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江西临川一中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bowdiet140 文档编号:336643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6.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年江西临川一中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3-2014年江西临川一中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3-2014年江西临川一中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3-2014年江西临川一中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3-2014年江西临川一中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年江西临川一中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一曰 ( )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 ” 括号中应为 来源 :学。 A “封建亲戚 ” B “世卿世禄 ” C “立子立嫡 ” D “敬天法祖 ”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 “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 ” 可以看出宗法制,宗法制的典型特征是嫡长子继承制,故选 C。从材料中还可以看出, A两项是 C项衍生而出,材料未涉及 B 、 D项内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2、 侯外庐在回忆录中说: “抗战年代的西南大城市,聚集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重庆、成都、昆明、桂林,乃至一些县城和乡村,集中各种科学家和各类学者密度之高,是前所未有,今日也难再现。 ”这反映了抗战时期 A文化教育重心的转移 B文化统制政策的确立 C文化教育的无序状态 D文化教育的均衡发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点是抗日战争的影响。从题干看在抗战时期,中国西南成为中国学者和文人聚居的地方,这些原本生活在东部大城市的学考和文人的到来,带动了这一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材料不能体现文化专制,也不能说明文化教育 “无序 ”,所以 B、 C两项错,而 D项不符合题干内容。 考点:近代中

3、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时期文化教育重心的转移 “如果说,从前的农户是自己植棉(或购入棉)、自纺、自织、自用(也部分供应市场),现在则是从市场买进口机纱,织成布匹自用或供给市场。 1894年,土布生产中使用机纱的比重已占 23 4。 ”从材料中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A进口机纱导致纺织分离 B民族纺织工业迅速发展 C传统织布业占据市场优势 D传统纺织品完全商品化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的能力。材料说的是农户逐渐用洋纱取代土纱用于生产布匹,可知是指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中的纺织分离。 B 错误,农户生产的是土布,即家庭手工业的产品,不是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C 错误,

4、材料只给了土布生产的洋纱比例,根本无法得出此观点。 D 错误,材料提到土布除供给市场外还有自用,显然不是完全商品化。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 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自然经济的解体 1982年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中记载: “目前,全国农村已有 90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集体经济要建立生产责任制也是长期不变的。 ”这一记载说明我国 A全面推行包产到户的责任制 B继续坚持农业集体化道路 C改造了农村的基层政权机关 D正在变革传统的经济体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所学可以排除 B 和 C 项,因为题

5、干所述事件发生在 1982年,人民公社体制已经 瓦解,不会坚持走农业集体化道路;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只是改造经济体制,并不改造农村基层政权机关;题 “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说明当时不仅仅有包产到户,还有很多种形式,故 A 项错误。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做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 ”这首歌谣反映了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D中共八大经济方针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歌谣中 “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做

6、合作社 ”并结合 19531956 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把广大农民组 织起来,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的历史,故 C 项正确。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三大改造 邓小平曾说,如果当初搞经济特区时加上上海, “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 ”。当时没有把上海列为经济特区,主要是基于 改革初期摸索中的谨慎 经济改 革国际阻力太大 上海自身经济基础薄弱 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以邓小平的谈话为切入点,旨在考查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7、 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设立四个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起步。当时我国处于改革的探索时期,缺乏经验,国人的思想不够开放,故正确答案:为 D 项。中国经济改革国内阻力大,而非国际阻力大,故 错误;改革开放前,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经济实力雄厚,故 错。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经济特区 2013年中国新一届国家领导人换届后,有网友从网上找到了与他们有关发表于上世纪 90年代的著作及目录,据此推测该书的主题应是 A清算 “文化大革命 ”的 “左 ”倾错误 B总结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理论成果 C记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历程 D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答

