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甘肃武威六中高一下期模块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testyield361 文档编号:336698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2.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年甘肃武威六中高一下期模块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3-2014年甘肃武威六中高一下期模块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3-2014年甘肃武威六中高一下期模块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3-2014年甘肃武威六中高一下期模块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3-2014年甘肃武威六中高一下期模块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年甘肃武威六中高一下期模块检测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四川有举办 “牛王会 ”的风俗。崇州农户要给牛喂汤圆 ,简阳农户要给牛披红戴花 ,雅安农户要给牛王菩萨祝寿 这反映了 ( ) A四川地区农民生活富庶、安定 B迷信思想借民间习俗广泛传播 C牛耕在农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 D川西地区小农经济的生产特点 答案: C 试题分析 :本题是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的能力。 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错在 “广泛 ”,D项没有反映小农经济, C项材料中是与 “牛 ”相关的活动,足见对牛的重视,因此, C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耕作方式的变化 第二次世界

2、大战后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生重大变化。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B计划经济的实施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C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迅速上升 D知识经济兴起 答案: B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准确反映历史史实的能力。注意这是一道选择错误选项的试题,只要掌握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生了那些重大变化,就不难看出 B项是没有的,因此 B项正确。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经济全球化 苏俄农民彼得 伊里奇在日记中写道 :“1922年春 ,阳光明媚 ,一股幸福感深深地拥抱着我 ” 让他产生 “幸福感 ”的原因可能是 ( ) A政府实行实物分配

3、制 B加入集体农庄 ,走上合作化道路 C可以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 D削减农业税 ,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 答案: C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史实、历史概念的能力。 “1922年春 ”,有了幸福感,这与苏联实施新经济政策中取消余粮收集制,实行固定的粮食税有关,选 C。 A、 B、 D时间不对。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 1972年 5月美苏条约规定 :双方陆基洲际导弹冻结在 1972年 7月 1日水平上 ,苏联 1 618枚 ,美国 1 054枚。苏联数量优势得益于 ( ) A斯大林的工业化建设 B赫鲁晓夫 “工业管理体制 ”的改

4、革 C勃列日涅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 “加速发展战略 ” 答案: C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理解记忆历史史实、历史概念的能力。从时间 1972年可知这是勃列日涅夫统治时期很容易把 A、 B、 D三项排除。选 C。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 60多年来 ,世界银行历届行长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历任总裁分别由美欧把持 ,这已成为一个 “潜规则 ”。这一 “潜规则 ”反映了 ( ) A美欧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居主导地位 B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趋势受到遏制 C美国和西欧联合操纵世界经济秩序 D美欧在国际金融体系中有明确分工 答案: A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通过历

5、史现象阅读分析历史本质问题的能力。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性质,内容分析可知,美欧主导世界经济格局, A 正确。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 美国著名零售企业沃尔玛公司 20世纪 90年代进入墨西哥时非常困难 ,今天沃尔玛公司在墨西哥的分店超过 600家。沃尔玛公司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是 ( ) A沃尔玛公司的商品不适合墨西哥人的生活习惯 B是经济侵略的表现 C是商品输出的表现 D各种贸易障碍的逐渐取消 答案: D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的能力。考查学生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所带来的影响

6、的认识,正确 D。其他三项和史实不想符。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北美自由贸易区 有研究指出 ,发展中国家经济年增长速度每下降 3%,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就有可能下降 1%。这说明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 ( ) A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 B主要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C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相互依存 D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贫富差距扩大 答案: C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是相互影响的,任何一方都不可能离开对方而独立生存,选 C。其余选项在题干中没表现。 考点

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全球化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有着 “市场失灵 ”的缺陷 ,国家干预经济有着 “政策失灵 ”的不足。能体现上述观点的分别是 ( ) A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 B经济大危机与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 C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D罗斯福新政与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 答案: B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概念的能力。经济大危机和新经济政策是自由放任政策,罗斯福新政和战时共产主义是国家干预,罗斯福新政和新经济政策是成功的范例,因此选 B。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8、;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 与下列宣传画报相关的主题分别是 ( ) A知识经济 经济全球化 B经济全球化 可持续发展 C可持续发展 经济全 球化 D可持续发展 知识经济 答案: B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的能力。世界贸易组织是全球性的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标志,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是关注世界环境问题,保护环境保证人类可持续发展, B项正确。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经济全球化 1931年 ,斯大林说 :“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 50100

