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广东湛江一中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孙刚 文档编号:336624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68.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年广东湛江一中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3-2014年广东湛江一中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3-2014年广东湛江一中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3-2014年广东湛江一中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3-2014年广东湛江一中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年广东湛江一中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它是中国最古老的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奇观。正因为有了它的引水灌溉,蜀地才有了 “天府之国 ”的美誉。这里的 “它 ”是指 A郑国渠 B井渠 C都江堰 D灵渠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掌握情况。依据所学可知,郑国渠位于陕西关中地区;井渠为西北地区;都江堰为战国时期蜀守李冰父子所修,为四川地区成为 “天府之国 ”打下了基础;灵渠为秦始皇时期所修,连接的湘水和离水,位于华南地区。所以应选 C。 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 发达的古代农业 古代的水利工程建设 在争夺殖民霸主的过程中,英国打败了下列

2、哪三个国家,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A西班牙、法国、葡萄牙 B西班牙、荷兰、法国 C西班牙、荷兰、美国 D荷兰、德国、法国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殖民霸权确立的过程。依据所学可知, 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使其丧失殖民霸权地位; 17世纪,经过三次英荷战争又打败荷兰,使荷兰丧失殖民霸权没地位;在于法国的殖民争霸中, 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打败法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号称 “日不落 ”帝国。所以应选 B。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英国殖民霸权的确立 英国学者尼尔 弗格森认为: “如果没有对廉价服装需求的无限扩大, 工业革命 就

3、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 ”其主要观点是 A市场需求的扩大是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之一 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题干材料强调的是 “市场 ”在英国工业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所学,市场的需求是英国工业革命的直接因素。分析选项, A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 A。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原因 工业革命大大地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其联系的基本媒介是 A价格低廉的商品 B具有威慑力的炮舰 C充足的剩余资本 D先进的科学技术 答

4、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首先是一场生产技术的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工业革命的进行,大量的商品被运往世界各地,又从各地运回原料。商品成为联系世界各地的纽带,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所以应选 A。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阅读 1928年 4、 5、 6月美国汽车销售付款方式、汽车档次分类比例(单位 %)表 表中所反映的占主导地位(流行)的消费方式给社会带来的最主要的消极影响是 A整个社会享乐风气盛行 B刺激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 C家庭负债增多,影响社会稳定 D美国经济陷入极度萧条之中 答案: B 试

5、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经济大危机背景的认识与理解。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大危机之前经济的分期付款所导致的虚假繁荣景象。这种景象又导致资本家盲目扩大再生产,生产与销售的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大危机爆发了。所以应选 B。 考点: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的背景 下列行为在罗斯福新政期间应受到政府鼓励的是 A资本家改善工人待遇 B外国人到美国就业 C老百姓把钱存在家里 D农场主扩大生产规模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依据所学可知,为缓和社会矛盾,A是可以的;危机造成大量工人失业,所以 B不可以; C不利于金融行业的恢复与发展,是不

6、可以的; D项显然不利于恢复农产品价格,是不可取的。所以应选 A。 考点: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为了解决社会保险制度的联邦经费来源问题,罗斯福破天荒地实行了一种按收入和资产的多寡而征收的累进税。对 5万美元纯收入和 4万美元遗产征收31, 500万美元以上的遗产可征收 75;公司税过去一律是 13.75,根据1935年税法,公司收入在 5万美元以下的税率降为 12.5, 5万美元以上者增加为 15。罗斯福这一举措的实质是 A对富人的一种横征暴敛 B资本主义国家一种新的社会不公 C国家对社会财富的一种再分配 D损害了资本家的根本利益 答案:

7、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的理解与认识。新政从本质上看仍是资本主义的自我完善,是为维护资本家利益服务的,损失的只是暂时的、局部的利益;材料体现的税收政策只是对社会财富的一种再分配的方式,以降低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最终维护资本家的利益。所以应选 C。 考点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之间寻找经济发展的平衡点。下列国家中,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形成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的是 A美国 B英国 C联邦德国 D日本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

8、化。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充分发展,尤其是日本,受到战争的严重破坏,在美国的扶植下,政府对企业在各方面大力扶植,逐渐形成了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所以应选 D。 考点: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日本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苏联著名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描述了这样的情节:冬妮娅和她的丈夫乘坐的列车因缺少燃料,被迫停在铁路工地附近。工地负责人表示,工地可以提供木材作为燃料,但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义务劳动。下列有关表述错误的是 A当时正值国内战争时期,国内物资极度匮乏 B当时正值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实行义务劳动制 C当时正值新经济政策时期,人们都热火朝天投入社会主义建设 D