8、案: D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的史学常识和判断分析能力。图片反映该书的后记 “改革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体现了该书的主题 改革,再结合第一、五、七章目录,分别为经济改革、国企改革、农村改革,由此可判断出选 D, A、 B、 C都不符合题干。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农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古代字典中本无 “啤 ”字。啤字是根据英、德、法文的头两个字母的发音新创造的,所以在近代中国的一个时期内,很多人把 “啤酒 ”称为 “卑酒。 ”这反映了 A中国传统酒文化已被西化 B西方啤酒更符合中国人的口味 C国人对外洋文化的接受 D国人产生了崇洋媚外观念 答案:

9、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近代中国人在一个时期内把 “啤酒 ”称为 “卑酒 ”,作为中国传统酒文化之外的补充,说明国人对外洋文化的接受,故 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反映出 “已被西化 ”“更符合中国人的口味 ”“崇洋媚外观念 ”等信息,故 A、 B、 D三项错误。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学习外洋文化 下列是宋、元、民国、当代编纂的浙江地方志及其部分目录,这些地方志按先后排列是 山阴志 选举、书院、学堂、新军、警察 临安志 宫阙、宗庙、三省、台阁、禁军、科举、坊市 四明志 职官考(府州官员)、学校考(本路蒙古学、本路儒学) 绍兴志 科学技术、报刊、文物

10、古迹、名家学术思想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不同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从 “新军、警察 ”可知是民国时期; 从 “三省、科举 ”可知是时宋代时期; 从 “本路蒙古学 ”可知是元朝时期; 从 “报刊、文物古迹 ”可知是当代,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宋元时期的政治文化;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民国时期 政治文化;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新中国的科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方针;教育事业的发展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 “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 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 四书 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据此推出符合史实

11、的结论是 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 “四书 ”更受重视 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 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 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 答案: A 试题分析:明清时期,理学居于统治地位,从题干中 “只是先把 四书 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的信息可以看出, “四书 ”更受重视,故 A项正确;明清时期,儒学仍是官方的正统思想,孔子的权威地位不可能动摇,故 B项错误; C项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故 C项错误;红楼梦是清代小说,它揭示了专制王朝和封建社会走向败落的必然历史命运,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曲折反映,不是反映宋代生活,故 D项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

12、际的儒学思想 理学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 “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 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 ”毛泽东旨在 A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 B批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 C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毛泽东思想。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中共七大召开于 1945年 4月,此时处于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全面抗战期间,故排除 C项;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于 1953年,晚于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 1945年),故排除 D项;由题目中的信息 “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

13、 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 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 ”可知毛泽东主张效仿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故排除 B项,选择A项。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新民主主义路线 明清时期,纂修族 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 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 C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 D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家谱体现的是家族的凝聚力,受古代宗法制的影响下的一种社会现象,明清时期 “名门家族 ”“普通百姓 ”修撰

14、家谱实际上是当时社会主流思想 理学的反映,故本题选择 C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理学 19世纪 60年代, 江浙地区出现了 “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 番舶来银百万计, 中国商人皆若狂 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的现象。它反映出 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B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 C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 D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时间上看,是 19 世纪 60 年代,根据所知识,这一时期,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仍然是商品输出为主。从根据所知识,在浙江还

15、没有出现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所给材料并没有显示当时的中国对外贸易出现出超,从所给材料看,丝的收购出现了空前未有的局面,也就说明丝织业的市场扩大,从而刺激了丝织业的发展,故答案:为 D。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农产品的商品化 唐宪宗时李吉甫撰元和国计簿,计天下方镇 48道,申报户数 224万有余(很多藩镇未报户口)。其中所谓 “东南纳税八道 ”,其户数已占到全国申报户数 58 3%。这表明 A南方的经济地位日益重要 B中国经济重心在唐朝完成南移 C京杭大运河成为朝廷的生命线 D唐朝时中原人口大量向南迁移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

16、理解材料分析材料的的能力。根据 “东南纳税八道 ,其户数已占到全国申报户数 58 3%”可知南方的经济地位日益重要, A正确。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从安史之乱开始,结束于南宋时期,排除 B; C题干看不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中原人口大量向南迁移,排除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经济重心的南移 唐朝南移的表现 唐末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为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 A文官任知州 B设三司使 C设枢密院 D施行将兵法 答案: A 试题分析:此题解题的关键信息在于对中央集权和宋初两个概念的理解,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而言, A选项中 “文官任知州 ”属于控制地方,且实施于宋太祖时期,