9、 年 ,我们应当在 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 ”这一思想 ( ) 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 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 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 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答案: B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 “用 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 ”与苏联当时的国情不符 A错, C、 D项和题干无关, B项正确。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2012 福建文综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日本政府解散财阀 ,资本占有结构出现明显变化。下表为日本不同所有者的股票分布状况 (%)。 所有者年份 政府和公共机关法人 金融机关 其他国内法人 外国法人 个人

10、 其他 1950年 3.2 12.6 11 0 61.3 11.9 1960年 0.2 23.1 17.8 1.1 46.3 11.5 1969年 0.3 32.2 21.3 3.2 40.1 2.9 对其解读有误的是 ( ) A.政府实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B.股票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有所提高 C.金融机关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D.个人持股比例逐步降低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的能力。逆向选择,二战后的日本,企业国有化程度增加,政府干预加强,股票市场开放程度有所提高,金融机关影响力增强,个人持股比例逐步降低,因此 B、 C、 D项说法正确,不选,正确答案: A 考点:罗

11、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战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战后资本主义政策的调整 下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 “甲线段 ”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 ,主要得益的经济理论是 ( ) A社会主义的高度计划经济 B自负盈亏的分配管理制度 C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D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形势观 答案: C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本题要注意题干所给的时间是 1990-1995年,这一时期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利益的经济理论,四个选项中C正确。 A、 B、 D项与题意不符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013 北京文综 )1893 年 ,有

12、位官员上奏朝廷说 :“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 ,洋纱一项进口日多 ,较洋布行销尤广。江、皖、川、楚等省 ,或有难销洋布之区 ,更无不用洋纱之地。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A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 B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 C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 D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 答案: D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理解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准确解读的能力。A项错在 “通商口岸 ”B项 “市场萎缩 ”不对, C项 “传统织布业消失 ”错误, D项“更无不用洋纱之地 ”正确。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自然经济的解体 纺和织的分离 (2012 安徽文综 )英国

13、学者尼尔 弗格森认为 :“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 ,工业革命 就不会在英国发端 ,更不会蔓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 ”其主要观点是 ( ) A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反映的中心思想就是市场的扩大是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因此 A项正确。工业革命始于英国棉纺织业和由英国扩展到世界说法正确,但与本题无关 B、 D不选, C项没有体现。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英

14、国工业革命 下图是 1925-1945年美国失业率变化示意图。图中 A、 B两点间曲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建立法西斯专政 B.实施罗斯福新政 C.提出杜鲁门主义 D.确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答案: B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再认 再现历史史实、历史概念的能力。 A 与美国史实不符,C、 D项时间不对,正确选项是 B。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新政的内容 1929-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期间 ,俄亥俄州的示威者喊出了 “我们必须夺取政权 ,建立工农共和国 ”的口号。这最能说明这次危机 ( ) A对经济的破坏十分严重 B使人民生活十分困苦 C引起了政治危机 D促进政府

15、调整政策 答案: C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史料并能解决问题的能力。经济危机引发 “夺取政权 ,建立工农共和国 ”这样的政治危机, C项正确。其他三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29-1933年经济危机 2013年 3月 18日上午 ,安徽首个省级 “菜篮子工程 ” 合肥徽商大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正式对外开门营业。从 20世纪 80年代开始 ,政府倡导发动 “菜篮子工程 ”的主要目的是 ( ) A促进农村蔬菜生产 B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C促进城镇居民的消费 D进一步提高饮食水平 答案: D 试题分析:考查记忆和理解

16、问题的能力。 “菜篮子工程 ”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国人的饮食水平,因此 D正确。 A不仅是蔬菜生产 B项 2013年时,我国的温饱问题已解决, C项不全面。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饮食结构的改变 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记载 :“(明代 )海上 (松江府一带 )官、民、军、灶 ,垦田几二百万亩 ;大半种棉 ,当不止百万亩。 ”由此可见 ( ) A松江是明代纺织业中心 B明代政府重视垦田种棉 C棉花成为松江主要作物 D明代棉花种植超过粮食种植 答案: C 梦粱录记载 :“ 坊、市界限被打破 ,夜市与晓市不断出现 ,时都城临安(今杭州 )人口达到一百二十万 ,城内极