9、义务劳动制是保障苏俄经受战争考验的重要手段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写作背景。当时正值三年国内战争时期,经济困难,实行了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分析选项, C项不合材料的含义。但此题是逆向选择题,所以应选 C。 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从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到 “斯大林模式 ”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 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 “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迟了,那就要失败 ”。他强调苏联发展重工业,就外部环境而言,是因为 A马歇尔计划的出台 B苏联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的包 围中 C冷战格局的

10、形成 D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背景的认识与理解。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依据所学可知,题干材料中,斯大林强调的是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要性:保卫祖国。分析选项, A、 C、 D都是二战后的历史事件,均不合题意。 20世纪 20、 30年代苏联进行工业化时,苏联是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正处于世界资本主义的包围之中,所以应选 B。 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从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到 “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 ”的确立 一些史学家认为, “以 一半是失败了,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 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来看,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

11、只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之后,才能得到我们的理解和充分尊重。 ”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 A彻底冲破了苏联原有模式的束缚 B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原有的模式 C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 D打破了原有的公有制形式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认识。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依据所学可知,赫鲁晓夫改革依然是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在斯大林模式的框架下所进行的改革,只是 小修小补,没有进行根本变革。分析选项, B项表述准确,符合题意,所以应选 B。 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赫鲁晓夫的改革 2012年以来,西班牙债务危机愈演愈烈,为了救助本国四大银行,政府急

12、需最大量资金。如果西班牙政府一旦需要申请贷款,求助的对象极有可能是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界银行 C世界贸易组织 D欧洲联盟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1945年,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是,稳定国际货币体系,主要任务是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在货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对在国际收支中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材料西班牙的情况正符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任务要求,所以应选 A。 考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 20世纪

13、 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相继问世。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在欧洲联盟成立的背景下建立 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 成员国具有相同的社会政治制度 美国是这两个经济组织的重要成员国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的掌握情况。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依据所学可知,欧盟成立于 1993年;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于1989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于 1994年。而题目考查的是亚太经合组织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相同的,故第 项应排除,即排除 A、 B、 D三项。所以应选 C。 考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的区域

14、集团化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组织 2012年 10月 10号,美国商务部做出仲裁,认定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光伏产品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中国政府如果想反对美国的这一不正当制裁,可以通过进行磋商解决的机构组织是 A联合国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世贸组织 D世界银行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题干材料体现的是中美两国在世界贸易方面的纠纷,有权解决这一方面问题的国际组织应是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致力于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 促使各成员国之间逐渐取消贸易壁垒。所以应选 C。 考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新航路的开辟带

15、来了 “地理大发现 ”,从而引起了 “商业革命 ”。 “商业革命 ”的表现不包括 A贵金属的大量流入,西欧金银持续贬值,物价直线上升 B美洲的烟草、玉米、可可等商品出现在欧洲市场上 C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D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地区性贸易向世界性贸易扩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的理解。新航路的开辟,导致欧洲社会出现重大变革。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中了日益增多,商业运营方式也发生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商业的地位日益重要。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区域转到大西洋沿岸。原产美洲的烟草、玉米、可可等商品出现在欧洲市场上。历史称这些变化为

16、“商业革命 ”。 A反映的是 “价格革命 ”。所以应选 A。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在这一年抵达北京履新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 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 “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 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 ”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C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依据所学可知, 1992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一年。这一年召开了十四大,决定

17、在中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自此以后,中国的改革开放在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下进行。所以应选 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从计划 经济到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清朝雍正皇帝曾经设立农官,奖励务农有成的老农,并从江南请来经验丰富的老农到北方传授农业技术,重视并扶植农业。其原因不包括 A农民是国家赋税、兵役、徭役的主要来源 B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国家外贸的收入 C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封建政权的稳定 D小农经济的稳定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经济的掌握。题干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对农业的重视。依据所学可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封建国家赋税的主要来源

18、,为国家提供稳定的兵源和徭役。因此,农业的稳定与繁荣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与繁荣。分析选项, A、 C、 D 表述均正确, B 项表述错误,所以应选 B。 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 发达的古代农业 古代农业的地位 宋代范正敏 斋闲览 证误: “闽岭以南多木棉,土人竟植之,有至数千株者, 衿浠 迹 偶 床肌!辈牧现饕 从沉怂未 /p A农民以种植棉花为主业 B棉花种植与纺织业日益 扩大 C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 D商业日益发达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棉花种植的掌握情况。题干材料 “闽岭以南多木棉,土人竟植之,有至数千株者, 衿浠 迹 偶 床肌!碧逑值氖撬未 焙蛎藁谥泄 戏降闹种布