17、符合题目要求。设三司使虽也属于宋初,但主要中央内部职权的调整,与中央集权关系不大,更多是有利于皇权加强,排除 B。枢密院自唐代就有,属于军事机构,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 C。将兵法属于王安石改革内容,时间不对,排除 D。 考点:古代 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埋葬牺牲的战士,城邦为他们树立墓碑,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这旨在强调 A城邦公民的平等 B军事对城邦的重要性 C共同的宗教信仰 D血缘对城邦维系的作用 答案: A 试题分析:要抓住材料中 “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 ”这句核心的话,从

18、这句话可以看出材料强调的重点是 A 项体现公民的平等, B、 C、D与题干不符。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的城邦政治 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 “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 ”这句话着重强调美国联邦宪法 A创造了新的宪法体制 B不具有普适性 C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具有借鉴意义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 “美国的联邦宪法,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 ”强调了美国的联邦宪法只适用于美国而不能简单的加以移植或复制,否则必然会失

19、败,说明了一国的政治模式和司法必须立足于本国实际而不能简单抄袭和模仿,不具有普适性,正确答案:是 B。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 1787年宪法的影响 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德国的评述是 A “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 ” B “君主能 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 ” C “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 ” D “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 ” 答案: D 试题分析: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后,德国确立了联邦制和君主立宪制。 A符合半总统制的法国特征, B项指的责任内阁制形成前的英国, C项符

20、合美国三权分立特征, D项中 “君权仍重 ”,可以看出当时的德国君主立宪制下皇帝的权力很大,故选 D。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德国的君主立宪制 “在濯濯的北方山岭,在桑麻茂密的长江原野,在华南的稻田和多雨的山岭中,整个民族武装起来,已有着统一的指挥了。 ”它描绘的是 A工农兵联合,打倒列强除军阀 B打土豪分田地,井冈星火成燎原之势 C中华民族团结御侮,抗日卫国 D各解放区连成一片,全国解放指日可待 答案: C 试题分析: “工农兵联合,打倒列强除军阀 ”属于国共第一次合作,与题干中 “北方山岭 ”信息不符,故 A项错误; “打土豪分田地,井冈星火

21、成燎原之势 ”属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与 “民族武装起来 ”信息不符,故 B项错误;依据材料中 “北方山岭 ”“长江原野 ”“在华南的稻田和多雨的山岭中 ”“整个民族武装起来,已有着统一的指挥 ”等信息说明是全民族抗战,故 C项正确; “各解放区连成一片 ”不符合 “民族武装起来 ”信息,故 D项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 列宁在分析巴黎公社失败原因时指出: “胜利的革命至少要有两个条件:生产力高度发展和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但是在 1871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 ”主要是说巴黎公社起义时 A不具备革命成功的主观和客观条件 B资本主义发展尚不充分 C缺乏成熟的无产阶级

22、政党领导 D资产阶级力量强大 答案: A 试题分析:生产力高度发展条件不具备,因为资本主义还没有获得充分发展,这一客观条件不具备;无产阶级准备不成熟的主观条件不具备,因为巴黎公社起义是一种揭干而起的,也没有自己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故选 A。 B、 C两项与题干材料相比,不够全面。 D项材料未体现。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巴黎公社 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民主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大业和外交领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以下相关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邓 小平作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戈尔巴乔夫访问中国,实现了中苏关系正常化 确立 “上海

23、五国机制 ”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发生在 1980年 8月 18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题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 1979年 1月 1日中共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并停止炮击金门。 1989年 5月 15日戈尔巴乔夫访问中国,实现了中苏关系正常化。 1996 年 4 月,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 斯斯坦、 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会晤,确立了 “上海五国机制 ”。故选 B。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 ”的理论与实践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时期的外交 外交成就 1949年初,毛泽东在同斯

