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江苏泰州市姜堰区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刘芸 文档编号:336636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94.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年江苏泰州市姜堰区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3-2014年江苏泰州市姜堰区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3-2014年江苏泰州市姜堰区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3-2014年江苏泰州市姜堰区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3-2014年江苏泰州市姜堰区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年江苏泰州市姜堰区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在中国有句古话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女人出嫁后连姓氏都要随夫,因此也不能继承娘家的财产。在某些专业技艺技巧方面有家规行规,如 “传子不传女 ”。这种现象受中国哪种制度的影响。( ) A禅让制 B宗法制 C世袭制 D分封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历史材料信息的能力,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传子不传女 ”等信息体现了重男亲女的思想,这是受到了古代宗法制的影响,故 B项错误; ACD 三项与 “传子不传女 ”的重男轻女思想无关,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

2、制度 宗法制 2013年 3月 22日,中俄两国签署联合声明,强调两国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经济上全面互利、合作共赢,安全上互信包容、共担责任,文化上交流借鉴、互相促进,意识形态上 “求同存异 ”、和平共处。这一声明( ) A促进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 B巩固了中俄两国的政治、军事同盟 C表明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D建立了健康的新型大国关系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上海合作组织建立于 2001年,故 A项错误;中俄两国没有建立同盟关系,故 B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故 C项错误;中俄两国签署联合声明的发表有利于建立了健康的新型大国关系,故 D

3、项正确。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上海合作组织 法国学者费奈隆( 16511715 )对雅典民主制度进行的评价时说: “民众支配雅典,演说支配民众。 ”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全体雅典居民对国家大事都享有决策权 民主制的需求促进了雅典雄辩术的发展 公民在演说诱导下做出的判断未必 正确 雅典的民主政治促进了智者学派的兴起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雅典公民才拥有政治权力,而不是全体居民,故 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众支配雅典指的是民主政治,演说支配民众表明雅典雄辩术的发展,从而使智者运动兴起

4、,故 表述正确,公民在演说诱导下做出的判断未必是正确,故 正确,故 C项正确。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 罗马法中的 “最高裁判官法 ”运用皇帝特许他们颁布告示和命令的权力,在处理民事案 件时便可以针对旧法不能满足新的实际需要的情况,对新出现的法律关系给予司法保护和有效调整。这体现了罗马法的( ) A务实与灵活 B专制与独断 C形式与随意 D严谨与苛刻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 “在处理民事案件时便可以针对旧法不能满足新的实际需要的情况,对新出现的法律关系给予司法保护和有效调整 ”的信息可以看出,罗马法不拘泥与形式,对不

5、同的情况进行灵活处理,故 A项正确; BCD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罗马法的特点 2013年 8月 29日英国议会下院投票否决了政府对叙利亚进行军事干预的动议。英国首相卡梅伦表示,议会反对向叙利亚动武,政府将 “采取相应的行动 ”。这表明( ) A英国首相不再是下议院多数党的领袖,仅是政府首脑 B英国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其权力高于政府首脑 C如果卡梅伦首相坚持对叙利亚动武,议会也只能同意 D政府可以进一步否决下议院的决议,从而对叙动武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政府将 “采取相应的行动 ”即服从议会下院的决议,这说明英国议

6、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其权力高于政府首脑,故B 项正 确;英国首相仍是下议院多数党的领袖,故 A 项错误;议会是权力中心,CD项表述不符合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故 CD项错误,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内阁与议会的关系 “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到底应当采取什么样的策略,一直处于模糊不定的状态,直到列宁回国提出 四月提纲 ,才有了较为明确的行动纲领。 ”这个 “行动纲领 ”是指( ) A取得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 B武力推翻临时政府的统治 C实现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 D退出帝国主义世界大战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四月提纲明确提出了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7、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为俄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故 C项正确; A项是十月革命, B项是二月革命, D项发生在十月革命胜利后,故 ABD三项错误,排除。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四月提纲 右图是全球大变革一书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税率变化的情况,各国税率的变化( ) A反映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到来 B是为了为克服经济危机而提高的 C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D说明英国丧失 “世界工厂 ”地位 答案 :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表格反映 19261931 年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税率大幅上升,而这一时期正值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的发生,说明其

