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甘肃秦安县二中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sofeeling205 文档编号:336701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年甘肃秦安县二中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3-2014年甘肃秦安县二中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3-2014年甘肃秦安县二中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3-2014年甘肃秦安县二中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3-2014年甘肃秦安县二中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年甘肃秦安县二中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我国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于天灾、战乱、苛政、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和压榨、土地兼并,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 A项中的 “富裕安逸 ”与题干不符,排除; B、 D在题干中都未有体现; “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 ”反映了家庭为单位、拥有土地、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特征,所以选 C。 考点: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的特点 “美国国内经济的

2、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 1920年到 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 55%。 ”这表明造成 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原因是 ( ) A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 B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 C美国国内的生产相对过剩严重 D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工人工资水平低,造成购买能力低,这样就出现生产相对过剩,导致了经济危机的发生。故选 B。 A项说的是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 C项是说的经济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 D项说的是政策原因。 ACD均与材料无关。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

3、929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 2933 年经济危机 1932 年美国总统大选中,罗斯福赢得了南部白人、城市工人、移民、农民、工人和黑人等选民的广泛支持。罗斯福执政后,哪些政策相对体现了这些选民的利益 ( ) 建立福利制度 调整农业 复兴 工业 以工代赈 A B C D 答案: D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解散财阀,资本占有结构出现明显变化。下表为日本不同所有者的股票分布状况 (%)。 所有者 年份 政府公共 机关法人 金融 机关 其他国 内法人 外国 法人 个人 其他 1950年 3.2 12.6 11 0 61.3 11.9 1960年 0.2 23.1 17.8 1.1 46

4、.3 11.5 1969年 0.3 32.2 21.3 3.2 40.1 2.9 对其解读有误的是 ( ) A政府实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B股票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有所提高 C金融机关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D个人持股比例逐步降低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题干关键信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政府解散财阀 ”以及表格中政府机关持有企业股票这一情况可知,二战后日本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府干预经济,故答案:为 A错误。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列宁指出: “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

5、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 办法,就是 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 ”材料中 “改良主义的办法 ”实际上是 ( )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 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 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改良主义的办法 ”实际上是指 “新经济政策 ”,其实质是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答案:选 D, A B C 三项不符合 “新经济政策 ”的特征。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

6、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 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上指出: “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 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 1940年增加了48% 。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 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 ”这一论断 ( ) 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 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 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 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史料有效信息的提取与分析能力,以苏联十九大报告为切入点,考查对斯大林模式的认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时间信息 1952年。材料内容是 “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

7、题 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 ”,马林科夫意在说明斯大林模式彻底解决了苏联的粮食问题。 A、 C 两项显然与斯大林模式下农业长期落后的真实状况相违背,故排除;加快工业化是由当时苏联面临的国际环境决定的,且工业化早已进行,所以 B项错误。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 ”的评价 2006年底,据俄罗斯权威民意调查机构 列瓦达中心的民调显示,勃列日涅夫是仅次于普京的声望最高的领导人, 61%的受访者认为其执政时期是二战后苏联 (俄 )国家发展最好的时期。民众怀念勃列日涅夫时期的理由不正确的是 ( ) A农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改善 B苏联

8、保持了大国的荣光 C苏联军事实力逐渐接近美国 D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由于军备竞赛和改革停滞,生产效率和经营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人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较大的提高,广大群众的不满情绪越来越强烈,故 A不正确。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二战后初期,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世界银行,其筹措资金的主要来源是美国。根据协议规定,借贷国在使用贷款时须由世界银行的代表监督,其用途主要是购买美国商品。这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 ( ) 妨碍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的扩张 导致

9、世界经济畸形发展 强化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世界银行筹措资金的主要来源是美国 ”说明 正确, “借贷国在使用贷款用途主要是购买美国商品 ”表明 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利于经济全球化,故 有 误。 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来。故选 C。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 关贸总协定前七轮谈判,大大降低了各缔约方的关税,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但从 20世纪 70年代开始,特别是进入 80年代以后,以政府补贴、双边数量限制、市场瓜分和各种非关税壁垒为特征的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 ”这表明 ( )