17、其繁华 ,被称为东南第一州。 ”该材料 ( ) A表明当时商业化市镇已经普遍兴起 B说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已经完成南移 C是宋解除市的时空限制的直接证据 D表明此时杭州的商业化职能已经增强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历史事实的能力。材料反映的只是杭州一地商业发展的情景,描述的是杭州 “城内极其繁华,被称为东南第一州 ”表明杭州此时商业化职能增强,选 D。 A 项和 B项与本题无关, C 项不全面。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 清代履园丛话中 “凡置产业 ,自当以田地为主 ,市次之 ,典当铺又次之 ”的思潮 ,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 ) A国家重

18、视农业 B商人地位低下 C海外贸易不发达 D重农抑商的思想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理解的能力。材料中 “产业、田地为主,市次之,典当铺又次之 ”由此可知,农业最重要,因此选 D项,是置产业与国家和海外贸易无关 A项 C项不选 B项材料中没反映。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重农抑商 宋朝时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 ,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这种 “爆炸性的影响 ”是 ( ) A一批城市因工商业发展兴起 B产生股份制公司和证券公司 C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封建制度衰落 D打破了商业活动

19、的时间限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理解的能力。本题要说明的是西方商业革命对西方社会产生的 “爆炸性的影响 ”而这个影响在中国宋代却没有产生, C项正确 。 A项东西方都有, B项是东西方都没有, D项东方有西方没有 .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 16-18世纪 ,西班牙、荷兰、英国依次成为海上世界殖民霸主。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 ) A殖民霸权不断转移 B英国国力超过西班牙 C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D工业资本优于商业资本 ,资本主义优于封建主义 答案: D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对历史事物的本质规律认识的能力。 A项

20、是现象 B项和 C项在材料中没有明显体现,根据时间及西班牙、荷兰、英国当时的社会性质可得出 D项正确。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 早期殖民扩张的特征和影响 “在 1763-1871年的一个多世纪里 ,英国不仅在西方而且在整个世界的善事与恶行中都扮演了主角。 ”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 ,材料中的 “善事 ”主要指 ( ) A进一步加强世界联系 B传播工业文明的成果 C推动近代工业的兴起 D为世界各地提供商品 答案: B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时间 “1763-1871”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题干要求从 “文明史观的角度 ”回答, B项正确

21、,英国工业革命,把人类从农业文明推进到工业文明。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英国工业革命 1882年 ,德国的人口调查统计表格中没有电力工业工人一栏 ;1895年 ,德国电力工业工人就有 25 000人 ,到 1906-1907年更达到 107 000人。这一现象说明 ( ) A人口调查渐趋细化和准确 B电力能源逐渐取代蒸汽动力 C电力工业发展成为新兴产业 D电业工人就业比例不断增长 答案: C 下表是洋务运动教育变革实践活动统计表。从中可以看出洋务运动 ( ) 时 间 内 容 1862年 创办京师同文馆 (外语 ) 1863年 创办广方言馆 (外语 ) 1866年 创办福

22、州船政学堂 (军事 ) 1867年 创办天文算学馆 (科技 ) 1872-1875年 派遣留美学生 120人 ,学习自然科学 (声光化电算法及制器 ) 1880年 创办北洋电报学堂 (科技 ) 注重外语和科技教育 重点培养军事和实用技术人才 创办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 使西学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主导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阅读材料理解归纳问题的能力。 本题用排除法, 在表格中没有反映,不选,其他三项都有反映,因此正确答案:是 C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洋务运动 1896年初 ,御史王鹏运建议清廷 “特谕天下

23、 ,凡有矿之地 ,一律准民招商集股 ,呈请开采 ,地方官认真保护 ,不得阻挠 ”。清廷户部和总署对议奏照准。清廷支持这一议奏的目的是 ( ) A模仿西方国家实现 “工业立国 ” B发展商办企业与外商竞争 C支付战争赔款和改善财政状况 D取消对发展工商业的限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理解历史材料的能力。看时间1896是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为解决战争赔款暂时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由此可知 C项正确。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五年一规划 ,是中国经济安排的一大特色。 “二五 ”计划大起大落 ,历程曲折 ,各年度的

24、计划数字不断大幅调整变化 ,最后并无定稿。导致这种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经济建设方针出现偏差 B经济发展形势不断变化 C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 D中苏关系的日益恶化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归纳历史阶段特征的能力,产生 “二五 ”计划 “最后并无定稿 ”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建设方针的问题,因此 A 项正确, B项与史实不符,C和 D项是 “二五 ”期间的现象。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如图 ,我们从转折 亲历中国改革开放一书中可以了解到改革开放 3