8、税率得提高是为了克服经济危机,故 B 项正确; A 项是罗斯福新政,C项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D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与表格信息无关,故 ACD三项错误,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 关税战 “在过去的 50年里,欧洲一直存在两个联盟,一个侧重经济领域,一个侧重政治军事领域, 在 21世纪两个联盟的主次关系将会发生变化 ”。导致其“主次关系变化 ”的主要原因是( ) A两极格局瓦解 B经济区域集团化 C第三次科技革命 D欧洲经济的衰退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过去的 50年是指二战后至苏联解体的

9、50年,侧重经济领域的联盟应该是欧洲的一体化组织,侧重政治军事领域的联盟是北约组织,在美苏两极格局下,美苏冷战,北约居于主导地位,苏联解体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追求经济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从而使两大联盟的主次关系发生变化,故 A项正确。 考点:第 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两极格局的瓦解 下图为 20世纪下半叶美国经济年平均增长率示意图,对图中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A a-b阶段美国经济下滑明显,主要是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 B b-c阶段美国经济平稳增长,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 C c-d阶段美国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下降明显,失去了

10、超级大国地位 D d-e阶段美国经济年平均增长率缓慢上升,得益于新经济的增长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a-b阶段为 5055 年,这一时期并没有出现经济危机,故 A项错误; b-c阶段为 50、 60年代,这一时期美国经济稳定增长,原因在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故 B项正确;战后的美国一直是超级大国,故 C项错误; d-e阶段是 80年代,而新经济出现于 90年代,故 D项错误。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 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 右图是 1959年,台湾当局 “外交部 ”这些提法的改变反应出其( ) A坚持 “

11、一个中国 ”的理念 B放弃了敌视大陆的立场 C发出了谋求两岸和解的信号 D对 “一国两制 ”原则的响应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红色中国改为中共政权,说明台湾当局认为大陆的中共政权只是中华民国里面的政权之一,这实际上体现了其 “一个中国 ”的理念,故 A 项正确;当时台湾当局个大陆关系紧张,一国两制 80年代才提出, BCD三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 ”的理论与实践 海峡两岸关系的演变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 “国民党 ”“抵抗帝国主义 ”“军阀 ”等关键信息

12、可知应该是国 民革命时期,故 B项正确;ACD三项与打倒列强除军阀的信息不符,故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大革命时期 1853年,马克思在听到太平军胜利进军的消息后,十分高兴,他期望中国不久会出 “REPUBLIQUECHINOISE(中华共和国) ”,“LIBERTE,EGALITE,FRATERNTE(自由,平等,博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定都天京证明了马克思期望的准确 B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马克思的期望 C资政新篇实现了马克思的期望 D期望超越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马克思期望的 “中华共

13、和国 ”“自由,平等,博爱 ”实际上是共产主义的社会形态,这与当时中国落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符,故 D项正确;定都天京并没有建立期望中的 “中华共和国 ”,故 A项错误;天朝田亩制度没有真正实施,故 B项错误;资政新篇是要发展资本主义,故 C项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 二十四孝 江革负母载: “汉江革 遭世乱,负母逃难,数遇贼,欲劫去。革辄泣告有老母在,贼 不忍杀 母终,哀泣庐墓,寝不除服。后举孝廉,迁谏议大夫。 ”材料反映出江革 “迁谏议大夫 ”主要是因为其( ) A为儒家弟子 B德才兼备 C行为符合当时的选官标准 D荫袭父职 答案: C 试题分析:

14、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信息可知江革迁谏议大夫的主要原因在于 “母终,哀泣庐墓,寝不除服 ”,符合当时察举制举孝廉的选官标准,故 C项正确; AD两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B项中的“才 ”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察举制 明史载: “世宗朝,璁、萼、言、嵩(璁、言、嵩曾为内阁首辅)相继用事,六卿之长不得其职。大都波流茅靡, L萑 荨!备貌牧戏从吵觯 ) A内阁职能的强化一定程度上侵夺了六部职权 B六部是内阁的附属机构,受内阁控制 C内阁职能的强化有效遏制了太监专权的势头 D内阁职权的扩大超越了皇权限制范围 答案: A 试

15、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 “相继用事,六卿之长不得其职 ”的信息可知内阁的权力扩大一定程度上侵夺了六部职权,故 A项正确;内阁不能统帅六部百司, B项表述错误,排除; C项与材料 信息无关,排除;内阁职权来源于皇帝的信任,它的出现是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 D 项表述错误,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内阁制 文物是无声的历史,解说可使其增光添彩。下列对有关文物解说正确的一组是 ( ) 甲骨文 阳陵虎符 水排 秘色瓷 A 商朝 “ 蚕 ”、 “丝 ”等字样 中国的养蚕和丝织技术是从商朝开始的 B 秦朝 “ 兵之符,左才皇帝,右才阳陵 ” 阳陵是拥有一