19、懊薹闹 档那榭觥谰菟 桑 表述错误,农民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 B正确,这一时期棉花在这一地区得到推广; C是明朝时候; D与题意无关。所以应选 B。 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 发达的古代农业 棉花的种植与推广 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 “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 ”以下对此诗提到的 “国初 ”之政策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该政策禁止任何人的海外经商活动 B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体现 C主观上有维护清朝统治的意图 D是重农抑商政策在特定领域的体现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对外政策。材料体现的是明清时期实行的“海禁 ”和 “闭关锁国 ”政策。这一政策严格限制中外之间的

20、交流。分析选项, B、C、 D表述正确, A表述过于绝对,故错误。所以应选 A。 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 古代的经济政策 “海禁 ”和 “闭关锁国 ” 中国读书人历来 “耻于言商,耻于言利 ”,而清末 “状元实业家 ”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观念意识是 A实业救国 B工商皆本 C重利轻义 D重农轻商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观念的变化。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间出现兴办工厂的热潮, “实业救国 ”思潮兴起。题干材料反映了这一现象。所以应选 A。 考点: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曲折发展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实业救国 ”思潮兴

21、起 据统计, 1900年以前的 30余年间,资本在 1万元以上的民族工矿企业有150家,资本总额 5000余万元; 1901-1911年的 10年间,全国新设立的厂矿有320家,资本总额近 1亿余元,是以前 30余年的两倍多。造成这种变化的因素有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实业政策的刺激 列强资本输出使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欧美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的原因。解答此题注意时间 “1901-1911年 ”,可用排除法解答。依据所学可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于1912年,故 应排除; “欧美国家暂时放松了对

22、中国的侵略 ”是在一战期间,故 也应排除。故 符合题意,所以应选 C。 考点: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曲折发展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 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强,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的渠道。适应这种需要,近代中国最先出现的媒介是 A电影电视 B电报电话 C报刊杂志 D铁路交通 答 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依据所学可知,电影在近代出现是在 19 世纪末,第一部中国人自己摄制的影片是 1905 年的定军山;1958年,北京电视台试播,标志着中国电

23、视业的开始;电报电话虽出现较早,在 19世纪 70年代,但主要在军事领域及官商应用;报刊杂志在 19世纪 60、 70年代,是广大民众了解时事、关心社会的主要途径; D项不合题意。所以应选C。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大众传媒的变迁 报刊业的发展;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通讯工具的变迁 1921年 ,中共一大代表毛泽东来到上海,他不可能看到是 A大街上报童手持报纸向行人叫卖 B西式洋楼里,穿着旗袍的摩登女郎正在吃西餐 C轮船往来黄浦江上,汽车行驶在马路上 D居民们排队用油票和布票购买 “洋油 ”“洋布 ”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

24、的变迁。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依据所学可知, D 项是新中国成立后,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而出现的现象。故在 20世纪 20年代的上海不可能出现此种新现象。此题属于逆向选择题,所以应选 D。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某大学著名历史教授为学生作报告,其报告的纲要如下图所列,据此推测这个报告的主题是 A互联网与政治选举 B大众传媒在政治选举中的运用 C影视艺术的发展 D电视与互联网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大众传媒的作用。从图 3的内容可知,反映的是大众传媒 电视在

25、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如材料 “最强大的竞选宣传媒体 电视 ”。分析选项, B项符合题意, 所以应选 B。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大众传媒的变迁 影视事业的发展 毛泽东说: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各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改变这个现象是在 完成后。 A “一五 ”计划 B土地改革 C三大改造 D新中国成立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一五计划。新中国成立后,为迅速改变中国 “一穷二白 ”的面貌, 1953年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根据总路线,确立了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一五计划规定迅速

26、把中国由一个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1957年,一五计划提前完成,建成了鞍钢公司三大工厂、长春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局面,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所以应选 A。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下图介绍信的内容所反映的实质是 A国内粮食供应比较紧张 B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C国家实行粮食凭票供应 D国家工作人遵纪守法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计划经济体制的理解。从介绍信的内容,反映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现象,此现象本质上体现的是中国的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体制。 A、 D材料不能体现; B是实质, C只是

27、现象。所以应选 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改革开放后农村的民谣: “过去是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现在不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不明,收工点着灯 ”。这一变化缘自 产品分配的方式发生变化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变化 基层生产组织形式的改变 农业合作化运动向纵深发展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解答此题要注意审题:改革开放后。所以可排除第 项,即排除 CD两项;第 项表述错误,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变蒙古可排除 A项。所以应选 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