10、A关贸总协定未能推动贸易自由化进展 B法制化、规范化的贸易体制急需建立 C关贸总协定纵容了贸易保护主义 D世界各国普遍阻挠贸易自由化进程 答案: B 试题分析:据材料可知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 ,法制化、规范化的贸易体制急需建立。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关贸总协定 口号是历史的浓缩,通过它们可以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下列口号出现在斯大林执政时期的是 A “废除余粮收集制,拥护固定粮食税 ” B “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 ” C “开垦、开垦、再开垦 ” D “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题考

11、查的是对领导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人物主张的理解,主要是考查斯大林的改革政策。 A 是列宁时期的政策, B 项是斯大林时期的政策,C项开垦荒地是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政策, D是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政策。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自 1956年苏联进入改革时代后,改革的过程进中有退,反复无常,最后改革变成了改向,导致了苏联瓦解。就本质而言,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相同原因是 A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 B重点放在农业上 C关注工业体制的改革 D没有突破 “斯大林模式 ” 答案: D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二者

12、失败的共同原因是没有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故选 D项。 A、 B 两项只符合赫鲁晓夫改革, C项是二者措施的相同点,题干问的是二者失败的原因,故选 D。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赫鲁晓 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比较 法国总统戴高乐曾尖锐地指出: “美元特权 ”把世界贸易变成了美国的仓库,美国出现了贸易赤字,只需要多印些美元就可以无偿向其他国家换取商品劳务。他这里针对的是的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 B马歇尔计划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关贸总协定 答案: A 试题分析:考察现代世界经济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 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

13、国际金融货币体系,美元取得世界货币的特殊地位,故选 A。 考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 下表是全世界区域性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组织地区分布统计表( 1996年),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欧洲 南、北美洲 亚洲 非洲 大洋洲 跨地区 39个 40个 6个 8个 1个 7个 A区域集团化是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唯一趋势 B欧盟是当今世界跨区域最大的区域经济集团 C区域集团化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D发达国家是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最大受益者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区域集团化。 A 项表述不合史实;亚太经合组织地跨亚洲、大洋洲、北美 洲和南美洲

14、四大洲,是当今世界跨区域最大的区域经济集团,故B 表述不正确;图表信息无 法说明 D 项;从图表看,世界各地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分布极不平衡,故选 C。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区域集团化的分布 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中说: “如果没 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 30年后, 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 ”“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 ”的事件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B APEC首脑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 C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D在闽粤两省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

15、的背景下,以中国主动融入世界经济潮流,参与世界经济活动为切入点,考查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中国融入国际政治舞台的标志,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则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舞台的标志。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中国对外开放近入新阶段 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 “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 中央 有 大同 (中央 、 大同 均为当时报纸名称 )。 ”这一描述表明 ( ) A报纸宣传成为变革根本动力 B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 C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 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考查对材

16、料信息的阐释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从题干材料: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可知强调报纸的教化作用。 A、 B、 D题干材料中无法在体现,是错误的解读。故正确答案:选 C。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大众传媒的发展 报纸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这次会议标志着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确立 B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C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D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启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的认识,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的主要议题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这表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

17、由原来的以阶级斗争为主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本题选 C。 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初步确立,排除 A, 19531956 年的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排除 B,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启动,排除 D。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改革开放 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时指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目的是 A借鉴资本主义经验 B改变计划经济体制 C宏观调控资源配置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答案: D 试题分析:建设中国特色 社

18、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根据自身的特色制定出来的经济发展路线,毋庸置疑,经济发展之根本目的是发展社会经济,实现社会物质和文明的高度繁荣,提高人民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古代中国土地所有制经历了从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到 “废井田,开阡陌 ”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观原因是 A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 B铁家具、牛耕的出现 C地主阶级力量壮大,倡导变法 D百家争鸣推动了思想的解放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要理解根本原因和主观原因的区别。根本原因必须是各种原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原因,主观原因指从