16、定兵权的将领 C 东汉 利用水力推拉风箱鼓风冶炼 我国炼铁技术有了很大进步 D 唐朝 “ 南青北白 ”之外的另一种新的瓷器 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A项中国的养蚕和丝织技术是从原始社会已经出现,故 A项错误; “兵之符,左才皇帝,右才阳陵 ”中的阳陵是地名,而不是人名,故 B项错误;东汉的水排利用水力推拉风箱鼓风冶炼,标志着我国炼铁技术有了很大进步,故 C项正确;秘色瓷是青瓷中的精品,不是 “南青北白 ”之外的另一种新的瓷器,故 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纺织业、冶铁业、制瓷业的发展 有学者论: “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

17、上表 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 ”这种经济形式在古代中国的表现不包括( ) A盐铁官营制度 B “海禁 ”政策 C商帮的出现 D重农抑商政策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政治权力型经济时指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严格, AB三项都属于政府采取的加强对经济控制的措施,属于政治权力型经济的表现,不符合设问要求,故排除;商帮的出现是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与政治权力型经济无关,故 C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政治权力型经济 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中国有三张 “名片 ”:一是丝绸,二是瓷器,三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 ) 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 民

18、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在对外贸易中中国一直居出超地位 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在世界领先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 “丝绸、瓷器、茶叶 ”是传统农耕文明的产物,它表明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在世界领先,也说明我国的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故 正确,答案:为 D项;民营手工业在明朝 以后才占据主导地位,与题干信息无关,故 错误,排除;在对外贸易中中国一直居出超地位在题干信息没有体现,故 错误,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农耕文明的高度繁荣 “有一把火曾把耻辱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同时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烙上了深深的仇恨,这

19、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一个拥有亿万双有力的手和亿万双泪汪汪的眼睛的民族,却只能握着空拳,眼睁睁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 ”当时的中国政府作何反应( ) A与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 B洋务派掀起了 自强求富的运动 C农民阶级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 D资产阶级兴起维新变法运动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题干中 “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 ”的信息可以看出,题干中的事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地主阶级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掀起了洋务运动,故 B项正确; ACD三项与题干中的事件不符,故排除

20、。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 第二次鸦片战争;思想解放的潮流 中体西用 洋务运动 右表是 19121949 年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对表中的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在取得了较好发展 B国民政府时期民族工业出现了持续发展 C日本侵华打断了民族工业的发展进程 D持续的战事制约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民国前期,工业生产指数为 13 4%,处于较高的水平,说明民族工业在取得了较好发展,故 A项解读准确,排除;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工业生产指数为负数,说明国民政府后期民族工业陷入困境,故 B项中的 “持续

21、发展 ”解读错误,故 B项正确;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 时期,工业生产指数为负数,说明日本侵华打断了民族工业的发展进程,持续的战事制约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故 CD解读准确,排除。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概况 19世纪 90年代以前,西式服装在中国还只是少数猎奇者和洋务买办们的穿着,但到 20世纪初期,西式服装开始广为流行,不仅一些大城市中的学生制服日渐洋化,就连一些穷乡僻壤也不能免俗。 20世纪初期西式服装在中国广为流行的原因有( ) 近代工业文明的影响 近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改革 近代西方思想的传入 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

22、及社会的进步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式服装的流行同近代工业文明的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近代西方思想的传入密切相关,故 符合题意,故 A项正确; 1956年三大改造的胜利才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制度,故 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西式服装的流行 综合题 ( 13分) 有人说: “妥协是政治的灵魂。 ”许多国家的民主进程中 都体现了妥协的存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阿克顿说, “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 ”。达尔也说:“民主依赖妥协 ”。 材料二:美国宪法

23、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 (群体 )因应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 “公共 ”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谈判和妥协使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修正,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 ,表现出一种 “超稳定性 ”,成为一部 “活着的宪法 ”。 王希原则与妥协 材料三: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 “大妥协 ”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 “投机 ”革命, “篡夺 ”了革命果

24、实; “大妥协 ”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但近年以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试图对这场 “大妥协 ”作出不同的评价。如喻大华的新论 兼探溥仪潜往东北的一个原因指出,对袁世凯的妥协是孙中山的战略和策略。一个维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要废于一旦,必须具备多种条件,绝非单凭 武力能够解决,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 “大妥协 ” 请回答: (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如何采用妥协的方式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的?此后,又是怎样用妥 协的方式推进民主化进程的?( 3分) ( 2)依据材

