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2014年江苏阜宁中学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单就宗教而言,周人还有一点与殷人大不同,祖先的世界与神的世界逐渐分离,成为两个范畴的问题。 ”“祖先的世界 ”的强化主要由于西周实行的 A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井田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周人还有一点与殷人大不同,祖先的世界与神的世界逐渐分离,成为两个范畴的问题 ”“祖先的世界 ”的强化说明与商朝相比,西周强调宗族观念,故本题选择 C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研读右图,此图反映的军事行动是 A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B表明战略
2、决战时机已经成熟 C主要为消灭国民党主力部队 D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图片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图片中 “晋冀鲁豫解放军 ”“大别山 ”等信息可以判断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故选择项;均是三大战役;是渡江战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解放战争。 下表是出席 1949年 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人数统计图(共 662人)。从中可以获悉 A新政协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B中国共产党在会议中处于领导地位 C新政协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得以确立 答案: A 试题分
3、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图表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图表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由 “党派、军队和团体 ”等组成,说明政协会议代表的广泛性,故本题选择项;材料中无从体现;和说法错误,与题干时间不符。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多党 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为了制定 1954年宪法,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广泛征求意见。当时全民讨论近三个月,最后由宪法起草委员会整理的意见共 138万条。这说明 1954年宪法 A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D落实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
4、广泛征求意见,全民讨论近三个月 ”说明 1954年宪法产生的民主性,故本题选择 C; A材料中无从体现; B是 1956年; C不符合题意。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据新华社报道,原籍常州的台胞周纯娟女士,是第一个取得入境大陆探亲签证的人。当她第一次探亲走出机场出口的时候, 82岁的周老先生一眼就认出女儿,健步迎上去与女儿紧紧拥抱,眼睛全湿润了,泪水里浸满了 40 年的思念。这一历史事件表明 A两岸达成了 “一个国家 ”共识 B台湾当局结束对大陆敌对政策 C两岸同胞隔绝状态被打破 D大陆对台政策发生根本性转折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
5、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当她第一次探亲走出机场出口的时候, 82岁的周老先生一眼就认出女儿,健步迎上去与女儿紧紧拥抱,眼睛全湿润了,泪水里浸满了 40年的思念。 ”说明两岸隔绝的状态被打破,其他的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择 C。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海峡两岸关系发展 坚冰被打破 渡江战役期间,毛泽东发表声明: “外国政府如果愿意考虑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关系。 ”新中国初期,与此声明相一致的外交方针是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不结盟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
6、势力的关系 ”说明是 “另起炉灶 ”政策的体现,故本题选择 B项。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初期重要外交方针 另起炉灶 越南胡志明主席曾发表文告说: “在会议上,由于我国代表团的斗争,由于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国代表团的帮助,我们取得了一个伟大的胜利,法国政府承认了我国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 ”。与文告中的 “这次会议 ”直接相关的是 A首次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 参加并发挥重要作用 C恢复新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 D提出 “求同存异 ”的外交方针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越南,法国政府承认了我国的独立 ”的信息说明是
7、日内瓦会议,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并发挥重要作用,故本题选择 B项。是年;是年;是万隆会议提出的;均与题干意思不符。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初期重要外交活动 日内瓦会议 1973年初,中日两国互设大使馆,互派大使,并陆续签订了贸易、航空、海运、渔业和科技文化等一系列协定,使这些方面的交往得到很快的发展。这一外交局面的出现 A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 B是中美两国建交引发的连锁反应 C有助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反映了中国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活动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中日两国互设大使馆,互派大使,使这些方面的交往得到很快的发展