25、0多年来我国发生的重大变化有 ( ) 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根本性突破 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质的变化 对外开放格局 初步形成 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一 ,已经实现了民富国强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事实的能力。用排除法, 改革没有使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质的变化 不选 已经实现了民富国强与实际不符,不能选,因此 D项正确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改革开放 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 ,有关其表述正确的是 ( ) A结果都保护了农民利益 B都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经营方式 D都改变了

26、土地所有制性质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记忆理解历史史实的能力。题干反映的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人民公社化运动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A、B两项不选, 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 C项。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9 世纪 70 年代 ,外国商人擅自修筑吴淞口到上海的淞沪铁路 ,不久就被拆除。19世纪 80年代初 ,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 ,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从这段材料可以看出 ( ) A清政府和外国商人之间的矛盾有所缓和 B此条铁路的修筑是中国交通近代化的开端 C清政府对西方先进技术的认识不断加

27、深 D从 19世纪 80年代开始 ,铁路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理解问题的能力。 A项材料中没体现, B和 D项说法错误,因此 C项正确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铁路的发展 综合题 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作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部分 ): 年份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 /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 /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数 /家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 /万元 1869 1894 50多 500多 1.42 1.41

28、1895 1900 100 4 500 16.7 750 材料二 我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 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 (节选 ): 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 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 “围剿 ”。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3 1934年,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大 “围剿 ”。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分析此时

29、民族企业发展的原因。 (6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和影响 (10分 )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外因素有哪些? (4分 ) 答案: (1)政 治: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思想: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 ( 2)特征: 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是在轻工业方面,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超过本国资本;在帝国主义的控制下,民族工业不可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民族资本与封建经济相比,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这使民族资本主义

30、的发展受到极大的束缚。 影响: 促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以后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为 中共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 促进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推动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解放了思想,宣传了马克思主义。 (3)内部因素:国内政局不稳,内战的破坏;官僚资本的挤压;外部因素: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外国的侵略。 试题分析:(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到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企业无论是从企业的数量,还是从资金的总额投入都有所增加,这些都促使自然经济的解体,从中得出经济原因,再结合甲午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背景归纳即可。 第一问从我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图

31、看出我国面粉工业生产能力在增强,说明轻工业是主要的 ,然后再结合当时中国社会的性质归纳特点,第二问从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关系的变化角度出发,说明民族工业的发展对中国社会转型所起到的作用。 ( 3)这一问考查的学生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的概括能力。从 “围剿 ”“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说明内因。从 “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中可以提炼出外因。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 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新航路开辟后,人类逐渐连成一个相互影响的整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32、:葡萄牙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材料二:马可 波罗游记描述东方时说: “据有黄金,其数无限 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 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由是此宫之富无限。 ” 材料三: 19世纪末 20世纪初世界贸易示意图: 材料四:有人描述 20世纪初世 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 1911年的某天,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

33、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 (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分析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原因,这一事件对人类历史产生的重大影响是什么?( 10分) ( 2)材料三中的图反映了 19世纪末 20世纪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了怎样的局面?说明促成这一局面最终形成的根本动力和主要方式。( 6分) ( 3)据材料四和 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材料三所反映的这种世界经济现象。( 4分) 答案:( 1)原因:为了获取亚洲的黄金,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马可 波罗游记对东方夸大的宣传,刺激了欧洲人开辟到东方的新航路。影响: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

34、世界。 ( 10分) ( 2) 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根本动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工业革命。方式: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流通,以及殖民掠夺等方式。( 6分) (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加强,世界日益连成一体,促 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这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但是,这个进步是与资本主义列强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宰割、奴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是一种很不公正的现象。(本题只要能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4分) 试题分析:( 1)本问有两部分组成,第一问要结合材料,对所给材料一和材料二进行归纳,然后结合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回答。第二问要求回答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主要是从新航

35、路开辟后产生的商业革命及对世界的影响方面回答,注意不是对欧洲的影响。 第一问看图箭头所指方向就能回答出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最后形成,第二问需要回答的是世界市 场最终形成的原因及方式。市场的形成与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是分不开的,而市场形成的方式必须与各国的联系相关,答出各个国家之间联系的主要方法即可。 这是一道评价题,回答这道题前,必须知道这种经济现象是什么,也就是得知道你要评价的对象是谁,然后才能去评价。任何一个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世界市场的形成对世界经济的发展的作用也是这样,因此在评价时既要看到积极的作用,也要看到消极的现象。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和影响 ;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