25、料二理解美国的宪法为什么能成为一部 “活着 ”的宪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宪法制定中 “多元利益的妥协 ”表现在哪些方面?( 5分) ( 3)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对于中华民国的 “大妥协 ”不同评价,你持哪种观点,并 说明理由。( 3分) (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中妥协的认识。( 2分) 答案: ( 1) 1688年光荣革命 ( 1分) 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限制君主权力; 18世纪上半期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 2分) ( 2)原因:宪法创立的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不同的利益集团因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谈判妥协修正。( 2分) 表现: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之间

26、;大州和小州之间;南方和北方之间;国会、总统和联邦法院之间( 3分,任 3点即可。) ( 3)观点一: “大妥协 ”是消极的。 理由:体现革命不彻底;导致袁世凯 “篡夺 ”革命果实;为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 观点二: “大妥协 ”是种策略。 理由:加快结束清王朝的统治和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保存革命力量。 ( 3分:观点 1分,理由 2分。只有观点,没有理由不给分,观点和理由匹配的就给满分) ( 4)妥协有利于政治民主平稳转型;妥协是双方力量对比结果;妥协是一种艺术,是有原则的;体现的平等对话有助于民主政治的巩固发展( 2分,言之有理,任意 2点即可。) 试题分析:( 1)第一小问结合英国资产阶级

27、革命的史实来分析,再结合题干要求 “完成资产阶级革命 ”可判断出 1688年光荣革命是在辉格党和托利 党的妥协下完成的;第二小问结合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发展完善的史实来归纳即可,可列举出 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限制君主权力; 18世纪上半期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 ( 2)第一小问原因从材料二中寻找有效信息进行归纳即可,从 “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 ”和 “同的利益集团 (群体 )因应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 “公共 ”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 ”的信息可归纳出宪法创立的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

28、制;不同的利益集团因不断变化的 历史环境谈判妥协修正;第二小问表现可结合 1787年宪法的内容来分析,国会议员名额的分配体现了大州、小州的妥协;允许奴隶制度的存在体现了南方与北方的妥协;实行联邦制体现了中央与地方的妥协等。 ( 3)本题属于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即可。如果选择观点一: “大妥协 ”是消极的,理由可从材料三中 “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 “投机 ”革命, “篡夺 ”了革命果实;“大妥协 ”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 ”的信息来说明;如果选择观点二: “大妥协 ”是种策略,理由可从材料三中 “一个维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要废于一旦 ”的信息,从推翻君主专制制

29、度,保存革命力量的角度来说明。 ( 4)可从妥协对民主政治的推动作用,也可从妥协的原因等角度来谈认识,如妥协有利于政治民主平稳转型;妥协是双方力量对比结果;体现的平等对话有助于民主政治的巩固发展等。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过程;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过程、特点 ( 12分)中国农历以天干地支纪年,每六十年一轮回。 2014年是农历的甲午年,历史上的甲午年先后多次发 生了影响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大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道光十四年( 1834),英国贵族、上议

30、院议员、海军高级将领律劳卑出任驻华商务监督,奉命以查办商务名义来到中国六月,他乘船抵达澳门,后又直驶广州。照惯例,英国商人只许在澳门居住,欲入广州,需先经税关批准,但律劳卑无视中国规定,擅闯广州。广总督卢坤闻知,下令 “封舱 ”,中断中英贸易。 材料二: 甲午战争博物馆一墙面 材料三:我国同伟大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同各人民民主国家已经建立了牢不可破的友谊,我国人民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友谊也日见增进,这种友谊将继续发展和巩固。我国根据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同任何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的政策,已经获得成就,今后将继续贯彻,在国际事务中,我国坚定不移的方针是为世界和平和

31、人类进步的崇高目的而努力。 中国某一国宪法 序言 请回答: (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 19 世纪第一个甲午年时中国对外关系的状态?( 2分) ( 2)材料二梁启超指出: “唤起吾国千年之大梦 ,实自甲午一役始也。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对这一评价的合理性。( 3分) ( 3)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三的宪法颁布于哪一年?( 1分)其依据是什么?( 2分)结合材料三概括指 出该宪法序言所体现的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 4分) 答案: ( 1)状态:实行闭关锁国;西方国家迫切希望扩大对华贸易。( 2分) ( 2)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实业救国、维新变法