19、事历史活动的人或集团的认识能力和实际作为,客观原因指不以人的意志力为转移的环境和条件。 A、 D是井田制瓦解的对政治和思想的影响; B是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 D是井田制瓦解的主观原因。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土地制度 井田制 明清时期著名商帮出现,社会上有 “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 ”之说, “新安 ”和 “山右 ”所指的商帮分别是 A苏商和晋商 B浙商和晋商 C苏商和徽商 D徽商和晋商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判断问题的能力。关键是抓住“明清时期 ”、 “商帮 ”, 材料江南新安在安徽,江北山右指山西,由此可知明清时期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20、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某地发现一座古墓,随葬品有丝织品、宣德年间的青花瓷、唐三彩马、活字印刷品、甘薯残渣等,请推断这座古墓的朝代为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情景选择题,考查判断问题的能力。考察古代中国的手工业。上述几种 随葬品中,丝织品早在 4000多年前就已出现,青花瓷在元朝出现,唐三彩是唐朝的,活字印刷品是北宋的,甘薯是明代的,出现最晚,故应选 D。 由甘薯可直接确定为明朝。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16世纪的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 “宗教

21、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 ”。这反映了当时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宗教 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 C黄金是外交政策的重要手段 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力之一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新航路的开辟,重点考查了新航路开辟的动机,考查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有效信息。由 “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 ”得知这主要反映了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力之一。其它是错误的。所以选 D。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的开辟的背景 有人说 “工业革命从本质上就是人类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方面的广泛应用过程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

22、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 ) A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B轻工业的地位在逐步下 降 C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 D电力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 答案: A 试题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的出现,如电力工业、电器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使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它们开始由轻工业为主导转化为重工业为主导,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并为其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因此选 D。 AC 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但与题干 “工业生产结构 ”无关; B说法不妥。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成就 关于近代中国某一运动,有

23、人如此评价, “结果和它的期望恰恰相反,它不自觉地把机器拧拨了一下,当机器一旦转动,就逐渐地向着毁灭旧制度的爆炸点走去,再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迫使它停止下来。 ”该运动应该是 (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 “中体西用 ”“师夷长技以自强 ”,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封建制度。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经济、教育、国防等的近代化进程,客观上加速了清朝封建制度的崩溃。故 B项符合题意。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 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洋务运动 下图显示以下年份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

24、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比例。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B民族资本依然受到外国资本挤压 C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开始崩溃 D国际局势决定着中国产业资本发展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以饼状图为切入点,考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从图片可以看出外国资本一直占有重要份额,民族资本受到外国资本的挤压,故本题选择 B项。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因此 A项错误。在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开始崩溃,因此 C项错误。中国产业资本发展的决定因素是国内局势而非国际局势,故 D项错误。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

25、的变化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956年 12月,毛泽东提出:现在我国的自由市场,基本性质仍是资本主义的 上海地下工厂同合营企业也是对立物。因为社会有需要,就发展起来。要使它成为地上,合法化,可以雇工 可以开私营企业,定个协议,十年、二十年不没收 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 搞资本主义。其 “地下工厂 ”应是 ( ) A中外合资企业 B手工业个体户和手工工场 C国营企业 D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答案: B 试题分析:解题的关键在于把握住题干时间 1956年 12月 ,这一时期我国三大改造已经基本完成 ,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而从 “地下工厂同合营企业也是对立物 ”可看出 “地下工厂 ”应属

26、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手工业个体户和手工工厂 ,故选 B。 考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三大改造 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 20世纪 80年代的 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 )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以俄罗斯学者的讲话为切入点,考查中国 20世纪 80年代的改革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比较,难度中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即利用商品、市场和货币的关系来发展社会经济,突出了市

27、场的作用。再联系中国 20 世纪 80 年代的改革,同样是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B 项正确。20世纪 80年代的中国远比苏俄新经济政策时面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要好,故排除 A项; 20世纪 80年代中国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以 C项错误;中国的工业化开始于一五计划时期,所以 D项错误。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为中国的资本主义产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这些条件不包括 A最先进的技术传入 B商品市场的扩大 C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D一定数量货币财富的积累 答案: D 试题分析: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促进中国的自然经济解体,同时带来