8、 ”说明中日关系友好将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故本题选择 A项;是年; C是 1971年; D是改革开放以后,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20世纪 70年代外交 中日关系 照片是重要的历史课程资源。下组照片反映的共同点是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字仪式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签订仪式 A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 B顺应经济区域化的潮流 C体现结伴而不结盟的原则 D谋求国家的安全与发展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图片获取信息的能力。左面图示显示出中国 “一边倒 ”外交政策体现,是为了保卫刚刚建立的新政权,右面图体现新时期睦邻友好,宗旨是联合打击恐怖主义,故两幅图共同特点是谋求国家
9、的安全与发展,故本题选择 D项。 A是左面图反映; B和 C体现是右面图的信息。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初期重要外交方针 一边倒;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上海合作组织 如果让你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探究的主题是: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你会选用下列哪一诗句加以印证 A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B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C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D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属于 20世纪 20-30年代毛泽东在井冈山开辟根据地,实
10、行土改时期, ”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就是这一时期写照,故 B项正确; A属于抗战时期; C属于长征途中; D是解放战争时期。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共十年对峙。 “当日本企图取得欧洲在中国的位置,如夺取德国在山东的权力 时,它倒提高了中国的民族主义精神。 ”这次 “民族主义精神 ”高涨带来的重要影响是 A结合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B促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C动摇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统治基础 D取得了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夺取德国在山东的权力 ”说明是巴黎和会上列强吧中国
11、山东割让给日本的信息,改时间引起了国内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促成了促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故本题选择D项; A是辛亥革命; C是国民大革命: D是抗日战争。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 “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之内 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满清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到的,而是清朝自己瓦解的。 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忽然变为民国了。 ”这一材料 A否定了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 B说明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局限性 C揭示了清朝灭亡的内在原因 D描述了全国所有省份独立的概况特权的森严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12、“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到的 “说明 A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民族资产阶 级具有局限,故 B项错误; ”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满清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到的,而是清朝清朝灭亡的内在原因,故 C项正确; D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辛亥革命。 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 “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 ”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创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D开始用军功授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
13、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始皇帝嬴政,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 ”说明秦始皇创立的制度在历史长河中流传,这种制度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故本题选择 B项; AD影响不深远; C不是秦始皇创立。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专制主义主义集权制度 影响。 关于下表中的中国古代两大选官制度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类别 察举制 科举制 依据 品德、学问、议政能力 以文取士 方式 长官举荐 自由报考 A察举制重视才德 B. 科举制注重科技素养 C. 察举制有利于贵族政治的形成 D. 科举制不利于统治基础的扩大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