32、和革命思想都迅速发展;要求改革现状的社会变革运动也不断兴起。( 3分) ( 3)判断: 1954年宪法。( 1分)依据:中苏结盟并友好是在 整个 50年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时已提出。( 2分)特点:实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推行一边倒政策,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1953年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主动姿态积极谋求新的国际关系;对外关系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 4分) 试题分析:( 1)对外关系从中国和西方两个角度来说明,依据材料一盒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中国实行闭关锁国,二西方国家迫切希望扩大对华贸易。 ( 2)合理性可从甲午战后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等发面发生变化的史实来分析说明即

33、可,如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实业救国、维新变法和革命思想都迅速发展;要求改革现状的社会变革运动也不断兴起。 ( 3)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中中苏关系非常友好的信息来判断,可得出是 1954年宪法,依据从材料三中 “我国同伟大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同各人民民主国家已经建立了牢不可破的友谊 ”和 “我国根据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同任何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的政策 ”的信息来归纳即可;第二小问特点从材料信息科概括出推行一边倒政策,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1953年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主动姿态积极谋求新的国际关系;再结合所学知识新 中国成

34、立初期的外交史实可归纳出实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对外关系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 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侵略 甲午中日战争;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沦为二等国家、三等国家,他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战后欧洲合

35、作与发展,是一个让人心动的选项。合作是从 这两个欧洲中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开始的,这两国是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 200多场战争,平均 5年就开战一次。 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他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 大国崛起 材料三:从肯尼迪政府开始,标准的提法就是 “平等的伙伴关系 ”。华盛顿官方一直表示希望看到欧洲成为一个单一的实体,有足够的力量同美国一起承担领导世界的责任和负担。这是有关这个问题的一套惯用的辞令。 美国也没有把关欧之间在伊朗和伊拉克问题上存在的分歧看作平等伙伴之间的问题,而是看作欧洲不服从美国的领导。 美 布

36、热津斯基大棋局 请回答: (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 “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 洲 ”的表现。( 3 分) ( 2)材料二中 “相逢一笑氓恩仇 ”的指的是哪两个国家 ( 2分)举例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两个事例。( 2 分)结合材料一分析欧洲国家合作的目的( 2分) ( 3)据材料三分析战后欧洲合作与发展对当时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2分) 答案: ( 1)马歇尔计划使西欧附属于美国;东欧受制于苏联;德国分裂为东德和西德(柏林墙的修建);北约和华约分别由美、苏控制。( 3分,任 3点即可。) ( 2)国家:法、德。( 2分) 事例:煤钢共同体成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

37、;欧共体形成。( 2分) 目的: 发展经济,提高地位,摆脱美苏控制和威胁。( 2分) ( 3)欧共体的形成是对美国霸权的挑战 ,也是对美苏两极格局产生了冲击 ,世界多极化格局开始出现。( 2分) 试题分析:( 1) “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意味着欧洲不在是独立自主的,表现联系战后初期美苏冷战的史实来分析说明即可,如马歇尔计划使西欧附属于美国;东欧受制于苏联;德国分裂为东德和西德(柏林墙的修建);北约和华约分别由美、苏控制。 ( 2)第一小问结合欧洲联合的史实来分析可得出这两个国家是法德;第二小问可从欧洲走向联合的史实来列举即可,如煤钢共同体成立;欧洲原子 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欧共

38、体形成;第三小问目的从材料一中 “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沦为二等国家、三等国家,他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 ”的信息科概括出发展经济,提高国际地位;从 “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 ”的信息科归纳出摆脱美苏控制和威胁。 ( 3)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信息,联系罗斯福新政的理念和措施可归纳出关注社会公正、关注社会平等问题、关注民众的社会保障问题,第二小问结合新政的内容,从社会公正、公平的角度来分析,可归纳出实行社 会救济和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规定工人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 ( 4)影响从材料三中 “美国也没有把关欧之

39、间在伊朗和伊拉克问题上存在的分歧看作平等伙伴之间的问题,而是看作欧洲不服从美国的领导 ”的信息可归纳出欧共体的形成是对美国霸权的挑战 ,也是对美苏两极格局产生了冲击,世界多极化格局开始出现。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美苏冷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欧洲的联合 (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处于欧洲上升时期的人们,对黄金的渴望近乎到了癫狂。仅 15451560年间,西班牙每年从新大陆就运回黄金 5500公斤,白银 246000公斤, 由此引发了一场 “价格革命 ”,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衰落, 在这