24、大林密使米高扬的谈话中说道: “我们这个国家 他的屋内太脏了,柴草、垃圾、尘土、跳蚤、虱子什么都有, 我们必须 把那些脏东西通通打扫一番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柴草、垃圾等比喻中国经济残破 B毛泽东的外交方针是 “另起炉灶 ” C中苏此时已经建立了 “友好同盟 ” D目的是为维护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把那些脏东西通通打扫一 番 ”显然是毛泽东对独立自主方针的阐述,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是针对帝国主义,主要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故本题选择 D。其它选项均不符合题干意思。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

25、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独立自主外交方针 美国学者亨廷顿说: “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 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 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 ”以上关于世界格局的表述可概括为 A单极加多极的世界格局 B诸强争霸的世界政治格局 C美国称霸世界的单极格局 D实力相当大国并存的多极格局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以美国者亨廷顿的言论为切入点,考查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旨在考查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中 “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 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

26、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 ”,说明当今世界格局是单极世界和多极世界的结合,故选 A项。 B项 不符合 “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的信息; C项说法不符合题干中 “美国也孤掌难鸣 ”的信息; D项说法明显不符合题意。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当今国际局势 明、清皇帝每年春都要举行一种祭祀仪式。读下图,从中透析出的核心信息是 A皇室祭祀的隆重排场 B专制君主的权威至上 C以农为本的立国理念 D统一国家的繁荣昌盛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以明清皇帝举行祭祀农神的活动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联系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清雍正帝祭

27、先农坛图是描绘清朝皇帝祭祀农神时的纪实绘画作品。祭祀农神充分表明清朝统治者重视农业、以农为本,故选 C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重农思想 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这反映出当时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传统农业生产衰退 C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 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项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 B 项传统农业衰退不符合唐宋历史,应该是发展; D 项与材料无关;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来,很多农户专门 进行某项生产,反映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唐宋商品经济的

28、发展 综合题 ( 11分)在农耕文明发达的古代中国,封建城市的繁荣水平远远超过同时期的西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城市中,人口规模超过 100万的有 3个,另外还有十个左右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人口规模在 50至 100万之间。与之相比较,封建时代的西欧,城市人口规模要小得多。 阿尔卑斯山脉以北的整个 西欧地区,只有巴黎、科隆和伦敦三座人口超过 5万的大城市。那些著名的工商业中心城市, 都不过只有两三万人。中国封建时代的城市发展较之西方乃至世界可谓是一枝独秀。 张冠增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商业垄断 (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农耕文明发达的明清时期城市发展 “一枝独秀

29、”的原因。( 5分) 材料二 西方学者比较中世纪的中国和西方的城市后认为:中国城市处于朝廷行政官僚的控制之下,城市在司法审判上表现出随意性。相比之下,欧洲的城市则更为自治和独立。大多数城市都有宪章和民法法典保护公民的法律权利。欧洲城市中 的商业影响也要强大得多。而中国城市工商业中,国家起了主导作用,诸如国家制铁厂和皇家陶瓷厂(官窑),食盐贸易的许可证制度等等。 A 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 ( 2) “尽管中世纪的西欧城市发展水平远远不及中国,但已经出现了推动这一局面发生变化的因素 ”。请依据材料二概括说明这一观点。( 6分) 答案:( 1)原因:政治上:国家统一,政治稳定,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保

30、障;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宋元时期城市发展奠定了基础。( 5分) ( 2)中国:城市发展缺乏法律保护;官营手工业垄断;国家实行专卖制度。西方:城市自治权利较充分;以立法推动城市化进程;商业影响较大。( 6分) 试题分析:本题以古代和近代东西方城市文明的不同变化为主题,考查学生的综合比较能力和历史阐释能力。第( 1)题可以结合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分析。政治上主要是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保障;经济上主要是农业、手工业、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等方面。第( 2)题本问注意从两个角度作答,中国方面和西方方面。从中国: “朝廷控制 ”司法随意 ”;欧洲:“自