14、解读表格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表格中信息可以知道察举制重视才德,故 A项正确; 科举制在当时主要是以文取士,故 B项错误;察举制使部分有才德的人可以进入官僚阶层,打破贵族政治垄断,故 C 项错误;科举制使普通老百姓有机会进入官僚阶层,扩大了统治基础,故 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 选官制度(察举制和科举制)。 “这种权力的三分以及高官们在各自机构内分享领导权的做法,确保了 皇帝以下高层官僚的分权和制约。 ”费正清的这段话主要评价 A三省六部制 B行省制 C内阁制 D分封制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权力的三分,确保了皇帝以下
15、高层官僚的分权和制约。 ”说明该制度体现了皇权之下的民主,只能三省六部制,本题选择 A; B属于地方制度; C皇权高度集中; D项没有皇帝注度出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 唐朝三省六部制 “(本朝)惟军机处恭拟上谕为至要。 诰诫臣工,指授方略,查核政事,责问刑罚之不当者,谓之寄信。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马递,或三百里,或四五六百,或至八百里以行。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 ”这说明清代军机处 A由满汉高级官员组成 B是制约君权的重要机构 C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D有权裁决国家军政大事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16、“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马递,或三百里,或四五六百,或至八百里以行。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 ”等信息说明军机处提高了政府行政效 率,故本题选择 C。其他选项均与题干信息不符。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 清朝军机处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以及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 “进口货物税率为 7.527.5”涉及到关税问题,南京条约中英国规定中国海关税率需与英国商定,故本题选择 A。
17、其他选项均没有涉及关税问题。 1900年 9月,英、法、德、意四国侵略军以 “未按职分保护外国人 ”等罪名在保定处斩三位清政府官员,对此,清政府抗议道: “即使中国官员有办理不善之处,应交中国自行处分,何得侵我自主之权? ”对此,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侵略军这一行为的依据是辛丑条约 B反映了中国正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境地 C表明了清政府强烈的主权意识 D说明了清政府已失去对地方政府控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辛丑条约签订是 1901年,故 A项错误; 材料中 “侵略军以 “未按职分保护外国人 ”等罪名在保定处斩三位清政府官员 ”说明中国司法主权遭到破坏,故 B项正
18、确; C项中清政府强烈的主权意识不是主旨; D选项说法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 下表汇总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所发行的邮票。其中, 60周年的纪念邮 票与之前相比,其主题的最主要变化在于 纪念周年 枚数和内容 20周年 4枚:毛主席在著作、八路军东渡黄河、人民战争胜利、光荣参军 40周年 2枚:卢沟桥抗日、战斗在长城内外 50周年 8枚:七七战火、台儿庄大捷、百团大战、敌后游击战、芒友会师、华侨捐献、台湾光复、伟大胜利 60周年 4枚:全民抗战、中流砥柱、诺曼底登陆、攻克柏林 1枚小型张:和平
19、与正义 A突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地位 B肯定了美苏两国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C展示了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伟大力量 D强调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表格比较获取信息的能力。表格中 20-50年代均以强调共产党敌后抗战为主,而 60年代明显注重全民抗战以及世界反法西斯在抗战中的作用,故本题选择 D项。 A项属于 20-50年代主题; BC 只是表格中反映一部分,不全面。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下列文字是时人或后人对太平天国运动一些现象的描述,其中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是 A农不能自耕以纳赋,而谓田皆天王之田。 B凡掳之人,每视其
20、人之手,如 十指无茧者, 或一见即杀。 C鼓励兴舟楫之利、兴车马之利、兴邮亭、办银行。 D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反比。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A中 “谓田皆天王之田 ”说明封建君王意识严重,故 A项错误; “或一见即杀 ”体现封建社会血腥性,故 B项错误; “兴车马之利、兴邮亭、办银行 ”出自资政新篇属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措施,有利于近代化,故 C项正确; “特权的森严 ”体现等级特别,故 D项错误。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太平天国运动。 综合题 (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御史大夫是副丞
21、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人教版必修 材料二 “宰相之用舍听之天子,谏官之予夺听之宰相,天子之得失则举而听之谏官;环 相为治,而言乃为功。谏官者,以绳纠天子,而非以绳纠宰相者也 ” 宋论 材料三 说到弹劾权,在中国君主时代,有专管弹劾的官,像唐朝谏议大夫和清朝御史之类,就是遇到了君主有过,也可冒死直谏。 可见从前设御史台谏的官,原来是一种很好的制度 可见中国从前的考试权和弹劾权都是很好的制度,宪法里头是决不可少的。 五权宪法的立法人员就是国会议员,行政首领就是大总统,司法人员就是裁判官,其余行使弹劾权的有监察官,行使考试权的有考试官。 孙中山五权宪法 材料四 在中国的权