28、了先进技术,但不可能为中国的资本主义带来财富的积累。故选 D项。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自然经济的解体;民族工业的兴起 洋务运动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主要依据是 A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统治 B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C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D洋务运动吸取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答案: C 试题分析:洋务运动使中国开始了工业、国防、文化的近代化,顺应了当时世界近代文 明的发展潮流, 故选 C。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洋务运动 下列某城市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被迫开放的五个

29、通商口岸之一;改革开放后,这个城市又是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 A上海 B厦门 C广州 D汕头 答案: B 试题分析:南京条约开放的是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符合条件的是厦门,故此题应选 B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对外开放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广告起始于鸦片战争后,民国初年得到显著发展, 1956年消失, 1978年末又重新出现。广告业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 A经济困难,物资匮乏 B企业热衷产品直销 C三大

30、改造,政府取缔 D国家实行计划经济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生活的变迁,主要考查学生 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及综合分析比较的能力。根据材料中广告业的曲 折发展情况可知,1956 年消失,当年 我国完成了三大改造,建立了 社会主义公有制; 1978 年重新出现,当年召开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 会。 A、 B 两项明显错误; C 项不正确,三大改造完成后,政府并没有取缔广告。只有 D 项正确,计划经济的建立,企业等不需要寻找原料和产品销售市场。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计划经济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13分): 官

31、厅为治事之机关,职员乃人民之公仆,本非特殊之阶级,何取非分之名。查前清官厅视官等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光复以后,闻中央各地方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 临时大总统关于革除前清官厅称呼致内务部令 请回答: ( 1)请概述材料内容。(不得摘抄原文)( 6分) ( 2)说明了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是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 3分) ( 3)中华民国颁布上述法令有什么进步意义?( 4分) 答案:( 1)清朝有大人、老爷等称呼反映封建等级制度。共和政体追求民主平等,政府

32、职员是人民公仆,不应再沿用类似称呼。而先生、君等称呼不仅表示对人的尊重,又没有等级之分,适用于共和国家。( 6分) ( 2)说明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受革命思潮的推动。( 3分) ( 3)顺应时代潮流,革除封建陋习,用人格的平等代替身份的不平等,促进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4分) 试题分析:第( 1)问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和分析材料的能力。从材料可知政府是治理事务的机关,政府中的职员是人民的公仆,不是特殊的阶级,不应该有非分的 称呼。清朝官府根据官位等级,有大人、老爷等称呼,这明显反映了封建的等级制度,落后而腐朽;共和国追求民主平等,如果再以大人、老爷等作为称呼,是对共和政体的玷污。

33、而官职和先生、君作为称呼,既表示对人的尊敬,又没有等级之分,适用于当时的共和政体。 第( 2)问根据选文自于临时大总统关于革除前清官厅称呼致内务部令,说明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受辛亥革命思潮的推动。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改变愚昧落后的生活习俗,颁布了剪发辫、易服装和废止缠足的法律。强令男子剪掉发辫,女子停止缠足。同时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还颁布法令, 革除“大人 ”、 “老爷 ”等清朝官场的称呼,规定民国政府的职员相互之间一律改称职务。还规定,民间普遍通称呼改为 “先生 ”或 “君 ”。还规定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 第( 3)问意义主要从思想角度分析,临时约法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产物,

34、是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文献,它宣告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诞生。本题主要从法令顺应时代潮流,革除封建陋习,促进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等角度分析。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移风易俗 ( 13分)英国对现代世界的先导作用是无可否定的,现 代社会的许多特征都从英国开始,是英国率先敲开了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 材料一 光荣革命创造了一种适合英国历史和政治传统的新的社会进步方式,那就是:用和平变革的方式实现社会进步。这种模式,成为它给后世留下的最独特的遗产。从此以后,英国就是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进行和平和渐进的制度的改革,光荣革命之后,英国出现了一个相