28、主义建设的道路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人过年有写对联的习惯,一副好对联往往能够反映一个时代的风貌,下列对联反映的时间先后排列是 “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 “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 “柳暗花明万木春坚持科学发展观喜桑田好雨,鹏程丽日三十载促进市场繁荣庆经贸惠风 ” “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程的认识与理解。依据所学可知, A是 1958年 “大跃进 ”和 “人民公社化 ”时期; B是新中国刚成立时; C是 1992年确立市场经济体制以后; D是刚实施改革开放时期

29、;所以应选 D。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经济建设的曲折与发展 探索与失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经济体制改革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下图是 1980年 12月我国沿海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一份营业执照。它反映出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 D沿海开放城市带动了经济发展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解答此题关键是注意时间 “1980年 12月 ”。依据所学可知, A是 1992年十四大; B是 1984年; D也是 1984年,开放沿海14个城市。故三项均不合题意,所以应选 C。 考点:中

30、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经济特区与沿海开放城市 综合题 ( 14分)某些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了鲜明的阶段特色。阅读材料: 材料一 (北宋东京)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 “正店 ”的大酒楼有 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着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 酒楼、茶坊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樊树志国学十六讲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 3分) 材料二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明万历

31、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 至康熙六年( 1667)缺机 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 3400张。“家杼轴而户篡组,机户出资,相依为命久已。 ” 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2分) 材料三 ( 3)材料三反映的经济现象在中国最早出现于 何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在生产方式上有何显著变化?( 4分) 材料四 近代中国对外经济活动的数据资料 1895年 1913年 增长 货物性质 中国进口 1.7亿 5.7亿 3.3倍 生活消费品占 85%,生产资料占

32、15% 中国出口 0.28亿 1.66亿 8倍 农产品、手工业品占 96%,工业品占4% ( 4)据材料四,分析近代中国对外经济发展呈现出什么样的特征?( 2分) 材料五 有将近三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两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地感觉陌生。 究竟应该如何认识 “计划经济 ”和 “市场经济 ”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经济理论界长期争论不休的理论问题。 ( 5)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为什么建国后的 30年里,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消失了?( 1分)产生了什么影响?( 2分) 答案: 答:表现:城市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的限制;政府

33、放松了对商业活动的限制;出现了比较完善的饮食、娱乐服务设施。(每点 1分,任意答出三点即可,共 3分) 答:特点: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官营手工业相对衰落;家庭手工业开始面向市场;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作坊产生(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每点 1分,任意答出二点即可,共 2分) 答:最早出现: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或: 19 世纪中期、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1分)。 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使中国自然经济逐渐瓦解,( 1分)洋务运动的诱导;外商企业的刺激。(任答一点即可, 1分) 变化:由手工生产到机器生产。( 1分,只回答 “机器生产 ”不得分) ( 4)答:特征:中国沦为了西方列强的商品

34、市场和原料产地。( 2分) ( 5)答:原因: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1分) 影响:短时间内可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但从长远来看,忽视了经济客观规律,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分)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北宋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回答时,一方面要注意分析材料,从材料中分析归纳总结,另一方面要注意结合所学的知识。如材料 “ 号称 “正店 ”的大酒楼有 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 酒楼、茶坊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反映了这一时期城市较发达、功能完备,各种场所俱全。 ( 2)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江 南手工业的发展状况。回答本题,主要从材

35、料中分析归纳,如材料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 ”说明官营手工业趋于衰落; “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 ”则说明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且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家杼轴而户篡组,机户出资,相依为命久已。 ”说明家庭手工业这一时期也更多地面向了市场 ”。 ( 3)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时期及其原因,以及与古代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区别。解答此题首先要注意两幅图片的内容,从其提示的名称 “继昌隆缫丝厂 ”和 “上海洪盛碾米厂 ”可知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应是19世纪 60、 70年代;结合所学从内部、外部两个方面分析原

36、因。对于区别主要从生产工具的变化分析解答。 (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资本主义的入侵对中国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的理解分析。分析解答要立足于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同时结合表格中的数据及具体贸易的内容归纳总结。从表格的内容可知,中国进口的主要是消费资料 ,出口的主要是原材料,突出地说明了中国已沦为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庸,表现出明显的半殖民地特征。 ( 5)本题主要考查建国后我国经济体制的发展变革,分析回答要立足于当时的具体的客观环境,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具体分析。对于我国的经济体制变革建国后经历了从计划市场并存到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再到现在的市场经济体制,这一过程是由中国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所决定的。