31、治和独立 ”“法典保护 ”“商业影响大 ”分别进行理解分析,组织语言作答。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明清经济的发展 明清时期城市的发展;中世纪的西欧经济 西欧城市发展 中外城市化比较 ( 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3 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两;指数:1913=100) 年份 英国 德国 法国 总值 指数 总值 指数 总值 指数 1913 96 910 944 100 28 302 403 100 5 299 517 100 1914 105 207 580 108 5 16 696 945 58 9 4 951 471 93 4 1917 51 989 1

32、85 53 6 2 309 160 43 6 1918 49 890 293 51 5 1 568 853 29 6 周秀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材料二 1914年 7月底,酝酿已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被英国宣布参加对德作战,成了它的兵员、物资和财力的重要供应基地。大战造成的突然变化的形势对印度资本主义和民族运动发展带来双重影响。最初,印度经济和民族运动的发展进程骤然被打断,造成了很大混乱,但不久,客观有利的一面,在印度资产阶级和民族力量的积极利用下开始发挥作用。 摘编自林承节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 ( 1)根据材料一,指出 1913 1918年英、德、法三

33、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的总体趋势。( 1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3分) (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印度被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以及一战爆发对印度社会造成的直接后果。( 3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一战客观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运动和民族经济的有利影响。( 2分) 答案:( 1)趋势 :英、法、德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大大缩减。( 1分) 原因 :欧洲各国忙于一战,减少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减少了对外国商品的依赖;提倡国货运动抵制了外国商品的输入。( 3 分) ( 2)原因 :作为英国殖民地,被英国宣布参加对德作战。( 1分) 直接后果 :印度成为英国

34、的兵员、物资和财力的重要供应基地; 印度经济和民族运动的发展进程被骤然打断并引起很大混乱。( 2分) 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或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新高潮);使民族工业(或民族资本主义)有一定发展。( 2分) 试题分析:本题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印度的影响为切入点,全面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阐释和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 第( 1)题,第一问根据表格数据即可概括得出答案:,英、法、德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大大缩减。第二问迁移教材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从欧洲列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两方面来分析。第( 2)问,第一问根据材料二可知是“被英国宣布参加 ”; 第二问注意是直接后果,即双重影响中的危害,

35、切忌不要答成有利和不利;第三问从民族解放运动和民族工业发展两个方面分析有利影响。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资本输出;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 对印度的影响 ( 14分)学习历史要关注文明演进中的重要转型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朝后期,中国政治混乱。 正是这一时期的政治混乱才迫使那些思想者不断反思社会的本质以及人们在社会所应该承担的角色,一些人试图找到能够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法则。 美 杰里 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二 政治、经济、文化等所有方面唐和宋之间起了变化, 这就是中古和近世的差别 首先,从政治上讲,是贵族政治的衰落,君主独裁政治的兴起。与

36、此同时 选用官吏的方法,由从贵族阶级中推举一变为通过考试录用了。 摘编自李庆关于内藤湖南的 “唐宋变革论 ”等 材料三 甲午大败, “成中国之巨祸 ”。这促使中国的有志之士检讨前 30年新政的得失,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另外一方面,马关条约以中国人无法接受的方式迫使中国全方位地对外开放。 摘编自许纪霖、陈达凯中国现代化史等 ( 1)指出材料一中 “政治混乱 ”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韩非有关 “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 ”的主张。( 6分) ( 2)根据材料二,概括 “唐宋变革 ”在政治方面的反映。与唐代相比,宋代的“市 ”有哪些发展?( 5分) (

37、 3)根据材料三,概括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3分) 答案:( 1)表现:强国兼并弱国,周天子权威逐渐削弱(或诸侯割据,战争频繁,分封制逐步解体)。( 2分) 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 “事异则备变 ”。( 4分) ( 2)反映:贵族政治 衰落,君主独裁政治兴起;从察举制到科举制。( 2分) 发展: “市 ”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打破了市坊界限;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草市 ”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3分) ( 3)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或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促使有识之士反思洋务运动,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