35、对宽松、相对自由的社会环境。 中国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钱乘旦 材料二 如果说,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它的 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在当时就使英国一个国家能够对抗整个世界。工业革命,还使英国走进了现代化的大门,使英国成为第一个现代化国家。这也就迫使整个世界追随着英国向现代化的方向前进,因此,我们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是英国引领了当时世界的潮流,打开了现代世界的大门。 大国崛起 工业先声 材料三 19世纪中叶英国社会状况 (部分 )一览表 成 员 占全国人口 占国民收入 年 代 穷人数量 工业、金融资产阶级等 2%

36、36.5% 1855年 85(万 ) 1856年 87(万 ) 普通群众 80% 40% 1863年 109(万 ) 1866年 130(万 ) 吴于廑主编世界史 近代史 材料四 19世纪上半叶在英格兰是一个盗匪肆虐的黄金时代,是一个因无法控制犯罪及暴力事件而威胁到现政权的时代,一个犯罪有暴力冲突四处蔓延并难以遏制的时代。 不难发现,在短短的 37后中,犯罪数字竟增加了 6倍多。在 19世纪上半叶的曼彻斯特,社会下层的工匠、农业工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平均寿命只有 17 岁。在工业城市格拉斯哥, 1821年工人因疾病而死亡的比例为2 89%, 1838年上升为 3 8%, 1843年达到 4%。在兰

37、开斯特郡 1841年死亡的 102025 名工人中,有 83216人不到 20岁,他们的平均寿命只有 22 1岁。这些人大部分因可以医治的疾病而死,只是由于贫困而无法得到治疗。国民体质下降,在 19世纪已成为关系到全民族命运的大事。布尔战争爆发后,人们突然发现堂堂英国居然难以征集到足够的合格士兵。 钱乘旦主编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 材料五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进行了多方面调整。如英国 1909年颁布的一项法案授权成立工资管理处,负责确定在 “流汗行业 ”工人的最低工资;另一项法案授 权成立一个行业管理局,为失业者提供就业信息;1911年提出国家保险法法案,对失

38、去健康和生病者提供了保险。法国 1892年的法律为所有工人确定了最大限度的工作时间 10小时; 1893年的法律为工人繁荣安全和健康作了充分的规定,同时还保障工人及其家属的免费医疗。德国也先后颁布了 “疾病保险法 ”、 “意外工伤保险法法案 ”、 “老年及残疾保险法 ”,保障工人的权益。 吴于廑主编世界史 近代史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二,从政治、经济、科技三方面概括说明 “是英国率先敲开了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 ”。 ( 3分) (2)根据材料三、四,概括工业革命后,英国出现了哪些社会问题 ( 4分) (3)根据材料五,概括 19世纪末 20世纪初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内所采取的

39、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措施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发展所产生的有利影响。( 6分) 答案:( 1)政治上,光荣革命后,逐步确立君主立宪制度(或资本主义代议制);经济上,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科技上,经典力学体系确立,近代科学形成。 ( 2)问题:贫富悬殊,犯罪率高,社会秩序混乱;疾病流行,国民体质下降。 ( 3)措施:通过立法手段,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或保障工人权益,改善工 人生产生活条件。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发展社会经济。 试题分析:第( 1)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和概括归纳能力,注意答题角度政治、经济、科技。政治上联系光荣革命后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

40、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经济上联系工业革命,通过工业革命,英国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科技上联系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确立,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 第( 2)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材料三可以看出工业、金融资产阶级所占全国人口比重小,但是占国民收入比重较大,普通群众占全国人口比重大,但 是占国民收入比重较小,可知贫富悬殊;从材料四 “19世纪上半叶在英格兰是一个盗匪肆虐的黄金时代,是一个因无法控制犯罪及暴力事件而威胁到现政权的时代,一个犯罪有暴力冲突四处蔓延并难以遏制的时代 ”可知犯罪率高,社会秩序混乱,疾病流行,国民体质下降。 第( 3)题第一问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把材料分层次,