22、力监督体系中,包含着诸多的要素 :除执政党和政府的自我监督外还包括人民群众监督 (主要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司法监督 (主要通过宪法和法律 )、舆论监督 (主要通过新闻媒体 )、民间组织监督 (主要是工会、妇联、共青团等 )以及民主党派监督等外部监督。 探讨权力监督中的中国民主党派 请回答: (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的两种表现。( 2分) ( 2)依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对监察权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是如何落实监察权的?( 4分) (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加强对权力的监察,我国在建国初期确立了哪些相应的政治制度 ?( 2分)其中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
23、么?( 1分) (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建立和完善监察制度的作用。( 3分) 答案:( 1)一是御史大夫监察百官;二是谏官纠正皇帝决策失误。( 2 分) ( 2)认识:监察制度在中国古代发挥重要作用;在现代民主政治中,监察权是三权分立重要的补充。说明: 1912年临时约法中参议院对包括总统在内的政府官员均有弹劾的权力。( 4分) (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分) 根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分) ( 4)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防止腐败、社会和谐 稳定。( 3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 1)问中第一小问依据
24、材料一中文字 “并负责监察百官 ”以及材料二中 “以绳纠天子,而非以绳纠宰相者也 ”等文字信息来概括具体表现。第( 2)中第一小问从材料三中 “原来是一种很好的制度 可见中国从前的考试权和弹劾权都是很好的制度,宪法里头是决不可少的。 五权宪法的立法人员就是国会议员,行政首领就是大总统,司法人员就是裁判官,其余行使弹劾权的有监察官 ”的信息来概括认识;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临时约法中对总统弹劾来说明即可。第( 3)问第一小问依 ,依据材料四中 “人民群众监督 (主要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司法监督 (主要通过宪法和法律 )、舆论监督 (主要通过新闻媒体 )、民间组织监督 (主要是工会、妇联、共青团
25、等 )以及民主党派监督等外部监督。 ”并结合所学从建国初期政治制度角度思考作答;第二小问结合建国初期政治制度回答即可。第( 4)问属于开放题型,回答时围绕监察从减少决策、防止腐败以及社会稳定等视角总额和分析作答。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集权(御史大夫);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 唐朝监察制度;考点:近代中国的 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辛亥革命(临时约法);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建国初期三大政治制度。 (1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又战船率用薄板旧钉,遇击即破,并不
26、计及夷器之凶利坚固,作何抵御?似此废弛,何以肃边威远? 鸿胪寺卿黄爵滋敬陈六事疏( 1835年) 材料二 自 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百余年间,英、法、日、俄、美、德等帝国主义列强,从海上入侵中国达 84次,入侵舰艇达 1860多艘,入侵兵力达 47万人。外敌的海上入侵,成为中华民族历史大劫难的直接根源。 材料三 “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 ”“ 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辽东半岛藩篱尽撤离。 ” 清史稿 材料四 2011年 2月 21日,由中国导弹护卫舰 “温州 ”舰、 “马鞍山 ”舰组成的海军第八批护航编队从浙江舟山起航,奔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自 2008
27、年 12月 26日以来,中国海军已先后派出 20艘次舰艇、 18架次飞机、 6 700多名官兵执行护航任务,共为 3 400余艘中外船舶实施了安全护航,并多次圆满完成与外军联合护 航、联合演习,以及友好访问等任务,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 请回答: ( 1)依据材料一概述当时清政府出现的现象。( 3分)材料一、二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请简要说明。( 3分) ( 2)结合有关史实分析材料二,甲午一役,中国新式海军竟惨败于日本,其根本原因何在? (2分 )这场战争对中国带来了哪些严重危害?( 3分) ( 3)综合上述材料,我们能得到什么认识?( 3分) 答案:( 1)现象:海防废弛,军队战斗力不强,
28、武器装备落后。( 3分) 关系:两者之间是因果关系。材料一反映了清朝水师装备落后,海防废弛,结果导致材料二中的现象 近代列强侵华绝大部分从海上开始。( 3分) ( 2)根本原因:清朝封建专制统治腐败。( 2分) 危害:刺激了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3分) ( 3)认识:清王朝的专制腐败导致国家衰弱,军备落后,海防虚弱 (在封建专制制度下,中国不可能实现海军、海防近代化和有效地保卫海疆 );海防力量不强大不利于保护一个国家的主权不受侵犯;新中国的成立,洗刷了近代以来 “有海无防 ”的耻辱,维护了国家领海主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
29、力增强,海军多次派遣护航编队参与护航行动便 是其体现,同时也显示了中国海军力量日益强大。( 3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 1)问中第一小问材料中文字 “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又战船率用薄板旧钉,遇击即破 ”等文字信息来概括现象;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一以及材料二中 “从海上入侵中国达 84次,入侵舰艇达 1860多艘,入侵兵力达 47万人 ”来分析关系并说明原因。第( 2)中对应材料二,主要考查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影响以及失败的原因;第一小问从清政府腐败角度分析根源;第二小问依据所学从列强瓜分中国、民族危机以及中 国社会性质等角度分析原