38、意义的觉醒开始(或维新思想走向成熟);迫使中国全方位地对外开放。( 3分) 试题分析:第( 1)题第一问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背景,根据所学可知当时的处在大变革、大动荡时期,诸侯割据,战争频繁,分封制逐步瓦解。第二问考查的是韩非子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如加强君主集权,奖励耕战,变法革新等。第( 2)题本题考查的是根据材料分析唐宋时期的政治、经济和选官制度。第一问根据材料 “从政治上讲,贵族政治的衰落,君主独裁政治的兴起 ”可知政治方面的放映是贵族政治衰落,君主独裁政治兴起; “选用官吏的方法,由从贵族阶级中推举一变为通过考试录用了 ”可知从察举制到科举制。第二问考查的是宋代商品经济发展

39、的表现,从时间、空间、市的功能等角度回答。第( 3)题本题考查的是根据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看分值答题。根据 “甲午大败, “成中国之巨祸 ”可知民 族危机加深;根据 “这促使中国的有志之士检讨前 30年新政的得失,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 ”可知促使有识之士反思洋务运动,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开始;根据 “马关条约以中国人无法接受的方式迫使中国全方位地对外开放 ”可知迫使中国全方位地对外开放。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韩非子的思想;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唐宋时期的政治;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唐宋时期的商品经济;近

40、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 争 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16分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 选自明史卷七十选举二 (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 “稍变其试士之法 ”的表现及产生的影响。( 6分) 材料二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 “今之经义论策,其名虽正,而最便于空疏不学之人。唐宋用诗赋,虽日雕虫小技,而非通古今之人不能作。 ”又说: “八 股盛而六经微,

41、十八房兴而廿一史废。 ”顾炎武认为“文章无定格,立一格而后为文,其文不足言矣。 ” 选自日知录卷十六经义论策等 ( 2)依据材料二,指出顾炎武对八股取士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5分) 材料三 ( 1898年,上谕)著照所拟,乡会试仍定为三场,第一场试中国史事、国朝政治论五道;第二场试时务策五道,专问五洲各国之政、专门之艺;第三场试四书义两篇、五经义一篇。 礼部即通行各省,一体遵照。 选自光绪朝东华录第四册 ( 3)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清政府变革科举的措施并依据所学分析其历史 背景。( 5分) 答案:( 1)表现:内容专取四书五经,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文体采用八股文。( 2分)影响:束

42、缚了读书人的思想,扼杀了人才的培养;许多读书人只顾钻研八股,不讲究实际问题;加强了专制主义;阻碍了中国科技的发展。( 4分) ( 2)态度:反对(抨击)八股文,但不反对科举制。( 2分) 原因: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八股文不讲求实际学问,无法培养实际能力;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 3分) ( 3)措施:增加考试内容,加重对政治、历史和时务的考试;同时还保存了四书五经的考试。( 2分) 背景:民族危机加剧;西方思想的传播;戊戌变法的推行;八股取士制度不利于人才的选拔;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分,任意答出 3点即可) 试题分析:第( 1)题第一问清和唐宋相比发生变化的部分

43、,根据材料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 ”“ 谓之八股 ”很容易解答。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即可。第二问影响主要从消极方面回答,从对人才培养、学术发展、皇权加强、科技发展等角度回答即可。第( 2)题 “今之经义论策,其名虽正,而最便于空疏不学之人。唐宋用诗赋,虽日雕虫小技,而非通古今之人不能作 ”可以看出作者认可唐宋时期的科举考试, 但是反对八股取士,认为八股取士 “便于空疏不学之人 ”。( 3)从材料 “第一场试中国史事、国朝政治 论五道;第二场试时务策五道,专问五洲各国之政、专门之艺 ”可以看出清政府戊戌变法时期科举考试的内容是增加考试内容,加重对政治、历史和时务的考试,但是保留了四书五经的内容。清政府科举考试变革的背景在于中国民族危机的影响,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等。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清时期的选官制度;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 顾炎武的思想;历史上重大改革 戊戌变法 科举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