41、从材料可知通过立法手段,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或保障工人权益,改善工人生产生活条件。在回答第二问时可以结合教材中对社会福利制度的评价中的作用(有利影响)。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光荣革命 权利法案;近代科学 技术 经典力学 牛顿的贡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 14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保障制度起源于 19世纪八十年代俾斯麦执政时期的德国。当时的德国,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由于种种原因,资本家和工人的矛盾已经激

42、化到一触即发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俾斯麦被迫转向了软化工人与调和阶级对立的政策。在德皇威廉一世的支持下,帝国议会通过了法令, 先后于 1880年、 1884年和 1889年颁布了疾病保险法、工伤保险法和老年保险法三项法案。其后,各资本主义国家陆续予以仿效。而社会保障制度真正全面建立和发展是在美国罗斯福总统实行新政时期。这与本世纪二十、三十年代经济大萧条,以及凯恩斯福利国家理论的诞生是分不开的。 王梅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经验、教训和启示 材料二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陷入了重重困境。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蓬勃兴起与加速发展,资本可以随意跃出国界,工会

43、对福利的任何进一步要求和政府扩 大福利支出的政策都会促使资本 “外逃 ”,资本 “外逃 ”反过来又加剧国内的失业压力。庞大的社会福利支出用于消费,即增加了西欧国家产品的生产成本,导致这些国家在对外经济竞争中处于劣势。国民对福利的过度依赖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和劳动力市场僵化, “福利国家 ”培养出一批坐享其成的懒汉,诱发了长期困扰西方社会的 “福利道德 ”问题。 代恒猛全球化与欧洲 “福利国家 ” (1)根据材料一,分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因素有哪些?( 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 20世纪 7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福利制度带来了哪些社会问题? ( 4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

44、欧洲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变化对我国当前社会经济改革的启示。( 4分) 答案: (l)因素:工业革命后贫富差距扩大,工人运动高涨;经济危机激化社会矛盾,罗斯福新政对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凯恩斯福利国家理论的影响。( 6分) (2)问题:资本外逃,加剧国内失业压力;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削弱国家经济竞争力;劳动生产积极性降低 (培养了懒汉 ),不利于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 4 分) (3)启示:必须建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稳定社会秩序,促使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必须量力而行,不 可操之过急;在完善社会保障过程中,国家不应大包大揽,应建立国家与个人共同的责任和风险机制。(任答其中两点即

45、可 ) ( 4分) 试题分析:本题通过社会保障制度、福利制度的演变来认识资本主义的调整和发展,考查理解、分析、评价的能力。 第 (1)问根据材料一的叙述,多角度归纳材料即可。从材料 “当时的德国,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由于种种原因,资本家和工人的矛盾已经激化到一触即发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俾斯麦被迫转向了软化工人与调和阶级对立的政策 ”可知工业革命后贫富差距扩大,工人运动高涨;从材料 “社会保障制度真正全面建立和发展是 在美国罗斯福总统实行新政时期 ”罗斯福新政对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从材料 “这与本世纪二十、三十年代经济大萧条,以及凯恩斯福利国家理论的诞生是分不开的 ”可知凯恩斯福利国家理论的影响

46、。 第 (2)问从材料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蓬勃兴起与加速发展,资本可以随意跃出国界,工会对福利的任何进一步要求和政府扩大福利支出的政策都会促使资本 外逃 ,资本 外逃 反过来又加剧国内的失业压力 ”可知资本外逃,加剧国内失业压力 ;从材料 “庞大的社会福利支出用于消费,即增加了西欧国家产品的生产成本,导致这些国家在对外经济竞争中处于 劣势 ”可知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削弱国家经济竞争力;从材料 “国民对福利的过度依赖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和劳动力市场僵化, 福利国家 培养出一批坐享其成的懒汉,诱发了长期困扰西方社会的 福利道德 问题 ”可知劳动生产积极性降低,不利于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 第 (3)问可综合两则材料从其必要性、积极作用、消极的弊端等角度回答。如必须建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稳定社会秩序;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必须量力而行,不可操之过急;建立国家与个人共同的责任和风险机制等等。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 化 社会保障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