40、次世界范围内的财富大迁移过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了无可争辩的运输队,而荷兰和英国则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 方舟从海洋开始人生的冒险家们 材料二: 材料三:英国、德国和美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变化表 国别 时间 英国 德国 美国 1870年 32 13 23 1900年 20 17 30 1913年 14 19 36 材料四:电灯以耀眼的光芒宣告,新的光源将使世界的面貌焕然一新,而在当时的英国,电灯的推广却遭到煤气照明公司的反对,千方百计保护已取得垄断地位的煤气照明。 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 1)材料一中大量贵金属涌入欧洲开始于哪一事件之后?这一现象对欧洲社会的发展变化

41、产生怎样的的影 响? “荷兰和英国则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 ”的含义是什么?( 4分) ( 2)与西班牙和葡萄牙相比,材料二所反映的该时期的英国殖民政策有何不同? (2分 )导致这种殖民政策 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1分)这种变化对殖民地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分) ( 3)根据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指出 19世纪晚期至 20世纪初期英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并分析造成 这种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 3分) 答案: ( 1)事件:新航路的开辟( 1分) 影响:引发了 “价格革命 ”,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衰落。( 2分) 含义:西、葡掠夺的贵金属为英、荷资本主义发展提供

42、了大量资本原始积累。( 1分) ( 2)西 班牙、葡萄牙主要是殖民掠夺财富;而材料二此时的英国是将海外殖民地作为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 (2分 ) 原因:工业革命导致的( 1分) 影响:加剧了殖民地的贫困与落后;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加速了旧的经济体制的解体。( 2分) ( 3)趋势:经济发展缓慢,失去了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 1分)。 原因:没有充分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美、德等国的迅速崛起与竞争。( 2分) 试题分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的时间 “1545 1560”,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新航路的开辟,第二小问影响从材料中 “由此引发了一场 “价格 革命 ”,加速了欧洲

43、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衰落 ”的信息来归纳即可;第三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资本原始积累的角度来说明即可。 ( 2)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二中的时间和图片信息 “国际贸易 ”等可分析出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其殖民政策是掠夺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第二小问影响辩证的分析,从灾难和客观进步作用两个角度来说明即可,如加剧了殖民地的贫困与落后;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加速了旧的经济体制的解体。 ( 3)第一小问趋势从材料三中 “英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 ”变化的数据可归纳出经济发展缓慢,失去了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第二小问原因从材料四电灯的推广受阻可归纳出没有充分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44、再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三表格数据可分析出美、德等国的迅速崛起与竞争。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两次工业革命 (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变迁:从 “一五 ”到 “十一五 ”的部分主题词摘 要 “一五 ”( 19531957 ):工业增速超英赶美 “二五 ”( 19581962 ):大跃进大倒退 “六五 ”( 19811985 ):走向改革开放 “七五 ”( 19861990 ):改革阉关治理整顿 “八五 ”( 19911995 ):小平南巡改革潮涌 “九五

45、 ”( 19962000 ):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 “十五 ”( 20012005 ):指令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 ”( 20062010 ):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 3)如果要补充材料一,增加 “十二五 ”的主题词,可以用材料二里的什么词 ( 2分) 答案: ( 1) “工业增 速 ”原因: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奠定工业化的基础;受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影响;当时的国际环境需要尽快有强大的军事工业,以增强国防力量。( 3分) “大倒退 ”原因: “大跃进 ” “人民公社化运动 ”违背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 1分) ( 2)进展:农村基本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开放沿海

46、14个沿海城市;开辟沿海经济开发区。( 4分) 影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理论基础;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 2分) ( 3)改革开放全面深化( 2分) 试题分析:( 1)第一小问原因结合建 国初的时代背景,从国内工业基础薄弱,国际上面临帝国主义的封锁,需要巩固国防,还可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影响来分析归纳;第二小问原因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客观规律给生产力带来的破坏来说明即可。 ( 2)第一小问结合六五计划的时间 19811985 年,结合改革开放的相关史实来列举即可,如农村基本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开放沿海 14个沿海城

47、市;开辟沿海经济开发区;第二小问影响,结合南方谈话的影响,从思想解放、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额确立和深化改革开放等角度来归纳即可。 ( 3)结合材料四中的主题信息 “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可归纳出改革开放全面深化。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一五计划、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开放沿海 14个沿海城市、开辟沿海经济开发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