了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 20世纪 40年代中后期国际社会采取了哪些举措?这一新秩序的建立有何影响?( 6分) 答案: ( 1)特点:近代金融机构出现并发展;新旧金融机构并存。( 2 分,每点 1 分) 条件: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的开展;民族工业的较快发展等。( 4分,每点 2分) ( 2)趋势:进出口贸易连续下降。( 2分) 措施: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管制证券业等。( 2分

34、,答出一点即 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 3)举措:签订布雷顿森林协定;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2分,答到一点即可) 影响: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 4 分,每点 2 分,要分别答出对世界、对美国的影响,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第( 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金融业的发展状况的认识与分析。回答时要紧扣材料,从材料表格中的中国金融机构数量趋势、中国金融机构的类型和名称、中国金融机构的资产总额 的变化,即可概括出近代中国金融发展的特点,;然后结合 1936

35、年中国的经济、政治等方面的情况分析回答金融发展的有利条件。 第( 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 19291932 年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的掌握情况。结合材料二表格中紧扣和出口总额的变化归纳总结概括出 19291932 年美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的趋势。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内容(金融方面)及所学回答罗斯福所采取的措施。 第( 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及影响的掌握。回答时要联系 20世纪 40年代中后期涉及国际金融新秩序的事件,如布林顿森林会议的内容回答 。对于影响主要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美国的特权和支配地位、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和制度化等方面加以归纳总结。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36、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金融业发展与特点;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与影响 ( 20分)历史研究过程注重史料的收集、整理、分析,从中推导出合理的历史结论。以下是一些史料的整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1年 11月 20日辛亥革命尚在进行之时,天津(清政府控制下)的大公报进行了一次征文评比,主题是 “君主民主立宪问题之解决 ”,民众参与程度超过了大公报预想,因此增加了获奖名额,获奖结果统计如下: 类别 主张君主立宪 主张民主立宪 未表明态度 篇数 11 2 3 材料二 2006年,俄罗斯的尤里一列瓦达咨询

37、分析中心就 “十月革命给俄罗斯人带来什么? ”作了调查,统计如下: 态度 持相应人态度的人数比例 在俄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上开辟了新时期 30% 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30% 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10% 是一场灾祸 16% 其他 14% 材料三 19491960 年中国人口变化的相关数据 年份 人口增长率及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死亡率 1949 16 20 1958 17 24 11 98 1960 负增长 25 43 ( 1)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哪些合理的历史结论?( 2分) ( 2)根据材料二指出俄罗斯人对十月革命的基本态度。( 1分)结合19171991 年苏联的史实,分析其受哪些因素

38、的影响?( 6分) ( 3)根据材料三指出 1949-1960年中国的人口变化。( 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5分) ( 4)根据材料及上述问题,你认为在历史研究中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2分) 答案: ( 1)大公报进行君主立宪问题的征文,说明清政府的控制放松了;民众参与程度比较高,说明参与政治的积极性高;获奖作品多为主张君主立宪的文章说明大公报倾向君主立宪政治;革命时期人们的政治主张有多样化倾向。( 2分,答出两点即可) ( 2)持肯定态度的明显高于持否定态度的,整体看俄罗斯人对十月革命是基本肯定的。( 1分) 肯定因素:十月革命后俄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工业化发展,成为世界第二的

39、工业 强国;二战后成为超级大国;俄罗斯民众的大国心理。 否定因素:未能注重经济比例协调发展;政治上高度集权,民主程度不高;斯大林体制带来了巨大的弊端,导致苏联的解体。( 6分,答出三点即可,以肯定的因素为主。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 3)变化: 19491958 年,自然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2分,只写出其中一个信息给 1分) 原因:新中国成立,结束了社会动乱局面,政局稳定;土地改革、三大改造、一五计划等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 3分,答出一点 1分,两点 3分) 变化: 19581960 年,自然增长率下降,死亡率上升。( 2分,只写出其中一个信息给 1分) 原因

40、: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的出现,使经济遭到破坏。( 2 分) ( 4)注重史料的收集和整理;论从史出,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注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史料的收集。( 2 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第( 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民主进程的分析与掌握。回答时要结合材料 “1911年 11月 20日辛亥革命尚在进行之时 .天津(清政府控制下)的大公报进行了一次征文评比,主题是 君主民主立宪问题之解决 ,民众参与程度超 过了大公报预想 ”及表格中的各种主张的比例分析回答。 第( 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认识与理解。回答时要注意调查的时间 “2006年 ”

41、,这时苏联已解体五年,同时要根据材料所提供的调查数据 “在俄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上开辟了新时期占 30%.是一场灾祸占 16%”概括出俄罗斯人对十月革命的基本态度。回答原因要结合苏联在 19171991 年间所取得成就: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卫国战争的胜利、二战后成为超级大国以及存在的问题如未能注重经济比例协调发展、民主程度不高等史实进行中分析解答。 第( 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建 国后中国人口变化及原因的分析掌握。回答是要根据材料三中的数据变化归纳中国人口在这一时期的变化趋势。回答原因要结合这一时期政治局势、经济发展、医疗卫生的发展、自然因素等方面归纳总结。 第( 4)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研究一般方法的认识与理解。一般情况下,进行历史研究要根据史料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通常需要做到:史料的收集和整理、论从史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史料的收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 考点:近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西学东渐 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创立 “斯大林模式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