30、因。第( 3)问属于开放题型,回答时要依据材料三和四围绕海防力量从甲午中日战争之前清政府海防力量虚弱导致主权丧失,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海防力量强大显示出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角度思考作答。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甲午中日战争。 ( 14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外交政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整个世界处在两大阵营对峙的状 态中。随着世界殖民体系土崩瓦解,亚洲和非洲出现一大批获得独立的新兴民族国家,这些国家最紧迫的任务就是
31、捍卫国家独立和主权,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民族经济。在这个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于 1953年底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刘畅全球化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挑战和发展 材料二 更加有趣的是在此时期美国为何会就中国明确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保持着极其相似的态度。 l972年 2月 28日,上海联合公报发表,提出了双方解决 “根本性分歧 ”的方案。 国际争端的解决都要基于这一基础,不得诉诸武力解决和威胁。美 国和中国同意将这些原则应用于共同关系。 加拿大 罗伯特 基斯周恩来和平共处外交的当代意义 材料三 2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后,国际形势的发展也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了新问题和挑战。 冷
32、战结束后,美国作为惟一的超级大国,联合部分西方国家破坏国际法准则,尤其是破坏不干涉内政这一核心内容,自认为有权决定别国政权的合法性。 叶自成等新中国国际秩序观的变迁 材料四 2012年 2月 4日,联合国安理会就叙利亚动武问题决议草案进行表决,俄罗斯和中国投了否决票,决议未获通过。 中国前驻伊朗大使华黎明 5日对 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其实,中国的反对票既非 “跟随俄罗斯 ”,也不是 “同情巴沙尔 ”,为的是坚持自己的原则。 摘自安理会爆发大国投票战 叙利亚成为最新火药桶(刊载于环球时报)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说明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时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 3分) ( 2)据材料
33、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20世纪 70年代中美两国实现和解的主要原因。( 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华态度变化的自身原因。( 2分) ( 3)据材料三、四说明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遇到的挑战。( 2分) (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在当今时代 ,中国应该如何站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上,在 “坚持自己的省张掖原则 ”前提下妥善处理国际关系?( 3分) 答案:( 1)国际:两极对峙;亚非出现了一批民族独立国家;国内:大力发展民族经济。( 3分) ( 2)主要原因:改善中美关系符合两国的共同要求;中美两国都认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以之作为解决双方分歧和处理双边关系的基础。( 4分) 自身原因:经济 “滞
34、胀 ”;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深陷越南战争泥潭。(任答两点得 2分) ( 3)挑战:两极格局瓦解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推行单边主义,例如企图干预叙利亚内政,造成中东地区的 动荡。( 2分) ( 4)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继续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维护世界和平;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努力承担国际义务。( 3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 1)问中依据材料一中的文字 “整个世界处在两大阵营对峙的状态中。亚洲和非洲出现一大批获得独立的新兴民族国家,这些国家最紧迫的任务就是捍卫国家独立和主权,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民族
35、经济。 ”等文字信息来概括原因。第( 2)中第一小问从材料二中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保持着极其相似的态度。国 际争端的解决都要基于这一基础,美国和中国同意将这些原则应用于共同关系 ”并结合所学从双方利益关系角度思考作答;第二小问从美国在 20世纪 70年代政治、经济以及军事角度分析原因。第( 3)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进行概括,材料四中 “美国作为惟一的超级大国 ”以及材料五中 “叙利亚动武问题决议草案进行表决,俄罗斯和中国投了否决票 ”来分析挑战。第( 4)文属于开放型试题,回答时围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政治、经济、以及国际义务等视角分析该政策对中国以及世界的影响。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
36、初期重要外交方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现 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20世纪 70年代外交 中美关系正常化。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东西方人民风俗习惯不同,思想自相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因数千百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该骤然强搬硬套。 日本政治史 材料三 农民抱怨 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劳役的办法。 1863 年沙皇政府报告 材料四 日本历史学家德富苏峰认为,宪法发布前后的时代是日