37、分析影响,应结合历史阶段特征回答。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商业的发展 宋代商业的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 变动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 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与影响 ( 12分)走向 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中提到: “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三次重要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 20年代的俄国,一次是在 30年代西方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 70 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 ”阅读材料: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 “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

38、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 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 苏联兴亡史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列宁采取什么经济政策实现经济的调整。分析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 4分) 材料二 ( 2)材料二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哪两项措施?( 2分) 材料三 新政期间,美国出台了 700多个法令,建立了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达 350亿美元。 20世纪 30年代前半期,美国经济开始小幅回升,后半期出现明显的复兴迹象,工商业和国民经济状况也有显著改善。新政对战后美国以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济改革产生了

39、深远影响。 ( 3)据材料三,指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历史影响。 (4分) 材料四 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为让 “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 ”,我国在农村和城市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 2分) 答案: 答:调整:采取新经济政策。( 1分) 原因:战时

40、共产主义政策引起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1分) 影响:调动人民生产积极性,使苏俄经济摆脱困境;巩固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也有了初步好转。(每点 1分,任答其中 2点即可得 2分) ( 2)答:措施:恢复工业生产或通过 全国工业复兴法;举办公共工程和救济(或以工代赈)。( 2分) ( 3)答: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通过法律形式,明确国家的责任。( 2分) 影响:帮助美国摆脱了危机困境;开创了战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垄断 资本主义新模式。( 2分) 4答: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或: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发展乡镇企业。(任意答出一点即可, 1分) 城市:国

41、有企业改革;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扩大国有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任意答出一点即可, 1分)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苏俄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原因及影响。从材料可知,列宁认为,原来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已不适应新的形势的发展变化,出现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必须要进行变革。为此,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总结影响。 ( 2)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首先要注意图片的提示 “遵守工业法规的企业悬挂的蓝鹰标志 ”、 “ 田纳西水利工程 ”,由此可知是工业方面的措施和社会保障措施。有所学可知具体内容是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和 “以工代赈 ”增加就业、稳定社会秩序。 (

42、 3)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回答时要注意题目的明确要求,依据材料三的内容分析回答。结合材料 “建立了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 ”、 “ 美国出台了700多个法令 ”可知反映的的有 “国家干预和注意立法 ”。结合材料 “新政对战后美国以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济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分析影响。 ( 4)本题主要考查中国 的改革开放。从材料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可知是 1978 年以来中国所进行的改革开放。联系所学可知,中国的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然后转向城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改革。 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从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到

43、 “斯大林模式 ” 新经济政策;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与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经济体制改革 ( 14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至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 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 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很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 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变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

44、 500 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 1)依据材料一归纳开辟新航路的主要影响。( 3分) 材料二: 1941年,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线后不久,负责国际 事务的美国财政部官员怀特,就开始构思旨在恢复国际货币稳定的计划。他认为,世界经济应该建立在国家间合作的基础上的竞争。而不是霸权或者闭关锁国,这就是怀特计划,它的真实意图是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二 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初期美国为建立新的世界经济体系采取的措施( 4分) 材料三: ( 3)材料三代表哪些经济组织,这些经济组织的成立说明什么?( 4分) 材料四: 20世纪后半叶,经济全球化

45、迅速发展, 自由的全球贸易体系以及稳定而灵活的汇兑体系为发展中国家出口的 快速增长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外国投资和外国贷款等形式的资本流动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也组建了区域性经济团体,如 “东南亚国家联盟 ”,致力于消除地区间的贸易壁垒。 沈汉主编资本主义史 ( 4)依据材料四,概括 20世纪后半叶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3分) 答案: 答:影响:美洲开始沦为欧洲殖民地;促进了世界物产(文明)的交流和传播(或世界市场开始出现);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或人类向工业文明的转变);人类走向整体世界。(答出任意三点 3分) 答:措施 :1944年 1945 年 .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

46、并签订协定,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1947年相关国家签署了关贸总协定。( 4分 ) 评价 :该体系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条件;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2分 ) ( 3)答:经济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欧盟。( 3分) 说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加强(或地区内国家联系的加强)。( 1分) ( 4)答:表现:全球贸易的发展,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区域经济组织的建立。( 3分)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审清题意:依据材料一。结合材料 “ 葡萄牙人、英国人、 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 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 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很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 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变过程。 ”可归纳出:西方的殖民活动的开展、新旧大陆的交流、促进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加快人类向工业文明的转变。 ( 2)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首先要分析材料“ 怀特,就开始构思旨在恢复国际货币稳定的计划。他认为, 世界经济应该建立在国家间合作的基础上的竞争。 真实意图是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 ”明确美国人之目的及其行动,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