37、本新旧时代的转变时期。虽然日本人已告别了旧日本,却尚未到达新日本,已摆脱了专制统治,却尚未进入自由世界。 汤重南等主编日本帝国的兴亡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 19世纪中期俄国实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 2分) (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在经济上、文化上日本明治维新 “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 ”的措施。( 2分)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一,指出俄、日两国解决社会危机的角度有何不同。( 2分) (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 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评价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 4分) 答案:( 1)原因:农奴制的落后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严重落后于欧
38、洲资本主义国家。( 2分) ( 2)措施:经济上殖产兴业,文化上文明开化。( 2分) 不同:俄国侧重解决内部机制,重点废除农奴制;日本则侧重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文明来改造日本社会。( 2分) ( 3)评价:改革使俄国、日本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推动了俄国和日本的近代化进程,但改革都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4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 1)问中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中图片以及表格中数据显示俄国工业经济发展是美国的十五分之一,从而说明原因。第( 2)中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经济和文化来举例说明日本明治维新学习措施,经济可以从置产兴业,文化从文明开
39、化的角度思考作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和二比较二者学习的不同,俄国从内部解决问题,而日本则是从外部学习变革。第( 3)问对应材料三和材料四来评价两国的改革,评价历史事件应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视角分析,积极可以从资本主义发展以及近代化的角度分析;消极联系材料三和四从搞个不彻底,保留残余的角度分析作答。 考点 :历史上重大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 内容和影响;历史上重大改革 明治维新 措施和影响; 【中外历史人物评价】(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始皇创建了前所未有的帝国体制,一个管辖全国的由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 在行政体制上,废除西周的封建制,改为中央集权的郡县制。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40、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 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有两丞,秩千石。一曰中丞,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员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监御史,秦官,掌监郡。 郡守,秦官,掌治其郡, 郡尉,秦官,掌佐守典武职甲卒。 班固汉书 百官公卿表 材料三 在孙公就任临时大总统之后,为时不足三月,建国架构便颇具规模。不论总统制也好,内阁制也好,三权分立,像模像样,上至宪法人权,改历易服,下及放脚剪辫,巨细 靡遗,法制桀然,虽百世可知也。立国创制,虽是群贤合力,究竟是一人领导,功不可没。 唐志刚袁氏当国 请回答:
41、 (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秦始皇对 “政治体系的设计 ”具有什么特点,这一政治体系在历史上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和问题分别是什么?从中国制度史的发展来看,秦始皇的 “政治体系设计 ”具有怎样的意义?( 5分) (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先生为民国的政治体系做出了怎样的设计?为何已有总统制,又采用内阁制?( 3分) ( 3)你如何看待历史人物对政治体系的不同设计?( 2分) 答案:( 1)特点:中央三公 九卿和各郡官吏分工负责,相互制约,集权于皇帝。 (2分 ) 积极影响和问题: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易出现暴政。( 2分) 意义:开创了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有着深远
42、影响。( 1分) ( 2)设计:颁布临时约法,实行三权分立和民主共和制。( 2分) 内阁制:为限制袁世凯。( 1分) ( 3)看待:政治制度要符合国情,结合现实,体现进步。 (言之成理即可得分,2分 )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 1问中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中 “由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 ”以及材料二 “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御史大夫,秦官,掌副丞相。有两丞,监御史,秦官,掌监郡。 郡守,秦官,掌治其郡, 郡尉,秦官,掌佐守典武职甲卒。 ”等信息来综合概括特点;第二小问影响从国家统一以及社会稳定的角度思考作答,问题从集权政治会出现暴政的视角分析;第三小问结合中国制度史的角度从开创和影响后世等视角总额和分析作答。第( 2)中第一小问内容从材料三中 “在建国架构便颇具规模。不论总统制也好,内阁制也好,三权分立 ”的信息来回答设计;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临时约法的目的是限制袁世凯的角度思考作答即可。第( 3)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回答时结合所学围绕政治体制的设计,材料一和二主要设计秦始皇政治制度,材料三主要是孙中山设计近代民主政治制度,所以本题答案:可以围绕符合国情、体现进步以及对社会发展和后世影响等角度综合分析作答。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中国古代政治家 秦始皇;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 孙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